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习题 39页

  • 116.58 KB
  • 2022-08-13 发布

统计学基础习题

  • 3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统计学基础习题习题一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进行湖北地区三资企业从业人员调查,则(A总体是全省三资企业BC总体是全省三资企业的所有从业人员D全省三资企业的从业人员是标志2某班进行数学考查,A标志B3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C只能有一个指标)。总体单位是全省的每一个三资企业3名学生的分数分别为75分、80分、98分,这3个数字是(变量C指标D变量值(标志值))。B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4变异的含义是指()。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D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用平均数表示A统计标志的不同表现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指标5离散变量可以()。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BC用相对数表示D.6统计指标体系是指()。A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B各种相互联系的数量标志组成的一个整体C各种相互联系的数量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D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质量指标所组成的整体7统计学中的变量是指()。统计指标品质标志、数量标志和指标的统称A数量标志C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的统称8在全国人口普查中()。“文化程度”是品质标志A“男性”是品质标志B“平均年龄”是数量标志“性别比”是品质标志\n、多项选择题1.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A大量性B同质性C变异性D可比性E综合性2.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A商店个数B商店销售额C职工人数D学生身高3.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得到如下资料,指出其中的统计指标()。A某企业为亏损企业B全地区工业净产值2500万元C某企业职工人数1800人D全地区工业机器台数4800台4.统计一词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它们是()。A统计工作B统计资料C统计学D统计分析E统计报告5.全国“国有工业企业”基本情况的调查,()。A总体是全国的“全部国有工业企业”B总体单位是全国的“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C全国“国有工业企业总数”是指标D每个“国有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是标志6.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A总体可以转化为总体单位B总体单位可以转化为总体C只能是总体转化为总体单位D只能是总体单位转化为总体E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相互转化)。D汽车产量E行业代码)。7.下列标志中,属品质标志的是(A年龄B性别C社会阶层8.下列指标中,属质量指标的是(A职工人数B平均工资C利润率D总产值E劳动生产率三、填空题1.统计的职能有三种,即职能、职能和职能。2.标志是说明特征的名称,分为标志和标志。3.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分为\n和四个环节。1.统计指标按说明总体的内容不同分为指标和指标.2.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由和两部分组成。3.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和4.的一书的问世,标志着统计学的诞生。5.变量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分为和两种。四、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各个方面。()2.社会经济统计对现象的认识,是从定量认识开始的。()3.任何统计指标,不论是质量指标还是数量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来表示的。()4.总体与总体单位是相依的,没有总体单位,总体也就不存在。()5.全国在校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总体单位是每所高等院校。()6.任何种类的统计指标数值的大小都随总体范围大小而增减。()7.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具体的量。()8.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量表示,叫数量指标。()9.“女性”是品质标志。()10.统计是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社会经济现象质的方面。()11.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12.一般来说,以绝对数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13.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会发生转化,因此指标与数量标志也可能会发生转化。()五、简答题1.简述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含义及其关系。2.什么是指标和标志?指标与标志的关系如何?\n习题二统计调查、单项选择题\n1.统计调查中,具有调查标志的单位是()。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综合单位)。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普查)。A工业企业产品产量与产值调查B工业企业设备普查C国有工业企业的职工文化程度调查D人口普查2004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限为()。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A一日B一个月)。A基础环节B中间环节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C最终环节D关键环节)。该市全部工业企业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职工C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D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7.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8.连续调查和非连续调查是以()。A调查的组织形式来划分的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C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来划分的D调查资料的来源来划分的9.目前我国对城市居民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所采用的调查方式是()。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10.调查时间是()。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或时期B调查工作开始的时间C调查工作结束的时间D调查资料提交的时间\n3.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是()。D经常性调查)。A统计总体B报告单位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A全国人口数是总体BC人的年龄是变量DE人的性别是总体单位的标志C调查单位D总体单位)。每个人是总体单位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多项选择题1.属于专门调查的调查方式有(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2.为了解乡镇企业情况进行调查,每一个乡镇企业是()。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调查标志的承担者A一次性调查B全面调查C专门调查4.全国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调查中,每个工业企业是(6.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点是1990年7月1日。时,下述哪种情况不应计算在人口数之内()。A1990年7月2日出生的婴儿B1990年6月29日8时出生,20时死亡的婴儿C1990年6月29日21时出生,于7月1日8时死亡的婴儿D1990年6月29日23时死亡的人三、填空题1.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和。2.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和;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和;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和。3.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地选择的;抽样调查中样本单位是按原则选取的。4.通过调查几个主要的产棉区来了解棉花的生长情况,这种调查方法属于调查。5.全面调查包括和;非全面调查包括调\n查、调查和调查。调查表的内容一般由、和三部分组成,调查表的形式一般有和两种。判断题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填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单一表是指只用来登记一个调查项目的表格。()调查期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即调查时间。()全面调查既适用于时期现象,也适用于时点现象。()经常性调查都是定期调查,一次性调查都是不定期调查。()调查单位就是报告单位。()统计调查是否准确、及时、完整,影响统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一般来说,调查项目较多时宜使用一览表;调查项目较少时宜使用单一表。()简答题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这三种非全面调查的区别是什么?习题三统计整理单项选择题6.四、1.2.3.4.5.6.7.8.五、1.2.3.一、1.2.3.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A职工月工资额的多少C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多少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A做好统计资料的整理工作C注意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根据是(B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D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B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D应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A分组对象的复杂程度分组数目的多少\n采用分组标志的多少分组方法的难易程度4.区分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的根据是()。总体的复杂程度主词的分组程度宾词的复杂程度统计表的繁简程度5.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编制统计表70分这个变量值应归入()。60-7070-8060-70或70-80都可以60-70或70-80都不可以7.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必须是重叠的必须是间断的既可以是重叠的又可以是间断的以上都不是8.有一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450邻组组中值为475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3754004254509.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代表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各个组的次数相等各个组的组距相等组内变量值相等组内变量值呈均匀分布10.在对称分布中()、。是最常见、最重要且具有良好的数学性质的一种分布。二、多项选择题正态分布J型分布C偏态分布U型分布1.试判断哪些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按性别分组按年龄分组按地区分组同类产品按花色品种分组2.变量数列的构成要素是)。指标数值组数变量值次数3.在组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同组数的多少无关同全距的大小成正比\nC同组数的多少成反比D同全距的大小成反比4.统计表按主词的分组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种,它们是()。A简单表B简单分组表C复合分组表D时空数列表5.统计表从外形结构看,一般包括()。A总标题B横行标题C纵栏标题D指标数值6.次数分配数列()。A既包括品质分配数列,也包括变量分配数列B只包括品质分配数列或只包括变量分配数列C由总体分成的各组和各组相应的频数组成D由组距、组数、组限组成E在等距式次数分配数列中,相邻组间的组中值之差等于组距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汇总B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统计分组C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D统计分组是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相同、范围更小的总体E统计分组是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不同、范围更小的总体8.统计分组的作用是()。A划分现象的类型B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C反映现象内部结构比例关系D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E编制次数分配数列三、填空题1.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环节,起着的作用,它既是的继续和深化,又是的基础和前提。2.统计整理的目的在于将只能说明总体单位的转化为能反映总体的,使统计资料系统化。3.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称为;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称为\n1.统计表的宾词包括和两部分内容。2.统计资料汇总的组织形式有和两种;统计资料的汇总技术有和两种。3.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组距两端的数值称为;其中,每组的起点数值称为终点数值称为,上下限间的中点数值称为。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和,其核心是5.分配数列由两个要素构成:和。6.统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和两部分。7.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和,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四、判断题1.穷尽性和互斥性是统计分组必须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2.在全距一定时,组数的多少和组距的大小成反比。()3.简单表是指主词经过简单分组的统计表。()4.在组距数列中,最小组的下限不能大于总体中的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不能小于总体中的最大变量值。()5.统计整理的目的在于将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值转化为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标志值。()6.离散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7.统计表的主词栏是说明总体的各种统计指标。()8.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统计分组。()9.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组距和组数。()10.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凡遇到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把此值归并到作为上限的那一组。()11.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决定于社会经济现象本身的性质。()12.钟型分布就是正态分布。()13.直方图常用来描绘变量分配数列的累积次数分布。()\n1.变量分配数列的各组频率之和必须等于1。()2.较大制累计(向下累计)次数表示大于各组变量值下限的次数合计有多少。()五、2002年第4季度某管理局下属40个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如下:(单位:衿7988123115119158112146113126117108105110107137120136107108125127142118103871151141191051171241291381001039295127104要求:以计划完成程度为分组标志,作如下分组:100蛆下,100%-110%110%-120%120%-130%130%O上,编制变量数列,并计算每组的频率。六、某班48名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如下:807568555072658290948578646070758691697354879598776885847073979081763688607183997465677880879596要求:根据以上资料按品质标志分组,编制属性分配数列。[提示:优秀(90-100)、良好(80-90)、中等(70-80)、及格(60-70)、不及格(60分以下)]七、某市1995年职工家庭户平均收入情况如下表:按户年平均收入水平分组(元)户数(户)3000以下1003000-40002504000-50003405000-60004706000-70008507000-80006308000-90002159000以上130合计2985根据上述资料确定:1.第四组上限2.第七组下限\n1.第五组的组中值2.第六组的次数3.第五组的频率4.第三组的组距5.两个开口组的组距及组中值6.数据8000元应属于哪一组?7.户年平均收入不少于5000元,但小于9000元的比重8.该表是一个什么数列?为什么?八、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分组?其作用如何?2.什么是分组标志?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单项选择题180台是()。A时期指标、实物指标B时期指标、价值指标C时点指标、实物指标D时点指标、价值指标50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0人,男生为女生的1.5倍,这个指标是()。A强度相对指标B动态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比较相对指标12487人/平方公里,是郊县人口密度的38倍,这是两个()。A总量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999年创利100万元,2000年计划增长10%,实际创利120万元,则该企业超额完成计划()。A9.09%B20%C110%D120%()。A150%超计划50%B66.7%,超计划33.3%\nC98.98%,差1.02%没完成计划D98.98%,超计划1.02%6.某市总人口50万人,有商业网点1000个,其商业网密度指标是()。A500人/个B0.5个/千人C5个/人7.反映总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比例相对数D500个/人D强度相对数8.反映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情况和增减幅度的相对指标是()。A强度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动态相对数D结构相对数二、多项选择题1.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可以是()。A百分数B倍数C有名数D绝对数2.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A强度相对指标B计划完成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E结构相对指标3.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有()。A市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63.94%B人口自然增长率13%。C大学文化程度的人为615人/万人D家庭总户数175029户4.某高校女生比重2000年为20%2001年提高到25%男女生性别比3:1,这里有()。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标5.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A产品产量B年末职工人数D资金利润率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牲畜存栏数B油料播种面积C物资库存量D粮食产量两个结构相对指标D一个比例相对指)。C新增职工人数F销售收入)。E人口数和三、填空题1.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2.根据总量指标所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不同,计量单位一般有\n和。1.相对数是两个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的对比。2.总体中,各个结构相对数的总和必须为。3.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4.计划完成相对数的基本计算公式为。5.是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6.检查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时,如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末达到的计划水平下达,应采用检查;如计划指标是按全期累计完成总数下达,则应采用检查。7.当计划指标以最高限额规定时,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要100财算超额完成计划。四、判断题1.某地区人口密度为260人/平方公里,这是一个总量指标。()2.没有统计分组就无法计算结构相对数。()3.某县(总体)下辖8个乡,粮食总产量为5亿斤,这里8是个标志值。()4.标志总量是总体单位标志值的总和,因此,它是标志值。()5.计划执行进度指标也可属于计划完成相对数。()6.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所以它们之间必须是同质的。()7.如果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大于100%则肯定完成计划任务了。()五、指出下列指标哪些是总量指标(时期指标或时点指标),哪些是相对指标(具体相对数)1.旅游入境人数()2.人均住房面积、人均粮食产量、人均国民收入()3.国民收入积累与消费比()4.商品库存额()5.恩格尔系数()6.出勤率、产品合格率、适龄儿童入学率()7.甲地的人口密度是乙地的1.51倍()8.发展速度、增长速度()\n1.计划执行进度(\n1.劳动生产率、人口密度、资金利润率()六、计算题1.某产品按五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的产量应达到45万吨,计划执行情况如下:单位;万元2.某煤矿可采储量200亿吨,计划在五年中开采全部储量的0.1%,在这五年中该矿原煤实际开采情况如下:单位:万吨年份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年第五年年年年上半年下半年上半年下半年实际开采量156230540279325470535根据上述资料:(1)计算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2)指出提前完成计划时间。七、简答题1.什么是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它们的区别如何?2.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如何区别?3.如何区别强度相对指标与比较相对指标?习题五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影响简单算术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是()。A变量B权数C变量值D变量的个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n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与各组次数无关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无关既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也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与标志值大小和次数多少无关100倍,则算术平均数就()。A扩大100倍B缩小100倍C数值不变D不能肯定某企业第一车间平均工资为85元,第二车间平均工资为96元,如果第一车间的工人数增加50%,第二车间人数不变,那么该企业的平均工资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肯定5.在变量数列中,若标志值较小的组的权数较大时,计算的平均数()。接近于标志值小的一方接近于标志值大的一方接近于平均水平的标志值不受权数的影响90%,其方差为()。0.9B0.10.090.47.已知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和15,标准差分别为4和5,则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对比(甲高于乙甲低于乙甲乙相等无法判断8.计算平均指标的前提条件是总体单位的)。大量性B具体性同质性数量性9.标志变异指标中的标准差是各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A离差平方的平均数B离差平均数的平方根C离差平方平均数的平方根D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10.已知5个水果商店香蕉的单价和销售额,要计算5个商店香蕉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多项选择题1.众数是变量数列中()的变量值;中位数是处于变量数列中()的变量值。中间位置次数最多次数最少最终位置\n1.平均指标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标志变异指标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C比例关系D近似程度)。E几何平均数A集中趋势B离散趋势2.下列平均数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算术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调和平均数3.衡量平均指标代表性大小可使用的指标有(A平均差B标准差C算术平均数D标准差系数4.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可选用的指标有()。A算术平均数B众数C平均差D标准差5.()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次数不等C各组次数都等于1D各组变量值不等E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三、填空题1.加权算术平均指标的大小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各组的,另一个是各组的。2.简单算术平均数其实就是的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一种特例。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权数一般是总体的总量,而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权数一般是总体的总量。4.标志变异指标有、、、和,其中—是最常用的指标。5.对500件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发现合格品为480件,则平均合格率为,废品率的方差为。6.平均数为250,离散系数为20%则标准差为,方差为。四、判断题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权数本身绝对值的大小。()2.加权算术平均数转变为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条件是各组变量值完全相等。()\n3.如果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中有一个变量值为0,则不能计算调和平均数或几何平均数。(4.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与其标志变异指标的大小是一致的。()5.某地人均粮食产量2000斤,是算术平均数。()6.全距是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之差,它受极端值的影响。()7.中位数和众数是位置平均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8.变量值相同的两个变量数列,它们的平均数也相同。()9.如果两个数列的平均差相等,则它们的平均数的代表性也一定相同。()10.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为零。()五、计算题1.某产品资料如下:等级单价(元/斤)收购量(斤)收购额(元)■级品1.2020002400二级品1.0530003150三极品0.9040003600合计一90009150要求按以下三种方法计算产品的平均收购价格:1)不加权的平均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3)加权调和平均数。2.某公司所属甲、乙两企业职工的月工资水平如下:按月工资分组(元)甲企业乙企业工人数(人)工人结构(%)350—400505400—4508012450—50010010500—55012020550—60020035600以上8018\n630100合计要求:(1)分别计算甲、乙两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2)分别计算甲、乙两企业职工工资的标准差。(3)比较甲、乙两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大小。3.某工厂生产某种零件,要经过四道工序,各道工序的合格率分别为98%95%92%90%试求该零件的平均合格率。六、简答题1.什么是权数?其实质是什么?2.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有何区别?3.什么是标志变动度?测定标志变动度的指标有哪些?4.什么是标准差系数?为什么有了标准差还要计算标准差系数?习题六时间数列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最基本的动态数列是()。A时点数列B总量指标动态数列C相对数动态数列D平均数动态数列\n2.动态数列中每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A相对数动态数列B时期数列3.对动态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指标是(A发展水平B平均发展水平4.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是下列(A环比增长速度B环比发展速度5.二次抛物线所依据资料的特点是(A定基发展速度大致相等BC逐期增长量近似一个常数D首末折半法”适用于()。C平均数动态数列D时点数列)。C发展速度D平均发展速度)指标连乘积的n次方根。C定基发展速度D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大致相等逐期增长量之差近似一个常数A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B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nC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D由两个时点数列构成的相对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A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D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1999年比1994年增加了35%,则1994-1999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为()。A.6.2%B.7%C.6.8%D.6%二、多项选择题)。A本年当期与去年同期比较B本年当期与上期比较C把动态数列发展水平(总量指标)包含季节变动的影响消除D包含了季节变动的影响2.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的平均数称为(A算术平均数B序时平均数)。A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C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减100%E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减11%的绝对值()。)。C平均发展水平D平均增长速度B定基发展速度减1累积增减量除以固定基期水平A是增长量与发展速度之比B是逐期增长量/(环比发长速度x100)C前期水平除以100D是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x100)表示增加一个百分点所增加的绝对量表示增加一个百分点所增加的相对量5.下列各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有()。全国每年大专院校毕业生人数全国每年大专院校年末在校学生人数某商店各月末商品库存额D某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总额E某企业历年内各月产品产量\n6.序时平均数包括()。A平均发展水平B平均增长量C平均发展速度D平均增长速度7.影响动态数列水平变化的因素有()。A长期趋势B循环变动C季节变动D季节比率E不规则变动8.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有()。A半数平均法B按月(季)平均法C移动平均法D趋势剔除法E最小平方法三、填空题1.动态数列一般由和两个基本要素构成。2.动态数列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动态数列、动态数列和动态数列三种,其中动态数列是基本数列。3.由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求序时平均数的一般计算公式为。4.增长量由于基期不同,可分为和两种,增长量等于增长量之和。5.发展速度由于基期不同可分为和两种,发展速度等于各发展速度的连乘积。6.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不同,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可采用或。7.某地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对1990年的发展速度为115%,每增长1%勺绝对值为10亿元,则该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亿元,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为亿元。8.某企业1990年的利润额比1986年增长25%1989年比1986年增长20%则1990年比1989年增长。9.静态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在上的差异,而序时平均数所平均的,是被研究现象本身的数量在上的差异。10.若现象的动态数列是月份资料,则各月的季节指数之和应为,若现象的动态数列是季度资料,则各季的季节指数之和应为。四、判断题1•时点数列中各指标值的取得,一般是连续登记的结果。(2.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是发展速度中,每一个百分点所代表的绝对数量。\n2.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没有考虑所有发展水平对平均发展速度的影响。(3.对同一资料按累计法与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应该是相等的。()4.直接将各环比增长速度进行几何平均,即可求得平均增长速度。()五、计算题1.某商场2002年1—4月份商品销售额和售货员人数如下:指标一月二月三月四月商品销售额(万元)90124164170月初售货员人数(人)58606466试计算第一季度平均每人每月的销售额。2.某企业2001年4月份几次工人数变动登记如下:(单位:人)4月1日4月11日4月16日5月1日1210124013001270试计算该企业4月份平均工人数。3.某企业2001年各月份记录在册的工人数如下(单位:人)时间1月1日2月1日4月1日6月1日9月1日12月1日12月31日在册工人数326330335408414412412试计算2001年该企业平均工人数。4.某企业某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n产量(件)逐期增长量(件)累计增长量(件)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9500500104.010.0510增长1%勺绝对值(件)109要求:(1)将表中空格数字填齐;(2)计算1994—1999年间该企业产量的年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长量和年平均增长速度。5.某企业1991—1999年的产品销售额资料如下: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销售额(万元)8083878995101107115125三项移动平均a)用三年移动平均法计算趋势值;b)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线性趋势方程,并计算2000年的趋势值。6.已知某企业某商品最近几年各季度的销售量资料如下:(单位:万件)一季度一季度二季度四季度1996年1318581997年14186101998年16228121999年19251517(1)用同期平均法计算季节指数;(2)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计算季节指数。六、简答题1.什么是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两者有何特点?\n1.什么是序时平均数?它与一般平均数有何同异?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法和方程法有什么不同?统计指数、单项选择题)。A商品销售量指数B每个工人平均产量指数C单位产品成本指数D平均指标指数)。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D)。A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C报告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A基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C基期产品产量作为同度量因素)。A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BC对个体价格指数进行平均D5%,零售价格增长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B报告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D基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B报告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D报告期产品产量作为同度量因素对个体数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对总量指标进行平均)。A7%B7.1%C10%D2.1%120000元,今年增加到156000元,零售物价指数提高4%,则销售量指数为()。A130%B125%C126%D26%)。A可变构成指数B固定构成指数C结构变动影响指数D平均数指数)。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n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D可变构成指数和固定构成指数10.在产品产量增长10%、单位产品劳动消耗量减少5%的条件下,产品生产中劳动总消耗量则?()。A增加9%B减少2.8%C增加4.5%D减少5%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劳动生产率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价格指数职工人数指数单位产品成本指数2.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产品产量指数播种面积指数职工人数指数物价指数单位产品成本指数3.已知某商场报告期销售额为2piqi=3250万元,p0q0=2600万元,报告期)。假定销售额2p0qi=2800万元,经计算可得(销售额指数为125%B物价指数为116.1%物价指数为115.8%销售量指数为107.7%销售量指数为107.9%)。4.根据经济内容确定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期一般原则是(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基期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指标都固定在基期)。A算术平均数指数B调和平均数指数C可变构成指数D固定构成指数E结构变动影响指数)。A在使用全面调查资料时,是综合指数的变形B是总指数的一种计算形式C反映现象平均水平的变动D是对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E可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n三、填空题1.统计指数按其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指数和指数;按其所反映的现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指数和指数。2.总指数有两种形式:一是,二是,其中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3.平均指数是的加权平均数。4.一般地讲,在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通常是用期的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在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通常是用期的指标作同度量因素。5.在编制综合指数时,与指数化指标相联系的因素称为因素,又可称为。6.因素分析就是借助于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变动中各种因素变动发生作用的影响程度。四、判断题1.同度量因素具有同度量的作用,也具有权数作用。()2.若价格上升10%,销售量减少10%则商品销售额不变。()3.因素分析法的目的,就是测定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4.有三种商品,其价格指数分别为110%90%F口130%则三种商品的物价总指数为(110%+90啾130%)/3=110%()5.在由三个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指标是不同的。()6.价格降低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商品15%则价格指数应为87%()五、计算题1.某商店三种商品销售资料如下:商品名称fh1单位销售量价格(元)1996199719961997甲公斤3003600.420.45乙件2002000.300.36丙袋140016000.200.28\n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商店三种商品总销售额1997年比1996年的增长情况,并分析其中由于销售量及价格变动造成的影响。1.已知两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表:品名单位销售额(万兀)1997比1996年销售量增长%1996年1997年毛衣件5000888023皮鞋双450042007合计一950013080一要求:(1)计算销售量总指数;(2)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而增加(减少)的销售额。2.已知某工厂1997年生产的三种产品资料如下:产品名称fh1单位单位成本(元)1997年单位成本比1996年提高%甲件200505乙台40020010丙吨100010020要求:1)计算三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2)分析单位成本变动对总生产费用变动造成的影响。3.某市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200000万元,1995年增加为584550万元。在这5年中,零售物价指数提高了75%试计算零售量指数,并分析零售量和零售物价两因素变动对零售总额变动的影响的绝对值。4.某企业工人人数和月工资水平资料如下:工人组别工人数(人)工资水平(元)30报告期30报告期f0f1X0X1新工人300740450500老工人700660680750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指数;\n2)分析平均工资总变动中,工人数变动以及工资水平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绝对值。六、简答题1.什么是综合指数?2.什么是指数化因素?什么是同度量因素?3.确定统计指数同度量因素的一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4.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何联系与区别5.什么叫指数体系?它有什么作用?6.什么是因素分析?抽样推断、单项选择题)。抽样极限误差1.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误差系数C概率度)。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3.是非标志标准差的取值范围为(A0-0.25B0—0.5)。A用样本推断总体C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的研究)。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C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C0—1D0.5—1B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D广泛运用数学方法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D计算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6.对于简单重复随机抽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增加3倍,则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A减小30%B增加30%C减少50%D增加50%\n55为了了解某工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按该厂职工名册依次每50人抽取1人,对其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A抽样极限误差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极限误差一定大于抽样平均误差C抽样极限误差一定小于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一定等于抽样平均误差计算必要抽样数目时,若总体方差未知,应当从几个可供选择的样本方差中挑选出数值()。A最小的B任意的C最大的10在抽样推断中,必须遵循()抽取样本。A随意原则B随机原则C11置信区间的大小表达了区间估计的()。A可靠性B准确性C显著性12抽样推断中概率保证程度表达了区间估计的(A显著性B准确性C可靠性13分类抽样划分类型的原则是()。A类型内方差尽可能小,类型间方差尽可能大B类型内方差尽可能大,类型间方差尽可能小C类型内方差、类型间方差都尽可能大D类型内方差、类型间方差都尽可能小14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A可能误差范围B平均误差程度D适中的可比原则D对等原则D及时性)。D规律性)。C实际误差D实际误差的绝对值二、多项选择题)。A重复抽样B不重复抽样C简单随机抽样D等距抽样)。A是不可避免的B是可以事先计算出来的\n只能在调查结束后计算其大小无法控制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消除的3.影响抽样误差数值大小的因素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样本单位数的多少概率度和样本指标的大小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的不同样本容量占总体单位总量的比重4.总体平均数的准确值()。等于全部可能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通过抽样调查可以推算出来等于样本平均数加一个抽样平均误差通过抽样调查推算不到等于样本平均数减一个抽样平均误差5.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重复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6.抽样调查的特点有()。按随意原则抽取样本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C由部分推断总体D可以事先计算并控制抽样误差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7.影响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有()。抽样数目的多少总体标志变异程度的大小不同的组织方式抽样周期的长短不同的抽样方法8.要增大抽样推断的概率保证程度,可采用的方法有()。增加抽样数目增大概率度(t)增大抽样误差范围缩小抽样误差范围缩小概率度(t)9.影响抽样数目的主要因素有()。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大小抽样的组织方式对推断精度的要求对推断把握程度的要求抽取调查单位的方法10.从一个全及总体可以抽取一系列样本所以(所以()。样本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确定的所有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总体指标是确定值而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nE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都是随机变量三、填空题1.在抽样推断中,根据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计算的、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称为2.抽样单位数增加2倍,随机重复抽样平均误差为原来的;抽样单位数减少20%随机重复抽样平均误差为原来的。3.某村有小麦2000亩,随机抽取400亩,测得平均亩产量为600斤。用点估计的方法推算,2000亩小麦的平均亩产为斤,小麦总产量为斤。如果进行区间估计,还应有资料。4.扩大或缩小抽样误差范围的倍数称为,用符号表示。扩大或缩小以后的抽样平均误差称为误差,用符号表示。5.误差范围(A)、概率度(t)和抽样平均误差(科)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四、判断题1.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一定大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2•点估计是以样本的实际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的一种抽样推断方法。()3.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偶然因素而产生的,它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4.缩小抽样误差范围,则抽样调查的精确度就会提高。()5.根据样本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特征计算的综合指标称为样本指标。()6.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指标。()五、计算题1.某工厂有15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出50个工人作为样本,调查其工资水平,如下表:月平均工资(元)524534540550560580600660工人数(人)469108643要求:1)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抽样平均误差;2)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和工资总额的区间。\n1.从一批袋装食品中,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抽取50包检查,结果如下:每包重量(克)90-9595-100100-105105-110包数(包)233510要求:以95.45%(t=2)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批食品重量在100克以上的合格率范围。2.某地区1997年随机抽取100户农户,测得户平均年收入为3000元,标准差为400元,其中有10户的户均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若以95.45%(t=2)的概率保证程度,试估计:1)该地区农户户均年收入的可能范围;2)在全部农户中,户均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户数所占比重的可能范围。3.从某厂生产的一批灯泡中,随机重复抽取100只,检查结果是:100只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为1000小时,标准差为15小时。要求:1)试以95.45%(t=2)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该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区间;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将抽样极限误差减少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则应抽取多少只灯泡进行检查?六、简答题1.什么是抽样推断?它有哪些特点?2.什么是全及指标和样本指标?两者有何联系和区别?3.实际误差、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有何联系与区别?4.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为什么要确定必要的样本单位数?必要的样本单位数受哪些因素影响?习题九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若变量x的值增加,y的值也增加,那么,x与y之间存在()。A正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直线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2.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nA越接近于—1B越接近于1C越接近于0在0.5-0.8之间3.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A无相关关系B存在正相关关系C存在负相关关系无法判断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YC=a+bXb表示()。Y增加a的数量X增加b的数量Y的平均增加量X的平均增加量5.如果变量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一1,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A不存在相关关系B相关程度很低相关程度很高完全负相关6.当所有的观察值都落在直线yC=a+bx上时,则x和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