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00 KB
- 2022-08-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嘉兴市教育学会简报第三十期学会秘书处2009年12月28日*嘉兴市幼儿园“混龄教育”课题研究成果推广活动综述*混龄活动中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探索与研究*混龄活动《大手牵小手》教案*混龄音乐游戏:划船教案\n嘉兴市幼儿园“混龄教育”课题研究成果推广活动综述2009年12月23日,由嘉兴教育学院、嘉兴市教育学会主办,南湖区教研室和南湖区教育学会协办,嘉兴市第二幼儿园承办的“嘉兴市幼儿园‘混龄教育’课题研究成果推广活动”在第二幼儿园新湖分园内隆重举行。参加活动的领导有:嘉兴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朱建人,嘉兴市教育学会阮望兴老师,嘉兴市学前教育学会陆惠敏老师,南湖区教文体局副局长徐小焱,南湖区教研室副主任朱德江,南湖区教研室査杰慧、陈佩华和幼教教研员柯爱萍老师,以及南湖区教文体局王美华、秀洲区教育学会的一些领导。嘉兴市教科研基地幼儿园、南湖区各幼儿园84位教师代表认真参加了活动。会议由南湖区教研室副主任朱德江主持。首先,嘉兴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朱建人讲话,他充分肯定和赞扬了第二幼儿园“混龄教育”课题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鼓励各个幼儿园通过成果展示活动,加强学习、交流、研讨。南湖区教文体局副局长徐小焱在发言中指出要通过多渠道的协作,让教育研究成果充分共享,转化为生产力。嘉兴市第二幼儿园的吴一慧园长简要介绍了“混龄教育”课题开展的历程,该课题自2004年开始实施,2005年立项为嘉兴市的市级研究课题。课题的发展凝聚着课题组及全园教师的智慧与汗水,并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获得有效提高。“混龄教育”打破班级界限,成就一种异龄幼儿混合在一起的教育教学原生态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主动和谐发展,促进了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在园本化的扎实研究中也取得了累累的硕果。并表示在课题获得了嘉兴市第六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和南湖区人民政府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的基础上,将一如既往,继续研究新问题、提炼新策略、取得新突破。在一整天的推广活动中,第二幼儿园安排了丰富的成果展示内容:“混龄教学活动展示”,课题组的张豫老师和汪莉娜老师分别执教了混龄社会活动《大手拉小手》和混龄音乐活动《划船》,分别从混龄初始阶段教学和混龄班集体教学两个层面进行了展示;随后开展的“全园混龄区域活动”,将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开展区域游戏,原生态呈现教师的指导策略及幼儿的异龄交往模式;“课题成果介绍”,由课题组负责人汤含倩老师具体阐述了混龄活动研究的意义,并从混龄活动开展的具体流程入手,详细解读了混龄活动的每个流程的开展策略和方法,并通过实验法和个案法生动诠释了“混龄教育”的成效;“课题组教师与观摩教师的互动交流”,观摩教师现场提出对混龄课题的疑问,双方交流、探讨,在“研”中促“教”的发展;朱建人、朱德江、阮望兴\n老师对一天的活动进行点评,并与老师们共同探讨“混龄教育”的继续研究策略,为深化研究提供方向和具体的帮助。推广活动让“混龄教育”直面呈现,帮助更多的教师深入了解”混龄教育”的基本形式和教育的手段与方法,直观地感受混龄活动对孩子发展的积极作用与特殊魅力,突显“混龄教育”的有效价值。与会的领导与教师都对二幼的“混龄教育”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赞扬。朱建人副会长指出,“混龄教育”作为一种朴素的研究课题,在园本化的扎实研究中,突显其对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双重价值。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增长,加强其理论文献的研究,以取得更大成效。最后,朱德江副主任代表南湖区教研室、学会以及南湖区教研室对嘉兴市第二幼儿园在本次推广活动所做的周密筹备和高质量服务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各个幼儿园能学习新成果,提炼新成果,相互探讨、研究,努力工作,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混龄活动中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探索与研究嘉兴市第二幼儿园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性。二十一世纪是现代信息社会,它对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特别强调了人才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幼儿期是情感体验迅速发展时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期。此时学到的对他人的态度、交往的策略、社会经验……对他的一生的社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见,在幼儿期对孩子进行社会性的培养就显得尤其的重要。2、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由于我国国情,独生子女人群日趋增多,这也伴随着在独生子女身上产生了许多明显的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如任性、依赖性强、胆小、自私及孤僻等,严重危害了独生子女的健康发展。那么在独生子女身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呢?皮亚杰认为“产生于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感情共鸣使儿童获得了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并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而我们的这些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生活在“四二一”的环境里,大人整天围着一个“小太阳”。家长由于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无形中加剧了幼儿“自我中心”意识,常常表现出唯我独尊、不顾他人的不良品德,并且养成不愿与人交往、行为退缩等习惯,从而形成了一些比较普遍的不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孩子到了幼儿园中又处于分龄学习模式之中,幼儿的角色相对单一,每个个体一般只是老师的学生,其他幼儿的同龄伙伴,缺少与异龄同伴的交往机会。这就加剧了独生子女社会适应不良的现状。3、\n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环境,帮助幼儿克服成长中的不良方面、促进独生子女健康成长,是当今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重要任务。以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为代表的混龄课程在西方已有百年的历史,他们班级人数较少,师生比例高,其模式以个人和小组学习为主。而我国的幼儿园的班级人数较多,师生比例低,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混龄课程模式,所以,如何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立足本园的实际,进行本土化的混龄课程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实行混龄活动的实践研究,是作为同龄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目的是通过教师创设相关条件,将不同年龄的幼儿混合后进行各种混龄活动。通过混龄活动扩大幼儿的同伴群体,让幼儿“大带小,小促大”的过程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为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情感和态度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二、课题研究的界定1、幼儿的社会性:指的是作为个体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或联系,包括儿童对社会规范、习俗、成人、同伴、同伴群体和机构的认识、见解与联系。它必须接受四方面的教育:基本生活技能、基本生活规范、社会生活目标、社会角色的扮演。如幼儿如何学会自理生活,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分享,学会自己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愿望和行为,学会助人与合作等等。2、混龄活动:是指打破班级界限,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进行活动,它包括混龄教学活动、混龄游戏及混龄生活活动等。3、混龄活动中的社会性教育:指的是为独生子女创造了一种类似于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机会,他将不同年龄的幼儿组合在一起进行的各种混龄教学活动、混龄游戏及混龄生活活动,以构成了一个类似兄弟姐妹的小社会群体,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异龄同伴交往环境的缺陷。幼儿可以在宽容、和谐、弹性的大家庭式的环境中相互影响、相互激励、共同构建,从中体验快乐与痛苦,感受成功的喜悦,学会交往合作,友爱帮助,促进幼儿社会性主动和谐地发展。三、课题研究的实施混龄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在研究探索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们必须以新的课程观、教育观来衡量审视和反思这一新的方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的教育行为方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我园的实际,对混龄活动的开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一)混龄活动弹性化环境的创设在混龄活动中我们要强调的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支持的良好环境,形成一种宽容、和谐、富有弹性的大家庭式的教育氛围。\n对混龄活动里大年龄段的幼儿来说,能力强的有机会扮演领导的角色,贡献个人的能力,练习领导、关心、助人、奉献等积极的社会行为;能力发展稍迟缓的幼儿在一般幼儿园内,通常会因无法与同伴齐步学习而影响其智能和自信心的发展。而在混龄活动中,他们可以和小龄幼儿一起学习,还可以得到能力强的幼儿的帮助,获得多种有益的知识技能,从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和成就感,这正是儿童健全人格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基础。对混龄活动里小年龄段的幼儿来说,能力发展较快的幼儿可以做跨越年龄的学习,他们可以有机会与哥哥姐姐一起学习,一起探索;能力较弱的小龄幼儿在混龄活动这个较为有利的成长环境中,倍受哥哥姐姐的关怀,许多认知及社会经验都可从与哥哥姐姐的交往与模仿中,获得可观的增长。因此,不管对大组幼儿、小组幼儿或是特殊幼儿,混龄活动中所提供的弹性化环境都尊重了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兼顾到他们的个别发展需求,使幼儿在充满温馨和爱心的家庭式的教育环境中共同生活、共同学习,从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真正成为自主、自立、自信的人。(二)混龄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时间安排混龄活动中由于孩子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为了要兼顾差异,我们灵活采用混龄、分龄、个别等多种组织形式,在混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生活活动及游戏活动中有效安排大小幼儿互动。当大小孩子对某一内容都有兴趣,而又无需过多的直接操作时,教师可以考虑采取混龄集体活动形式,例如讲述与谈话等语言活动、发展社会性的活动、游戏活动等;当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兴趣迥然不同时、小组活动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如对大孩子实施的幼小衔接教育、科学实验、数学活动等;当学习内容可以通过独立思考、个别操作方式完成时,教师就应提供个人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如寻找知识性资料、锻炼生活和动作技能、美工等操作性较强的活动。根据主题和需要,一周综合考虑既有1—2次的混龄集体教学,又有多次的小组活动,而每天都安排有个人学习活动和混龄晨间游戏。在一日活动的时间安排上,也有多种尝试,比如:大孩子入园早,先安排小组学习,小孩子来园后一同与大孩子进行混龄晨间活动;教师组织某个小组活动时,其他幼儿以不影响该组幼儿学习为前提进行个人学习活动;混龄集体教育时间较长,如果小孩子不感兴趣了,允许安静地到旁边自主游戏等等。(三)混龄活动的实施流程混龄活动弹性大,幼儿年龄层次多的特点,教师在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要求,因此通过我们的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对混龄活动实施提炼了以下几个流程:混龄活动的实施流程图混龄活动的社会性发展总目标混龄活动的实施形式混龄活动的内容选择具体活动的共性目标和分层目标注重过程性的指导交流与评价\n在混龄活动实施的流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混龄活动的社会性发展总目标,这是评价混龄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由此我们从具体活动的共性目标和分层目标的制定、到混龄活动的内容选择、确定混龄活动的实施形式后我们还要进行过程性的指导交流与评价,以评价活动的开展情况为我们指定下一个活动或下一阶段的活动提供依据。从而保证整个研究的科学性。1、混龄活动的社会性发展总目标混龄活动作为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载体,对幼儿实施发展教育。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和混龄活动自身的特点,提出混龄活动的总目标:一是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二是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三是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四是促进幼儿自控力发展。如图:混龄活动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情感发展社会认知发展自控力发展学习认知交往的规则和技能学习角色行为,学习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增进同伴关系,发展合群性,学习恰 当地表达情绪、情感。学习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学习恰当地表达情绪、情感。巩固加深生活印象,使有关的社会生活经验系统化,学习换位思维,发展社会认知能力,学习想象表征能力。形成规则意识,理解和掌握交往的行为规则,进而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2混龄活动的共性目标和分层目标:\n在确立了混龄活动的总目标后,我们必须考虑的是混龄活动中有大孩子,也有小孩子,要使每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在现有水平上都获得社会性的发展,那如何制定具体的混龄活动的目标呢?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混龄活动的目标是整体性的,混龄实验班孩子的年龄相差最多3岁,虽然身心发展水平有差异,却有许多共性的发展目标,只是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要求达到的水平不同而已。因此,在制定混龄活动的单元目标和具体目标时,我们要分两步走:(1)把握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共性目标,这是混龄活动的基础,即活动开展前教师应明确混龄活动的总目标,然后考虑对所有孩子都有帮助的共性目标。这可参考每个年龄段的目标,也可是每个主题的目标。(2)考虑目标的层次性,这是混龄活动的关键。在确立了混龄活动的共性目标的基础上,分析每个年龄段孩子可能的兴趣点、认知区域、经验范畴和思维特点,综合考虑目标的层次性,并巧妙融合异龄互动目标。有了明确的共性目标和分层目标,教师在设计混龄活动方案时就有了依据,组织活动时也有了侧重点。3、混龄活动的内容选择由于混龄活动孩子年龄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不一,那么如何选择适合各年龄孩子的的混龄活动内容,从而实现他们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目标呢?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总结了选择混龄活动内容的基本要求和来源。(1)混龄活动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它必须能引起所有孩子共同的兴趣。●它必须能切入不同年龄孩子的经验结构。●它必须能激发所有孩子的能动的和创造的行为。●它必须能促进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社会性更深层的发展。(2)混龄活动内容的主要来源。依据混龄活动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我们在选择混龄活动内容的过程中,就更加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了。●混龄活动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事件和幼儿自身的生活事件。因为只有生活是真实、具体的,是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感知并有兴趣的,且生活是动态的,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可深可浅,较容易引起孩子间的交往冲突。这部分内容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往往是最为直接和显性的。选择幼儿自身生活的事件时应把重点放在对儿童生活或儿童交往的关注上。我们\n把目光聚焦发生在儿童直接生活于其中的微观环境之中,这些事件是感性的,近距离的,也是最能促进儿童间的相互交往,如“我们的新朋友”、“作客”、“能干的我”、“生日”等,这类活动往往有很大的活动生成的空间,同时在活动中所获得的认知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将能直接的运用到孩子的具体生活之中。。在选择社会生活事件时,我们关注的不只是与儿童可能感兴趣的、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奥运会”,“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等,还包括如“交通工具”、“交通事故发生了”、“大桥通车了”、“台风来了”等等的内容,它们既是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又是与儿童相关的,儿童可能会忽视的,同样也能作为混龄活动的内容来培养儿童多种能力,激发儿童多种情感。●混龄活动内容的第二来源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尤其是故事、寓言等,其具体内容许多都是涉及到社会交往的。好的文学作品能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幼儿的情感,发展幼儿的语言,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当我们选择好某一个文学作品后,除了对作品进行欣赏外,还可以利用作品中的某些有价值的话题借题发挥,容纳更多相关的内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道理、场景等都是混龄活动内容生成的线索。如在《卖火柴的小姑娘》中,“贫穷与富贵”、“买与卖”、“寒冷和暖和”等等都是能就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开发价值的内容。●混龄活动内容的第三种来源是学科或领域。即是以一定的学科或领域为基础来选择的,如科学领域的“落叶飘飘”、“冬天的动物”,“夏天的水果”社会领域的“我们做朋友”、“新年到”,艺术领域的“快乐的六一”等等。4、混龄活动的实施形式(1)混龄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幼儿喜欢并且参与面最大的活动,这能为幼儿与异龄同伴的交往创造条件,并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强烈的情感体验创造了机会。●幼儿的四自由。我们一改以往体育活动“我教你学”的现象,为了能通过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大带小,小促大”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自主探索,以提高幼儿的合作的能力、运动技能,培养勇敢精神。在我们的混龄体育活动中我们强调让幼儿享有四个自由——即:自由选择内容、自由选择场地、自由选择玩伴、自由选择玩法。自由选择内容:是指幼儿在混龄运动中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选择内容进行游戏。自由选择场地:是指幼儿在混龄运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场地。比如,选择路径汽车、带着球去走平衡等自由选择玩法,是指幼儿在混龄运动中根据自己的游戏内容自主地与材料进行互动,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变换各种玩法。如:梅花桩的不同玩法\n自由选择玩伴,是指幼儿根据自己的游戏需要可选择不同的伙伴共同游戏。如:同龄玩伴、混龄玩伴。●内容的多形式。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选用了民间游戏:贴人,炒黄豆,捉迷藏等;器械锻炼:跷跷板、羊角球、高跷等;建构游戏:玩沙、玩水等等。这些内容有些是需要合作的规则游戏,有些纯粹是满足动作技能快感的机能性游戏,有些是教师预设的玩法,有些则需幼儿自主探索形成的玩法。因此在混龄体育活动中,模仿行为成为年幼者的主要行为,他们在模仿大龄孩子的行为中,挑战自己的动作,挑战自己的意志,所以,在户外混龄运动中,年幼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得多,而大龄孩子则在其中扮演榜样和“领军人物”,自信心和自主性也得到大大的增强。(2)混龄区域活动。在混龄晨间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组织每周一次的区域活动,开设不同的活动区域,如:语言区、生活区、娃娃家、美工区、益智区等,各个区域都准备好各种成品,半成品,废旧物品等,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材料的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幼儿积极操作,反复实验,自由交往,不懂的、不会的就主动去请教同伴,不管是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都会乐意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幼儿在快乐的气氛中相互适应,相互欣赏,在相互磨擦中解决矛盾,达成一种共识,正是由于这种学习和磨擦使幼儿学会了适应,学会了社会公德,逐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幼儿变得聪明能干,变得自信大胆。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咨询者、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又是幼儿愿意交流、愿意倾诉的亲密朋友,孩子们在这样的宽松和谐的大家庭式的混龄环境中,不仅主动获得了多种知识经验和技能,而且自然而然地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使幼儿的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3)不定期开展混龄跨班活动。有了良好的混龄活动的基础,我们不定期地开展跨班活动,如艺术活动“动物园”,科学活动“连一连”,综合活动“我们的地球”等,使不同年龄的幼儿一起探索,共同进步。多形式的混龄活动同样也使全园教师、幼儿之间关系融洽,增强彼此的团队精神。(4)混龄活动向社区延伸。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混龄活动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共同配合,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才能达到1+1>2的效果,混龄活动在家庭和社区中延伸更富有教育活力,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在课题深入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拓展视野,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有效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n●请进来①家长朋友进课堂。利用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家教讲座、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让家长耳闻目睹,使家长对混龄教育中关于独生子女的成长优势有更深的理解,对混龄教育充满信心。②社区朋友进校园。除了家长,我们还把眼光放到我园所在的社区,从社区中挖掘了许多支持孩子进行混龄活动,促进幼儿社会交往的方法和途径,并把他们请了进来。如,在我们所在的三水湾社区中有家“美丽家”蛋糕店,我们将蛋糕店的阿姨请了进来。蛋糕店的阿姨为我们现场制作了精美的蛋糕,孩子们都兴奋不已,大班的孩子率先向阿姨积极的询问蛋糕中的“为什么”,如:“鲜奶怎么会变成像冰淇淋一样的”,“蛋糕有营养吗”?等等,在大孩子的带领下,小班的孩子也开始活跃起来,“阿姨,你是不是每天吃蛋糕呀?蛋糕有什么味的呀“?……在孩子们的一番调查访问之后,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共同分享了可口的蛋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与人交往的方法,感受了与人分享的快乐和喜悦。走进来,让孩子接触到了许多的人和事物,使他们感到了即亲切又新鲜,大大激发了幼儿积极的情感,提高了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也让家长理解了混龄教育的真谛,从而更有效地配合幼儿园的混龄教育●走出去①走进家庭我们还把混龄活动的触角伸向了家庭,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结交的兄弟姐妹得到家长的认可,节假日家长相互邀请相互作客,结伴去社区、郊外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增进相互的情感,习得可贵的交往技能。②步入社区和乡村我们还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进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亲子踏春,大带小参观消防中心,大带小帮助孤寡老人,参观小学等等各种有意的活动。走出去,扩展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教师、幼儿、家长之间产生互动的教育功能,从而营造出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幼儿园影响一个社区和谐的教育氛围。5、注重过程性的指导交流与评价\n(1)过程指导: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活动的情况,及时对幼儿交往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评价。(2)交流体验: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地交流活动情况,针对“我认识了谁?”“我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与同伴交往、解决问题的?”等问题为切入点,让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3)总结性评价:在混龄活动中,由于教师幼儿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同时与同龄编班的孩子相比,混龄活动呈现在老师面前的孩子行为水平的差异性要大得多,为了避免混龄活动开展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我们在评价方式上进行了探索,课题中我们倡导以过程评价为主和结果评价为辅的方式。●过程评价中我们通常记录下孩子们的各种交往的表现、作品或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能直观的描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能真实、深入的再现幼儿的发展过程,以便及时地调整与改进教育措施、教育计划,向幼儿提供最适宜的教育指导。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过程评价的方法:①轶事记录:在日常生活或教育教学中,将幼儿间的交往或自然表露的行为进行原始、真实的记录,以此来了解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②时间抽样: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观察记录预选行为是否出现。③事件抽样:事先确定观察目的,选择某种或某类交往行为或事件作为观察的目标,在观察中等待该事件的发生并仔细观察记录事件的全过程。④行为检核:将要观察的项目和行为预先列出表格,然后检查行为是否出现,或行为表现的等级如何,并在所选择的项目上做标记。⑤情景观察:在教育的实际情景下,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情景,观察幼儿们在特定情景中的表现。⑦谈话:通过与幼儿面对面的交谈收集评价的信息,教师采用录音记录、图夹文等方式将谈话的内容记录、展示出来,供幼儿和教师、家长共同分享或分析。⑧问卷调查:由教师根据混龄活动的目标,向被调查者发放问卷调查表,广泛收集幼儿的发展信息。如教师发放新生问卷调查表,以了解幼儿的一些基本情况。●结果评价法:我们评价的是幼儿的学习结果,它更多的表现为等级或分数。在课题中我们用量化评价法作为一种辅助评价方法,对幼儿在一段时间后对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判断。\n我们倡导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两者相结合,全面评价幼儿的发展。结果评价法以过程评价中积累的幼儿评估信息为依据,过程评价法以结果评价法为参考,对幼儿的发展又做出新的评价。四、课题研究的成效1、混龄活动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1)混龄活动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与提高开展混龄活动不仅能提供给孩子相互交往的机会,扩大了幼儿的同伴群体,而且还能解决同龄儿童间的冲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中三班的天天是小年龄幼儿,他不喜欢说话,喜欢用咬人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想尽办法就是不管用,经过与家长的多次切磋、协商,决定让他参加混龄活动。一开始他也想咬人,但哥哥姐姐动作比他灵活,能躲开他的攻击,哥哥姐姐还会拉着他的手告诉他:“天天,如果你再咬人,我就不跟你玩了”。天天在混龄活动中跟着哥哥学会了很多本领。他很在乎哥哥姐姐对他的态度,哥哥姐姐的行为对天天产生了潜移默化地影响,在宽松、和谐、富有弹性的大家庭式的环境中,天天渐渐学会了沟通,逐渐淡化了咬人的行为,融入了与同伴的正常交往之中。混龄活动中异龄儿童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游戏的过程成为了孩子社会学习的良好途径,所以混龄活动丰富了他们的交往经验,锻炼了他们的交流能力。幼儿的交往态度更积极,交往技能与同龄班级幼儿相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2)混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幼儿的年龄不同,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就不同,在同龄中,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而混龄活动中,面对比自己小的弟弟,他们更愿意和他们分享玩具。能宽容小孩子的过错,在照顾弟弟妹妹的过程中,幼儿逐步克服了自我中心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我们经常组织幼儿在饭后进行混龄自由活动,让大孩子带小孩子看书或玩玩具。这天让他们共同玩自带玩具。大孩子们会边玩边指点着教小班孩子该怎么玩。城城是个调皮、好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孩子。与同龄幼儿在一起,经常会有打人、抢玩具等不良行为。但在弟弟妹妹面前却变得不一样了。这天他带的是“奥特曼”、“恐龙”玩具,这可是他的宝贝哦。在班里,他可从来不让其他孩子碰一下。如果有人看一下或者拿一下,他都会大吵大叫,甚至去打人的。但今天,坐在他一旁的小弟弟看见了这些玩具伸手就想拿。他看了看,没说什么,就把玩具递给了弟弟,还仔细地教弟弟玩自己心爱的玩具。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愿意,并且还认真地做起了“小老师”。(3)混龄活动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它能驱使人向一个更高的目标攀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自信心的培养受到普遍重视,混龄活动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n在混龄活动中,首先,能力强的大孩子用自己的学习顺序、学习方法,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语言用心地教弟弟妹妹,担任着领导角色,小孩子尊重他们,模仿他们,把他们当作游戏时的“头头”,大孩子自然信心百倍;其次,能力弱的大孩子,如果在同龄活动中会显得落后,但和小孩子在一起,仍然能看到自己的优势,不至于对自己灰心,维护了自尊;第三,对于能力强的小孩子来说,他们能和大孩子一起活动,解决了原来“吃不饱”的现象,满足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认为自己有时可以超过哥哥姐姐,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第四,能力弱的小孩子在大孩子的细心帮助下,没有太大的压力,放松地看和学,反而轻松地掌握了一些技能技巧,掌握了游戏方法,他们在爱和关怀的氛围中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4)混龄活动有利于幼儿情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混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情感体验的机会,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有利于幼儿善良人格的形成。混龄活动把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合在一起,幼儿之间存在着年龄的差异和由此导致的能力差异及经验差异,这些差异令每一个幼儿在这个团体中拥有了区别于以往的角色和地位,不得不面对较复杂的关系环境。在混龄活动中,他是老师的学生,其他幼儿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或同龄伙伴。作为同时拥有这些身份的角色,他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远比在同一年龄复杂。例如混龄活动刚开始时,年长的幼儿能力较强,个别幼儿常常责怪年幼的幼儿防碍了他们的活动,说:“什么都不会,只会搞破坏”。甚至有时还对他们发火。对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情感体验活动:●你帮我,我帮你。让大龄幼儿帮弟弟、妹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让小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做哥哥、姐姐的好助手等。●把大小幼儿混合在一起,分成不同的几组,让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开展“谁做的棒”的辩论活动,让幼儿通过看活动录象,引导幼儿自己讨论谁对谁错,应该怎样做?●“我的新朋友”的谈话活动,让幼儿自愿与小龄幼儿结对子,做好朋友等活动。这些活动更有效地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爱与美,在感受的同时丰富了自身的爱的情感与美的情感,从而为善良人格的形成扩大了基础。2、混龄活动促进了教师能力的提高。(1)提高了教师的观察与反思能力。开展“混龄教育”研究后,由于“混龄”需要教师及时观察捕捉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同一活动中的不同表现,能及时给予幼儿以指导和帮助,及时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反思预设课程中的不足,并适时调整计划,生成相关的新的课程内容,教师们生成新课程的能力得到了提高。(2)教师提供、把握材料的能力有所提高。\n混龄区域化活动是较能体现混龄特点的学习形式之一,而以往投放活动材料、设置活动区域都是以教师为主。实施混龄活动后,教师们能及时观察到幼儿的兴趣点,为幼儿提供所需材料,及时生成新的材料体系,使活动能不断生成新内容,推动活动纵深发展。同时材料提供的层次性、多样性、操作性也日趋科学合理。(3)提升了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性。在混龄活动中,我们提倡幼儿共同学习,共同建构,但并不是忽略教师作用,教师应该在幼儿为主体的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一次混龄活动中,大三班的越越想帮助小妹妹一起完成编辫子,但是越越想交往但又缺乏沟通的情况下,把中班的小妹妹弄哭了,于是越越采取回避的方式。此时教师及时指导,通过语言、表情提示幼儿,使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并调整自己的交往技能和小妹妹沟通。所以,在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也起着先决性的作用。其实,教师可寻找每个幼儿身上的不同特点,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地进行个别教育,使每个幼儿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教师在混龄活动中和结束后都应给幼儿正确的评价和鼓励,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混龄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帮助幼儿在混龄活动中取得质的突破。五、课题研究的思考:1、混龄形式的集体教育活动,诸如数形等科学概念的掌握,本身有较明显的年龄特点,两个年龄段的幼儿同时开展一个活动,如何更好地协调好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差异是我们进行混龄教育的难点。2、混龄活动是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的,只有在幼儿园的混龄生活与家庭生活保持连续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如何更好的让家长了解混龄教育,帮助家长提高混龄教育的意识和教育能力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一方面。综上所述,混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创设了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氛围,大带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社会角色体验的机会,幼儿与异龄儿童一起活动,扩大了接触面,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养成负责、合作、尊重、自信、谦让的良好品质,促进了社会性主动和谐地发展,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当然,混龄活动不等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全部,混龄活动并不适用所有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因为任何好东西都有它的适用范围,混龄活动仅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或手段,它是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形成的一片沃土。 课题负责人:汤含倩课题组成员:陈微孙芹肖军姜旭汪莉娜戴晓萍虞玮玮张豫卜奕课题执笔人:汤含倩\n混龄活动《大手牵小手》执教:嘉兴市第二幼儿园张豫一、设计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人群的增多,伴随而来的独生子女教育也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2005年9月,我园相关市级、区重点课题《在混龄活动中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探索与研究》立项,我园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与研究。混龄为独生子女创造了一种类似于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机会,将不同年龄的幼儿组合在一起进行的各种混龄教学活动、混龄游戏及混龄生活活动,以构成了一个类似兄弟姐妹的小社会群体,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异龄同伴交往环境的缺陷。在其中充分发挥“大带小”、“小促大”的混龄优势,幼儿可以在宽容、和谐、弹性的大家庭式的环境中相互影响、相互激励、共同构建,从中体验快乐与痛苦,感受成功的喜悦,学会交往合作,友爱帮助,促进幼儿社会性主动和谐地发展。二、活动目标(一)共性目标:1、在有趣的大小混龄活动中,体验结交新朋友的快乐。2、在大小朋友结对玩的过程中,萌发幼儿主动、积极的交往意识。(二)分层目标:大龄孩子活动目标:学习带领小班孩子进行活动,感受帮助弟弟妹妹后获得喜悦。小龄孩子活动目标:乐意与大班孩子共同参与活动,体验交往的乐趣。三、活动重点难点自选活动中针对不同情况指导幼儿主动交往,感受互助的快乐。四、活动准备大班、小班幼儿各8位;轻音乐、《找朋友》、《幸福拍手歌》音乐;区角设计:入区牌若干、美术——合画像、运动——爬梯的游戏、生活——穿衣、数学——玩棋;数码照相机;多媒体。五、活动过程活动过程设计意图一、轻松活动(播放轻缓的音乐)伴着轻缓的音乐,请小朋友随意找个位置,摆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来,闭上眼睛,老师配乐解说,大家一起做轻松活动。二、游戏《交朋友》1、大班小朋友欢迎小班小朋友,引导小班幼儿主动回应。给陌生的两组幼儿提供宽松的心理氛围,为结对活动做好铺垫。相互打招呼,沟起幼儿想认识新朋友的欲望。\n2、音乐游戏《找朋友》。引导幼儿寻找一位其他班的幼儿为新朋友。3、朋友聊聊。4、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新朋友。三、自选活动1、交待活动的规则与内容:美术——合画像、运动——爬梯的游戏、生活——穿衣、数学——玩棋。两两合作戴上区域牌进行区角活动。2、幼儿结对第一次尝试活动,教师巡回指导。3、小结: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大班幼儿萌发帮助小班幼儿的意识。4、幼儿结对第二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用相机记录合作性强的画面。5、结合多媒体进行简单总结,表扬合作好的幼儿。四、结束集体舞《幸福拍手歌》,在歌声中结束活动。延伸:大班哥哥姐姐护送小班弟弟妹妹回教室。在熟悉的音乐中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在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中自然地寻找到好朋友。相互聊天,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敢于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新朋友,了解更多的好朋友。对于混龄活动来说,非正式的、多维的和不以年龄为基础的课程,最为适当,因此提供以区域活动为载体的自选结对活动。区域牌的佩戴使幼儿更有责任感,能坚持完成任务。提供宽松环境,幼儿自主活动,教师敏锐发现幼儿混龄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提出幼儿在活动中的问题,共商对策,萌发幼儿的主动交往合作意识,为第二次操作奠定基础。幼儿进行第二次尝试,教师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运用拍照的形式,强化幼儿的合作交往意识,且为第二次将讲评铺垫。利于幼儿回忆,以直观的形式提升中心。在欢声笑语中自然结束。\n混龄音乐游戏:划船嘉兴市第二幼儿园汪莉娜【设计思路】本活动《划船》选自大班的主题教材,原教材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演唱歌曲,但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于是我们就想如何利用歌曲的节奏,把高年龄段幼儿需要复习和巩固的“已知”作为低年龄段幼儿学习和掌握的“新知”,把高年龄段幼儿的“温故”与低年龄段幼儿的“知新”过程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于是我们进行了以下的调整: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差异,设计了三组相应于由简到难的|x—|、|XXX|以及|XXXX|不同节奏型的划船动作,让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有趣的肢体动作中学习和巩固节奏。2.设计了幼儿熟悉的三种小动物——乌龟、鸭子和兔子,并由大班幼儿分别扮演,并有意识地把部分教学示范、课堂组织工作移交给这些高年龄段或能力强的幼儿,对这些孩子来说,经验是旧有的,小老师的角色却是新鲜的、具有挑战性的,让幼儿在新角色中重温旧经验。3.在多次的节奏练习中逐步添加新元素,不断提出新要求:从单纯的肢体动作→肢体动作和号子的结合;从单声部轮奏→三声部合奏,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新的练习形式中获得新的发展。【共性目标】1.通过肢体动作,帮助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幼儿分别掌握和巩固|x—|、|XXX|以及|XXXX|三种不同的节奏型。2.通过游戏情节引导幼儿看指挥进行轮奏,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三声部合奏。3.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力,体验合作性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分层目标】小班:基本掌握|x—|节奏,乐意和哥哥姐姐随音乐有节奏地参与活动。中班:熟练掌握|XXX|节奏,协调地运用动作表现节奏,初步尝试边喊节奏边做动作;乐意在混龄活动中合作、互助地进行游戏。大班:熟练掌握、运用|XXXX|节奏,能融会贯通地使用三种节奏型;乐意在混龄活动中充当榜样,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活动准备】1.场地布置:小椅子24把,分别摆放成三列队伍。2.教具:乌龟、鸭子、兔子胸饰各1个;《划船》乐曲;3名大班幼儿扮演乌龟、鸭子和兔子。\n【活动过程】活动环节活动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环节:随小动物登船就座。1.幼儿分别扮演乌龟、鸭子、兔子,按音乐的节奏出场。师: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去干什么呢?2.幼儿随乌龟、鸭子、兔子入座。3.星星组、月亮组、太阳组的幼儿分别随乌龟、鸭子和兔子按音乐的节奏走到相应的“船”上,并坐下三种动物的特点与相应的节奏型相吻合,为后续活动埋下伏笔,极大的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不同年龄的孩子能分年龄就坐,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二、学习划船动作,初步掌握|x—|、|XXX|以及|XXXX|的节奏型。1.幼儿讨论划船的各种方法。师:“我们都上船拉!开始要划船了,划船是怎样划的呀?”2.观察同伴的示范,了解游戏情节初步感受划船动作的三种不同节奏型。3.在教师引导下回忆游戏情节及练习三种划船动作,集体练习。4.幼儿回忆游戏情节及练习三种划船动作。提问:(1)三位船长都用自己的方法划了船,它们是怎么划的?(2)“谁先出发?谁第二个出发?谁最后出发?”他们累了的时候,还做了哪些事情?”5.幼儿集体跟音乐练习一遍。6.完整练习一遍。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划船的动作,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感知不同的节奏,为孩子们自己划船做好铺垫。在学习划船的过程中,分别让小班幼儿掌握|x—|、中班|XXX|以及大班|XXXX|的节奏型,体现不同年龄幼儿的不同要求。通过两次幼儿的完整练习,帮助幼儿掌握节奏,并体验划船的快乐。三、根据节奏,讨论划船号子,巩固节奏型。1.幼儿尝试按节奏编号子。2.看船长指挥,用轮奏的方式随音乐玩游戏。3.每组邀请一位幼儿当船长,指挥船员随音乐用轮奏的方式玩游戏。通过教师设疑,尝试让幼儿自主编号子,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通过自己编划船号子,进一步掌握三种节奏型。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挥混龄互助的优势。在教师引导下用整齐的号子配合乐曲节奏。交换角色,调动其他幼儿当组织者的积极性。\n四、尝试运用三声部合奏的方式进行划船比赛。1.在动物船长的带领下尝试运用三声部合奏的方式玩游戏。2.在教师带领下,再次尝试运用三声部合奏的方式玩游戏。提升了活动的难度,也让幼儿在不断的挑战中,感受着合奏的乐趣。教师互动,将活动推向高潮。五、结束部分在教师带领下边三声部合奏边走步离场。在划船比赛的高潮中结束,进一步延伸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