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育学提纲 8页

  • 71.25 KB
  • 2022-08-15 发布

【精品】教育学提纲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是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2.古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3.《学记》、《论演说家的培养》等是教育学萌芽阶段的代表作。4.1632年,捷克著乞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即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6.《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等是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的代表作。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1916年出版了《民主主义与教育》。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9.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10・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11.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三大时期:古代教育、现代教育、未來教育。12.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13•古代教育中,教育阶级性岀现并不断强化,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14.现代教育屮:(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早在16世纪,徳意志(最早的义务教育1754年)就有不少公国颁布了普及教育的法令;(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1959年11刀20日第1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丿力史上的第一个关于儿童权益的国际性条约《儿童权利宣言h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古代:前制度化;近代:制度化;现代:后制度化(非制度化)。15•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徳,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16.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折全口制学校的教育,而F1包括半口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17•对个体来说,每一个阶段都是重耍的,不能认为某一阶段对个体的发展最重耍,而另一阶段不重要。18.狭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儿童的成人过程。19.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可分为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20.人的发展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1)顺序性: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不平衡性: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期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3)阶段性: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釆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4)个别差异性: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进行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5)整体性: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21•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1)遗传(2)成熟(3)环境(4)学校教导(5)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2.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有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n(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22.为什么说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23.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着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培养的人的要求。25•教育目的对学校教育的实施有定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指导功能。26.完整的教育目标体系由四个层次构成。(1)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总目的|,即代表国家或社会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耍求,它是各类学校所要遵循和实现的总要求,是人才培养最根本的质量规格;(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H标|,即在总H的指导下,依据学校的层次、性质、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规格的不同,形成的不同学校的不同培养目标,如我国的小学、中学、中专、中职和大学,都有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这也是教冇的总目的在不同层次、类别学校的反映;(3)|课程目械即课程方案设置的各个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应达到的要求或标准。这个层次的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休化,通过课程H标的实现來完成培养H标。因此,实现课程H标是实现人才培养H标的基木保证;(4)|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实现教学目标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障。27•持个人本位论观点的哲学家、教育家有卢梭、福禄培尔、费斯泰洛齐等,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口的应当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來决定,教育的根本口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这就是所谓的个人本位论。28.持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徳国哲学家那托尔普、法国思想家涂尔干、徳国思想家凯兴斯泰纳等。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H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标,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让。29.现行教育口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0.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而全而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教育方针是目前通行的教育目的的最规范的表述。(现行教冇目的)3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徳、卿、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对教育日的的理解)32.朗格朗提出并倡导终身教育。3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的概念)34•现行学制主耍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35.现代学制不论从学校系统还是从学校阶段來分析,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2)从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36.(1)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没有实施;(2)1904年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3)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认了比较完整的现行学制。37.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从冇人目标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骑、引导学牛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路径。\n3&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常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这三个文木称为“三木书”。(1)课程方案是课程的总体规划。它是指在国家的教育H的与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各级基础教育的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顺序、学时分配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得政策性文件;(2)课程标准阐释每门课程的性质并规定其质量标准。它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而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rh说明(或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等部分组成;(3)教科书陈述每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应展开的活动。教科书亦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39.斯宾塞第一次提出了课程理论。40.1949年,泰勒出版了《课程•教学的基本原理》,该书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右。该书明确了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实施、评价结果。41.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口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屮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Ho42.|学科课程|有三个特点:(1)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及其对儿童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所作准备的要求,有明确的目的与目标;(2)能够按照人类整理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逻辑系统,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预先选定课程及内容、编制好教材、便于师生分科而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3)强调课程与教材的内在的伦理精神价值和智能训练价值,对学生的发展有潜在的定向的质量要求。43.|活动课程|有三个特点:(1)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和阅历,以及儿童在学习屮的自我指导作用与内在动力;(2)注重引导儿童从做中学,通过探究、交往、合作等活动使学生的经验得到改组与改造,智能与品徳得到养成少提高;(3)强调解决问题的动态活动的过程、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的灵活性、综合性、形成性,因人而异的弹性,以及把课堂资源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反对预先确定目标的观念。44•课程应当广泛反应不同地区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反应不同民族、阶级、阶层、群体的不同文化、利益与需求;反映不同学生个人的个性发展的选择与诉求。简言之,要反应各个方而的多样化需求。45.课程的基本因索是社会、知识、学生三要素。46.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如下。(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只是与基木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门”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牛牛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少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牛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n学生的适应性。45.在新一轮的棊础教育课程改革屮,新课程对课程屈进行了重建,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4&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学校应以教学为主、为屮心、为全面而妥善地安排各项教育活动。49.教学的任务是什么?(1)掌握科学文化某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2)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止确的思想、价值观、悄感为态度;50.思孟学派,是了思学派和孟了学派的通称,因二者思想上具有某种一致性,所以人们往往将其联系在一起,称为思孟学派,提出了“学”、“思”、“行”、“习”。51•赫尔巴特提出五段教学法;赞科夫主张教学应当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最好的教学”;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比赞科夫稍晚;布鲁纳提倡发现法。5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53•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学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54.简介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55.我国屮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56.现代教学对教学方法的要求H益提高,|提倡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來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只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课题(或单元)与课时数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该学科的教学法特点;(2)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班级上课的特点;(3)学生的情趣、可接受水平、智能的发展状况、学习态度、学风与习惯;(4)教师本身的条件,包括思想与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与能力、个性与特长;(5)教师少学生活动的配合、互动,教师主动性•学生主动性的动态平衡;(6)讲与练、学与用,班级、小组与个人活动,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或课外活动等方而的结合;(7)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沟通、合作打竞争;(8)学校与地方可能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环境、物质设备;(9)教学时限,包括规定的课时以及其他可利用的时间,如早自习,晚自习等;(10)对可能取得的效果的慎重预计与考量。57.讲授法(要求掌握种类和要求)(1)讲授法分为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2)讲授法的基木要求如下:①讲授内容耍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对基木概念与原理的讲述、讲解耍以实物、事实与实例作基础;讲授的内容要条理清楚、写成纲要;要使学生掌握准确的概念、原理和系统的知识与正确的技能;②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除了耍考虑是采用讲读、讲述,还是采用讲解、讲演的方法外;还需要对讲授策略与方式作更为深入地研究与决断。58.什么是班级上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少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別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59•道尔顿制的特点是: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牛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牛分别指定口学参考书、布置作\n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60.特朗普制,实行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61.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一般分为两种。(1)|根据教学的任务荡|的,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时一节课只需完成|一项任务|,有时一节课则需完成|多项任务|,所以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又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2)|根据使用陥主耍教奉方法来分的,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当一节课主要是采取某一种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用方法命名课的类型,对教学更有指导意义,可以使教学活动的要求更加明确,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62•备课。(1)教师备课应编制好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2)教师备课应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三方面的工作。63.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怎样才能上好每一堂课?(6个方面)(1)明确教学活动。课堂教沪活动是否有明确的H的性,是否实现了预定的H的,是衡量一节课成功或失败的一个主要依据;(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耍千方百计地调动和爱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察觉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就要立即反思自己教学上存在的问题,釆取措施,加以改进;(4)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学的基木要求是使学生能听懂、会做,学到新的知识技能,有所提高和发展。所以能否引导学生发现疑难、排除困难、解决问题,获得发展和进步,这才是评价一堂课是否真有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5)组织好教学活动;(6)布置好课外作业。64.教学评价的分类。常见的分类有以下三种:(1)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対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3)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可分为: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65•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66.徳育,也就是道徳教育。学校徳育,一般来说,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徳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A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徳品质、人生观和补会理想的教育。67.什么是晶德发展的_般规律?(注意区别品德发展和德育过程,不要混在一起)(1)品徳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体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的结果;(2)个体的品徳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徳发展的直接动力;(3)个体品德的发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并把道德认识、道德悄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道徳需要与动机作为完整的品徳结构的儿个耍素;(4)胡德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68.徳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徳活动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注意区别品徳发展和徳育过程,不要混在一起)69•道徳原则(名称、要求)(1)理论和生丽结扁原则\n①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②注重实践、培养道徳行为习惯。(2)疏导原则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而教育。(3)长善救失原则①“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②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③引导学生口觉评价口己,进行口我教育。(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①尊重和信赖学生;②严格要求学生。(5)因材施教原则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牛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6)在集中教育原则①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②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③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①组织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②做好衔接工作,使对于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③正确认识和发挥学校教冇的引领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教冇影响达到最佳状态。70•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71•我国屮小学徳育的一般方法有: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和制度等。(1)①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②说服的要求包折: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注意时机和以诚待人。(2)①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②榜样的耍求包括:选好学习的榜样;激起学牛对榜样的敬慕Z情;引导学牛用榜样来调节行为。(3)①锻炼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②锻炼的要求包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适当指导;坚持严格要求;注意检查和坚持。(4)①修养包括: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②修养的耍求包括:培养学住口我修养的兴趣和口觉性;指导学牛掌握修养的标准;引导学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5)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①陶冶包扌乩人格感化、坏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②陶冶的要求包括:创设良好的悄境;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悄境的创设。(6)奖惩①奖惩包括: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等;②运用奖励与处分的要求包括:公平公正、正确适度、合情合理;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注垂宣传与教育。(7)①制度包括:学校制度和社会制度②运用制度应注意两个耍求:学校制度合法;学校制度耍合徳。\n72•国家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四个彼此紧密联系的方面。73.培养集体的方法:确定集体的目标;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7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1)了解和研究学生。方法包括:观察、谈话、分析书面材料、调杳研究等;(2)教导学生学号功课。(3)组织班会活动;(4)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5)组织学生的劳动;(6)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7)评定学生操行;(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75.教师的权利(1)独立工作的权利,即教师依法享有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评价的权利;(2)自我发展的权利,即教师依法享有发展自己、提高专业文化水平的权利;(3)参与管理的权利,即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4)争取合理报酬、享受各种待遇的权利。76.教师扮演了丰富多彩的多重角色(1)“家长代理人”和“朋友、知己者”的角色;(2)“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管理者”的角色;(4)“心理调解者”的角色;(5)“研究者”的角色77.教师职业常见的角色冲突有什么?(1)社会“楷模”与“普通人”的角色冲突;(2)“令人羡慕”的职业与教师地位地下的实况冲突;(3)教育者与研究者的角色冲突;(4)教师角色同家庭角色的冲突。78.教师应当怎样调适冲突,使教师保持心理平衡与协调呢?(1)客观上:①必须进一步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努力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②努力创造条件,给教师提供进修、提高与发展的机会,并给予教师公止、客观、科学的评价,认可并肯定教师的劳动,满足教师的成就感;③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增强其责任感与使命感等。(2)主观上:①|教师自身努力是关键因素。|这包括教师首先要树立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的自我意识;②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从“许多角色中挣脱出來,把时间和精力用到那些对其更有价值的角色上”,做到有主有辅,有缓有急,协调控制,统筹兼顾;③教师应学会处理冲突的艺术,控制口己的悄绪和行为,协调各种冲突和矛盾的技巧,做到心胸开阔、意志坚定,切实有限地完成教师角色的任务。79.教师索养的要求(1)高尚的师德①热爱教冇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②热爱学生,诲人不倦;\n①热爱集体,团结协作;②严于律己,为人师表。(2)宽厚的文化素养(3)专门的教育素养①教育理论索养;②教育能力素养;③教育研究素养。(4)健康的心理素质76.学生享有的权利(1)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口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2)受教育权:包括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止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77.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1)对教育而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2)对师生本身血言,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3)对学校而言,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耍内容;(4)对教师來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的某本策略有: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止确的学生观;③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④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丁•与学生交往;⑤努力提高白身素养,健全人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