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47935 8页

  • 163.90 KB
  • 2022-08-13 发布

统计学原理47935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统计学原理第一章绪论1、P5:统计的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对现象的数量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它反映在统计资料汇编、统计年鉴、统计手册、统计图表等里面。统计学:是阐述统计方法的一门科学理论和方法。是收集、分析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即统计理论。2、P10: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3、P11:总体与总体单位(定义,分类,关系)总体:定义:由客观存在的、至少在某一性质方面相同的若干个体组成的整体。分类:有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目有限的总体无限总体:指所包含的单位数目无限的总体总体单位: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即每一个单位。关系:(1)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2)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可以互相转化。4、P12:标志与指标(标志的定义和分类;指标的定义和分类)标志:定义: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分类:品质标志:表示事物质(属性)的特征,用文字表示。数量标志:表示事物量(单位数量)的特征,用数值表示。指标:定义: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分类:(1)按其所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①数量指标:它说明总体规模和水平。②质量指标:它反映现象总体的社会经济效益、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2)按其数值的作用与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①总量指标:表现形式为绝对数。②相对指标:表现形式为相对数。③平均指标:表现形式为平均数。5、P13:变量(分类:离散型和连续型)按计数的特点分为:①连续型变量:可以用小数表示,也可以用整数表示。 ②离散型变量:变量值只能表现为整数。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1、P20:统计调查方案设计(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时间、调查期限等概念的理解)调查对象:指总体范围。调查单位: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即总体单位。填报单位(报告单位):是指负责向上级汇报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的单位。调查项目:指调查的内容(被调查单位的特征)。调查时间: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时期或时点)。调查期限: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间。2、P32: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基本定义:理解)普查: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搜集统计资料非全面调查。第8页共8页\n典型调查: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的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在全部调查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调查方法。3、P46:分组标志的选择(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简单分组:对被研究现象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4、P48-P55:看笔记(分配数列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分配数列的种类;组距、组数、组限、组中值等概念的理解)分配数列:定义: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构成要素:分组、各组对应的次数或频率种类:品质数列变量数列:单项数列组距数列组距:各组所包含的变量值的变动范围。组距=上限—下限组数:指变量数列共分多少组。组限:指各组的数量界限。分为上限和下限。(开口组、闭口组)组中值:组距数列中各组所有变量值的代表值,实际上是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值。5、P60:统计表的结构(内容上:主词和宾词;形式上:总标题、行标题、列标题、指标数值)第三章综合指标1、P69:总量指标的概念(理解)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统计指标。2、P70:总量指标的种类(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按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表明一个总体内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总数。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各单位某数量标志值的总和。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发展过程的总数量。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或某一瞬间)状态下的总量。3、P73-83:相对指标(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结构、比例、比较相对数:理解定义;强度相对指标:理解定义、正逆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数:定义、简单计算)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名数:用双重计量单位表示的复名数无名数:用倍数、系数、翻番数、成数、﹪、‰等表示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第8页共8页\n强度相对数的正逆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越好的是正指标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是逆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4、P85:平均指标(理解平均指标的概念;算术平均数的计算(P88);调和平均数的计算(P94):作为算术平均的变形几何平均数的计算(P97))平均指标的概念:指在同质总体内将各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反映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算术平均数的计算: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几何平均数的计算:5、P100、P103:众数、中位数(定义)众数: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用mo表示。中位数: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就是中位数。6、P112:标志变异指标(理解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会计算标准差(P118)及标准差系数(P122);会利用标准差系数比较平均数的代表性大小)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变异指标是描述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别大小程度的指标,又称离散程度或离中程度。标准差:标准差系数:标准差系数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本章计算题类型:(1)平均数的计算(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公式如下:第8页共8页\n(2)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的计算;利用标准差系数比较平均数的代表性大小。公式如下:标准差系数越小,总体越整齐,平均数的代表性越高。第四章动态数列1、P132:动态数列的概念、构成要素、分类概念:将某种现象在时间上变化发展的一系列同类的统计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一个动态数列,也称为时间数列。构成要素:资料所属的时间;各时间上的统计指标。分类:绝对数动态数列:时期数列时点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2、P135: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⑴时期长短应该统一⑵总体范围应该一致⑶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相同⑷计算口径应该统一3、P137:平均发展水平(计算)时期数列连续变动:简单算术平均绝对数动态数列连续时点数列非连续变动:加权算术平均时点数列间隔相等:首末折半间断时点数列间隔不相等:折半加权平均相对数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4、P146: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定义、计算、逐期增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增长量:定义:增长量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它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长的水平。计算: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逐期增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逐期增量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定义:平均增长量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数量。计算:第8页共8页\n5、P148: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定义、计算、定基与环比之间的关系)发展速度:定义: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计算: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⑴⑵增长速度:定义:增长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计算: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6、P151: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定义、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定义:平均发展速度是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计算:水平法(几何平均法)式中:X1、X2…Xn代表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定义:平均每期增长百分之多少。计算: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本章计算题类型:(1)序时平均数的计算(2)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的综合关系考查。第五章统计指数1、P187:指数的概念(理解:狭义的概念,广义的概念)狭义:指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的复杂现象综合变动的相对数。广义:说明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2、P189:指数的种类(个体指数、总指数;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按照反映现象的范围不同分:个体指数和总指数按照指标的内容不同分: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3、P192:综合指数(计算)4、P203:平均指标指数(计算)第8页共8页\n5、P224:指数体系(会进行两因素分析,分析每个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①相对数分解②绝对数分解:分子减去分母Σp1q1-Σp0q0=(Σp0q1-Σp0q0)+(Σp1q1–Σp0q1)本章计算题类型:(1)计算指数(个体指数、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标指数)(2)进行因素分析(绝对数分解和相对数分解)。第六章抽样调查1、P248: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概念: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用调查所得的指标数值来推断总体的指标数值的一种调查方法。特点:⒈只抽取总体中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⒉用一部分单位的指标值去推断总体的指标值⒊抽取部分单位要遵循随机原则⒋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并且可以控制2、P259-269:抽样平均误差(定义、影响因素、计算)定义:是指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的平均离差。用表示。影响因素:1、样本单位数的多少。抽样单位数越多,抽样平均误差越小。2、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即标准差)。总体标志变异程度越大,抽样平均误差越大。3、抽样调查组织方式和抽样方法。类型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最小。对于抽样方法,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要小。计算:(一)抽样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1、重复抽样:2、不重复抽样:σ为总体标准差。若σ未知,且样本单位数较大时,可以用样本标准差代替。(二)抽样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1、重复抽样:2、不重复抽样:P为总体成数。在总体成数未知,且样本单位数较大时,可以用样本成数p来代替。第8页共8页\n3、P275:抽样极限误差(定义、计算)定义: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总体指标和抽样指标之间误差的允许的最大可能范围。计算:1、抽样平均数的抽样极限误差2、抽样成数的抽样极限误差4、P274:置信区间、可信程度(理解概念,笔记)可信程度是表示估计的可靠程度,也称为概率保证程度或置信度。1、如果估计区间越大,则可靠程度越大;估计区间越小,则可靠程度越小。2、可靠程度与t之间有一定正比关系。5、P308:必要抽样单位数的确定一、重复抽样的样本容量确定1、抽样平均数的样本容量2、抽样成数的样本容量二、不重复抽样的样本容量确定1、抽样平均数的样本容量2、抽样成数的样本容量本章计算题类型:(1)计算抽样平均误差;(2)计算抽样极限误差;(3)对总体进行区间估计。[注意要分清是变量总体还是属性总体]第七章相关分析1、P344:相关关系的概念(函数关系;相关关系)(一)函数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S=πR2(二)相关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实存在,但不明确、不固定。2、P345:相关关系的种类(一)根据相关关系的方向划分正相关: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一致第8页共8页\n负相关: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反(二)根据相关关系的表现形态不同划分线性相关(直线相关)非线性相关(曲线相关)(三)根据自变量的多少划分单相关:只有一个自变量复相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3、P354:相关系数(概念;范围;密切程度)概念:是测定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用r表示。范围:r的取值范围:[-1,1]密切程度:r>0正相关r<0负相关r=0不相关|r|≥0.8高度相关r=1完全正相关r=-1完全负相关计算题书上p139-T14 P182-T4 P242-T8 P332-计算题T1 P335-T11 第8页共8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