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表格总结 14页

  • 392.00 KB
  • 2022-08-15 发布

教育学表格总结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4教育学教育概念广义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要素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与对象教育媒介(教育措施)教育内容、方法与组织形式、手段属性本质属性有目的、培养人、社会活动社会属性永恒性人→教育历史性不同性继承性相同性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相对独立性超前或滞后(依然受政经制约)生产性潜在民族性民族差异起源神话神或天宗教、朱熹生物否认社会性利托尔诺(法)、沛西·能(英)心理无意识模仿孟禄(美)劳动生产劳动马克思功能作用对象个体发展vs社会发展作用方向正向vs负向呈现形式显性vs隐性(预期与非预期)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无学校)1.非独立性(在教育中劳动,在劳动中教育)2.全民性、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均等)3.内容简单,方法单一古代社会(奴隶与封建)古代中国夏代有学校西周“学在官府”、六艺、私学隋唐科举制、六学、二馆宋元明清四书五经古代印度1.婆罗门&佛教2.僧侣是唯一的教师古代埃及1.宫廷学校、职官、文士(统阶受教育)2.“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雅典教育政治家和商人古罗马斯巴达教育军人中世纪欧教会教育(“七艺”)、骑士教育文艺复兴人文、身心&人格、爱护儿童近代社会国家干预、法制化、世俗化初等义务教育(免费、强制、普遍)现代社会生产劳动的分离→结合、普及多样、科学化(发经验)20世纪后期终身、全民、民主、多元、技术现代、全球、信、科14教育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学:国子、太、四门、律、书、算二馆:崇文、弘文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4教育学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n14教育学教育目的内容受教育者→什么人核心,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归宿功能导向、激励、评价Vs方针为社现&人民服务,与生劳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建者和接班人依据社会、人、理论理论个人本体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马斯洛社会本位论荀子、赫尔巴特个本&社本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教育无目的论杜威生活本位论斯宾塞神学夸美纽斯基本精神政治方向;全面&全民发展;个性发展教育制度的发展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我国近代兴起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习的围墙之内”发展趋势1.学前教育:重视与小学的衔接2.义务教育:延长年限3.中等教育:普通与职业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多样化5.终身教育:体系建构6.学历与非学历:界限淡化素质教育内涵全体性(本质)学生全面发展德(三观)、智(核心)、体美劳个性发展创新&实践(与应试最根本区分)意义国家素质&国力工作克服应试&深化改革个人全面发展措施观念教育观&学生观行为改革力度;保障&运行机制;校园文化氛围创新教育1.培养人的创新能力&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2.本质: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理念,激发自我反省,提出挑战3.特点:超越性;我国主体性教育;健全人格;高层次素质,最高体现4.任务&属性:人格、思维、技能;普遍性、综合性、革命5.教育创新:观念、内容、方法、手段、教师\n14教育学我国学制改革旧中国1902年“壬寅学制”1st现代学制,颁布未实行1903年“癸卯学制”1st实行的现在学制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1st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1922年“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以美为蓝本;沿用到解放初期新中国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1958年学制改革“三个结合”:统一&多样;普及&提高;全面规划&地方分权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质改革的决定》义务教育:86年立法,06年修订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规划纲要》“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教&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全”:贯彻党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两重”:学校&学科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结构层次(4)幼儿、初等、中等、高等类别(5)基础、职业技术、高等、成人、特殊类型分支型学制改革政策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长期纲要》)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战略目标“两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一进入”: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主要内容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内涵为主(vs规模)4.重视成人&终身教育\n14教育学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萌芽阶段中国孔子对象:有教无类作用:社会&个体功能目标:德才兼备的君子内容:五经+《乐》、四教(文行忠信)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学思行、温故知新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闻见知行墨翟“兼爱”社会强力而行(道德行为)强调科技(突破儒家)知识来源:亲知、闻知、说知道家“道法自然”、“上士”或“隐君子”《学记》第一部教育专著西方苏格拉底问答法: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教育著作&古代西方1st教学法论著独立形态培根首次提出教育学为独立学科;归纳法教育学学科建立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1st教育学著作教育目的:永生&现世“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班级授课制卢梭“性善论”、“归于自然”、《爱弥儿》康德“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学者之一裴斯泰洛奇“教育学心理化”1st洛克“白板说”、《教育漫话》规范教育学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st现代教育学著作伦理学→道德教育;心理学→教育理论“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杜威“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20世纪多元化实验教育学比纳、桑代克、霍尔反思辨;教育研究“科学化”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实用主义教育杜威、克伯屈马克思主义教育凯洛夫1939年,《教育学》,1st杨贤江1930年,我国1st当代赞科夫《教育与发展》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教育论”、发现法瓦·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军民,教学为先”;“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师严然后道尊”;“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n14教育学教师职业特点(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1.“传道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授业、解惑者”(传授知识、传递文化)3.示范者(榜样)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6.“研究者”和“学习者”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目的全面、人物多样、对象差异创造性:因材施教,教法更新,“教育机智2.连续性:时间,过去与现状广延性:空间,校内校外3.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能立竿见影间接性:以学生为中介4.主体性:主观能动性示范性:学生学习对象5.方式的个体性:教师个体劳动完成成果的群体性:教师的群体劳动“教育机智”1.定义: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2.如何做:理论→实践→思想⑴加强理论修养,知识+能力(思维&批评反思)⑵实践锻炼(积累经验)⑶理论指导,整理研究,生活思想教师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基本原则)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热爱学生(核心)爱&严格要求爱&尊重信任全面关怀(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全体学生(平等对待)团结协作校内&校外;律己&宽人;摒弃陋习为人师表“主体性”“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学科专业素养该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该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该学科的发展脉络(与时俱进)该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专”&“博”时代要求、学生要求、“育人”要求教育专业素养(条件性知识)学生身心发展;教与学;学生成绩评价教育学、心理学、教法;教育管理丰富的实践知识专家与新手的区别能力素养语言表达、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自我调控&反思、科研、学习、观察、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愉悦的情感情感的感染力&塑造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学生、与同事、与领导健康的人格积极的自我肯定\n14教育学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先进理念;良好能力;一定研究能力教师专业化1.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2.实现:⑴国家和政府的促进与保障:教师教育、制定法律法规、经济保障⑵个人主观努力:学习、研究、反思、实践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一般与个人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or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室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成长:关注生存(关系)→关注情境(教学)→关注学生(因材施教)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波斯纳,美国)职业倦怠:情绪耗竭、去人性化、成就感低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动因内发论(遗传决定)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性本能卢梭发展靠自身的好来完成格赛尔成熟机制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威尔逊基因复制外铄论(环境决定;学什么&怎么学)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行为主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影响因素遗传前提;个别差异;成熟机制的制约环境多种可能;动力&外部条件(不决定);人能动反应教育(学校)主导(社会规范性,个性发展,即时&延时,加速个发)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潜在的可能→现实状态基本规律及教育要求顺序性低级→高级,量变→质变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ד拔苗助长”“凌节而施”阶段性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征方法不同;ד一刀切”不平衡性同一方面不同年龄段不同关键期互补性生理&生理,生理&心理长善救失,扬长避短个别差异性不同性因材施教现代学生观1.发展中的人:规律性、潜能(future)、过程中(mistake)、全面发展2.独特的人:整体性、特殊性、与成人不同3.独立意义的人:主观能动性、学习的主体、责权主体主体性:注意力集中(听);积极参与(自由表达);思维活跃;个别学生得到照顾\n14教育学师生关系内容:教学上授受、人格上平等、道德上促进基本类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方法:教师+学生+环境1.教师:⑴学生观:了解&研究、热爱&尊重、教育民主、法制意识⑵沟通→处理矛盾⑶自身素质:师德2.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老师3.环境:校园文化&学风教育\n14教育学教学原则思想性与科学性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理论联系实际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重视理论;结合实际;实践环节;乡土教材直观性实物、模像、言语直观选择教育&手段;演示&语言结合;重视言语直观◆启发性师主导+生主体→生发现1.目的性教育→生主动性2.问题情境→独立思考→思维3.动手解决&鼓励运用知识4.教学民主循序渐进“序”→教材、生(生理、认识)、认识1.认识顺序:浅深、易难、简繁2.主要矛盾:重点&难点3.教学的系统性4.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系统化巩固性复习掌握以运用1.教学全过程2.组织生复习&记忆方法3.扩充、改组、运用知识因材施教个别差异1.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2.了解学生3.师创造条件→生发挥特长量力性可接受性;教学内容、方法、分量、进度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学方法语言传递为主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直观感觉为主演示法、参观法实际训练为主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实践活动引导探究为主发现法情感陶冶(体验)为主欣赏教学、情境教学班级授课制1.发展: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我国最早,1862年京师同文馆2.特点:班、课、时3.优点:⑴大面积培养人才;多方面发展;学生集体作用;教学管理&检查(人数多)⑵教师主导;学生获得系统科学知识(教与学)4.不足:书本知识;个性化;学生交往(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5.改革:班级规模↓;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多样化的座位排列→互动;个别化教学教学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个性↑)+现场教学(实践↑)上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师→目标明确;内容准确;结构合理;方法适当;教学艺术;板书有序2.学生→主体性:注意力集中(听);积极参与(自由表达);思维活跃;个别学生得到照顾\n14教育学教学工作五环节备课前提备教材、学生、教法上课中心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任务)作用的布置和反馈巩固注意难度、量、形式、分层课外辅导补充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学业成绩坚持与评定平时考查;考试测验四度1.效度:有效性;结果是否体现所预期的效果2.信度:可靠度;准确性&稳定性3.难度:通过率表示4.区分度:区分不同水平国外主要教学模式探究式皮亚杰&布鲁纳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抛锚式“情境性”“基于问题”情境—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范例式瓦·根舍因个案—类案—原理方法论—原理运用\n14教育学课程概念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意义1.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2.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3.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4.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决定作用5.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类型固有属性1.学科课程(静)2.活动课程(动)组织方式1.分科课程2.综合课程学习要求1.必修课程2.选修课程课程任务1.基础行2.拓展型3.研究型开发设计管理主体1.国家2.地方3.校本(学校)制约因素1.社会需求2.科学知识水平3.学习者身心发展需要4.课程理论(偏)理论流派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经验、儿童中心、主动作业、心里顺序杜威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学科结构&认知结构布鲁纳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学科课程&文化“共同要素”巴格莱永恒主义课程理论“永恒科学”赫钦斯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布拉梅尔德课程目标(构成课程的1st要素)分类普遍性目标取向总括性&原则性(抽象)行动目标取向操作评价生成性目标取向目标的适应性(“教育即生长”)表现性目标取向情感(学生为主)确定依据1.学习者的需要2.社会的需要3.学科知识发展三维目标1.知识&技能2.过程&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系1.教育目的:总体性2.培养目标:课程而达成3.教学目标:课目具体化我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计划1.宏观的指导性文件(学校教育&教学工作)2.中心&首要问题:课程设置3.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课程标准1.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微观);编写教材的依据2.设计原则:学生(对象,综合发展,基本达到的要求,更好发展);教师(开发者,“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3.意义功能:公民素养,素质教育落实,教科书多元化,教师专业自主权教材1.印刷品&音像制品2.教材观:创造性使用,视教材为案例,鼓励超越;资源非束缚;不是唯一3.编写原则:科学性&思想性;内容基础&适用;知识内在逻辑&教法;理论&实践;编排形式&学生学习;与其他学科纵横向联系\n14教育学课程结构横向结构各门各类课程所占比例&相互关系纵向结构直线型:浅→深,易→难螺旋式:巩固性原理,广度深度新结构主要内容1.小学综合课程,初中分科&综合,高中分科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必修课(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管理三级管理国家(中央)、地方(省级)、学校(校本)课程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目标模式(泰勒)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过程模式(斯腾豪斯)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目标,而对原目标进行调整课程实施条件(影响因素)1.课程计划特点;2.学区特征(学校所在行政区域)3.学校特征(校长&教师)4.校外环境(政府政策媒体)课程评价目标评价模式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过程泰勒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关于非预期结果斯克里文CIPP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斯塔弗尔比姆校本课程开发理念1.“学生为本”课程理念5.开发基础:善于利用现场课程资源2.“决策分享”民主理念6.个性化:价值追求3.教师:开发主体7.性质:国家课程必要补充4.“全员参与”合作精神8.开发运作:同一目标追求程序建立组织、现状分析、制定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修订途径1.合作开发2.课题研究与实验3.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兴趣小组对教师作用专业自主意识↑;知识结构完善;意识与能力↑(参与&合作;研究;反思)\n14教育学德育内容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法律原则导向性无产阶级政治方向疏导认识入手—学生主动性讲道理;因势利导;表扬激励(正面教育)因材施教不同方法+针对性了解学生;个别差异;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知行统一认识+实践理论教育;社会实践;对学生评价;教师以身作则集体教育&个别教育“平行教育原则”学生集体;集体活动;个教尊重信任&严格要求教育者的任务尊重、要求、适度正面教育&纪律约束行为自控力榜样&鼓励,以理服人,规章制度&公约守则依靠积极因素,客服消极长善救失一分为二;创造条件;↑学生自我认识&评价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目的从一而终&计划实施前后连贯教师集体;三位一体(家社校);经常性&制度化方法与途径基本途径教学方法说服教育法目的性&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时机;以诚待人榜样示范法选好;激起感情;落实调节陶冶教育法环境、情感、人格、艺术实践锻炼法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文体科技活动品德修养法自我反省,自觉能动性品德评价法奖励、惩罚、评比、操行评定角色扮演法体谅合作学习法合作精神、归属感模式认知模式皮亚杰发展性原则;系统传授体谅模式(情感)彼得·麦克费尔性善论;健全人格;民主德育观;“学会关心”;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环境的示范&个体发展与认知过程含义个体社会化&社会个体化统一基本矛盾德育要求vs现有水平(知性);本质是社会矛盾基本规律知(认识基础)→情(情感推动)→意(意志努力)→行(行为标准)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长期、反复、逐步提高“平行教育原则”:马卡连柯;教师→集体→个别学生→良好教育效果司马光(北宋):“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n14教育学班级概念一定教育目的、年龄知识相近的学生、固定人数、基本教育单位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价值观→生活目标;知识→生活技能;社会规范→行为;角色个体化功能促进发展;满足需求;诊断(班主任&教师);矫正班级管理概念动态过程;班主任&教师带领全部学生→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种资源根本目的实现教育目标,学生充分全面发展内容组织建设、制度管理、教学管理、活动管理三环节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功能维持秩序→良好班风(base);教学目标→学习效率;锻炼能力→自治自理原则方向性思想工作&思想政治教育(why,forwhom,how)全面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视同仁自主参与(管理者)民主→学生主体地位;采纳意见&接受监督;学生组织发展&完善&扩大权限;民主氛围→机会&条件教管结合教育&管理;正面引导&耐心教育+规章制度约束全员激励公正平等;目标激励;激励方法平行管理组织建立班集体;发挥班集体作用;个别教育模式班级常规管理班级规章制度(核心):教育部行政部门+学校+班集体班级平行管理集体个人班级民主管理全员参与班级目标管理班级总目标→小组&个人目标→目标体系(德鲁克)存在问题方式偏重于专断重视课堂教学、考试成绩、教师中心vs学生自主性缺乏活力,少参与班干部特殊化vs学生自治自理机制建立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能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发展为目的班主任地位&作用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目标);班级组织的领导者(权威、民主、专制);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班主任地位&作用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骨干力量教育合力的中介(学校、家庭、社会)工作任务首要→建立良好班集体中心→促进全体的全面发展工作内容与方法1.了解研究学生(前提基础)2.有效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中心)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指导管理(学习、生活、课外校外活动)5.建立学生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6.操行评定(实事求是,抓问题,优缺点,评语简洁恰当)工作计划具体活动、月或周、学期(基本情况+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主要活动与安排)工作总结全面总结+专题总结(学期学年末)个别教育工作先进生、中等生、后进生班会活动组织主题不过杂、有的放矢、“导演”非“演员”基本素质心理、道德、知识、能力(同教师)\n14教育学了解研究学生:基本情况+社会关系+学业&品德+品德形成&社会性发展(习惯、人际关系)班集体教育作用(学生)群体意识、社交&适应能力、自我教育特征共同目标&生活准则&规章制度组织结构&领导集体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宽松个性发展空间教育作用(学生)群体意识、社交&适应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目标→人→活动→秩序→班风1.确定发展目标2.班集体核心3.正常秩序4.教育活动5.舆论&班风心理健康含义1.无心理疾病2.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标准1.自我意识正确、人格结构完整、性别角色分化、情绪积极稳定(意性人情)2.人际关系协调、社会适应良好教育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放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辅导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目标)学会调适&寻求发展心理咨询1.系统脱敏疗法/交互抑制法:循序渐进消除刺激反映沃尔帕2.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人对事的看法→反应)艾利斯3.松弛训练4.肯定性训练/自信训练心理问题考试焦虑、抑郁症、强迫症(学生常见)维护个体自我调适:观念改变、归因&应对、饮食&健康学校开设课程、专门辅导、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素质家长学校&家长、学校专门机构&家庭教育、国家&社会环境课堂管理正式群体三阶段松散→联合→集体班级、小组、少先队非正式群体自由结合、自发形成课堂纪律四促成教师、集体、任务、自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