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 KB
- 2022-08-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名词解释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教师专业发展:乂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幣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纽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的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徳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4.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5•课程:1、课程即教学科目2、课程即学习经验3、课程即文化再生产4、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6.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木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徳、智力、体质等方血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简答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①教冇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m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③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④现代教冇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而且也是培养全而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乂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丿力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乂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屮。2.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1、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教育的文化保存延续功能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其二是横向的文化传播。)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冇的文化创造功能。3.教育目的的功能:指教育口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丿IJ。教育H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右多方面的功能: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3、对教冇活动的评价功能4.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冇者徳、智、体、美等方而全而发展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5、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选择1•教育对个体发展(人的发展、身心发展)的正向功能:(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转变为现实特征的过程)\n功能:1•教育促使个体社会化的功能途径: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②教育促使个体行为的社会化③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1.教育促使个体个性化的功能途径:①教育促使人的主题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②教育促使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使个体价值的实现2.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的价值取向:涉及的基木问题是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木位的价值取向。3.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一个教育系统内或教育机构中用止式文件颁布而提供给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考核后可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表现为课程方案中明确列出和有专门要求的课程。隐性课程: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1、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在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等)2、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师的设置、校园坏境等)3、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等)4、心理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心态、行为方式等)4•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1、哲学取向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只是即道德”的传统。基本主张:(1)知识一道徳本位的目的观(2)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3)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4)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2、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基本主张:(1)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2)动机一结构一序列一强化原则(3)学科知识结构(4)发现教学的方法论述1・论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为什么起主导作用?如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有专职人员,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2、由受教育者的介色心理决定3、由时代发展的特点决定如何发挥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屮的主导作川:(一)了解研究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并遵循这些规律来开展教育工作。1、根据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冇工作必须循序渐进2、根据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予以区别对待3、根据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必须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及时地进行教育工作,注意教育工作的适时性4、根据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教育工作要从儿童青少年的实际出发,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5、根据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包插家庭、学校教育在内的一切后天的社会条件,都是外因。2.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从教沖设计的角度考虑,\n—•般将知识分为以下三类:1•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教师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注意:(1)找出新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的结合点,讲清二者间的相互联系(2)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作认真分析(3)恰当引入教学媒体2.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是关于方法和应川的知识。3.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策略性知识也是回答“怎么办”的知识,它与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和个体调控自C认知活动的知识。从总体上看,三种类型知识的设计都要遵循以下要求:(1)要选择适宜贴切的内容(2)组织内容时要把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相结合3、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冇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从对师生关系的意义及稳定性等的综合分析,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1、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师生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教师作为成人社会的代表与学生作为未成年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屮结成的代际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等。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师生的教育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冇与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体间关系。3、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标的心理关系。师生间的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包括人际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个性关系等。综上所述,师生关系可分为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其中,教冇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社会关系是一种背景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身份和角色在教育教学屮的直接反映,具有规范性、稳定性特点,常以比较强硬的方式投射到师生之间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之中。心理关系是教育关系的基础和深化,常以内隐方式、感性方式反映社会关系并直接影响教冇关系,与前两种关系相比,它具有情景性、弥散性等特点。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垂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4、教师素养:(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木条件。其要求为:1、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2、合理的专业知识。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3、复合型的专业能力。其主要包括:①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②分析研究学生的能力③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④良好的表达能力⑤教学纽织管理能力⑥教学|'|我调控能力和反思能力⑦教学研究能力⑧终身学习能力⑨课程开发能力⑩专业发展规划能力。4、崇高的专业道徳。5、强健的身体索质。6、健康的心理素质)5、案例分析:班主任对学生的评语应注意:1、要全而深入地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行为状况,更要了解学生品徳发展的需要和发展规律;2、要提高评语的规范性,即应适当界定评语的基本项目和指标,要求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信息量,同时“要区分不同阶段\n的评语功能,如学期学年评语主耍针对学生,强调针对性、激励性;毕业鉴定主要针对社会,强调综合性、客观性”;\n2.要增强评语的情感色彩,尽对能多地使川鼓励性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