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83 KB
- 2022-08-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育学研究方法\n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第一节教育研究的界说一、教育研究的含义(选择)★★★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的过程。华师版:教冇研究是指采用系统的方法,探究教冇现象和教育问题的活动。1、它以教育现彖或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2、它要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3、它的H的是获得有关教育知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质量。二、教育研究的意义(选择)★★★1、实践意义2、理论意义3、教师意义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是科学教育政策制定的前提。教育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教育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是培养未來教育家的主要途径。4、学校意义教育研究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三、教育研究的类型(选择,简答)★★★★1、教育价值研究与教育事实研究这是根据教育研究对彖的内容和性质及教育研究的任务所作的分类。(1)教育事实研究:又称教育实证研究,以教育中的客观事实为研究对彖,是一种“实然”研究,主要揭示“是什么”的问题。(2)教育价值研究:乂称教育规范研究,以教育屮的价值问题为研究对象,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这是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与功能所作的分类。(1)基础研究:旨在揭示教育现象的一般规律,口的是发展和完善理论。(2)应用研究:旨在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或途径,1=1的是应用或检査理论,评价其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3、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这是根据研究范式(方法)所作的分类。(1)定量研究它是对事物属性进行数量上的分析,从而判断事物的性质或变化。资料是客观可靠,统计分析比较科学和准确,但在驾驭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2)定性研究它是根据研究对彖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以及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和角度。在研究目的上,定性研究重视描述与解释,以揭示教育现象或行为的意义为主;在研究\n角度上,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现象;在分析方式上,以归纳法为主,倾向于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在角色上,研究者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研究者就是参与者。(3)山于研究搜集资料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结果分析中的经验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因此,为更好地研究,益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川。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选择)★★★1、直觉观察阶段(古希腊吋期——16世纪)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吋期(17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4、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二、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选择)★★★1、我国教育研究的特征(1)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2)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3)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研究脱节;(4)思维方式整体直观、整齐划一。2、我国教冇研究的现状(1)教育研究主体不断扩大,呈现出多元化、广泛性和群众性的特征。(2)教育研究领域不断扩展。不仅关注一些重大的教育理论问题,而口紧密结合教育领域的重大决策,关注教育实践领域生成的诸多问题。(3)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更切合实际需求。(4)研究视角和方法多元化。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教育现彖和问题进行多学科、多视角的综合研究,也是近年来教育研究中一个新的亮点。3、我国教育研究的问题(1)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多元化、跨学科研究方法没有得到应有重视。(2)定性与定量综合研究不够。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是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之―,但在我国有待提咼。(3)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然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科学的实证性研究有待加强。(4)不善于吸收和利用其他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三、教育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选择)★★★20101、教育科学研究的口然化、生态化强调在真实的生活和白然的情境中迹行研究,S的在于提高教冇科学研究的外部效度及其实际应用价值。2、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主要表现在:①教育研究方式出现多类型化趋势;②研究工具使用的多样化;③教育科学研究中重视多变量设计。\n3、教育科学研究的跨文化趋势教育中的跨文化研究是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群体的教育行为,以揭示人类教育行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及其与社会文化背景之关系的一种研究。比较研究就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研究。4、教育科学研究的现代化第三节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选择,简答)★★★★一、客观性原则(2010)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应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以客观实际为准,排除一切主观偏见、耍求。客观性原则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根木原则,应贯穿于教冇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具体包括:①研究者要坚持实爭求是的态度和作风。②要全面细致地收集资料,确保资料真实可靠,一切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③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去研究客观现实,以确保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二、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是指教育科学研究应当具有高度的创造性,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探索出被人没有实践过的富有创意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筹,也就是说要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造。创新性原则直接关系到教育研究本身的价值,应贯穿于教育研究的全过程。没有创新,教育研究就会停滞不前,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全盘否定,创新应该是对教育传统最有力的打击,最深刻的批判,也是对教育传统的最好的继承。具休包括:①选题要新颖,富有创意。②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应具有创新性,不同于前人。③研究的结论应是前人未曾获得的新发现。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育研究中,既耍重视理论的指导,又要重视实践,将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起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教育科学研究保持鲜活牛命力的关键。贯彻此原则须注意三方曲的问题:①教育改革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带有战略性的问题。②教育改革实践中所创造的新经验、新方法,要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捉炼,从而研究新的教育规律。③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暴露出的学科建设木身需要解决的基木理论问题。四、伦理原则(2011)伦理原则是指在教育研究屮,研究者必须尊軍研究对象依法享有的一切权利;必须承担保护研究对象的责任,使其权益免受研究活动的侵害;必须保证研究结果被合法、正当地加以利用。伦理原则对研究的可行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教育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因为\n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1、尊重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的权利:私人不参加协作权;不署名权;保密权;要求实验者承担责任权。2、审慎解释研究成果:向公众做出合理的解释;向被研究者或合作者作出解释,以免造成误解或误导。3、避免给研究对象造成伤害第四节教冇研究的i般过程(选择,简答)★★★★一、选题阶段二、研究设计阶段1、教育研究假设2、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①选择研究对象②确定研究方法③分析研究变量④制定研究计划三、捜集资料阶段四、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五、撰写研究报告阶段六、总结和评价阶段第五节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及特点(选择)★★★20121、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右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它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2、教育研究方法的特点(1)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①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杏的指标。③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④强调方法的科学性。⑤创造性。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2)独特性:①很强的综合性、整体性;\n①周期长,具有迟效性;②针对性、实践性强;③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选择)★★★1、提供了认识教冇现象的手段。2、促进了教育研究的科学化。3、优化教育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选择)★★★1、理论方法理论方法是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发现其内在规律或一般性结论的方法。主耍包括: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2、实证方法实证方法主要以科学实证主义认识论与数量化研究方法论为基础,强调事先制定研究假设,通过调查、测验、结构性观察等方式收集资料,运用统计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的呈现简单明了。主要包括:观察、问卷、访谈、测量等。3、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假设,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I大I素的干扰,从而验证假设,探讨事物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4、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主要是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利整理,以认识研究对彖的过去、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第一节选题的主耍来源(选择)★★★一、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二、科学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三、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牛的问题第二节选题的基本要求(选择,简答)★★★★\n一、问题有研究价值问题木身是否新颖和富有创意直接关系到课题的价值,只有那些现有的教育知识体系不能涵盖或无法解释的疑惑,才可能成为研究的问题。问题应具有新颖性,是前人未解决或为完全解决的问题。不仅对本学科具有很好的价值,即内部价值,而且对相关科学领域有较高价值,即外部价值。衡量选题价值大小的标准:①所选课题的应用价值: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教冇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青少年的全而发展。②所选课题的学术价值:是否根据教冇科学木庁发展的需要,是否能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二、问题提出有一定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教育研究选题在内容上必须是基于一定的事实,有针对性,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同时,选题必须以教育科学基木原理为指导、为依据,避免盲目性,这是选题的理论基础。可以说,问题的科学依据和事实依据决定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三、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问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表述不清的问题,在研究中易失去方向,难以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选题一定要具体,界限明了,尽量避免模糊、笼统。具体说來:①明确显示可操作或测量的工具②使用意义明确的概念,避免产牛歧义③语言表述符合逻辑。四、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可行性是指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具休包括:1、客观条件:即要具备必要的资料、设备、经费、人力、技术、理论准备等。2、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知识、能力、研究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木课题的兴趣。3、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时期。第三节课题研究的设计一、教育研究假设(选择,辨析,简答)★★★★★2010、20111、假设的含义与作用(1)假设的含义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禅,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两人特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一定的推测性质(2)假设的作用:主要在于它是理论的先导,起着核心作用。①为研究活动指明了方向:引导研究,起纲领性作川,避免研究的肓目性。\n①是教育科学探索的必经阶段,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手段。②提高研究活动的新颖度和预见性。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假设,是探索教育问题,发现教育规律、形成科学的教育理论的前提,是进行教育研究的核心。2、假设的主要类型(2010)(1)依据假设的形成:归纳假设、演绎假设、研究假设研究假设陈述的是两个变量直接所期望的相关(或不同)。(2)依据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描述性假是关于研究对象的大致轮廓的外部表象的描写。解释性假设是揭示事物内部关系,指出事物质的方血,说明事物原因的假设。预测性假设是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3)依据假设有无方向性:方向性假设、非方向性假设(4)依据研究变量的关系:条件式、差异式、函数式假设3、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1)口变量:又叫实验变量、刺激变量或输入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的变量,是能独立变化并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如:教学方法、教材内容、课程结构等。(2)因变量:又叫效果变量、实验结果或输出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化引起的被试行为或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3)无关变量:乂叫控制变量、干扰变量、无关因索,是与某特定研究n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4、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2010)①-•定的科学性和探讨价值;②推测性:一般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间的关系作推测;③明确性:以陈述句的形式,清楚、亳不含糊地加以说明,简单明了;④可检验性:即可以用收集的数据和事实加以验证。二、教冇研究方案的制定(选择,简答,辨析,论述)★★★★★1、选择研究对象(抽样)>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1)明确界定总体:总体的界定是抽样设计的皋础。总体的界定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同时述耍兼顾研究的外部效度和可行性。(2)随机性:(3)取样的代表性;(4)合理的样本容量(2009)\n①描述研究和调查研究:总体的10%;②相关研究和比较研究:满意样木每组至少30;③实验研究:条件控制较严格的研究,每组15人;条件控制不严格的教育实验,最好是一个自然教学班,不少于30人。注意:不能绝对地认为“总体愈大,样本容量越大”。(5)选择抽样方法并抽取样木考虑以下因索:一是保证抽样具有代表性,使抽样误差降至最小;二是要考虑研究的可行性,尽量选择经济、可行的抽样方法。>抽样的基本方法①简单随机抽样:以随机原则为依据的最基本的抽样方法。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口表抽样法。适川情况:适丿IJ于样木总体个数有限,H数量不人的情况。优点:简便、易行。缺点:费时费力;抽样误差。②系统随机抽样:也叫等灰抽样、机械抽样,是按一定的间隔顺序,在总体中抽取样本。方法:排列编号;确定抽样间隔,即用总体的个数除以样本个数;选择抽样起点,选取样木。适用情况:适合大样本。优点:能在总体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样本比较分散,能够保证样本的代表性。缺点:抽样谋差。③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总体分层;按样木人小及各层在总体屮的比例,独立地抽取子样木。适用条件:适用于总体成分复朵,各成分间差异较大的情况。优点:有效地降低抽样误差;允许研究人员对抽样进行更多的控制。缺点:要求对总体中各层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④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编号;随机方法抽取。适用条件:适用于总体范围大、数量多的情况。优点:抽取方法简单,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缺点:抽样谋差较大。2、确定研究方法选择方法的三个要求:①适合研究目的,最能有效地实现研究目的;②注意各种研究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关系;③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特点,研究的主客观条件。3、制定研究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研究题目②对课题的目的及意义作简单说明\n①课题研究的基木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②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制定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③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④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和使用范围⑤经费预算及所需购置的仪器设备第四节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简答)★★★课题论证是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是对课题的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和系统化。进行课题论证的目的在于阐述研究课题的价值及完成的町能性,避免选题的有目性。一、课题价值论证主要说明“为什么选定该课题进行研究”的问题,指出木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三、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说明课题将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列出基本框架。四、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的论证清楚说明“到底怎样进行研究”的行动方案,即采用何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如何控制研究的过程,研究进度如何安排等。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说明研究者在进行课题研究方血已经具备的工作基础与条件。主要包括:1、研究者自身条件与合作者的条件。2、研究者可利川的物质及社会资源。笫三章教育文献检索第一节教育文献概述一、教育文献的含义(选择,简答)★★★教育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二、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选择,简答)★★★1、全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第二节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一、教育文献的等级(选择)★★★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n1、一次文献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杲、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它贮存分散,不够系统。一次文献一般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2、二次文献(2012)是对原始文献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次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3、三次文献是指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这类综述性文献全而、浓缩度高、覆盖而宽、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等特点。三次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Tf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二、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选择)★★★1、书籍主要包括教科书、专著、资料性工具书(如年鉴、百科全书、辞典等)、论文集等,它是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的一种情报源。2、报刊报刊即报纸和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其中,期刊主要有全文性期刊、摘要性期刊和索引型期刊三类。教育科学范围内的期刊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杂志,一类是学报,还有一类是文摘及复卬资料。3、教育档案(2010)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规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墓志、碑刻等。4、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主要指数据库。数据库中的研究文献以研究报告、综述的摘要为主。最常用的数据库主要有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科学引文索引(SCI)o第三节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一、教冇文献检索的基木过程(选择,简答)★★★★文献检索,不仅是一•个资料查找搜集过程,也是一个分析、研究过程。1、分析和准备阶段确定检索的主题和标志,并确定检索的范围,选定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n2、搜索阶段搜索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并以文字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到的材料。3、加工阶段主要包扌亞①剔除假材料,去掉相互重复、较陈旧的过时的资料。②评价资料的适川性。保留那些全面、完整、深刻和正确地阐明所要研究问题的一沏材料,以及含有新观点、新材料的资料。二、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选择)★★★★1、顺查法2、逆查法3、引文查找法(2011)乂称跟踪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优点在于文献涉及范围比佼集中,获取文献资料方便迅速并对不断扩大线索。缺点在于査得的文献资料受原作者引丿IJ资料的局限性及主观随意性影响,资料往往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因此,要注意文献的对靠性。4、综合查找法综合采川上述各种方法以达到检索的口的。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选择)★★★相对于传统的手工检索,最显著的优点是资料广泛性以及所获取资料的快捷性。1、脱机检索2、联机检索第四节教冇文献检索的要求(简答)★★★一、全而、准确地检索教冇文献1、检索要全面,即全面性。2、检索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二、确认文献的真实性1、内审法:是对文献所载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別。2、外审法:是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別。三、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在査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并使之条理化。不仅要告诉别人我读了什么,还要说明研究者对研究状况的见解,并使Z成为口己更广泛和深入研究的导引。文献综述是文献分析报告的重要形式,不仅是对文献的综合,还包括对文献的评价。\n1、文献综述的基木内容(1)已有研究的丿力史发展与现状:①该领域研究的缘起②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③研究现状。(2)综述者的评价、建议和预测2、文献综述的格式与内容安排绪论、历史发展状况与评价、当前研究状况与评价、趋势展望、研究改进建议、参考文献。3、基本要求①坚持观点与材料的统一;②要有针对性;③应提纲挈领,突出重点;④注意区别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第四章教育观察研究第一节教育观察研究概述一、教育观察的含义(选择,简答)★★★观察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nJ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观察,即一般H常的观察;另一种是狭义的观察,即科学观察。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二、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选择,简答)★★★1、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特点(1)有明确的观察H的;(2)対观察对象不加任何的干扰控制;(3)有翔实的观察记录。2、教育观察研究的优点(1)简单易行:不必使用特殊设计的复杂仪器设备,不需要特殊条件,使用广泛。(2)资料可靠:可直接客观地获取关于对象的事实性资料。(3)不妨碍被观察者的H常学习、牛活和工作,因而不会产牛不良彩响。3、教育观察研究的缺点(1)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育观察研究只能说明“有什么,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判断“为什么”这类因果关系的问题。(2)研究结果信度不高: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H处在不断变化之屮,观察项目归类推理性太多,会爆响研究的信度。(3)观察结果代衣性不强:观察研究往往取样小,观察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的程度不高。\n第二节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一、口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选择,简答,辨析)★★★★这是按观察的情景所作的分类。即依据观察者取得观察数据是在口然条件下取得的还是在人为干预和控制条件下取得的而作的分类。>白然情境中的观察通常能收集到客观真实的资料;但是,研究者较多处于被动,整个观察活动及过程更多地取决于观察对象。>实验室观察也称控制观察,能够人为改变或控制一定的条件,排除偶然因索的干扰,H能重复进行。二、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选择,简答,辨析)★★★★这是按观察的方式(是否借助媒介)所作的分类。>直接观察是观察者凭借自己的感官,身临其境进行的观察,它以观察对彖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为观察内容。(直接通过感官观察)>间接观察是利川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屮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直接观察常常受到人自身主客观能力的限制,而间接观察能够突破这种局限,扩展观察的深度和广度。三、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选择,简答,辨析)★★★★2008、2011这是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加到所从事的活动而作的分类。>参与式观察,是指研究者ft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当中去,不眾露研究者的真实身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其优点是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令关较深层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但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局内观察)>非参与式观察,是指研究者以“旁观者”身份,或采取公开的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的观察。它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相同的地位上,其结论通常比较客观。但非参与式观察易表而化,不易获得深层次的材料。(局外观察)四、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选择,简答,辨析)★★★★2010、2012这是按观察的实施程序和方法所作的分类。>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一般来说,结构式观察可获得的资料详实,并可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一般川于对研究对彖有比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结构观察的形式主要有行为事件取样观察和时间取样观察等。>非结构式观察是对研究问题的范围H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H与观察不周不预先确定,也没右具体的记录要求。没令周密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提纲,观察R的也仅限于对客体的初步了解属于非控制性观察。非结构式观察方法比较灵活,但获取材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对观察情况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使川。第三节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一、教育观察的实施程序(选择,简答)★★★2012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观察情境\n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二、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选择,简答)★★★1、描述记录(1)口记描述法(2)轶事记录法: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随时记录感兴趣的问题,不受任何时间和条件限制,事先也不需要作特别的编码分类。(3)连续记录法:即在连续一段时间内连续记录被观察对象的行为。2、取样记录取样记录是一种以行为为样木的记录方法。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可控性和有效性。既可获得可靠的观察资料,乂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记录所需的吋间。(1)时间取样:是以时间作为选择标准,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2)事件取样从个体的行为屮选取右代表性、并与研究目的育宜接联系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其发生和变化过程,就是行为时间取样观察,简称事件取样。记录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只记录行为的出现与不出现;另一•种是记录次数,指在限定记录的一•段时间内行为出现次数。3、行为检核表主要是用来核对重要行为的呈现与否,观察者将要观察的行为项目预先列出清单式的表格。此法只判断行为出现与否。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第一节教冇调查研究概述一、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及特点(选择)★★★1、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教育调查研究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运用观察、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的事实资料,从而对教育现状作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系列教育认识活动。2、教育调查研究的特点:①以当前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间接方法。②有具体而独特的研究方法和工作程序,通过访谈、发问卷和调查表等间接方式搜集、处理资料。③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实地考察活动。④以调查报告作为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n(间接性、高效性、口然性)二、教育调査研究的类型(选择,简答)★★★★1、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其屮,抽样调查是最常用的调查方法。2、按调查研究的目的:现状调杏、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3、按调查的手段:问卷调查、访谈调查(2011)、测量调查、调查表法三、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选择,简答)★★★1、确定调查课题2、选择调查对象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4、制定调查计划5、实施调査6、整理、分析调査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第二节问卷调查一、问卷调查的特点及优缺点(选择,简答)★★★★问卷调查是研究者以按照一•定要求和程序编制的问卷为工具,收集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它是教育科学研究在收集数据资料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问卷调查的特点:(1)调查过程的标准化;(2)调查形式的匿名性;(3)调查范围广、效率高。2、问卷法的优点:(1)方便实川,省时,花钱少;(2)匿名调査,结果较少地受主、被试交互作川的影响,结论相对较为客观;(3)可以搜集大量样本信息资料,效率较高;(4)便于整理归类,能做大量的统计处理,使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5)调查的范围广。3、问港法的缺点(局限性)(1)结论的代表性易受影响:当问卷中的问题不明确或题量过大,或部分调查对象不合作时,都会影响结论的代衣性。(2)搜集的资料不够深入:应用范围较广,搜集的资料往往是表面的,不能深入了解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真实情况(3)问卷的效度难以保证:若部分调查对象不作冋答,难以知道不冋答的原凶,会影响问卷的效度。\n(4)灵活性问题:当题口不适合被调查者时,被试只能是猜测、放弃或随机作答,无法调整题目。二、问卷的构成(选择)★★★★★1、标题与指导语2、问题和答案3、结束语方式一,设计数个开放性问题,以便让研究对彖补充说明有关情况;方式二,以简短的话表示合作的感谢。三、问题的设计(选择,简答)★★★★1、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问题设计是问卷编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到问卷木身的质量,关系到所获得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1)关于问题的内容与表述:①选择适当的问题类型;②应回避询问有关社会禁忌、爱好和个人隐私之类的问题;③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在同一题中出现,造成题目似是而非。④问题的文字表述要准备,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冋答,避免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用词上,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晦涩的词汇以及方言等。⑤问题应该是中性的,不应使用有暗示或引导性语言。(2)关于题H的数量:问卷的长度要适中,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问题太多,作答者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导致敷衍塞责或不予回答;而问题太少,无法保证收集到足够的信息,以致影响研究结论。(3)关于题目的排列:问题的排列顺序要做到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①简洁、通俗易懂,不耍用太长的句子和学术词语,便于被研究者理解和接受;②具体、清晰、对操作,不要用含糊不清、概念化或双重含义的句子;③客观谨慎,不要用倾向性或引导性的口气进行提问,不宜问敏感或刺激性的问题:④止面肯定提问,不要用假设句,更不要用反问句或否定句。2、问题的形式(1)开放式问卷也称非结构型问卷,这种问卷只出问题,不列答案,由被试者口由回答。这种问卷比较适合探索性研究。有利于发挥被试的主动性,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但不易量化分析。(2)封闭式问卷(2008)也称结构型问卷,这种问卷不仅提出问题,而且还有提供可选择的答案,限制冋答的方向和数量,被试只能在提供的答案中作出选择。易于量化分析,但限制了被试在回答问题时的主动性。\n(3)综合式问卷也称半开放式(半封闭式)问卷,这种问卷对被试的回答做部分限制,还有一部分让被试自由回答。通常以封闭式问卷为主,再以开放式问卷为辅。3、问题答案的格式(2008)(1)是否式:也称肯定式、正误式或二择一式。从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问题的答案。(2)多项选择式:也称菜单式。从多种答案中,选择最适宜的一个或几个答案,然后做上记号。(3)排序式:也称评判式、排列式。对选项进行比较,然后対选项进行排序。(4)等级式:选项为多种等级,等级可以是频率上的,也可以是程度上的。例如:十分经常、经常、有时、几乎没有、没有;不集中、不太集中、一般、较集中、非常集中等。(5)定距式:答案选择是一个区间。第三节访谈调查一、访谈调查的特点及优缺点(选择,简答)★★★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冇目的的交谈來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一般在调查对彖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测验等方式结合使用。1、访谈法的特点:①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和被访谈者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②具有特定的科学「I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2、访谈法的优点(2010)(1)灵活性强;(2)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使访谈有序进行;(3)能够获得宜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4)不受书而语言文字的限制;(5)容易进行深入调査。3、访谈法的缺点(局限性)(1)样本量有限,口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与其它方法相比,访谈费吋、费力、费财。(2)无法控制被试受主试的种种影响:访谈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可能受到研究者素质的影响。(3)干扰因素、不对控因素较多:受环境、时间和访谈对彖的情绪状态限制。\n(4)访谈结果不易量化处理。二、访谈调查的类型(选择,简答)★★★1、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这是根据访谈的过程是否有经过严格设汁的访谈问卷和访谈提纲,实际访谈过程是否严格按计划进行所作的分类。>结构性访谈乂称结构式访问、定向访谈、标准化访谈、口头式问卷,是指按照统一设计的要求和访谈内容,依次述行的访谈调查。突出特点是问题与答案的确定性,有利丁克服访谈过程中的随意性,访谈结果便于量化分析。其不足之处在于访谈过程比较死板,无法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非结构性访谈乂称非结构式访问、非定向访谈,是指只按一个粗略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非止式的访谈调杳。其突出的特点就是灵活性;但标准化程度较低,资料零散,数量化程度低,不利于统计。2、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这是根据某一问题对同一访谈对象进行访谈的时间或次数所作的分类。>一次性访谈又称横向性访谈,是一次性完成的调查方法。>重复性访谈也称跟踪访谈或纵向访谈,是指要经过多次访谈才能完成的访谈。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性质,得到的结果具有动态性。但费用高,耗时长,对访谈者有较髙的要求,一燉多用于小范围的专题研究。3、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这是根据访谈涉及的访谈对象的多少所作的分类。>个别访谈是指山访谈员对每一个被调查者逐个进行的单独访谈的调查。方式比较灵活,适应性较强,但效率较低。在个案研究及对一些敏感性问题的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集体访谈是指一•名或数名访谈员亲自对一些被调查者,就有关问题通过集体谈话进行的调查。扩大了调查对彖,提高访谈调查的效率,减轻被调查者的心理压力。但是,访谈结果的代表性不稳定,对于敏感性的问题难以展开深入谈话。4^血谈和电话访谈这是根据访谈者与访谈对象接触方式的不同所作的分类。三、访谈调査的过程(选择,简答)★★★1、选择访谈对象访谈対象合适是否,关系到资料收集之成败。选取访谈对象要考虑以下问题:(1)研究廿的:依据研究H的确定抽样范围。(2)抽样的特殊要求;(3)研究条件:即经费是否充足、访谈员数量多少、访谈的复杂程度、耗时长短等,以决定取样范围与数量。\n2、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3、正式访谈正式访谈及访谈的实丿施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1)初步接触:即接近访谈対象,是访谈阶段的第一步。要注意三方而的问题:①给访谈对象一个好的第一印象②取得访谈对象的信任③采取策略,因应拒绝。(2)进行提问(3)注意记录:记录可分为现场记录和事后记录两类。(4)结束访谈:结束访谈是访谈活动的最后一环耍注意:①对访谈对彖表示感谢②注意为以后研究抽样做铺垫③在访谈表上或记录纸上写明慕木信息。4、访谈结果的•整理第四节测量调查一、测量调查的含义(选择)★★★★测量调杏是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况,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i种方法。二、测量调査的类型(选择,简答)★★★★I'根据测量尺度(测暈内容的数学特征):定名测量、定序测暈、定距测暈、比率测量(2011、2012)(1)定名测量:是对事物的性质或类别的鉴别。乂称定类测量,是最简单的测量水平。既无绝对零点乂无相等单位,不能进行量化分析,不能比较人小,也不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适用的统计方法有次数、百分数筹。(2)定序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的鉴別。又称等级测量、顺序测量。既无绝对零点乂无相等单位,故不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等。(3)定距测量:是对测量对象间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的测量。乂称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没有绝对零点,有相等单位,因此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不能进行乘除运算。适用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和T检验等。(4)比率测量:是对测量对彖间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n乂称作等比测量。既有绝対零点,又有相筹单位,可进行任何形式的运算。2、根据行为口标和测量内容:学业成就测量、智力测量、能力倾向测量、人格测量(1)学业成就测量:也称教育测验,最终以被试取得的学业成绩來表现。(2)智力测量:也称一•般能力测验,旨在测量被试智力水平的高低,测量的是实际能力。(3)能力倾向测量:旨在测量被试潜在的某种能力,以了解被试的发展趋向。质量测量和能力倾向测量统称能力测验,最常用的有中国比内解力量表、韦氏儿童解力量表、瑞文推理测验等。(4)人格测量:也称个性测验,主要用于测量性格、气质、兴趣和态度等个性特点。个性测验多为典型的行为测验,即测验要求被试按其习惯的方式作出反应,答案无对错Z分。3、根据测量的目的:描述性测量、诊断性测量、预示性测量4、根据教育测验对象:个别测验、团体测验5、根据测验解解: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6、根据测验的要求:最髙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三、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选择,简答)★★★★★1、效度:即测量的有效性或准确性,是否能真正反映测量的H标和意图。2、信度信度是指测量结杲的稳定性或一致性,即测量的可靠性。检验信度的方法有重复检验法和对分法。效度与信度密切相关。低信度必然会导致低效度,但低效度却有可能信度很高。即可信不一定有效,有效必町信;难度过大或过低区分度都没有或很小。3、难度:难度是指测量的难易程度。难度的指标通常以通过率表示,称之为试题难度指数。通过人数越多,题口越容易,难度越低。4、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量能够把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人区分开來的程度。难度过大或过低,区分度都没有或很小。第六章教育实验研究第一节教冇实验研究概述\n一、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选择)★★★1、教育实验的基本含义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1=1的,合理地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木逻辑结构,农示了教育实验研究的精髓(如图)。操纵控制观测▼自变量无关变量因变量2、教冇实验的慕木要素(1)自变量与因变量口变量:变化的措沌、条件,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也称原因变量。因变量:也称结果变量。在一个实验研究中,自变量不止一个,每一个自变量有多种水平。(2)实验组与控制组接受实验处理的一组称Z为实验组;未接受实验处理的一组称Z为控制组,或称为对照组。控制组根据随机控制的程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随机分配而形成的等值组,成为等值组或“真实”控制组;另一种是非随机分配而形成的控制组,称为不等控制组。(3)前测与后测在一次实验小,通常情况下需要对因变量进行前后两次相同的测量,在实验刺激前的测试称为前测,实验刺激后的测试称为后测。教冇实验的效杲通常通过前测和后测的差异来作出解释。二、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选择)★★★1、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1)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科学实验活动的基本特点①因果关系的探讨:只有实验研究,才能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说明“为什么”,推论因果关系的逻辑性。②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研究者人为地去干预、控制现象发生的条件和进程,有意识地变革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条件从而得到自己所要的结果。③合理控制无关变量:只有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各方面变量平等,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可靠的。(2)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教冇实验具有与自然科学实验不同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而:①在实验研究对象上:以人和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彖,着力研究的是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充满了情感和价值观;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处理实验变量。②在实验物质手段方血:主要在教育和教学的自然环境状态下进行,教育实验不能脱离教\n育教学的实践活动。①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②在教育实验结果上:不能完全客观测量,同时还涉及对被试的实验道徳问题。2、教冇实验研究的优点①可主动设置条件;②可重复验证;③可分别考察各种因索的作用;④便于量上的统计,易获得比较可靠的结果。3、教育实验研究的缺点①通常适合于研究口变量数H佼少且淸晰,对分解并加以操作的问题;②教育研究涉及的价值判断将対实验的客观性产生枳极或消极的作用:③测量工具的限制,难以描述情境中的复杂行为;④研究人员的限制。三、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选择)★★★1、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从自然科学实验经由心理学而引进教冇领域,这就是物理学T生物学T实验生物学T实验心理学T实验教冇学的发展过程。2、从一般教育活动分化发展而形成的教育实验这是一种人文科学的方法,在现实条件下,选择教冇的白然环境进行。关注价值、情感、个性,强调对象的整体性和定性研究,强调综介的方法。四、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功能(选择)★★★1、检验、修改、完善教育理论2、促进教育实践的改革与发展3、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丿IJ于教育实践寻求操作程序五、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木程序(选择)★★★1、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1)选定实验研究课题,形成假说;(2)明确实验廿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3)界定口变量,确定实验处理;(4)因变量的测定;(5)无关变量的控制;(6)进行实验设计。2、教行实验的实施阶段3、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n第二节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选择,辨析)★★★★一、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这是根据实验的场所和环境所作的分类。>实验室实验是在人为特定条件卞进行的实验。多用于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自然实验是在自然常态下的教育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地控制、变更某些条件,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其运用最广泛,最易推广。二、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这是根据教育实验的目的和功能所作的分类。>探索性试验是指为了探索一个前人从未探索过的新的教育理论问题或教育实践中的新问题,从事的具有开创性的实验研究。一般研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根本性问题。>验证性实验是以验证已取得的实验成果为目标,是对已取得的认识成果用再实践的经验来检验、修订和完善的一种实验。具有鲜明的重复性,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三、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这是根据实验因素的多少所作的分类。>单因索实验是在实验中只施加一•种实验因素的实验。>多因素实验是在实验中施加两种或两种以上实验因素的实验。四、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这毘根据实验的控制程度和内、外效度的高低所作的分类。>前实验是指不能随机分派被试,可以进行观察和比较,但对无关干扰和混淆的因素缺乏控制,误差程度较高的一种实验。前实验往往无法说明因杲关系,也无法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很难将实验结果推论到实验意外,内外效度均很低。>准实验是指不能随机分派被试,不能完全控制无关因素,只能尽量减少误差的一种实验。准实验的实验效度较Z真实验低,但比较现实可行。>真实验是指能随机抽取和分派被试,保证各组被试等质,系统操纵自变量,完全控制无关变量的一种实验。真实验的内外效度高,误差程度低。第三节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一、教育实验研究效度的含义(选择,辨析)★★★实验研究是有效的,这就是实验研究的效度。即基于事实或证据,实验是“能够被证明的”。效度是根据测量结果推论变量特征的适切性。二、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选择,辨析)★★★★★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真实程度,即因变量的变化在多人程度上来自自变量的变化,也就是研究的结果。\n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禅,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主要有八个:(1)历史:在实验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影响变量的时间。(2)成熟:时间在被试身上发牛的作用。(3)测验:一次测验对后一次测验的影响。(4)工具(测量手段):测量手段的不统一会产生错误的结果。(5)统计回归:挑选被试的错误。(6)被试选择:被试未能随机分配或挑选,而其中一个因索起了作用,从而产生了组的不对等性。(7)被试的缺失:非随机挑选的被试脱离实验,会产主不良影响。(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取样):rlr于取样不一带来的成熟程度的不一致。三、教育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选择,辨析)★★★★★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性、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包括总体效度和牛态效度:①总体效度,指实验结果从特定的研究样本推广到更大的被试群体中去的使用范鬧。②生态效度,指实验结果从研究者创设的实验情景推广到其它教育情景中去的使用范围。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索主要有四个:(1)测验与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取样无代表性。(2)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前测对后测的干扰。(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霍桑效应):实验情境措施对被试的影响。(4)多重实验处理的干扰:重复接受两种以上的实验处理,会产生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提高外在效度的根本措施在于:使被试取样具有代表性,使实验情境与教冇教学环境尽量接近,可以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进行重复性实验。▲总之,实验的内在效度愈高,其结果愈能确认是由实验处理所导致;而实验的外在效度愈高,其结果的推论范围就愈大。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必要条件,但内在效度的研究结果不一定具有很高的外在效度,而且内、外效度有时会互相影响。•般來说,基础研究比较重视内在效度,而应用研究则比较重视外在效度。第四节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一、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含义(选择,简答)★★★★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主要指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只有控制外来的无关变量,保证各方而变量平等,才能保证实验结杲是可靠的。如果没有控制,就无法显现假设中提出的凶果关系,实验也不可能有效度。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扌舌三方血:①控制实验变量;②控制无关变量;③控制测量工具,务必使误差减到最小程度。二、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耍方法(选择,简答)★★★★★2009\n1、自变最的控制:给它下操作定义及规定它的水平等。2、因变最的控制:也需进行适当的控制,确保自变量的变化能引起因变量的变化。3、无关变量的控制(1)消除法:使无关变量消失。(2)平衡法:使无关变量对各组的影响相同。(3)抵消法即让同样的被试先后接受儿种不同的处理,被试白身以及实验顺序造成的练习、适应和疲劳等无关变量效应在先后伦换中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提高实验精确度。(4)恒定法:使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屮保持不变。(5)随机法(6)统计控制:用统计的矫止或调整,将这些影响从结果中排除。就是使川协方差的统计方法来控制无关变量。第五节教育实验设汁的主要格式(论述)★★★★2008、2009、2011、2012一、单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前实验中的单纽前后侧设计)1、基本模式:01X02实验组:前测实验处理后测2、特征:(1)只有一个被试组且不是随机选择,无控制组;(2)仅一次实验处理;(3)有前测和后测,川前后测的差人于零来作为实验处理效应。3、优点:(1)因为有前测,可以在处理前提供有关选择被试的某些信息;(2)通过前后测,可以提供每一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后两次观测条件下行为变化的宜接数据,能明显地验证实验处理的效果;(3)被试兼作控制组,便于估计被试个体态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缺点:(1)山于没有控制组作比较,一些无关变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不能控制历史、成熟及统计(2)前测可能影响后测,产生实验误差。一般有两种情况:①前后测相距时间很短,被试可能由于对前测产生的练习效应,对后测内容敬感以及疲劳效应等而影响实验的结果;②前后测相距时间过长,会出现保持与遗忘的个别差显问题,致使不易分辨出是口变量引起的反应变量,还是受无关变量干扰的结果。(3)这种前后测的比鮫,通常适用于那些通过教育活动取得直接效果的因变量,如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n但对于见效不快的因变量,如身心的自然成熟在其中其重要作用,这就给实验的归因分析带來很大的困难二、非随机分派控制组询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准实验中的不等控制组设计)在教冇实验中应用最为普遍。1、基本模式:OiX02Os04实验组:前测实验处理后测控制组:前测后测2、特征:(1)在原有环境下进行,实验组与控制组不是随机取样分组,两组不等,只能尽量寻找与实验组相匹配的控制组,尽可能使组间平衡,两个组等价。(2)都有前后测。3、优点:山于有控制组,有询后测比较,因此可以控制成熟、历史、测验、工具、统计冋归等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的选择偏差,从而捉高了研究的内在效度。4、缺点:(1)不是随机取样分组,选择为成熟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实验的内在效度;(2)由于前后测的交互作用,实验结果不能直接推论到无前测的情境中,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要慎重。要尽可能从同一总体中抽取样木,以避免使被试差异所带来的实验误差。三、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真实验中的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1、基本模式:RX01R02实验组:随机取样实验处理后测控制组:随机取样后测2、特征:随机化选择被试和分组,仅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两组均只有后测,没有前测。3、优点:(1)能消除前测与后测、前测与自变量的交互影响,内在效度较高;(2)避免了练习效应的影响,节省了人力和物力;(3)由于利用随机分派方法分出两个等组,可以控制被试选择、被试缺失等凶索的T扰。4、缺点:不能对被试的缺失加以控制。四、随机分派控制组前灰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真实验中的实验组、控制组前厉侧设计)1、基木模式:R01X02R0304实验组:随机取样前测实验处理后测\n控制纽:随机取样前测后测2、特征:(1)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典型的实验设计:随机分纽;(2)仅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3)两组均进行前后测。3、优点:(1)由于利用随机分派方法分出两个等组,可以控制被试选择、被试缺失等因索的T扰;(2)都进行了前后测,便于作对照比较。4、缺点:可能产生前测为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影响外在效度。五、所罗门四组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将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与只有后测的设计加以结合)2、特征:(1)只有一种实验处理,随机选择被试和分组;(2)前组有两测,两组没有后测;(3)一个前测组和一个无前测组接受实验处理;(4)四个组都有后测:内在效度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设计。3、优点:(1)可将前测的反复效应分离出來,综合上述两种设计的优点,克服二者缺点;(2)实验者等于做了川个实验,可以作出四种比较;(3)可运用2x2方差分析来处理四组实验数据。4、缺点:(1)很难找到四组同质的被试;(2)被试的数目多时,数据分析比佼困难。\n第七章教育行动研究第一节教育行动研究概述一、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选择)★★★20111、科学的行动研究:40——50年代,勒温、考瑞2、实践的行动研究:70年代以后,斯腾豪格、艾略特3、批判的行动研究:80年代以后,凯米斯、卡尔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选择,简答)★★★★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工作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共同合作,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在教育实践过程屮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三、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简答)★★★★20101、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1)“为教育行动而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H的是解决实践工作者所处情境遇到的问题。研究的H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2)“在教育行动中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研究的坏境就是教育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行动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教育实际工作者学会反省、提高研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3)“山教育行动者研究”这是指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践工作者,主要是教师。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只是提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者的主体。▲总Z,教育行动研究的H的是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者的主体是教育实践工作者;研究的应用者是行动研究者;研究的过程重视协同合作;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和立即应用性。华师版:(1)改进行动质量:以解决教育问题,改进教育工作,提高行动质量为首要目标。(2)行动与研究结合:强调研究与行动结合,注車研究者与行动者的合作。(3)教育行动者参与研究: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反思自己从爭的实际工作2、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1)克服了教冇理论与教疗实践相脱节的弊端。行动研究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专业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的合作研究,促进理论与实际之间的沟通。(2)有利于突破科学实验的种种限制,比较简单易行,容易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3)有利于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迹教师的专业发展;(5)有利于学习与社会的沟通。3、教育行动研究的缺点:(1)更适用于小规模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利于宏观的、理论问题的探讨和解决;\n(2)不能对研究的外部效度做过高要求;(3)需要教师对教育科学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4)需要教师对工作保持高度的敏感,具有积极上动性和负责任的态度;(5)不够正规,缺乏足够的严密性;(6)在实际研究中,难以严密地控制条件,以致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少可靠性程度不高。第二节教冇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简答,论述)★★★★一、计划:计划是行动研究的首要环节。华师补充:根据凯米斯、艾略特等人的概括,教育行动研究的计划一•般包括九个方面:①陈述问题或研究领域;②确定变量;③形成研究问题;④说明创新之处;⑤介绍行动研究小组成员;⑥列举有必要举行的会议;⑦制定述度表;⑧陈述可以利川的资料;⑨说明资料收集的方式。基本要求:①计划应以充分的勘察为棊础;②计划应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③计划应具有清晰的层次或梯度;④计划应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⑤计划应体现参与者的需要。二、行动:行动是指计划的实施,通常遵循”计划一一行动——反馈——调整一一再行动“过程。行动的皋木要求:(1)计划性;(2)情境性;(3)开放性。三、观察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行动的背呆、影响因素以及行动者特点进行全面考察。观察是反思、修订计划和进行下一步研究的前提条件。华师补充:①口我观察:教师在行动结束Z后,对自身所展开的行动过程的回忆和描述,或通过摄像等技术,记录下口己行动的全过程,以及相关的情境。②合作观察:其它合作者对行动者及其行动的观察。不同的人视角不同,对同一行动会作出不同的描述。四、反思:反思是一个阶段总结的过程,要注意对自己的实践和行动作批判性思考。\n华师补充:目的是寻求教师行动或实践的合理性,反思大致包括两个方而:①对整个行动过程的系统描述,即从确定问题到制定计划,从采取行动到实施观察的整体图景;②对行动研究的过程利结果进行判断和评价,并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找出计划和结果的不一致性,从而确定研究问题、研究计划和下一步的计划是否需要作出修止,以及需要作出哪些修正。第八章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一节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一、资料整理的意义(选择,简答)★★★资料整理是根据调杏、研究的目的,对收集利调杳研究所得的原始资料或次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审核、分类、汇总和再加工的过程。1、通过资料整理,使研究者掌握研究的主导方向;2、保证资料的可靠性,为进一步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3、形成可深入分析的资料,初步把握研究对彖的整体情况,发现某些初步规律。4、使研究资料和数据系统化、条理化,便于保存。二、资料整理的步骤(选择,简答)★★★1、审核审核是对研究资料进行审杳与核实目的在于保证资料的玄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一般包扌舌这几个方血的内容:①审核资料的真实性;②审核资料的准确性;③审核资料的完整性;④审核资料的有效性;⑤审核资料的合理性。审核的方法:经验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來源分析法。2、分类分类是对资料进行分组、归类。即根据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将相异的资料区别开来,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为一类。资料分类是资料整理的核心工作,也是汇总资料的前提。资料分类是否适宜、止确,关键取决于分类的标准。一般口J以按文献资料、研究工具、研究成果进行不同的分类。分类的原则(华师补充)①分类耍体现研究li的,为研究服务;②分类后的各子项是互斥的;\n①分类的各子项只和等于母项;②每次分类只能按一个标准进行。3、汇总汇总是在资料分组、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数据的汇总,是在分类之后,对资料按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编排,将其分别归入各组各类中,从而集中、简明地反映文字资料的概况。汇总的方法主要有数据的排列、数据统计表以及数据的图书法等。基木要求是:完整系统、简明集中第二节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一、定量分析的概念(选择)★★★定量分析是研究者借助数学手段,对所搜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揭示爭物数量特征的过程。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是统计分析,即利用多种统计技术手段対所搜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解释,并在一定条件下,山样本特征推断相应总体特征。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三方而内容:①对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类,掌握数据分布形态和特征;②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通过统计检验,解释和鉴别研究的结果;③通过总体参数的估计,从局部去推断总体的情况。二、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选择)★★★★★2009、2010、20111、数据描述(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地位量数、相关系数)数据描述,主要用于特征分析,是通过-些概括性量数来反映数据的全貌和特征。即将研究中所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用统计图表或统计呈数来帮助说明研究对彖的特征。(1)集中量数:是描述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的量数,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2)差异量数:是反映数据分布的离散趋势的量数,如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方差等。(3)地位量数:是反映单个数据在幣体中的位置的量数,包括百分等级分数、标准分数、T分数等。(4)相关系数:是表示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量数,如积差相关、等级相关、质量相关(点二列相关、双二列相关)等。2、数据推断(参数估计、统计检验)数据推断,是指在无法直接估计总体参数的情况下,只能采用抽样方式对样木进行研究,并hl样本统计量对事物的总休做汕统计的推论和估计。即利用概率及其分布的理论和方法,rh样本特征推断出总体特征,并估计出误差范围,从而得出科学结论。包括•总休参数佔计和统计检验。(1)参数估计:通过样本所提供的数据或信息,对总体的特征进行估计,即从局部结果推论到总体的情况。总体参数估计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n(2)统计检验:对研究的假设是否合理、正确,研究得到的多个统计量之间有何差异,需要抽取样本对其迓行检验。即利川两个统计量之间的差异來检验其总体参数是否有差界。第三节教冇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一、定性分析的概念(选择)★★★定性分析是指研究者在对所搜集到资料进行系统市杳、汇总、归类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和童义分析,从而揭示出事物内在特性的过程。它是一个对数据资料的分类、描述、归纳、抽象的过程,是对资料的质的规定性做整体分析。主要特点(华师补充)①注重整体的发展的分析;②分析的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③分析的程序具有一定的弹性;④分析的方法是对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⑤分析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及对背景的敏感性。二、定性分析的过程(选择,简答)★★★★1、按照研究课题的性质,确定定性分析的日标以及分析材料的范围2、对资料进行初步的检验分析3、选择适当的定性分析的方法,确定分析的维度4、对资料进行归类分析5、对定性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和客观度进行评价三、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选择,简答)★★★★1、因果分析通过搜集和整理的资料,判断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即分析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1872年,英国的穆勒提出了探寻因果关系的五种方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2、归纳分析归纳分析就是从整理的资料中提炼出一-般性结论的一种fT卜•而上的分析途径。3、比较分析比较分析,即将反映两个或多个事物的不同资料进行比较或对反映相同事物前后变化的研究资料加以比鮫从而了解事物的共同特征、差异、变化规律。通常分为类型比较和历史比较。4、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的资料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运川因果分析和比较、归纳法,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这种分析适合于具有系统特征的教育活动或结构方而的研究资料。\n第九章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第一节教育研究报告的主要类型一、教育调查报告及其构成(选择)★★★教育调查报告是用文字方式对调査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用书血形式对取得的调杳研究成果进行反映和传播的一种应用文体。一般来说,调查报告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一般由题目、前言、止文、总结及附录五部分组成。1、题目2、前言:交代清楚调查1=1的、意义、任务和方法3、正文:正文部分即调査内容4、结论和建议5、附录(2010)必要时要把调查工具或部分原始材料附在报告后面。附录包括:各种调查表格、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二、教冇实验报告及其构成(选择)★★★★教育实验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彖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全面总结,提供一个客观、概括、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杲的书而材料。其基木框架包括题「I、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等部分。1、题li: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指明研究的主要变量,耍简练具体,使研究问题一目了然。2、前言:也称引言、导语、绪论,是研究报告的止文开头部分。3、方法:阐明实验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4、结果撰写的要求:①实事求是,真实可靠;②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③资料翔实,层次清晰,文字准确简明。5、讨论根据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了解,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以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汕口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6、参考文献和附录三、学术论文及其构成(选择)★★★2011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它展示的是一个新的论点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过程。学术论文的特点是学术性,具体体现在创新性、科学性、实践性。规范性学术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包括六个主要部分:标题、内容摘要、序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1、标题2、内容摘要:摘要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果的简介,并略加评论\n3、序言一般包括-三个方面:①阐明研究的背景和动力,提出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②简要介绍研究方法和有关研究手段;③概述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4、正文5、结论与讨论:讨论往往用于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6、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第二节教冇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选择,简答)★★★★一、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学术论文的核心是创新,要能反映作者在研究探索中获得的前人所没有研究过、或前人所未知的新见解、新理论。主要体现在:①耍用充分的论据、严密的论证或精确可靠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来证明科研成果。②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止确反映客观规律。③理论观点表述要准确、系统和完整,体现科学性、严谨性。二、观点和材料一致如何处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是写好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关键问题。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主要问题在于如何选材。应遵循以下要求:①紧紧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选材,分淸主次;②选取典型的和有说服力的材料;③鉴别材料的真伪和价值程度,选取真实准确的材料;④尽可能选取新颖生动、反映吋代感的材料。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要正确处理好借鉴别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独立思考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固步向封,无视询人与他人研究成果,更不能为介绍而介绍。四、书写格式规范,文字简炼简洁,表达准确完整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文字要准确、鲜明和生动。准确是指能客观反映现实,切忌浮华夸张;鲜明是指,无论要点、要据,要清楚明白;生动则要讲究文采,不能生硬。总之,文字要尽量做到“信、达、雅”,要对论文反复推敲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