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7 KB
  • 2022-08-15 发布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4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4(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试述我国现行学校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主要表现在:(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与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人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以立法形式推行义务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标志之一。(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现代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当代,许多国家纷纷走职教与普教相结合的路子。重视普教与职教的相互渗透,在普通中学增加职业性课程,为普通中学毕业生做就业准备,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增加普通教育课程,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上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这种职业教育普通化、普通教育职业化,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正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进而走向普及阶段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处于由精英教育阶段迈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深挖高校内部潜能,打破单一办学模式,走多元化、多形式办学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到大众化转变的重要途径。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迈进。(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终身教育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而非仅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不仅包括学前教育、青少年教育,还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既是一个贯穿一切教育的理念,更是构建未来教育体系的一种制度实践。总结终身教育的含义就是人的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走向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自学本领,以便能够走出校门继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适应不同的新的工作要求。)解析:2.简述教育制度的发展。(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1)在原始社会,社会处于混沌的未分化状态,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没有产生专门的教育,因而也就不可能有教育制度。(2)在古代阶级社会之初,由于社会的分化,教育由此时起也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于是就产生了古代学校,后来出现了简单的学校系统,逐渐形成了古代教育制度。古代教育制度有简略性、非群众性和不完善性。(3)现代教育制度则不然,它是随着现代学校的发展、分化和扩充而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制度不但有阶级性和等级性,而且有生产性和科学性,它要为生产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就决定了现代学校规模上的群众性和普及性,结构上的多类型和多层次的特点。(4)在当代,教育制度还在不断地发展。它已由过去的现代学校教育系统,发展为当代的以现代学校教育系统为主体,包括幼儿教育系统、校外儿童教育系统和成人教育系统的庞大体系,它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解析:3.简述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态。(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制,这个学制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里得到了确认。它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教育:(1)学前教育(幼儿园):招收3至6、7岁的幼儿。(2)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招U^6、7岁儿童入学。学制为5〜6年。在成人教育方面,是成人业余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中学。全日制中学修业年限为6年,初中3年,高中3年。职\n业高中2〜3年,中等专业学校3〜4年,技工学校高等教育:指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4)年。属成人教育的各类业余中学,修业年限适当延长。3〜2.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高等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者。专科学校修业为2〜3年。大学和专门学院为4〜5年,毕业考试合格者,授予学士学位。业余大学修业年限适当延长,学完规定课程经考核达到全日制高等学校同类专业水平者,承认学历,享受同等待遇。条件较好的大学、专门学院和科学研究机关设立研究生教育机构。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为2〜3年,招收获学士学位和同等学力者,完成学业授予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修业年限为3年,招收获硕士学位者和同等学力者,完成学业授予博士学位。在职研究生修业年限适当延长,完成学业者也可获相应学位。)解析:1.学制制定的依据有哪些?(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社会依据:①学制的制定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技发展状况的制约。②学制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③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也制约着学制的制定。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文化功能.如文化选择、文化传承、文化整合和文化创造等。不同的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会对教育类型和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④学制的制定必须考虑人口状况。(2)人的依据:学制的制定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制约。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成长中经历的不同年龄阶段,各有其年龄特征。在制定学制时必须适应这种特征。(3)学制本身的因素:学制的制定既受国内学制的历史发展的影响,也要合理的参照国外的学制经验。任何一个国家的学制,都有它建立和发展的过程,既不能脱离本国学制发展的历史,也不能忽视外国学制中的有益经验。)解析:2.什么是学制?学制的类型有哪些?(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制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和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2)学制的类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原来的西欧学制属双轨学制,美国学制属单轨学制,苏联学制则是分支型学制。双轨学制是在18一19世纪的西欧,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都同时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于是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简称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中学;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单轨学制是美国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小学、群众性中学和大学的形式,不论贫富,所有国民的子女上同样的小学、中学和大学,从而形成了美国的单轨学制,简称单轨制。美国单轨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单轨制对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具有更大的适应能力。分支型学制是苏联创造的一种学制形式,既有单轨制特点又有双轨制的某些因素。它一开始并不分轨,而且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有权进人对口的高等学校学习。苏联型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苏联型学制的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这是苏联型学制的优点和特点。目前世界学制变革的趋势是双轨学制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义务教育延长到哪里,双轨学制并轨就要并到哪里,单轨学制是机会均等地普及教育的好形式;综合中学是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理想形式,因而综合中学化就成了现代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解析:3.什么是课程?谈谈自己的理解。(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由于现在学界里对课程没有统一的说法,教育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观点有四个。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文化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总的来讲,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n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从育人目标的角度讲,课程是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讲,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可见,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途径。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它是以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学科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与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全部内容。)解析:1.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者与课程是何种关系?它们在课程中各起着何种作用?与当前的课程改革有何种关系?(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为了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应有的育人资源与蓝图的作用,以及对育人活动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国家需要编制好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文本,即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这三者是课程的实施文本,没有它们,课程就没有办法叙述到纸上,那么也就没有相关的文件来指导课程实施。(2)课程方案也称课程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普通小学与中学的课程方案,是指在国家的教育目的与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各级基础教育的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顺序、学时分配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是课程实施最具有统领性的文件。课程标准是依照课程计划的要求,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某门学科的性质与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课程的基础。编写课程标准是课程开发的重要步骤。教科书是根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学生接受能力编写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当前的课程改革,就是从改革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做起的,主要是对各科课程标准进行改革,并且实行一纲多本,即各个出版社可以编订教材,教材的内容要依据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解析:2.教科书编写应注意什么?(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科书(教材)是根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学生接受能力编写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科书编写应注意:①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②强调内容的基础性;③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科书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实用性;④教科书的编写要同时兼顾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⑤各年级教材的衔接性。)解析:3.简述课程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课程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了人们对课程有了越来越深刻和广泛的认识。我们主要了解以下几位代表人物和他们的课程理论,以此说明课程理论的发展过程。(1)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第一个进入人类视野的真正课程问题,是由斯宾塞提出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应该说它是课程问题明确化的开端。他讲究知识的价值,注重人的社会生活对于科学知识的需求,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他把课程仅仅看成是科学知识,则有所偏颇。(2)杜威的经验课程:杜威主张:抛弃把教材当作某些固定的和现成的东西,当作在儿童的经验之外的见解,不再把儿童的经验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把它当作某些变化的、在形成中的、有生命力的东西。杜威用动态的知识观来阐释儿童现有经验与课程之间的联系是儿童经验改组的过程,这一观点值得肯定,但他并未明确解决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也未阐明课程与教学的联系与区别,致使课程和教材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给教材的选编带来了难度,并严重地削弱了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3)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博比特出版了《课程》一书,可以被看成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论专著。他认为应当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教育目标。他将社会生活活动分为10大类,这10大类的活动便构成了教育的主要目标,并据此来确定教育应当使儿童获得知识、技能、能力、态度与品行等方面的要求,作为课程的基础。这种方法叫“活动分\n析法”,为后来盛行的课程目标的确定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博比特的方法论注重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有其积极的一面,但过于繁琐、具体,既忽视与排斥了社会教育总的价值取向与教育目的,也未突出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需求。(4)泰勒的目标模式:泰勒提出了目标模式,他认为课程原理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组成和运作的: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他的课程原理系统、完整而重点突出,其中,确定目标是主要而基础的一环。泰勒的课程原理被称为“目标模式”,对课程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至今仍在西方课程领域中占有主要的地位。)解析:10.如何处理课程的一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问题?(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课程的一元化主要是指课程的编制应当反映国家的根本利益、政治方向、核心价值,反映社会的主流文化、基本道德以及发展水平,体现国家的信仰、理想与意志。它有助于各民族的融合,全国人民的凝聚,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的统一、强盛与进步。课程的多样化主要是指课程也应当广泛反映不同地区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不同民族、阶级、阶层、群体的不同文化、利益与需求;反映不同学生个人的个性发展的选择与诉求。简言之,要反映各个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它有助于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尊重不同地区、群体与个人的差异、特色及其对教育与课程的追求,有助于肯定各方面的独特价值,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增进社会的民主、公平,促使社会与个人都能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但是,我们今天也不能一味地只讲课程的一元化,而否定或排斥课程的多样化,要认识到课程的多样化也至关重要。当然,也不能盲目追求多样化,一味照顾各方面的局部利益,那样不仅会造成课程的繁杂,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会削弱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在我国,坚持基础教育课程的一元化方向,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学生的基本要求,是贯彻教育目的与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此外,非常注重课程的多样化发展,要求一纲多本,增加选修课程、民族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此来确保课程的多样化。)解析:11.简述课程目标、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的要求。课程目标是课程计划中各个学习领域或这些领域之下的一些具体的科目所规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教育目的都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一节课、一个学期、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任务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学校教育目标体系由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层次构成,教育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是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课程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是为实现教育目的的逐级具体化的目标。它们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解析:12.陈述课程目标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般说来,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包括三类: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因此,目标的陈述也有相应的三种基本的方式。(1)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所谓结果性目标,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对设计时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这种指向结果性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领域。(2)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所谓体验性目标,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应达成的标准。它在设计中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历时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指向体验性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各种“过程”领域。(3)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所谓表现性目标,即明确安排学生各种各样的个性化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程度。它在设计中所采用的行为动词通常是与学生表现什么有关的或者结果是开放性的。这种指向表现性的课程目标,主要适用于各种“制作”\n领域。)解析:10.如何选择课程内容?(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即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要注重选择两方面的知识。选择课程内容时。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1)间接经验的选择:间接经验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书本知识。它是人类认识的基本成果,间接经验具体包含在各种形式的科学中。间接经验选择的依据是科学理论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2)直接经验的选择:直接经验是指与学生现实生活及其需要直接相关的个人知识、技能和体验的总和。如社会生活经验、学生处理与自然事物关系的知识和经验与技能技巧,等等。直接经验选择的依据是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解析:11.组织课程内容时应该处理好哪些关系?(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课程内容采取何种逻辑形式编排和组织,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结构的性质和形式,制约着课程实施中的学习活动方式。要组织好课程内容,我们应着手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1)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式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螺旋式是指在不同单元乃至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直线式和螺旋式各有利弊,分别适用于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螺旋式较适合;对一些理论性相对较低的学科知识、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则直线式较适合。其实,即使在同一课程的内容体系中,直线式和螺旋式都是必不可少的。(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比较地看,纵向组织注重课程内容的独立体系和知识的深度,而横向组织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这也许是两种适合于不同性质知识经验的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同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一样,都是不可偏废的。(3)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现在人们一致认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把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结合起来。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统一,实质是在课程观上把学生与课程统一起来:在学生观方面,体现为把学生的“未来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统一起来。)解析:1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具体课程目标上,改变传统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在课程结构方面,改变传统过于注重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状况,开设综合课程,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其形式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和劳动与技术教育。(3)在课程内容选择方面,改变传统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现代技术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在课程实施方面,改变传统教学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在课程评价方面,改变传统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课程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方面的功能。课程评价要从终结性评价转变为与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6)在课程管理方面,改变传统课程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的弊端,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解析:13.简述课程目标的主要来源。\n(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习者的需要:根据作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学习者的需要来确定,本质上是尊重学习者的个性,体现学习者的意志的过程。一句话概括就是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从空间维度来看,是指从儿童所在的社区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从时.间维度来看,不仅是指社会生活的当下现实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会生活的变迁趋势和未来需求。(3)学科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要根据学科发展来确定。泰勒指出,在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时,应将学科专家的建议作为重要的来源。就目前来说,则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知识的价值是什么,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解析:10.简述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类型、特点及其适用性。(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分科课程,即学科课程,是指以分门别类的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分科课程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逻辑体系,教学以各个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进行,分科课程重视每门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安排。有助于教学科目的设计与管理,也易于教师的教学,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系统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因此,分科课程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中一直居于显要位置。(2)综合课程,即统整、课程,是指突破了学科界限,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在联系的课程。综合课程体现了这样一种课程取向:它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综合课程克服了由于学科细分所导致的知识零散,可以解决学校课程拥挤的现象,可以使课程中分裂了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解析:11.试分析课程目标的主要特征。(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课程目标作为有关某门教学科目或某项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指标体系,它具有如下突出特征。(1)整体性。各级各类的课程目标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2)阶段性。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系统,如小学课程目标、初中课程目标、高中课程目标等。(3)持续性。高年级课程目标是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延续和深化。(4)层次性。课程目标可以逐步分解为总目标和从属目标。(5)递进性。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难以达到高年级的课程目标。(6)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目标会有相应的调整。)解析:二、分析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12.必答题(分数:2.00)解析:13.论述一下你对终身教育思想的理解。(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终身教育的含义。终身教育思想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国际上流行于60年代,特别是《终身教育引论》(保罗.朗格朗)和《学会生存》出版后,成为指导未来教育的时代理念。此后出现的“学习化社会”“回归教育”思潮与实践,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影响下产生的。所谓终身教育,就是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而非仅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不仅包括学前教育、青少年教育,还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既是一个贯穿一切教育的理念,更是构建未来教育体系的一种制度实践。总结终身教育的含义就是人的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走向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自学本领,以便能够走出校门继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适应不同的新的工作要求。终身教育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的特点。(2)终身教育的意义。终身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n第一,终身教育使教育获得全新的诠释,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彻底改变了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划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两个阶段的观念。第二,终身教育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改变将学校视为唯一教育机构的陈旧思想,使教育超越了学校教育的局限,从而扩展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个空间。第三,它引发了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的革新。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已有的文化,更要培养个人对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性。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将发生根本变化,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它的多元化价值标准,第四,开放式的关系。民主的、代之以一种新型的、.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第五,终身教育的发展是必将实现教育平等的制度基础。(3)终身教育的实践。法国于1971年制定了“使终身教育成为一项全国性的义务”的法案,其他国家也竞相仿效,制定终身教育的法令,着手建立终身教育制度;与终身教育相联系的,还提出了“回归教育”“继续教育”的构想,并正在实施。瑞典的一些著名大学不直接招收高中毕业生,而招收那些中学毕业后工作过一两年的青年,还可以在进了大学以后,休学一个时期去参加社会工作,然后再回来上大学。美国每年有12%一15%的工程师接受继续教育。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多种形式的业余大学以及利用无线电、电视、计算机网络进行的远距离教学,都是实施终身教育、回归教育的有效形式。我国也在积极建立学习型社会,实践终身教育思想,我们也要有极强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因为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方式。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不管是对个人的发展,还是对国家、社会而言,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解析:三、名词解释(总题数:11,分数:22.00)10.教育制度(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及其管理规则的总称。教育机构系统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二是教育的管理机构系统管理规则指的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教育制度有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和强制性的特点。)解析:11.学制(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目前,学制主要有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类型。)解析:12.双轨学制(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18—19世纪的西欧,如英国、法国、德国等,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影响下,由古代学校演变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人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都同时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简称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联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的这种双轨制和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特别是和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时代的大生产的性质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与工业技术革命所推动的普及初中教育甚至普及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相矛盾,因而引起了双轨制向单轨制或者分支型学制的变革。)解析:13.终身教育(分数:2.00)\n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终身教育思想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国际上流行于60年代,特别是《终身教育引论》(保罗.郎格郎)和《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行,另一本是《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出版后,终身教育成为指导未来教育的时代理念。此后出现的“学习化社会”“回归教育”思潮与实践,都是在这种指导思想影响下产生的。终身教育的含义是人在一生各阶段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解析:10.课程(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学界对课程没有统一的定论.说法较多,有人认为课程即教学科目;有人认为,课程即学习经验;有人认为课程即文化再生产;还有人说,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总的来讲。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从育人目标的角度讲,课程是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讲,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途径。)解析:11.课程标准(原来的“教学大纲”)(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依照课程计划的要求,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解析:12.课程方案(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课程方案也称课程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普通小学与中学的课程方案,是指在国家的教育目的与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各级基础教育的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顺序、学时分配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解析:13.综合课程(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对应的一类课程,它打破传统的从一门学科中选取特定内容构成课程的做法,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相近的几门学科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解析:14.学科课程(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从各学科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科目的课程。各科目都有特定的内容、一定的学习时数、一定的学习期限和各自的逻辑系统。学科课程是一种基本的课程形式,具有结构性、系统性、简约性等优点,非常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也易于教师教授。学科课程的缺点是不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等。)解析:15.活动课程(分数:2.00)\n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开展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是杜威,活动课程是主张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具有生活性、实用性、开放性等特点。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是居于课程中心地位的,通过活动,把学生校内外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活动课程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活动课程种类繁多、灵活多样。但是活动课程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影响了系统的知识学习,导致教育质量低下。)解析:10.课程设计)2.00(分数: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是对课程目标、教育经验和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具体化过程。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课程目标的设计和课程内容的设计。)解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