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20 KB
- 2022-08-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彖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屮介系统古代学校教育形态:1.奴隶社会:教育形式:因为文字的出现,出现了专门的机构:庠序孝,“学在官府”。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2.封建社会:官学、私学“学在四夷”。教育内容:四书五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诗书礼乐春秋。现代学校教育形态:教育形式:大众化,具有民主性,“班级授课”是现代教学的基本形式。教育内容:生产、劳动、自然科学等。教育方法:用科学化、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的,增进知识技能,影响思想品德,提高体质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有H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的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吧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的人。人的身心发展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可遗传素质:形态、结构、感官、神经系统;不可遗传素质:知识、才能、思想、品德。2.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3.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导作用1.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他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更具优越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能有目的的发展自身,对周围环境作出有选择的反应,并能积极实践自己目标的行为。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必然引起生产关系及社会关系的变换生产力对教育者的发展起到的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当教育的规模和速度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时,社会的发展将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当教育的规模和速度远超于生产力的发展时,会使社会生产力难以承受,社会难以承受,会导致就业困难,此时需要教育的发展及时调整。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教育目的对学校教育的实施有重要意义:1•定向作业2.调控作用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的结构:1.层次结构:(是指在国家教育的总目的指导下,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锁必须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构成的教育目标系统,它们由抽象到具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结构)①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总目标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③课程目标④教学目标2.内容结构:①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②就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指教育的目的的提出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持有的一种倾向。1.个体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的提出,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要培养和充分发展其个性,增进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作用于个人发展2.社会本位论:社会和发展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过程,是社会需要—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效果作用于社会独立个性:是指受教育者个性自由发展,增强主题意识,形成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个人价值。美育:是对一切旨在培养人们没干的教育活动的总称,简称“美育”。教育制度的含义:指一个国家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规则。教育制度的特点:1.客观性2.规范性:入学条件、培养目标3.历史性4.强制性学校教育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1.双轨学制2.单轨制3.分支型学制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四层教育:1•学前教育2.初等教育3.屮等教育4.高等教育课程:广义:所有学科的组合,狭义:指一门学科教学科目:简称学科,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从某一门科学屮选择出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心理顺序重新组织,构成的新的知识体系。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点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路径。\n“三本书”:1.课程方案2.课程标准3.教科书对待教科书的态度:1.不局限于教材范围和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2.不要一味超越教科书。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H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主张分科教学。理论特点:重视对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逻辑组织,并能结婚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强调课程的伦理精神价值和智能训练价值。优点:重视学生对系统知识的学习,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系统知识。缺点:遥远的未来做准备,不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导致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而造成死记硬背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一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二编制的课程。理论特点: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及自主能动性;注重从“做”中获取经验知识,提高智能;强调解决问题的动态活动过程,注重教学的灵活性、综合性形成,并能做到因人而异。优点: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挥个人潜力和创造性,提高了处理时间问题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以及品徳的修养。缺点:缺乏规范性,教学过程不易理性引导存在较大难度,对教师要求过高,不易实施和落实,容易产生偏差,从而降低了学习的质量。联系:都是现代学校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类型,各有各自的特点和不足,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在课程设置于编制上,不可用一种课程理论去否定,取代另一种课程理论,应当根据不同需要与情况,分别发挥两种课程不同的特点与作用,并兼取二者之长,以补各自之短,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发挥现代课程应有的最佳的整体功能。世界各国课改的发展趋势:1.追求卓越的整体性课程。各国在课程改革中普遍倾向于培养学生公民责任感和创造精神,社会交往能力与团队精神,灵活处理各种信息,能够适应儿句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的能力,并注重国际理解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国际视野2.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①课稈的时代化,一方面反映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另一方面,关注时代发展对人的生存方式及其必备素质的新要求②注重处理基础知识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增强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③大量开设选修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3.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各国的趋势选择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基础教育必须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工作,学会生存”为支柱。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方式:目标:结果性目标;概念:学习结果;行为动词:具体明确,可观测量化。目标:体验性目标,概念:心理感受,情绪,达成的标准;行为动词:历时性,过程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概念:个性化发展,机会,程度;行为动词:结果开发,行为与表现有关。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冃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1.①直线式:课程内容组织直线发展,前后内容相互联系,但不重复②螺旋式:在不同的单元或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屮,使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难度,层层递进2.①纵向组织: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等这些先后顺序来组织编排课程内容②横向组织:打破了科学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其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来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3.①逻辑顺序:根据学科本事的体系和知识内在的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②心理顺序: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指在一定的教育忖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有机会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生应充分发挥能动性,能动地去学习,包括学习课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只能和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和美感,来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技能: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基本技能: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技巧:指一种技能操作或动作的自动化。联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体力:指人体活动是所能付出的力量,包括持久力,适应力和抵抗力,都与身体健康水平有关。授受教学基本阶段:1.引起求知欲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6•检查知识技能技巧。问题\n探究基本阶段:1.明确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由老师提出问题2.深入探究,探究是一个不断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旨在弄清失误的特性、规律、因果关系及其价值,直到全部疑难得到化解,真知得到阐明与验证为止;假说有推测性和预见供能,是寻找真理的方式和途径3.作出结论,知识系统,全面能正确的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1.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活动2.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智力活动:指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感知、观察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的活动。非智力活动:指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好奇、欲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活动。教学方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二采用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讲授法:指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2.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3.讲究语言艺术;分类:讲读、讲述、讲解、讲演。教学方法分类:1.按双边活动的主体:①教师的教授:讲授、谈话、演示②学生的学习:读书、讨论、实验、实习作业、研究等2.按学生获得信息來源:①通过语言:讲授、谈话、读书指导、讨论②通过直观:演示、观察③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实验、实习作业、研究。教学原则: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要求: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发掘教材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徳教育3.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要求1.书木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3.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三、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彖,以便理解所学知识;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4.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四、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允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悄怀;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善于提问质疑,引导学生步步深入3.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4.发扬教学民主。五、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人数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六、巩固性原则: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屮,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七、发展性原则: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考虑学生人数发展的时代特点。八、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美国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要求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班级上课制: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上课制课的类型:1.根据教学的任务来分:传授新知识课、巩固知识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检查知识课2.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教学评价的种类:1.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屮的作用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测验;成绩在班屮位置;公务员、CET)和绝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目标参照测验;教学目标;升学、毕业、合格考试)3.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可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测量的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1.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业考试成绩评价中的作用:在结构上,科学的教学目标,它应当包括知识、技能、智能、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在内容上,确定每门学科的科学目标,再落实到确定单元、课题的教学目标,最后落实到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2.方法:考试、考查3.评分标准和计\n分方法:100分制、等级制。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优劣的唯一质量标准。德育:要解决的矛盾主要不是求真,不是知与不知,以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而是求善、知善、行善,回答人应当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广义的体育:physicaleductionandsports指身体文化、身体教育、身体锻炼。狭义的体育:指学校体育而言,这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实践素质要求:1•信息搜集能力2.信息处理能力3.信息分析能力4.信息利用能力5.信息管理能力6.信息传播交流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1.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目标①获得参与探索的经验②提高发现、探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形成合作与分亨的意识④培养科学态度和道德⑤培养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⑥培养搜集、分析、处理信息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社会,参与社区生活呵呵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和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以获収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3.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H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4.信息技术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