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导论习题 37页

  • 599.50 KB
  • 2022-08-13 发布

统计学导论习题

  • 3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日常生活中“统计”一词的含义包括     、     和     。2.统计的研究对象具有     、     和     。3.统计研究的全过程包括     、     、     和     。4.统计学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影响的学派主要有     、     、     、     和     。5.数理统计学的创始人是将____________和引入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6.统计整理分析的方法可分为     和     。7.根据总体包括单位数量不同,总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8.标志按所反映单位的特征不同,可分为和。标志按其在各单位的表现是否相同,可分为和。9.按照对研究对象计量的不同精确程度,统计的计量尺度由低到高分为:     、     、     和     。10.统计数据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     和     。二、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B.统计工作C.社会经济的内在规律D.统计方法2.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A.政治算术学派B.国势学派C.社会统计学派D.数理统计学派3.统计指标是说明()。A.总体特征的B.总体单位特征的C.数量标志的名称D.品质标志的名称4.标志是说明()A.总体特征的B.总体单位特征的C.它只是数量标志的名称D.它只是品质标志的名称5.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A.全国所有居民户B.全国的住宅C.各省市自治区D.某一居民户6.进行金融系统职工普查,则总体单位是()A.全部金融机构B.金融系统全部职工C.每个金融机构D.金融系统每一位职工7.考察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有()。A.产品产量B.职工人数C.所有制D.劳动生产率8.某同学的统计学导论考试成绩为85分,则85分是(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标志值9.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设备台数B.工业企业数量C.储蓄存款余额D.学生人数10.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n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品质标志D.质量指标11、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A.一定是统计指标B.一定是数量标志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12.数量指标的数值是:甲、用绝对数形式表示;乙、用相对数或平均数形式表示。质量指标通常是由:丙、品质标志综合得到的;丁、数量指标派生的。答案为()。A.甲与丙B.甲与丁C.乙与丙D.乙与丁13.以下相对数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有()。A.劳动生产率B.人口密度C.婴儿性别比D.人均耕地面积14.以下几种统计数据所采用的计量尺度,属于定序尺度的有()。A.人口数B.民族C.学习成绩D.经济增长率15.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得来的,而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得来的。B.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而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C.全国人口普查中,每个家庭为总体单位。D.在同一研究目的下,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为指标,所有制形式为品质标志。三、多项选择题1.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是()。A.总体可以转化为总体单位B.总体单位可以转化为总体C.只能是总体单位转化为总体D.只能是总体转化为总体单位E.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2.以下几种标志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A.性别B.年龄C.文化程度D.职业E.成绩3.以下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国内生产总值B.钢材年产量C.生产能力利用率D.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E.贷款平均余额4.指出下列变量中的离散变量( )。A.我国钢产量B.企业数C.职工人数D.设备台数E.存款余额\n5.要研究全国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与劳保福利情况,下列各项属于统计指标的数据有( )。A.老王年工资收入3万元B.国有企业人均年工资2.5万元C.李大妈年工资收入1万元D.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年终奖1万元E.小张每月津贴500元四、思考题1.统计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2.总体、总体单位、样本之间有何联系?3.举例说明品质标志、数量标志、质量指标、数量指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4.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5.分析以下几种统计数据所采用的计量尺度属于何种计量尺度。进出口总额所有制形式逾期贷款率民族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习题一、填空:1.统计数据收集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统计资料的过程。2.搜集统计数据的方法有:(1)直接观察法,(2),(3)(4)。3.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组织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普查、、、。4.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是:以必要的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为主体,同时辅之以、科学推算和部分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5.统计调查的方案一般包括如下几项内容:(1)明确调查目的,(2),(3)(4)(5)(6)(7)。6.数据整理是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或是对已有的综合统计资料进行再整理。7.数据整理的程序包括:(1)统计资料的审核,(2),(3)或绘制统计图,(4)统计资料的积累、保管和公布。8.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的组,称为统计分组。9.统计分组,必须遵循两个原则:和。10.统计上规定,凡是总体某一个单位的变量值是相邻两组的界限值,这一个单位归入作的那一组内,即所谓“上限在不内”原则。11.统计分组必须先对所研究现象的作出全面、深刻的分析,确定所研究现象的属性及其内部差别,而后才能够选择出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分组标志。二、单选题1.统计调查对象是()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B.总体单位C.现象总体D.统计指标2.我国统计调查体系中,作为“主体”的是()A.经常性抽样调查B.必要的统计报表\n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D.周期性普查3.要对某企业生产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进行调查,则该企业的“生产设备”是()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调查项目D.报告单位4.对银行职工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A.所有银行B.银行所有职工C.每个银行D.银行每个职工5.全国人口普查中,总体单位是()A.每一个人B.每一个家庭C.每个银行D.银行每个职工6.报告单位亦称填报单位,它是()A.调查项目的承担者B.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C.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D.与调查单位相一致7.城镇家庭生活水平调查一般采用()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普查D.抽样调查8.在统计资料的整理工作中,对原始资料的审核,重点是审核原始资料的()A.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B.资料的完整性与代表性C.资料的准确性与及时性D.资料的准确性与全面性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10.在统计分组时,若某个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A.将此数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将此数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归入这两组中任意一组均可D.另设一组,归入其中11.在变量数列中,频率是指()A.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nB.各组的比率相互之比C.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D.各组的单位12.当某一总体内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一定时,意味着()A.组距一定B.组数一定C.全距一定D.组限一定13.把保定市所有商店按商品销售额分组()A.只能进行单项式分组B.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C.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D.无法进行分组14.统计表的构成,从形式上看包括()A.总标题和数字资料B.主词和宾词C.总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三部分D.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15.统计表的构成,从内容上看,包括()A.总标题和指标数值B.主词和宾词C.总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三部分D.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16.编制单项数列,作为分组依据的变量是:甲、离散型变量;乙、连续型变量。而变量值的变动范围:丙、较小;丁、较大。答案为()A.甲与丙B.甲与丁C.乙与丙D.乙与丁17.在编制变量数列时,如果变量值的变动范围较大,宜编制:甲、单项数列;乙、组距数列。如果变量值的变动范围较大,且变动很不均匀时,宜编制:丙、等距数列;丁、异距数列。答案为()A.甲与丙B.甲与丁C.乙与丙D.乙与丁18.统计表按主词分组的情况不同,分为()A.简单表和分组表B.简单表和复合表C.分组表和复合表D.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19.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A.小于1B.等于1\nC.大于1D.不等于120.统计表按宾词排列情况不同分为()A.宾词简单排列与分组B.宾词简单排列与分组平行排列C.宾词简单排列与分组层叠排列D.宾词简单排列、分组平行排列与分组层叠排列三、多选题1.下面哪些现象适宜采用非全面调查?()A.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B.某型号日光灯耐用时数检查C.某地区居民储蓄存款D.某地区森林的木材积蓄量E.全国人口的基本情况2.抽样调查()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B.是一种非连续性调查C.可以消除抽样误差D.应遵循随机原则E.能根据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3.洛伦茨曲线()A.是一种向下累计曲线B.可以用于反映财富的分布曲线C.可以衡量收入分配公平与否D.越接近对角线基尼系数越大E.其图形能制作成直方图4.在我国第五次全国人中普查中()A.每个中国公民是调查单位B.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指标C.全国男性人口数是品质标志D.年龄是变量E.每个家庭是填报单位5.普查()A.是专门组织的调查B.属于经常性调查C.属于一次性调查D.属于全面调查E.是可以广泛采用的调查方法6.我国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目标包括()A.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B.以经常性的统计报表为主体C.以周期性重点调查为基础D.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E.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为补充\n四、计算题1.采用抽样方式调查某地区50户居民的月消费品支出额数据资料如下(单位:元):886,928,999,946,950,864,1050,927,949,852,1027,928,978,816,1000,918,1040,854,1100,900,866,905,954,890,1006,926,900,999,886,1120,893,900,800,938,864,919,863,981,916,818,946,926,895,967,921,978,821,924,651,850。要求:(1)试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次(频)数分布和频率分布数列。(2)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3)绘制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向上累计分布曲线图、向下累计分布曲线图。(4)根据图形说明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布的特征。2.某行业协会的40家企业2012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如下:152,124,129,116,100,103,92,95,127,104,105,119,114,115,87,103,118,142,135,125,117,108,105,110,107,137,120,136,117,108,97,88,123,115,119,138,112,146,113,126。要求:(1)根据以上数据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出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2)行业协会规定:产品销售收入在125万元以上的企业为先进企业,115—125万元的企业为良好企业,105—115万元的企业为一般企业,105万元以下的企业为落后企业。将以上数据按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分组。3.某省考试院对2011年参加成人自学考试的12000名考生按年龄分组,资料如下:年龄18-1920-2122-2425-2930-3435-3940-4445-59人数所占百分比(%)1.934.734.117.26.42.71.81.2要求:(1)根据以上数据,绘制年龄分布直方图。(2)根据直方图分析成人自学考试人员年龄分布的特点。4.某地区2011年国有经济企业的房屋施工面积为350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70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为7000万平方米,集体经济企业的上述相应数字为12000万平方米、8800万平方米、2000万平方米;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的相应数字为83000万米,79000万平方米,74000万平方米。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统计表。5.某学院某个毕业班学生共有30名学生,他们的就业情况如下表:学员编号性别年龄就业单位学员编号性别年龄就业单位1男24工商银行16女20农业银行2男21工商银行17男23农业银行3女22工商银行18女23建设银行4女23建设银行19女20工商银行5男21建设银行20男19工商银行6男21农业银行21男19建设银行7女22建设银行22女20建设银行8女20工商银行23女20农业银行9女23工商银行24女21农业银行10男23农业银行25女23工商银行11女24农业银行26男24建设银行\n12女21工商银行27女19建设银行13女23建设银行28男20工商银行14男20工商银行29女20农业银行15女20农业银行30男21农业银行要求:用所给资料编制统计表,反映学生在不同银行就业的分布情况。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一、填空题1.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和三种。2.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具体有和两种表现形式,除相对指标可用表示外,其他都用表示。3.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之比是相对指标;男性人口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相对指标;人口总数与土地面积之比是相对指标;两个国家人口数之比是相对指标;两个时期人口数之比是相对指标。4.加权算术平均数中以为权数,加权调和平均数中以为权数。5.众数是被研究总体中的标志值。6.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散趋势。7.测定标志变异程度的指标有、、和等,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8.总量指标按其说明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和;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和。9.在标志值一定的条件下,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只受的影响;在总次数一定的条件下,分配在变量值较大的组的次数,平均数的值偏大。10.算术平均数是除以所得的商,简单算术平均数是根据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是根据计算的。二、单选题1.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取决于:(甲)频数绝对量的大小;(乙)频数之间的比率;(丙)变量值的大小。()A.甲丙B.乙C.甲乙D.乙丙2.若标志总量是各单位标志值直接相加得到的,则计算平均指标的形式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3.假如各个标志值都增加10个单位,那么平均值:()A.增加到原来的10倍B.增加10个单位C.不变D.不能预期平均值的变化4.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A.意义不同B.计算条件不同C.数学处理的方法不同D.计算结果不同5.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若对各组次数均扩大10倍,则算术平均数的数值()\nA.扩大10倍B.缩小10倍C.不变D.说不定6.当总体各单位标志值都不相同时,()。A.众数不存在B.众数就是总体中的数值C.众数就是最大的数值D.众数就是最小的数值正确答案:[A]7.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8.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平均数大,代表性大C.无法进行正确判断D.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同9.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最大值是()。A..25B..4C..5D.110.某产品经过三个流水连续作业的车间加工生产而成,本月第一车间的产品合格率为90%,第二车间的产品合格率为92%,第三车间的产品合格率为82%。则本月平均车间合格率为()。A..88%B..87.78%C..87.89%D..9%11.某数列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等于9,而变量值平均数的平方等于5,则标准差为()。A.14B.4C.-4D.212.某地区1月份一级大米每公斤3.6元,二级大米每公斤3.0元,2月份大米销售价格不变,但一级大米销售量增加13%,二级大米销售量增加10%,2月份大米的平均销售价格是()A.不变B.提高C.下降D.无法确定13.已知三化中学课外兴趣小组8个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72、165、169、174、170、173、168、179cm,则这些学生的中位数为()。A.172B.4.5C.4D.17114.有5辆汽车在同一距离的公路上行驶的速度资料,确定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速度的平均数公式是():A.Σx/nB.Σxf/ΣfC.n/Σ(1/x)D.Σm/Σ(m/x)正确答案:[C]15.市场上有三种价格不同的水果,则各买一公斤和各买一元的平均价格()。A.两者相等B.前者低于后者C.前者高于后者D.无法判断16若标志总量是各单位标志值直接相加得到的,则计算平均指标的形式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17.假如各个标志值都增加10个单位,那么平均值:()A.增加到原来的10倍B.增加10个单位C.不变D.不能预期平均值的变化18.当总体各单位标志值都不相同时,()。A.众数不存在B.众数就是总体中的数值C.众数就是最大的数值D.众数就是最小的数值19.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20.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平均数大,代表性大C.无法进行正确判断D.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同\n三、多选题1.下列哪些情况应采用调和平均法计算()A.已知各企业计划完成百分比及实际产值求平均完成计划百分比B.已知商品单价和商品销售额求平均价格C.已知分组的粮食亩产量及各级粮食总产量求总的平均亩产D.已知同类数种产品单位成本及总生产费用求平均单位产品成本E.已知各产品单位成本和产量求平均成本2.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在选定权数时,应具备的条件是()A.权数与标志值相乘能够构成标志总量B.权数必须是总体单位数C.权数必须表现为标志值的直接承担者D.权数必须是单位数比重E.权数与标志值相乘具有经济意义3.在组距数列中,均值大小不仅受组中值大小的影响,也受权数的影响,因此()A.当组中值较大且权数较大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大的一方B.当组中值较小且权数较小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小的一方C.当组中值较大而权数较小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大的一方D.当组中值较小而权数较大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小的一方E.当各组的权数相同时,权数对均值的大小没有影响4.对离散程度几个测量值的不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在有开口组的次数分布中,也能计算全距B.异众比率一般只适用于分组数据C.异众比率主要用于定类尺度的分析D.四分位差越小,说明全部数据的分布越集中E.标准差也有计量单位5.在数据离散程度的测量值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测度值是()A.极差B.异众比率C.四分位差D.标准差E.离散系数6..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在选定权数时,应具备的条件是()A.权数与标志值相乘能够构成标志总量B.权数必须是总体单位数C.权数必须表现为标志值的直接承担者D.权数必须是单位数比重E.权数与标志值相乘具有经济意义四、计算题1.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2008年第一季度比上年第四季度下降6%,计划执行结果下降10%,求该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指标。2.2000年某月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成交量和成交额资料如下表:(见图1)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2000年某月甲、乙两农贸市场资料\n图13.根据下表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按完成工序所需时间分组(分)工人数(人)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6253223752合计100图24.某商场出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资料如下表:(见图3)试求该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某商场出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资料图25.某企业工人完成生产定额的资料如下:(见图3)试计算:(1)均值;(2)众数;(3)中位数;(4)平均差;(5)标准差;(6)离散系数;(7)异众比率;(8)四分位差。某企业工人完成生产定额的资料\n图4第四章见教材填空题1、根据正态分布再生定理可以看出,当总体变量服从正态分布时,样本平均数服从()2、参数估计是用()统计量去估计总体的未知参数。3、参数估计量的理想性质包括:()、()、一致性、充分性。4、样本统计量是样本的一个函数,是()变量。5、一个样本中所包含的单位数称为()6、在对所有研究的总体进行概率抽样的基础上,利用有关的抽样分布,根据样本数据去估计或检验总体的数量特征,称为()7、参数估计有两种基本形式:()估计和()估计8、在给定置信度与极限误差的前提下,样本容量可利用极限误差、()与抽样标准差三者见的数量关系去计算。单选题1.设X的密度函数是Φ(x),而Φ(x)=1/π(1+x2),则Y=2X的概率密度()A.1/[π(4+x2)]B.2/[π(4+x2)]C.1/[π(1+x2)]D.(1/π)arctanx2.设P(X=n)=1/2n(n+1),(n=1,2…),则E(X)=()A.0B.1C.0.5D.不存在3.设随机变量X、Y服从正态分布,X~N(μ,16),Y~N(μ,25),记P1=P{X≤μ-4},P2=P{Y≥μ+5},则()A.对任何μ都有P1=P2B.对任何实数μ都有P1P24.现在有10张奖券,其中8张为2元,2张为5元,今某人从中随机的无放回抽取3张,则此人得奖金额的期望是()\nA.6B.12C.7.8D.95.抽样平均误差与极限误差间的关系是()A.抽样平均误差大于极限误差B.抽样平均误差等于极限误差C.抽样平均误差小于极限误差D.抽样平均误差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极限误差6.当样本单位数充分大时,样本估计量充分地靠近总体指标的可能性趋于1,称为抽样估计的()A.无偏性B.一致性C.有效性D.充分性7.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则样本容量()A.扩大为原来的4倍B.扩大为原来的2倍;C.缩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D.缩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8.不放回抽样平均误差()A.总是大于放回抽样平均误差B.总是小于放回抽样平均误差C.总是等于放回抽样平均误差D.以上情况都可能发生9.抽样平均误差的实质是()A.总体标准差B.抽样总体的标准差C.抽样误差的标准差D.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1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则样本容量()A.扩大为原来的4倍B.扩大为原来的2倍;C.缩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D.缩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11、在估计总体均值时,对于总体方差已知的不放回抽样,必要样本容量n与总体方差成()A.正比B.反比C.无关D.以上都不对12、在样本容量确定过程中,当抽样标准差保持不变时,极限误差与临界值两者之间呈现()方向变化。A.相反\nB.同一C.无关D.以上都不对多选题1.抽样推断中,常用的总体参数有()A.统计量B.总体均值C.总体成数D.总体方差E.总体标准差2.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样本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B.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称度C.样本单位数D.抽样方法E.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3.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要素是()A.样本单位数B.抽样指标――总体指标的估计值C.抽样误差范围D.概率保证程度E.抽样平均误差4.对于总体、样本及其指标的认识()A.总体是唯一确定的,样本是随机的B.总体指标是确定不变的C.抽样指标是样本变量的函数D.抽样指标也是随机变量E.抽样指标是确定不变的5.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就是()A.抽样框B.推断对象的总体C.子样D.样本个数E.代表总体的那部分单位的集合体计算题:1、某地区的电视台委托调查公司估计地区内居民平均每日的看电视时间。调查公司随机抽取了100名居民进行调查,样本数据显示平均每人每天看电视时间为4个小时。如果已知总体的标准差小时。试求:(1)该地区内居民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的置信区间(置信度为95%)(2)如果要求估计的误差不超过27分钟,这是置信度是多少。\n2、设十只同一种电器元件中有两只废品,装配仪器时,从这批元件中任取一只,若是废品,则扔掉重新任取一只,直到取到正品为止。求已出的废品数X的概率分布、数学期望及方差。3、某工厂要估计一批总数5000件的产品的废品率,于是随机抽出400件产品进行检测,发现有32件废品,试给出该批产品的废品率的区间估计(置信度为90%)4、对企业产品合格率进行抽样调查,根据历史上进行的二次调查资料,合格率分别是15%和13%,这次调查要求误差不超过5%,概率保障程度为95%,问至少要抽出多少产品作为样本?5第六章一、单选题1、设总体X~N(μ,σ2),(X1,X2,…,Xn)为来自总体X的一个样本。当方差σ2已知时,作假设检验H0:μ=μ0,H1:μ≠μ0,则应当选取的统计量为ABCD2、设总体X~N(μ,σ2),(X1,X2,…,Xn)为来自总体X的一个样本.当方差σ2已知时,作假设检验H0:μ=μ0,H1:μ<μ0,则在α水平下,其拒绝域为A(-Uα/2,Uα/2)B(-∞,-Uα)C(Uα,+∞)D(-∞,-Uα/2)∪(Uα/2,+∞)3、设总体X~N(μ,σ2),(X1,X2,…,Xn)为来自总体X的一个样本.当方差σ2未知时,作假设检验H0:μ=μ0,H1:μ≠μ0,则在α水平下,其拒绝域为A(-tα/2, tα/2)B(-∞,-tα)C(tα,+∞)D(-∞,-tα/2)∪(tα/2,+∞)4、设总体X~N(μ1,σ12),(X1,X2,…,Xn1)为来自总体X的一个样本,设总体Y~N(μ2,σ22),(Y1,Y2,…,Yn2)为来自总体Y的一个样本。当方差σ12、σ22未知,但σ12=σ12时,作假设检验H0:μ1=μ2,H1:μ1≠μ2,则应选取的统计量是\nABCD5、设总体X~N(μ1,σ12),(X1,X2,…,Xn1)为来自总体X的一个样本,设总体Y~N(μ2,σ22),(Y1,Y2,…,Yn2)为来自总体Y的一个样本。当方差σ12、σ22已知时,作假设检验H0:μ1=μ2,H1:μ1>μ2,则在α水平下,其拒绝域为A、(Uα,+∞)B、(tα,+∞)C、(-∞,-Uα)D、(-∞,-tα)6、设X、Y是非正态总体,(X1,X2,…,Xn1)为来自总体X的一个样本,(Y1,Y2,…,Yn2)为来自总体Y的一个样本.D(X)=σ12,D(Y)=σ22未知.当n1、n2充分大(n1≥50, n2≥50)时,作假设检验H0:μ=μ0,H1:μ≠μ0,则应选取的统计量是A、B、C、D、7、某种产品要求其某项指标不得低于1600,现在从一批此产品中随机抽取26件,计算其指标平均值为1637。已知该产品的指标服从标准差σ=150的正态分布,试在显著性水平\nα=0.05下,判定这批产品为不合格的区域是A、(-∞,-1.96)B、(-∞,-1.645)C、(1.645,+∞)D、(1.96,+∞)8、已知矿砂的标准镍含量为3.25%,某批矿砂的5个样本中的镍含量,经测定为(%):3.253.273.243.283.24设测定值服从正态分布,问在显著性水平α=0.01水平下,能否认为这批矿砂的镍含量符合标准.A、不符合标准B、符合标准9、为测定新发现的甲、乙两锌矿石的含锌量,分别抽取容量为9和8的样本。分析测得后,算得两样本均值和方差为,,s12=0.1188144, s22=0.1519.若甲、乙两矿石的含锌量都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设在α=0.05水平下,判定甲、乙两锌矿的含锌量相同的区域为A、(-∞,-1.7531)B、(-∞,-2.1315)∪(2.1315,+∞)C、(1.7531,+∞)D、(-2.1315,+2.1315)10、为了比较两种枪弹的速度(单位:m/s),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速度测定,算得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方差为:枪弹甲:n1=110,,s12=120.41,枪弹乙:n2=100,,s22=100.00,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是否可以判定枪弹甲的平均速度比枪弹乙的速度快A、可以判定B、不可以判定11、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把试验的变异因素A分成m个水平,每个水平都进行相等的n次重复试验,则组间离差平方和QA为A、B、C、D、12、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把试验的变异因素A分成m个水平,每个水平都进行相等的n次重复试验,则组内离差平方和Qe为\nA、B、C、D、13、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把试验的变异因素A分成m个水平,每个水平都进行相等的n次重复试验,则对H0进行检验时,要查表求下面哪个临界值的值.A、Fα(n-1,n(m-1))B、Fα(m-1,m(n-1))C、Fα(m-1,n(m-1))D、Fα(n-1,m(n-1))14、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把试验的变异因素A分成m个水平,每个水平都进行相等的n次重复试验,则统计量F=A、B、C、D、15、试验三种不同的农药,看它们在杀虫率方面有无显著的不同,试验结果如下:农药A87.485.080.275.281.3农药B90.588.587.394.792农药C56.262.455.048.258.3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不同农药的杀虫率是否有无显著差异?A、有显著差异B、无显著差异二、填空题1、小概率原理是()2、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3、把()叫做拒绝域4、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α表示()5、设总体X~N(μ,σ2),σ2未知,检验假设H0:μ=μ0;H1:μ≠μ0,(x1,x2,…,xn)为样本值,使用T检验法,其拒绝域与()有关6、若总体X~N(μ,32),要我们检验假设H0:μ≤μ0;H1:μ>μ0,则其拒绝域与()有关,与()无关\n7、某林场造林若干亩,从中抽取50株,测得平均高度为9.2m,样本方差为1.6m2,设树高服从正态分布。问此林场的树高与10m的差异是否显著,对该问题提出假设H0:();H1:().用()检验法8、设总体X~N(μ,σ2),σ2未知,(x1,x2,…,xn)是X的一个样本观测值,则对于假设H0:μ=μ0,H1:μ>μ0的拒绝域为()(显著性水平为α).9、对正态总体X~N(μ,σ2)的假设为H0:μ=21,H1:μ<21,抽取一个容量为n=17的样本,计算得到,s2=3.982,对H0作检验利用统计量为(),显著性水平α=0.05,检验结果是()H0.1、已知某炼铁厂铁水含碳量服从正态分布N(4.55,0.1082).现在测定了9炉铁水,其平均含碳量为4.484,如果方差没有变化,可否认为现在生产之铁水平均含碳量仍为4.55(α=0.05)?2、一种元件,要求其使用寿命不得低于1000(h),现在从一批这种元件中随机抽取25件,测得其寿命平均值为950(h),已知该种元件寿命服从标准差σ=100(h)的正态分布,试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确定这批元件是否合格3、正常人的脉搏平均为72次/min,现某医生测得10例某慢性病患者的脉搏(次/min)如下:54676878706667706569问在α=0.05水平下,此病患者和正常人的脉搏有无显著性差异(已知患者的脉搏服从正态分布)4、检验某种型号玻璃纸的横向延伸率,测得25个数据,经计算得出(%),样本标准差s=4.56,假定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检验玻璃纸的横向延伸率的均值是否为55%?5、环境保护条例规定,在排放的工业废水中,某种有害物质含量不得超过0.5(单位:0/00).现取5份水样,测得该有害物质含量,得如下数据:0.530.5420.5160.4940.512问抽样检验结果是否能说明含量超过了规定(α=0.10)?6、某机床厂原来加工的轴椭圆度的平均值为0.085mm,标准差为0.025mm,现在进行技术改革后,在产品中选取200个轴进行检验,测得椭圆度的平均值为0.083mm,若假定标准差不变,试在α=0.05下检验该厂生产是否正常\n7、甲、乙两种工艺方法生产同一种产品,产品的某种性能指标分别服从正态分布:X~N(μ1,0.212),Y~N(μ2,0.252).这两种方法生产同一种产品所测得的该指标的9对数如下:甲工艺: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0乙工艺:0.100.210.520.320.780.590.680.770.87试问:根据数据,能否说明两种工艺对产品的该性能指标有显著影响(α=0.05)?8、某学校从两个班的学生中随机选取样本,研究完成某课后作业所需要的平均时间,甲班抽10名学生,其平均时间,方差s12=144;乙班抽了8名学生,其平均时间,方差s22=110设α=0.05,能否说明乙班完成的时间比甲班短(假定完成课后作业所需时间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9、在10个相同的地块上对甲、乙两种小麦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每个品种播种5块地,得产量数据,经计算,s12=2652,,s22=11682.假定小麦产量服从正态分布,且两总体方差未知但相等。问在显著性α=0.05下,两种小麦平均产量是否有显著差异?10、检验了12匹马,测得每100ml血清中含无机磷平均为3.29ml,标准差为0.27ml,又检验了14头羊,每100ml血清中含无机磷平均为3.96ml,标准差为0.4ml设马和羊的血清中含无机磷的量都服从正态分布,试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检验马的血清中含无机磷的量是否比羊的少?(假定方差相等)11、某烟厂从生产的两种香烟中独立地抽取容量相同的烟草样本测其尼古丁含量,分别作了六次测定,结果如下:甲:252823262922乙:282330252127假定两种香烟的尼古丁含量都服从正态分布且有共同方差,试问两种香烟的尼古丁含量有无显著差异(α=0.05)?12、由居民Ⅰ区抽100户组成样本,其在目前的房子中平均居住的时间是个月,方差s12=900;在居民Ⅱ区抽120户组成样本,其平均居住时间是个月,方差是\ns22=1000在α=0.05水平下,是否可以判定Ⅰ区居民平均居住时间比Ⅱ区短?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习题一、填空题1.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的程度分为、和。2.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3.完全相关即是关系,其相关系数为。4.直线相关系数等于零,说明两变量之间;直线相关系数等1,说明两变量之间;直线相关系数等于—1,说明两变量之间。5.研究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称作相关分析。6.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向来看,相关关系可以分为和。7.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不同,相关关系可以分为和。8.回归直线方程y=a+bx中的参数b称为。9.计算回归方程要求资料中的因变量是自变量是。10.确定样本回归方程最常用的方法是,其基本要求是使达到最小。二、单项选择题1.下面的函数关系是()A销售人员测验成绩与销售额大小的关系B圆周的长度决定于它的半径C家庭的收入和消费的关系D数学成绩与统计学成绩的关系2.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A-∞<<+∞B-1≤≤+1C-1<<+1D0≤≤+13.年劳动生产率z(干元)和工人工资y=10+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A增加70元B减少70元C增加80元D减少80元4.下列现象之间的关系哪一个属于相关关系?()A.播种量与粮食收获量之间关系B.圆半径与圆周长之间关系C.圆半径与圆面积之间关系D.单位产品成本与总成本之间关系5.判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最主要方法是()A.对现象进行定性分析B.计算相关系数C.编制相关表D.绘制相关图6.某校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时间()与考试成绩(y)之间建立线性回归方程yc=a+b。经计算,方程为yc=200—0.8x,该方程参数的计算()Aa值是明显不对的Bb值是明显不对的Ca值和b值都是不对的Ca值和b值都是正确的7.相关分析对资料的要求是()A.自变量不是随机的,因变量是随机的B.两个变量均不是随机的C.自变量是随机的,因变量不是随机的D.两个变量均为随机的8.相关系数()A.既适用于直线相关,又适用于曲线相关B.只适用于直线相关\nC.既不适用于直线相关,又不适用于曲线相关D.只适用于曲线相关9.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A.单相关B.复相关C.不相关D.负相关10.相关分析是研究()A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B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C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D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11.在回归直线方程y=a+bx中b表示()A.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B.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C.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D.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增加量12.在回归分析中,要求对应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不是对等关系C.是对等关系D.都不是随机变量13.当相关系数r=0时,表明()A现象之间完全无关B相关程度较小C现象之间完全相关D无直线相关关系14.下列现象的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A某商店的职工人数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0.87B流通费用水平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0.94C商品销售额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D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115.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A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B相关关系的指标C回归直线的代表性指标D序时平均数代表性指标三、多项选择题1.变量之间的关系按相关程度分可分为:()A.正相关;B.不相关;C.完全相关;D.不完全相关;2.下列哪些现象之间的关系为相关关系()A.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B.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关系C.广告支出与商品销售额关系D.单位产品成本与利润关系3.修正自由度的决定系数()A.;B.有时小于0;C.;D.比更适合作为衡量回归方程拟合程度的指标4.回归预测误差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nA.样本容量;B.自变量预测值与自变量样本平均数的离差C.自变量预测误差;D.随机误差项的方差5.单位成本(元)依产量(千件)变化的回归方程为yc=78-2x,这表示()A.产量为1千件时,单位成本76元B.产量为1千件时,单位成本78元C.产量每增加1千件时,单位成本下降2元D.产量每增加1千件时,单位成本下降78元E.当单位成本为72元时,产量为3千件四、计算题1.设销售收入X为自变量,销售成本Y为因变量。现根据某百货公司12个月的有关资料计算出以下数据:(单位:万元) =425053.73;=647.88;=262855.25;=549.8;=334229.09(1)拟合简单线性回归方程,并对方程中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做出解释。(2)计算决定系数和回归估计的标准误差。(3)对β2进行显著水平为5%的显著性检验。(4)假定明年1月销售收入为800万元,利用拟合的回归方程预测相应的销售成本,并给出置信度为95%的预测区间。 2.对9位青少年的身高Y与体重X进行观测,并已得出以下数据:,,,,要求:(1)以身高为因变量,体重为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2)计算残差平方和决定系数;(3)计算身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自由度为7,显著水平为0.05的t分布双侧检验临界值为2.365。)(4)对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3.已知n=6,Σx=21,Σy=426,Σx2=79,Σy2=30268,Σxy=1481试据此:(1)计算相关系数;(2)建立回归直线方程;(3)计算估计标准误差.4、下表给出了Y对X2和X3的回归的结果:离差名称平方和(SS)自由度(df)方差回归平方和(SSR)残差平方和(SSE)总离差平方和(SST)659656604214\n(1)该回归分析中样本容量是多少?(2)计算SSE。(3)计算决定系数和修正自由度的决定系数。(4)怎样检验X2和X3对Y是否有显著影响?5、在计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时候,已得到如下结果:F=483.808,RSS=Σei2=99.11,n-k=22试根据此结果,填写下表中的空格:离差名称平方和(SS)自由度(df)方差回归平方和(SSR)残差平方和(SSE)总离差平方和(SST)99.112278.67222179.56第8章非参数检验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与参数检验相比,非参数检验的主要特点是()    A.对总体的分布没有任何要求B.不依赖于总体的分布C.只考虑总体的位置参数D.只考虑总体的分布2.如果要检验两个配对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采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是()A.弗里德曼(Friedman)检验B.Kruskal-Wallis检验C.Wilcoxon符号秩检验D.Mann-Whitney检验3.如果要检验K个独立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采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是()A.Wilcoxon符号秩检验B.弗里德曼(Friedman)检验C.Mann-Whitney检验D.Kruskal-Wallis检验4.Mann-Whitney检验主要用于检验()A.两个独立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B.两个配对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C.K个独立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D.K个配对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5.Kruskal-Wallis检验主要用于检验()A.两个配对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B.两个独立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C.K个配对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D.K个独立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n6.下面为来自两个总体的独立样本数据,要检验两个样本是否来自同一分布的总体,采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是()样本1130146124152147样本292160164197166A.弗里德曼(Friedman)检验B.Wilcoxon符号秩检验C.Mann-Whitney检验D.Kruskal-Wallis检验7.下面是来自4个总体的独立样本数据,要检验这4个样本数据是否来自同一个总体,采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是()样本1样本2样本3样本4141011161391217109121610121314A.等方差的B.等均值的C.独立的D.相关的8.K个独立样本的Kruskal-Wallis检验所对应的参数检验方法是()A.两个独立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B.两个配对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C.单因子方差分析D.双因子方差分析9.两个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所对应的参数检验方法是()A.两个配对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B.两个独立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C.一个总体均值的检验D.单因子方差分析10、4组学生成绩(优、良、中、差)比较,宜用()。A方差分析B秩和检验\nC卡方检验D四格表直接计算概率法11、两样本秩和检验的无效假设是()。A两样本秩和相等B两总体分布相同C两样本分布相同D两总体秩和相等12、(),应该用非参数统计方法。A正态分布资料n不相等时两样本均数比较B正态分布资料两样本方差都比较大时两样本均数的比较C两组等级资料的比较D两组百分比资料的平均数比较13、在统计检验中是否选择用非参数统计方法,()。A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征作决定B可在算出几个统计量和得出初步结论后进行选择C要看哪个统计结论符合专业理论D要看哪个P值更小14、下表列出了成组设计的两样本资料及甲乙两个研究者的编秩结果,下面哪一个说法是对的?()A甲的编秩方法是错的B乙的编秩方法是错的C甲乙两人方法均对D甲乙两人的编秩方法均错15、以下检验方法中,()不属于非参数统计方法。A.t检验B.H检验C.T检验D.χ2检验  16、为判断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对于来自方差齐性及正态分布总体的多个样本比较,可以作秩和(H)检验,通过判断各总体分布的位置是否相同而判断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与作方差分析相比()。A.应该把α定得小一点B.将增大犯I类错误的概率C.将增大犯II类错误的概率D.将同时增大犯两类错误的概率17、通过随机抽样分析两种对象头发中某种金属元素含量是否有高低,若不符合t检验的条件,并无法通过数据转换改善正态性和方差齐性,则()。A.可考虑改用方差分析\nB.可考虑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T)检验或多样本比较的秩和(H)检验C.可考虑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但不能用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D.秩和检验与方差分析均不能用18、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若检验假设H0成立,则()。A.差值为正的秩和与差值为负的秩和相差不会太大B.正秩和的绝对值大于负秩和的绝对值C.正秩和的绝对值小于负秩和的绝对值D.正秩和与负秩和相等19、多个样本比较秩和检验结果P<0.05,则统计结论是()。A.多个总体均数全不相等B.多个总体均数不全相等C.这些样本所属总体都不相同D.这些样本并非来自相同总体二、是非题(1)非参数统计方法不对特定分布的参数作统计推断,也不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2)正态分布资料也可以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作分析,但平均统计效能偏低。()(3)两组资料比较时,秩和检验和t检验的无效假设是一样的。()(4)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Wilcoxon法)中的编秩是两个样本分别进行的。()三、简要回答题:1.什么是非参数检验?它的应用场合是什么?2、对同一资料,又出自同一研究目的,用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所得结果不一致时,宜以何者为准?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习题一、填空题1.时间序列有两个组成要素:一是,二是。2.在一个时间序列中,最早出现的数值称为,最晚出现的数值称为。3.时间序列可以分为时间序列、时间序列和时间序列三种。其中是最基本的序列。4.绝对数时间序列可以分为和两种,其中,序列中不同时间的数值相加有实际意义的是序列,不同时间的数值相加没有实际意义的是序列。5.发展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和两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n6.设i=1,2,3,…,n,ai为第i个时期经济水平,则ai/a0是发展速度,ai/ai-1是发展速度。7.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常用方法有方程式法和.8.某产品产量1995年比1990年增长了105%,2000年比1990年增长了306.8%,则该产品2000年比1995增长速度的算式是。9.如果移动时间长度适当,采用移动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循环变动和。10.时间序列的波动可分解为长期趋势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二、单项选择题1.时间序列与变量数列()A都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B都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C前者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后者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D前者是根据变量值大小排列的,后者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2.时间序列中,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A平均数时间序列B时期序列C时点序列D相对数时间序列3.发展速度属于()A比例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动态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4.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A报告期水平B基期水平C实际水平D计划水平5.某银行月初工人人数资料如下:月份1234567月初人数(人)280284280300302304320则该银行上半年的平均人数约为()A296人B292人C295人D300人6.某地区某年9月末的人口数为150万人,10月末的人口数为150.2万人,该地区10月的人口平均数为()A150万人B150.2万人C150.1万人D无法确定7.由一个9项的时间序列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A有8个B有9个C有10个D有7个8.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依据是()\nA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B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C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D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9.某企业的科技投入2000年比1995年增长了58.6%,则该企业1996—2000年间科技投入的平均发展速度为()ABCD10.根据牧区每个月初的牲畜存栏数计算全牧区半年的牲畜平均存栏数,采用的公式是()A简单平均法B几何平均法C加权序时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11.在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中,可以形成数学模型的是()A时距扩大法B移动平均法C最小平方法D季节指数法12.某县支行贷款余额1999年比1995年增长150%,2000年比1995年增长187.5%,则2000年比1999年增长()A15%B25%C37.5%D181.25%13.某建行的利润2000年比1995年增长60%,1999年比1995年减少10%,则2000年利润比1999年增长()A77.78%B50%C20%D45.5%14.某银行的资本金1997年是1992年的185%,2000年是1997年的160%,则计算该银行资本金8年间的年平均增减速度的算式是()ABCD15.空调器价格从1995年到2000年之间降低三次,从5千元降到4千元,则计算空调器年均降价率的算式是()ABCD三、多项选择题1.对于时间序列,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序列是按数值大小顺序排列的B序列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nC序列中的数值都有可加性D序列是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E编制时应注意数值间的可比性2.时点序列的特点有()A数值大小与间隔长短有关B数值大小与间隔长短无关C数值相加有实际意义D数值相加没有实际意义E数值是连续登记得到的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平均增长速度大于平均发展速度B平均增长速度小于平均发展速度C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D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E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4.下列计算增长速度的公式正确的有()A增长速度=B增长速度=C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00%D增长速度=E增长速度=5.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有()ABCDE6.某公司连续五年的销售额资料如下:时间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销售额(万元)10001100130013501400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的下列数据正确的有()A第二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二定基增长速度=10%B第三年的累计增长量二逐期增长量=200万元C第四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35%\nD第五年增长1%绝对值为14万元E第五年增长1%绝对值为13.5万元7.下列关系正确的有()A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B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C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D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E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8.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主要有()A时距扩大法B方程法C最小平方法D移动平均法E几何平均法9.关于季节变动的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的在于掌握事物变动的季节周期性B常用的方法是按月(季)平均法C需要计算季节比率D按月计算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400%E季节比率越大,说明事物的变动越处于淡季10.时间序列的可比性原则主要指()A时间长度要一致B经济内容要一致C计算方法要一致D总体范围要一致E计算价格和单位要一致四、判断题1.时间序列中的发展水平都是统计绝对数。()2.相对数时间序列中的数值相加没有实际意义。()3.由两个时期序列的对应项相对比而产生的新序列仍然是时期序列。()4.由于时点序列和时期序列都是绝对数时间序列,所以,它们的特点是相同的。()5.时期序列有连续时期序列和间断时期序列两种。()6.发展速度可以为负值。()7.只有增长速度大于100%才能说明事物的变动是增长的。()8.季节比率=同月平均水平/总的月水平平均。()9.年距发展速度=年距增长速度+1。()\n10.平均增长速度可以直接根据环比增长速度来计算。()五、计算题1、某办事处2006年第二季度工业贷款有关资料如下:单位:万元月份指标4月5月6月7月贷款累计发放额155215250270贷款月初余额44564770(注:贷款周转次数=贷款累计发放额/贷款月平均余额)列公式计算:(计算结果至少保留一位小数)(1)该公司4-7月的贷款累计发放额的平均发展速度;(2)该公司第二季度月平均贷款累计发放额;(3)该公司第二季度月平均贷款余额;(4)该公司第二季度月平均贷款周转次数。2、某工业公司2008年4月—7月的资料如下:月份指标4月5月6月7月商品销售额(万元)310540增长量(万元)逐期——120累计——190发展速度(%)环比——定基100要求:(计算结果至少保留一位小数)(1)填充表中空缺数字;(2)列公式计算该公司商品销售额的平均增长速度。3、已知某工厂总产值1999年比1998年增长20%,2000年比1999年增长50%,2001年比2000年增长25%,2002年比1998年增长110%,2003年比2002年增长30%,根据以上资料,(1)编制1998年至2003年的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数列;(2)列公式计算该厂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计算结果至少保留一位小数)4、某银行2008年贷款发放资料如下:季度指标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n贷款累计发放额(亿元)8409908201100列公式计算:(1)该银行平均每季度贷款累计发放额;(2)该银行贷款累计发放额的平均增长量;(3)该银行贷款累计发放额的平均增长速度。(计算结果至少保留一位小数)5、某工业公司2006年第二季度资料如下:单位:万元月份指标4月5月6月7月商品销售额310430500540月初库存额44564770(注:商品流转次数=商品销售额/月平均库存额)计算:(1)该公司第二季度月平均商品销售额;(2)该公司第二季度月平均库存额;(3)该公司第二季度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计算结果至少保留一位小数)第十章统计指数分析习题一、填空题1.指数按其指标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和。2.狭义指数是指反映由——所构成的特殊总体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特殊。3.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二是。4.平均指数是的加权平均数。5.因素分析法的基础是。6.在含有两个因素的综合指数中,为了观察某一因素的变动,则另一个因素必须固定起来。被固定的因素通常称为,而被研究的因素则称为指标。7.平均数的变动同时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各组的变量值水平,二是。8.编制综合指数,确定同度量因素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指数宜以作为同度量因素,质量指标指数宜以作为同度量因素。9.已知某厂工人数本月比上月增长6%,总产值增长12%,则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0.综合指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最完善地显示出所研究对象的经济内容,即不仅在,而且还能在方面反映事物的动态。二、单项选择1.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A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n2.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形式是()。A算术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3.综合指数是一种()。A简单指数B加权指数C个体指数D平均指数4.某市居民以相同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商品15%,则物价指数为()。A17.6%B85%C115%D117.6%5.在掌握基期产值和各种产品产量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计算产量总指数要采用()。A综合指数B可变构成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6.在由三个指数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A都固定在基期B都固定在报告期C一个固定在基期,另一个固定在报告期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7.某商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销售额增长6.5%,商品销售量增长6.5%,则商品价格()。A增长13%B增长6.5%C增长1%D不增不减8.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6%,产量增长6%,则生产总费用()。A增加B减少C没有变化D无法判断9.某公司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由于各企业成本降低使公司平均成本降低15%,由于各种产品产量的比重变化使公司平均成本提高10%,则该公司平均成本报告期比基期降低()。A5.0%B6.5%C22.7%D33.3%10.某商店2001年1月份微波炉的销售价格是350元,6月份的价格是342元,指数为97。71%,该指数是()。A综合指数B平均指数C总指数D个体指数11。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作同度量因素。A基期质量指标B报告期质量指标C基期数量指标D报告期数量指标12.编制质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作同度量因素。A基期质量指标B报告期质量指标C基期数量指标D报告期数量指标13.综合指数的特点是()。A.先综合,后对比 B.先对比,后综合 C.只对比,不综合D.既可以先综合,后对比;也可以先对比,后综合14.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134.5%,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96.3%,则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A.39.67%B.139.67%C.71.60D.129.5215.平均指标指数是由两个()对比所形成的指数。A.个体指数 B.平均数指数C.总量指数D.平均指数三、多项选择题1.指数的作用包括()A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方向B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程度C利用指数可以进行因素分析D研究事物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E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2\n.某企业为了分析本厂生产的两种产品产量的变动情况,已计算出产量指数为112.5%,这一指数是()A综合指数B总指数C个体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E质量指标指数3.平均数变动因素分析的指数体系中包括的指数有()A可变组成指数B固定构成指数C结构影响D算术平均指数E调和平均指数4.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A平衡作用B权数作用C稳定作用D同度量作用E调和作用5.若p表示商品价格,q表示商品销售量,则公式表示的意义是()A综合反映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B综合反映价格变动和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C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D综合反映由于价格变动而使消费者增减的货币支出额E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四、计算题1.某市1999年第一季度社会商品零售额为36200万元,第四季度为35650万元,零售物价下跌0.5%,试计算该市社会商品零售额指数、零售价格指数和零售量指数,以及由于零售物价下跌居民少支出的金额。2.某厂三种产品的产量情况如下:产品计量单位出厂价格(元)产量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ABC件个公斤81068.51151350011000400015000102004800试分析出厂价格和产量的变动对总产值的影响。3.某地区三种水果的销售情况如下:水果品种本月销售额(万元)本月比上月价格增减(%)苹果草莓橘子681250-10122试计算该地区三种水果的价格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对居民开支的影响。4.某厂生产情况如下:产品计量单位产量基期产值(万元)基期报告期甲乙台双1000320920335650290请根据资料计算该厂的产量总指数和因产量变动而增减的产值。5.某公司下属三个厂生产某种产品的情况如下:单位产品成本(元)产量(吨)上月本月上月本月\n一厂二厂三厂9601010112095210151080465030001650493032002000根据上表资料计算可变组成指数、固定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并分析单位成本水平和产量结构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统计数据、统计工作、统计学2.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3.统计设计、收集数据、整理与分析、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4.政治算术学派、国势学派、社会统计学派、数理统计学派5.凯特勒、概率论、统计方法6.描述统计、推断统计7.有限总体、无限总体8.品质标志、数量标志、变异标志、不变标志9.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矩尺度、定比尺度10.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二、单项选择题1.A2.B3.A4.B5.A6.D7.C8.D9.C10.B11.C12.B13.无14.C15.B三、多项选择题1.ABE2.ACD3.CDE4.BC5.BD第二章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调查方法,收集2、报告法,采访法,登记法3、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统计报表制度4、抽样调查,重点调查5、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设计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格和问卷,确定调查时间,确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调查报告的撰写6、分类和汇总7、资料的分组和汇总,编制统计表8、某个标志,不同性质9、穷尽原则,互斥原则10、下限值11、本质二、单项选择题1-10CAABABDABB11-20CCBDBADDBD三、多项选择题1-6ABCDABDEBCDABDEACDADE第三章练习题答案一、填空1.实物单位、价值单位、劳动单位2.无名数、有名数、强度相对指标、有名数、无名数3.比例、结构、强度、空间、动态4.各组次数、各组标志总量5.出现次数最多6.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7.全距、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标准差8.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9.各组次数、越多、10.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未分组资料、分组资料二、单项选择1~5DABCC6~10ABBCC11~15DBDCC16~20ABABB三、多项选择1.ABCD2.ABCDE3.ADE4.BCE5.BC6.ABCDE四、计算题1.解:(1-10%)/(1-6%)=95.74%\n2.解:甲市场平均价格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为1.375元;乙市场平均价格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为1.325元;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3.(1)算数平均数为37.3(2)中位数35.9375(3)众数34.3754.调和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为16.8元5.(1)均值为107%;(2)众数106.7%;(3)中位数107.1%;(4)平均差9.4%;(5)标准差11.7%;(6)离散系数10.9%;(7)异众比率0.65;(8)四分位差:Q1=100%,Q3=116%,QD=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