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习题 45页

  • 359.00 KB
  • 2022-08-13 发布

统计学课程习题

  • 4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统计学》课程习题汇编第一章总论一、单选题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B、该企业每个职工的文化程度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D、该企业全部职工平均文化程度2、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A、全国人口总数B、城市的流动人口数C、工业中连续大量生产的产品产量D、商业企业商品销售额3、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学生的性别B、学生的年龄C、学生的专业D、学生的住址4、标志和指标的区别之一是()A、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单位特征的B、指标是说明有限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无限总体特征的C、指标是说明无限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有限总体特征的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单位特征的5、每个总体单位都具有不变标志与可变标志。如,2000年某市职工总体中有工业职工200万人,则不变标志是()A、职工B、该市的职工C、工业部门D、职工年龄6、某单位有10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1000,这是()A、对1000个标志求平均数B、对1000个变量求平均数C、对10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D、对1000个指标求平均数7、总体的变异性是指()A、总体之间有差异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n8、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D、数量指标9、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10、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A、它有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两类   B、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具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二、多选题1、统计总体具有的特点是()A、大量性B、总体性C、同质性D、差异性2、下面哪几个是品质标志()A、职工人数B、性别C、企业性质D、文化程度3、下面哪几个是数量标志()A、职称B、产品等级C、人口出生率D、工资等级4、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这是指()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相互对调B、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C、在任何情况下,指标和标志都可以相互对调D、在不同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相互对调5、在工业普查中()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6、下列指标中,()是总量指标;()是相对指标;()是平均指标。\nA、总产值B、人口总数C、劳动生产率D、出勤率E、平均年龄F、废品率G、粮食亩产量H、性别比重7、上述第六题的指标中,()是数量指标;()是质量指标。8、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关系是()A、都可用数值表示B、指标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标志说明总体的特征C、指标值可以用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D、数量指标是根据数量标志得来的,质量指标是根据品质标志得来的9、统计研究运用的方法包括()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统计模型法E、归纳推断法10、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A、基本建设投资额B、岛屿个数 C、国民生产总值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E、就业人口数三、填空题某地区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销售收入情况如下图按经济类型分组人均总产值(百元)产品销售收入(万元)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其他经济162.7114.589.31443994.69647.3合计149.93083.991、上表中这些指标是_______指标,统计总体是_________,总体单位是________,标志是___,标志表现是____,统计指标是___。2、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含义,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是_________的成果,_______是________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3、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4、统计工作过程的四个主要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是构成_______的个别事物,可以是人、物或部门。6、标志是说明_______具有的特征,指标是说明_______的特征。7、变量按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_______变量与_______变量。8、按标志在总体各个单位的具体表现是否有差异区分,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n9、标志按其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分为_______和_______。10、指标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简答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总体、总体单位。2.什么是标志?举例说明其种类。3.如何理解统计总体的三大特点?4.试说明统计指标的含义及分类。5.试说明指标和标志的区别和联系。6.说明“统计”一词的含义。7.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那几个阶段?8.试说明统计的基本职能。9.什么是变量?其种类有那些?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单选题1、统计调查可以搜集的资料为()A、全体资料B、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C、只能是原始资料D、不能是次级资料2、区别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标志是()A、调查单位数目不同B、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C、确定调查单位标准不同D、确定调查单位目的不同3、统计调查时间是()A、调查工作的时限B、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C、调查登记的时间D、调查期限4、城市职工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是()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n5、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B、具体调查单位C、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D、为了统一调查时间,一齐行动5、抽样调查按组织的方式不同,属于()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专门调查D、一次性调查6、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是()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调查项目7、统计调查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   A、基础环节    B、中间环节    C、最终环节     D、必要补充8、调查几个重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9、某市工业企业199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199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10、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是()。A、二者是一致的     B、二者有时是一致的    C、二者没有关系     D、调查单位大于填报单位二、多选题1、统计调查中全面调查有()A、抽样调查B、普查C、典型调查D、统计报表E、重点调查2、普查是()A、非全面调查B、专门调查C、全面调查D、经常性调查E、一次性调查3、非全面调查形式有()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统计报表4、私营企业抽样调查中,抽取的每一个私营企业是()A、调查主体B、调查对象C、调查单位D、调查项目E、填报单位5、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nA、全国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每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C、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D、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指标E、全国工业企业是调查主体6、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有()A、人口普查B、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效果调查C、单位变动成本调查D、全国实有耕地面积调查7、统计报表的特点是()A、按统一表式和项目填报B、便于完整系统地积累资料C、自上而下逐级填报D、按统一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填报8、全国人口普查中()A、全部人口数是总体B、每个人是总体单位C、调查单位是“户”D、年龄是数量标志9、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分为()A、访问法B、登记法C、通讯法D、邮寄法10、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1990年7月1日零时,下列情况应统计人口数的有()A、1990年7月2日出生的婴儿    B、1990年6月29日出生的婴儿    C、1990年6月29日晚死亡的人    D、1990年7月1日1时死亡的人E、1990年6月26出生,7月1日6时死亡的的婴三、填空题1、统计调查按登记时间的不同可分为______与______。\n2、调查时间是______所属的时间;调查时限是______的期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时间。3、目前,我国统计报表是由______组成的。4、重点调查是一种______,它所选择的重点单位的______在总体全部单位的______中占有绝大比重。5、典型调查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另一种是______。6、抽样调查的特点可以概括为______和______。7、普查的组织形式大体上有两种,即______和______。8、按照普查资料汇总特点的不同,普查可分为______和_____。四、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调查?有什么重要作用?2.统计调查有哪些分类?3.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4.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的关系如何?5.定期统计报表有哪些恃点?有哪些种类?6.统计普查有哪些主要特点和应用意义?7.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优越性和作用?8.抽样调查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几种?9.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有何区别?10.为调查某城市居民家计生活状况,试设计一份统计调查方案。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B.确定组距和组数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D.确定全距和组数2、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界限的确定有时会发生困难,这是由于()。A.组数较多B.标志变异不明显C.两种性质变异间存在过渡形态D.分组有粗有细\n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A.260B.215C.230D.1854、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A.人口按年龄分组B.产品按等级分组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5、对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A.简单分组B.平行分组C.复合分组D.再分组6、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7、对统计总体按两个及以上标志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叫()A.简单表B.简单分组表C.复合分组表D.汇总表8、对连续性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40~50,第二组50~60,第三组60~70,第四组70~80,第五组80以上。依习惯规定()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四组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A.区分社会经济现象质的差异B.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E.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之间数量上的依存关系2、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按数量标志分组()A.人口按性别分组B.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D.在业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E.宾馆按星级分组\n3、统计表按分组的情况分类,可分为()A.调查表B.简单表C汇总表D.简单分组表E.复合分组表三、填空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和。2、通过统计分组,使同一组内的各单位保持在分组标志上的,而不同组之间具有。3、根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统计总体可以按分组,也可以按分组。4、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所编制的变量分布数列叫,其组数等于。而组距式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叫,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叫。5、组距式变量数列根据各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以分为和。6、已知一个数列最后一组的下限为9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850,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和组中值分别为和。7、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和。8、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主要由、、和四部分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和两部分组成。四、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内容是什么?简述统计整理的原则和步骤。2、统计分组应遵循什么原则?3、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什么?怎样正确选择分组标志?5、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如何应用?6、什么是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两者区别何在?7、如何确定组数和组距?组限的表示方法有何具体要求?8、什么是分配数列?分配数列的组成要素是什么?9、如何编制变量分配数列?10、什么是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其意义如何?11、统计表的编制规则是什么?\n五、计算题1、某车间40名工人完成生产计划百分数(%)资料如下:90651001021001041121201249811011012012011410010911912310711099132135107107109102102101110109107103103102102102104104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再进一步编制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数列。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组方法的类型并对工人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2、1998年某地区工业企业销售利润总额资料如下(万元):1102105286375220301218106472556463024951150113011341084770887678245662857594388023052357432454755078972811031258256823003200要求:(1)按利润总额分为2000万元以上、1000~2000万元和500~10000万元3组。(2)汇总各组和地区的企业数和利润总额。(3)把汇总结果编制成一张统计表。3、试为下列题目设计统计表式样:(1)“九五”期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钢、石油、原煤、发电量)。(2)1900~2000年10年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第四章统计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某企业1995年完成利润100万元,1996年计划比1995年增长5%,实际完成110万元,1996年超额完成计划()。A、104.76%;B、4.76%;C、110%;D、10%2、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3、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nA、绝对数形式B、相对数形式C、平均数形式D、百分比形式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5、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7、1997年北京市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A、总量指标B、变异指标C、平均指标D、相对指标8、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来比较。A、标准差系数B、平均差C、全距D、均方差9、对连续变量的分组()A、 能进行单项分组B、 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C、 进行单项式分组,又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D、 以上均不对10、加权平均数值的大小()A、与标志值有关,与权数无关B、与标志值无关,与权数有关C、与标志值有关,与权数也有关D、与标志值无关,与权数也无关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A、每人平均国民收入B、生产率C、每个职工平均工资D、每人平均年龄E、每人平均国民生产总值2、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有()。A、百分数B、千分数C、系数或倍数D、成数E、复名数3、平均数的种类有()。\nA、算术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调和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4、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受各组频率和频数的影响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C、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E、只受权数的大小的影响5、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工资总额B、商业网点密度C、商品库存量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E、进出口总额6、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A、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总数的比重B、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D、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的比重E、某年人均消费额三、填空题: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2、结构相结指标是________与________之比;比例相对指标则是________与________之比。3、变异指标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程度时,若计划任务规定的是长期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检查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________法。5、某地区某年的财政总收入为248.50亿元,从反映总体的时间上看,该指标是________指标;从反映总体的内容上看,该指标是________指标。6、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它可以派生出________指标和________指标。7、相对指标的数值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形式。8、平均指标反映了总体分布的________。四、简答题:1.什么是总量指标?它在统计工作中有何重要作用?2.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有何不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有何区别?3.什么是相对指标?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哪些?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有哪些?\n4.什么是平均指标?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5.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如何理解权数的意义?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7.什么是全距?有什么优缺点?什么是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8.什么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什么?9.什么是成数?怎样计算成数的方差和标准差?10.什么是偏度和峰度?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五、计算题:1、某企业10月份生产情况(单位:台):车间实际产量计划产量第一车间第二车间第三车间440400650400440700计算该企业各车间和全厂产量计划完成百分比。 2、某工业集团公司工人工资情况:按月工资(元)分组企业个数各组工人所占比重(%)400~500500~600600~700700~800800以上364452025301510合计22100   计算该集团工人的平均工资。\n     3、某企业1992年某种产品单位成本为800元,1993年计划规定比1992年下降8%,实际下降6%。企业1993年产品销售量计划为上年的108%,1992~1993年动态相对指标为114%,试确定:   ⑴该种产品1993年单位成本计划与实际的数值。   ⑵1993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⑶1993年单位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多或少降低的百分点。   ⑷1993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4、2000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品种价格(元/斤)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交量(万斤)甲乙丙1.11.41.51.22.81.5211合计——5.54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5、下面为我国人口和国土面积资料:单位:万人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调整数1982年1990年人口总数(万人)其中男5235258904女4930255429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试计算全部可能计算的相对指标,并指出它们属于哪一种相对指标。6、某煤矿可采储量200亿吨,计划在5年中开采全部储量的0.1%,在这5年中该矿原煤实际开采情况如下:单位:万吨\n年份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上半年下半年上半年下半年实际开采量156230540279325470535根据表列资料(1)计算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2)指出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7、某车间有100名工人,按工人看管机器的台数多少分组,统计资料如下:看管机器台数(台)人数(人)468105355010合计100根据表列资料:(1)分别用绝对数权数公式、相对数权数公式计算该车间每个工人平均看管机器的台数;(2)确定众数、中位数;(3)计算该车间工人看管机器台数的全距、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8、某工厂有60名工人,对某种部件装配时间的分组资料如下:按装配时间分组(分)工人人数(人)16—2020—2424—2828—32161424\n32—3636—40105合计60根据表列资料计算:(1)算术平均数(2)众数、中位数和四分位数。9、某流水作业的装配线分四道工序,第一道工序的产品合格率为98%,第二道工序为95%,第三道工序为92%,第四道工序为90%,求平均工序产品合格率。10、某投资银行某笔投资的年利率是按复利计算的,已知前5年的利率为6%,后5年的利率为7%,求这笔投资的十年平均利率。第五章时间序列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1.某企业1996年产量比1995年增加15%,产值增长20%,则出厂价格提高了()A.3.5%B.5%C.3.8%D.4.35%2.如果某商店销售额的环比增长量每年都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是()A.年年增长B.年年下降C.年年不变D.无法确定3.在长期趋势分析中,如果被研究现象的各年二次差或二次增长量接近于一个常数,则该现象应拟合()A.直线B.二次抛物线C.指数曲线D.双曲线4.如果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  A.一项数值 B.二项数值 C.三项数值 D.四项数值5.报告期比基期劳动力增长10%,工资总额增长21%,则平均工资增长() A.11%    B.10%     C.33.l%   D.20%6.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比较分析和动态平均分析的基础指标是A.发展水平;B.发展速度;C.平均发展水平;D.平均发展速度7.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的增长量()\nA、逐年增加B、逐年减少C、保持不变D、无法判断8.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9、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10、以1960年为基期,1993年为报告期,计算某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A.33次方B.32次方C.31次方D.30次方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增长1%的水平值()A.表示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增加的绝对量B.表示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增加的相对量C.等于前期水平除以100D.等于前期水平乘以1%E.等于环比增长量除以环比增长速度,再除以1002.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   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   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   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3.某企业某种产品原材料月末库存资料如下: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原材料库存量(吨)81013119则该动态数列()A.各项指标数值是连续统计的结果B.各项指标数值是不连续统计的结果C.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量D.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总量E.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得到5个月原材料库存总量4.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n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E.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5.、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A.前者基期水平不变,后者基期水平总在变动B.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C.相邻的两个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累积增长量D.根据这两个增长量都可以计算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每期增长量E.这两个增长量都属于速度分析指标五、简答题1、什么是时间序列?编制时间序列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2、时间序列分为哪几类类型?各类型之间有何区别?3、时期序列与时点序列有什么区别?4、什么是环比发展速度?什么是定基发展速度?二者有何关系?。5、简述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的不同点。六、计算题1、某建筑工地水泥库存量资料如下:日期1月1日2月1日3月1日4月1日6月1日7月1日10月1日11月1日次年1月1日水泥库存量(吨)8.147.837.258.2810.129.769.8210.049.56试计算该工地各季度及全年的平均水泥库存量。2、若已知甲、乙两个企业1980年的产值分别为300万元和500万元,1994年的产值分别为800万元和1500万元。  要求:(1)分别计算甲、乙两个企业产值的平均发展速度;     (2)若按各自的速度发展,甲企业从现在起还需几年才能达到乙企业1994年的产值水平?  (3)若要求甲企业在五年内达到乙企业1994年的产值水平,则每年应递增多少?3、某地区1995年底人口数为2000万人,假定以后每年以9‰\n的增长率增长;又假定该地区1995年粮食产量为120亿斤,要求到2000年平均每人粮食达到800斤,度计算2000年粮食产量应该达到多少?粮食产量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如何?4、某企业某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产量(件)逐期增长量(件)累计增长量(件)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件)9500――――500104.010.0510109要求:(1)将表中空格数字填齐;(2)计算1994—1999年间该企业产量的年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长量和年平均增长速度。5、已知某地区1980年年平均人口数为1250万人,年人均收入为1500元;1999年的年人均收入为7920元,人口资料如下:时间1月1日3月1日7月1日9月1日12月31人口数(万人)15101530154015501570试计算:(1)1999年的平均人口数;(2)1980至1999年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并预测2000年的年平均人口数;(3)1999年与1980年相比人均收入翻了几番?6、某地区1984年国民收入总额为18亿元,1985-1987年国民收入平均增长速度是2%,1988-1989年国民收入平均发展速度是107%,1990年国民收入比1989年增长6%,要求:(1)计算1985-1990年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2)1990年的国民收入总额。7、我国1995—2001年税收总额如下: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税收收入(亿元)6038.046909.828234.049262.8010682.5812581.5115301.38试计算:(1)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2)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3)增长1%的绝对值;\n(1)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增长速度;(2)用最小二乘法对税收收入建立指数曲线模型,测定其长期趋势。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销售额的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2000年的销售额将达到什么水平。8、下表是我国1990—2001年的粮食产量(单位:万吨)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粮食产量446244352944265.845648.844510.146661.8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2001粮食产量50453.549417.151229.550838.646217.545263.7试分别用移动平均法和趋势拟合法测定该序列的长期趋势,并说明哪种方法能比较正确地反映序列的趋势。9、某企业1991—1999年的产品销售额资料如下表所示年份1991199219931994销售额(万元)808387891995199619971998199995101107115125(1)用三年移动平均法计算趋势值;(2)用最小二乘法配合线性趋势方程,并计算2000年的趋势值。10、某市汗衫、背心零售量资料如下:月年123456789101112199519961997199810161516172023234158666964909196111139148155225235253265203198240250899612713242537881232850521616252612171920要求:(1)用月平均法计算汗衫、背心零售量的季节比率;(2)用移动平均法计算剔除趋势影响的季节比率。\n11、某水产品加工公司1996—1999年产品加工价值(单位:万元)数据如下:年份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19961997199819996772747810411011517913613514221176828895(1)利用同期平均法计算季节比率;分析周期波动,并做出图形第六章统计指数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B.指标性质不同C.采用的基期不同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表示()A.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B.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C.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D.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5、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A.B.C.D.6、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A.B.C.D.\n7、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A.10%B.7.1%C.7%D.11% 二、多项选择题1、指数的作用是()A.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B.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C.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D.反映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水平E.利用指数数列分析现象的发展趋势2、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A.商品零售量指数B.商品零售额指数C.商品零售价格指数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E.销售商品计划完成程度指数3、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工业总产值指数B.劳动生产率指数C.职工人数指数D.产品总成本指数E.产品单位成本指数4、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A.综合指数B.平均指数C.质量指标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E.平均指标指数5、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A.综合指数B.总指数C.平均指数D.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数E.质量指标指数三、填空题1、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指数和()指数。2、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指数,一种是()指数。3、按照一般原则,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4、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为()指数和()指数。5、因素分析包括()数和()数分析。\n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指数的含义?其作用有哪些。2、如何理解指数的两大特性?3、同度量因素固定时期的一般方法是什么?4、试述综合指数编制的一般原理。5、举例说明如何编制综合指数。6、什么是指数体系?因素分析的内容和步骤是什么?五、计算题1、某市1998年社会商品零售额12000万元,1999年增加为15600万元。物价指数提高了4%,试计算零售量指数,并分析零售量和物价因素变动对零售总额变动的影响绝对值。 2、(1)已知同样多的人民币,报告期比基期少购买7%的商品,问物价指数是多少?(2)已知某企业产值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24%,职工人数增长了17%,问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3、已知某企业三种商品的有关资料如下商品名称计量单位价格(元)销售员99年98年99年98年甲乙丙双件双251400.60281600.605000800100055001000600试计算:(1)各种商品物价和销售量个体指数(2)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指数和销售额增加额(3)三种商品物价综合指数及其物价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额(4)三种商品销售量综合指数及其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额。4、某工厂生产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产品单位单位成本(元)产量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A公斤504810,00012000\nBC件台1205001145008000120080001250要求:(1)计算全部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及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2)计算全部产品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生产费用。5、设A、B两地市场上均销售甲、乙、丙、丁四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产品计量单位A地区B地区价格(元)销售量价格(元)销售量甲乙丙丁件台公斤张60100307080040070050070805070600900500400要求:以A地区为基准,分析两地区的物价差别情况6、某企业资料如下:产品生产费用(万元)产量增长率(%)98年99年甲乙丙2045352448.548254040试计算:(1)产品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生产费用(2)单位成本总指数及由于单位产品成本下降而节约的生产费用。7、某商场资料如下:商品实际销售额(万元)价格降低率(%)基期报告期甲乙丙11738187802015010515试计算:(1)商品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降低而减少的商品销售额。\n(2)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及由于销售量下降而减少的商品销售额。8、某厂生产的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量单位成本(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乙丙万件万只万个1005001501205002009154571055要求:(1)计算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指数以及由于单位成本变动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2)计算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变动而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3)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说明总成本(相对程度和绝对额)变动的情况.9、某企业98年比97年的产值增加了15%,97年有关资料如下:产品97年产值(万元)个体产量指数(%)ABC20045035010595110要求:计算产品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减的产值。10、某工业局所属两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企业工人数(人)劳动生产率(元/人)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乙85095015001000400240440250要求:试利用有关指数体系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工人人数及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该局总平均劳动生率的变动影响情况。11、某公司三个企业生产同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企业每件成本(元)产量(万件)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ABC2.52.42.22.42.12.1151010151025\n要求:(1)计算该公司总平均成本指数及总平均成本变动额。(2)分析各企业成本水平变动及产量结构变动对总平均成本的影响额。12、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产量及价格资料如下:产品计量单位产量价格(元)99年2000年99年2000年ABC台件名100200501101806010005008001200450900要求:根据上面资料和有关指数体系,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别分析产品产量及价格的变动对该企业总产值的变动影响情况。13、(1)某企业98年比97年职工人数增加了2%,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7.3%。试计算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2)某市2000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8600万元,2001年增加为12890万元,另售物价上涨11.5%。试计算该市零售额变动中零售量和价格两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和绝对值。(3)报告期产量同基期比较增加15%,生产总费用增加12%。试分析报告期单位成本同基期比较的变动情况。(4)某产品生产总费用1999年为12.9万元,比1998年多9000元,单位产品成本比1998低3%。试确定:(1)生产总费用指数(2)产品物量指数(3)由于成本降代而节约的绝对量。第七章抽样推断一、单项选择题1、抽样调查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是()。A.随机原则B.准确原则C.可靠原则D.经济原则2、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A.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B.用样本指标推算总体指标C.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D.广泛运用数学方法\n3、随着样本单位数的无限增大,抽样指标和未知的总体指标之差的绝对值小于任意小的正数的可能性趋于必然性,称为抽样估计的()。A.无偏性B.有效性C.一致性D.稳健性4、抽样误差产生于()。A.登记性误差B.系统性误差C.登记性误差与系统性误差D.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5、在抽样调查中()。A.既有登记性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B.既没有登记性误差,也没有代表性误差C.只有登记性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D.只有代表性误差,没有登记性误差6、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A.实际误差B.实际误差的绝对值C.平均误差程度D.可能误差范围7、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A.抽样极限误差B.抽样平均误差C.可靠程度D.精确程度8、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可以采用重复抽样的方式()。A.抽样单位数很少B.抽样单位数很多C.抽样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小D.抽样单位数么总体单位数的比重较大9、在一定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要提高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必须()。A.扩大误差B.扩大极限误差C.缩小误差D.缩小极限误差10、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A.越小越好B.越大越好C.取决于统一的抽样比例D.取决于对抽样推断可靠性的要求11、在纯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为使抽样误差减少一半,则样本容量需增加()。A.4倍B.3倍C.2倍D.1倍\n12、根据某地区居民家庭收支抽样调查的资料,户主年平均工资为1800元,抽样平均误差6元,概率为0.9545时,可据以确信户主年平均工资()。A.小于1788B.大于1812C.在1788到1812之间D.不大于1788和不小于1812二、多项选择题1、在抽样调查中()。A.总体是唯一确定的,样本总体则是随机出现的B.总体和样本都是唯一确定的C.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都是唯一确定的D.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都是随机变量E.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总体指标是唯一确定的2、抽样估计中的抽样误差()。A.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B.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消除的C.是可以事先计算出来的D.只能在调查结束之后才能计算E.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3、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A.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B.抽样方法C.样本容量D.抽样组织形式E.置信度4、简单随机抽样常用于()。A.具有某种标志的单位均匀分布于各部分的总体B.具有某种标志的单位存在于不同类型的总体C.现象的标志变异程度较小的场合D.不能形成抽样框的场合B.总体单位可编号的场合5、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各种抽样方式的抽样误差可以发现()。A.整群抽样误差比其它方式大B.类型抽样误差最大\nC.等距抽样误差比纯随机抽样小D.纯随机抽样误差最小E.类型抽样误差较小三、填空题1、抽样误差受到、、和抽样方法等因素的共同影响。2、从变量上分,样本指标是一个,总体指标是。3、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的三个优良标准、和。区间估计三要素、和。4、抽样误差是指由抽样的而产生的误差,它是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5、抽样平均数的平均误差就是抽样平均数的,它反映抽样平均数的所有可能值对的平均离散强度。6、简单重复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数的平均误差仅为总体标准差的。7、在抽样调查之前,需要有一个包括所有总体单位的名单或地图,即需要有一个。四、简答题1、什么是抽样推断?其特点和作用如何?2、什么是随机原则?抽样推断中为什么要坚持随机原则?3、抽样推断的理论基础是什么?4、抽样误差和一般调查误差有什么不同?试从误差的角度进一步讨论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优缺点?5、什么是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为什么不重复随机抽样的误差总是小于重复随机抽样的误差?为什么可以用重复随机抽样误差公式来代替不重复随机抽样误差公式?6、参数和统计量有何区别与联系?为什么说总体指标是唯一确定的量,而样本指标则是一个随机变量?7、怎样理解抽样平均误差就是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标准差?它怎样和总体平均数(或总体成数)联系起来,从而可以反映抽样误差的一般水平?8、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是什么?9、区间估计的含义及其三要素是什么?10、什么是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n11、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什么是类型抽样?类型抽样较之简单随机抽样有何优势性?12、什么是整群抽样?其特点及适用场合是什么?13、什么是概率度?什么是置信度?这两者有什么关系?14、确定必要抽样单位数目的依据有哪些?怎样计算必要抽样单位数?五、计算题1、设总体容量=300,样本容量=30,试利用随机数字表,分别按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方式,确定样本单位的号码。2、一种新生产方法进行测试,随机选出9名员工,由他们尝试新方法。结果这9名员工适用新生产方法的平均生产率是每小时60个零件,而样本标准差为每小时8个零件。试在9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求这一新生产方法平均生产率的置信区间。样方法估计250张单据中有错误的单据数,先抽取50张进行审查,发现其中20张有错误,试以95%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有错误单据所占比例的置信区间。3、医院欲估计门诊医生花在每个病人身上的平均时间。假如要求置信度为95%,允许的误差范围在±2分钟。且依以前的经验,看病时间的标准差为6分钟。试问需要多大的样本。4、一社会学家研究在某一小城镇的家庭中有老年人(年龄在65岁以上)家庭所占比例,该镇共有621户家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60户,其中11户有老人,估计全镇中有多少户有老年人,并计算抽样平均误差。若要求估计比例的误差不超过0.08,概率保证程度为95%,试问应抽取多少户家庭作样本?5、某乡有农户438户,共1964人。用不重复抽样法抽取100户,调查每户的人均收入,资料见下表。试以95%的可靠程度估计全乡人均收入的置信区间,并估计该乡总收入的置信区间。人均收入分组(元)户数(f)200以下7200~40032400~60043600~80017800以上1\n合计1006、某林场有1500亩林地,现欲用抽样方法了解该林场共有林木株数,随机抽取了100亩,经过清点,得每亩株,。要求:(1)以95%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林场的总林木数;(2)若要求估计的总株数误差不超过1500株,求样本容量的大小。7、调查某市郊区10000户农民家庭中拥有彩电的比例,随机抽取了其中的500户,结果有110户有彩电。要求:a)以95%的可靠性估计该市郊区农民家庭拥有彩电的成数;b)根据上面结果,估计拥有彩电的总户数;c)若要求抽样允许误差不超过0.02,至少应抽取多少户。8、已知某市各百货商场的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服从正态分布,又知其平均数为50天,标准差为18天。要求:(1)对这些商场随机抽取36家进行调查,估计被抽查的商场实际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平均数落在44—56天之间的概率为多少?(2)在概率度为3时,估计被抽取商场的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的平均数的极限抽样误差。9、进行简单随机重复抽样,假定抽样单位数增加3倍,则抽样平均误差将如何变化?若要求抽样误差减少20%,其样本单位数应如何调整?10、有一批送检产品,据经验估计其一级品率为20%,成数的最大允许抽样误差不超过5%,在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求:(1)用重复随机抽样,必要抽样单位数为多少?(2)抽样方法同上,若允许抽样误差减少50%,其必要抽样单位数又为多少?第八章相关与回归一、单选题:1、按照变量间相关的形式分,相关关系分为()。A、单相关和复相关B、正相关和负相关C、线性相关和非线性D、高度相关和低度相关2、两变量显著相关时,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0.5≤∣r∣<0.8B、0.3≤∣r∣<0.5\nC、0.8≤∣r∣<1D、0.5<∣r∣≤0.83、下面现象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是()A、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B、价格不变条件下,商品销售额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C、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D、正方形面积和它的边长之间的关系4、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A、不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复相关5、配合回归直线方程对资料的要求是()A、因变量是给定的数值,自变量是随机的B、自变量是可控变量,因变量是随机的C、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随机的D、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不是随机的6、、在回归直线方程中,b表示()A、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B、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C、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D、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增加量7、每吨铸铁成本(元)对铸件废品率(%)的回归方程为:yc=56+8x,这意味着()A、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B、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C、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D、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元8、某校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时间的关系进行测定,建立了考试成绩对学习时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c=180-5x,该方程明显有误,错误在于()A、a值的计算有误,b值是对的B、b值的计算有误,a值是对的C、a值和b值的计算都有误D、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搞错了9、直线回归分析中()A.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随机的\nB.两个变量是对等的关系C.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D.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10、当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随之下降,则x和y之间存在着()A、正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曲线相关关系D、直线相关关系11、可决系数是指()12、最小二乘法基本要求是()A、因变量的估计值同自变量实际值的离差总和最小。B、因变量的估计值同自变量实际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C、因变量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的离差总和最小。D、因变量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13、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c=a+b1x1+b2x2+b3x3中,b2说明()A.x2与yc之间的相关程度B.x2每变化一个单位,yc的平均变化C.当x1、x3不变时,x2每变化一个单位,yc的平均变化D.以上都不对二、多项选择题:1、研究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是()A、编制相关表B、绘制相关图C、对客观现象做定性分析D、计算估计标准误E、配合回归方程F、计算相关系数2、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是()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n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C.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3、下列哪些关系是相关关系()A.圆的半径和周长的关系B.农作物收获和施肥量的关系C.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关系D.产品产量与单位成品成本的关系E.家庭收入多少与消费支出的关系4、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A.商品流转的规模愈大,流通费用水平越低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C.国民收入随投资额的增加而增长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5、相关系数是零,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A.完全不相关B.高度相关C.低度相关D.不线性相关E.显著相关6、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则这两个变量是()A.负相关关系B.正相关关系C.不相关D.完全相关关系E.不完全相关关系7、回归分析的特点有()A.两个变量是不对等的B.必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C.两上变量都是随机的D.因变量是随机的E.自变量是可以控制的量8、在直线回归方程yc=a+bx中()A.必须首先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方法是: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B.回归系数既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C.一个回归方程既可以由自变量推算因变量的估计值,也可以由因变量的值计算自变量的值D.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nE.两个变量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而且相关程度显著9、直线回归方程yc=a+bx中的b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A.可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B.可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C.可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D.可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差异程度E.可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三、填空题:1、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关系,另一种是关系。2、当变量之间存在一种的数量对应关系时,称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3、按相关的方向分,相关关系可分为相关和相关。4、按相关的程度分,相关关系可分为相关、相关和相关。5、按相关的形式分,相关关系可分为相关和相关。6、按相关涉及的变量多少分,相关关系可分为相关和相关。7、定量地分析相关关系的方法是计算。8、相关系数的正负号反映了相关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反映了相关的。9、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0、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11、当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r∣=1时,表明两个变量是相关的。12、当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r∣=0时,表明两个变量是的。13、进行回归分析通常要建立一定的。14、我们常用法建立回归方程。15、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a+bx中,为回归系数,它的计算公式为。16、判断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可用或指标来反映,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为、。\n17、两变量的相关程度越,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越好。四、简答题:1.什么是相关分析?什么是回归分析?二者存在什么区别和联系?2.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各代表什么含义?3.在回归直线=a+bx中,a和b是怎么估计的?在社会经济现象分析中,试举例说明它们的含义。4.什么是最小二乘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5.相关系数与估计标准误有何关系?试举例说明。6、简述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的步骤。7、简述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的检验步骤。8、在求出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后,如何对因变量进行点预测和区间预测?因变量预测区间的含义是什么?9、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各回归系数的含义是什么?五、计算题:1.从某一行业中随机抽取12个企业,各企业产量与生产费用的数据如下表:企业编号产量(千件)生产费用(千元)企业编号产量(千件)生产费用(千元)12345640424949505513014015515015416078910111284100110114125130165170167183175189试根据上表材料:(1)绘制散点图。(2)计算相关系数。(3)配合一条回归直线。\n2.某县城研究居民月家庭人均生活费支出和月家庭收入的相互关系,随机抽样10户进行调查,其结果如下:月人均生活费(元)8588909496100106118120124月人均收入(元)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利用上表材料(1)绘制散点图并观察两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2)计算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3)计算估计标准误差。(4)测算人均收入为200时,其人均生活费应为多少元。3.已知x、y两变量的相关系数r=0.8,=20,=50,σy为σx的两倍,求y对x的回归方程。4.已知x、y两变量的平均数=15,=41。在直线回归方程中,当自变量x等于0时,y的估计值=5,又已知σx=1.5,σy=6,试求估计标准误差。5.试根据下列资料求直线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146.5,,,=164.2,=134.1,6.当估计标准误差在y的标准差中所占的比重由50%降低为40%,相关系数将起什么变化?7.在x、y两变量中,σx是σy的两倍,而σy又是Sy的两倍,试求回归系数b。8.已知x、y两变量,=2600,=50,r=0.9,求Sy=?检查五位学生统计学原理的学习时间与成绩如下表所示:学习时数(小时)学习成绩(分)4406607501070\n1390根据资料:(1)建立学习成绩(y)倚学习时间(x)的直线回归方程(2)计算学习时数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7、根据5位同学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时间与成绩分数计算出如下资料:n=5=40=3102=3702=20700=2740y-)2=1480试:(1)编制以学习时间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2)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B,7,3,3)8、根据某地区历年人均收入(元)与商品销售额(万元)资料计算的有关数据如下:(x代表人均收,y代表销售额)n=9=546=2602=34362=16918计算:(1)建立以商品销售额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2)若1996年人均收为400元,试推算该年商品销售额第九章统计决策一、单选题:1、在客观情况非常乐观,或者即使决策失误也完全能够承受时,一般采用()决策准则。A、最大的最大收益值B、最大的最小收益值C、最小的最大后悔值D、折衷2、决策者对未来比较悲观,认为未来最不理想的状态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时,一般采用()决策准则。A、最大的最大收益值B、最大的最小收益值C、最小的最大后悔值D、等可能性3、()决策准则比较适用于不愿放过较大的获利机会,同时又对可能出现的损失有一定承受力的的场合。\nA、最大的最大收益值B、最大的最小收益值C、最小的最大后悔值D、等可能性4、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A、后验概率一定小于先验概率。B、后验概率一定等于先验概率。C、后验概率一定大于先验概率。D、后验概率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先验概率。一、多选题:1、完全不确定型决策有()准则。A、最大的最大收益值B、最大的最小收益值C、最小的最大后悔值D、最大可能E、满意准则2、风险型决策有()准则。A、变异系数B、最大的最小收益值C、最小的最大后悔值D、最大可能E、满意准则F、期望值3、利用决策树进行风险型决策()A、一般用期望值决策准则B、特别适用于多阶段决策C、决策过程简单直观D、一般用满意决策准则E、从树枝到树根逆向决策4、贝叶斯决策()A、利用后验概率决策B、常用期望值准则决策C、利用先验概率决策D、可以利用新信息修正原先的决策D、以上答案都不对\n三、填空题:1、所有利用和的决策都可称为统计决策。2、有多个决策主体,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竞争,这种决策称为。3、对抗型决策必须考虑。4、非对抗型决策只需考虑,而不必考虑它方可能采取的策略。5、在客观条件完全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决策,称为决策,否则,称为决策。6、在各种客观条件发生的概率已知时进行决策,称为决策。四、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决策?它包括哪些基本步骤?2、什么是完全不确定型决策?什么是风险型决策?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完全不确定型决策的准则有哪几种?各种准则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是什么?4、风险型决策的准则有哪几种?5、如何利用决策树进行决策?6、什么是贝叶斯决策?贝叶斯决策的目的是什么?五、计算题:1.企业拟开发生产一种新产品,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其收益矩阵表如下表所示:状态θ1θ2θ3方案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200250-110180200-10014010070试根据完全不确定型决策的五种决策准则,选择合适的方案(假定乐观系数为0.7)。2.售体育彩票的收入相当部分将用作发展体育事业,只有一部分作为奖金返还。试问:(1)如根据期望值准则进行决策,是否会购买彩票?请说明理由。(2)如有人决定购买体育彩票,其依据的决策准则是何种准则?\n3.某公司近期有3笔生意可做,在三种市场状态下,其收益矩阵表如下:状态θ1θ2θ3概率0.50.40.1方案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200100-5030070-100600200-800(1)试画出该决策问题的决策树;(2)根据期望值准则和变异系数准则进行决策;(3)如果该企业急需赚取200万利润用于偿还到期的债务,试问该企业宜采用何种决策准则?应选择何种方案?(4)如果该企业必须确保赚取80万利润用于偿还到期的债务,试问该企业宜采用何种决策?4.某地区大约有15%的司机在停车时习惯将车钥匙留在车内,而车钥匙留在车内时汽车被盗的概率为7%,车钥匙不在车内的汽车被盗的概率仅为1.5%,问汽车被盗的司机将将车钥匙留在车内的概率是多少?5.保健品公司研制了一种新产品,据事前分析,该产品受欢迎和不受欢迎的概率都是50%。若该产品受欢迎,则公司可赢利80万元,若该产品不受欢迎,则公司亏损40万元。对此,有以下三种策略:(1)根据现有信息决定是否生产该品种;(2)自己进行进一步市场调查,根据调查的补充信息进行决策。其调查费用为3万元,可靠性为65%;(3)委托调查公司调查,根据调查的补充信息进行决策。调查费用为5万元,可靠性为75%;(4)试画出该问题的决策树图,并利用贝叶斯决策方法,选择最佳方案。1、假设某商品的未来市场有畅销、平销、滞销三种状态,三种状态出现的概率分别为0.5、0.3和0.2。又假定生产A类产品畅销时赢利1500万,平销时赢利800万,滞销时赢利100万;生产B类产品畅销时赢利1000万,平销时赢利800万,滞销时赢利200万;生产C类产品畅销时赢利800万,平销时赢利700万,滞销时赢利500万;试用决策树技术求出最优的生产方案,并画出决策树图。\n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单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核算是具有()A.会计特点的宏观经济统计B.数学特点的宏观经济统计C.平衡特点的宏观经济统计D.综合特点的宏观经济统计2.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是()A.社会原则B.价值原则C.平衡原则D.数量原则3.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表共有()A.3张表B.5张表C.8张表D.10张表4.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门类具体分为()A.12个门类B.16个门类C.18个门类D.20个门类5.下列产业中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A.采掘B.仓储C.自来水D.煤气6.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总值C.社会总产值D.国民经济总产出7.下列指标中反映国民收入再分配结果的统计指标是()A.国民总收入B.国民净收入C.原始收入D.国民可支配总收入8.基尼系数G的取值范围在()A.-1到1之间B.-1到0之间C.0到1之间D.1到100之间9.反映人口社会构成的指标是()A.城乡人口比例B.性别比例C.人口密度D.文盲率10.就业人数同劳动力资源总数的对比,是()\nA.劳动力资源参与率B.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C.就业率D.劳动力资源可能利用率二、多项选择题: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方法包括()A.数量核算方法B.会计核算方法C.业务核算方法D.平衡核算方法E.统计核算方法2.下列不属于社会再生产核算基本表的是()A.投入产出表B.资产负债表C.综合价格指数表D.人口平衡表E.国际收支平衡表3.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划分的国内机构部门包括()A.企业部门B.金融机构C.行政事业部门D.财政部门E.居民部门4.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包括()A.收入法B.产品法C.使用法D.交换法E.生产法5.下列指标中属于国民经济生产效益的分析指标是()A.经济增长率B.劳动生产率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资本生产率E.综合要素生产率三、填空题:1.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一种、核算。2.从历史角度看,国际上曾存在过两大核算体系,分别是:和。3.国民经济核算主体的确定原则是和。4.是划分国内经济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5.国民经济总产出依其使用方向或使用性质的不同,划分为和\n两大类别。6.在联合国1993年新修订SNA中,正式将国民生产总值改称为。7.总投资可分为和。8.恩格尔系数是占居民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9.研究人口总数,需要区别和的人口范畴。10.劳动力资源总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或一定时期内。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四、简答题: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如何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涵义?2.如何界定国民经济核算的核算范围?3.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国民经济核算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5.试说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整体核算结构。6.什么是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我国是如何分类的?7.什么是常住单位?8.怎样理解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含义?为何要作此区分?9.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有哪些计算方法?10.国民收入分配指标主要有哪些?试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11.国民经济最终使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2.如何对国民收入的公平程度进行分析?13.人口核算主要有哪些指标?分别是如何计算的?14.劳动力资源总数和社会劳动者人数指标是怎样定义的?15.你对环境核算的重要性是怎样理解的?五、计算题:设某地区某年度有关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总产出1200中间投入700固定资产消耗60劳动报酬300生产税净额40营业盈余100最终消费300总资本形成210\n出口80进口90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25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15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3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5试根据以上资料:①用相应的三种方法计算GDP和NDP指标;②计算GNI和NNI指标;③计算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和国民可支配净收入指标。第十一章统计分析报告一、填空题:1、统计分析按照研究的内容划分,有____和____;按照研究对象的层次划分,有____、____和____。2、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____、文体的特殊性和____。3、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主要从____和____两个方面衡量。4、一篇完整的统计分析报告大致包括标题、____、____和结尾四部分。二、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分析?它有哪些主要作用?2.试说明统计分析的特点。3.统计分析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方面?4.如何理解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要求?5.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6.从结构上看,统计分析报告通常应具备哪些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