- 1.59 MB
- 2022-08-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统计学原理》实验指导实验一统计指标l熟悉EXCEL中的有关“统计”函数和“常用”函数,掌握其功能。实验资料50名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如下:5961616263648474747485866566707172676869697272737575919195757576777879808182838486878890979950515458实验步骤1、打开一个EXCEL工作表并在A列中输入变量数列数据,并排序。在B单元列列中输入各组的分组上限,一般取“10”的倍数减1,下限则默认为“10”的倍数。并且在第一个数值上方的单元格中键入有关的标志名称,以便在输出图表的分析结果中定义数据的名称。图1图22、从工具菜单中选择数据分析命令,弹出统计分析对话框,双击“描述统计”,显示对话框。在输入区域填入引用数据的范围(拖动光标选择即可),并给出输出区域(可选择在原工作表或输出到新的工作表,但要防止工作表覆盖了原表的内容)。同时勾选标志这一选项框。3、为得到分布特征值,勾选“汇总统计”。4、单击“确定”,得到分布特征值。图332\n实验二统计整理一、指定接受区域直方图在应用此工具前,用户应先决定分布区间。否则,Excel将用一个大约等于数据集中某数值的平方根作区间,在数据集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用等宽间隔。如果用户自己定义区间,可用2、5或10的倍数,这样易于分析。对于工资数据,最小值是100,最大值是298。一个紧凑的直方图可从区间100开始,区间宽度用10,最后一区间为300结束,需要21个区间。这里所用的方法在两端加了一个空区间,在低端是区间“100或小于100”,高端是区间“大于300”。参考图3.3,利用下面这些步骤可得到频率分布和直方图:1.为了方便,将原始数据拷贝到新工作表“指定频数直方图”中。2.在B1单元中输入“组距”作为一标记,在B2单元中输入100,B3单元中输入110,选取B2:B3,向下拖动所选区域右下角的+到B22单元。3.按下列步骤使用“直方图”分析工具:(1)选择工具菜单之数据分析选项,在分析工具框中“直方图”。如图所示。图1数据分析工具之直方图对话框1)输入输入区域:A1:A51接受区域:B1:B22(这些区间断点或界限必须按升序排列)选择标志2)输出选项输出区域:C1选定图表输出(2).单击确定,Excel将计算出结果显示在输出区域中。32\n图2数据分析工具之直方图对话框Excel将把频率分布和直方图放在工作表中,如图3.3所示,输出表的C和D列中包括开始指定的界限。这些界限实际上是每一区间的上限,也就是说,界限实际上是边界。图3频数分布与直方图为了使图表更像传统的直方图和更易于理解,可双击图表并对它做如下修改:1.图例:因为只有一个系列的数据显示在图表中,所以不需要图例。单击图例(位于图表右侧的“频率”)并按Delete键。2.图表区:绘图区是以X和Y轴为边界的矩形区域。通过在柱形上面单击可选取绘图区,单击鼠标右键并选择绘图区格式,将边框改为无并将区域改为无,单击确定。3.条宽:在传统的直方图中,柱形是彼此相连接而不是分开的。选择某个柱形,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数据系列格式,并单击选择标签,将间距宽度从150%改为0%,单击确定。4.X轴标志:选取x轴,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坐标轴格式,单击对齐标签,将方向从自动改为水平文本,在这种设置下,即使图表已重置尺寸,x轴标记也会变为水平的,单击确定。最后的直方图4.632\n图4修改后的直方图二、不指定接受区域直方图在进行探索性分析时,为了方便,通常不指定接受区域作直方图,步骤如下:(1)选择工具菜单之数据分析选项,在分析工具框中“直方图”。如图4所示。1)输入输入区域:A1:A51接受区域:(该处为空)选择标志2)输出选项输出区域:B1选定图表输出(2).单击确定,得结果。(3)按前面方法对直方图进行进一步修饰即得图3.5图5修改后的直方图三、计数数据的透视表与条图32\n步骤如下:(1)选择数据菜单之数据透视表和图表报告选项,如图所示。(2).选择数据源区域(3)选定数据透视表位置,完成32\n(4)将“性别”作为行字段拖至G列,并将“性别”作为数据拖至数据项处,得下表结果同理可得“文化程度”的透视表此时如点击图形按钮,立即得到如下的透视图32\n(5)将“性别”作为行字段拖至行字段处,并将“文化程度”作为列字段拖至列字段处,将“性别”或“文化程度”作为列字段拖至数据字段处得下表结果32\n实验三统计图表1、直方图(1)把实验一中的数据(A列、B列)复制到一个新的工作表中,从工具菜单中下拉选择数据分析/直方图,点击确定按钮,打开直方图分析选项框。在“输入区域”中输入原始数据的引用范围,本题为$A$1:$A$51(或直接用光标圈选A列的数据),此外,勾选“标志”选项。图2-1(2)在“接收区域”输入含分组标志值单元范围的引用,通常分组上限以升序排列。(3)给出输出区域,勾选“图表输出”或“累积百分比”,得到图表。并可对其进行修改(光标移至图块处,单击右键进行所需要的改动)。图2-2图2-32、绘制图表(1)建立新工作表,输入数据。单击“插入”中的“图表”或直接点图表快捷图标,选择“标准类型”中的“折线图”。定义“系列”要注意选择“分类X轴标志”,“系列”只有“国内生产总值”。图2-4接着选择坐标轴名称(包括单位)等,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图表进行修改,以最明了的方式显示出GDP的变化趋势。同样的方法,做条形图。示图如下。32\n图2-5图2-6(1)绘制圆形图和环形图。建立一个新工作表,输入数据,如下图。选择“图表”中的“饼图”。第一步是对于“数据区域”和“系列”的定义,一定要依据题意定义的准确;然后定义“标题”、“图例”和“数据标志”,如图。图2-7图2-8单击“完成”,然后依据自己的喜好修改图表,力求直观、美观、明了。同理,做环形图。图2-9图2-103、制作散点图。32\n实验四抽样估计(一)Excel抽取样本常用函数1.索引函数INDEX索引函数INDEX()有两种形式:数组和引用。n数组索引函数的语法为:INDEX(array,row_num,column_num)n引用索引函数语法:INDEX(reference,row_num,column_num,area_num)2.随机数函数RAND()n随机数函数RAND()用于生成一个大于等于0小于1的均匀分布随机数,每次计算时都将返回一个新的数值。其语法结构为:RAND()。3.取整函数CEILINGn取整函数CEILING将参数Number沿绝对值增大的方向,舍入为最接近的整数或基数significance的最小倍数。其语法结构为:CEILING(number,significance)。其中:Number为待舍入的数值。Significance为基数。实验内容:从50名学生考试成绩中抽取7名学生成绩。实验步骤:①利用实验一“考试成绩”资料,建立工作表。图4--1②选择C2:C8单元格,在工具栏中单击“函数”快捷按钮,打开“粘贴函数”对话框,在“函数分类”列表中选择“数学与三角函数”,在“函数名”列表中选择“随机函数“RAND”,打开随机函数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图4--2③随机函数对话框中不需要填加任何数据,按住Ctrl+Shift键,单击“确定”按钮,在单元格C中将显示一组随机数。n下面将0和1之间的数转换为整数。④将单元格C中的公式改为“=50*RAND()”,按住Ctrl+Shift键,单击回车键。区域C2:C8中的各数值均扩大50倍。同时工作表重新计算一次,各值均发生改变。⑤选定D2:D8单元格区域,打开“插入”菜单,选择“函数”选项,打开“粘贴函数”对话框。在“函数分类”中选择“数学与三角函数”,在“函数名”列表中选择“取整函数CEILING”,打开取整函数对话框如下图所示。32\n图4--3⑥在Number中输入单元格地址C2:C8,在Significance中输入1,按住Ctrl+Shift键,单击“确定”按钮。⑦重复按F9键,在D2:D8各单元格中将出现介于1和50之间的随机整数,即将要抽取的样本点。⑧选定单元格区域E2:E8,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函数”选项,打开“粘贴函数”对话框。在“函数分类”列表中选择“查找与引用”选项,在“函数名”列表中选择“索引函数INDEX”,打开选定参数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图4--4⑨在选定参数窗口中,选择引用(reference),单击“确定”按钮,进入索引函数INDEX窗口如下图所示图4--5⑩在Reference中输入A2:A51,为抽取样本提供区域。在Row-num中输入D2:D8,说明在Reference区域中要选哪些值。按住Ctrl+Shift组合键,单击“确定”按钮,即得到随机抽取的样本容量为7的样本。每按一次F9键,工作表都将重新抽取一次样本。注意:使用这种方法抽取的样本有可能是重复的。(二)区间估计实验材料:某饭店在7星期内对49位顾客的消费额(元)的抽查调查资料:15243826304218302526344420352426344818284619303642243245362147262831424536242827323647532224324626。求在概率90%的保证下,顾客平均消费额的估计区间。32\n第一步:把资料1中的数据输入到A2:A50单元格。第二步:在C2中输入公式“=COUNT(A2:A50)”,C3中输入“=AVERAGE(A2:A50)”,在C4中输入“STDEV(A2:A50)”,在C5中输入“=C4/SQRT(C2)”,在C6中输入0.90,在C7中输入“=C2-1”,在C8中输入“=TINV(1-C6,C7)”,在C9中输入“=C8*C5”,在C10中输入“=C3-C9”,在C11中输入“=C3+C9”。在输入每一个公式回车后,便可得到上面的结果,从上面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顾客平均消费额的置信下限为29.73536,置信上限为34.26464。图4-1参数估计数据及结果关于总体方差的估计、总体比例的估计等可按类似方法进行。32\n实验五相关与回归实验一、简单线性相关分析1.Excel进行相关分析:(1)输数据:将数据输入A1:C9单元格。(2)绘制散点图:图1简单相关系数及散点图2.计算相关系数(1)选择工具菜单之数据分析选项,在分析工具框中“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对话框将显示为图2所示,它带输入输出的提示。图2相关系数对话框1)输入输入区域:B1:C9分组方式:逐列选择标志位于第一行2)输出选项输出区域:A13(2).单击确定,Excel将计算出结果显示在输出区域中。4.相关系数假设检验(1)在单元格F14中输入公式=B15/SQRT((1-B15^2)/(8-2))计算得相关系数的t值为49.4632\n(1)在单元格F15中输入公式=TDIST(ABS(F14),B-2,2)计算得p=0.0001(3)结论:由于r=-0.9689,且p<0.05,所以,在0.05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认为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间有负的线性相关关系二、简单回归分析上面的简单相关分析只是说明两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密切的程度,如果要建立它们之间线性依存的关系式,就需用回归分析。可按下列步骤使用“回归”分析工具:1.输数据:将数据输入A1:C9单元格。2.回归分析:(1)选择工具菜单之数据分析选项,在分析工具框中“回归”。回归对话框将显示为图3所示,图3回归分析对话框1)输入Y值输入区域:C1:C9X值输入区域:B1:B9标志:选择常数为零:只有当用户想强制使回归线通过原点(0,0)时才选此框置信度:Excel自动包括了回归系数的95%置信区间。要使用其他置信区间,选择该框并在ConfidenceLevet框中输入置信水平2)输出选项输出区域:D13)残差残差(R):选择此框可得到预测值和残差(Residual)。32\n残差图(D):选择此框可得到残差和每一x值的图表。标准残差(T):选择此框可得到标准化的残差,每一残差被估计标准误差除)。这一输出可使曲线较容易分层。线性拟合图(I):选择此框可得到一含有y输入数据和拟合的y值的散点图。4)正态概率图:绘制因变量的正态概率图(2).单击确定,Excel将计算出结果显示在输出区域中。图4回归分析结果3.回归解释拟合回归线的截距和斜率放在图4的总结输出中标记有“Coeffients’’的左下部。截距系数77.30769是线性回归方程中的常数项,x系数-0.80769是斜率。回归方程是:y=77.30769-0.80769*x图5残差及拟合线在图5所示的残差输出中,预测y,有时又称拟合值,是用这个回归方程计算的单位成本的估计值。残差是实际值和拟合值之间的差值。回答“拟合关系怎么样”问题的最通用的四个方法是标准误差,R2,t统计值和方差分析。标准误差0.83205显示在图4的单元E7中。作为残数的标准偏差,它衡量单位成本在回归线周围的分散情况,标准误差通常称为估计标准误差。R2(RSquare),如图432\n的单元E5所示,衡量用回归线解释的因变量变化的比例。这一比例必击是0和1之间的一个数据,经常以百分数表示。这里,约有的94%的单位成本的变化是在线性方程中用产品产量做为预测因子来解释的。单元E6显示的AdjustedRsquare在用附加解释变量把此模型和其他模型比较时很有用。32\n实验六时间序列实验材料:表1我国股市1998.7~2001.6筹资金额和股票成交额一览表单位:亿元时间 筹资金额(亿元)股票成交额(亿元)时间 筹资金额(亿元)股票成交额(亿元)时间 筹资金额(亿元)股票成交额(亿元)19980743.631676.02199907143.775158.76200007133.815149.0619980890.491420.02199908108.573502.6820000850.096310.4819980981.332021.71199909146.042566.82200009192.183040.6519981074.171781.9819991049.421070.40200010375.282620.0719981154.062143.5819991173.471430.12200011243.665012.2719981256.24992.3819991280.861368.21200012273.593737.6019990157.801012.9020000143.154183.95200101245.963013.6319990238.45292.8620000234.156279.42200102124.761950.0519990363.361621.9020000389.978474.45200103188.405095.1719990454.041857.16200004418.355759.19200104104.745395.8719990528.982485.0720000579.044174.9720010568.294452.1619990699.518952.71200006169.756084.5520010616.634917.12二、演示过程:(一)测定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第一步:在A列输入年份,在B列输入资料1中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第二步:计算逐期增长量:在C3中输入公式:=B3-B2,并用鼠标拖曳将公式复制到C3:C8区域。第三步:计算累计增长量:在D3中输入公式:=B3-$B$2,并用鼠标拖曳公式复制到D3:D8区域。第四步:计算平均增长量(水平法):在C10中输入公式:=(B8-B2)/5,按回车键,即可得到平均增长量。32\n图1用EXCEL计算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资料及结果(二)测定发展速度和平均发展速度第一步:在A列输入年份,在B列输入资料1中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第二步:计算定基发展速度:在C3中输入公式:=B3/$B$2,并用鼠标拖曳将公式复制到C3:C8区域。第三步:计算环比发展速度:在D3中输入公式:=B3/B2,并用鼠标拖曳将公式复制到D3:D8区域。第四步: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水平法):选中C10单元格,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函数选项,出现插入函数对话框后,选择GEOMEAN(返回几何平均值)函数,在数值区域中输入D3:D8即可。32\n图2用EXCEL计算发展速度和平均发展速度资料及结果(三)长期趋势第一步:进入EXCEL工作表,按列输入时间序号和资料2中的时间数列数据。通常将时间t放在A列,数据放B列和C列。在数据右边留出足够空间输出移动平均的结果。第二步:从工具菜单中选择数据分析,再选择“移动平均”“确定”,出现该对话框,对各项进行选择。其中,输入区域的确定可用光标的拖拉选定方式,选中B列,注意应包含数据列标志的名称的单元格。输出区域一般选紧贴原时间数列右边一列左上方的单元格。图1图2第四步:在“间隔”中输入平均间隔跨度,一般只适用于奇数项移动平均,若进行偶数项移动平均,还需要再做一次间隔跨度为2的移动平均才能完成(可采用Average函数对一次平均的结果再做一次移动平均)。注意:输出的新时间序列应从D8开始,所以还应该把数据上移至D8。最后,利用前面的制作图表的方法把原时间序列和二次平均后得到的新数列表现在一张图表中,进行比较分析。本资料移动平均的结果发现实际值和预测值偏离较大,这是因为我国股市在很大程度上受政策的影响比较大。但总体上是向好的。32\n图3图4(四)季节变动第一步:输入资料3中的有关销售收入的数据。第二步:计算四项移动平均:在D3中输入“=SUM(C2:C4)/4”,并用鼠标拖曳将公式复制到D3:D19区域。第三步:计算趋势值(即二项移动平均)T:在E4中输入“=(D3+D4)/2”,并用鼠标拖曳将公式复制到E4:E19区域。第四步:剔除长期趋势,即计算Y/T:在F4中输入“=C4/E4”,并用鼠标拖曳将公式复制到F4:F19区域。图5用EXCEL计算季节变动资料第五步:重新排列F4:F19区域中的数字,使同季的数字位于一列,共排成四列。第六步:计算各年同季平均数:在B29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verage(B25:B28);在C29中输入公式=average(C25:C28);在D29中输入公式=average(D24:27)32\n;在E29中输入公式=average(E24:E27)。第七步:计算调整系数:在B31中输入公式:=4/sum(B29:E29)第八步:计算季节比率:在B30中输入公式:=B29*$B$31,并用鼠标拖曳将公式复制到单元格区域B30:E30,就可以得到季节比率的值,具体结果见图3-6:图6用EXCEL计算季节变动结果32\n实验六抽样估计(一)Excel抽取样本常用函数1.索引函数INDEX索引函数INDEX()有两种形式:数组和引用。n数组索引函数的语法为:INDEX(array,row_num,column_num)n引用索引函数语法:INDEX(reference,row_num,column_num,area_num)2.随机数函数RAND()n随机数函数RAND()用于生成一个大于等于0小于1的均匀分布随机数,每次计算时都将返回一个新的数值。其语法结构为:RAND()。3.取整函数CEILINGn取整函数CEILING将参数Number沿绝对值增大的方向,舍入为最接近的整数或基数significance的最小倍数。其语法结构为:CEILING(number,significance)。其中:Number为待舍入的数值。Significance为基数。实验内容:从50名学生考试成绩中抽取7名学生成绩。实验步骤:①利用实验一“考试成绩”资料,建立工作表。图1②选择C2:C8单元格,在工具栏中单击“函数”快捷按钮,打开“粘贴函数”对话框,在“函数分类”列表中选择“数学与三角函数”,在“函数名”列表中选择“随机函数“RAND”,打开随机函数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图2③随机函数对话框中不需要填加任何数据,按住Ctrl+Shift键,单击“确定”按钮,在单元格C中将显示一组随机数。n下面将0和1之间的数转换为整数。④将单元格C中的公式改为“=50*RAND()”,按住Ctrl+Shift键,单击回车键。区域C2:C8中的各数值均扩大50倍。同时工作表重新计算一次,各值均发生改变。⑤选定D2:D8单元格区域,打开“插入”菜单,选择“函数”选项,打开“粘贴函数”对话框。在“函数分类”中选择“数学与三角函数”,在“函数名”列表中选择“取整函数CEILING”,打开取整函数对话框如下图所示。32\n图3⑥在Number中输入单元格地址C2:C8,在Significance中输入1,按住Ctrl+Shift键,单击“确定”按钮。⑦重复按F9键,在D2:D8各单元格中将出现介于1和50之间的随机整数,即将要抽取的样本点。⑧选定单元格区域E2:E8,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函数”选项,打开“粘贴函数”对话框。在“函数分类”列表中选择“查找与引用”选项,在“函数名”列表中选择“索引函数INDEX”,打开选定参数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图4⑨在选定参数窗口中,选择引用(reference),单击“确定”按钮,进入索引函数INDEX窗口如下图所示图5⑩在Reference中输入A2:A51,为抽取样本提供区域。在Row-num中输入D2:D8,说明在Reference区域中要选哪些值。按住Ctrl+Shift组合键,单击“确定”按钮,即得到随机抽取的样本容量为7的样本。每按一次F9键,工作表都将重新抽取一次样本。注意:使用这种方法抽取的样本有可能是重复的。(二)利用利用随机数发生器生成样本并理解区间估计的含义 随机数发生器可以采用不同的分布抽取样本,这里采用正态分布,并假定总体的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5。操作如下:①打开一个新工作表,取名为“模拟区间”。②单击“工具”菜单的“数据分析”选项,打开“数据分析”对话框。从“分析工具”栏中选择“随机数发生器”,单击“确定”按钮,打开“随机数发生器”对话框如图所示。32\n图6③在“变量个数”中输入15,在“随机变量个数”中输入1000,这将生成1000个样本量为15的随机样本。④在“分布”对话框中选择“正态”选项。在“参数”对话框中的“平均值”中输入100,“标准偏差”中输入15。⑤在“输出选项”中选择“输出区域”,输入地址A2,这样就建立了1000个样本量为15的随机样本。⑥在P1:V1各单元格中分别输入“均值”、“标准差”、“标准误差”、“t值”、“估计下限”、“估计上限”、“逻辑函数”,在单元格Y1中输入“置信度”。在单元格Y2中输入置信度95%,它表示有95%样本所构造的置信区间包含总体均值。⑥在单元格P2中输入公式为“=AVERAGE(A2:O2)”,计算样本的均值,使用填充柄依次计算到P1001。在单元格Q2中输入公式“=STDEV(A2:O2)”,计算样本的标准差,显示的值是18.51349,使用填充柄依次计算到P1001。⑦在单元格R2中输入公式“=Q2/SQRT(15)”,计算标准误差,即样本标准差除以15的平方根,显示值为4.78016154。使用填充柄依次计算到P1001。⑧选定单元格S2,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函数”选项,打开“粘贴函数”对话框。在“函数分类”列表中选择“统计”,在“函数名”列表中选择函数TINV(查找并了解该函数的功能!因为这儿样本容量n=15,所以查T分布表)。单击“确定”按钮,打开TINV函数对话框如下页图所示。图7⑨在Probability中输入1-$Y$2,Y2要绝对引用,在Deg_freedom中输入15-1。单击“确定”按钮后,在单元格S2中显示的值是2.144789。把该值一直复制到S1001。⑩在单元格T2中输入公式“=P2-S2*R2”,以计算估计下限,其值为84.2337319。在单元格U2中输入公式“=P2+S2*R2”,以计算估计下限,其值为104.7386039。32\n实验七统计指数一、实验材料:某企业甲、乙、丙三种产品的生产情况资料(见电子表格5):二、演示过程:(一)总指数第一步:计算各个p0q0:在G2中输入“=C2*D2”,并用鼠标拖曳将公式复制到G2:G4区域。第二步:计算各个p0*q1:有H2中输入“=C2*F2”,并用鼠标拖曳将公式复制到H2:H4区域。第三步:计算Σp0q0和Σp0q1:选定G2:G4区域,单击工具栏上的“Σ”按钮,在G5出现该列的求和值。选定H2:H4区域,单击工具栏上的“Σ”按钮,在H5出现该列的求和值。第四步:计算生产量综合指数Iq=Σp0q1/Σp0q0:在C6中输入“=H5/G5”便可得到生产量综合指数注意:在输入公式的时候,不要忘记等号,否则就不会出现数值。图1用EXCEL计算总指数资料及结果(二)平均指数第一步:计算个体指数k=q1/q0:在F2中输入“=D2/C2”。并用鼠标拖曳将公式复制到F2:F4区域。第二步:计算k*p0q0并求和。在G2中输入“=F2*E2”并用鼠标拖曳将公式复制到G2:G4区域。选定G2:G4区域,单击工具栏上的:“Σ”按钮,在G5列出现该列的求和值。第三步:计算生产量平均指数:在C7中输入“=G5/E5”即得到所求的值。32\n图2用EXCEL计算平均指数资料及结果(三)因素分析第一步:计算各个p0*q0和∑p0q0:在G2中输入“C2*D2”,并用鼠标拖曳将公式复制到G2:G4区域。选定G2:G4区域,单击工具栏上的“∑”按钮,在G5出现该列的求和值。第二步:计算各个p0*q1和∑p0*q1:在H2中输入“=C2*F2”,并用鼠标拖曳将公式复制到H2:H4区域。选定H2:H6区域,单击工具栏上的“∑”按钮,在H5出现该列的求和值。第三步:计算各个p1*q1和∑p1*q1:在I2中输入“=E2*F2”,并用鼠标拖曳将公式复制到I2:I4区域。选定I2:I4区域,单击工具栏上的“∑”按钮,在I5出现该列的求和值。第四步:计算总成本指数:在C6中输入“=I5/G5”,即求得总成本指数。第五步:计算产量指数:在C7中输入“=H5/G5”,即得产量指数第六步:计算单位成本指数:在C8中输入“=I5/H5”即求得单位成本指数32\n图3用EXCEL进行因素分析资料及结果32\n实验八案例分析1.某班44名学生的《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分)为:70.76.78.78.71.81.66.74.70.62.81.65.71.68.76.72.80.83.72.93.94.87.93.68.68.93.87.72.82.83.80.84.85.95.54.77.80.76.49.65.67.66.69.66。要求:1.作出直方图2.作出统计指标分析2.某信用社1997年—2000年有关资料如下:季度 存款额(万元) 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合计一40464544 二22202423 三50525654 四80788290 合计 要求:1.使用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2.计算季节比率,并分析其季节变动的规律性。3.大学生生活费收支状况调查报告某高校学生生活费用调查情况如下:一、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生活费状况,为学校的助学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为大学生消费市场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二、调查对象:某高校在校本科生三、调查程序: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内容;分发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在校本科生男、女作为调查单位;四、调查时间:2008年4月20日—2008年6月10日五、收集的数据数据整理表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数据的情况,我们对数据做了一个完全的整理。详细情况见下表。说明:整理的需要,在该表中:学生每月花费用:1代表200元以下;2代表200-300元;3代表300-400元;4代表400-500元;5代表500-700元;6代表700元以上;生活费主要来源:1代表家庭供给;2代表勤工俭学;3代表助学贷款;4代表其他;数据整理按照样本回答的顺序进行排序;开支用途:1代表伙食费;2代表衣服;3代表书本及学习资料支出;4代表日用品;5代表娱乐悠闲;6代表其他。主要开支按照样本答案进行了排序。32\n年级生活费主要来源1主要来源2主要来源3主要来源4主要开支1主要开支2主要开支31312341231412125161125141153131132131123161451131413214123213141241561312511411351312132121213412113414113213141321214135151413512141341312152141243134131123141212314114212131232513241223143212423141532213212323121232213134221423123261415243121625214122212123251243123261215223123412611562321343125112623124312332\n2312312611525132123112411632415122513125261126241123241243124251324125241312325112525141522213412324141533612413235211563312132362135331134132415632423113412431341213431215361212336124315236121253612156351241533511311231343312132331243134132123341413211523412312361212332321233312341233313241323312341533311532\n343124136113546213431244123421546121234223141324312341324312126422311324311234212431324241344321351342124314542231414643234113242241153421324136441135451413443121544142315345123135431243124432311254611524313134421233454611534312315432311244213242354414231324612152431125431324134451215246112545321134421243132431213246115444212332\n要求:1.根据上述材料,撰写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第一,调查方案的设计,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时间、调查形式。第二,统计分析的内容。第三,调查结果。要求:第一,编制学生生活费、生活费用途、主要来源的分布数列,并做出相关统计图。第二,测度全部样本特征:集中程度、离散程度、分布形状,按照95.45%概念构造生活费用的置信区间。第三,分开测度和比较分析一、二、三、四个年级的生活费用的基本情况。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