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笔记 3页

  • 50.00 KB
  • 2022-08-15 发布

《教育学》复习笔记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单选题(10题10分)、双选题或判断题(10题10分)1、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已出现。2、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3、春秋私学中,最著名的是齐国的“稷下学宫”,它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中世纪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4、西汉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5、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6、德国人洪堡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洪堡思想:大学在培养人才职能的基础上增加科学研究职能。洪堡思想的基本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学术自由。7、通过“莫利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建立的名校:康奈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8、范海斯提出高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被称作威斯康辛思想,是高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19世纪以前,培养人才;19世纪初,发展科学;19世纪末,服务社会。)9、1826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同时也是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10、199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基本法);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93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1、政治对高校的制约作用体现在: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12、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是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他测算出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归因于教育;丹尼森测出的数据是23%。(经济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了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对经济起到影响作用。)13、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提高个人知识与智能水平;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不仅仅是提高个人知识与智能水平。在现代社会,教育水平是人们改变社会地位的重要条件。)14、高校的职能:培养人才(基本职能)、发展科学(重要职能)、为社会服务(延伸职能)。15、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16、19世纪中后期之前,世界高等教育属于英才模式。17、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宽广的是通才,单一的是专才。18、《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9、高校课程的横向结构是以课程对于专业的适用性来划分的,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20、教学计划是按高校的培养目标制订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一个部门对学生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活动、时间分配(每周学时及课时、学习年限)等。教学大纲是以系统连贯的形式,按章节叙述该学科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包括:说明(教学目的、要求、方法、提示)、正文(教学要点、时数)、附录(参考书、参考资料、考试方式)。教材是阐述教学内容的材料,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科书、讲义或讲授提纲都属于教材。21、教学过程中最本质的是认识活动。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是书本知识,是以教材为中介的间接经验;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即再发现的过程;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22、高校教学工作的特点(高校教学过程的性质):专业理论性、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23、孔子——“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国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教学相长”;朱熹——“循序渐进”。孔子提出了启发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的原则,朱熹提出了循序渐进的原则。24、直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25、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手段,不仅仅是教师施教方式的总和。包括:以语言传授信息为主的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回答法、讨论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26、“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身教重于言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27、1917年蔡元培在北大首推“选修制”。28、科学研究是高校三大职能之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标志。29、教育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30、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应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群体性(决定了教师应有高度协作意识)。31、高校管理以学术管理为特征,学术管理的出发点是学术标准。32、高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高校拥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拥有此手段的目的是使高校顺利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充分实现人才培养等社会职能。33、《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34、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三大模式:集权模式(以法国为代表)、分权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并重模式。35、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能力培训的学习经历。高等教育制度中的学历是指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36、我国学位制度分三级:学士、硕士、博士。37、高等教育划分为精英教育、大众高等教育和普及高等教育三个阶段。一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占该国适龄人口的比例(毛入学率)在15%以下,属精英教育阶段;在15%—50%之间,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在50%以上,属普及高等教育阶段。38、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活动的特征):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39、允许并扶植条件成熟的团体或个人创办民办大学,将部分国有公办的高校改制为“国有、民办、公助”的民办大学。40、学分制19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由哈佛大学首先实行。中国最早实行于上世纪20年代。二、简答题(4题32分)、论述题(2题30分)1、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有哪些。答:(1)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高等教育机构和在校生的数量是高等教育规模的重要指标,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能允许多少人接受高等教育,直接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2)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决策。随着经济的发展,来自经济领域的利益和力量越来越多的介入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立法和决策过程。(3)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是判定一国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直接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经济的进步促进了高等教育新机构与新专业的诞生。(4)经济促进了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和职业迅速更替,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已在世界上普及,高等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试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答: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在于:(1)有利于多快好省的培养人才,班级授课效率高,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到知识的有效组织形式;(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班级授课制保证了每个学生都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习;(3)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3\n的作用,集中各科教师的知识对学生集中施教。缺点在于:(1)不能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2)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发挥不足,限制了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索能力的培养;(3)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3、试述科研在高校中的作用。答:(1)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科研是高校的职能之一,是评价高校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2)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教师通过科研活动,可以及时、准确的把握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时将新成果引到教学中来,使教学与现实结合的更加紧密。(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将科研活动引入教学过程,推行教学科研化和科研教学化,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4)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性措施。很多经典学科都来源于科研工作,新学科的建立、发展和成熟有赖于科研工作的深化和突破。(5)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校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6)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科研优势转化为科技成果,是高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4、试述高校教师素质的具体表现。答:(1)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勇于坚持真理);(2)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3)文化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4)能力素质(了解和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多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教学实验和研究能力);(5)身心素质(身体素质——体质健康、耐受力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心理素质——愉快的心境、幽默的情绪、顽强的毅力)。5、简述高校教师的作用(高等学校的职能)。答:(1)培养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创造文化知识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发展科学。大学是科研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是我国科研工作的主力军。(3)服务社会。利用高校的资源,将教师的研究成果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转化为现实成果,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方式之一。6、高校教学的基本任务。答:(1)引导学生掌握一定专业所必须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推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智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3)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7、备课的基本要求。答:(1)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基本内容结构,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2)广泛的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及时把新的信息传输给学生。(3)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8、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答:(1)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2)教材内容的特点;(3)学生的实际情况;(4)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5)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6)教学时间和教学要求。9、试述高校的课程结构。答:可将高校的课程进行如下划分:(1)普通课程、专业课程与职业课程;(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4)显形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非语言陈述的、非正式的、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内容,只存在于有目的的教学领域);(5)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观念,自主开发的课程)。l按课程性质进行的划分:(1)学科课程(分科课程);(2)关联课程;(3)融合课程;(4)广域课程;(5)问题课程(核心课程);(6)活动课程(经验课程)。l高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课程内容的综合化;(2)课程设置的多样化;(3)课程性质的职业化;(4)课程方向的人本化。10、课堂上运用讲授法的具体要求有哪些。答: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讲授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教学效率较高。使用讲授法的具体要求包括:(1)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本门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2)保证科学性。教师在讲授时,要注意运用准确的概念,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3)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要与举例、实验、联系等方法相结合,使学生学有所用。11、试述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答: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是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即高等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主要表现在:(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智能水平。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这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价值。(2)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高等教育阶段正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有助于学生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3)促进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是人们改变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12、为什么说启发式教学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答: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它不具有一套固定模式和具体环节,所以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仅仅是一种教学原则、教学思想。13、解释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作用。答:教育方针是指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的质量要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这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职业层次确定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三者的关系为: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有:(1)导向作用;(2)调控作用;(3)评价作用;(4)激励作用。14、请阐述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回归率。答:(1)回归的概念:人的受教育过程经历了独立(非学校教育)——不独立(中小学教育)——再独立(高校教育)的回归,高等教育实现了教育独立性的回归,高校使这种回归成为必要和可能,同时完成了自身的社会化。(2)回归的表现:学生的自主作用递增,教师教的用递减;教学的发现性递增,教学的传习性递减;参加的直接实践递增,接受的间接经验递减。在回归中要注意教研结合、学创结合。1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答:(1)正常的认识能力(敏捷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力、稳定的注意力);(2)优良的意志品质(果断、坚韧、自制、毅力)(3)良好的人际关系(稳定、广泛);(4)健全的人格;(5)合理的行为(与年龄相一致、与社会角色相一致、具有一贯性和理智性)。16、简述高校师生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答:高校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进行交往和联系而结成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社会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工作关系、组织关系);(2)心理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认识关系、情感关系);(3)伦理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道德关系、义务关系)。17、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有哪些。答:(1)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进行交往和联系而结成的关系。(2)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志是:人道性(师生共同享有尊重、信任的权利);民主性(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格是平等的);合作性(师生共同构成教学过程的主体);教育性(师生关系服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3)应通过以下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认识和理解学生3\n(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树立威信(教师的威信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利用多种渠道。18、简述课程结构。答: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的结构指的是课的基本组成部分、顺序、实现及其相互关系。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新授、巩固、布置课外作业。从理论上讲,要注意这些组成部分的实现和关系。19、结合任教的学科,对教学原则体系加以评述。答:(1)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2)教学原则体系是由若干条教学原则共同形成的相辅相成的整体。这些教学原则包括: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②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③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④理论联系实际;⑤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⑦知识的系统性与认识的循序渐进相结合;⑧少而精;⑨量力性;⑩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3)本人任教的课程是旅游规划,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贯彻了以下原则。首先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客观、真实的知识,努力把本领域前沿的一些研究成果及时、准确的传输给学生,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来实施教学;同时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他们做好人生规划,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质素养,使他们的德行和知识同步发展。第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规划是一门理论与联系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单纯的书本知识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好这门课。这就需要我在备课过程中积累大量的实际素材,让他们充分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况,鼓励他们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努力为他们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践来增强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是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按照教学大纲制订的统一要求来培养学生,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正视和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20、试述大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答:(1)素质教育的概念:着眼于一个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强调知识的内化、人的潜能的发展,以及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不是片面的、畸形的、急功近利的教育,与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对立。(2)素质教育的定位:它是一种指导思想,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科学和人文(素质教育的两翼),难点是发展情感。(4)在大学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可迁移性和适应性,是“固本以强枝”、“以不变应万变”的根本措施,也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当代社会的运用与实践探索。从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教育的发展潮流等情形来看,推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三、案例分析题(1题18分)1、有人说,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对课堂教学不应那么讲究,对此你怎么看?如果你不同意,那么你认为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有哪些?答:课堂教学应该讲究,上好一堂课应当做出以下基本要求:(1)目标明确。教师首先要明确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什么样的内容,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让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内容正确。一方面,教师传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符合逻辑的,教师的技能和行为必须是符合规范的、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的;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应当及时加以纠正。(3)方法得当。虽然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教师还是应当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自身条件等),并创造性的加以运用,力图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4)表述清晰。一方面,要根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次序分明;另一方面,讲课时要做到语音语速适当、板书规范。(5)气氛活跃。课堂教学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做到动口动手又动脑。2、某大学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赛课活动,他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上课开始,他先在黑板上写下的五个字的课题名称,然后用准备好的电脑课件代替并不好的板书。课后,听课老师议论说,这堂课上的很好,假如这五个粉笔字不写的话,这堂课更好。该青年教师无可奈何的说,没办法,因为评课标准中就有一条“板书”。请你谈谈教师是应该逐条对照评课标准上课,还是应该依据教学目标思考应该采取的教学策略。答:(1)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规范着课堂教学的运作,课堂教学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这一点需要肯定。一方面,教学目标是为全体学生制定的,要使学生都能够有所发展;另一方面,要让教师的主体性和专业智慧得以充分发挥,从人本性的角度来看,应该多一点灵活性,模式性的东西尽量少一些,以使课堂充满活力。(2)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性也是要注重的,板书是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应当符合审美需求。板书按性质划分为提纲式板书、要点式板书、提示性板书、辨析性板书和总结性板书,要求做到书写流畅、整洁对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和启人深思。(3)以上两点是辨证的统一。板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具,写好板书是一项教学技能,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课件不能完全取代板书作用,单纯使用事先编好的课件,只能提供预设性的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板书水平应该跟上,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成功。3、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也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应该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请对这两种观点做适当的评述。答:(1)这两种观点实际上是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为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为社会本位价值观。应当注意的是,这两种价值观是从不同社会背景的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主要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设计高等教育的目的,强调教育要为人们自身的生活需要服务;而社会本位价值观是从社会发展需要来设计高等教育的目的,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2)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但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个人本位价值观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应当“以人为本”,其弊端在于,它把社会看作是个体的简单组合,使得教育在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时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了教育中的个人主义和自由化倾向,使个体的社会责任感下降。社会本位价值观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主张走出“象牙塔”,它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于,没有突出教育对社会长远利益的贡献,容易助长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容易导致教育的被动性;容易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3)要寻求两种价值选择之间协调与整合,根据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条件,在两者之间做出动态调整,不能“一边倒”。高等教育应该通过个人价值的体现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培养也应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两方面是统一的。4、美国有学者预测,20世纪90年代以后毕业的大学生,一辈子平均要转换五次职业,这意味着“大学学四年,管用一辈子”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答: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和全球化,使得职业的变动与岗位的转换成为常态,对人们可迁移性和可培训性的要求更加突出。在大学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可迁移性和适应性,是“固本以强枝”、“以不变应万变”的根本措施,也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当代社会的运用与实践探索。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施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素质教育的概念:着眼于一个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强调知识的内化、人的潜能的发展,以及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不是片面的、急功近利的畸形发展,与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对立。(2)素质教育的定位:它是一种指导思想,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科学和人文(素质教育的两翼),难点是发展情感。从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教育的发展潮流等情形来看,推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