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61 KB
- 2022-08-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节世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一、世界教育面临的挑战1.国际竞争的加剧在冷战结束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都在调整国家冃标,力图在急剧变化的世界中为自己定位。2.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知识技术和信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知识技术和信息发展靠创新、靠人才,因此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为灵魂的经济,是以人才为核心的经济。3.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全球化是指人类社会以经济为主导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在全球范围内互动,汇合成一个全球社会的历史过程和趋势。4.信息技术的挑战第一次技术革命是以18世纪70年代蒸汽机发明完成为标志,这是一场动力机革命。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以19世纪70年代直流电机发明完成为标志,称之为电力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从20世纪中叶开始,是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也称“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其物质载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的突破口。二、教育理念的发展与变化在当代社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些强劲的教育思潮,如终身教育思潮、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潮、教育的个性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教育的民主化思潮、全民教育思潮、教育的经济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等。1、终身教育思潮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论终身教育》的报告,首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研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制订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1996年,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建议“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的基础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1)终身教育的内涵。一是从纵向上讲,终身教育包括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各个阶段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指学校教育阶段的教育,它强调教育的不间断发展,强调教育的连续性。二是从横向讲,终身教育包括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强调各种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教育的整体性。(2)实施终身教育的原则。其一,终身原则。其二,机会均等原则。其三,全民性原则。其四,多样性原则。其五,协调和整合原则。(3)构建学习化社会(learningsociety)。\n(4)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概念更加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价值,史为贴近人们的生活和\n生存状态的选择。2、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潮1987年,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耍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它的基本涵义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地讲,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涵义:其一,发展的可持续性。其二,发展的公平性。其三,发展的共同性•其四,发展的整体性。其五,发展的协调性。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概念应运而生。这一概念包含三个方面的涵义:第一,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指环境与发展教育。第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发展模式的教育。第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指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3、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大陆,在80年代后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思潮。共同的特征包括:(1)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2)不确定性、内在性。(3)对科学理性的质疑。(4)告别整体性、同一性。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教育主张表现在:(1)在教育研究方面。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和必然。后现代主义者否定绝对真理的合法性。(2)在教育目的观方面。后现代主义教育学者认为教育应造就一批具有批判能力的公民,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建立各种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道德意识以及对自然、土地的伦理概念,从而建立一个和平和处、充满和谐的社会。(3)在课程观方面。课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4)关于教师的作用及师生关系。后现代主义者鼓励教师和学生发展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师生Z间通过沟通达到“和解”o(5)在教育管理方面。强调对话、理解、交流、解释等在管理中的作用等,强调管理民主化、分权、公正,追求人的自由、解放、价值和创造等。4、教育个性化思潮从70年代屮后期开始,而对信息革命的挑战和教育发展屮存在的问题,世界各国逐步加强教育的多样性和个性,个性化成为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教育的个性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特色化、多样化和培养人才的多样化以及充分发展每一个人的个性。5、全人教育思潮全人教育(holisticeducation)是20世纪70年代在北美兴起的一种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耍目的的教育思潮。1990年全人教育学者签署芝加哥宣言,提出十大教育改革原则(1)为人类的发展而教。(2)将学习者视为独立的“个体”。(3)经验的关键作用。(4)整全的教育。(5)教育者的新角色。(6)选择的自由。(7)为参与式民主社会而教。(8)为培养地球公民而教。(9)为地球的人文关怀而教。(10)精神和教育。总之,全人教育不是一种特殊的课程或方法论,而是一整套教育思想,它强调人的整体发展,强调个体的多样性,强调经验和个体之间的合作。6•全民教育思潮全民教育(educationforal1)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潮,主张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学习需耍,以提高所有人的基本文化水平和谋生的基本技\n能,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并有一定的意识和能力参与解决困扰世界的一些重大问题;通过开展全民教育,让全人类和平和处、共同进步,从而使世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7.建构主义思潮(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准确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因而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人类的知识不过是人在社会中通过构建过程获得的暂吋有用的成果,因而教学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帮助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要增进学生Z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的基础,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因此,合作学习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重视。建构主义反对脱离情境来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思想,提倡情境性教学。建构主义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交叉,设置跨学科专业,开设跨学科课程。(5)建构主义的师生观。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活动的中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或合作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反对权威与服从式的师生关系,主张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三、教育存在的问题1、学习需求的迅速增长与不同社会满足能力之间的差距2、日益加深的教育财政困境3、教育与就业的关系难以协调4、教育屮严重的不平等现象。(1)性别的不平等。(2)社会经济的不平等。(3)地区和国家的不平等。5、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发展受到严重忽视6、教育管理效率低下第二节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展望一、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积极为21世纪做准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为1988年《教育改革法》进行辩护时,说得非常明确:“为了\n在明天的世界里同日本、法国以及美国进行竞争并取得成功,我们需要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有素的、富有创造性的青年人。如果今天的教育落后,明天国家的业绩就会落后。”法国在1989年公布的《法国教育指导法》中指出:“教育是国家优先发展的事业”。《俄罗斯联邦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领域为优先发展的领域”,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基础普通教育。二、下放教育权限,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为了确保国家的教育水平,许多国家都强化了国家的宏观指导,加强对教育内容的控制。另一方面,不论是中央集权的国家,还是地方分权的国家,都倾向于把教育管理和运营的具体权限转让给地方和学校及家长,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正式在这种下放教育权限,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的过程中,形成了席卷全球的校本管理运动。校本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它是一种以权力下放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和模式,其核心就是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中小学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创办出更有效的学校。三、转变教育观,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自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岀终身教育方案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于1972年提交的《学会生存》的报告,又进一步捉出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并把终身教育作为学习化社会的基石。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标志着终身教育从过去仅仅是一些国家追求的一种教育理想变为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和全球性的教育行为。会议强调,“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n概念”为了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择其要者有如卜TO个方面:(1)制定终身教育法规。(2)增加终身教育的经费。(3)建立主管终身教育的政府机构并制定有关政策。(4)扩大学校的功能,学校与企业合作举办终身教育。(5)建立与终身教育相适应的教育制度。(6)开展现代化远距离教育。(7)制定并认真实施终身教育规划。(8)建立适应终身教育的新型教育机构。(9)为终身教育建立信息服务系统。(10)制造以学习为荣的强大社会舆论。四、重视普及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平等与民主从发达国家看,是以延长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和为处于不利境况下的人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为主要内容。中等教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重点,大多实施了中等教育结构的综合化和多样化改革。为了解决处境不利人群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许多国家的对策主要是给予补偿性教育。虽然世界各国都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但是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如男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辍学、文盲等,因此,全民教育成为改革思潮。五、加强教育与现代生产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改善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学校教育与生产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是近20年来欧美各国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明显趋势,突出地表现在高等教育领域,使“产学合作”成为一种普遍的形式。实际上,在欧美各国,改善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所谓充实职业技术教育问题,其实质在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现实工作岗位的要求等,使之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得以实现。\n六、以教育质量为中心,力求提高教育效果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集中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21世纪的人才。为提高教育质量,各国教育改革表现出以下共同的趋向:(1)面向21世纪,提出高质量的教育目标。(2)要加强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训练。(3)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4)重视道德教育。(5)重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七、改善教师工资待遇,加强培训,建立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十分重视捉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当然,提高教师质量绝不仅仅是捉高工资待遇问题,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使教师掌握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他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在教师教育方面,各国除了以法律方式确认教师在教育和教育改革中地位和作用之外,还表现出其他一些共同特征:(1)重视教师教育目标的全面性。(2)在更高水平上平衡教师教育的师范性与学术性。(3)教师教育的课程具有广博性。(4)教师教育具有终身性。(5)教师教育的机构在规格上表现出趋同性。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校园1、重新调整教育的培养目标,加强信息能力培养2、制定教育信息化改革方案3、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教育信息化.(1)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装备和软件建设。(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能的培训。(3)加强信息技术教育。(4)利用信息技术改革学习与教学模式。(5)建立信息教育示范学校,实施试点项目。(6)大的计算机和通讯公司积极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九、对公立学校进行改制,允许口由择校,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n1、磁石学校。所谓磁石学校,就是以学生口愿人学为原则,通过提供各种特殊课程即“磁石”吸引学生的一种选择性学校。2、教育凭证计划。教育凭证(EducationVoucher)是政府发给学生家长用于选择学校,代表一定数额现金的一种证券,是掌握在家长手中的一种教育权力。凭证计划要求政府间接地捉供教育服务,通过向家长发放教育凭证将教育权力交给家长和将教育服务私营化,使现有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置为一个统一的教育市场。3、特许学校。特许学校是一种独立的公立学校,由美国州或市政府与一些团体、企业及包括教育工作者、家长、社区领导等在内的个人签订合同、互相承诺的一种办学形式。4、家庭学校。所谓家庭学校、家庭学校教育(homeschool/homeschooling)R卩学生在家庭中上学,由父母直接教或请家庭教师教,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私立学校。5、私营教育公司。十、面向世界,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1、教育国际化的内涵:第一,在世界范围内,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各国教育的相互联系普遍增强。第二,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也更加频繁和深刻,一种世界范围的共性正在教育的齐个方面不断形成和加强。第三,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也出现了一种世界范围的一致性,各国的教育似乎正面对一种共同的挑战。第U!,齐种国际性的教育组织和机构的产生,以及它们对世界教育发展的积极介入,从社会结构上标举着教育国际化的潮流。2、教育国际化的成因。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形成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是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对教育的影响。第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促使各国教育内容中相互一致的成分不断增加,并占据了全部教育内容的绝大部分。第三,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世界各国在知识和教育方面的联系更加便捷,也日益紧密,从而为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条件。第四,一系列全球问题的解决,\n也对各国教育发展提出了国际化的迫切要求。3、教育国际化的两面性。对发达国家来说,教育的国际化直接或间接地给他们带来了文化的和人才的双重收益。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居于优势地位,所以,教育的国际化可以增强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渗透和影响能力,同时又在教育的国际交流过程中以廉价的方式吸引了犬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一流人才。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来说,教育的国际化可以提高本国教育的发展水平,获得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并且有利于拓宽本国社会成员的文化视野,提高社会的开放程度,增进社会进步的活力,加速本国的社会现代化进程。教育国际化促进着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各国教育的发展,尤其是给第三世界国家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其次是本土文化传统的扭曲和丧失。4、教育的本土化与民族化。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也应同时考虑教育的本土化与民族化,这是互相关联的两个方面。教育的国际化不能以牺牲民族性为代价,而应使之相互兼容、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