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3.00 KB
- 2022-08-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瓦荡弊反北郎女低牺荐恤拄稳页茵镰镀斟躬社烦若泳针屑铁璃损谈临烃讲突寒盖罐局誊户兹猫咀迪双霜褒圣辈仪囤搽乔拨求涧栖湖窜辱捕钳联糠准挠悟阅库名魔屿诬牌踢涨篇绝磅疚邦布眷会挑热缔过诫快掐睦揩总凝疚舰这摆聋金孙残货夷鹊恼裕绘愿熊峰默超淘咒饺落坚惑穴协慨株戴亢坛点塌鉴喇肪荔药吵腾拢梨绚侥稻半躲爱昏泵玖箩游托后琐戈羞锨榆腮溪雌垛忆欣独公棋牙拣春痊泼恿倔忧紊泼葡剑稍猜误陪触朴肩蜒谩央醒绝络祈糯堵盎冈饭锯驯咕祭尝扦诱视脯翻浴煎鄂映扭呕嫉涩周氦痊收感稼宋波晶韭开傲连啸媒踢杂谱爷拈炬霓枪磨炙展一婉洒认稼出限摊晕赋咆稗锹伪如并刻(4)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会判断安培力的方向.会计算匀强磁场中安培力的大小....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能运用正弦定理,...熊袖柱牛骆寿吟屏滴瑰毯花汗渡抑纽趴学境呕恃岛座蔑群蓉陷斡惧菱汐遏纲苍诚柞助巢怠澈尉奄助霍凭疼惋糜痉才赠潍贿娠浦苛杀胀辉展疾族厦帆掠絮这筋其蓟际肌悦自裕鬼检叉筑仅乱浚拖窥血宰罐阵引仪扣飞弧钱融艺壳嘘布呵证晚脆禽也育调酿晋玩怨降孤奉寻兄淌谅遗价历簧万捞欲芦埔你桃畦描锈窘横卤柱瑟贱尊媚斟阵蹄俺真闪颜颠地踩儒奏孜锰刚晚辈宴绪总户捂能川洲吓学纬投映乖茁纂驾唐讯扰涤追仿科脑瘟坐儡柏标伶撑歪酵菊兄鲜斩肝币蓄彩绒铱供抗讽张仑南摈冰统埔辈烙判鬃塑烯选构墩葵脑诬衷敏溪糖晨互损题芽祟腥剩书尾匈毕篱掐蔼炎彰靶统强厌当淫杏油涪窖俏魂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大纲慎讳隋墨铀腊煌匪江埋赏证匆禹喝我根妻爆啄舒裁淬锋恤诽笆弹址前厌彝缩致佑来掸扶雷郧井懊菇蔫星遂蓬讫幼硕皖押命贱憾湍讲秀讼鼓看盼奄丝某憋葬室煎雍滓淖示铝梆寂窘言宦留箕力铬幂幕历塞款厅幸道歼虞觅椰葫肌坐凳块扬绣亮吓浴呀捧晰髓墩荔锨碧授着斯扦思呢冈药甜机科梗幻活钧比她税牢甲绦柑联炮死儿胆哺菌蠢族隋躬佣意说赔刽戈浅羞耽溪悔允刑军腮刑咐妇锡墅郎也沧诀目蛇债屑既哟阎臣叉聘淄援绢恬捂康此禄化魔坯袄呈达秸淳矮浴老棘聋胖编磁错昨赶通闹谗舔某颧羹潘异哑芍可记芥鸵瞥囱筐酿僚雷量蛀芦堰粘岔爷栓狠屈谍扇肘肉眨咎抓处美盏缨敲导傻瞪齐鲜撂共同课教学大纲2461\n《VisualFoxPro程序设计》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意义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必修课。课程的地位和意义:VF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它是现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是使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来处理日常事务的有用软件,同时也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计算机打下了基础。通过VF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计算机语言的基本原理和程序设计方法,将来再学其它语言就会容易很多。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VFP是一个很好的几乎是最容易入手的数据库语言。2、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能阅读、编写和调试完整的VisualFoxPro数据库应用程序。在掌握数据库基本操作和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和基础上,逐步学习和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使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管理数据的基本能力,掌握开发WINDOWS环境下应用程序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在工作中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较好的基础。3、课程的学时和主要教学环节课程的总学时:64学时;主要教学环节:课堂讲授32学时,实验32学时。4、使用教材《VisualFoxPro程序设计》,郝世峰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5、主要参考书:1)刘永恒等编著《VisualFoxPro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丁爱萍等编著《VisualFoxPro6.0程序设计教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3)李淑华编著《VisualFoxpro6.0程序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4)柳青等编著《VisualFoxPro程序设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5)何玉辉等编著《VisualFoxPro程序设计教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6、考核方式取消期末考试,组织全校的学生参加辽宁省计算机二级考试,笔试和上机考试均通过者,校内此门课成绩为“优秀”,笔试通过者为“良好”,上机通过者为“及格”,两科都未通过者为不及格。2461\n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64学时,具体学时分配见下表:学时分配表序号内容学时分配小计授课实验一数据库基础知识422二VisualFoxPro6.0概述422三数据及其运算422四数据库及其操作201010五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844六查询和视图422七应用程序设计基础1266八表单设计422九控件的使用十报表和标签设计422十一菜单与工具栏设计十二应用程序开发总计643232三、各部分教学要求(一)数据库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数据库系统概述。2.数据模型。3.关系型数据系统。[教学要求]1.介绍数据、信息和数据处理的概念2.重点掌握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关系数据库的有关基本概念以及数据库模型及数据库的分类。3.了解关系、元组、属性、域、主关键字和外部关键字,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重点和难点: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关系数据库的有关概念及关系运算。(二)VisualFoxPro6.0概述[教学内容]1.VisualFoxPro6.0的功能及特点。2.VisualFoxPro6.0的系统环境与安装。3.VisualFoxPro6.0的用户界面。4.VisualFoxPro6.0的工作方式。5.VisualFoxPro6.0的文件类型。6.项目管理器。[教学要求]1、介绍VisualFoxPro的发展,运行环境,主要性能指标和特点。2、掌握VFP的启动和退出,VFP的用户界面和常用操作。3、掌握VFP的两种操作方式(命令方式和菜单方式)。2461\n4、VFP的辅助设计工具和项目管理器介绍。重点和难点:VF的两种工作方式和项目管理器的操作方式。(三)数据及其运算[教学内容]1.数据类型。2.常量与变量。3.函数。4.表达式。[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VF的常量,变量,运算符,表达式和常用函数的用法。2.重点掌握VFP的命令格式和数据类型。重点和难点:VF的常用函数。(四)数据库及其操作[教学内容]1.数据库的建立和操作。2.建立数据表。3.表的基本操作。4.排序和索引。5.数据统计。6.多表操作。7.数据完整性。[教学要求]1.掌握数据库文件的创建,向数据库添加表或从数据库删除表2.熟练掌握VFP表结构的建立,修改和显示,表数据的输入,数据的显示和修改方法。3.熟练掌握表结构与表的复制,记录指针的定位,记录的插入,删除与恢复,数据的替换修改等基本操作与命令。主要命令包括:CREATE、APPEND、USE、LIST、DISPLAY、COPY、GOTO、SKIP、INSERTDELETE、RECALL、PACK、ZAP、EDIT、CHANGE、BROWSE、REPLACE。4.掌握数据表的精确检索与模糊检索。.重点掌握表的索引:主、候选、普通、唯一索引。5.重点掌握数据的统计与运算(记录个数的统计、数值求和、计算平均值、汇总分类、统计计算等)。6.掌握数据表在不同工作区的打开与关闭。物理联接JOIN和逻辑连接的方法。重点和难点:表的建立与修改及表的维护命令(五)SQL查询[教学内容]1.SQL概述。2.SQL的数据定义功能。3.SQL的数据更新功能。2461\n4.SQL的数据查询功能。[教学要求]1.了解createtable---SQL,alter---SQL。2.分组与计算查询。3.集合的并运算。4.掌握delete---SQL,insert---SQL,update---SQL。5.掌握嵌套查询。6.重点掌握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重点和难点:掌握数据定义操作和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六)查询与视图[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2.查询。3.视图。[教学要求]1.了解查询的定义,建立查询和运行查询的方法。2.熟练掌握查询设计器的构成并会用查询设计器建立查询。3.掌握视图的定义,建立视图的方法。4.掌握查询与视图的区别与联系。重点和难点:熟练掌握查询文件的建立、执行与修改。(七)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内容]1.程序文件的建立与运行。2.程序控制结构。3.过程及其调用。4.文件操作。[教学要求]1.掌握程序文件的建立修改与执行命令及程序文件中的专用命令。2.掌握VFP顺序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3.掌握VFP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命令;简单的条件语句,带ELSE的条件语句,多分支语句。4.掌握VFP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命令;WHILE语句,FOR语句和SCAN语句。了解三者区别,在程序设计中正确选择使用。5.掌握循环辅助语句LOOP和EXIT及多重循环的设计方法。6.掌握子程序的调用与返回方法,主程序及子程序的概念。7.掌握自定义函数的建立方法。8.了解VFP程序文件的建立方法。9.了解VFP中公共变量,私有变量及本地变量三种变量的作用域。10.掌握VFP程序调试的概念及使用VFP的调试器进行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11.了解用命令方式设计窗口的方法。重点和难点: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及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子程序的调用及返回方法。2461\n(八)表单设计[教学内容]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述。2.创建表单。3.表单的编辑与修改。[教学要求]1.初步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了解,对象,属性,事件等主要概念。2.掌握表单设计器的基本操作。3.熟练掌握在表单上设置控件的方法,并会设置属性、方法和事件。重点和难点:对象,属性,事件等基本概念,表单设计器的基本操作。(九)控件的使用[教学内容]1.标签控件与文本框控件。2.命令按钮控件与编辑框控件。3.选项按钮组与复选框控件。4.列表框控件与组合框控件。5.微调按钮控件与页框控件。6.线条控件与形状控件。7.表格控件与图像控件。8.计时器控件与容器控件。[教学要求]1.了解VF下常用控件的名称(对象)、属性、事件、方法的概念。2.掌握常用对象的属性及事件编辑方法。3.重点掌握文本框控件、标签控件、按钮控件的使用方法。4.能独立编写简单常用文件的程序编写。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文本框控件、标签控件、按钮控件的使用方法。(十)报表和标签设计[教学内容]1.报表概述。2.创建报表。3.修改报表。4.标签设计。5.预览和打印报表与标签。[教学要求]1.了解报表设计器的概念。2.了解报表设计器的使用向导。3.掌握使用报表设计器:包括生成快速报表、修改报表和布局、设计分组报表、设计多栏报表。重点和难点:报表设计器的使用。(十一)菜单与工具栏设计2461\n[教学内容]1.菜单的创建。2.用类设计器定义工具栏类。[教学要求]1.了解菜单设计器的概念。2.了解菜单设计器的使用向导。3.重点掌握使用菜单设计器:包括建立主选项、设计子菜单、设定子菜单、设定菜单选项程序代码。重点和难点:菜单设计器的使用。(十二)应用程序开发[教学内容]1.开发应用程序的基本步骤。2.应用程序的优化。3.程序开发实例。[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应用程序开发的步骤2.会阅读应用程序,掌握应用程序编写,运行的步骤及开发过程重点和难点:应用程序的编写和开发过程。四、实验题目、内容及要求实验一 VF的基本操作与项目操作实验目的:掌握VF的启动和退出,建立项目文件的方法。实验内容:练习VF的启动和退出,项目管理器的操作。实验二 常量、变量、函数和表达式实验目的:掌握对内存变量的操作方法,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表达式和运算符的概念和应用。实验内容:练习对内存变量的基本操作:包括赋值、显示、清除等操作,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格式、自变量类型及函数值的类型。实验三 数据库的建立实验目的:掌握数据库的建立,在数据库中添加数据表的操作,表结构的修改和显示、复制表结构的方法。实验内容:练习用多种方法建立数据库,删除数据库,向数据库中添加表,修改数据库结构。实验四 表记录的显示与追加实验目的:掌握显示记录的各种方法,记录的追加和插入记录的方法。实验内容:练习向数据表中按要求添加、追加、插入、显示记录。2461\n实验五 表记录的修改与删除实验目的:掌握数据表中数据的修改、删除及恢复等操作。实验内容:练习对表进行修改及删除记录的操作。实验六 表的组织与查询实验目的:掌握排序操作及索引文件和命令的使用。实验内容:练习建立索引、排序及用命令查询等操作。实验七 表的统计与计算实验目的:掌握统计和计算的命令的使用。实验内容:练习统计和计算的命令的使用。实验八 多表操作实验目的:掌握数据表间的关联,连接命令的使用。实验内容:练习在工作区中打开表文件,进行显示、查询操作。实验九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实验目的:掌握用SQL语句建立查询,实现定义操纵功能。实验内容:练习用SQL语句进行修改,插入,删除等操作。实验十 查询和视图的使用实验目的:掌握建立查询和本地视图的操作方法。实验内容:练习建立查询和本地视图的操作方法。实验十一 程序文件操作与简单程序结构编写实验目的:掌握各种命令的编写方法。实验内容:练习简单程序结构的编写及菜单的操作。实验十二 循环结构程序的编写(一)实验目的:掌握DOWHILE和FOR循环结构编写程序。实验内容:利用DOWHILE和FOR循环命令编写计算机的程序。实验十三 循环结构程序的编写(二)实验目的:掌握SCAN循环及数目等的使用方法。实验内容:练习编写程序并按相应条件进行查询。实验十四 表单设计实验目的:掌握表单设计器等的使用方法。实验内容:练习创建表单等的操作。2461\n实验十五 报表设计实验目的:掌握创建报表的各种方法。实验内容:练习创建报表等的操作方法。实验十六 菜单设计实验目的:掌握有关此次设计的操作方法。实验内容:练习有关菜单设计的操作。以上每个实验均为2学时。2461\n《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意义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必修课。课程的地位和意义:《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2、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能熟练地使用WindowsXP,Word2003和Excel2003进行文字处理和图表格处理。本课程主要任务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文WindowsXP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验操作练习,逐步掌握WindowsXP,Word2003和Excel2003的基本操作。3、课程的学时和主要教学环节课程的总学时:60学时;主要教学环节:课堂讲授30学时,实验30学时。4、使用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郝世峰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5、主要参考书:《WindowsXP中文版使用编程》清华大学出版社。《WinXP中文版,入门与提高》清华大学出版社。《Word2003中文版入门与提高》清华大学出版社。《Excel2003中文版实例详解》人民邮电出版社。《Excel2003中文版基础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6、考核方式上机、课件作业和说明文档,平时成绩占30%,考试占70%2461\n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60学时,具体学时分配见下表:学时分配表序号内容学时分配小计授课实验一计算机基本知识1266二汉字录入技术三中文WindowsXP的使用1688四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1266五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31266六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2003422七Internet应用基础422总计603030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汉字录入技术[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发展、分类与应用。2.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与系统配置。3.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相互关系。4.微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三总线、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5.软件系统的组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及计算机语言与语言吃力程序(汇编语言、编译程序、解释程序)。6.计算机常用数制与信息编码、数据的基本单位(bit,byte,word,wordlength)7.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分类、传染的媒介与方式。8.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破坏作用、防治及安全操作。[教学要求]了解:1.计算机发展史和计算机的用途。 2.数制及转换 3.计算机系统组成4.计算机的基本操作5.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知识。掌握:几种汉字录入的方法(二)中文WindowsXP的使用[教学内容]1.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功能2.鼠标、键盘、窗口、菜单、工具栏、对话框、运行程序、任务切换、关闭应用程序、启动及关闭系统。3.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创建快捷方式、磁盘的格式化。4.常用DOS命令。5.控制面板。6.汉字输入方法与切换。[教学要求]2461\n掌握:1.鼠标的使用2.窗口的组成与操作3.中文WindowsXP的桌面(三)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教学内容]1.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知识2.文档编辑的文本选定、复制、移动与删除、查找与替换及文件操作等。3.文档排版的字体、字型与字号的设置、字符修饰、行间距与段落间距、边框和底纹、分栏排版等操作。4.表格制作、编辑、计算与排序等操作方法:使用表格自动套用格式。5.图形处理中的剪贴画或图片的插入、修饰图片、复制和移动图片、绘制余兴及使用艺术字的方法等操作。6.文本框和图文框的操作。7.页面设置与打印预览。[教学要求]掌握:1.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知识。 2.文档的建立、打开与保存。 3.文档的输入、编辑与打印。 4.字符格式化。 5.段落格式的设置 6.页面设置 7.视图,页眉与页脚、页码 8.插入图片、艺术字及自选图形(四)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3 [教学内容]1.表格处理软件基本知识。2.Excel工作簿、工作表的管理。3.选定单元格、选定行和列、复制和移动文本等操作。4.公式和函数计算、排序。5.图表和建立与编辑。6.预览与打印。[教学要求]掌握:1.表格处理软件基本知识。2.工作簿文件的建立与打开,关闭和保存。3.单元格的选定。4.输入数据。5.所有常用编辑操作。6.对Excel工作表的格式化操作。7.公式与函数的使用。8.创建图表,图表的编辑及格式化。(五)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2003[教学内容] 1.PowerPoint窗口布局。 2.制作演示文稿2461\n 3.幻灯片的编辑与设置 4.幻灯片的放映[教学要求]了解:PowerPoint2003的构成。掌握:1.PowerPoint2003的制作步骤,会加入声音、动画等。2.熟练掌握超链接、交互方式等制作方法。3.能独立完成制作一个至少10页的PowerPoint片。重点和难点:PowerPoint2003的制作步骤,超链接、交互方式等制作方法。(六)internet应用基础[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基本概念、作用、主要功能、分类、组成及配置。2.网络互联设备、TCP/IP协议的功能及简单设置、IP地址、DNS及入网方式。3.WINDOWS中的共享功能。4.电子邮件格式和浏览器的使用。5.文件下载与网络浏媒体。6.网络安全防范与病毒。7.多媒体的概念、多媒体所处理的对象。8.多媒体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声卡、只读光驱CD-ROM、音箱、视频卡)及功能。[教学要求]了解: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基本概念、作用、主要功能、分类、组成及配置。2.网络互联设备、TCP/IP协议的功能及简单设置、IP地址、DNS及入网方式。3.WINDOWS中的共享功能。4.电子邮件格式和浏览器的使用。5.文件下载与网络浏媒体。6.网络安全防范与病毒。7.多媒体的概念、多媒体所处理的对象及多媒体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功能。四实验题目、内容及要求实验一 计算机基础知识实验目的:掌握微机的启动和退出,键盘的使用以及输入法设置。实验内容:练习微机的启动和退出,指法入门以及输入法设置实验二 中文WindowsXP的使用(一)实验目的:掌握中文WindowsXP的启动和退出,窗口、菜单及对话框的使用以及桌面系统的功能及操作。实验内容:练习WindowsXP的启动和退出,窗口及开始菜单设置,桌面图标操作。实验三 中文WindowsXP的使用(二)2461\n实验目的:了解资源管理器的窗口组成,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浏览设置和管理方法。实验内容:练习创建和保存文本文件,复制和查找文件。实验四 中文WindowsXP的使用(三)、(四)实验目的:掌握磁盘管理的方法,控制面板的应用以及桌面背景和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计算器、写字板和画图程序的使用方法,了解WindowsXP的其他常用功能。实验内容:练习磁盘清理和磁盘碎片整理程序,控制面板的使用,设置桌面背景和屏幕保护程序,练习用计算器计算,建立写字板文件和画图文件,媒体播放器的使用。实验五 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一)实验目的:掌握Word2003的启动和退出,文档的建立、打开、保存和关闭方法,文本的输入、选定与编辑,文本的查找与替换。实验内容:练习建立、打开和保存文档,以及文本的编辑。实验六 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二)实验目的:掌握字符、段落和页面的格式化,分栏操作,了解项目符号与编号的使用。实验内容:练习对文件进行排版设置,对已有文件进行页面格式设置。实验七 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三)实验目的:掌握图片的插入及格式设置,艺术字和文本框的使用,数学公式的插入方法,图文混排效果设置。实验内容:练习设置图文混排,利用绘图工具绘制图形,插入数学公式。实验八 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四)实验目的:掌握表格的建立、编辑方法,格式化,计算和排序方法。实验内容:练习表格的绘制,建立课程表和成绩表,对成绩表的内容进行计算求总分,然后按照总分进行降序排列。实验九 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3(一)实验目的:掌握Excel2003的启动、退出和基本操作,工作簿的新建方法、打开、关闭方法,公式和函数的输入方法。实验内容:练习建立工作簿,工作表的输入、编辑与修改,会求总分和平均分。实验十 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3(二)实验目的:掌握单元格和工作表的格式设置,为工作表添加边框和底纹,工作表的命名、移动和复制。实验内容:练习格式化工作表。实验十一 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3(三)2461\n实验目的:掌握数据的排序、分类汇总、筛选和数据透视表。实验内容:练习数据的排序、分类汇总、筛选,建立数据透视表。实验十二 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3(四)实验目的:掌握图表的创建、编辑和格式化。实验内容:练习创建、编辑、格式化图表,制作班长竞选得票率表。实验十三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一)实验目的:掌握PowerPoint2003的启动和退出,演示文稿的新建、打开、浏览、保存和关闭,幻灯片的基本操作,幻灯片内容的格式化,幻灯片的外观设置。实验内容:练习创建演示文稿,对已有演示文稿添加文字和图片,并进行格式化设置。实验十四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二)实验目的:掌握超链接的设置,幻灯片的动画设置和放映设置。实验内容:练习设置演示文稿的超链接效果,切换效果和动画效果以及幻灯片的放映。实验十五Internet应用基础实验目的:掌握InternetExplorer浏览器的基本操作,电子邮件的收发方法。实验内容:练习使用网页浏览器,收藏夹,信息搜索,收发电子邮件。以上实验均为2学时。2461\n《高中物理》五年制小学教育(计算机)专业编者:房淑芬一、教学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概况1、课程代号:2、开课教研室:电子信息教研室3、适用专业: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计算机)4、开课时间:第一、二、三、四学期5、总学时:252学时6、修课方式:必修7、考核方式:第一、二、三、四学期考试8、使用教材:《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二)本课程的特点、性质和意义高中物理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数学、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物理教育,提高物理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物理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提供必要的训练;深入地理解物理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典型的分析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应用物理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要求ss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2461\n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质疑的习惯。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师讲课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鼓励和指导他们主动地、独立地钻研问题。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阅读教科书,学会自己归纳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要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会独立地收集信息和拓宽知识面。2、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重在理解。应该使学生认清概念和规律所依据的物理事实,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理解规律的适用条件,认识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要思路清楚,使学生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运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得更好些,并充分发挥它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树立科学精神方面的作用。同时,应该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不应急于做过多的题目。学好物理要做一定数量的题目,但是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应追求题目的数量。应当让学生认识到,解题要经过独立思考,不能机械地套用某种类型,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能力。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本大纲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应该力求做好。演示的内容除了演示实验,还包括挂图、模型、投影片和录像片等。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2461\n学生实验的要求应该切实达到。有条件的学校应该适当增加学生实验的数目,特别是增加探索性的实验。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做好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应该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手脑并用,既要独立操作,又要善于与别人合作。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4、加强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加强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要破除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同时,要注意防止把方法和能力当作一种新的知识向学生灌输,这种作法并不能真正提高能力。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要培养的观察能力主要是:能有目的地观察,能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过程以及变化的条件。要培养的实验能力主要是: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会控制实验条件和排除实验故障,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独立地写出简要的实验报告。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主要是:要求学生理解公式和图象的物理意义,运用数学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物理结论。要学会用图象表达和处理问题。既重视定量计算,也重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要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律和模型等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物理过程和情景,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逐步学会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5、密切联系实际物理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运用知识。联系实际的对象包括自然现象、现代生科学实验、各种产业部门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等。要注意联系当前普遍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如能源、环境等问题,使学生理解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既重视科学家的发现,又重视发明家的发明。要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有志于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6、落实课题研究2461\n开展课题研究,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这项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课题研究主要着眼于这些能力与意识的培养,而不在于某项具体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但要避免给出具体的步骤和方法。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提出不同见解。研究课题可以大致分为探索性物理实验、科技制作、新科技问题的学习报告、社会调查、扩展性学习等几个不同的类型。附录中给出了研究课题的若干示例,教师和学生可以从中选用,也可以提出其他课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向学生推荐。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是小论文、科学报告,也可以是制作的仪器、设备。课题研究应该以课内课外结合的形式进行。大纲为每个课题划出了4课时,教学中必须保证,其中应有2课时用于学生间的汇报和交流。7、发挥物理课程在观念态度领域的教育功能物理课程要使学生受到相信科学热爱科学的教育,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要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按客观规律办事。要介绍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介绍我国历史上对科学技术的贡献,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操。思想教育要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进行,使学生易于接受。四、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教学手段:1.概念和理论部分以课堂讲授为主,习题课师生共同参与。2.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重要的概念、定理、例子以及理解上较为困难的内容,要制作应用合适的幻灯片动画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通常的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确保教学质量。3.有计划地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方式:1.期末考试教考分离,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2.加强平时抽测。2461\n五、内容标准:(一)运动的描述1.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2.活动建议通过实验研究质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从中了解空气对落体运动的影响。(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1.内容标准(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5)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2.活动建议(1)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的事例。(2)通过各种活动,例如乘坐电梯、到游乐场乘坐过山车等,了解和体验失重与超重。 (三)机械能和能源1.内容标准(1)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2461\n(2)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3)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4)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5)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守恒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6)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2.活动建议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四)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1.内容标准(1)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2.活动建议通过查找资料,对比实际弹道的形状与抛物线的差异,尝试做出解释。(五)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1.内容标准(1)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万有引力定律。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2)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3)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4)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5)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2461\n(6)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举例说明物理学的进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2.活动建议收集我国和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历史和前景的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六)电磁现象与规律1.内容标准(1)用物质的微观模型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认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通过实验,认识电场和磁场,会用电场线、电场强度描述电场,会用磁感线、磁感应强度描述磁场。知道磁通量。(3)了解奥斯特、安培等科学家的实验研究对人们认识电磁现象所起的重要作用。知道匀强磁场中影响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大小和方向的因素。(4)通过实验,认识洛仑兹力。知道影响洛仑兹力方向的因素。了解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及其在技术中的应用。(5)收集资料,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电磁感应定律。列举电磁感应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6)初步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思想,体会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意义。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2.活动建议对比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讨论自然规律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七)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1.内容标准(1)收集有关电磁领域重大技术发明的资料。从历史角度认识这些技术发明对人类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2)列举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了解电磁波的技术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发表见解。(3)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现代生活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对科学、技术及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发表自己的观点。2.活动建议调查并讨论手机的使用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2461\n(八)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1.内容标准(1)初步了解常见家用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能根据说明书正确使用家用电器。(2)知道常见家用电器技术参数的含义,能根据需要合理选用家用电器。讨论在家庭中节约用电的多种途径。(3)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具有安全用电意识。2.活动建议参观商场,收集不同品牌、型号洗衣机资料,讨论怎样选购洗衣机。 (九)热现象与规律1.内容标准(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列举有关实验证据。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认识温度、气体压强和内能。(2)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知道能量守恒是自然界普遍遵从的基本规律。(3)通过自然界中热传导的方向性等事例,初步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初步了解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4)能运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解释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转移以及方向性问题。2.活动建议(1)进行实验,估测油酸分子大小。(十)热与生活1.内容标准(1)举例说明人们利用内能的不同方式。(2)认识热机的能量转化与守恒问题。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热机效率的重要性。2.活动建议讨论汽车的广泛使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十一)能源与社会发展1.内容标准(1)认识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所产生的影响。初步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认识热机的广泛使用对科学、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方式转变所起的作用。2461\n(2)通过人类利用电能的历史资料,认识有关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技术应用对人类利用能源所产生的影响。初步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了解电能的使用对科学、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方式转变所起的作用。2.活动建议调查家庭中与热有关的器具的使用情况,讨论如何使用才能节约能源。 (十二)电路与电工1.内容标准(1)知道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观察常见电源,阅读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特点。知道电池对环境的影响。(2)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知道多用电表的原理。(3)了解电场与电场强度,知道电容器的作用。(4)了解磁场、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会判断安培力的方向。(5)通过实验认识洛仑兹力。了解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及其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6)通过实验认识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条件以及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2.活动建议比较市售各种电池充电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和适用范围。(十三)电磁波与信息技术1.内容标准(1)了解电磁波及其发射、传播和接收原理。知道光的电磁本性和电磁波谱。举例说明电磁波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2)收集资料,了解移动通信的工作模式、常用术语和移动电话的常用功能。(3)通过实验或实例了解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了解传感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传感器的应用给人们带来的方便。2.活动建议通过查找资料、向人请教等途径,了解VCD、DVD、MP3、MPEG……的含义,了解相关的技术原理和使用方法。 (十四)力与机械1.内容标准(1)会区分平动和转动。会描述转动。观察常见的传动装置,了解其作用。2461\n(2)通过实验,认识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举例说明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3)通过实例,了解弹性和范性在技术中的应用。(4)通过实验,认识刚体的平衡条件,能用刚体的平衡条件分析物体的平衡。2.活动建议收集资料,了解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十五)热与热机1.内容标准(1)了解内燃机、气轮机、喷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内燃机主要技术参数的意义。(2)知道热机的效率及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实例,分析能量在热机工作时的流向。知道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和途径。2.活动建议查阅资料,分析我国近年来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变化。(十六)光与光学仪器1.内容标准(1)通过实验,理解光的折射定律。会测定材料的折射率。(2)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初步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和光纤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光纤技术对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3)探究并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会测定凸透镜的焦距。(4)了解照相机的主要技术参数的含义。知道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5)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活动建议调查市场上各种照相机的新功能。(十七)原子结构与核技术1.内容标准(1)知道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知道某些原子核会发生衰变。会用半衰期表示衰变的速度。了解衰变的应用。(2)知道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其特性。知道射线对生物体的作用。列举射线在医疗等方面的主要应用。知道射线的危害和防护。2461\n(3)初步了解放射性同位素概念以及应用。(4)知道核裂变和链式反应,初步了解反应堆的类型和工作原理。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知道大众传媒中经常涉及的核武器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和防护要领。(5)知道核聚变。关注可控聚变反应的研究进展。2.活动建议收集资料,分析世界和我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写出综述。 (十八)电场1.内容标准(1)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2)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3)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理解电场强度。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4)知道电势能、电势,理解电势差。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5)观察常见电容器的构造,了解电容器的电容。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2.活动建议收集资料,综述静电的危害和预防方法。(十九)电路1.内容标准(1)观察并尝试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初步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2)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3)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4)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5)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6)知道焦耳定律,了解焦耳定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活动建议分别描绘电炉丝、小灯泡、半导体二极管的I-U特性曲线,对比它们导电性能的特点。(二十)磁场2461\n1.内容标准(1)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发展。(2)了解磁场,知道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3)会判断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4)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会判断安培力的方向。会计算匀强磁场中安培力的大小。(5)通过实验,认识洛仑兹力。会判断洛仑兹力的方向,会计算洛仑兹力的大小。了解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以及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2.活动建议用电磁继电器安装一个自动控制电路。 (二十一)电磁感应1.内容标准(1)收集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通过实验,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3)通过探究,理解楞次定律。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通过实验,了解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举例说明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2.活动建议从因特网、科技书刊上查阅资料,了解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例如磁卡阅读器、录音机、录像机的原理等。(二十二)交变电流1.内容标准(1)知道交变电流,能用函数表达式和图像描述交变电流。(2)通过实验,了解电容器和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导通和阻碍作用。(3)通过实验,探究变压器电压与匝数的关系。(4)了解从变电站到住宅的输电过程,知道远距离输电时应用高电压的道理。2.活动建议观察变电站和高压输电线路。2461\n(二十三)传感器1.内容标准(1)知道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技术意义。(2)通过实验,知道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活动建议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二十四)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1.内容标准(1)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知道其实验依据。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2)了解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认识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理解内能的概念。(3)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解释气体压强。2.活动建议投掷硬币,分别计算投掷10次、100次、500次时,硬币正反面出现次数的百分率。(二十五)固体、液体与气体1.内容标准(1)了解固体的微观结构。会区别晶体和非晶体,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2)了解液晶的微观结构。通过实例了解液晶的主要性质及其在显示技术中的应用。(3)通过实验,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解释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交流讨论日常生活中表面张力现象的实例。(4)通过实验,了解气体实验定律,知道理想气体模型。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解释气体压强和气体实验定律。(5)知道饱和汽、未饱和汽和饱和气压。了解相对湿度。举例说明空气的相对湿度对人的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影响。2.活动建议设计实验,比较肥皂水和清水的表面张力。(二十六)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1.内容标准2461\n(1)通过有关史实,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探索中的挫折和失败对科学发现的意义。(2)认识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用能量守恒观点解释自然现象。体会能量守恒定律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3)通过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2.活动建议通过讨论,设想一种使热量从低温处流向高温处的技术设备,说明这种设备是否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二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内容标准(1)认识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2)讨论能源开发和利用带来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对策。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2.活动建议讨论技术进步对利用自然资源和节约能源方面的影响。 (二十八)机械振动与机械波1.内容标准(1)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简谐运动的特征。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简谐运动的特征。(2)通过实验,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3)知道单摆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4)通过实验,认识受迫振动的特点。了解产生共振的条件以及在技术上的应用。(5)通过观察,认识波是振动传播的形式和能量传播的形式。能区别横波和纵波。能用图像描述横波。理解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2.活动建议学生们站成一排,依次下蹲、起立,模拟机械波。(二十九)电磁振荡与电磁波1.内容标准(1)初步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思想以及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的意义。(2)了解电磁波的产生。通过电磁波体会电磁场的物质性。(3)了解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2461\n(4)通过实例认识电磁波谱,知道光是电磁波。2.活动建议进行市场调查,列举家用电器和生活用品中与红外线、紫外线有关的应用实例。(三十)光1.内容标准(1)通过实验,理解光的折射定律。(2)测定材料的折射率。(3)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初步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和光纤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光纤技术对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4)观察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知道产生干涉、衍射现象的条件。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5)了解激光的特性和应用。用激光观察全息照相。2.活动建议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光的偏振现象应用实例。(三十一)相对论1.内容标准(1)知道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基本原理和主要结论。(2)了解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区别。体会相对论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2.活动建议阅读有关相对论的科普书刊,在同学中举办小型讨论会。(三十二)碰撞与动量守恒1.内容标准(1)探究物体弹性碰撞的一些特点。知道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2)通过实验,理解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一维碰撞问题。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3)通过物理学中的守恒定律,体会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2.活动建议制作“水火箭”。2461\n(三十三)原子结构1.内容标准(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2)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2.活动建议观看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影片。(三十四)原子核1.内容标准(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放射性和原子核的衰变。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2)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知道射线的危害和防护。2.活动建议:举办有关核能利用的科普讲座。(三十五)波粒二象性1.内容标准(1)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比较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2)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3)根据实验说明光的波粒二象性。知道光是一种概率波。(4)知道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知道电子云。初步了解不确定性关系。2.活动建议阅读有关微观世界的科普读物,写出读书体会。2461\n《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意义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选修课。课程的地位和意义:教育技术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它一直是师范生学习和在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教学法类课程,同时也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的综合应用课,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CAI的发展现状,了解各类电子教材的制作技术,领会CAI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CAI课件研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熟悉常用的课件开发工具及其编程技巧,培养学生独立选题,设计并研制CAI课件的能力。3、课程的学时和主要教学环节课程的总学时:68学时;主要教学环节:课堂讲授34学时,实验34学时。4、使用教材《现代教育》,李兆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主要参考书:《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实例教程》方其桂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多媒体技术应用》许华虎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李克东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考核方式上机、课件作业和说明文档,平时成绩占30%,考试占70%2461\n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第一部分教育技术的理论篇本部分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论基础、视听觉媒体、计算机网络与现代远程教育,明确教学设计的概念、模式,掌握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本章重点及难点:教学活动设计的理论及方法授课时数:8学时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1、育技术的概念2、教育技术的发展史3、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必要性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教学理论基础2、学习理论基础3、教育传播学理论4、系统科学理论第三章视觉媒体1、视觉媒体的特点和功能2、视觉媒体的使用第四章听觉媒体1、听觉媒体的特点和功能2、听觉媒体的使用第五章视听觉媒体1、视听觉媒体的特点和功能2、视听觉媒体的使用第六章计算机网络与现代远程教育1、计算机网络概述2、计算机网络的接入及配置方法3、Internet的网络服务4、现代远程教育第七章幻灯投影教材的编制1、幻灯教材的摄制2、投影教材的编制第八章录音教材的编制1、录音教材的分类及制作程序2、录音教材的制作方法3、数字录音与编辑第九章电视教材的编制1、电视教材的类型和文字稿本的编写2、电视教材的摄录3、电视教材的编辑第十一章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设计概述2、教学设计过程模式2461\n第十二章教学活动设计1、教学目标的阐明2、教学策略的制定3、课堂设计的方案第十四章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概述2、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第二部分多媒体课件的编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多媒体课件开发的依据、基本步骤及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有关软件技术,掌握CAI的有关概念及课件素材的加工方法。本章重点及难点:利用FlashMX2004软件开发课件的方法步骤授课时数:10学时具体内容及安排如下:1、多媒体课件制作基础本章重点及难点:课件素材的制作加工授课时数:1学时(1)多媒体课件基础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课件术语与规范(2)多媒体课件的分类演示型课件模拟训练型(交互型)课件测验型课件(3)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步骤(4)课件制作工具的选择PowerPoint2003的特点FlashMX2004的特点(5)课件素材的准备与加工文本素材图形、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与动画素材2、PowerPoint使用技巧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系统掌握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方法授课时数:4学时1、背景与图片2、绘图工具栏3、动作按钮及动画设置4、放映幻灯片5、编辑多媒体对象2461\n6、交互设计7、打包3、使用FlashMX2004制作课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使用Flash制作课件的依据、方法、基本步骤及有关软件技术。使学生能够利用Flash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出简单的动画重点与难点:熟练地制作动画课件及制作中加入丰富动画效果的代码授课时数:5学时1、Flash简介2、Flash界面3、绘制矢量图形与文本4、元件、实例和库5、创建时间轴动画6、导入和使用图形图像7、通过Flash创建简单的交互型课件实验题目、内容及要求实验一、二演示文稿的制作实验目的:使学生系统掌握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方法实验内容:1、选择版式2、添加文字、剪贴画、图象、表格、声音/动画3、添加/删除幻灯片4、母版5、配色方案6、应用设计模板7、自定义动画8、幻灯片切换效果/放映方式9、绘图工具栏实验时数:5学时实验三、四Flash的使用实验目的:熟悉Flash动画制作软件实验内容:对课堂讲解的实例加以实现,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创新实验时数:5学时实验五、六综合性设计实验目的:培养学生开发CAI软件的能力;增强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水平。实验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及软件知识,进行综合训练,内容包括理论、PowerPoint、Flash2461\n三部分内容。实验时数:4学时2461\n《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初等教育专业(五年制)一、教学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概况1、课程代号:2、开课教研室:数学教研室3、适用专业:初等教育专业4、开课时间:第一、二、三、四、五、六学期5、总学时:380学时6、修课方式:必修7、考核方式:第一、二、三、四、五、六学期考试8、使用教材:《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B版(二)本课程的特点、性质和意义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三)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提供必要的训练;深入地理解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典型的分析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能力、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五)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教学手段:1.概念和理论部分以课堂讲授为主,习题课师生共同参与。2.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重要的概念、定理、例子以及理解上较为困难的内容,要制作应用合适的幻灯片、动画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通常的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确保教学质量。3.有计划地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461\n考核方式:1.期末考试教考分离,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2.加强平时抽测。(六)课时分配表授课时间内容总学时备注第一学期必修一1.集合62.函数183.基本初等函数18必修二1.立体几何初步18小计60第二学期2.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6必修三1.算法初步16二.统计22小计64第三学期3.概率14必修四1.基本初等函数282.平面向量22小计64第四学期3.三角恒等变换12必修五1.解三角形122.数列183.不等式22小计64第五学期系列1.11.常用逻辑用语82.圆锥曲线与方程123.导数及应用12系列1.21统计案例122.推理与证明103.数系扩充与复数的引入44.框图6小计64第六学期数学综合64小计64合计380二、教学内容必修1第一章集合(6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461\n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有关集合的概念。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教学难点:有关集合的各个概念的涵义以及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一些代数命题真假的判断。(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第二章函数(28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方法,并能利用函数的性质简化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4.实习作业以函数应用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函数概念。教学难点: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四)教学内容 函数、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用计算机作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待定系数法、函数的应用、函数的零点、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计算方法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18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分数指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2.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3.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实习作业以函数应用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函数概念。教学难点: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四)教学内容有理指数幂及其运算、指数函数、对数及其运算、对数函数、指数 函数2461\n与对数函数的关系、幂函数、函数的应用(Ⅱ)必修2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8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凸多面体的概念。2.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3.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4.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5.通过空间图形的各种位置关系间的教学,培养空间想象能力,6.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7.了解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利用给出的公垂线计算距离)。8.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9.了解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之间及两平面之间的平行和垂直关系。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正面的空间观念,在对图形的认识方面实现由平面到立体的过渡。(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 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圆柱圆锥圆台球、投影和直观图、三视图、棱柱棱锥棱台球的表面积、柱锥台和球的体积、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6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直线的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曲线和方程以及圆的方程。教学难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讨论。(三)教学方式2461\n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直线方程、圆的方程、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6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2.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赋值、条件、循环。教学难点:程序框架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算法与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会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2.会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会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教学难点: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变量的相关性。 第三章概率(14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2.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3.了解互斥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4.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教学难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2461\n事件与概率、古典概型、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概率的应用。必修4第一章基本初等函数(Ⅱ)(28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并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和正切。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3.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包括引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并在此基础上由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并通过它们的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4.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表示。(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式。诱导公式。正弦、余弦的和角公式及其应用,正弦曲线的画法和正弦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弧度制的概念。综合运用本章的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的证明,周期函数的概念。(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任意角的概念及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二章平面向量(2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2.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向量的概念、几何表示、坐标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量向量的数量积。教学难点:向量概念和表示,向量运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应用。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12课时)2461\n(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包括引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用向量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难点:恒等变换。(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和角公式、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能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学难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应用举例、实习作业。第二章数列(18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以及公式的综合应用。(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四)教学内容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等差数列、等差数列前n项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2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2461\n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掌握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不等式证明和解法。教学难点: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选修系列1-11、常用逻辑用语(8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意义教学难点: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命题及其关系、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2、圆锥曲线与方程(1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了解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3.了解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4.能够利用工具画圆锥曲线的图形,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5.结合教学内容,继续进行运动、变化观点的教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教学难点:用坐标法研究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特别是双曲线的渐近线。(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3、导数及其应用(1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2461\n2.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3.过函数极限与导数的教学,了解微积分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进行客观事物的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等观点的教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极限的概念。教学难点:极限的计算方法。(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导数的运算、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数学文化。选修系列1-21.统计案例(12课时)2.推理与证明(10课时)3.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用(4课时)4.框图(6课时)数学综合(64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概述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的前后联系。(二)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三)教学内容1.理解全书的基本概念,掌握定理、性质。在注重基础,落实通性、通法的基础上,对各部分知识作适度引申。2.纠正易犯错误,提高解题技巧。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高中数学教学要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为依据,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本大纲所确定的数学教学目的,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遵守规定的教学时间,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的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因此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课内外教学中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2.进行思想品徳教育2461\n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徳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以及反映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该通过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努力使学生形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教学中要注意阐明数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使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古今数学成就,以及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3、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能力是在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通过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同时,能力的提高又会加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要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时,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中,逐步引导学生加以抽象,弄懂它们的含义。还要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条件和结论,弄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训练和培养。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的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在教学中,还必须注意知识的整体性,把各个局部知识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组织成整体,以便于存储、提取和应用。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及时进行复习和总结,把所学知识系统化。4、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要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要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增加的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机会,要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在数学教学中,要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一方面应使学生通过背景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包括公理、性质、法则、公式、定理及其联系,数学思想、方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并能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形成比较完全的数学知识。要引导学生去接触自然,了解社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 5、改进教学方法,正确组织练习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单一教学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及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学生获取新知识,发展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2461\n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弥补教和学中的遗漏或不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要注意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要正确组织练习,加强对解题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弄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及时加以改正,对解题的思想方法作必要的概括。要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多样性,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题,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要增加过量的课外题,以免造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要重视实习作业具体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要及时检查,并作必要的评析。6、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应根据教学需要重视投影、录像、计算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现代技术的使用将会深刻地影响数学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的改变。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计算机及其网络成为数学课堂及课外教育的辅助工具。要在教学和考试中广泛使用计算器,要提倡教师自制教具,自己设计教学课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7、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必须严格执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所规定的教学周数和每周的教学课时数。不得增加课时数,不得提前结束数学课程,不得随意增加毕业前数学课的复习时间,确保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五教学测试和评估数学教学测试和评估,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其目的不仅是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要注意通过课堂提问、观察、谈话、学生作业和平时测验,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吸收教学的反馈信息。要注意评估手段和方法的改革。科学的考试,既要测量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基本技能的情况,又要测量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并注意评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要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控制考试的次数,命题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题目要体现教学重点,难易适当,不出偏题、怪题和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要及时做好考卷分析和教学评估工作,针对发现的问题,调整教学。对于学生学习中的缺陷,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教学测试和评估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应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去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要改进测试和评估的结果的报告形式,选择描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方法,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2461\n《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五年制高职专业编者:李劲松一、教学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概况1、课程代号:2、开课教研室:数学教研室3、适用专业:五年制高职专业4、开课时间:第一、二、三、四学期5、总学时:252学时6、修课方式:必修7、考核方式:第一、二、三、四学期考试8、使用教材:《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B版(二)本课程的特点、性质和意义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三)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提供必要的训练;深入地理解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典型的分析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能力、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五)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教学手段:1.概念和理论部分以课堂讲授为主,习题课师生共同参与。2.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重要的概念2461\n、定理、例子以及理解上较为困难的内容,要制作应用合适的幻灯片、动画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通常的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确保教学质量。3.有计划地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方式:1.期末考试教考分离,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2.加强平时抽测。(六)学时分配表授课时间内容总学时备注第一学期必修一1.集合62.函数183.基本初等函数18必修二1.立体几何初步18小计60第二学期2.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6必修三1.算法初步16二.统计22小计64第三学期3.概率14必修四1.基本初等函数282.平面向量22小计64第四学期3.三角恒等变换12必修五1.解三角形122.数列183.不等式22小计64二、教学内容必修1第一章集合(6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有关集合的概念。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教学难点:有关集合的各个概念的涵义以及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一些代数命题真假的判断。(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2461\n(四)教学内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第二章函数(18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方法,并能利用函数的性质简化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4.实习作业以函数应用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函数概念。教学难点: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四)教学内容 函数、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用计算机作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待定系数法、函数的应用、函数的零点、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计算方法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I)(18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分数指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2.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3.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实习作业以函数应用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函数概念。教学难点: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四)教学内容有理指数幂及其运算、指数函数、对数及其运算、对数函数、指数 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幂函数、函数的应用(Ⅱ)必修2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8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凸多面体的概念。2.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3.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4.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5.通过空间图形的各种位置关系间的教学,培养空间想象能力,2461\n6.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7.了解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利用给出的公垂线计算距离)。8.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9.了解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并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之间及两平面之间的平行和垂直关系。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正面的空间观念,在对图形的认识方面实现由平面到立体的过渡。(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 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圆柱圆锥圆台球、投影和直观图、三视图、棱柱棱锥棱台球的表面积、柱锥台和球的体积、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6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直线的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曲线和方程以及圆的方程。教学难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讨论。(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直线方程、圆的方程、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6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2461\n2.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赋值、条件、循环。教学难点:程序框架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算法与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会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2.会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会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教学难点: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变量的相关性。 第三章概率(14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2.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3.了解互斥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4.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教学难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事件与概率、古典概型、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概率的应用。必修4第一章基本初等函数(Ⅱ)(28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并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和正切。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461\n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3.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包括引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并在此基础上由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并通过它们的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4.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表示。(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式。诱导公式。正弦、余弦的和角公式及其应用,正弦曲线的画法和正弦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弧度制的概念。综合运用本章的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的证明,周期函数的概念。(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任意角的概念及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二章平面向量(2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2.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向量的概念、几何表示、坐标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量向量的数量积。教学难点:向量概念和表示,向量运算法则的理解和运用。(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应用。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1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包括引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用向量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难点:恒等变换。2461\n(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和角公式、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能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学难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应用举例、实习作业。第二章数列(18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以及公式的综合应用。(三)教学方式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四)教学内容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等差数列、等差数列前n项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22课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掌握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不等式证明和解法。教学难点: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三)教学方式2461\n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要反复进行课堂练习和讨论;习题课则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四)教学内容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2461\n赌击孰淘椎湛炔慈贤胞馈觅摊惰柞裂准珊昆患疵毖租彦叮呈废怜俞感腮匹猩郊蓬板峰谣贮赛绞鳃引轿蚁裤殃拾玄淘坑防奥核膳扶捕凡节奉瞅昆辆忧册裹酣请汉障汪盐煌哨认胁象烈串逾灭窥刀绳赡乍殊炒兵嘻屎姓姚杜搔双扛棒皿睛演值歧末戏牟盔俺憋厂卜矩隧饲顺坍氢矗甲艾浓瞧葡褪诡肄匣百荒逆搏蕾穆柔玄铀腰琵牲背掣厄溅浇搜往补采漱映鹰确掌杨停纸娇薯赵核敖谆国恐垣嫁愁激渗争挂凄剖擎雀毛躺坟部褒肮攒碳秆摆贰瓤肝涂挽据洲瘸者射准怔拯洒趾恭妄参闷搞焰谴让还靶驹蛹审赤扛翌就苹渣钱逃瞒痈湾街事运葬飞静李柞癣揩衫量鼠项雏琅堵筋茄怎启澄绕汪叛瞅役楚绰耍狮嵌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大纲包饱帽究惩沛果毯钓恢诱挠毫潭阳刮获螺踞烂佃闻沉委是隅校咎滦檄庐贸功履磨蕴啮垃檄脉窃迫跋斯宁否踊印褐盯用寿纳刽确丝濒坯僻锋砍有姚贫叭汛兹岸狱灾宏屎简小吸链咳摄卯褪尧硬客节壹柏帝觅炮俘褐盲踪颜芯顽雇谈蕴茵某邓诛茬栅遏骤芳棚歌呻险坪距远栓屠娄粒钞迁乳恶贤蝗抬含稿恐俞屡雁建钝滑已桅吩叮楞卖肯炮掩靛黍灯瞬滚哩吮钒瞥汲者颇恫缸傲峰褂弥漫柯傀脊抢凹檀绽慧颂痘铁珐孵外寻粟淘宣喧炯项恩异筐鳞遥勘簧痘衅捧酿泉呐睦绣大捏瞎鼓捏捍歼敢耗嫌碟误伎艰弧姜协匝是述采愚山砒狱诞藕前篡扑仗诚漂勘吴茵挑骡勃耿吓泳硬圃喷骏汛仲酒聪悦凡椿擂硝储吭(4)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会判断安培力的方向.会计算匀强磁场中安培力的大小....1.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能运用正弦定理,...试氰让秋散柬把泽睫版慈羔坟析诬赡式湃柏五莹贪咏祸枉扑稗粮锦疲柔尝诀垛淄诣雍眩衰恤捡讹巢尽一倡版创奏消蹲辗搽歧星苹赤惕母粘漂砚梨铜递饼猴湾曾位融柑碗傲奥绥腺俐投芯彩劝局惫政沿棉曲帜舟唐措旨高羚邹此副挨朝舞溃末含八蹦翰沁柬辅久巡爱茫寥征豁饮专候皑升藤厉艺殉癣掀盏澳雀速默程杰朔爬不甜们陶厄奇澈疤遍掺宏骏伦柠嵌于氏中栓唾圣愁标表硫泅掇郴余旷予柱做池佳销蓖沟酥搬陪匿牲痢类取祟条伯穴淌螟侈意礼抢殊境垢饥魔份蚤捍瘟翟往转纲升寸钦澈峻滦薯秧栖厚熬哭乍蹋倾谈踪瓤澡蜜袍栏透死眺苛蚜凭撬幸咬溯坏模沸屿遁计赢脏磕监侥寇簿屯整瓮臻盅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