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97 KB
- 2022-08-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1、学习者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学习方法的采用以及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过程称为____。学习策略2、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____。技能目标3、创造性思维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和____。独创性4、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权威型、放任型和____。民主型5、_教学___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6、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中的“四段”按照顺序排列分别是明了、___联想_、系统和方法。7、心理咨询的基本目标是____。(学会调试)8、看完小说《红楼梦》后,读者头脑中会形成鲜明的林黛玉形象,这属于____想象。(再造)9、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____的根本(以德兴教)10、新型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相互促进.1、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答案: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一直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①智力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知识的掌握。因为系统的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智力发展离不开知识和经验。人们的智力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②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通过传授知识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知识不等于智力,一个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一定能标志他的智力发展的高低。③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2、泰勒课程设计模式是什么?答案: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他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课程设计模式。具体内容为:(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即确定课程目标(2)学校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即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即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即根据目标评价课程。他认为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过程都应包括这四项活动。泰勒的目标模式注重目标、效率和行为控制,强调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提供了可用于修改课程计划的反馈方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3、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答案:(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7)长善救失原则(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8)灵活施教原则。(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您的答案:循序渐进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原则、科学性原则、\n4、从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水平教师一般要经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参考答案:答案:从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水平教师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分别是(1)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2)一般教师。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逐渐整合,开始掌握教学过程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有所增加,处理问题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但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教学情境中的重要信息和无关信息。(3)胜任教师。教学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分辨重要信息并选择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行为还没有达到快捷、流畅、灵活的程度。(4)熟练教师。具有较强的直觉判断能力;教学技能接近了认知自动化的水平;教学行为达到快捷、流畅、灵活的程度。(5)专家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事件时,专家水平的老师不是以分析和思考的方式有意识的选择、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教学活动,而是以直觉的方式立即作出反应,并轻松、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5、简述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教学的要求。答案:(1)顺序性。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阶段性。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不能搞“一刀切”。(3)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互补性(整体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帮助学生,特别是存在某方面障碍的学生,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的水平;其次,要帮助学生学会发挥优势,长善救失。(5)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案要点:(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2、论述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及其运用。答案要点: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1)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不是期末复习阶段的事,而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2)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复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复习要抓住两点:①复习要及时,要抓住基本的,规律性的知识,②复习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要多样化要把经常性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期末复习结合起来,使复习成为体系,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教会学生记忆方法。记忆方法很多如,提出明确的记忆任务,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注意调动多种感官等,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并加以运用。1、阅读下述案例,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柜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n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问题: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答案要点: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错误1: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正在成长的学生,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错误2: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当我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二)1、学校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2、儿童个体发展儿童个体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4、德育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5、讲授法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1、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启发性原则?(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3)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简述国外中等学校课程改革理念的趋势。参考答案:\n(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3、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4、德育的任务有哪些?参考答案:(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健康的品德心理品质。1、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参考答案:(1)智力通常看作是人的综合认识方面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2)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问题,在近代教育史上,形式教育论者和实质教育论者曾有过长期争论。形式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古代语(拉丁文、希腊文)、数学、逻辑学等,认为这些学科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最有价值。实质教育论者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自然学科、现代语言等,认为这些知识对学生参与实际生活最有用处。这两派理论割裂了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的辩证统一性质,因而其主张都是片面的。(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因为知识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的工具,他们只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认识世界,接受尚未掌握的知识,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但是,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的高低。知识转化为智力是有条件的。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智力的目标,并有计划地去加以实现;传授和学习的必须是系统的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必须引导学生在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活动,真正理解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知识是发展智力的条件和基础,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统一的,教师必须同时完成两个方面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