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整体框架 25页

  • 382.31 KB
  • 2022-08-15 发布

《教育学》整体框架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育学》整体框架教育理论A:(1)教育与教育学(2)教育与社会发展(3)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实践A:理论B:(1)教育目的(2)教师与学生实践B:(3)课程(4)教学(5)德育(6)班级活动与课外活动\n教育教育理论B:教育的概念:①词源(教仆)②广义(目的性)③狭义学校:目的、组织、计划教育实践B:(1)教育的起源(条件:生产力的发展、语言的出现;)理论学说:生物起源;模仿起源;劳动起源;交往起源(2)教育的发展历程(古代、近代、现代)(3)学校的出现(4)学校教育制度(概念、趋势)\n(2)教育的发展历程(古、近、现)古代:①中国庠序、私学、六艺、四书五经政教合一、科举②印度(婆罗门与《吠陀经》)③埃及(学习实用知识的文士学校)④古希腊罗马雅典:培养商人和政治家,和谐发展;斯巴达:军人,军事体育和政治道德中世纪西欧:教会教育(神学七艺)、骑士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象征性;刻板性\n近代(政教分离)①公立教育崛起(教育的国家主义化)②教育的世俗化③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n20世纪以后的教育(民主化、现代化、国家主义的三大潮流)①教育的终身化(贯穿人的一生)②教育的全民化(所有人都受到教育)③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教育资源分配的均等、教育结果];师生关系民主化;活动、内容、方式等的民主化)④教育的多元化(个性化的要求:思想、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设备、手段及工艺、程序、方法等)\n(3)学校的出现(教育形成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4)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在形式上的变化过程(非形式化、形式化、制度化)学制的概念双轨制的概念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幼小衔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渗透;高等教育多样化;国际教育交流)\n教育学1、理论B:教育学的概念2、实践B: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中国:孔子、墨子、学记;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洛克)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杜威)教育学的分化(教学领域的学科最先分化出来)中国教育学的演变(日本、美国、苏联、发展)\n教育与社会发展理论:①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②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人力资本理论:概念及推算)③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可能与现实的影响;新科技革命)④传统文化对教育的消极影响实践:①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技发展功能;文化功能[承传、改造选择、整理、创造]②校园文化(概念、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n教育与人的发展理论B:①身心发展的概念与特殊性②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人的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尔成熟机制)外铄论(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行为主义)多因素相互作用(内因、外因、主体)③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成熟、环境、学校教育④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差异性\n实践B:①遵循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②学校的特殊功能;③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价值、潜能、力量、个性④普通中学对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n教育目的理论B:①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系统)②制定目的的原理(社会、时代、文化)实践B:①我国的教育目的(不同时期的表述;基本精神)②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五育)(体育、智育、美育)\n教师与学生理论B:(1)教师:①职业性质专业、个体社会化②职业特点职业角色多样化;职业角色③职业专业化条件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特殊要求(2)学生:①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观)②学生的社会地位实践B:师生关系:知识授受、人格平等、道德相互促进\n课程理论:①课程的概念:内容、进程,②制约课程的因素③近代课程理论(形式与实质;学科与活动)④主要课程类型(学科、活动、综合、核心、潜在课程)实践:①课程的三种形态计划、标准、教科书②国外课程改革趋势③国内课程改革趋势\n教学理论B:①教学概念、意义、任务②教学过程概念、本质、阶段、规律③教学模式概念、基本模式类型③教学原则概念、基本原则④教学策略概念、构建、学习观实践B:①教学方法概念、分类、基本方法、选择②教学组织形式概念、历史、基本形式(优缺点、课的类型和结构)③教学评价概念功能类型原则\n德育理论B:①德育概念意义目标内容②德育过程概念结构规律③德育原则概念基本原则④外国德育理论(前苏联: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合作教育学西方:涂尔干、杜威、班杜拉、柯尔伯格)实践B:①德育方法概念主要方法②德育途径教学、团队活动等③新时期德育改革特点、目标、内容和方法\n学校班级理论B:①班集体的意义②良好班集体的标准目标、班干部③班级活动的类型实践B:班主任与班级组织管理思想、行为\n课外活动理论B:①概念②特点③任务④组织形式实践B:①内容②基本要求\n案例分析某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但有一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是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教师一愣,随之付之一笑:“坐下,再仔细读读课文。”学生满脸不解地坐下,可是不到两分钟,学生又举手了:“老师,我说的书上没写。”被打断教学的教师显然有些始料未及,便不耐烦地说:“既然书上没写,就不能乱说,必须想清楚再举手,坐下吧!”学生欲辩又止,却也不肯坐下,教师上前,将学生按在座位上……请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分析这位教师的做法。\n辨析题“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的总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的内涵就是指教育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育的主要在于使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n核心课程主要是围绕社会需要设计的课程。教学评价的功能旨在检验教学效果。教学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德育也应该具有开放性。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限制。模仿学习也是一种社会学习。集体主义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n教师观教师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专门职业。有他自身的特殊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及组织者、示范者的角色。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的主导下逐步确立的。教师职业是一种创造性职业,教师是一位研究者,需要不断地有所创新。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育者,但同时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有不知到知,最终是要促成学生不再依赖于教师。\n正确的学生观(学生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发展的可能性,即发展的潜能。学生是主动性的存在,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动性)学生的发展是积极的发展,即不仅是是即时的发展,而且是未来的和终身的发展,因而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自立的发展意识和能力。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尽可能充分的发展。(精神与身体素质)学生的发展是富有特点的个性发展。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他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它是个体活动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n教育质量观(教育人才观、目的观)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育目的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教育既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为目的,更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人的发展既是全面的发展,也是具有个性的发展。人才标准(教育目的)应与时俱进,体现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时代要求。注重具有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人才的培养。\n现代课程观课程是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课程应反映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与社会和生产实际的联系)课程是直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对于教科书教师要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课程以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为宗旨。课程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各种才能和创造性精神的培养。课程内容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n现代教学理念(教学观)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交流思想、情感的过程。(理解、对话)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之间是合作、友爱、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学民主)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人格、个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其自觉能动性和独立自主性,以及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现代教学是发展性教学,它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智力的发展,而且重视创造才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