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案例) 4页

  • 65.50 KB
  • 2022-08-15 发布

教育学原理(案例)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育学原理(案例)1、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及对教育的要求:一、顺序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论也证明了这一点;教育一般不可“陵节而施”。二、阶段性。不能“一刀切、一锅煮”,不能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要遵循年龄特征;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三、不平衡性。两个高峰:1,一岁左右,2、抓住青春发育期“关键期”四、互补性。生理与生理之间、生理与心理之间的互补;要长善救失、扬长避短。五、个别差异性。“少年得志”“大器晚成”;要因材施教。(注:不平衡性一般指同一个体,个别差异性主要指不同个体。)2、教师劳动的特点:一、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教师劳动性质、对象、任务、过程、手段的复杂性;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二、连续性和广延性。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三、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性:人才培养周期比较长;对学生的影响很长时间才能见效果。间接性: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四、主体性和示范性。主体性: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言行举止(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有示范作用。五、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3、教师的职业素养: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做到: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二、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5、丰富的实践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4、健康的人格4、现代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表现在:(1)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4\n(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主体活动。(3)教在于建构学生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5、教师观、教师角色/教师职业特点:1、“传道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授业、解惑者”(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3、示范者(榜样)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三种教师管理类型:强硬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管理型。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6、“研究者”、“学习者”“学者”6、新型师生关系(理想师生关系):一、人际关系:尊师爱生、相互配合。二、社会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亲密。三、教育关系: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四、心理关系:心理相容,师生融洽。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人际关系。7、中小学主要教学原则:一、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三、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四、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按照学科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六、巩固性原则。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七、可接受性原则。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八、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8、中小学主要教学方法:一、语言传递为主的:讲授法、谈论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二、以直观感知为主:演示法、参观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四、以引导探究为主:发现法。五、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欣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9、德育原则:(一) 导向性原则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二)疏导原则。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三)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的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知行统一原则 。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 。4\n(五)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平行教育原则”。(六)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七)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八)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九)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积极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的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10、德育途径:(一)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二)社会实践活动(三)课外、校外活动(四)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五)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六)班主任工作11、德育方法:一、说服教育法。又叫说理教育法。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运用事实进行说理教育。二、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以正面人物的优良品质、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方法。为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三、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四、实践锻炼法。学习活动、社会会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五、品德修养指导法。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等。六、品德评价法。奖励、惩罚、评比和操作评定等。七、角色扮演法。八、合作学习法。双人式学习、小组学习、小队式学习、跨小组的协作式学习、小组间的竞争式学习、全班协作学习等。1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基本要求。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本质要求。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四、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内在要求。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13、课堂教学类:(案例中:学生比较新颖的回答、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没有形成统一的思路,提出问题或指出老师的错误)万能答案: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结果,还要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性格特征。3,教师必须利用自身的教育机智。4,教师必须遵循民主平等原则,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5,教师是课堂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科学合理开发教材。6,教育要遵循赏识原则。运用责任机制给与鼓励使之形成积极的人生观。7,师生关系:教学相长、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14、教师素养类:万能答案:1,教师要忠于我国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2,教师必须遵循教育民主原则,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3,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4\n4,教师要为人师表、身体力行、高度自觉、自我监督,成为学生的榜样。5,教师要有高度的教育机智。6,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素养和高度的能力素养。15、学生个性差异类:(班级群体中的特殊学生、差生)万能答案:1,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要求。2,教育民主。3,尊重相信学生,强化其个性优点。4,遵循赏识教育原则。5,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6,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7,遵循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鼓励其主动学习。16、德育教育类:(与教师职业素养结合)万能答案:1,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与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遵循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原则。3,教师应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4,德育教育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5,遵循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教育原则。6,遵循赏识的教育原则。7,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人。运营新的现代教育观,以及学生自身特点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是学生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完全的性格特征的方向发展。17、关于教师体罚学生案例:(与教育法规、教师素养结合)万能答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惩戒,但不可体罚学生。1、教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2、教师要遵循新理念的教育原则。3、正确的教师观。4、正确的学生观。5、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6、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18、关于儿童游戏案例:万能答案:1,学校对学生的在校行为要尽到积极注意的义务。6到13岁的孩子属无民事行为能力者,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予以注意。2,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他们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但还不能很好的分辨是非,教师就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使学生养成珍惜资源、尊重劳动与收获的品德(品德培养)。4,遵循制度,教授知识,使之形成健全性格。5,分享快乐原则。6,以人为本的个性教育原则。7,德育美育教育原则。19、教师职业道德:(关于职业道德、教师素养)万能答案:1,教师要忠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教育方针)。2,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3,教师必须与各方面协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人。4,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做到身教、身体力行、发挥表率作用。5,教师要高度自觉、自我监控,成为学生的榜样。6,要有高度的教学机智。正确及时地解决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7,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素养和高度的能力素养。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