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7.10 KB
- 2022-08-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引入案例——手机款式的多样化目前,人们经常会在街头看到少男少女手里握着各种颜色的手机,机型也很新颖,而且这样的手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更多人的手里,成为了一种时尚.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机型演变得越来越多,款式越来越丰富,手机也因款式;功能'价格衍生出档次的概念.制造商由最初将消费者看作一个整体,发展到今天细分消费者群体,为不同消费者层设计不同的手机.\n在细分市场方面,诺基亚似乎更胜一筹.诺基亚手机以其灵巧别致,花样繁多,赢得了大量消费者的喜爱.比如,诺基亚手机机壳的颜色有好几种,红,蓝,绿,黄,迷颜色等.机壳可以随时更换,符合年轻人的品位.造型多且流畅,有汽车型,背包型等.同时,诺机亚注重了解不同地区人们不同的爱好和消费心理,如前两年诺机亚镀着金属外壳的手机在中国就非常走俏,而且日本,休闲的背包型手机卖得相当火爆.\n另一大品牌摩托罗拉似乎将用户群更加细分,注重消费需求个性化和人们追求时代气息的典型特征.在全球35个国家进行了3年多的市场调查后,摩托罗拉将手机的消费者大致划分位四种---科技追求型,时间管理型,形象追求型和个人交往型,并针对这四类消费者群体树起了四面品牌大旗.\n各手机制造商在细分市场时费尽苦心,各出奇招,但都非常重视商务人士这一特定群体,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商务手机.商务手机的一大强势功能就是上网.随着WAP手机的日益推广,商务人士会越来越注重上网这一功能.业内人士认为,WAP手机的真正功能就是在这些一刻业离不开信息的人们手中实现的.而这一功能的实现,制造商锁定商务人士这一消费群体起到了助推作用.\n第二章统计调查和统计资料整理\n学习目的及重难点提示本章学习目的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分类和方法明确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和统计分组的类型掌握分布数列的类型,变量数列的编制和统计表的相关内容本章重难点提示重点:统计调查的分类、统计分组的类型、变量数列和统计表的编制难点:变量数列和统计表的编制\n第一节统计调查—数据的直接来源\n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和要求(一)概念根据统计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和登记统计数据的过程。它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也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前提。(二)要求1、准确性2、及时性3、系统性4、完整性5、经济性\n二、统计调查的分类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1)全面调查:对调查对象的全部个体一一调查登记,如普查。(2)非全面调查:对调查对象的部分个体调查登记,如抽样调查。2.按照调查组织方式不同(1)统计报表:经常性制度化的调查,是搜集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主要方式。(2)专门调查:为研究一些特殊问题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3.按照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1)经常性调查/连续性调查:适用于时期现象的调查。(2)一次性调查/间断性调查:适用于时点现象的调查。\n三、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一)确定调查的目的(为什么调查)这是设计方案的首要问题。(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向谁调查)1.调查对象:需要进行调查的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对应于统计总体。2.调查单位:调查对象中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对应于总体单位。3.报告单位:负责填报调查资料的单位(注意区分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n三、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三)拟定调查项目、制定调查表(调查什么)(四)确定调查时间调查时间: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时限:调查工作的起讫时间(五)制定调查组织实施计划两层含义\n四、统计调查方法(一)直接观察法(二)报告法:如我国的统计报表制度。(三)采访法:具体分为个别口头询问、被调查者填表、开调查会等形式。(四)卫星遥感法\n五、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一)统计报表1.概念:我国的统计报表制度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2.意义:是搜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统计数据的主要方式。(二)普查1.概念: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2.意义:搜集的资料全面、系统、准确。\n五、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三)抽样调查**1.概念:是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以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数量特征。2.意义:是相对最科学、应用最广的调查方式。3.特点:(1)经济性高。(2)时效性强。(3)适应面广。(4)准确度高。\n五、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三)抽样调查**4.抽样调查的作用(应用场合)(1)不可能或很难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必须采取抽样调查方法。(2)没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社会现象,也可采用抽样调查。(3)其他作用:如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对全面调查结果的检验修正。\n五、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四)重点调查**1.概念: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所进行的非全面调查。2.重点单位:是指在总体中虽然个数不多,但它们的数据总量在总体数据总量中占绝大部分比重。**相关链接:我国银行业中的重点单位截至2004年底,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各项贷款近13万亿元,占我国银行业贷款总额的72%,存款近25万亿元,占银行业存款总额的77%。从统计学的角度,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就是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n五、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五)典型调查*1.概念:在对调查对象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有典型意义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2.特点(1)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可对某些复杂的专门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2)调查单位是有意识选择的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单位。3.典型调查的关键:选择典型单位。\n第二节统计资料整理\n一、统计资料整理的含义与步骤(一)概念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特征的资料的工作过程。(二)作用统计数据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承前启后,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n统计资料整理方案的设计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资料的排序资料分组编制统计图表(三)统计资料整理的步骤\n一、统计分组的概念根据统计研究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照选定的某个或几个标志,将被研究的总体分成若干部分的统计方法。二、统计分组的作用(1)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和发展规律。(2)区分现象的类型。(3)分析总体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4)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二、统计分组\n(三)统计分组的类别(重点)1、根据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按品质标志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2、根据采用的分组标志的个数多少简单分组:只按一个标志分组复合分组:按两个或以上的标志分组3、根据变量值的变动范围单项式分组组距式分组\n三、分配数列(一)概念(二)分配数列的要素组别次数(频数):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各组的次数(频数)之和等于总体单位总数。频率(比重):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各组比重之和等于100%(或1)。将总体按分组标志分组后形成的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又称次数分布数列或频数分布数列。\n分配数列实例表3-1我国土地状况分组表\n(三)分配数列的种类1.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品质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变量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2.数值变量数列又可分为:单项式数列:每组只有一个变量值的变量数列组距式数列:每组变量值是一段区间的变量数列\n品质数列实例表3-2某高校在校生性别状况分组表性别人数(人)比重(%)男生450055.56女生360044.44合计8100100.00\n变量数列实例表3-3某市餐饮业按营业额分组营业额(万元)餐饮企业个数(家)比重(%)10万元以下135058.7010-5065028.2550-1001807.83100-500853.70500万元以上351.52合计2300100.00\n单项式变量数列实例表3-4某市居民家庭按家庭人口数分组家庭人口数(人)家庭数(千户)比重(%)19.85.76227.516.18394.655.65419.211.29510.96.4168.04.71合计170.0100.00\n1.概念术语(1)全距(R)=数列中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2)组限:每一组的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上限:每一组的最大变量值下限:每一组的最小变量值(3)组距(d):每一组的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之差组距=上限—下限(4)组数:数列中的分组个数。(四)分配数列的编制\n开口组:缺上限或缺下限的组闭口组:上下限齐全的组(6)组中值及计算**①闭口组组中值=(上限+下限)/2②开口组缺上限时: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缺下限时: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1.概念术语(5)\n(四)分配数列的编制2.注意事项(1)组距最好为5或10的倍数。(2)最小组的下限略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略高于最大变量值。(3)离散型变量分组,相邻组的组限可以间断,也可以重叠;连续型变量分组,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4)组限重叠时,临界点的总体单位按“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归组。\n(四)分配数列的编制3.变量数列的编制步骤排序并计算全距,确定最大值、最小值确定组数和组距确定组限和组中值计算各组次数和频率编制变量数列\n变量数列的编制实例[例3-1]数据资料某车间40名工人日产零件如下:657266579086836875846659677079518154788694647774769662988571798465728975\n编制步骤之一——数据排序并确定全距将数据从低到高排列,形成如下变量序列:51545759626465656666676870717272747575767677787879818384848485868688899093949698计算全距=98-51=47编制步骤之二——确定变量数列的形式因变量值较多、变动幅度较大,适宜采用组距式数列。\n编制步骤之三——确定组数和组距[分析]全距为47,分为5组,组距为10。编制步骤之四——确定组限[分析]离散型变量分组,相邻组的组限可以重叠,也可间断,本例选择重叠。编制步骤之五——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分析]根据排序后的变量序列清点各数据区间的频数并计算比重,也可利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n编制步骤之六——编制变量数列表3-6某车间工人日产零件分组表\n累计次数表3-7某车间工人日产零件累计分组表向上累计向下累计日产零件数量(件)工人数(人)比重(%)次数频数次数频数50-60410.00410.0040100.0060-70820.001230.003690.0070-801332.502562.502870.0080-901025.003587.501537.5090-100512.5040100.00512.50合计40100.00--------\n四、次数分布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钟形分布/丘形分布1.含义: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即越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次数愈多;愈远离变量值中点分布的次数愈少,形态如钟或山丘。正态分布:左右两侧对称分布2.种类左偏分布:存在极小变量值时曲线向左偏的偏态分布非对称分布右偏分布:存在极大变量值时曲线向右偏的非对称分布正态分布左偏分布右偏分布\n(二)U形分布:是指较大和较小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多,而中间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少,特点是“两头大,中间小”。(三)J形分布:J形分布的特征是“一边大,一边小”。即次数随着变量值的变化大多数集中在某一端的分布。其曲线形如英文字母的“J”字,具体有正J形分布和反J形分布两种类型。U形分布正J形分布反J形分布**思考题:以下现象的次数分布符合哪种分布的特征?A人群中身高、体重的分布B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C按人口年龄分布的死亡率D餐饮企业销售额的分布\n(一)统计表的概念(二)统计表的结构1.从形式上看:分为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数字资料。2.从内容上看:分为主词和宾词。(三)统计表的种类简单表:主词未做任何分组。分组表:主词按一个标志分组。复合表:主词按两个或以上的标志分组。(四)统计表的编制规则五、统计表\n表3-2某高校在校生性别状况分组表性别人数(人)比重(%)男生450055.56女生360044.44合计8100100.00\n.某等距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A.260B.215C.230D.285某地区农民家庭年均收入最高为2600元,最低为1000元,据此分为8组,各组的组距为()。A、300B、200C、160D、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