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16 KB
- 2022-08-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1、教育的概述(1)教育的内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我们通常的所称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它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活动。(2)教育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教育中介、受教育者。(3)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的作用。人的发展主要受遗传、环境、教育的影响。教育既要培养个人的自主性,也要培养与他人交往及合作的能力,如果教育是为了每个人的发展,那么教育也应当是致力于建设一个尊重个体,同时又和谐发展的社会。2、高等教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是立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它强调高等教育与同样是“教学”行为的科学研讨、技术传授不同,不仅要求知识的专业性,而且强调在专、深学问基础上的专职师生关系及其专职的教学行为,即特定的学习制度安排、资历认可制度等约束条件,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高等教育。(2)高等教育的特征:专业性、高深性、广博性。3、高等教育的目的与功能(1)高等教育目的的体系:是由一个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n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2)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的目的。(3)高等教育教育功能的划分:可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基本功能即育人和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衍生功能:使使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的流动,改变个体的社会地位和整体社会分层状况;加速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重组;成为学术权力支配与调整的场所或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帮助安置青壮年人口,提供度过闲暇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4)高等教育育人的功能:(5)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6)高等学校的职能:高校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化和现实化,这表现在教学(培养人)、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三个方面。(7)高等教育的结构:纵向结构:研究牛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横向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不同学科分为不同专业。\n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1、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1)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欧洲的中世纪大学,19世纪前叫传统大学,19世纪后叫现代大学。(2)屮世纪与社会保持相当距离的体现:①自主自治的办学观;②学术自由的治学观③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3)现代大学的诞生: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洪堡和费希特创立,费希特担任首任校长,他首先确立了“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育人”等现代大学理念。文艺复兴及Z前的传统高等教育注重人文教育,近现代高等教育自然科学受到重视(4)《莫雷尔法案》:1862年颁布布的《莫雷尔法案》授权邦政府通地赠地和拨款方式建立农业和机械工业学院的基金,用以为地方发展工农业培养人才,这便是美国历史上的“赠地学院运动”。(5)威斯康星思想:赠地运动中的代表康乃尔大学,《康乃尔计划》。“威斯康星思想”的核是大学要走出校园,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把大学的知识向社会传播和应用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2、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1)我国正式设立大学的开始:太学。“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n三、高等学校的职能1、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1)咼等教育的功能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咼等学校的职能是咼等教育功能的具体化和现实化。(2)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具体职能:①培养人才:作为一种教育活动,高等教育始终保持着育人的功能,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的价值取向。②科学研究③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关系:育人是大学最基本的职能,它是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是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科研既有助于社会进步,也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而教学同样可以在研究中推进知识的创新。社会服务与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佳途径,也可以促进人的素质的综合发展。社会服务有赖于人才的培养、输送以及技术应用的水平。因此,现代大学的职能是不能简单分离和割裂的。2、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1)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儿个关系:①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关系②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③平等与效率的关系(2)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关系①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是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取向②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应当有机结合。\n通过普遍知识的教学和理智的培养,大学应该造就的是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文化修养”的人。(3)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高等教育人数<15%英才教育阶段15%<高等教育人数<50%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人数>50%普及教育阶段(4)平等与效率的关系:高等教育的平等至少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平等、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过程及高等教育的受教育结果的平等。这是一种绝对的平等。高等教育的效率包括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两种,内部效率是指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所培养学生的数量外部效率是指一般教育同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同就业机会的关系。高等教育的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的提升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是否存在浪费(退学、留级现象);二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理想;三是学生所学是否有用。(5)胡森理解的教育平等的内容:教育平等包括起点的平等、过程的平等和结果的平等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四、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n1、高校学校的教师高校教师是专指高等学校内专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也称专任教师。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和群体性的特点。(1)高校教师职业角色定位:①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②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一是高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二是高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合作者和参与者三是高校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拓展者四是高校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③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④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2)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①专业知识的发展:可分为三类:一是本体性知识;二是条件性知识;三是实践性知识。②专业能力的发展:包括以下儿个方面:一是设计教学的能力;二是表达能力;三是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四是教育教学交往能力;五是教育教学机智能力;六是反思评价的能力;七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八是创新能力。③专业情意的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理想:高校教师作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n作者的向往和追求;二是专业情操:高校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三是专业性向:高校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四是专业自我:高校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3)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①社会环境②学校文化③个人经历④自我更新(4)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①非关注阶段:该阶段时限是在接受正式教师教育之前②虚拟关注阶段: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包括实习期)③生存关注阶段:新任教师一般处于这一阶段④任务关注阶段:在度过了初任期之后,决定留任的教师⑤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5)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①专业学习②专家引领③同伴互助\n①个人反思:高校教师的自我反思是高校教师成长的根本性动力因素。亦有人把其称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三条路径”。(6)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①教书育人②科学研究③社会服务(7)高校教师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高校的结构主要包括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①职称结构:是指教师队伍内部各级职称的组合、比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②学缘结构:是指教师队伍内部毕业生来情况的构成状况,即教师毕业院校的比例情况。2、高等学校的学生高等院校的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更是自我教育的主体。(1)学生的木质:①学生是人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③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④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2)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①家庭②学校③同辈群体3、高校师生关系(1)高校师生关系的具体内容:①高校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②高校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③高校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和道德关系是密切相关的,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基础,情感\n关系和道德关系是在教育关系之上衍牛出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师生关系仅仅靠单一的教育关系便可维持,如果脱离和谐友善的情关系的协调和积极高尚的道德关系的引导,便意味着高校师生关系的变质和扭曲。因此这三种关系对于师生双方的成长和发展来讲不可或缺。(2)高校师生的"主体间性”关系:①平等对话②互相尊重③共同分享④彼此评判五、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具体化为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培养方案主要包括:①专业培养目标、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②主干学科、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③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时比例。教学计划:①课程性质、类型、学时及学分、教学方式、开课时间、考核方式、实践环节安排等②教学进程总体安排③必要的说明。1、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不同观点教学内容在选择与组织时主要受到三种因素的制约:知识、学生与社会制约。(1)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三种价值观:\n①学科中心论②学生中心论③社会中心论2、高校课程的组织(1)高校课程的类型:①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划分:A、学科课程:a分科课程:b关联课程:中国教育史与世界教育史c融合课程:生物化学、物理化学d广域课程:普通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核心课程②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又称为潜在课和,是学校通过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可分为以下三个层面:a物质层面b制度层面c精神文化层面\n①根据课程的功能划分:A、公共基础课程B、专业基础课程C、专业课程②根据修习的要求划分:A、必修课程B、限选课程C、任选课程(1)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既要考虑外部因素也要考虑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指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内部因素主要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课程的组合方式:①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②课程之间的空间关系③课程之间的时间关系(2)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①课程方案的设计:在我国主要体现在教学大纲②课程日标的确定:教学型人才与培养应用型人才③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连续性、程序性、统合性④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开发⑤课程的实施与评价(3)我国冃前大学的类型\n(1)我国和美国课程方案的不同体现:在我国高校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为教学大纲;在美国,课程方案主要表现为课程标准。(2)关于课程设计方案实施的三种认识:①忠实取向②相互调试取向③创生取向3、高校课程的改革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是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因为高等教育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而这要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1)我国目前高校课程的现状:①课程价值观:我国高校目标前的课程价值观从学科本科转变为社会本科②课程体系:我国高校目前的课程体系表现为统一大于多元。③课程内容:我国高校课程内容表现为分科多于综合。(2)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取向):①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识教育②课程体系强调基础化弹性化③以学科带动课程综合化六、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1、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和特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使命和第一职能,1097年欧洲创建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即意大利的“波罗尼亚大学”。\n(1)理解教学活动要明确的问题教学活动特指发生在学校教育领域之内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围绕共同的内容,借助一定的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展开的认识和实践过程。理解教学活动,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①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建构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②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③教学活动是课程资源的拓展过程④教学活动是预设性和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⑤教学活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彼此交融的过程(2)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①从教学活动的目的来说具有教育性的特点②从教学活动的内容来说具有发展性的特点③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说具有真实性的特点④从教学活动的方式来说具有互动性的特点2、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和原则(1)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是什么①教学相长性: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表现为:第一、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第二、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第三、教师的教与教师的学相互促进。②教学发展性:这一规律阐明了教学过程中知识传递与智\n力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知识本身富含丰富的智力价值,知识也是智力的一种表现形态,掌握知识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另一方面,知识的增长和丰富依赖于智力活动的参与,凝聚在知识内部的智力也与知识的学习密切相关,培养智力可以促进知识的发展。①教学教育性(2)高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原则有哪些?各条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是什么?①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A、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将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B、教师必须对问题的提出精心设计,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C、教师还要善于鼓励学生的进取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②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A、高校教师首先要不断钻研业务,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能够把最新的科学成果反映在教学过程中B、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发挥知识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n的形成过程中的独特功能,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A、高校教师有自觉的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意识,把教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把科研作为促进教学水平提升的支撑B、要求教师强化教学与科研相互反馈的意识和能力,善于把科学研究运用于教学实践,以教促研,以研促教,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A、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积极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践训练在教学中的地位,以便形成专门人才必需的技能和技巧,强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B、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创造性的火花,适时给予鼓励和欣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发探索和研究的勇气。(1)高校教学工作必须贯彻哪些原则①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③教学我分展开思维④教学注重揭示知识的整体联系⑤理论和实践相结合\n①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1)结合实际论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3、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策略(1)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策略①知识呈现的策略②信息沟通的策略③巩固知识的策略④组织管理的策略(2)学生学习的方式:①接受性学习方式:指学生在老师、学生和教材所组成的封闭环境下,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输出的知识,学习偏重于死记硬背、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②自主性学习方式:指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去产,不让别人牵扯着走。主要类型有:超前式学习、迁移式学习、实验室学习。③合作性学习方式:指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类型有: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讨论式学习。④探究性学习方式: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包括:问题式学习、\n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七、高校教学活动的评价1、教学评价的概念与价值(1)教学评价的概念与价值①教学评价:一种在收集必要的教事实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和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②价值: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教学评价是高校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学活动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是否获得了个人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否存在总是等,都必须依赖教学评价活动进行判断。(1)教学评价的功能:①鉴定分层功能:鉴定分层是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功能,也是一项传统功能,亦称为教学评价的管理功能。②反馈调节功能③激励导向功能④教学功能2、教学评价的类型(1)教学的评价的类型:①按评价的标准可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A、绝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评价时以这个标准去评价每个对象。\nB、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群体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体为评价标准,而后根据这个标准来评价这个群体中的其他对象C、个体差异评价:将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或是将其不同的侧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果的一种评价类型。①按评价的目的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A、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使教学活动更适合于学习者而开展的对学习者认知、情感或技能进行的评价。B、形成性评价:也叫过程评价,它直接指向正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为及时了解阶段性教学的结果以及学习者学习进展情况而开民用工业的评价活动。C、总结性评价:是一种与形成性评价相对应的评价类型,是对教学结果进行的评价,重在对被评者进行鉴定并区分等级。③按评价的表达可分为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A、定量评价:是一种运用教育统计学与教育测量学等数学的方法,在获取被评价者量化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统计,从而了解被评价者的信息。B、定性评价:是一种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等方式,以描述性的语言,对被评价者的状态与性质进行判断的方法。3、高校常见的教学评价活动与检测活动(1)外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①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n①专业认证(1)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①院(系)级评估②专业与课程评估③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④教学督导4、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1)新兴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法:①学习契约:通常是自主性学习的评价方法:学习契约也称为学习合同,是一种由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设计的书面协议,它确定学生学习的目标,达到目标的方法、学习活动进行的时间、完成活动的证据以及确认这些证据的标准等。②量规:通常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量规也称为评价表或评分细则,是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标。(2)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基本方法:①课堂观察:这是最为传统、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评价方法。可分为三种评价:督导评教、同行评教以及教学管理人员评教。其中督导评教是三种评教方式的核心与重点。②学生的学业成就③学生评教④教师的自我评价5、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n(1)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①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②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多元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评价价值的多元化B、评价主体的多元化C、评价标准与方法的多元化③现代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广泛使用八、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1、备课、说课的艺术(1)备课的步骤:①学期备课②单元备课③课时备课(2)备课的内容:四备四写①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师自己②四写:写教学进度计划、写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教学计划以及课后教学反思。高校教学的“中间过渡性”的特征屯高校的教学必须注意把握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3)说课的内容:①说教材、教学对象②说教法、学法\n①说教学程序②说练习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1)说课的程序:①确定课题②精心准备:知识准备、理论准备、技术准备③形成说稿④进行说课与答辩(2)说课的的原则①理论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逻辑性原则④艺术性原则⑤特色性原则2、上课的艺术(1)教师口语、板书、体态语言教学基本功(2)教师口语的分类:①以教学过程划分,有开场白、阐释语和结束语②以表达方式划分,有叙述语、说明语和议论语(3)教师口语的要求:①言之有理②言之有序\n①言之有物②言之有情(1)板书设计的原则:①精心构思、整体设计②合理布局、虚实相生③书之有序,擦之适时(2)教态的要求:①目光运有要合理、真诚②面部表情要亲切、适宜③举止风度要优雅、自然④服饰发型要和谐、得体(3)教态的功能:①协调辅助教学内容的展开②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秩序(4)教态的作用3、听课、评课的艺术(1)听课、评课的作用:①监督检查作用②评估指导作用③提高借鉴作用④相互协调作用\n(1)听课的过程:①听课前的准备②端正听课的态度③掌握听课的方法,即看、听、记、交(2)评课的内容:①评教学目标②评教学设计③评教学效果④评教师素质(3)评课的作用:九、高校科研的一般概述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在国家创新体系与国家发展中具有主导性、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力01、高校科研的地位与作用(1)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很好的创新思维和得过且过强的创新能力,从而能做出创造性成果、有所建树的人。(2)高校科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导作用:①高校科研通过原创研究提升核心竞争力②高校科研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③高校科研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先进技术转化为国内\n技术创新2、高校科研的类型(1)高校科研分类的不同角度:①从与生产的关系来划分:A、基础研究B、应用基础研究C、应用研究D、推广研究(开发研究)②从其主要研究方法来划分:A、现象形研究B、试验型研究③按活动规模的大小来划分:A、小规模研究B>中规模研究C、大规模研究3、高校科研的原则(1)高校科研的价值追求:①意义性②科学性③创新性④现实性\n①普适性(1)咼校科研的基本原则:①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②科研层次与特色化的原则③独立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④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十、高校科研的程序与方法1、高校科研的步骤与方法(1)高校科研的具体方法:①观察研究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从而了解某些特征和规律的方法。②实验研究法:在有目标的地变革事物的过程中观察事物、探索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③文献研究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程需要,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相关资料,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屮发现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没有一项教育科学研究是不需要查阅文献的。④调查研究法:通过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问题或探讨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⑤统计分析研究法⑥个案研究法\n2、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1)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①青年教师要形成积极的学术态度②学校要重视青年教师的科研管理③管理机构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应用平台3、高校青年教师课题申报的程序(1)高校青年教师的课程申报过程:①熟悉科研课题申报知识,关注课题来源动态②执著钻研专业知识,慎重科研选题:选题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价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③做好前题调研工作,扎实完成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具有以下突出特点:综合性、评述性、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④注重同事间的协同合作,合理组建研究团队⑤认真做好课题论证,修改完善研究方案⑥把握课题申报时间,按照送交申报材料十一、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1、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概述(1)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1862年,美国颁布《莫雷尔法案》,1848年威斯康星大学,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n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史上,东南大学烛最早明确将社会服务视作高等教育职能之一的国立大学。这是我国大学第一次在办学宗旨上将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并举进行表述(2)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形式:①为地方发展培养人才,如设立夜大学、函授部②根据地方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推科技成果或技术转化③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制订规划,提供咨询④与地方政府协作建立科技园区⑤创办科技产业,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⑥直接参与贫困地区的领导管理工作,开展对口服务(3)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的关系:高校的教学功能主要是传授知识及培养人才的各种素质和能力;科研功能是创造知识;社会通则上是应用知识和科研成果,为社会决策、管理、培训及开发名、优、新产品服务。总之,高校的教学功能与研功能,是高校履行社会服务功能的基础;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了科研的发展。2、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内容:①文化政治服务②社会经济服务:硅谷③教育培训服务十二、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活动\n1、高校教师对社会服务活动的参与(1)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具体做法:①科研选题关注社会实际需要②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③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服务技能2、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原则:①提高认识,主动参与②明确定位,扬长避短③正确处理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