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96 KB
  • 2022-08-13 发布

计算机基础教案(教育技术学专业)

  • 8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口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分学时学分3学时50使用教材龚沛曾,杨志强.《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参考书目(1)何桥朱丽莉,《大学计算机基础》,背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顾刚,《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鲁宏伟,王厚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美]JuneJamrichParsons,DanOja著,田丽覩,龚波译,《十算机文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卢湘鸿,《计算机应用基础》(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李秀,安颖莲,《计算机文化基础》(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n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计算机基础”是理工科非计算机类各专业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为必修课。课程任务是较全面、概括性地讲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重要概念,主要包括:(1)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与组成原理;(2)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其中一些重要概念;(3)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基本概念、相关技术和应用领域;(4)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包括常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安装、配置和基本使用方法,网络的连接与设置和常用网络软件的使用。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够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的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n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2、了解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及不同应用领域的特点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二.教学重点1、彳冷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及不同应用领域的特点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三.教学难点1、了解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及不同应用领域的特点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课堂理论讲授法;2、课堂多媒体课件演示法;3、基于问题的讨论法;4、小组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一)电子计算机的问世1、1812年差分机2、查尔斯.巴贝奇1834年设计的分析机3、英国科学家艾兰•图灵a)建立图灵机(Turingmachine)模型,奠定了可计算理论的基础;b)提出图灵测试,阐述了机器智能的概念。4、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c)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d)冯•诺依曼机:“存储程序”的概念e)五十多年来,计算机系统基本结构没有变。5、1946年2月由宾州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二)计算机的分代序号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时间1946-19571958-19641965-19701971-至今逻辑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大、超大规模元器件集成电路集成电路\n软件机器语言高级语言功能较强的软件工程的汇编语言监控程序操作系统,研究与应用,\n会话式语言数据库,网络软件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文字处理,社会各领域,控钊图形处理互联网等计算机的分类巨型机:速度报快、处理能力最强例如:曙光4000L644GB内存,浮点运算达每秒3力亿次大型、通用、较快、较强大型机:作“客户机/服务器”的服务器作“终端/上机”的主机小型机:规模小,结构简单,设计试制周期短工艺先进、使用维护简单——微型计算机:小、巧、轻、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中央处理器:一个芯片工作站:介于PC与小型机之间高分辨率、大容虽内外存,图形功能较强——网络计算机:基于Java技术的瘦客户机系统(三)按综合性能指标分类(四)未来新型计算机1、光计算机:利用光作为信息的传输媒体。2、生物计算机(分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生物芯片。3、量子计算机:是指利用处于多现实态下的原子进行运算的计算机,这种多现实态是量子力学的标志。第二节信息技术概述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一)信息与数据信息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数据信息的载体。例如:数值、文字、语言、图形、图像等。(二)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如下: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面和技巧和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一)信息基础技术•微电子技术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基石•光电子技术采用光子作为信息的载体(二)信息系统技术\n•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贮技术传感技术、遥测技术和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光纤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利用信息传递和反馈来实现缩微品、磁盘、光盘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合称为3C(Communication、Computer和Control)技术。(三)信息应用技术如信息管理、信息控制、信息决策。一.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数字化大量信息可以被压缩,并以光速进行传输。(二)多媒体化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信息媒体与计算机集成在一起,以接近于人类的工作方式和思考方式来设计与操作。(三)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下一代的Internet技术。(四)智能化在超媒体的世界里,软件代理收集任何可能想要在网络上取得的信息。第三节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一.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一)工商:电子商务、CAD/CAM(二)教育多媒体教育、远程教育(三)医药CAT、MRI、远程医疗(四)政府电子政府(五)娱乐虚拟现实、电影特技(六)科研数据采集、计算分析(七)家庭:家庭信息化计算机的应用类型(一)科学计算(二)数据处理(三)电子商务(四)过程控制(五)CAD/CAM/C1MS(六)多媒体技术\n(七)虚拟现实(A)人工智能六.作业和思考题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按综合性能指标,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4、什么是信息技术?5、为什么说微电子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6、信息处理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3C的含义是什么?7、试述当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七.参考文献1、秦维佳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2、冯博琴、吕军等.《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孙淑霞丁照宇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孙淑霞丁照宇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八.课后分析1、本章以自学为主,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即可。可能学生在以前高中学习阶段很少接触按小组进行学习的方式,所以一时难以适应,这需要在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多加以指导。2、本节课关键不在于向学生讲多少,而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一方面应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维护其主体精神,另一方面还应更好地应用课堂的组织、调节等技巧。\n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4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2、理解软件的分类及常用软件的功能3、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方式4、理解数值转换及运算5、理解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与存储方式二、教学重点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2、软件的分类及常用软件的功能3、计算机基本工作方式4、数值转换及运算5、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与存储方式三、教学难点1、数值转换及运算2、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与存储方式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课堂理论讲授法;2、课堂多媒体课件演示法;3、基于问题的讨论法;4、小组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节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计算机系统分为:硬件+软件(二),„!——V・E""N1——lT・一内打—12X粒.IW入got・MMt.fhlI•卜rr.“:■wet«Mtet.wrr系lMmk»tfriMMMTp-■Mft*Win<>owa*«Utols«Uanus/杭休CtWtA.C«・VItW二、计算机硬件组成(一)“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二)“三大总线”\n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三、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一)计算机指令及其工作过程1、指令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的二进制代码,完成一种操作2、指令的执行过程分为以下4个步骤:①取指令按照指令计数器中的地址,从内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送往指令寄存器。②分析指令对指令寄存器中存放的指令进行分析,由译码器对操作码进行译码,将指令的操作码转换成相应的控制电位信号;由地址码确定操作数地址。③执行指令由操作控制线路发出完成该操作所需要的一系列控制信息,去完成该指令所要求的操作。④一条指令执行完成,指令计数器加1或将转移地址码送入程序计数器,然后回到①。(二)计算机工作原理图第二节数制转换及运一、进制数的组成结构(一)二进制数(Binary):由0和1组成,运算规则是逢二进一。(二)十进制数(Decimal):由0到9十个数字组成,逢十进一。(三)八进制数(Octal):由0到7八个数字组成,逢八进一。(四)十六进制数(Hexadecimal):由0到9十个数字和A-F六个字母组成,逢十六进一。二.书写与表示方法(一)一般我们用()角标表示不同的进制数。例如(2)表\n示二进制(10)表示十进制数;也可以在数字后面用特定的字母表示该进制数。B—二进制;D—十进制;0—八进制;H—十六进制三、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一)十进制整数转非十进制整数方法:“整除取余法”即:把要转换的十进制数反复的除以2(或8、16),直到商为0,所得的余数(从最后得到的余数读起)就是转换的结果。(-)二进制整数转非二进制整数a)二进制整数转十进制整数:将二进制数按权展开求和。b)二进制整数转八进制整数:将二进制整数从右向左每3位一组,不足3位补0,分别算出每部分所代表的数值,然后把数据组合起来。c)二进制整数转十六进制整数:方法同(2),不同的是每4位为一组。第三节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二进制优点:物理上容易实现,运算简单,可靠性、通用性强二、数值(一)符号数的机器数表示(-)浮点数表示(三)带符号数的表示三、字符(一)西文字符(-)汉字编码\n(三)汉字字形编码1、汉字输入码音码类全拼、双拼、微软拼音、自然码和智能ABC等形码类五笔字型法、郑码输入法等。2、汉字国标码(GB2312-80)每个汉字占两个字节。一级汉字:3755个;二级汉字:3008个。汉字分区,每个区94个汉字。3、机内码汉字在设备或信息处理系统内部最基本的表达形式。4、汉字字形码5、汉字地址码(四)其他汉字编码UCS码、Unicode码、GBK码、BIG5码等六、作业和思考题1、计算机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内存和外存有什么区别?3、指令和程序有什么区别?4、浮点数在计算机中是如何表示的?5、“D"、“d”、“3”和空格的ASCII码值?6、简述媒体和多媒体技术。7、简述多媒体与流媒体的关系。8、WAVE文件与MIDI文件区别?9、矢量图文件与位图图像区别?七、参考文献1、秦维佳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2、冯博琴、吕军等.《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孙淑霞丁照宇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孙淑霞丁照宇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八、课后分析1、由于有高中相关知识的储备,所以学生对数制及其转换理解与把握起来较容易。但是,由于高中时《信息技术》课程的缺失,学生对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及其原理却并不熟悉,所以这一块知识要相对重视起来。\n2、原码、反码以及补码的概念及其作用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这要取决于教师如何去处理。我认为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解决效果要相对好些。\n第三章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3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主要性能指标、发展方向及其分类2、理解微型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与主要技术指标二、教学重点1、f矗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主要性能指标、发展方向及其分类2、理解微型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与主要技术指标三、教学难点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主要性能指标、发展方向及其分类U!2、理解微型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与主要技术指标1、课堂理论讲授法;2、课堂多媒体课件演示法;3、基于问题的讨论法;4、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微型计算机(3课时)一.微型计算机概述(一)微型计算机基本结构1、系统主板(又称母板)2、CPU3、硬盘驱动器4、DVD-ROM驱动器5、软盘驱动器6、显示器适配器7、内存8、电源(二)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1、CPU指标CPU字长、时钟频率。2、运算速度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3、内存容量内存储器存储数据的能力。(三)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方向1、高速化处理器主频2、超小型化典型的标志是笔记本电脑和PDA的流行。3、多媒体化全新的多媒体处理芯片、多媒体和超媒体系统的开发和标准化、虚拟现实技术和发展多媒体通信等。\n4、网络化网络计算机、具有联网功能的PDA以及各种类型的个人计算机等正在飞速发展。5、隐形化今后将摆脱显示屏、键盘加主机的传统形象,电视计算机、影音计算机等将大量出现。二、微型计算机的分类(一)按组成结构分类1、单片机组成部分集成在一个超大规模芯片上,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强、扩展灵活、微型化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用于控制、仪器仪表、通信、家用电器等领域。2、单板机各组成部分装配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性能较好,常用于过程控制或作为仪器仪表的控制部件。3、多板机各组成部分装配在多块印刷电路板上,如台式、便携式PC机。(二)按用途分类微型计算机按用途可分为台式、便携式、手持式等。第二节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一、主板(一)主板架构•PC99技术规格规范了主板设计要求,提出主板各接口必须采用有色识别标识,以方便识别。•主板在结构上主要有AT、ATX、NLX、EATX.WATX以及BTX等类型。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板上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状以及所使用的电源规格和控制方式的不同。•ATX新型主板结构的特点:a)扩展插槽较多;b)优化板上元件布局;c)配合ATX电源,实现软关机;d)MODEM远程遥控开关机;e)需要配合专门的ATX机箱使用。(二)芯片组•芯片组决定了主板的结构及CPU的使用。根据芯片的功能,可分为南桥芯片和北桥芯片。•南桥芯片主要负责I/O接口控制、IDE设备(硬盘等)控制以及高级能源管理等;北桥芯片负责与CPU的联系并\n控制内存、AGP、PCI数据在北桥内部传输,由于北桥芯片的发热量较高,所以芯片上会装有散热片。(三)主板上的辅助功能1、CPU监控功能2、高级电源管理接口功能3、自动开机4、系统休眠功能(STD、STR)二CPU(一)CPU分类•CPU有通用CPU和嵌入式CPU。•代表性的产品是美国Intel公司的微处理器系列。此卜,IBM、Apple、Motorola.AMD、Cyrix等也是著名的微处理器产品的生产公司。•CPU的功能是计算机主要技术指标之一,人们习惯用CPU的档次来大体表示微型计算机的规格。三、存储器(一)存储器的分类微型计算机存储器分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二)内外部存储器的特点1、内部存储器:访问速度快、信息暂时性、相对价格高2、外部存储器:访问速度慢、信息永久性、相对价格低(三)内部存储器1、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a)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b)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c)DDRRAM双倍速率的SDRAMd)RDRAM存储器总线式动态随机存储器2、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CPU对它们只取不存,其信息用户无法修改。断电时信息不会丢失。因此,ROM中一般存放计算机系统管理程序。3、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Cache是介于CPU和内存之间的一种可高速存取信息的芯片,用于解决它们之间的速度冲突问题。\n(四)外部存储器1、磁介质存储器a)软盘b)硬盘c)磁盘阵列RAID2、光介质存储器目前微机上使用的光介质主流产品是光盘。3、常用:a)只读型光盘CD-ROMb)可录式光盘CD-Rc)可重复刻录的光盘CD-RW4、移动存储产品a)移动硬盘b)Flash存储设备c)磁光技术移动存储产品—磁盘技术与光技术结合。!1!(一)总线分类(二)总线标准①ISA(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总线②PCI(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总线③AGP(AdvancedGraphicsPort)(三)计算机与外部设备接口1、串行接口2、并行接口3、USB接口4、IEEE1394接口5、硬盘接口a)IDE接口标准b)EIDE接口标准c)SCSI接口标准五、输入/输出设备(一)输入设备输入设备将数据、程序等转换成计算机能接受的二进制码,并将它们送入内存。常用的有键盘、鼠标、轨迹球、扫描仪、光笔、触摸屏、数字化仪、游戏操纵杆等。\n(二)2.输出设备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换成人们能够识别的数字、\n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显示、打印或播放出来。常用的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三)3.其他设备同时集成了输入/输出两种功能,如调制解调器、光盘刻录机等。六、作业和思考题P63思考题:4,5,7,9,10七、参考文献1、秦维佳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2、冯博琴、吕军等.《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孙淑霞丁照宇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孙淑霞丁照宇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八、课后分析学生普遍对这一块知识较感兴趣,因为他们平时生活与中离不开电脑,而同时又对其中的硬件较感兴趣。所以,这也是一种教学契机,教师如果能很好地结合实际例子与实际的案例来开展教学,同时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甚至是组装电脑的机会,则教学效果会更好。\n第四章系统软件及其常用操作系统(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主要性能指标、发展方向及其分类2、理解微型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与主要技术指标二、教学重点1、彳矗[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与主要技术指标2、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三、教学难点U!1、彳矗[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与主要技术指标1、课堂理论讲授法;2、课堂多媒体课件演示法;3、基于问题的讨论法;4、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操作系统基础>通常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通常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各种实用程序。一.操作系统(一)操作系统概述1、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中所有软、硬件资源的一组程序。(什么是操作系统)2、操作系统的功能①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与其它软件的接口,也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②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n3、操作系统分类①按与用户对话的界面分类:命令行界面操作系统(MSDOS,Novell等)和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Windows,MacOS);②按能够支持的用户数为标准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MSDOS,Windows).多用户操作系统(UNIX,Xenix);③按是否能够运行多个任务为标准分为:单任务操作系统(MSDOS)和多任务操作系统(Windows,UNIX,NovellNetware)④按操作系统的功能为标准分类:批处理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二)常用操作系统简介1、DOS2、Windows3、UNIX4、Linux5、OS/26、MacOS7、Novel1NetWare二、处理机管理(一)单道程序系统\n(二)多道程序系统1、多道: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了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2、宏观上并行:同时存在与内存中的几道程序处于运行过程中,从宏观上看是并行运行的。3、微观上串行:内存中的多道程序轮流地占有CPU,交替执行。处理机管理主要的功能是把CPU的时间有效地、合理地分配给各个正在运行的程序。在许多操作系统中,包括CPU在内的系统资源是以进程为单位分配的,因此处理机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进程管理。(三)进程进程是一个程序与其数据一道在计算机上顺序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1、进程的特征①动态性②并发性③独立性④异步性2、进程的状态和调度①就绪状态②运行状态\n③挂起状态3、进程的状态转换:(四)线程1、为了提高CPU的利用率,操作系统把进程在细分成线程(Threads)。2、线程又被称为轻量级的进程,描述进程内的执行,是某些操作系统分配CPU时间的基本单位。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它们共享许多资源。3、线程可以分为核心级线程(KernelThread)和用户级线程(UserThread)o4、线程作为CPU的分配单位的好处:充分共享资源,减少内存开销,提高并发性,加快切换速度。三、存储管理()虚拟内存>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使用硬盘空间模拟内存,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比实际内存大得多的内存空间,即虚拟内存。>虚拟内存的最大容量与CPU的寻址能力有关。即CPU的地址线为X位,则虚拟内存最大为2怡。\n>虚拟内存在windows中又称为页面文件。(二)存储器分配(三)地址的转换程序中使用的是逻辑地址,当程序被调入内存时,操作系统将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转换成存储空间中的真实物理地址,即绝对地址。(四)信息的保护内存中有多个进程,为了防止一个进程的存储空间被其他的进程破坏,操作系统要采取软件和硬件结合的保护措施。一.文件系统(一)文件的基本概念1、文件名①计算机中任何文件都有文件名。文件名是存取文件的依据,即按名存取。②文件名分为文件主名和扩展名两部分。③Windows不区分文件名的大小写,而UNIX区分。2、文件类型①文件的扩展名表示文件的类型。3、文件属性①文件除了文件名外,还有文件大小、占用空间、所有者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文件属性。4、文件操作①一个文件所存储的可能是数据,也可能是程序的代码,不\n同格式的文件通常都有不同的应用和操作。①文件常有的操作有:建立文件、打开文件、写入文件、删除文件、属性更改等。②右击打开相应的快捷菜单就可以进行操作。(二)目录结构1、磁盘分区2、目录结构3、目录路径(三)Windows文件系统1、FAT:在MSDOS采用的文件系统,因为只能支持512MB以下的卷,因此用在软盘和移动硬盘上2、FAT32:与FAT相比,可以支持容量达2TB的卷,但是不能支持512MB以下的卷,因此用在硬盘分区上。3、NTFS:一种兼顾了磁盘空间的使用与访问效率,提供了高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和许多FAT或FAT32没有的高级功能的高级文件系统。一.设备管理(一)设备驱动程序(二)即插即用(PlugandPlay,PnP)(三)通用即插即用(UniversalPlugandPlay,UPnP)(四)集中管理\n(五)提高使用效率第二节中文WindowsXP一、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一)Windows的发展史(二)WindowsXP的特点(三)WindowsXP的桌面(四)中文输入(五)剪贴板和剪贴薄查看器(六)WindowsXP帮助系统>开始-〉帮助和支持-X程序管理(一)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创建和使用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三、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一)文件和文件的命名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规则:①不能出现以下字符:\/:*?w<>I②不能区分英文字母的大小写③查找和显示时可以使用通配符?和忙?代表任意字符、*代表任意一个字符串④可以使用多分隔符的名字\n(二)“我的电脑”与"Windows资源管理器”\n>"Windows资源管理器”在界面的左侧有“文件夹”这一浏览栏,而“我的电脑”中没有。点击任务栏上的“文件夹”图标,就可以在“我的电脑”与"Windows资源管理器”之间切换。>从本质上说,“Windows资源管理器”是一个应用程序,而“我的电脑”是一个系统文件夹。(三)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管理文件和文件夹是WindowsXP的主要功能。由于采用树形结构组织计算机中的本地资源和网络资源,因此操作起来非常方便。>以下三类文件被删除以后是不能被恢复的:①删除移动磁盘(软盘、硬盘)上的文件;②网络上的文件;③在MS-DOS方式中被删除的文件;磁盘可以被格式化的条件是:磁盘不能处于写保护状态;磁盘上不能有打开的文件。四、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使用来进行系统设置和设备管理的工具。在控制面板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对鼠标、键盘、桌面等进行设置和管理,也可以进行添加和删除应用程序等操作。(一)显示属性设置显示属性共有5个选项卡:主题、桌面、屏幕保护程序、外观、\n设置。(-)添加硬件(包括打印机)(三)安装和删除应用程序(四)其他设置①鼠标设置②键盘设置③任务栏和开始菜单设置。第三节实用程序一、实用程序的分类(一)系统设置软件:对系统进行全面的设置、优化和保护。例如优化大师、超级兔子、360安全卫士等(-)诊断程序:能够识别并改正计算机系统存在的问题。例如检查磁盘(三)反病毒程序:查找并删除计算机上的病毒(四)卸载程序:从硬盘上安全的、完全的删除一个没有用的程序和相关的文件。(五)备份程序:把硬盘上的文件复制到其他存储设备上,以便原文件丢失或损坏后能够恢复。(六)文件压缩程序:压缩磁盘上的文件,减小文件的长度。六、作业和思考题教材P89七、参考文献1、秦维佳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机械工业出版\n社.2005.9.2、冯博琴、吕军等.《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孙淑霞丁照宇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孙淑霞丁照宇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八、课后分析本章以教师演示为主,同时结合学生动手实践。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所以相应的操作显得比较容易。但是,也有一部分从农村来的学生,根本不具备任何计算机使用经验,实验时不能通其他同学保持同步。教师应该意识到这类情况并在教学与试验中做好相应的准备。也就是说,对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应实施不同方法、不同程度的教学,哪怕是把先进的学生扌畧在一边也不能对后进的学生不管不顾。\n第五章应用软件和办公软件(6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office软件2、理解并掌握文字编辑排版3、理解并掌握电子表格制作4、掌握演示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二、教学重点1、文字编辑排版2、电子表格制作3、演示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三、教学难点1、文字编辑排版2、电子表格制作3、演示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U!、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课堂理论讲授法;2、课堂多媒体课件演示法;3、基于问题的讨论法;4、小组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计算机一开机,加载的第一个软件就是操作系统。第一节应用软件概述•应用软件可以分为两大类:通用应用软件和专用应用软件。•中间件是位于平台(硬件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用服务,这些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办公软件包1)OfficeXP的新功能1、保持旧版本的所有功能,在操作界面上保持了连续性,2、更好地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特点,而且在程序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对Internet资源访问的支持,3、将强大的办公自动化与日益流行的Internet技术完美的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2)办公软件包按功能分别处理的分类:\n①字处理软件。②桌面出版软件。③网页制作软件④演示软件⑤电子表格软件图形和图像处理软件(一)计算机的图形分为两大类:矢量式(Vector)图形和位图式(BitMap)图形。>图像软件:主要用于创建和编辑位图图像文件。例如PaintBrush、Photoshop>绘图软件:主要用于创建和编辑矢量图文件。Adobe11lustrator.AutoCAD.CorelDraw等>动画制作软件:广泛用于游戏软件、电影制作、产品设计、建筑效果图等。3DMAX、Flash等三、数据库软件:(一)计算机真正强大之处就是在于对大量数据的存储、组织和检索能力。(二)一般是由数据库软件来完成这些任务的,也就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例如MicrosoftAccess.VisualFoxPro、MySQL等,SQLServerOracleSybase和DB2等。(三)数据库软件的应用:1、金融应用:2、教学管理应用:四、Internet服务软件五、娱乐与学习软件1、娱乐软件2、CAI软件(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第二节文字处理软件文字处理概述(一)Word2002的功能:1、文档管理功能:文档建立、搜索满足条件的文档、以多种形式保存、文档自动保存、文档加密、意外情况恢复等。2、编辑功能:多途径输入、自动更正错误、拼写检查、简繁体转换、大小写转换、查找与替换等3、排版功能:提供对文字、段落、页面的丰富、美观的多种排版格式。\n4、表格处理:建立、编辑、格式化、统计、排序以及生成统计图5、图形处理:建立、插入图形、编辑图形、图文混排6、高级功能:提供对文档的处理能力二、5.2.2文档的输入在字处理软件中,输入的途径有多种,最常用的是通过键盘输入,新增的输入法有语音输入、联机手写体输入、扫描仪输入等。三、5.2.3文档的编辑文档的编辑是对输入的内容进行删、改、插,以确保输入的内容正确。1、复制:将选定的原内容“复制”到剪贴板,再从剪贴板“粘贴”到目标处。2、剪切:将选定内容“剪贴”到粘贴板保存,再从剪贴板“粘贴”到目标处。3、如果编辑的文件是新建的文件,则不管是执行“文件”菜单的“保存”还是“另存为”都将会出现“另存为”对话框。4、对文件的排版有三种基本操作对象,即字符、段落和页面。5、如何分栏:“格式I分栏”命令,打开分栏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设置栏数、每栏的宽度等。(在“普通”视图下看不到分栏的效果,必须切换到“页面”视图。当分栏的段落是文档的最后一段时,必须在分栏前的最后添加一空段落。)6、在新建一个文档时,word提供了预设的Normal模板。7、Word中提供了在表格中可以快速的进行数值加减乘除及平均值等计算功能,还提供了常用的统计函数供用户使用。8、高效排版功能,包括样式、模板、宏、生成目录等。9、样式:样式是一组已命名的字符和段落格式的组合。样式有两种:字符样式和段落样式。字符样式保存了对字符的格式化,段落样式保存了字符和段落的格式。10、模板决定文档的基本结构和文档设置,即文档的框架,为创建新文档提供了方便。11、宏:就是将一系列的操作命令和指令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命令,以实现任务执行自动化的一种方法,它相当于DOS环境中的批处理文件*.bat第三节电子表格软件电子表格概述(一)Excel2002的基本知识:1、工作薄(Book):在Excel中用来存储并处理工作数据的\n文件,以・X1S扩展李保存。它由若干张工作表组成,默认为3张,以Sheetl_Sheet3来表示,可改名。一个工作薄最多可以有255张工作表。2、工作表(Sheet):Excel界面的主体,由若干行(行号厂65536).若干列(列号A,B,C…Y,Z,AA,AB,…,IV,共256列)组成。3、单元格:行与列的交叉为单元格,输入的数据保存在单元格中。4、单元格的地址:每个单元格由唯一的地址表示,即行号和列号,例如Sheet2!A4表示工作表2中的A4(第一列第四行的)单元格(工作表名与单元格名之间用!号分开)5、活动单元格:指当前正在使用的单元格,由黑框框住。6、编辑栏:对单元格内容进行输入和修改时使用。一.工作表的基本操作(一)向单元格输入数据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的方法有三种:直接输入数据、利用“自动填充”功能输入有规则的数据、从外部导入数据(二)输入有效数据(三)使用公式和函数(四)工作表编辑和格式化1、单元格的引用的三种方式:(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的区别:)①相对引用或相对地址:默认为相对引用,如Al,C4等。相对引用是当公式在复制、移动时会根据移动的位置自动调节公式中引用单元格的地址。②绝对引用或绝对地址:在行号和列号前均加上符号,如$A$1,$C$3。当公式在复制、移动时绝对引用单元格不会随公式位置变化而变化。③混合引用或混合地址:单元格地址的行号或列号前加上$符号。公式在复制、移孕时结合上述門者的雯化。_例如:在单元格A1~A9输入数字厂9,A1~I9输入数字厂9,使用混合引用和公式复制在B2:I9区域设计出九九乘法表:B2=$A2*B$1,以相同填充的数据方式,拖拽填充柄到19位置。2、单元格的编辑包括对单元格的修改、清除、删除、插入、复制、移动、粘贴与选择性粘贴等。三、数据的图表化(一)编辑图表;(二)修饰图表四.数据管理\n(一)数据清单1、什么是数据清单/列表,有什么特点:1)数据清单又称为数据列表,是由工作表中的单元格构成的矩形区域,即一张二维表,2)特点:①与数据库相对应,二维表中的一列为一字段,一行为一条记录,第一行为表头,有若干字段名组成。②表中不允许有空行或空列。每一列必须是性质相同、类型相同的数据;不能有完全相同的两行内容。2、针对数据清单/列表的操作:数据排列、数据筛选、分类汇总。3、选择“数据I筛选I全部”显示命令和“数据I筛迦自动筛选”命令都可以使被筛选的数据恢复显示,但是他们的区别是:选择“数据I筛选I全部”显示命令,数据恢复显示后筛选箭头并不消失,而选择“数据I筛选丨自动筛选"命令后所有列标题旁的筛选箭头都消失。4、数据透视表与分类汇总的不同用途:1)分类汇总适合于按一个字段进行分类,对一个或多个字段进行汇总;2)数据透视表可以按多个字段进行分类并汇总。第四节演示软件一、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一)建立演示文稿1、建立幻灯片的四种方法:1)新建空的演示文档;2)设计模板;3)内容提示向导;4)通用模板。2、有5种视图:普通、大纲、幻灯片、幻灯片浏览、幻灯片放映1、切换方法:水平滚动条上的五个按钮或视图菜单命令一.在幻灯片上添加对象(一)插入声音和动画文件(二)插入超级链接\n三、设置幻灯片外观(一)母板一种特殊的幻灯片,在其中可定义整个演示文稿幻灯片格式。(二)设置模版1、演示软件提供了大量已设计好的模板2、同一演示文档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模板,只要先选中幻灯片,再选择所需的模板就可(三)配色方案1、预设的13种配色方案2、配色方案对幻灯片需要强调的部分进行重新配色四、设置幻灯片放映(一)动画(二)设置幻灯片间切换效果(三)设置放映方式1、提供了动画、超链接和多媒体技术2、动画3、设置幻灯片间切换效果4、设置放映方式1)演讲者放映(全屏幕):以全屏幕形式显示2)观众自行浏览(窗口):以窗口形式显示3)在展台放映(全屏):以全屏形式在展台上做演示用(四)将演示文档发布到Web服务器六、作业和思考题见教材P108七、参考文献1、秦维佳,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2、冯博琴、吕军等.《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孙淑霞,丁照宇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孙淑霞,丁照宇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八、课后分析无论是课堂理论讲授还是上机实验,学生均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因为office套件同他们的学习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虽然如此,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抑或是实验过程的指导与引领等方面时刻注意,将学生的这\n种热情与好学精神维持下去、放打开来。这不仅是前面章节内容的延续,同时在学习热情上,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n第六章网络基础(课时)U!、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和功能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一般工作方式3、了解常用的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4、理解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5、了解常用的网络软件和网络操作系统6、了解局域网的特点和组成7、了解常用网络连接设备的功能(网卡、集线器、调制解调器、路由器、网桥)8、掌握网络的连接与设置.教学重点1、网络的连接与设置2、常用的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3、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4、局域网的特点和组成5、常用网络连接设备的功能(网卡、集线器、调制解调器、路由器、网桥)6、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一般工作方式.教学难点1、网络的连接与设置2、局域网的特点和组成3、常用网络连接设备的功能(网卡、集线器、调制解调器、路由器、网桥)1、课堂理论讲授法;2、课堂多媒体课件演示法;3、基于问题的讨论法;4、小组合作探究法;\n五、教学过程第一节计算机网络概述一、计算机网络发展史(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一群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组成的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互连起来,在通信软件支持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换2、产生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条件: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1954年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一单个主机为中心、面向终端2、1969年ARPA网,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一多处理中心3、1983年OSI模型,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一体系结构标准化4、Internet的建立,第四代计算机网络一信息高速公路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1、通信子网:网络内层,负责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2、资源子网:网络的外围,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二)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信息交换一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完成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2、资源共享一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共享3、分布式处理一网络系统中若干台计算机可以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一)局域网覆盖范围为几百米到几公里,局域网内传输速率较高,误码率低,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具体标准是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制订的IEEE802系列标准(二)城域网\n通常是使用高速光纤的网络,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例如校园、社区或城市)将不同的局域网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覆盖该区域的网络,其传输速率比局域网高。(三)广域网一般是在不同城市之间的LAN或者MAN网络互联,地理范围通常为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的通信传输装置和媒体一般由电信部门提供。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它可以使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U!在一个学校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通常我们称为校园网。实质上它是由若干个局域网连接构成的一个规模较大的局域网,也可视校园网为一种介于普通局域网和城域网之间规模较大的、结构较复杂的局域网络。网络的拓扑结构(一)星形拓扑1、通信协议简单2、对外围站点要求不高3、单个站点故障不会影响全网4、电路利用率低,连线费用大5、网络性能依赖中央结点6、每个站点需要有一个专用链路(二)总线形拓扑结构1、结构简单,可靠性高2、布线容易,连线总长度小于星形结构3、对站点扩充和删除容易4、总线任务重,易产生瓶颈问题(三)环形拓扑结构1、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2、各节点的地位和作用相同3、各节点传输信息的时间固定4、容易实现分布式控制5、站点的故障会形起整个网络的崩溃(四)树形拓扑1、信息交换在上、下节点之间进行2、通信线路连接简单,网络管理软件也不复杂,维护方便3、资源共享能力差,可靠性低(五)Internet拓扑结构1、Internet网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影\n响最广泛的计算机互联网络。2、Internet网上联有大大小小成千上万个不同拓扑结构的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3、因此,Internet网本身的拓扑只是一种虚拟拓扑结构,无固定形式。五、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一)协议:一套关于信息传输顺序,信息格式和信息内容等的约定。(二)协议三要素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用来说明通信双方应当怎么做3、同步:详细说明事件如何实现(三)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1、国际标准组织(ISO)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联(0SI)参考模型。它将数据从一个站点到达另一个站点的工作按层分割成七个不同的任务。2、网络体系结构:指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和在各层上使用的协议。第二节数据通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一)通信系统基本要素:信源、信道、信宿(二)数字数据编码:非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三)模拟信号编码:1、调幅:载波的振幅随数字信号变化2、调频:载波的频率随数字信号变化3、调相:载波的初始相位随数字信号变化(四)信道一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信道是传送信号的通路。(五)带宽一指信道能传送信号的频率宽度,可传送的信\n号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六)基带与宽带一人们将数据信道直接传输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叫做基带传输。(七)利用模拟信道传输信号的传输方式叫做频带传输或宽带传输。(八)数据穆输方式一串行传输、并行传输;(九)线路通信方式1、单工通信(单向)一信息流是单方向的且不能改变2、半双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双方不能同时进行收发3、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双方可同时收发信息(十)同步技术1、同步:使接收速度和发送速度保持一致;数据接收端能识别所收到的数据2、同步方法:异步传输、同步传输(十一)异步传输(十二)同步传输二、信息交换技术与差错控制(一)线路交换一是一种直接交换方式。发送点与接收点之间构成一条实际连接的专用物理线路。(二)报文交换一以报文为交换单位,临时选择通信网络中的一条线路传送数摒(三)分组交换一将报文戈U分成一个个平均大小保持不变的小组作为交换单位,其他与报文交换相同。(四)数据交换通信服务形式有两类:面向连接服务、面向无连接服务;三、数据传输介质(一)双绞线1、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2、组网方便,价格最便宜,应用广泛3、五类双绞线最大传输率为100Mbps4、传输距离小于100米(二)同轴电缆1、基带同轴电缆:速率10Mb/s,传输距离10002、宽带同轴电缆:速率20Mb/s,传输距离100km3、它是有线电视系统CATV中的标准传输电缆(三)光缆1、光缆的芯线是由光导纤维做成,它传输光脉冲数字信号。\n2、多模光纤:由发光二极管产生用于传输的光脉冲,通过内部的多次反射沿芯线传输。可以存在多条不同入射角的光线在一条光纤中传输。3、单模光纤:使用激光,光线与芯轴平行,损耗小,传输距离远,具有很高的带宽,但价格更高。在2.5Gb/s的高速率下,单模光纤不必采用中继器可传输数十公里。(四)无线介质1、包括无线频段、红外线、激光等。2、目前可用于通信的电磁波频谱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可见光。第三节计算机网络的硬件与软件组成一、网络的主体设备(一)主体设备(HOST)1、中心站(服务器)一提供共享资源2、工作站(客户机)一用户入网操作的节点(二)常用服务器1、文件服务器2、域名服务器3、打印服务器4、通信服务器5、数据库服务器二、网络的连接设备(一)网络适配器(网卡)1、网卡通过总线与计算机设备接口相连,另一方面又通过电缆接口与网络传输媒介相连。2、在PC机中主要使用PCI总线结构的网卡和USB接口的网卡•安装网卡后,还要进行协议的配置。例如,TCP/IP协议。(二)集线器(HUB)1、网络传输媒介的中间节点,具有信号再生转发功能。2、集线器类型与特点1)被动一不对信号做任何处理,工作站到集线器之间的距离在30米以内。2)主动一对信号可再生和放大,工作站到集线器之间\n的距离可达600米。3)智能一具有有源集线器的全部功能外,还提供网络管理、智能选择网络传输通路等功能。三、网络软件系统(一)NetBEUI(NetBIOSExtendUserInterface)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扩展用户接口。适合单网段小型局域网,无路由功能。(二)IPX(InternetPacketExchangeProtocol)运行在网络层的包交换协议。使应用程序能在网络上发送包和接收包。(三)SPX(SequencedPacketProtocol)运行在传输层上的顺序包交换协议,在通信用户之间建立并使用应答进行差错检测。(四)TCP/IP协议1、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用于保证被传送信息的完整性。2、IP(InternetProtocol)网际互连协议负责将消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3、TCP/IP协议包括了100多个不同功能的协议,最主要的是TCP和IP协议。TCP/IP协议的主要特点:标准化,任何网络软件或设备都能在该协议下运行;可路由性,用户可以将多个局域网连成一个大型互联网络。(一)网络操作系统:具有网络功能的操作系统(二)特点1、复杂性一一要对全网资源进行管理,以实现整个系统的资源共享。实现计算机之间通信与同步。2、并行性一一每个节点机上的程序都可以并行执行,一个作业可以分配到本地的节点机上,也可以分配到远程节点机上。3、安全性一一可对不同用户规定不同的权限;提供身份验证机制;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和保密。(三)功能1、提供高效可靠的网络通信能力2、提供多种网络服务五、网络地址(一)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地址格式,它为Internet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网络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是运行TCP/IP协议的唯一标识。\n(二)IP地址格式(三)IP地址结构:网络部分+机器部分(四)IP地址类型(五)子网掩码1、在寻址时通过子网掩码对IP地址进行屏蔽运算,先找出网络部分,再确定子网中的主机地址。2、子网掩码某位为1,表示该位所对应IP地址中的一位是网络地址部分中的一位,若某位为0,表示它对应IP地址中的一位是主机地址部分中的一位。3、A类地址的掩码:255.0.0.04、B类地址的掩码:255,255.0.05、C类地址的掩码:255.255.255.0(六)域名系统DNS1、DNS采用分层次结构,入网的每台主机都可以有一个类似下面的域名:主机名•机构名•顶层域名2、从左到右,域的范围变大。具有实际含义,比IP地址好记。3、Internet上几乎在每一子域都设有域名服务器,服务器中包含有该子域的全体域名和地址信息。Internet每台主机上都有地址转换请求程序,负责域名与IP地址转换。第四节局域网一、局域网体系结构(一)局域网定义1、功能:由一组台式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在物理地址上彼此相隔不远,允许用户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在一起的系统。2、技术:局域网是由特定类型的传输媒体和网络适配器互连在一起的计算机,并受网络操作系统监控的网\n(二)1、2、(三)1、2、3、4、(四)1、2、3、4、5、络系统。局域网特点覆盖范围比较小•传输延时小•局域网的关键要素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双绞线、数据传输速率高出错率低等同轴电缆、光纤布局设计:线性或星型介质访问控制: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或令牌IEEE802.3标准IEEE802.3局域网是一种基带总线网符合IEEE802.3标准的以太网(Ethernet)其拓扑结构为总线形常用的以太网标准有10BASE5(标准以太网)、10BASE2(细缆以太网)和10Base-T(双绞线以太网)双绞线以太网lOBase-T是1990年后出现的,用集线器和双绞线组网,其拓扑结构为星形网表双绞线星形网)1OOBase-T的快速以太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它采(T代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千兆以太网的传输速率达到了1000Mbit/s、局域网组网示例(一)1、2、3、4、5、6、7、建网步骤网络规划布线线缆制作安装网卡标识计算机协议设置设置网络共享资源第五节网络互连网络互连概述(一)1、2、网络互连:实现网络之间的通信网络间用户实现较高级的应用服务\n(二)TCP/IP协议来互联不同的网络(三)网络互连形式:1、局域网与局域网2、局域网与广域网3、广域网与广域网二、网络间的互连设备(一)中继器-在OSI模型的物理层上实现信号放大和再生。(一)网桥-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上实现互连。(二)路由器-在OSI模型的网络层上实现互连。(三)交换机-交换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四)网关-在OSI模型的传输层上实现互连。(五)调制解调器-通过公用电话网(PSTN)连接计算机的设备。三、广域网上的通信技术(一)分组交换网与帧中继1、分组交换网采用X・25通信协议,故常叫作X.25网。我国已建立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2、帧中继(快速分组交换)使分组交换技术从窄带发展到宽带(二)数字数据网DDN1、一种半永久性连接电路的公共数据网2、用户数据在传输率、到达地点等方面根据事先的约定进行传输而不能自行改变3、利用DDN的主要方式是租用专线4、在用户向电信部门申请了专线后,连接就已完成,这与通过X.25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不同。X.25需要通过呼叫建立临时虚电路进行通信5、我国已建立ChinaDDN数字数据网(三)ISDN1、综合业务数字网是电话网络与数字网络结合而成的网络2、以光纤为主要传输媒体3、支持端到端的数字连接4、支持电话及非话等各种通信业务(2B+D)5、提供标准的用户-网络接口,便于各种用户终端接入6、ISDN基本信道:1)两条64Kbps带宽的B信道和一条16Kbps的D信道\n2)B信道传送语音或数据资料,D信道传送控制信息3)更高速率的标准是30B+D,带宽2Mbps(四)FDDI1、光纤分布数据接口网是一个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的、高速、通用令牌环形网,支持多种拓扑结构。其传输速率高达100Mb/s,相邻站间的最大长度可达2Km,最大站间距离为200KM。2、FDDI最广泛的用于城域网和校园网,作为连接局域网的主干线。(五)xDSL1、DSL数字用户线技术以铜质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传输技术组合。2、工作流程:经ADSL调制解调器编码后的信号通过电话线传到电话局后,通过一个信号识别/分离器,如果是语音信号就传到交换机上,如果是数字信号就接入因特网・(六)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1、组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的优点发展而成2、克服了同步传输模式不能适应任意速率业务3、简化了分组通信中的协议,由硬件对简化的协议进行处理4、交换结点不再对信息进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5、一条线路上实现高速率、高带宽地传输信息(七)有线电视网1、通过有线电视网宽带接入因特网的主流连线设备是CableModem2、传输媒体划分为三个宽带,分别用于CableModem数字信号上传、数字信号下传及电视节目模拟信号下传。常用网络测试工具(一)IPCONFIG1、用来查看IP协议的具体配置信息,显示网卡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等,还可以查看主机的相关信息如:主机名、DNS服务器、节点类型等。2、命令:IPCONFIG/ALL(二)连通性测试Ping\n1、Ping(packetinternetgopher)是网络上一种利用“回响”功能测试对方主机是否能应答的工具。2、Ping工作过程1)Ping自动向目的主机发送一个32字节的消息,并计算目的主机响应的时间。进行四次。响应时间低于400毫秒即为正常,超过400毫秒则较慢。2)目的主机在1秒内没有响应返回“Requesttimeout”信息,如果返回4个“Requesttimeout”信息,说明该主机拒绝Ping请求。3)在局域网内执行Ping不成功,则故障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线是否连通、网卡配置是否正确、IP地址是否可用等;如果执行Ping成功而网络无法使用,那么问题可能出在网络系统的软件配置方面。六、作业和思考题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主要涉及到哪几方面的技术?2、从网络的地理范围来看,计算机网络如何分类?3、什么是网络的拓扑结构?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计有哪几种?4、网络协议的功能是什么?什么是0SI参考模型?5、通信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什么?6、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有哪些?网络的主要连接设备有哪些?7、简述TCP/IP模型结构。8、“点分十进制”地址的格式是什么?9、网络互联主要有哪几种形式?目前常用的网络之间的互联设备有哪些?10、网络测试工具Ping有何用途?如何检测网卡的物理地址?七、参考文献1、秦维佳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2、冯博琴、吕军等.《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孙淑霞丁照宇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孙淑霞丁照宇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n八、课后分析本章主要涉及网络技术的一些基础性的内容与知识,这是一个大的前提。如果涉及较深,一方面学生难以把握,增加认知难度,同时也不符合大纲的要求。关键是引导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OSI七层模型以及TCP/IP方面的知识即可。网络互连方面,如果再结合一些实际的例子展开诸如FDDI、DDN、ADSL等的知识,获取效果会更好。在实验内容方面,学生对相应的命令,尤其ping命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同时又要做好同下一章的联系。\n第七章Internet与Intranet(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因特网的作用及典型服务类型2、理解MAC地址、IP地址、域名及域名解析过程3、了解文件传输协议FTP的概念和主要功能4、掌握网页制作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5、了解FTP下载和上传文件的方法6、掌握浏览器的使用及基本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7、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二、教学重点1、也期因特网的作用及典型服务类型2、理解MAC地址、IP地址、域名及域名解析过程3、了解文件传输协议FTP的概念和主要功能4、了解FTP下载和上传文件的方法5、掌握浏览器的使用及基本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三、教学难点1、理解MAC地址、IP地址、域名及域名解析过程2、了解FTP下载和上传文件的方法3、掌握浏览器的使用及基本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U!、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课堂理论讲授法;2、课堂多媒体课件演示法;3、基于问题的讨论法;4、小组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节Internet基础Internet基础(一)Internet概况1、国家信息基础设施a)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简称Nil(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是硬件、软件、技能的综合。b)CNII计划到2020年建成,并制订了“应用主导、面向市场、联合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竞争开放”的信息化建设24字方针。\n大快O更更匕C)创建和发展国冢地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已作为“十五”的重大基建项目。创建和发展国家地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行为,它涉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中凡与地理位置有关的空间信息的数字化。下一代互联网Internet2a)1996年美国率先发起下一代高速互联网络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并于1999年1月开始提供服务。目前,Internet2的Abilene网络规模覆盖全美,线路的传输速率为622Mb/s,最高传输速率为2・5Gb/s。b)下一代的互联网与第一代互联网的区别在于:下一代互联网将逐渐放弃IPv4,启用IPv6地址协议。下一代互联网将比现在的网络传输速度提高1000倍以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安全问题。c)下一代互联网在使用上就更加快捷、及时,更加方便.d)Abilene作为Internet2的代表简介。Internet在中国a)1994年起,通过四大骨干网联入国际互联网,我国正式进入Internet网。b)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c)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NCFC)d)CERNETe)中国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ChinaGBNET)Internet建立连接1、ISPa)Internet服务提供商(InternetServiceProvider,ISP)是用户接入Internet的驿站和桥梁。当计算机连接Internet时,它并不直接连接到Internet,而是采用某种方式与ISP提供的某一台服务器连接起来,通过它再接入Internetob)中国的ISP有:•主干网ISP(9大骨干网)从事高速长距离回路的接入服务•IAP(InternetAccessProvider)接入服务提供商•ICP(InternetContentProvider)内容服务提供商2、Internet接入方式a)接入方式分类•从通信介质角度专线接入和拨号接入•按组网架构角度单机直接连接和局域网连接。b)不同对象的接入\n•单机接入到Internet,需要向所连接的ISP申请一个帐号。•连接线路普通电话线、ADSL、有线电视网、宽带线路或无线通信c)校园网接入的一般方式•通过校园网接入Internet,需要向学校的校园网管理中心申请注册。使用网卡将计算机与校园网通信线路相连,并对主机进行静态IP地址或动态IP地址的配置。•局域网与Internet连接一般应采用专线接入方式3、MAC地址a)MAC地址也叫物理地址、硬件地址或链路地址,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生产时写在硬件内部。b)MAC地址在计算机里都是以二进制表示的,IP地址是32位的,而MAC地址则是48位的。4、MAC地址的长度为48位(6个字节),通常表示为12个16进制数,每2个16进制数之间用冒号隔开,如:08:00:20:0A:8C:6D就是一个MAC地址,其中前6位16进制数08:00:20代表网络硬件制造商的编号,而后3位16进制数0A:8C:6D代表该制造商所制造的某个网络产品(如网卡)的系列号。第二节Internet基本服务—、WWW浏览WorldWideWeb简称WWW或Web,也称万维网。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物理网络,而是一种信息服务器的集合标准。(一)超链接1、超链接使信息不仅可按线性方式搜索,而且可按交叉方式访问。2、UniformResourceLocator--定位资源信息3、URL结构:资源类型、存放资源的主机域名和资源文件名(二)浏览器1、浏览器是是一种专门用于定位和访问Web信息,获取自己希望得到的资源的导航工具,它是一种交互式的应用程序(三)搜索引擎1、疵索引擎是用来搜索网上的资源的工具。搜索引擎并不真正搜索Internet,它搜索的是预先整理好的网页索引数据库。2、使用搜索引擎:\na)搜索引擎是指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程序,它通过服务器上特定的程序把因特网上的所有信息分析、整理并归类,以帮助人们在茫茫网海中搜寻到所需要的信息。b)在因特网上,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服务器,时刻不停地将网上的信息归类,并编出索引,放入数据库中。c)另一方面,当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时,搜索引擎就会对用户的需求产生响应,并根据查找的关键词检索数据库,最后将检索结果提供给用户。3、常用中文搜索引擎a)搜狐http://www.sohu.comb)中文Yahoo!http://gbchinese・yahoo.comc)新7良网http://search.sina・com.cnd)网易http://www.163.com4、常用英文搜索引擎a)1.AltaVistahttp://www・altavista・comb)2.Yahoohttp://ww.yahoo.Comc)3.Excitehttp://www.excite.comd)4.Infoseekhttp://www.infoseek.come)5.Lycoshttp://www.1ycos.com5、网上搜索策略a)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在Web上搜索时,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可以充分体现搜索的主题,使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明确、清晰。应注意避免使用普通词汇作为关键词,并且尽量添加限定词。◊举例:■音乐会:很多人都只给出一个词,这当然可以。但是,这个词必须能说明主题。■多媒体个人电脑:通常请多给出几个修饰限定词,这样搜索引擎才能更好地明白你要检索的主题。■不好的检索例子:计算机:这个词不能说明什么特别的主题,因为许多网页都与计算机有关。b)适当缩小查找范围c)适当扩大查找范围d)各关键词之间可用操作符(and、or、not)来连接词和词组。二、FTP与Telnet\n(一)FTP1、FTP(FileTransferProtocol)是一个双向的文件传输协议。2、使用FTP传送文件要求在远程机上有一个帐号3、提供匿名FTP服务的主机上有一个公共的帐号(二)FTP软件1、FTP命令2、FTP软件,女口:网络蚂蚁,网络吸血鬼,网际快车等.(三)远程登录Telnet1、本地计算机连接到远端的计算机上去,作为这台远程主机的终端。2、可以实时地使用远程计算机上对外开放的全部资源,也可以查询数据库、检索资料或利用远程计算机完成大量的计算工作。三、电子邮件(一)电子邮件收发示意1、处理电子邮件的计算机,称为邮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包括发送邮件服务器和接收邮件服务器。2、邮件服务器中包含了众多用户的电子信箱,电子信箱实质上是邮件服务提供机构在服务器的硬盘上为用户开辟的一个专用存储空间。3、邮件服务器:可理解为传统邮件系统中的邮局。4、发送方使用SMTP协议;接收方使用POP3协议5、收发示意图\n1、2、(三)1、2、3、邮件地址用户名6)电子邮件服务器名用户名区分字母大小写,邮件服务器主机域名不区分字母大小写,E-mail的使用并不要求用户与注册的主机域名在同一地区。可以跨越整个Interneto邮件客户端软件用于书写邮件,收发邮件的软件基本功能建立与发送电子邮件接收、阅读与管理邮件帐号、邮箱与通信簿管理常用邮件客户端软件有:OutlookExpress、Foxmai1a)b)c)等。OutlookExpress邮件帐号设置(教师演示)(四)IP电话(一)IP电话(InternetPhone)又称网络电话。它是在Internet网上通过TCP/IP协议实时传送语音信息的应用,即分组话音通信。(二)工作方式:1、计算机到计算机2、计算机到电话3、电话到电话第三节Intranet—、Intranet网络结构Intranet是一种利用Internet技术建立的企业内部信息网络。Intranet以TCP/IP协议为基础,以Web为核心应用,构成企业内部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一)传统的企业内部网络使用的是客户端/服务器(C/S)结构。Intranet使用的是浏览器(Browser)/服务器(Server)结构,即B-S结构。HTTPA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二)在Intranet中,最底层为网络硬件,中间层为网络操作系统,最上层为管理信息系统MIS应用,包括各种应用软件。\nIntranet安全第四节Web服务器构建与网页制作软件一、构建Web服务器◊Web服务器是Intranet/Internet上处理HTTP请求的系统。◊目前常见的Web服务软件有:IIS、NetscapeEnterpriseServer.HTTPD.W3C等。◊在Windows2000/XPProfessional(WindowsXPhome版不能安装)环境下通过控制面板中的“添加删除组件IWindows组件向导IInternet信息服务”完成安装。◊当安装完成后,系统自动创建一个Web服务器,设置了一个默认的Web站点,该站点位于C:\InetPub\wwwroot中,默认的IP地址为127.0.0.1,对应域名为Localhost0(一)设置主页目录与虚拟目录(二)设置Web服务器IP地址六、作业和思考题1、下一代的互联网与第一代互联网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什么是ISP?按其提供的增值业务ISP可分为哪几类?3、常用的Internet连接方式有哪些?4、当校园网由多个局域网组成时,不同的局域网之间如何互联?5、什么是万维网?什么是URL?6、FTP是什么?7、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n8、什么是Intranet?Intranet采用哪种工作模式?9、Web服务器的主目录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虚拟目录?七、参考文献1、秦维佳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2、冯博琴、吕军等.《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孙淑霞丁照宇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孙淑霞丁照宇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八、课后分析本章内容并不复杂,在教学中发现关于IP地址的相关内容有些学生依然不能很好理解,显得较有难度。FTP及其相关内容学生较感兴趣,因为他们现在或以后均会遇到相关的问题。所以,教学要尽量同学生的经验背景与兴趣建立联系是十分有益的。而关于FRONTPAGE,限于课时,不可能做详细的讲解与实验。事实上,它的使用机会已经很少。\n第八章数据库基础(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功能与基本组成2、了解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3、了解概念模型及常见数据模型4、了解建立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步骤5、了解数据库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6、掌握Access数据库的使用,解决简单应用问题二、教学重点1、理解竅据库系统的功能与基本组成2、了解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3、了解概念模型及常见数据模型4、掌握Access数据库的使用,解决简单应用问题三、教学难点1、掌握Access数据库的使用,解决简单应用问题U!、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宋体或楷体,加粗)5、课堂理论讲授法;6、课堂多媒体课件演示法;7、基于问题的讨论法;8、小组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库系统概述◊信息化社会离不开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典型案例:■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系统■银行取款系统■考试系统数据库(一)常用术语1、数据库(DataBase,DB)长期保存在计算机外存上的、有结构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2、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DBMS)◊数据库系统中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数据库的一切操作,如查询、更新、插入、删除以及各\n种控制,都是通过DBMS进行的。◊DBMS是位于用户(或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软件。借助于操作系统实现对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使数据能被各种不同的用户所共享,DBMS提供给用户可使用的数据库语言。3、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DBS)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用户等构成的人-机系统。二、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库技术是对传统信息管理模式的大变革:◊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缩短了信息的传播过程◊实现了信息一体化的管理(一)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1、硬件方面只有卡片、纸带、磁带等存储设备2、软件方面没有操作系统,没有进行数据管理的软件3、此时的计算机、数据主要以科学计算为目的4、原始数据随程序一起输入内存、运算、退出5、数据是面向应用6、数据不具有共享性7、数据需要由应用程序自己来管理8、程序与相应的数据有着很强的依赖性9、程序与数据之间不具有独立性10、人工管理程序举例:求6个数据之和和最大值(二)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1、硬件方面有了磁带、磁盘等大容量存储设备2、软件方面有了操作系统3、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管理。所有相关数据存放在特定的应用文件中,并由该文件系统进行管理4、问题:>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的不一致性>程序与数据之间的独立性不高>数据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操作、数据破坏后的恢复>子系统的问题:大量重复程序、技术难度\n>文件系统程序举例:求6个数据之和和最大值(三)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1、硬件方面出现了大容量且价格低廉的磁盘2、软件方面操作系统已开始成熟,为数据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3、数据处理的规模越来越大,数据共享的要求越来越强烈4、数据库技术诞生的标志:5、数据库系统程序举例:6、数据库系统的特点:a)采用复杂的结构化的数据模型。b)最低的冗余度c)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用户面对的是简单的逻辑结构操作而不涉及数据具体的物理存储结构,d)安全性♦设置用户的使用权限♦在数据库被破坏时,系统有能力把数据库恢复到可用状态。e)完整性♦系统采用一些完整性检验以确保数据符合某些规则,保证数据库中数据始终是正确的。三、数据模型(一)数据模型基本概念与特点1、数据模型的定义一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模拟和抽象,数据库中数据的存储方式。2、数据模型的基本要求--较真实的模拟现实世界容易被人理解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3、数据模型的二个层次--概念模型(信息模型)、基本数据模型。4、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一数据结构、数据操作、5、在斤十年的衣据库发展史中,出现了三种重要的数据模型:1、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2、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n3、关系模型用一组二维表表示实体及实体间的关系(二)层次模型1、以树形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1:n)2、例:早期IBM公司IMS系统、学校组织结构图(三)网状模型1、以网状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m:n)2、例:DBTG系统,IBM的IDMS系统、课程、学生、选课(四)关系模型--三种关系类型:1、基本表基本表就是关系模型中实际存在的表,如表Students2、查询表查询表是查询结果表,或查询中生成的临时表3、视图•视图是由基本表或其他视图导出的表•视图是为数据查询、处理及数据安全设计的虚表,不对应实际存储的数据。数据库引第SQL命令——数据压管丄理系统*四、常见的数据库系统及其开发工具VBVCPowerBuilder<应用程序DelphiORACLEACCESSFOXPROSQLSERVER五、新型数据库系统(一)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数据库中一个数据在多个不同的地理位置存储的和处理。(二)面向对象数据库--可以像对待一般对象一样存储复杂信息与过程。(三)多媒体数据库--涉及图像、音频、视频处理、三维动画、数据存储与检索等技术。(四)数据仓库--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和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决策制定。(五)工程数据库一存储和管理各种工程设计图形和工程设计文档,并能为工程设计提供各种服务的数据库。(六)空间数据库一是描述、存储与处理具有位\n置、形状、大小、分布特征及空间关系等属性的空间数据及其属性数据的数据库系统。第二节Access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Access数据库的组成(一)表最基本的对象,表及其表之间的关系构成数据库的核心(二)查询从表(或查询)中选择一部分数据,形成一个全局性的集合(三)窗体用户与数据库交互的界面,窗体的数据源是表或查询(四)报表按指定的样式格式化的数据形式(五)宏若干个操作的组合(六)模块用户用VBA语言编写函数过程或子程序(七)Web页向Internet上发布数据二、Access数据库的建立(一)方法:数据库向导(模板)或设计视图(二)确定表的结构(三)建立一个空数据库,输入文件名(四)使用设计器或向导创建表,进入设计视图,输入各个字段的信息(五)定义主键(六)输入表的名称保存表三、Access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一)向表中输入数据--选定基本表,进入数据表视图,输入编辑数据(二)表结构的修改-选定基本表,进入设计视图,修改表结构(三)导出操作一可以将表中数据以另一种文件格式保存在磁盘上(四)导入操作-是导出操作的逆操作(五)表的复制、删除、恢复和更名类似于Windows中对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六)注意1、在进行这些操作之前,必须关闭有关的表2、操作必须在“数据库”窗口中完成Access2002的表达式\n(一)表达式由变量、常量、运算符、函数和圆括号按一定的规则组成(二)表达式主要应用在以下三个方面1、查询的SQL视图:必须输入完整的表达式2、查询的设计视图:使用时,表达式最左边的字段名可以缺省3、字段的有效性规则:为字段输入一个表达式指定该字段可接受的数据范围(有效性规则)五、SQL中的数据更新命令(一)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是操作关系数据库的工业标准语言(二)在SQL中,常用的语句有两类:1、数据查询语句SELECT2、数据更新命令INSERT、UPDATE.DELETE(三)INSERT语句其语法格式为:1、插入一条记录INSERTINTO表名[(字段1,…,字段n)]VALUES(值1、…,值n)2、插入查询的结果INSERTINTO表名(字段1,…,字段n)VALUES子查询(四)DELETE语句其语法格式为:3、DELETEFROM表[WHERE条件]注意:WHERE子句缺省,则删除表中所有的记录(表还在)(五)UPDATE语句其语法格式为:1、UPDATE表SET字段1=表达式1,•「字段n=表达式n[WHERE条件]注意:WHERE子句缺省,则修改表中所有的记录第三节数据库的查询—、SELECT语句(一)SELECT语句中用于数据查询(二)常见的SELECT语句包含4部分,其语法形式为:\nSELECT[ALLIDISTINCT]目标列FROM表(或查询)[WHERE条件表达式][GROUPBY列名1HAVING过滤表达式][ORDERBY列名2[ASCIDESC]]•根据WHERE子句中的表达式,从指定的表或视图中找出满足条件的记录,按目标列显示数据•GROUPBY子句按列名1的值进行分组,每一组产生一条记录,HAVING短语对组进行输出过滤•ORDERBY子句按列名2对查询结果的值进行排序(三)SQL合计函数A、<•录g个救W»<^ZT<夕U牛>传讥*二夕Ufng个救Z夕*)vl-w«—歹•©和2A0列尹;)iiwAt—n金山毒霸(http://db・kingsoft・com)>瑞星杀毒软件(http://www・rising・com・cn)>诺顿防毒软件(http://www・Symantec・com)>江民杀毒软件(http://www.jiangmin.com.cn)2、使用专杀工具3、手动清除病毒第二节网络安全技术一、黑客攻防技术(一)网络黑客(Hacker)一般指的是计算机网络的非法入侵者1、大都为程序员2、精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3、了解系统的漏洞及其原因所在4、喜欢非法闯入并以此作为一种智力挑战(二)黑客的攻击步骤及攻击方式1、黑客的攻击步骤a)信息收集•通站如扁相关的网络协议或实用程序来收集b)探测分析系统的安全弱点c)实施攻击2、黑客的攻击方式a)密码破解b)IP嗅探(Sniffing)与欺骗(Spoofing)c)系统漏洞d)端口扫描3、防止黑客攻击的策略a)数据加密•保护系统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等b)身份验证\n•对用户身份的正确识别与检验c)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策略•设置入网访问权限、网络共享资源的访问权限、目录安全等级控制d)审计•记录系统中和安全有关的事件,保留日志文件e)其他安全措施•安装具有实时检测、拦截和查找黑客攻击程序用的工具软件,做好系统的数据备份工作,及时安装系统的补丁程序二、防火墙技术(一)防火墙概述1、防火墙是设置在被保护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软件和硬件设备的组合2、对内部和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3、通过监测和限制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网络屏蔽网络内部的结构、信息和运行情况4、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二)防火墙的主要类型1、包过滤防火墙J2在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分析、选择和过滤2、应用代理防火墙J3网络内部的客户不直接与外部的服务器通信。防火墙内外计算机系统间应用层的连接由两个代理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来实现。3、状态检测防火墙J2在网络层由一个检查引擎截获数据包并抽取出与应用层状态有关的信息,并以此作为依据决定对该数据包是接受还是拒绝。(三)防火墙的局限性1、防火墙防外不防内J3防火墙很难解决内部网络人员的安全问题2、防火墙难于管理和配置,容易造成安全漏洞J3由于防火墙的管理和配置相当复杂,对防火墙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除非管理人员对系统的各个设备(如路由器、代理服务器、网关等)都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否则在管理上有所疏忽是在所难免的。\n第三节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就是将被传输的数据转换成表面上杂乱无章的数据,合法的接收者通过逆变换可以恢复成原来的数据,而非法窃取者得到的是毫无意义的数据。•两种加密体系J3对称密钥密码体系(密钥密码体系)J3非对称密钥密码体系(公钥密钥体系)(一)数据加密技术1、明文--没有加密的原文密文--原文经过加密2、加密密钥--一串数字加密算法--一个数学函数3、密文通过解密算法与解密密钥还原为明文4、加密技术=加密算法+密钥(二)对称密钥密码体系1、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使用相同的算法2、n个用户的网络,需要n(n-l)/2个密钥(三)非对称密钥密码体系1、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使用不同的密钥二、数字签名技术(一)概念数字签名(DigitalSignature)就是通过密码技术对电子文档形成的签名,类似现实生活中的手写签名,但它并不是手写签名的数字图像化,而是加密后得到的一串数据。(二)目的保证发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解决网络通信中双方身份的确认,防止欺骗和抵赖行为的发生。(三)方法采用非对称加密方式,发送方用自己的私钥来加密,接收方则利用发送方的公钥来解密。三、数字证书(一)概念J3数字证书就是包含了用户的身份信息,由权威认证中心签发,主要用于数字签名的一个数据文件,相当于一个网上身份证,能够帮助网络上各终端\n用户表明自己的身份和识别对方身份。(二)数字证书的内容(三)数字证书的作用\nJ3用于实现数字签名和信息的保密传输(四)数字证书的管理(五)安全问题及相应对策第四节网络社会责任与计算机职业道德规范一、网络道德建设(一)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二)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关系(三)网络道德与传统道德的关系(四)个人隐私与社会监督(五)信息共享与信息所有国家有关计算机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软件知识产权三、国家有关计算机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产权J3知识产权是指人类通过创造性的智力劳动而获得的一项智力性的财产权。六、作业和思考题见教材P230七、参考文献1、秦维佳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9.2、冯博琴、吕军等.《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孙淑霞丁照宇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孙淑霞丁照宇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n版社,2007.八、课后分析病毒的防治学生是最感兴趣的,但是必须结合案例,如发生在历史上的有影响的例子、生活中遇到的同计算机病毒有关的事件,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而关于防火墙的知识,教师重点在于强调防火墙的概念及在单机上的使用情况即可。难点在于数字加密、数字签名等内容上。其实这一块知识可联系的发生在社会上,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安全事件较多,可多搜集并展示这类案例。\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