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资料 3页

  • 42.00 KB
  • 2022-08-15 发布

教育学考试资料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教育的概念:广义—是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为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对象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2、现代教育的特征:A教育形态发生重大变化;B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C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结合,职业教育多层次地发展;D精英化高等教育与大众化高等教育同时推进;E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F终身教育体系在逐步构建。3、孔子教育思想有着生动、深刻的记载。如他的“性相近、习相远”的人生观,他的“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他提出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的教育内容,他提倡的进德修业、改过迁善、身体力行、因材施教、学习、思考、启发、问答、尊师爱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4、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教育学建立的真正标志)5、梅伊曼与拉伊的实验教学6、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学,他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和“从做中学”。《民本主义与教育》7、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教育影响三部分。教师与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影响是联结教师与学生的桥梁。8、教师角色定位:A社会义务B教学与管理C心理定向D自我实现9、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A专业知识的发展B专业能力的发展C专业情意的发展10、教师成长的途径A专业学习B专家引领C同伴互助D个人反思11、学生的本质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B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C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2、学生的特点A主动性B未完成性C开放性D独特性E创造性13、学生发展:学生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面发生的个体的身体和心理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14、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A家庭B学校C同辈群体15、教育内容:A是一种特定的、具有教育性的人类文化成果B是人类文化再生产的结果C具有简洁性和高度概括性的特征D是师生活动共同的客体16、教育方法:A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B选择与组合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17、教育技术:主要是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所应用的教学媒体的硬件和软件。18、教育情境:广义—可以理解为教学活动的场景。狭义是指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是教学中折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19、教育情境的分类:A物质情境B精神情境20、教育情境的基本要求:真、趣、新、疑、情21、教育的功能可从多重角度进行分析,但其主要的功能是教育影响个体发展的功能和教育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22、教育功能的基本分类:A筛选功能与协调功能B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C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D正功能与负功能23、个体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24、个体发展的特征:A历史性与社会性B顺序性与阶段性C相似性与差异性D现实性与潜在性25、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26、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A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的社会化B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C职业、身份的社会化27、教育的经济功能:A教育具有培养劳动力的功能B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C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28、教育的政治功能:A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B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29、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标由此获得法律的确定与保障。30、中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1、正确地认识与实施全面发展教育A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目标B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应正确认识与处理德、智、体等各类教育之间的关系C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与因材施教的统一。32、教育制度:是根据国家的性质制订的教育目的、方针和设施的总称。\n1、教育制度建立的基本依据是:A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B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反映出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总要求C受到社会人口状况的制约,同时受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D依据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教育传统,同是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2、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包括:A学校教育制度(学前教育、初中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B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C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D国家教育考试制度E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F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3、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人的现代化。4、学生的素质可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等三个层次。5、学生道德素质的结构:A学生的道德认识,是学生对各种道德行为、道德关系以及调节这些行为、处理这些关系的规范和准则的认识。B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准则去认识、评价各种道德现象时产生的情绪体验。C学生的道德意志,是学生自觉地确立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内外困难,以实现既定的道德目的的意志过程。D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支配下,采取的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动。6、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措施A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B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C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D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7、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教学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根据课程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和掌握社会历史经验笔社会文化财富。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任何学校都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通过教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8、课程:课业的进程。9、课程的分类:从课程形态划分: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核心课程D整合课程从课程的存在方式划分:A显课程B潜课程从课程设置形式划分: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从课程开发过程划分: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D观察的课程E体验的课程10、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资源是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现代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大致包括:A为培养现代公民而加强人文、道德课程B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而强调基本学力训练C为了发展孩子的信息素质而强调信息教育D强调课程改革为培养个性和创瓣精神服务(有四种形式:嬗变、输入、改良、借鉴)建国后,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P18449、课程改革的理念:A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B倡导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倡导课程内容的现代化D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E倡导发展性的课程评价F促进课程的民主化。50、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A重建新的课程结构B、制定新的国家课程标准C改善课程实施的过程D规范教材的开发与管理E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F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51、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也是将具体的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品德、知识、技能、情感和个性最基本的实践条件。52、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53、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54、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笔方法是构成教学过程最基本的要素。55、教学过程的特点:A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B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C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D是师生之间教学信息交流与反馈的双边活动过程。56、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同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A教学的整体协调原则:指从教学所承担的任务来讲,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以实际难理论,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与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与用的矛盾。C启发创造原则: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学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能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人格。\nD循序渐进:指教学要结合学科的逻辑结构的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在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以期使受教育者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E因材施教: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教育,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F直观性:指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的形象描述或组织学生直接观察所学事物,引导学生形成有关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学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奠定基础,并发展其认识能力。G巩固性: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技能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57、教学方法: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分类A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B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国内外新兴教学法简介:A发现法、B范例教学法、C暗示教学法、D六课型单元法、E八字教学法、F自学辅导法、58、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个别教学、活动课时制、分组教学、道尔顿制、特朗普制、合作学习)59、个别教学:是指在同一时空内教师只与单个学生发生教学关系的一种组织形式。6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6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A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个教师的教育能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B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C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而兼用其他方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D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E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和相互促进,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有利于学生互助友爱,公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有利于形成学生其他们些健康的个性品质。班级授课的不足之处:A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B时间、内容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C由于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材内容人为地割裂以适应“课”的要求。D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6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备课、上课、课外辅导63、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64、教学评价内容:教学结果、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65、教学评价的形式: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66、课堂教学评价: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结构、教师的教学素质、课堂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