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 重点 18页

  • 77.00 KB
  • 2022-08-15 发布

教育学原理 重点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育学原理时间:2010-07-1610:35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148次王道俊、王汉澜著《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是一本经典的教育学着作,也是历届考生必备之书,在王老先生的严谨治学态度下形成的这本《教育学》,成为了教育学科的入门      王道俊、王汉澜著《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是一本经典的教育学着作,也是历届考生必备之书,在王老先生的严谨治学态度下形成的这本《教育学》,成为了教育学科的入门最佳选择。该书的优点是体系完整,对于跨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最短时间形成教育学学科框架的最佳参考用书,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夯实基础的选择。缺点是内容较为陈旧,有的章节在教育学考研大纲中没有涉及,因此,使用这本书的时候学员要根据大纲在进行删减性的学习。  十二校联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该书是许多师范类院校本科使用教材,该书的优点是内容较为新颖,与时代衔接的比较紧密,因此恰巧补充了王道俊、王汉澜的《教育学》的缺点,因此,这两本书结合起来使用,应该可以应对教育学的统考考试。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是在实行教育学统考之前北师大的研究生教育学课程的制定用书,因此被许多辅导机构定位为教育学考研的制定用书,这本书虽然内容翔实,体系完成,但是对于教育学考研来说不是绝佳的选择,如果是本专业学生使用,是可以的;但是跨专业的学生不建议使用。该书内容过多,不适合记忆,如果时间和精力很充裕的同学,研读一下这本书会有很大的收益。\n  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如果是要考取华东师范大学或是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学员,我们建议使用这本《教育概论》来替换十二校联编的《教育学基础》,因为,这本书原为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制定用书,因此,从这本书中学员应该可以总结出这几所学校在教育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处。  还有孙喜亭、成有信、袁振国等着名教授的教育学着作,如果考生时间和精力充裕,可以有选择性的增加一些书籍的阅读来丰富教育学的学科知识。(责任编辑:admin)中外教育史时间:2010-07-1610:35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69次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两本书中拥有任何一本都可以,可以根据考生的报考学校来进行选择,如  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两本书中拥有任何一本都可以,可以根据考生的报考学校来进行选择,如果是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的就选择王炳照等人编着的,如果是报考华东师范大学的同学就可以选择孙培青的书,这两本书都是很不错的,体系性较强,知识点涵盖的也比较全面。吴式颖著《外国教育史教程》\n人民教育出版社基本是所有教育学考研的同学在学习外国教育史的必选教材,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材,按照历史的发展脉络将所有外国教育史串联起来,对于国别的教育史以及国别的思想史都进行了梳理,有这样一本教材应该是足够了,不需要另外去买很多的书籍了,如果实在是有些担心,可以选择一些专题而不是将所有知识点都重新学习。教育心理学时间:2010-07-1610:34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116次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是考生中普及的一本书,该书的心理学倾向较为浓厚,所以,考心理学的学习可以直接使用,如果是考教育学的考生在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是考生中普及的一本书,该书的心理学倾向较为浓厚,所以,考心理学的学习可以直接使用,如果是考教育学的考生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有选择性,最好能够参照一下别的资料。教育科研方法时间:2010-07-1610:33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155次裴娣娜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指定用书,但是,裴老师的这本书是每一年教育学基础综合中的教育科研方法这一部分出题的参考用书  裴娣娜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n安徽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指定用书,但是,裴老师的这本书是每一年教育学基础综合中的教育科研方法这一部分出题的参考用书,这一点可以根据大纲与裴老师这本书的对照中就可以看出来,而且,在这里要和所有考生提出的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这本书最好是买到安徽教育出版社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要注意,这里强调的一点就是《导论》,现在市面上还有另一个版本的,不是不可以,但是相对来说,《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更适合考研使用。  另外,还有袁振国的《教育研究方法》等书。具体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的的学习计划建议时间:2010-07-1610:56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159次1.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最好是从《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学》起,因为这是四部分中最容易学的。最好是先抽出时间把课本精读一遍,这样头脑中就有了整体概念,然后再开  1.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最好是从《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学》起,因为这是四部分中最容易学的。最好是先抽出时间把课本精读一遍,这样头脑中就有了整体概念,然后再开始针对考试来学习。方法是把大纲和教材一起看,把大纲上每一个条目都在教材上找到对应在部分。把重要的东西划下来,把该背的东西做上标记,有时间拿出来背诵。最好是整理一个自己的大纲笔记。   2.然后是<<教育学原理>>,学习时就可以结合教育史部分的内容来理解了。也是要对着大纲,重在理解,学会用教育学的语言分析问题。对一些经典的考题一定要全文背诵。  3.接下来是<<教育心理学>>,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这是最难学的一部分,一定要认真理解定义,尤其是各著名心理学家的著名理论,一定要背诵。这一部分同样是理解为主,不仅要理解定义,还要理解各个心理实验中得出的结论。  4.<<教育研究方法>>,必做题只占30\n分,只要能把大纲上的东西弄下来就完全解决了。还有选做题30分,可能是让你来搞个教育调查,这个应该在看教材时仔细揣摩研究的方法。比如如何设计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教育学三轮复习方法时间:2010-07-1610:55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287次研究生考试既是对考生本科阶段所学内容的检验,又是对是否具有从事进一步专业研究的潜能的考察。因此大纲中明确规定考核目标为大学本科阶段所学的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  研究生考试既是对考生本科阶段所学内容的检验,又是对是否具有从事进一步专业研究的潜能的考察。因此大纲中明确规定考核目标为大学本科阶段所学的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考生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结合大纲复习书本知识时,要本着稳打稳抓的复习原则,可以放慢速度但是一定要保证复习质量。知识掌握务必要扎实、熟练,不能似是而非。大纲规定考核题型多,题量大,时间短,只有具备扎实熟练的基础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第一遍复习要尽量全面,但是众多的知识点中,也应该根据考纲,对知识点有所侧重。以教育心理学第五至八部分的理论阐述为例,在复习中,要把握这一部分知识的精华和热点,因为历年这部分考察点的出现率较高,因而考生要加大力度复习。每个人的思维习惯与复习方法都不同,这就决定了复习计划不必千篇一律。教育学基础综合的复习大致可以分为三轮的复习计划,当然。这也要因人而异。  (1)先说说教育学基础综合的三轮复习应注意事项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进行“地毯式”学习、对所考核科目建立一个宏观知识逻辑框架,对每一个知识点做到认识、理解即可。  第二阶段:强化复习阶段:勾勒出一份属于考生自己的专业考试大纲。第三阶段:冲刺阶段:学会用标准的答题方法解答相关问题,多做模拟试卷,进一步归类整理总结。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兼顾零散知识点。 (2)、复习重点及安排\n  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打牢基础,考生无论是自己把握进度,还是参加基础辅导班,都要尽早开始,并注意掌握复习方法,避免第一轮复习走弯路,使后续复习更有效果。  该轮教育学复习要把握两点:一是知识点要尽可能地全面;二是学习时不必记忆,重在深入理解,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第二轮复习中,为避免再次看书导致的枯燥感,考生要尽量变换复习方式。这里向大家推荐第二轮复习中的方法:  ①复习题引领法:可以借助课后的复习题,进行搜索式复习,若发现不会的问题可以增强复习紧迫感,也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和重点。使用复习题引领法,还可以在第二轮复习中换与第一轮复习所不同的教材,增加新鲜度,也可弥补使用一本教材的不足。  ②新考纲引领法:第二轮复习时新考纲已经出炉,这时可以借鉴新考纲,对照考纲进行提问复习。对考纲的通盘复习还可以大大增加考生应考的自信心。  ③比较和理清概念: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时尤其要注意澄清模糊概念,比较类似事件的相同与不同点。如比较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教育制度有什么继承性和变革之处?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与外国古代教育制度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如何区分等?这些模糊点往往是同学头脑中认识不清易于混淆的地方,所以要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三轮复习的目的是查缺补漏,并强化应考能力。本阶段的重点要把握两点,一是模拟,二是记忆。模拟时跟其他科目一样,要真实练兵,找到考试的感觉,调节好生物钟和各方面状态。记忆要记重点,作模拟时出现次数多的往往是重中之重,这些一定要记忆。  进入9月份,应该说专业课已经进行了一轮的复习。第一轮的复习顺序应该是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n教育研究方法,基本是按分值的分布来排列先后次序,这样可以保障分值大的科目的复习效果。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统考中的重要部分,分值100分,且由于是最基础的科目,所以放在复习的初期。第一轮复习的主要在于把基础打牢,注意掌握复习方法,避免第一轮复习走弯路,使后续复习更有效果。教育学复习要把握两点:一是知识点要尽可能地全面;二是学习时不必做记忆,概念要重在深入理解,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是要对中外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形成整体的观念,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9月份,专业课就进行第二轮的复习了。第二轮复习的科目顺序可以与第一轮相反,这样的排列顺序不仅能避免复习的疲劳感,而且,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在理解上难度比前两门学科要大些,尤其心理测验和有关效度、信度评估等内容比较抽象,所以第一轮刚看过第二轮再了解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有助于强化复习的效果。所以9月份就可以看下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9月份,新考纲已经出炉,这时可以借鉴新考纲,对照考纲进行提问复习。这一个月的时间,把重点可以放在这两门上。  10月份,建议考生利用好考前的十一黄金周。短短的七天如果利用得当,将会事半功倍。经过前一阶段的复习,黄金周期间一方面要调整身心,以便更好地从疲惫中恢复;另一方面要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重点总结复习的主次安排、方法选用和效果,以便及时调整策略。10月可以主攻中外教育史,把该记的内容都记住,大的纲领都列出来,也方便日后的复习。  11月份,这时大多数课程应该都心里有数了,就剩下一科,教育学原理。前一阶段的学习,应该对内容有个宏观的把握了。这个阶段,就要把概念都挑出来,个个击破。第二轮复习时尤其要注意澄清模糊概念,比较类似事件的相同与不同点。可以借助课后的复习题,进行搜索式复习,若发现不会的问题可以增强复习紧迫感,也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和重点。  12月份,第二轮的复习也应该结束了。第三轮的复习应该把各科综合在一起,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大家应该对教育学统考所涉及的知识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和熟悉,第三轮复习时可以随意抽检,起到检验和查缺补漏的效果,并强化应考能力。\n  明年1月份,距离考试越来越近了,主要是模拟,模拟时跟其他科目一样,要真实练兵,找到考试的感觉,调节好生物钟和各方面状态。记忆要记重点,作模拟时出现次数多的往往是重中之重,这些一定要记忆。框好一个复习计划,不要太精确但有一个大概,太精确了容易拘泥于计划给自己压力,没有计划又太松散没有紧迫感,有了计划一定要按照计划做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放弃计划。更重要的是不要随便改复习计划,那样会陷入定计划改计划的恶性循环中,而且会引起一种错觉自己什么都没有干的紧张和恐惧,耽误自己的复习进程。有了复习进度表,大家就可以胸有成竹、淡定从容地应对复习,而最重要的还是落实计划。总结概括一下就是: 第一轮重视基础知识体系的建构,建议把书本上的知识纲要化。以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为例:教育心理学的绪论部分可以总结成: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习心理                              2、教学心理                              3、学生心理                              4、\n教师心理(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两大任务  教育理论探索                                     教学实践指导                           三大功能 描述与测量(方法)                                     解释与说明(理论)                                     预测与控制(实践)(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n当然,以上只是以绪论部分为例,简单的举例说明怎样使知识纲要化、系统化。大家在构建知识体系图的时候,应该比上面的例子再详细一些。要考虑到章节之间的关系,以这个关系为线,归纳成体系。这样,才会记得更加扎实。 (2)第二轮复习,由于复习的内容再次重复,因此在这轮复习中,方法和策略更显重要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复习方法:1、考纲法:结合第一阶段复习构画出的知识体系,并对照考纲进行提问复习,同时应特别关注11年考纲与10年考纲的不同之处,调整复习重点,弥补第一轮复习的不足。2、概念法: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时尤其要注意澄清模糊的概念,比较类似事件的相同与不同点。如: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如何区分等。3、复习题法:可以借助课后的复习题,进行搜索式复习,若发现不会的问题可以增强复习紧迫感,也使复习更有侧重点和针对性。使用复习题法,要注意复习题的质量和针对性,不然会因为复习题的偏差误解了考试的方向。为了使自己在第二轮复习中不厌倦,除了在复习方法上进行调整以外,还应该在科目的复习顺序上进行调整。例如,教育心理学在理解上比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略有难度,所以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复习科目的顺序可以是: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这样可以保障分值大的科目的复习效果。当进入第二轮复习时,可以把教育心理学的复习放在前面,这样可以在第一轮刚看过的基础上立即开始重复复习,这样做的目的是更有助于强化你的复习效果。当然你也可以根据个人复习的实际水平和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把后面的复习时间留给分值更大的科目。 (3)第三轮的复习主要是为了临场应战,所以要抓住主要知识点进行复习不可贪多贪全,建议你最好对照考纲中的知识点进行筛选,在复习“收网”时,侧重重点进行复习。在第三轮复习的工程中,要注意开始做真题或模拟题了,每做完一套真题,就要认真总结一下该试卷的命题点,以和历年的真题进行比较,找一找有没有重复考察的知识点,重复了多少次,分别是以什么题型考察的,还有可能一什么样的题型出现,今年再考的几率有多大,和它同属于一个考点的知识有哪些等等。\n教育学系统有效的学习方法时间:2010-07-1610:55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241次其实,教育学考研大部分都是跨专业的,而且,从历年的情况看,考上的和考高分的,也大部分都是跨专业的,所以,你也算是跨专业,是有优势的。所以,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成功 其实,教育学考研大部分都是跨专业的,而且,从历年的情况看,考上的和考高分的,也大部分都是跨专业的,所以,你也算是跨专业,是有优势的。所以,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成功的保证了。就教育学基础综合而言,不是说一门的掌握就可以保证考得高分,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融会贯通才能取得骄人的成绩。那么怎样更加有效的系统的学习呢?下面就从个人经验来谈一谈: (1)重视参考教材,认真研读  在备考的初级阶段,首先要认真学习参考教材,在通读、精读的基础上全面的了解。不推荐只看大纲解析,大纲解析都是浓缩性知识点,不能提供全景知识。跨专业的考生尤其要重视教材的作用,首先要通读教材,初步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体系。在比较广的知识背景下,学习教育学理论会容易的多,答题的时候也会比较轻松,尤其是论述题,往往都要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等,如果只看大纲解析,思维广度不够,答题点必然狭窄,考高分是比较困难的。 (2)总结考纲知识,做好笔记  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整理笔记,归纳整体的知识框架,以利于以后的复习,也有利于大脑中知识体系的构建。在这里要强调,不要偷懒,有的考生从网上下载别人的笔记,自己不做总结,打算背背就可以了。这种学习态度是不可以的,别人的资料可以作为参考,但是笔记还是要自己总结和归纳,这样,大脑会有一个思考和加工的过程,理解深入,记忆也容易和深刻。考试的时候答题也会更容易一些。(3)对大纲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   \n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在复习过程中,不能偷工减料,应该踏踏实实,全面复习。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有所侧重,但是不要简略或刻意遗漏。尤其是教育研究方法这个科目,有的考生在备考时,认为它占得分值少,就选择直接略过,不作为复习科目,减少自己复习时的学习量,这种人为选择考试科目的结果,吃亏的是自己,教育研究方法必考30分,刻意不复习,就直接扔掉30分,你不复习,你的竞争者在复习,谁也不能保证剩下的题目自己能答的特别的好,或许,有些考生的最终失败,就败在自己人为的偷工减料上。重复强调一下,一定认真对待大纲里列出的每一个考点。(4)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首先,重视各科目之间的联系。教育学的各个科目联系紧密,如教育学原理中涉及到许多中外教育史的内容,也离不开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中国教育史中也涉及到外国教育史中的内容。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避免单纯学习一科,把各个科目之间的联系割裂。应该相互联系,思考着学习。  其次,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纵向联系就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察教育事件的过程及发展。如中国教育史的选士制度,经历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这样的延续和发展,这些选士制度是单独的,也是紧密联系的,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这样的纵向联系。  再者,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就是将某一现象或思想与同一时期其他国家或地区出现的现象或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与中国古代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之间的联系,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提出和实施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教育的影响;现代时期的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中国陶行知的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等。(5)重视思考,关注现实  \n在复习的过程中,最要避免的是死读书,读死书,书上的知识是有限的,切勿认为教育学就是把书背背就可以了。教育学感觉简单,挖深并不容易,涉及的面比较广,联系实际比较紧密。每一位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重视思考,关注当今世界和中国的教育现状、教育热点、发展趋势等,理论和现实相结合,唯有这样,才能理解深刻,轻松和快速的掌握考点。(责任编辑:admin)教育学具体复习细则时间:2010-07-1610:53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1197次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占100分的分值,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复习的主要特点是包含的基本概念较多,没有捷径可走。给大家的复习建议是注意理解,勤记笔记。最好再准备一个笔   1、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占100分的分值,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复习的主要特点是包含的基本概念较多,没有捷径可走。给大家的复习建议是注意理解,勤记笔记。最好再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看不懂的问题,这样即使解决问题后,也可以作为反复强化的知识点。另外,复习时要注重全面,但也要认真地记录书本上的重、难点,分清主次,这样会减轻复习工作量。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的科目之一,在必答题中涉及的分值占100分。   教育学相对复杂,因为它包括教育的方方面面,任何与教育相关的问题都可以用来考察。但整体看,它不外乎包括几个方面,即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学、德育、教师、学校等,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各个击破。   第一,重视基础   近年的教育学考题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趋势:猛地看起来确实不难,都是一些基础,但是要想得高分就不那么容易。越是简单的题目越能考察出考生的基础是不是扎实。看起来简单的题目,不一定你就能答的出来,不一定你就能得满分。特别是那些名词解释和简答,别看每道题分数不多,但是题量不少,有几个答不好,失分比论述题还多。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伊始,就要注重基础,稳扎稳打。   考生开始复习阶段,应将大纲所列出的考点对照相关教材通读。了解教育学的基本内容,列出一个复习的思路。可以划划书,找一下基本的知识点,也能尽快熟悉教材。重视基础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要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是基础的基础,如教育,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制,班级组织,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等。这些概念都是各章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名词解释的好出处。此外,书中一些不太明显的概念也要记住。如还有书中的框框里的内容也要记住,如毛入学率、净入学率等,这些最基本的教育常识也很重要的。以及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如最近发展区,大家应该仔细看书。   第二,做好笔记   教\n育类学科复习的目的是注重理解,但同时也要做好笔记,把一个问题的各个方面分条列出,既可以帮助集中注意力,到在随后复习中也便于自己查询。在第一轮复习时要格外注重复习的质量,不仅要了解整体框架,各章节是怎样安排的,对此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要一边做笔记一边细看书遇到不懂的概念再到其他地方查,要搞懂细节问题。可以尝试每个段落都用两三个字进行概括,并且把意思相同的段落连在一起,把一些无用的和废话勾掉。这样,减轻了看书的负担,也为冲刺打好基础。   第三,定好计划,按部就班。   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考生对教育学所考察的内容,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定好计划,什么时间看什么。有自己的一定之规,不受外界影响。复习时,从教育学原理的内容来说,可以尝试将内容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篇。   第二部分:学校教师学生篇   第三部分:课程与教学论   第四部分:发展与改革   复习教育学原理抓重点进行学习是非常有效和有利的。由于参考书目较多,尤其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不可能全部都记住。因此复习时要注重全面,但也要认真地记录书本上的重、难点,分清主次,这样会减轻复习工作量。   第四,关注习题,模拟训练   研究生考试的第一关是要过初试关,初试制胜的关键是要能够顺利地解答问题。因此习题在复习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倘若平时只是进行看和记的训练,却很少练习解题,那么考试过程中就会因生疏而导致不适应感。习题在整个复习进程的地位,一是目标——所有的复习环节都是为了能够顺利解题;二是标尺——可以通过模拟训练来发现复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可以改建的地方。   比如,以“课程”概念为例,也许初次复习时考生只注意到课程的概念和简单分类,但是对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整体的把握,而且也不能分辨重点和非重点。但是通过做题,你会有新的认识和发现。以下是一些与“课程”有关的习题:1.名次解释 课程           活动课程           显课程与潜课程           校本课程2.简答   简评活动课程论;             综合课程的特点有哪些?             试界定并分析“课程”概念。             请分析教育史上集中课程论的得失。3.论述   联系实际论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之关系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示;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述评;             试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和联系。   以上只是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但是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习题考查的不仅仅是对单纯概念的理解,而是呈现出一些特点:重视考查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比如考课程的特点,注重课程的各类型之间的比较等;注重读者对概念的个人观点,要求读者从辩证的观点分析某一理论的得失等;联系实际的特点也很突出。这些特点为我们进一\n步的复习指明了方向。 2、中外教育史  大纲规定中外教育史占100分,占总分的三分之一,重要性不容分说。在中外教育史上的复习时间相对于其他部分来说是最多的。中外教育史又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中外很多教育家的思想彼此有融合点,很容易混淆。这就要求复习时将容易混杂在一起的知识点进行层次梳理。外国教育史,教育史中重要人物名称较长,这个没有什么窍门,只能死记硬背,不断强化。但是你也要注意到,外国教育史在教育思想发展方面是连贯的。因此,把握外国教育史发展的时间脉络和每个思想阶段的核心(最好将核心用自己最简短的话概括出来),这个树状的知识体系就清晰了。再加上是自己理出来的,所以印象也会相当深刻。对于中国教育史,所涉及的教育家我们多少都些了解些,重要的是区别开来。总体上说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抓线索,大家特别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进而帮助理解。此外,也要注意结合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分析不同阶段教育思想渊源与特点。其实,总结一下中外教育史复习精髓就是四个字——提纲挈领,可以参考以下的学习方法:  (1)网络式复习  中外教育史的内容比较细碎、全面,可谓时间紧任务重,而且章节之间的联系较多,考试时容易出现跨章节的论述判断题等。面对这种情况,考研教育网辅导专家建议采取“网络式”复习法,即采用编、章、节标题、要点五个层次对教材进行梳理和编织记忆网络。最后做到脱离课本时只看大的编,以编想章,以章想节,以节想标题,以标题想要点。这样做,不仅记得仔细,对跨章节组织论述题的回答也十分有利。 (2)“空想法”  所谓空想法就是不看课本回想看过的内容;或看课本的大纲填充细节。这种复习方法同盯着课本死记硬背相比,所用时间更少,但是却更容易找到记忆中的“盲点”。在回忆难以为继时,翻开课本,那么这一段知识对神经元的刺激非常强烈,因而也就容易刻入脑中。   (3)自测题   复习中外教育史要学会自己总结、设计题目。有些名词解释,可能书上没有明确,可在准备时自己总结一下并写在书上后牢记;有些简答题、比较题,书上可能比较散,你可以集中归纳。在可能出论述题的地方,可根据内容,自己先设计题,然后试着作答,最后自己对照书判分评作出总结。进行第二轮复习时,设计自测题这样的训练更有必要。争取每一节都给自己出一个题目,然后用最经济和合理的体系将它做出一份答案,有时是对每一章内容提问,这样一方面可以揣摸出题的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训练自己答题的逻辑性。教育学统考的试题答题量很大,平时应该有意识的训练一下自己的笔杆子,每天抽出一个小时,自己给自己出一道题,然后尽可能的象在考试一样有条理、有内容的写出一份“答卷”来。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就不会觉得笔头发涩了。   (4)时间图和比较图   \n中外教育史中有不少事实和理论都需要记忆,而对理论的记忆和背诵,没有理解是不可想象的。理解时必须:能“从点到面”:“记重点,析难点”;看书时能“钻进去,跳出来”:“能画出知识结构图在胸中”;最重要的,理解要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针对中外教育史是“史”的特点,建议同学们画“时间图”,画一条水平的轴(像数学上的数轴),从左往右依次标上时间点,将重大事件标在时间轴上,从而理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线索。针对中外教育史涵盖“国内与国外”两方面的特点,建议同学们作比较,画“比较图”,比较可以化成表格的形式(一栏相同点,一栏不同点),也可以以其他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只要突出比较的内容即可。通过“制图”过程,不仅会使你自己对于这一学科研究的整体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图式对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也能够起到帮助你理清脉络、迅速回忆起细节的作用。   这四种方法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选择一种,当然要是大家有更好的复习方法或者技巧的话,也可以和各位研友进行交流。 3、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大概占40分别左右,教育心理学比较难懂,因为一些心理学专业术语是我们很少见到的,苦涩难懂,令大部分人头痛。其实,只要掌握了教育心理学的课本建构,运用自己的理解去记忆书中的知识点,然后记住其专业术语是如何说的,答题时按照自己的理解用专业的术语表述就行了,关键还是强调对课本的驾驭能力。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并不是一般的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根据学习规律而产生的教学规律,因此,它有其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比如,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与条件、学习动机、学习的监控、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品德的形成等,这些是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   与此相联系,教育心理学要以对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为基础,来研究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问题,即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这是对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应用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过程与方式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比如如何设计教学,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如何培养学生熟练的技能,如何组织学生这间的合作学习等,在这些方面,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与教育科学中的其它学科不同,教育心理学着重从受教育者的学习规律的角度来为教育改革提供建议,而这对课程与教学的设计者、教育技术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等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1)、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考试既是对考生本科阶段所学内容的检验,又是对是否具有从事进一步专业研究的潜能的考察。因此大纲中明确规定考核目标为大学本科阶段所学的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全面复习,但又要有所侧重教育学统考涉及多个学科,这就要求考生要全面复习,使得复习工作量加大了。但各门学科的比值又有所不同,所以在全面复习的同时,还要有所侧重。有所侧重的第二个内涵强调,在一门学科内也要有所侧重,比如第五至八部分的理论阐述因为是教育心理学的精华和热点,使用性也较强,因而考生要加大力度。   (3)、知识掌握要扎实、熟练,不能似是而非大纲规定考核题型多,题量大,时间短,考试时间仍然是3个小时,考生只有具备扎实熟练的基础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另外每小题的分值高,因此任何一题都不能放弃。辨析题的设置又要求考生复习时要精确,决不能似是而非。 \n4、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大概占30分左右,大纲要求能初步运用教育研究方法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教育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设计教育研究思路,因此这门课灵活性比较大,不要死记硬背,重要的是理解,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较好的方法是联系实际,将概念放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去体会。下面谈谈它的复习要求:    (1)理论联系实际,切忌死记硬背   首先要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研究生考试虽然是选拔研究型人才的考试,但是这种考试却一直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对教育学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必须有清楚和明确的认识,不能含混。尤其对教育研究方法课而言,很多概念都比较抽象,如“被试、总体、样本、取样、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误差、效度、信度”等,本身就较难理解,死记硬背就更不容易实现了。较好的方法是联系实际,将概念放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去体会。   (2)复习时参照教材、复习大纲内容,结合复习思考题进行   习题在复习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倘若平时只是进行看和记的训练,却很少练习解题,那么考试过程中就会因生疏而导致不适应感。习题在整个复习进程的地位,一是目标——所有的复习环节都是为了能够顺利解题;二是标尺——可以通过模拟训练来发现复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可以改建的地方。[例1]教育研究方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    A 教育观察法 B 教育试验法  C 教育调查法 D 教育测量法   <答案:A>   复习启示:结合此题,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上述各种教育研究方法的涵义和特点,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此题的着眼点是各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例2]辨析:准实验就是不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   答案:错误。准实验是指不能随机分派被试者,不能完全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准实验是不需要对被试进行选择、编组及实验处理等,而直接以原教学班为实验组或对照组,适合于现场条件或接近现实的模拟性研究,因此,虽然仍要控制变量,但变量控制不像实验法那么严格。   复习启示:此题启示考生理解概念时要抓住关键,在“准实验”概念的定义中,“不能完全”是关键词,意指需要控制变量,只是不那么严格。   (3)尽量将每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教育现象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运用    虽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统考中的分值不是重头,但我还是建议时间充足的考生尽量认真复习下该门课。因为有的学校在复试中会加大此部分的考察力度。还因为作为一门方法论课程,其作用在整个的研究生阶段和随后的工作中都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案例3]以“乡镇初中学生辍学现状调查及建议”为题目,设计一份简单的问卷。     具体要求:(1)问卷中不少于5个题目;(2)至少有三种问题形式;     答案评分细则:  (1)问卷中有指导语、问题和结束语三个完整部分(3分)(缺少一项扣1分)  (2)有三种形式的问题设计(3分)(缺少一种形式扣1分)   (3)至少有5个问题(每个问题1分,共5分,缺少一个扣1分)  \n(4)指导语、问题设计、结束语等写得较好的,适当给1-3分。   复习启示:本题的评分细则特别重要,通过对细则的体会,我们能够找到得分点和需要注意改进的地方。比如遇到这种与教育实际结合紧密的操作性问题,我们就明白首先要结构完整,要素齐全,符合要求,这是得分的基本要求。而这就指导我们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基础知识,并有意识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