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理论教案 19页

  • 217.03 KB
  • 2022-08-13 发布

统计学理论教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那州打达證贸管理曇浣<嚓20〜20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统计学学院(部)会计授课班级会计电专主讲教师XXXX教授使用教材付志刚主编《统计学》二o年三月\n授课教师XXXX第1次授课题目第一章:绪论教学时数2授课日期9月7日上午教学目标1、统计学的相关概念;2、统计学产生的过程与发展历史教学重点1、统计学的三种概念;2、统计学产生历史教学难点统计学三种概念的区别与特征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教学教学基本内容一、什么是统计(1)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2)两重关系:二、统计的特点和职能特点:1、数量性2、总体性3、具体性。职能:1、信息职能:2、咨询职能:3、监督职能:三、统计的研究对象(一)统计的研究方法1、大量观察法指就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数单位进行调查观察并加以综合研究。2、统计分组法通过统计分组可以研究总体中不同类型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3、综合指标法综合说明大量现象的数量关系,概括地表明其一般特征。4、归纳推断法讨论、练习与作业学生要求尽量理论联系实际讲课,同意教师的严格要求和训练。\n课后总结及教学反思\n授课教师XXXX第2次授课题目第一章:绪论教学时数2授课日期9月14日上午教学目标掌握统计学几个概念。教学重点统计学几个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统计学的相关概念。教学难点统计学的相关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内容统一、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无限总体:有限总体:总体单位二、标志和指标标志:1、含义:2、种类:3、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指标:1、含义;2、统计指标的种类(1)按指标性质不同分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2)按表现形式不同分(3)静态、动态指标3、统计指标体系:标志和指标的区别联系三、变量与变量值1、变异;2、变量;3、变量值;4、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讨论、练习与作业采用案例分析形式讨论统计学的相关概念名称的区别课后总结及教学反思(对本章节的课堂教学需补充说明的内容)\n授课教师XXXX第3次授课题目第二章:统计调查教学时数2授课日期9月21日上午教学目标理解统计调查的各种分类;掌握统计调查的主要组织形式、特点以及适用场合。教学重点1、统计调查的类型;2、统计调查的方式教学难点统计调查的方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内容一、统计调查的含义二、统计调查的要求1、准确性:2、及时性:3、完整性。三、统计调查的种类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统计报表;专门调查;经常调查;一次调查四、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问卷调查讨论、练习与作业讨论各种统计调查种类的区分方法课后总结及教学反思\n授课教师XXXX第4次授课题目第二章:统计调查教学时数2授课日期9月28日上午教学目标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教学重点(1)确定调查对象;(2)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教学难点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内容统计调查方案一、确定调查目的二、确定调查对象三、确定调查项目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五、调查方式方法六、调查的组织工作统计调查方式一、统计报表二、普查三、抽样调查四、重点调查五、典型调查讨论、练习与作业课后总结及教学反思\n授课教师XXXX第5次授课题目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教学时数2授课日期10月12日上午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资料整理的重要意义;2.熟悉整理的内容;3.掌握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种类和作用,能熟练进行分组;教学重点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种类和作用,统计分组教学难点统计分组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内容1、统计资料整理的意义2、统计资料整理的内容(1)设计和制订统计资料的汇总方案(2)对调查资料进(3)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4)将汇总的结果表示出来。3、统计分组的意义4、统计分组的作用(1)区别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类型(2)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5、统计分组的种类;6、品质标志分组;7、数量标志分组;8、简单分组;9、复合分组;10、分组标志的选择讨论、练习与作业课后总结及教学反思\n授课教师XXXX第6次授课题目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教学时数2授课日期10月19日上午教学目标1.掌握分配数列的概念及其种类,熟悉分配数列的编制方法;2.掌握组限的表现形式和原则,进行组距和组中值的计算;教学重点分配数列的编制方法教学难点分配数列的编制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内容1、分配数列的意义2、分配数列的种类3、品质数列4、变量数列5、组距数列的编制步骤6、累计次数7、统计表的含义8、统计表的构成讨论、练习与作业课后总结及教学反思\n授课教师XXXX第7次授课题目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教学时数2授课日期10月26日上午教学目标分配数列累计频数的测算;统计表格的编制教学重点累计频数的测算教学难点累计频数的测算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内容1、累计次数(1)向上累计:(2)向下累计:2、统计表的含义3、统计表的构成4、统计表的种类5、编制统计表应注意的问题讨论、练习与作业课后总结及教学反思\n授课教师XXXX第8次授课题目第四章:综合指标教学时数2授课日期11月2日上午教学目标1、明确绝对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掌握绝对数的特点教学重点绝对数的种类教学难点绝对数的种类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内容一、总量指标的意义(一)理解总量指标应把握的几点(二)总量指标的作用二、总量指标种类(一)按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二)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三)按计量单位不同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一)实物单位(二)劳动单位(三)货币单位讨论、练习与作业课后总结及教学反思\n授课教师XXXX第9次授课题目第四章:综合指标教学时数2授课日期11月9日上午教学目标1、明确相对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掌握相对数的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绝对数的种类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对数的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内容一、相对指标的含义二、相对指标的作用三、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一)无名数(二)有名数四、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一)结构相对指标的分析应用(二)比例相对指标(三)比较相对指标(四)强度相对指标(五)动态相对指标(六)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讨论、练习与作业课后总结及教学反思\n授课教师XXXX第10次授课题目第四章:综合指标教学时数2授课日期11月16日上午教学目标1、明确简单算术平均数概念、作用;2、掌握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3、了解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教学重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教学难点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内容一、平均指标的概念二、平均指标的种类(一)数值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二)动态平均数和静态平均数三、算术平均数(一)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二)简单算术平均数(三)加权算术平均数(四)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讨论、练习与作业课后总结及教学反思\n授课教师XXXX第11次授课题目第四章:综合指标教学时数2授课日期11月23日上午教学目标1、明确调和平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掌握调和平均数的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3、熟练掌握几何平均数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几何平均数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调和平均数的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内容二、调和平均数(一)简单调和平均数(二)加权调和平均数三、几何平均数四、众数五、中位数讨论、练习与作业课后总结及教学反思\n授课教师XXXX第12次授课题目第五章:时间序列教学时数2授课日期11月30日上午教学目标1、掌握时间数列的含义及种类;2、了解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教学重点绝对数的种类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对数的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述一、时间数列的概念二、时间数列的种类(一)绝对数时间数列(二)相对数时间数列(三)平均数时间数列三、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讨论、练习与作业课后总结及教学反思\n授课教师XXXX第13次授课题目第五章:时间序列教学时数2授课日期12月7日上午教学目标1、明确发展水平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掌握平均发展水平的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3、掌握平均增减量的计算。教学重点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相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内容一、发展水平二、增减量三、平均发展水平(一)绝对数时间数列计算(二)相对数时间数列计算(三)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四、平均增减量讨论、练习与作业课后总结及教学反思\n授课教师XXXX第14次授课题目第五章:时间序列教学时数2授课日期12月14日上午教学目标1、明确时间数列速度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掌握时间数列速度指标的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3、熟练掌握增长1%的绝对值指标的计算。教学重点时间数列速度指标的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增长1%的绝对值指标的计算。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内容一、发展速度(一)环比发展速度(二)定基发展速度二、增减速度(一)环比增减速度(二)定基增减速度三、增长1%的绝对值四、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减速度讨论、练习与作业课后总结及教学反思\n授课教师XXXX第15次授课题目第五章:时间序列教学时数2授课日期12月21日上午教学目标1、明确影响时间数列变动的因素;2、掌握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移动平均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内容一、影响时间数列变动的因素二、长期趋势变动测定(一)时距扩大法(二)移动平均法(三)数学模型法三、季节变动测定讨论、练习与作业课后总结及教学反思\n授课教师XXXX第16次授课题目第六章:统计指数与综合评价指数教学时数2授课日期1月4日上午教学目标1、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了解指数的作用;3、明确综合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4、掌握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教学重点1、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2、指数的种类;教学难点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内容—、指数的概念二、指数的种类三、指数的作用四、综合指数的编制原理五、综合指数的种类讨论、练习与作业课后总结及教学反思\n授课教师XXXX第17次授课题目第六章:统计指数与综合评价指数教学时数2授课日期1月11日上午教学目标1、明确平均数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掌握平均数指数的编制原理;1、明确指数体系因素分析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掌握指数体系因素分析方法;3、了解相关分析的含义。教学重点1、平均数指数的编制原理;2、因素分析方法。教学难点1、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计算方法;2、平均指标因素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教学基本内容第三节平均数指数一、平均数指数的编制原理二、平均数指数的种类(一)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第四节指数体系因素分析一、指数体系二、因素分析(一)总量指标因素分析(二)平均指标因素分析讨论、练习与作业课后总结及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