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讲义 184页

  • 301.08 KB
  • 2022-08-15 发布

教育学讲义

  • 18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教育学概览教育学宏观中观微观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五章课程第六章教学第七章德育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功能起源历史发展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发展概述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历史教育的功能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里“教育”指的是教诲培育,这就有今日所说的教育的含义了。【练习】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从两种角度对教育的定义:1、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可以把“教育“的定义分为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名词解释)更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练习】1.广义的教育是指()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E终身教育(淄博市直单项选择)2.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3.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A心理活动B认识活动C实践活动D社会活动(二)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性)(2012年烟台、2013年莱芜市直判断)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2013年济南教育局直属判断)一个6岁的孩子偶然地碰到了电线,被电伤,但他也因此获得电的有关知识,这种过程是一种“教育”。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2)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3)继承性:教育的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长期性是指无论从一个教育活动完成,还是一个个体的教育生长的角度,其时间周期都比较长。(5)相对独立性:1、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2、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而存在“超前”或“滞后”的现象。(6)生产性:是指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性活动,它跟其他生产活动相比,在对象、过程与结果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物质加精神)(7)民族性:不同的国家民族有不同的教育,特别表现在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传授本民族的文化知识等方面。【练习】1、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段性(2013年济南教育局直属判断)2、教育不仅成为改变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力量,而且也可以成为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一种重要力量。这是教育的生产性的重要表现。3、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段性(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广义的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态度、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狭义的教育者指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性—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具有实施者;(2)目的性—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3)社会性—现代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既包括在校学习的学生,也包括各种形式成人教育中的学习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3、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教育措施)教育媒介指构建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教育媒介是教育活动的中介。从内容上,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三个基本的要素之间构成了教育中三对最为基本的矛盾:1、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2、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盾3、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其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练习】1、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D教材2、教育要素包括()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手段3、教育的三要素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影响D教育手段二、教育的功能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可按照下面三种方式分类:(一)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基本功能)。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也称为教育的派生功能(拓展功能)。无论中国古代社会还是西方古代社会,对于教育功能的认识均具有浓烈的政治伦理色彩。(二)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三)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等。隐形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练习】1、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党化教育不属于教育之列,因为其目的和性质都是反动的。2、2013年济南市直多项选择: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A显性功能B隐形功能C个体功能D社会功能三、教育的起源学说教育起源代表人物神话起源说神或上天的意志宗教、朱熹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劳动起源说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一)神话起源说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有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作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另外,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二)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生物起源说的提出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三)心理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它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同样导致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因而也是不科学的。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四)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也称为教育的社会起源说,是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很多,主要集中在苏联和我国。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内容有:(1)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3)生产劳动过程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4)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练习】1、教育是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本能的无意识模仿。2、教育起源于()A无意识的模仿B人的本能C生物和心理需要D生产劳动3、“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不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2013年烟台单项选择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4、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模仿说本质上都否定了教育的()A阶级性B历史性C社会性D独立性四、教育的历史发展(一)原始社会的教育(二)古代社会的教育(三)近代社会的教育(四)现代社会的教育一、原始社会的教育(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普及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差别。(3)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方法只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口耳相传与耳濡目染。二、古代社会的教育1、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古代社会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1)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这一时期的特征:①鲜明的阶级性;②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③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④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2)封建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较之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规模扩大,类型增多,内容丰富,具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基本上也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道统性:天道神道人道合一,只认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等级性:不同阶层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专制性:教师的专制性、权威性;刻板性: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即能不能接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练习】1、学校教育始于()时期。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013年济南教育局直属判断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在内的古代教育的显著特点是()。A原始性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C阶级性、等级性D普及性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2、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奴隶社会教育机构教育内容教育特点中国夏一类是“序”、一类是“校”人伦、骑射、军事目治者的是培养未来统商“大学”“小学”“庠”“序”,瞽宗(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西周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在官府”“政教合一”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外国古印度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1、婆罗门即僧侣;2、刹帝利即武士;3、吠舍即平民;4、首陀罗即奴隶。《吠陀》为主的经典、经义,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活动: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教育内容的特点: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因素古埃及1、宫廷学校: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2、职官学校:以吏为师、以法为教3、文士(书吏)学校:开设最多。文字、书写、执政能力教育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以军事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尚武教育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雅典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哲学等崇文教育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古罗马希腊语学校和拉丁语学校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拉丁修辞学校招收16-18岁文法学校的毕业生培养雄辩家【练习】1、中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A四书五经B六艺C七艺D文法修饰2.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A礼、乐、射、御、书、数B《诗》、《书》、《礼》、《乐》、《易》、《春秋》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C琴、棋、书、画、诗、词D剑术、骑术、游泳、狩猎、棋艺、吟诗封建社会中国教育机构课程特点选拔制度及特点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孔子),冲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稷下学宫(养士)以儒、墨为主的显学绳行,教育对象由贵族扩大到平民学术自由两汉汉武帝设立太学;东汉灵帝,设立鸿都门学,这是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汉代地方官学通常称为郡国学或者郡县学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中央官学: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实行分科教学(经、史、律、书、数)科举制宋朝明代书院;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学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明代: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封建教育走向衰落)科举制清朝末年学堂中体西用废除科举(1905年)西方中世纪教会学校教育内容为“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培养僧侣和统治人才;教区学校:对普通贫民子弟进行宗教教育骑士学校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忠孝封建领主的家庭教育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教育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埃拉斯莫斯(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人。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新的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用到教育上,人文主义教育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和贵族型【练习】1、我国唐代中央官学的“六学二馆”,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A阶级性B等级性C传统性D垄断性2、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3、《四书》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属于《四书》的是()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4、斯巴达的教育重视()A智力训练B军事体育训练C艺术训练D道德训练烟台龙口多项选择5、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A四书B文法C修辞D辩证法三、近代社会的教育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当时的普鲁士)于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3)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4)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如:1872德国《普通教育法》、1870年英国《初等教育法》;【练习】1、判断: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近代。2、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淄博博山单项选择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四、现代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呈现出一些全新的特征: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1、现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2013年莱芜市直判断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科学知识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需要;终身教育不等于成人教育或全民教育。2、教育的全民化所谓全民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特别重视使适龄儿童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3、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教育的民主化;1)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要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2)其次是指师生关系民主;3)再次是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可选性)4)最后是指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扩大自主权)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4、教育的多元化多元化是对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教育的多元化具体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国际交流加强)7、教育信息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8、教育具有科学性科学指导相对于经验指导而言。【练习】2013年青岛事业判断1、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个阶段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总和。2、“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烟台龙口、莱芜市直单选: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及其研究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三、教育学的发展概述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三)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发展(四)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1)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形式,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现象被认识和研究便成为教育问题。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2)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意义的疑难,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3)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包括教育内部诸要素、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练习】1、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2013年烟台龙口单项选择A教育B教育学C教育论D德育论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一)教育学的研究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5)有助于教师塑造专业精神;现代教师应具备三种专业精神:敬业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其中,敬业精神是核心。(2014年烟台莱山多选)(6)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此外,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萌芽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是表现为许多零星的教育思想与观点,理论上并不成熟,方法是经验总结和理性思考。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孔子(2)孟子(3)荀子(4)墨家(5)道家(6)《学记》(1)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教育思想及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1.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2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3.论教育内容。孔子把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述而》中“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也是孔子所主张的学习内容的四个方面;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第一,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学。第二,因材施教,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第三,学、思、行相结合,即学思并重、学以致用。第四,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练习】1、以下教育论点与孔子无关的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启发诱导D崇尚自然2、《论语》中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是()A教学相长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孟子的教育思想第一,“性善论”,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第二,孟子认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第三,在一般的人伦关系上,孟子又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大丈夫”人格,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第四,人的发展是由内部能力完成的。(3)荀子的教育思想第一,荀子提出了“性恶论”,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第二,荀子以儒经为教学内容,他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即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4)墨家的教育思想①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练习。②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他们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堪称一大创造。③人的知识来源分为三个方面,即“亲知”“闻知”和“说知”,必须重视“说知”,即依靠类推和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5)道家的教育思想第一,道家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第二,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道循自然原则,一切任其自然,便是好的教育。第三,道家反对儒家的礼教,主张培养“上士”或“隐君子”;第四,提倡环艺的学习方法,讲究辩证法。(6)《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学记》中的教学原则:1)教学相长。“故学然后知不足也,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2)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3)藏息相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4)豫时孙摩。“豫”:预防,即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要在不良倾向尚未发作时就采取预防措施;“时”是及时,即及时施教原则,“当期可谓之时”,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而教。“孙”:是指循序,即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谓之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摩”:观摩,即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5)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6)长善救失。7)学不躐等。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练习】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教育漫画》B《大教学论》C《学记》D《教育学》2、判断:我国古代《学记》一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3、“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学记》B《论语》C《尚书》D《孟子》4、战国时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A《大学》B《中庸》C《孟子》D《学记》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2)柏拉图(3)亚里士多德(4)昆体良古希腊苏格拉底“产婆术”《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中《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论演说家教育》=《雄辩术原理》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学专著,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研究教学法的教育专著(1)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使人“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与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2)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他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是实现这种理想的工具。这种观点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在19世纪达到高潮。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3)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4)昆体良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练习】1、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方法,为()奠定了基础。A因材施教B启发教学C教学相长D学思并用2、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是()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主主义与教育》3、西欧最早提出的教育专著是()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教育》C《普通教育学》D《我的教育信条》(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世纪以后,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英)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1)夸美纽斯(2)卢梭(3)康德(4)裴斯泰洛奇(5)洛克代表人物代表著作教育思想培根首次提出”教育学“独立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1.《大教学论》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2.教育适应自然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2.班级授课制;3.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世界图解》4.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5.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等教学原则卢梭《爱弥儿》1.坚定的“性善论”者2.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他的教育体小说《爱弥儿》宣传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是《爱弥儿》的开篇第一句康德《康德论教育》1.“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2.作为哲学家,康德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裴斯泰洛齐1.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奇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学。2.要素教育论是其教学理论体系的核心,认为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洛克《教育漫话》1.提出“白板说”,他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他明确指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久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2.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绅士,由此提出了“绅士教育论”,【练习】1、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3、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体现在《》一书中。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任重,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2013年青岛事业判断5、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是教育学称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6、首先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济南教育局直属的单项选择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赫尔巴特(2)杜威代表人物代表著作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代表)《普通教育学》,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1.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2.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3.教育性教学原则:“教育性教学”是指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4.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5.旧三中心论:“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杜威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民主主义与教育》1.“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2.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3.论教育的目的:“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的过程,在它本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4.“从做中学”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5.思维五步说或五步探究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杜威的教育学提出以后,西方教育学便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练习】多选:1、关于赫尔巴特,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B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作者C倡导了“教育心理学化运动”D四段教学法的提出者多选:2、以下哪些是赫尔巴特强调的观点()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D课堂中心1、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赫尔巴特C桑代克D科尔伯格(三)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主要的教育学流派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1、实验教育学(1)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法国的比纳、美国的霍尔和桑代克。代表著作:《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纲要》(2)基本观点:重视实验,强调从实验的结果中寻找教育的途径和方法。2、文化教育学,又称为精神科学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1)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兰格、利特。(2)基本观点: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研究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3、实用主义教育学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代表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2)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②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③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④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核心;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⑥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著作观点马卡连柯《教育诗》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凯洛夫《教育学》(1939)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有这广泛的影响杨贤江《新教育大纲》(1930)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基本观点:(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在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其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6)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5、批判教育学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代表人物: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厄迪尔代表著作:《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教育与权力》《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练习】1、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的教育家是()。A梅伊曼B斯宾塞C拉伊D杜威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的重要主张。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1、属于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的是()。A杜威B荣格C斯宾塞D赫尔巴特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A杨贤江B蔡元培C李大钊D陶行知1、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来自()。A实用主义教育学B制度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四)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教育思想评价蔡元培(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五育:军国民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2)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①抱定宗旨,改变校风。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②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④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3)教育独立思想①教育经费独立毛泽东评价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②教育行政独立③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④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黄炎培(1)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技能并重。实现“学校无不用之成材,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2)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敬业乐群”,“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三大方式”(文艺、生计、卫生、公民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式)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提倡者与实践家,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梁漱溟(1)乡村建设的实质是一个中国文化改造的问题。(2)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是合二为一的。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主张以人类的生活作为教育内容,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社会即学校”,把学校中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中去;“教学做合一”,强调学做结合。毛泽东称颂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练习】1、蔡元培的教育独立应包括()A经费独立B行政独立C思想独立D内容独立2、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A晏阳初B梁漱溟C黄炎培D陶行知(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智力开发成为世界教育瞩目的重大课题。1、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代表人物著作观点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法。赞可夫《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他认为学校教育的思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练习】2013年烟台龙口单选1、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的实验中,提出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的()A一般发展B特殊发展C全面发展D个性发展1、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B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C范例教学的理论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文化(学校文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与人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人的本质观念及其教育意义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文化(学校文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受教育权;在阶级社会中,“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3、政治经济制度聚丁教育的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但对政治制度不起决定作用;【练习】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2、决定教育性质的是()。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上层建筑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3.判断:教育不仅能够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还可以促进政治民主。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关系和衔接方式,以及不同性质专业之间的比例构成,如大、中、小学的衔接关系,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比例关系。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担负着发展科学、再生产科学的任务,这在高校表现得尤为明显。【练习】1、教育性质的最终决定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历史2、现在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有建立产学研一体的趋势,这说明()A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C教育要先育经济发展D教育是劳动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三、教育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二)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教育的科技功能)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四、教育与文化从广义上说,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教育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因为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这就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三)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的内涵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华勒。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观念文化:内核,灵魂,精神动力(认知,情感,价值,理想)规范文化:又叫制度文化,规范文化发挥着育人职能的制度保证作用。(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形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包括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2、学校文化的特征(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突出地表现在它所使用的教材或教学内容上。(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①校园文化的概念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②校园文化的内容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其中,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校风是这三种文化的统一体。(14烟台)3、学校文化的形成(1)对原有文化的传承和改造的过程;(2)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3)对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是创造学校文化的主体(4)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的过程;与管理常规和环境建设相结合,要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环境被称为“第二教师队伍”,是一种“隐性课程”。【练习】1、学校文化中的____________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2013年威海市直填空2、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有()。A传承功能B融合功能C创新功能D指导功能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3、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可以分解为认知成分和()四种基本成分。A环境成分B情感成分C价值成分D理想成分4、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A教学思想B教学内容C教学方法D教学手段5、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的统一体。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6、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A校训B文化C校规D校风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与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六、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14莱芜钢城)(二)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全方位的现代化,主要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目标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设备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其中,确立和形成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是保证教育现代化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练习】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和全局性作用,因此应当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第一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人的本质观念及其教育意义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就内容而言,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也成为生理的发展)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人的心理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发展;二是思想品德和审美的发展。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1、内发论的内涵内发论强调内在因素,如“需要”“成熟”,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2、内发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孟子: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认为人性本善,“万物皆有备于我”弗洛伊德: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格赛尔:成熟机制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他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复演说)(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1、外铄论的内涵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2、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洛克:“白板说”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练习】1、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为()。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3、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赛尔D皮亚杰4、多选: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洛克B柏拉图C华生D霍尔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总体来看,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一)遗传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形态、结构以及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伤仲永》);“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说明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它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作用逐渐发生变化。“遗传决定论”夸大了遗传的作用,把遗传看作是决定人的发展的唯一因素,是不正确的。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认得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格赛尔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成熟势力说”。(二)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教育学中所说的环境一般指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孟母三迁”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出淤泥而不染”)4、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主观能动性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三)教育(学校教育)教育,从逻辑上既是特殊的实践,又是特殊的环境。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学校教学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出才能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发现。(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实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的条件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的实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应正确看待“教育万能论”和“教育无用论”这两个在教育功能认识上的误区。(1)“教育万能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在认得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代表人物由德国的康德、美国的华生、法国的爱尔维修等。(2)“教育无用论”是一种抹杀教育在认得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无能为力。古希腊学者柏拉图、中世纪的一些学者以及英国的高尔顿都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四)个体主观能动性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概念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有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生理活动第二层次:心理活动第三层次(最高层次):社会实践活动2、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威武不能屈”总之,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内因外因遗传(可能性)环境(现实性)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练习】1、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是()。A环境因素B遗传C教育D社会风气2、下列哪些选项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多项选择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孟母三迁C蓬生麻中,不扶则直D出淤泥而不染3、判断: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4、判断: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的作用是无条件的。()5、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因素是()。A遗传B环境因素C教育D主观能动性6.环境对个体的作用是()。A决定作用B提供了多种可能性C导向作用D促进作用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体现了()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A遗传B环境因素C教育D主观能动性8、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遗传B学校教育C社会环境D家庭教育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9、“出淤泥而不染”反映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时具有()。A独立性B主动性C能动性D被动性四、人的本质观及其教育意义人的本质概括来说就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有的质的规定性。(一)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的自然性是社会性的前提,但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教育培养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必须依据社会关系的需要并在社会关系中进行。(二)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人的受动性是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能动性。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既要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三)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要求:在教育上一方面要坚持统一的教育目的,实施全面教育,使每个人都获得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因材施教,发挥个人特长。但在教育实践上,并没有按照共性与个性统一发展的要求去做,表现出教育的片面性。如当强调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时,有些人就偏爱“尖子学生”,注重发展少数学生的特长;另外,当倡导面向全体,统一要求时,又片面强调统一性,教育上采取一个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结果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练习】1、采用一个模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这根本上是对教育上的()的关系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致。A自然性与社会性B受动性与能动性C共性与个性D方向性与现实性五、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的概念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论也证明了这一点。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的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一般不可“陵节而施”。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1、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教育要求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避免“一刀切”、“一锅煮”、“成人化”。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如果学生的发展水平处于“最近发展区”,那么这正是最能敏感的接受教育的时候。还有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概括的“跳一跳,摘个桃”的经验,都值得借鉴。(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的表现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2、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的教育要求关键期:就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也叫敏感期、最佳期。当然关键期也并非是绝对的,错过关键期之后,经过补偿性学习仍有可能得到发展,只是难度要大些。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1、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的概念(1)互补性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2)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2、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的教育要求(1)要树立信心(2)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2、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表现(1)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大器晚成”。(2)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3)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4)个别差异也表现在群体间。3、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教育要求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特点表现教育启示顺序性身心遵循一定顺序性连续不断发展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不“凌节而施”、“最近发展区”阶段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发展任务不能搞“一刀切”不平衡性身心不同方面不同步,同一方面不匀速抓住关键期互补性一方面机能受损其他方面超常发展身心互补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个体差异性不同个体发展程度和速度不同因材施教【练习】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持续性D差异性2、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个人身心发展的()特征。A顺序性B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3、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了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4、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5、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1)个体发展具有连续性(2)个体发展具有阶段性(3)个体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A(1)(2)(3)B(2)(3)(4)C(1)(3)(4)D(1)(2)(4)6、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称为()。7、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内实施以相应的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不均衡性8、机体某一方面有缺陷的人,在其他方面可能有超于常人的发展。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互补性9、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大器晚成”,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不平衡性B个别差异性C顺序性D阶段性10、“因材施教”要求教育必须符合人发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学制及其发展我国的学制教育制度的内涵建立学制的依据现代学制类型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旧中国学制沿革新中国学制沿革现行学制的结构和类型当前学制的改革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内涵分类意义与作用、层次结构确立依据确立理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目的的不同表述基本精神基本构成落实及问题素质教育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内涵分类意义与作用、层次结构确立依据确立理论一、教育目的的内涵(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它是广义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二)教育方针的内容:教育的性质、教育目的(核心和基本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时间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教育目的知识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指导人才规格、由社会提出、影响力小。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指导教育事业、由政府提出、影响力大。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二、教育目的的分类(一)从教育目的的作用特点来看,有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之分价值性教育目的,即教育在人的价值倾向性发展上意欲达到的目的。这类教育目的的根本就是要解决培养具有怎样的社会情感和个人情操的人。(“心有所属”)功用性教育目的是教育在发展人从事或作用于各种事物的活动性能方面所预期的结果。发展和增强人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的有用性和功效性。(“身有所为”)(二)从教育目的要求的特点看,有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之分终极性教育目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具有终极性,表示各种教育及其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具有连续性,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三)从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看,有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之分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指一定权利机构确定并要求所属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体现在国家或地区教育文本或有关法令中。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指蕴含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中的教育目的。(四)从教育目的体现的范围看,有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之分内在教育目的指通过某门课程及其教学目标体现出来的可预期的具体结果。外在教育目的是国家或地区对所属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普遍的原则要求。(五)从教育目的存在的方式看,有实然的教育目的和应然的教育目的之分实然的教育目的特点是大众性、可操作性、具体化。应然的教育目的特点是理论化、概念化、理想化、权威化、统一性等。【练习】1、()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其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A价值性教育目的B操作性教育目的C终极性教育目的D发展性教育目的三、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一)教育目的的意义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二)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也有说法认为,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练习】1、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2013年济南教育局直属判断2、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淄博博山多项选择3、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哪些作用实现的()A导向作用B强制作用C评价作用D激励作用1、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激励和()作用。A选拔B评价C决定D主导四、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一)国家的教育目的它是由国家提出来的,其决策要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一般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文本和教育法令中。(一)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培养目标必须同中有异、重点突出、特点鲜明(三)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教育目的普遍与特殊学校培养目标具体与抽象教师教学目标【练习】1、多选: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有()A国家的教育目的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C教师的教学目标D学生的学习目标五、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三)人们的教育理想(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全面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也是唯一途径。【练习】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我国的政治政策B我国的教育方针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2013年烟台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3、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六、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一)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涉及的基本问题是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1、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代表人物:孟子、卢梭、福禄贝尔、马利坦、裴斯泰洛奇、马斯洛、萨特2、社会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凯兴斯泰纳、涂尔干、孔德、巴格莱(二)“内在目的论”和“外在目的论”杜威:教育无目的(内在)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三)“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1、教育准备生活说斯宾塞: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教会他们运用一切能力,做到“对己对人最为有益”。2、教育适应生活说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教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即培养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练习】1、以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倾向为依据,可以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分为()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生活本位论D环境本位论2、“教育准备生活说”的提出者是()A赫尔巴特B斯宾塞C杜威D科尔伯格3、“教育适应生活说”的提出者是()A赫尔巴特B斯宾塞C杜威D科尔伯格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目的的不同表述二、基本精神三、基本构成四、落实及问题五、素质教育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目的的各种表述(1)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2)1958年,《中共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们经常把这一表述称为“四有、两爱、两精神”。(3)1986年,《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这里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4)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总的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社会发展的主人。(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2)坚持全面发展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培养独立个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和重要使命)14济宁单选三、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我国现在的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方向、首位)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2.智育(核心)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3.体育(物质保障)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学校体育与学校其他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4.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现实美又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二)全面发展教育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1.“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2.“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德育:保证方向、保证动力、灵魂智育:认识基础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体育:物质基础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练习】判断:1、智育在五育中起灵魂和统帅作用()2、促进全面发展就是促进学生平均发展。()四、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一)落实我国教育目的的时要特别注意重点培养的青少年学生的素质(二)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和过度的应试倾向给我国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2)注重学生的个别方面(主要是知识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解决该问题的措施:首先,这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其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最后,中小学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端正办学思想,认真落实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全体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的概念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2.素质教育的特点:素质教育的特点有: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和未来性。其中,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3.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是全面发展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核心。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4.素质教育的意义(为什么要开展素质教育)了解(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3)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5.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1)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2)转变学生观;(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大教育督导力度,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加强各类教育间的沟通和衔接。(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7)要避免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误区;6.要避免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以下误区(判断题)(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2)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5)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2)素质教育就会影响升学率;【练习】1、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2013年烟台多项选择2、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A高水平的智力B实践能力C健康体魄D创新精神淄博文昌湖判断2、素质教育就是多上文体课和活动课。3、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需要()。A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B加大教育督导力度C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D提高校长和教师素质第三节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一、教育制度的内涵二、建立学制的依据三、现代学制类型四、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一、教育制度的内涵(一)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与其各项规定的总称。1、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总称。2、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制是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一般来说,学制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练习】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济南教育局直属单项选择题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2、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A学校教育制度B职业教育制度C成人教育制度D教育评估制度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二、建立学制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三、现代学制的类型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欧洲,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西欧双轨制(英法德俄)一轨为学术教育,为特权阶层子女所占有;一轨为职业教育,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属于生产性的一轨。两轨互不衔接,不利于教育的普及。(二)美国单轨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但教育参差不齐,效率低下,发展失衡,同级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相差很大。(三)苏联分支型学制(沙皇俄国时期)优点:兼顾公平与效率,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又使学术性保持较高的水平。缺点:课时多,课程复杂,教学计划、大纲以及教材必须统一而使教学不够灵活,特别是地域性较强的课程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练习】1、判断:双轨制主要存在于20世纪的东亚。()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四、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一)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1.前制度化教育一般认为,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及实体化教育—学校是其重要的标志。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近代的学校与教育机构。学校的产生,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教育形态趋于定型。2.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学校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3.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限制于围墙之内”库姆斯等人的“非正规教育”,伊里奇的:“非学校化”建构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练习】1、多选: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普及教育D非制度化教育2、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教育形态已趋于完型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简答题)1.加强学前教育,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大众化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大于15%小于50%的为大众化教育,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是指某学年度某级教育在校生数占相应学龄人口总数比例。净入学率:在校生数中该学龄人数与相应学龄人口总数的比例。1.终身教育提出者:保罗.朗格朗特点:终身性,全民性(民主性和普及性),广泛性(连贯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形式多样化和自主性)。2.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3.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4.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练习】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第四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一、旧中国学制沿革二、新中国学制沿革三、现行学制的结构和类型四、当前学制的改革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一、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一)旧中国的学制沿革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的“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1.1902年的壬寅学制(未实行)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该学制以日本为蓝本,由当时的管学大臣张百熙起草,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2.1903年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重新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规定不许男女同校。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3.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对旧学制进行修订。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4.1922年的“壬戌学制”“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该学制首次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在高中增加职业科,该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练习】1、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2013年莱芜市单项选择2、我国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把学堂改为学校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一)新中国的学制沿革1、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1951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1958年的学制改革3、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提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4、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两基”“两全”“两重”。5、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该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终身教育”。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6、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7、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练习】1、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及类型(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从层次结构上来看,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层次;从类别结构上来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可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五个大类。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从类型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练习】多项选择: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三、我国当前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一)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3.稳定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二)《中长期规划》有关学制改革的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长期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学制方面的发展任务。主要内容如下:(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2)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4)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6)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7)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四章教师与学生学生的特点概念职业概述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基本类型概述、作用、内容现代学生观学生教师和学生教师专业发展职业素养劳动价值劳动特点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广义,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教师。狭义,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练习】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教书育人B教学C班级管理D道德教育二、教师职业概述(一)教师职业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地位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专业化的职业。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二)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教书)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开发潜能)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三)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比较重要)1.非职业化阶段“学在官府”、“以吏为师”、“以僧为师”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师一体。西方社会的教师大多由僧侣兼任。2.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出现。3.专门化阶段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的。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其中的师范院即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外院则是师范院的附属小学。师范教育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专门化的道路。4.专业化阶段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这一阶段,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急需向“质”的提高方面转化。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份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得到确认,该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练习】1、()称“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A夸美纽斯B苏霍姆林斯基C加里宁D马卡连柯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2、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A明末B清初C清末D建国初期(四)教师职业的特点最大的特点:职业角色多样化1.“传道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授业,解惑者”(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传递者)3.示范者(榜样)(1)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因此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榜样;(2)优秀教师还是其他教师学习的模范,是社会各界学习的模范,这就构成师表维度的四个不同层次:规范、垂范、模范、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教育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管理类型:强硬专断、放任自流、民主管理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6.“研究者”和“学习者”、“学者”三、教师劳动的特点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一)复杂性和创造性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其工作性质、任务及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1)劳动性质的复杂性;(2)劳动对象的复杂性;(3)劳动任务的复杂性;(4)劳动过程的复杂性;(5)劳动手段的复杂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概念: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定向能力,是教师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的作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及时、恰当、有效的措施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教育机智可以用四个词语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理解教育机智的内涵,需要分析它所强调的三个关键词:一是教学的“复杂性”、二是教学的“情境性”、三是教学的“实践性”。(二)连续性和广延性连续性是时间的连续性;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三)长期性和间接性1、教师劳动的长期性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1)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教师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果;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2、教师劳动的间接性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二)主体性和示范性1、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易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三)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1、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来完成的。2、教师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练习】1、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传授文化而且发展学生智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促进思想身心健康发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D创造性淄博周村单项:2、“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所说明的教师劳动特点是()A示范性B复杂性C广延性D创造性3、教师在教育中运用教育机智体现教师劳动的()特点。我国古代思想家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反映的是教师劳动的()特点。A科学性B艺术性C长期性D示范性5、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复杂性B创造性C主体性D示范性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四、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劳动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一)社会价值:主要标志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耗费劳动而产生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意义和作用。(二)个人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是作为客体的教师劳动对于教师主体需要的肯定或否定的某种状态,是满足教师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程度。五、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和职业心理健康。也有人认为,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个性素养三个方面。其中,知识素养(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的学科知识,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和能力素养是教师的专业素养。(一)职业道德素养(四个“对”)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教师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要求教师做到:(1)依法执教、严谨治教;(2)爱岗敬业、廉洁从教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职业道德的核心)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热爱学生的要求:①把对学生的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②把爱和尊重、信任结合起来;③要全面关怀学生;④要关爱全体学生;⑤理解和宽容学生(给他们改错的机会);⑥解放学生(给学生时间、空间);⑦对学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③弘扬正气、摒弃陋习;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①高度自觉,自我监控②身教重于言教(二)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这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备基础。主要包括:(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3)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4)教师还要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4、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础的教育学科知识。此外,教师还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1、丰富的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基于教师个人的经验积累,在对待和处理教育问题时体现出的个人特质和教育智慧。(专家与新手教师的差距)(三)职业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求如下: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2)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3)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4)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巧妙结合1.组织管理能力2.组织教育教学能力3.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师德是履行教育工作的社会职能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调整教师工作职权与职责关系的思想武器,是为人师表的行为准则。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4.健康的人格【练习】1、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013年威海市2、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A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B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C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D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E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3、判断:取得教师资格证的过程,就是完成教师专业化的过程。4、王某从事教师工作20余年,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对学生富于热情,且善于了解学生的差异并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又是,通过认真钻研教学技术,具备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形成了成熟又独特的教学风格。这个事例属于()A教师专业理想的建立B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C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D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六、教师专业发展(一)专业发展的概念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核心和最终体现在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有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看,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以及最终体现就在于教师的个体的专业发展。(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自我的形成教师的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综合。3、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教师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4、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5、教师的专业人格诚实正直、善良宽容、公正严格是教师专业人格的重要内容。1、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教师专业态度和动机是教师专业活动的动力基础(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这是进入正式教师之前的阶段)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虚拟关注”阶段(这阶段一般是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包括实习期)2.“生存关注”阶段(这是指入职初级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3.“任务关注”阶段(在度过了初任期之后,决定留任的教师逐渐步入“任务关注”阶段)4.“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处于该阶段的教师,其专业发展的动力转移到了专业发展自身,而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师范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起始和奠基阶段)2.入职培训3.在职培训4.自我教育教师的自我教育就是专业化的自我建构,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教师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确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此外,跨校合作(比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专家指导(比如讲座、报告),政府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等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五)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从客观上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从主观上来看,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1.国家和政府(1)加强教师的教育(2)制定法律法规(3)提供经济保障2.教师个人(1)善于学习(2)恒于研究(3)勤于反思(4)勇于实践第二节学生学生学生的特点现代学生观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一、学生的特点(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1、依据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从学生自身特点看:(1)学生具有可塑性;(2)学生具有依赖性;(3)学生具有向师性;1、表现(1)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具有意愿接受教育的心理倾向;(2)服从教师的指导,接受教师的帮助,期待从教师那里汲取营养,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依据(1)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2)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2、表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自觉性,也称为主动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基本的表现(2)独立性,也称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3)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不是成人,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不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包括四层含义:1.学生具有和成年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3.学生具有发展的需要;;4.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练习】1.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地位A主导B主体C被动D辅助2.“学生如同泥坯,能否成型依赖于教师的雕塑”,这个说法忽视了学生的()A可塑性B发展性C能动性D向师性1、多选: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A自觉性B独立性C灵活性D创造性二、现代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1.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练习】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下列学生观()A学生是固定的人、智慧的人、具有广泛联系的人B学生是固定的人、独特的人、真实客观存在的人C学生是发展的人、智慧的人、具有无穷潜力的人D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第三节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概述、作用、内容基本类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一、师生关系的概述(一)师生关系的内涵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就微观而言,师生关系主要指师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包括为完成教育任务而形成的工作关系,为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以组织结构形式表现的组织关系,以情感认识等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师生关系具体表现在:1.社会关系2.教育关系教育关系是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3.心理关系4.伦理关系(人际关系)(二)师生关系的两种对立的观点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1.教师中心论:代表人:赫尔巴特、凯洛夫2.儿童中心论(学生中心论):代表人:卢梭、杜威【练习】1、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济南章丘单项选择A杜威B赫尔巴特C桑代克D卢梭1、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是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A赫尔巴特B杜威C布鲁姆D杰克逊二、师生关系的作用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构和谐校园的基础;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4.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三、师生关系的内容(一)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从教育内容的角度来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1、从教师与学生的社会角色规定的意义上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2、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三)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练习】1、单项:下列关于师生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师生在教学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B教师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C师生在人格是平等的关系D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输出—吸收的关系2、判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1、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的特点是()A民主平等B授受关系C相互促进D长善救失4、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A授受关系B民主平等关系C相互促进关系D师道尊严关系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四、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1、专制型此类师生关系中,教师教学责任心强,但不讲求方式与方法,不注意听取学生的意愿和与学生的协作;学生对教师只能惟命是从,不能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是被动的。1、放任型此类师生关系中,教师缺乏责任心和爱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顺其自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怀疑、失望,对教师的人格议论、轻视。3、民主型此类师生关系中,教师能力强、威信高,善于同学生交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和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广泛、独立思考,和教师配合默契。这是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五、良好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1、教师方面(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2)教师领导方式;(3)教师的智慧;(4)教师的人格因素;2、学生关系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2、环境方面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一)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1、教师方面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4)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5)发扬教育民主,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合法权利;(9)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学生方面(1)正确认识自己(2)正确认识老师3、环境方面(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2)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六、理想师生关系(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一)人际关系:尊师爱生(二)社会关系:民主平等(三)教育关系:教学相长(四)心理关系: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练习】1、多选:师生关系的模式有哪几种()A放任型B专制型C民主型D友爱型2、多选: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A民主平等B尊师爱生C教学相长D心理相容第五章课程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课程课程资源课程评价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课程管理新课程的管理政策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概念主要模式基本阶段概念类型筛选机制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与方法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概述课程及意义类型制约因素课程理论流派内涵与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确定依据三维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概述课程结构的内容第一节课程概述课程概述一、课程的内涵及意义二、课程类型三、制约课程的因素四、主要课程理论流派一、课程及其意义(一)课程的内涵我国:“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作注。“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这是“课程”一词在汉语文献中的最早显露。但是这里所说的课程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课程。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提及课程,“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我国最早具有现代意义的课程概念。西方:1、“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简称学程。2、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918——《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也是教育史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他提出了课程研究的“活动分析法”,这种活动分析法为后来盛行的课程目标模式提供了方法论依据。3、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它规定了各门学科的顺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一)课程内涵的几种界说1.课程即学科(教学科目);2.课程即学习经验;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4.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5.课程即活动或进程;6.课程即社会改造;(三)课程的意义1.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2.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3.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4.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5.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练习】1、青岛判断: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错)2、济南历城判断:奥苏贝尔提出了课程研究的“活动分析法”(错)二、课程类型(匹配选择)固有属性——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组织方式——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学习要求——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管理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课程任务——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表现形式——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按固有属性)1、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它是最古老、适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是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2、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杜威是活动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按组织方式)1、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它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的安排他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2、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都是综合课程的形式,隶属综合课程。(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按学习要求)1、必须课程——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指定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科目。它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的共性。就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现状而言,必修课程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2、选修课程——是针对必修课程的不足之处提出来的,是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按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或管理层次)1、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2、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3、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五)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按课程任务)1、基础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2、扩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3、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六)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按表现形式)1、显性课程:亦称公开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2、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1)观念性隐性课程(校风、学风)(2)物质性隐性课程(学校建筑、教室的设置、校园环境)(3)制度性隐性课程(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4)心理性隐性课程(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持有的心态、行为方式)“隐性课程”首次提出——杰克逊——1968《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单选)【练习】1、多项选择: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核心课程B融合课程C潜在课程D活动课程2、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的,鼓励学生动手做,手脑并用,脱离书本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这里所描述的是()课程。A学科B分科C综合D活动3、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来进行划分的。A课程功能的角度B教育阶段的作用C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色D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1、依据(),可以将课程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A设计形式B课程任务C课程制定者D学生选课的自主性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5、填空:隐性课程是()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提出来的。二、制约课程的因素总的来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一)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需求)(二)知识——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科知识水平)(三)儿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要)此外,课程理论也是制约课程的因素。四、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一)学生中心课程理论1、也称为儿童中心课程理论、活动课程理论,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因此,这种课程理论又称为活动课程理论。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加杜威。2、基本主张:(1)经验论(2)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强调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学生的发展;(3)主动作业论(4)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课程组织的顺序论(杜威更重视课程的组织要考虑儿童的心理顺序)3、评价优点:(1)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满足儿童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强调实践活动,重视直接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强调围绕现实社会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局限性:(1)过分夸大经验,忽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和顺序,随机性大,知识零散(2)限制学生主体的发展(3)轻视教育的社会任务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一)学科中心课程理论1、代表人物学科中心课程理论认为,知识是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各学科应该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来编制,课程的编制者应该是学科专家,也只有学科专家才能对本学科有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编制出一定水准的学科课程,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斯宾塞、巴格莱,其中巴格莱是要素主义的代表人物。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布鲁纳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巴格莱永恒主义课程理论——赫钦斯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2、基本主张(1)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2)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掌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各门学科的知识;(3)学校课程应该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3、评价优点:(1)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继承人类文化遗产(2)系统学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3)为教师所熟悉(4)课程的构成比较简单,易于评价。局限性:(1)易把各门知识割裂开来;(2)不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学以致用;(3)各学科容易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三)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亦称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中心编制的理念,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1、基本主张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2、评价优点:(1)重视教育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的联系,以社会需要来设计课程,有利于为社会服务;(2)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缺点:(1)片面强调社会需要,忽视制约课程的其他因素,如学生本身的需要;(2)忽视各门学科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系统知识;(3)夸大教育的作用【练习】1、单选题: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第二节课程目标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内涵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²三维课程目标社会、知识、技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课程目标的内涵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选择)课程目标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它具有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可操作性等特点。二、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目标的关系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牧目标上一层次目标制约着下一层次的目标,而下一层次目标是上一层次目标的落实与具体化教学是课程的具体的实践,大课程校教学。(关系经常考判断)二、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制定课程目标的直接依据应来自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但课程目标不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简单推演。(一)儿童—学习者需要(对学生的研究)学习者的需要是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方面内容: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2、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二)社会——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对社会的研究)(三)知识——学科知识及其发展(对学科的研究)与影响课程的三大因素一致。四、三维课程目标(重点)新课程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去设计课程目标。(任何一门学科课程都要从这三个方面设计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相当于传统的“双基教学”2、过程与方法目标目标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目标强调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练习】1、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是()A、课程内容B、课程方案C、课程目标D、课程设计2、在新课程课程目标上,强调()方面的整合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技能与情感3、临沂填空:三位课程目标是指()、()、(   )。  第三节  课程内容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概念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中小学课程设计概念设计的原则意义和功能概念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重点区分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概念(容易混淆)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它规定以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来培养新一代,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部分组成。(多选)²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编写各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主要依据;²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每门学科都有对应的学科课程标准;²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门学科一般都有相应的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信息媒介。1992年,原国家教委在制定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时,把“教学计划”更名为“课程计划”。指导我国这次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仍用“课程计划”这一术语,把原来用的“教学大纲”改称为“课程标准”。一、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一)概念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构成。其中,开设哪些科目(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教学计划)的特征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一)概念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一)课程标准设计的原则完整的课程标准由前言、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五部分组成。1、关注的对象是学生,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要求2、涉及的范围是学生综合的发展区域3、要求是所有学生基本要达到的要去,而非最高要求4、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5、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开发者。课程标准是为学生服务的,而教学大纲则是为教师服务的。(二)课程标准的意义与功能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并不等于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意义体现在:1、在国家层面,它标志着公民素养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2、在学校教育层面上,它标志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有了根本依托3、在教材层面上,它标志着教科书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4、在教学层面上,它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确立有了保障三、教材(教科书)(一)概念 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开展和具体化。教材可以是印刷品(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补充读物、图表等)也可以是音像制品(包括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等)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新课程将教材视为“跳板”而非“圣经”。(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二)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首要原则)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应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与其它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练习】1、填空:课程内容包括()答案: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2、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做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A教学计划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大纲3、多选:课程计划的构成有()A培养目标  B课程设置  C学科顺序  D课时分配4、()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A教科书  B教学参考书  C教学大纲  D课程标准5、不定项选择:根据课程标准系统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是()A课程计划  B教学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大纲第四节课程结构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课程结构课程机构概述²新课程结构的内容概念课程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地义务教育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一、课程结构概述(一)课程结构的概念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组织方式。(二)课程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1、课程的横向结构又称课程范围,讨论的是在一定的课程结构内部,各门各类课程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目前对课程结构讨论最多的是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学科的比例关系以及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1、课程的纵向结构课程的纵向结构又称课程序列,主要有两种形式:直线型课程和螺旋式课程。连续性和顺序性是其主要原则。(1)直线型课程:指的是课程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直线推进,不重复地进行排列。(2)螺旋式课程就是按照巩固性原理,在相邻的学习单元或年级安排大体相同,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同的内容。二、新课程结构的内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想)(一)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越是年龄小的学生学习的课程越应该是综合的)2、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二)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三)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1、性质:国家课程、必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课时占6%~8%2、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四)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设计因地制宜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三教统筹”等项改革。农科教相结合:农业、科技、教育相结合。三教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练习】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小学阶段课程设置应该是()A以综合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为主 C综合与分科并行 D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主2、综合实践活动是()A地方课程B必修课程C选修课程D校本课程3、济宁单选:下列不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特点的是()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D初中阶段分科和综合课程相结合第五节课程管理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课程管理新课程的管理政策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开发理念开发程序开发途径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一、新课程的管理政策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2、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试行。3、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基础教育包括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二、三级课程管理(一)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限属中央级教育机关;(二)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课程。(三)学校课程(校本课程)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由教师),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校本课程一般比较侧重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开发主体是教师,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1、“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2、“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3、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4、“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5、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善于利用现场课程;(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6、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7、校本课程开发的性质:国家课程的补充;8、校本课程开发的运作:同一目标的追求;(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目标是一样的)(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1、法定的学校自主权;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条件。2、明确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3、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4、体现学校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的教学系统;5、教师的专业精神与技能;6、共享的课程资源;7、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8、与课程专家的合作;硬件:资金、人力、物资软件:学校教育哲学和组织机构系统、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专业技能、社区的心理氛围(三)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校本课程开发包括建立组织、现状分析、制定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修订六个步骤。(四)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1、合作开发:与一切可以合作的人和机构合作2、课题研究与实验3、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嗯哼兴趣小组(五)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2、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3、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4、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5、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练习】1、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13年淄博事业单选)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2、由学校教师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优势和办学理念,自助开发或利用的课程为()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特色课程3、判断:学校课程是学校领导、教师参与研究开发的课程,一般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第六节课程设计与实施课程设计与实施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概念条件概念两种模式一、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活动。(二)课程设计的层次(了解)1、宏观的课程设计这一层次的课程设计应当解决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问题,包括课程的价值、课程的根本目的、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的基本结构等。2、中观的课程设计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对具体课程的编制,即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如:语文教学标准)3、微观的课程设计教师对课程的再设计,即学科教学设计。影响微观设计的因素主要有学生的已有基础及学习状态、教师的自身条件、可以运用的课程资源等。(三)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重点)泰勒的目标模式和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1、泰勒的目标模式美国课程理论家泰勒,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1)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学校应当追求的目标)(2)怎样选择和形式学习经验?(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3)怎样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评价课程/评价结果)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确定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经验)、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经验)、根据目标评价课程。确定课程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其他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泰勒原理的实质是以目标为中心的模式,因此又称为“目标模式”。2、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泰勒强调目标、结果,斯腾豪斯强调过程)英国专家斯腾豪斯提出了“过程模式”。过程模式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卢梭及以后兴起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针对目标模式过分强调预期行为结果即“目标”而忽视“过程”的缺陷而提出。所谓过程模式,是指在课程设计中详细说明所要学习的内容,所要采取的方法以及所遵循的标准。二、课程实施(一)课程实施的概念课程实施即将已经编定好的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一般来说,课程设计得越好,实施起来就越容易,效果也就越好。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1)安排课程表;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分析教学任务;(2)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3)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4)规划教学单元和课;(5)组织教学活动;(6)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二)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1)合理性(2)和谐性(3)明确性(4)简约性(5)可传播性(6)可操作性2、学区的特征学校所在的行政区域即“学区”,学区的特征是影响课程实施的又一因素。3、学校的特征学校作为课程改革和实施的基本单位和核心,它对课程实施的影响主要包括校长和教师两方面。(1)校长的作用对校长进行专门的培训,使校长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实施课程改革的措施是课程改革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1)教师的影①教师的参与②教师的态度③教师的能力④交流与合作4、校外环境校外环境是影响课程实施的第四类因素,它包括政府部门的重视、外部机构的支持,以及社区与家长的协助等。【练习】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有()烟台龙口多选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学习经验C组织学习经验D评价教育过程2、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基本理念问题,包括()A课程的价值B课程的根本目的C课程的主要任务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3、填空:泰勒提出的课程原理包括四个阶段:分别为()、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和评价课程。4、泰勒提出的课程原理包含的四个阶段,()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且其他步骤都是围绕其展开的。A确定课程目标B选择课程内容C组织课程内容D评价课程1、课程的过程模式的思想最初可以追溯到()A皮亚杰B布鲁纳C斯腾豪斯D卢梭5、()是指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测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A课程组织B课程编排C课程评价D课程实施第七节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概念主要模式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一、课程评价的概念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目标、实施和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和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它包括两方面评价:课程本身、学生学业。现代教育评价理念提倡发展性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二、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一)目标评价模式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由“课程评价之父”泰勒针对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提出,评价原理所含的七个步骤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确定目标,其他所有步骤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二)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他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他认为评价除了关注预期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三)CIPP评价模式是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包含四个步骤:(1)背景评价(2)输入评价(3)过程评价(4)成果评价(四)CSE评价模式由斯太克提出,古巴、林肯等进一步发展而成的课程评价模式。实施步骤为:1需要评定2方案计划3形成性评价4总结性评价三、课程评价基本阶段无论评价者采用何种评价模式和技术,课程评价的基本步骤如下: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分析材料5、报告结果【练习】1、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词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烟台龙口单选A目标评价模式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D差距评价模式2、提出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的是()淄博文昌湖单选A斯克里文B泰勒C斯塔克D奈勒3、目标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教育评价中应()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A采取“共同建构”的方法B坚持价值取向多元化C以“对话”为主要手段D关注非预期效果第八节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概念类型筛选机制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与方法²特别应该关注的课程资源校内与校外素材性与条件性显性与隐性一、课程评价的概念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教材的核心是教科书。二、课程资源的类型(一)按空间分布划分: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1、校内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2、校外课程资源: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二)按功能特点划分: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1、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2、条件性课程资源包括与课程实施有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时间、场地、媒体、设备、设施和环境,还有对于课程本质认识状况等。(三)按表现形式划分: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1、显性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如:教材、计算机网络、自然和社会中的事物、活动等。2、隐性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的风气、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社会风气、家庭氛围、师生关系、教师或学生的经验、感受等。三、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为使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注意两个重要原则:1、优先性原则:能够优先实现课程目标的课程资源优先被选择2、适应性原则:课程资源要适合大部分人的学习需要(难度事宜)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一)进行社会调查(二)审查学生活动,总结和反思教学经验(三)开发实施条件(四)研究学生情况(五)鉴别利用校外资源(六)建立资源数据库(七)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五、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特别应该关注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1、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2、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3、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4、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用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练习】1、判断: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对)淄博2、单选:下列名词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烟台A、教师关系B、教材C、实验D、因特网基本组织形式辅助形式特殊形式其他组织形式第六章教学(重点章节)评价的功能、类型、发展性评价模式类型教学评价与模式²基本环节²组织形式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检查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²原则与方法常用原则常用方法选用依据教学过程概念、构成要素本质²基本规律基本阶段教学概述概念、特点、意义一般任务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第一节教学概述概念教学工作的意义教学的一般任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智能体能审美道德品质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辩证统一。教学的特点有(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二、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自学的关系(一)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二)教学与智育教学是智育的一种途径。教学还是德育、美育、体育等的途径;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才能全面实现。(三)教学与上课上课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就当前我国的情况看,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四)教学与自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内、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它包括配合教学进行的预习、复习、自习和作业,它是教学的组成部分。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以外,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其内容广泛,教学不包括这种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三、教学工作的意义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一)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三)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全面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的地位)。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既是由教学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多年来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甚至忽略其他工作。四、教学的一般任务(德智体美劳)(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二)发展学生智能和创造才能学生的创造才能主要是指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三)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五)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以上五项基本任务是相互练习、相互促进的,其中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节能是基础,发展智能是核心,发展体能是保证,思想品德是方向,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理想目标。【练习】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判断: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错)2、烟台龙口选择: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3、下列关于教学与智育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B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C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4、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A一般与具体   B部分与整体 C宏观与微观 D高层次与低层次1、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A依据   B基础和实践 C平台 D资源7、学生的()主要是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第一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内涵本质历史上对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解²基本规律(基本特点)结构间接性规律双边性规律发展性规律教育性规律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一)教学过程概念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个性,使其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过程。(二)教学过程的要素:三要素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四要素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和学生是主体)五要素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二、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一)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也就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是认识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它遵循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普遍性规律。(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高效性2、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3、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认识)4、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5、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6、教学过程以认识活动为基础,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等于发展过程,它是实现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三、历史上对教学过程的各种理解1、公元前6世纪,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学—思—习—行)最早的教学过程。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2、儒家孟子:《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3、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之上;4、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四阶段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后由其学生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这一理论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5、19世纪,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思维五步骤(五步探究教学法)(1)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课题,情境必须与实际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产生要了解它的兴趣(2)给学生足够的资料,使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研究该课题的性质和问题所在(3)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或暂时提出一些尝试性的不同的解答方案(4)学生自己根据设想,进行推理,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案(5)进行实验验证,学生要根据明确的假设方案亲自动手去做,以检查全过程所达到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的目的。在做的过程中,发现这些设想、假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6、20世纪40年代,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7、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以强调师生关系、认知结构的构建、信息加工等不同观点来对这一过程进行解释。当代国外教学过程理论主要有:(了解)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理论;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论【练习】1、一般认为,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C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  D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反馈2、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指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在教学中提倡“躬行”即身体力行,初步形成了把“学”“思”“行”看作统一的学习过程的思想的是()A孔子 B朱熹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重点)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人的使命,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有: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经验主义和书本主义(二)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一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自身的条件,即具备应有的知识和能力素养、品德及人格;另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必须具备各种客观条件,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否得到应有的肯定等。(2)教师主导作用是针对能否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与上进而言的。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得怎样,学习的效果怎样,又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坏的主要标志。应当指出,教学中一切不民主的强迫灌输和独断专横的做法,都算不上是教师主导作用,都不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尊重儿童并非放任儿童,听任课堂自发地发展,放弃教师的职责与主导作用,而是提高了对教师教的要求,加重了教师的责任和工作量。3、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以赫尔巴特为代表主张的在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和以杜威为代表主张的在教学中的“学生中心”,这两种倾向或者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或忽视教师主导作用,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行不通的。(三)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1、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联系)(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中;(2)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3)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1、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1)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上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2)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3)采用启发式教学(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1)形势教育论(智力):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的传授,代表人物:洛克(法)、裴斯泰洛奇(瑞士);(2)实质教育论(知识):只向学生传授于世纪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斯宾塞(英);(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赫尔巴特:“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3、贯彻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防止两种倾向(1)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会使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利于学生品德的提高,而且还影响系统知识的教学;(2)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练习】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判断: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单选:2、教育要传授知识,至于智力的发展则没有什么,这是()观点(济南长清题)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传统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到主导作用4、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淄博事业单位选择)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同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判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教学过程的()规律体现了这个思想。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同统一的规律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五、教学过程的结构(简答、单选)重点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一)激发学习动机(课堂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领会知识(中心环节)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理解的目的在于形成概念、原理,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单选)(三)巩固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四)运用知识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五)检查知识【练习】1、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引发学习动机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概念²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概念两种思想²常用的教学方法一、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的概念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它的制定必须以教学规律为依据。2、区别:教学规律  教学原则规律是客观内容,教学原则是认为制定具有主观性;客观的教学规律指导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反映教学规律(二)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重点:原则含义,运用要求)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1)基本含义:该原则是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学科知识,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体现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体现我国教育的根本方向(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基本含义: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体现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①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②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③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④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⑤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3、直观性原则(1)基本含义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觉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这一原则的提出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荀子:“闻—见—知—行”中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直观性原则,他在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2)直观手段的种类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3)贯彻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②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4、启发性原则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基本含义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性原则是在吸取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规律。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以及在《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都是这一教学原则的体现。第斯多惠也曾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2)贯彻要求: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②启发性独立思考,培养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5、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该原则在西方常称为系统性原则(1)基本含义: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之序,是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思是:如果教学不按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絮乱而没有收货。朱熹进一步提出“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育要求。(2)贯彻要求:①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②教学要有系统性③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④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知识的内在逻辑)6、巩固性原则(1)基本含义: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利用。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明确提出了“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2)贯彻原则①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巩固②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③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来巩固知识7、因材施教原则(1)基本含义: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大前提),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既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也受我国的教育目的制约。我国古代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才”,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关注个别差异):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即它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每个人都拥有这些能力,只不过组合的方式不同,导致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语言之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等)(2)贯彻要求:①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②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③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8、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发展性原则)(1)基本含义: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我国古代墨子很重视学习的量力而为。他提出:“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为了应对突飞猛进的社会发展的挑战,现代教学则注重促进儿童的发展,因而改称发展性原则更能反映其实质。(2)贯彻原则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①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②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练习】1、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球仪的做法体现了()原则(莱芜市直单选)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性2、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并持久的运用于再现和运用。这是()的教学原则。A理论联系实际B循序渐进C巩固性D启发性3、《学记》中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原则应是()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4、下列哪些是启发性教学原则()多选题A教学相长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D学不躐等5、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济南十中单选)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6、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也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淄博周村单选)A因材施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1、在教学中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利用图片、录像等体现了教学的()原则。A启发性  B直观性  C循序渐进 D巩固性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的是()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9、《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10、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1、“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巩固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2、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调()A因材施教原则  B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二、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二)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重点)依据指导思想不同,各种教学方法可归并为两大类:注入式和启发式,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1、注入式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2、启发式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单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练习】1、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烟台牟平)A教学方法B教学指导思想  C教学原则D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的()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B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3、判断: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三)常用的教学方法(重点)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维度内容以语言传授为主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以直观感知为主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以情感陶冶为主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探究为主发现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含义:以教师和学生的口头语言活动以及学生独立阅读的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1)讲授法:①讲授法概念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其智力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劳凯声将讲授法分为三种形式:讲述、讲读、讲解。②优缺点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并且能结合知识传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缺点是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造成“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效果。③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A、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B、讲授要讲究讲授的策略和方式,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C、要讲究语言艺术D、要组织学生听讲E、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2)谈话法(问答法)①概念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②优点谈话法的优点能够将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师通过谈话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出一些补救措施来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保持注意和兴趣。③基本要求A、要做好计划,教师要对谈话的中心、提问的内容做充分准备,并拟定谈话纲要;B、谈话时,要善问,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经验,要有启发性,要面对全体学生,因势利导。C、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归纳和小结,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指出谈话过程中的优缺点。(3)讨论法: ①概念: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或教师,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讨论法在高年级运用的比较多。②讨论法的优点通过讨论,学生之间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钻研精神并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③基本要求:A、讨论前,教师应提出有吸引力的讨论题目,明确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B、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自由发表意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C、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4)读书指导法:①概念: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②基本要求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A教师要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B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C帮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的方法;D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练习】1、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单选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练习法2、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双边活动而获取知识的方法叫()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讲读法3、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A搜集信息的能力B交流、协作和表达的能力C创新能力  D解决问题的能力4、多选:教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地说,由可以分为()A讲述  B讲读 C讲解  D解读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含义: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演示直观教具或组织教学性的参观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观。主要有演示法和参观法两种。方法:演示法和参观法(1)演示法①涵义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体现了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②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A明确演示目的,做好演示准备;B演示必须精确可靠、操作规范;C演示时要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以发展学生的思考力和观察力;D演示结束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结果以及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得出正确结论。(2)参观法(现场教学):①涵义又称现场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研究,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巩固、验证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②参观法的优点参观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使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能够使学生接触社会,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③运用参观法的基本要求A参观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做好准备工作;B参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做好必要记录,也可以请有关人员进行讲解或指导C参观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小结。分类: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多选)【练习】青岛开发区单选1、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现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A参观法  B实验法C演示法D练习法2、下列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讲授法  B演示法C谈话法D参观法E讨论法多选:3、参观教学法可分为()A准备性参观  B可行性参观C总结性参观D并行性参观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行为习惯和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1)练习法①内涵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教学方法。这是中小学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②练习法的优点在于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有重要作用。③基本要求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练习题要注重双基的提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联系方法并及时检查和反馈;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练习方式要多样化。(2)实验法内涵: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独立操作,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实验法常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教学。(3)实习作业法:内涵: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4)实践活动法实践活动法是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活动法中,学生是中心,教师是学生的参谋或顾问,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决不能越俎代庖。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是发现法。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或问题教学法,就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工作,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掌握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方法:欣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1)欣赏教学法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欣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一般包括对自然的欣赏、人生的欣赏和艺术的欣赏等。(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或创设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等。【练习】济南长清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A参观法B演示法  C情景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2、以下属于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A参观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讲授法3、判断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1、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多选】(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学生年龄特征(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2、教学方法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1)教学方法运用的综合性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而不是长期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2)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是指在实际应用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随时对其调整;(3)教学方法运用的创造性是指从教学实践出发,在把握现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造。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概念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辅助形式:个别教学、现场教学特殊形式:复式教学其他组织形式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重点一、教学组织形式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其中,个别教学制度是古代(中西方)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二、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1、概念: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2、产生与发展:①1632年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基础(重点)②赫尔巴特: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论(明了、联想/联合、系统、方法),基本定型③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概念,形成完整的体系。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清末)设立于京师同文馆,并在癸卯学制(1903年)中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随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班级授课制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集体教学形式。(判断题形式:不同于京师大学堂)3、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按课教学。“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3)把每一“课”规定在单位时间内进行,这个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4、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不足(重点)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优点(有利于)不足(不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5、班级授课制的改革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继承以往改革结果的基础上,开始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寻求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们主要表现为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和小班教学。【练习】1、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青岛事业单位单选)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D小组教学2、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是()(烟台单选)A福禄贝尔B奥苏贝尔  C蒙台梭利   D夸美纽斯3、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4、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的著作是()A洛克的《教育漫话》B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C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D斯宾塞的《教育论》5、判断:班级授课制的雏形是京师大学堂。6、围绕班级授课制改革的展开,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A分层教学B小组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三、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一)个别教学1、概念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辅助形式。2、意义:个别教学强调发现、珍惜、发掘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潜能和优势,弥补了班级授课制中平均、划一教学的不足,是满足特殊化教育需要、实现个性发展的手段和途径。3、个别教学的要求:(1)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各自的优势,克服各自的缺点;(2)既要针对个体,又要使个体不脱离于群体(3)要制定详细的个案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教育组织形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做好各项工作。(二)现场教学1、概念:它是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2、意义:(1)可以给学生提供直接经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2)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3)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可以通过对祖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参观等,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3、现场教学的要求(1)目的明确(2)准备充分(3)现场指导(4)及时总结四、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它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练习】1、判断: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四、其他教学组织形式(一)分组教学1、分组教学概念:概念:在按年龄编班或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2、分组教学的类型外部分组:取消年龄编班,只按能力或成绩编班内部分组:既按年龄编班,又根据成绩分组能力分组:根据能力分组教学,课程相同,学习年限不同作业分组:根据特点和意愿分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则不同(二)道尔顿制: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创建。教师不再讲授,只为学生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后,像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缺点是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三)特朗普制:美国教育家劳伊德·特朗普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是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小班是把大班的学生分为20人左右的小组,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特朗普制具有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也有个别教学的长处,但管理起来比较麻烦。(四)贝尔-兰喀斯特制:美国人贝尔和兰喀斯特导生制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教师不直接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教师先把教学内容交给年龄较大的学生,而后由他们中间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成绩较差的其他学生。5、设计教学制: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创,后由他的学生克伯屈加以改进并大力推广。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练习】1、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的传授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济南历下)A班级授课制  B道尔顿C特朗普制D个别教学2、判断:分组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对)3、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B分组教学制C道而顿制D特朗普制4、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5、判断: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6、道尔顿制度的提出者是()六、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多选题)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范围趋向合理化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马蹄形、圆形、同心圆形、模块形(小组学习)4、探索个别化教学第五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备课二、上课三、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四、课外辅导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即基本程序):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一、备课备课就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1.备课的意义: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2.教师应如何备课(备课的要求)(1)三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2)三写: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二、上课1、上课的意义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2、课的类型划分标准课程类型教学任务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技能技巧课(技能课)和检查知识课(检查课)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单一课和综合课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和复习课3、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复习过度、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和布置课外作业。4、一节好课的标准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有:(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5、上好课的基本要求(4+7)教师方面:(1)教学目标明确;①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②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这些目标主要包括:基础目标:指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体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到课堂生活的乐趣和愉悦。(2)教学内容准确,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3)教学结构合理,教学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4)教学方法恰当,教师要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各种方法有机结合;(5)讲究教学艺术,教师要讲普通话,语言流畅生动,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教师的表情、动作要自然优美,富有情感。(6)板书有序,教师板书要字迹规范、清楚、位置适当;内容上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上好课最根本的要求。学生方面:(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三、作业的布置与反馈(一)作业的意义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的练习。无论是课内作业还是课外作业,作用在于加深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二)作业的形式有多种(1)阅读作业,如复习、预习教科书、阅读人文和科学读物;(2)口头作业,如口头回答、朗读、复述、背诵;(3)书面作业,如演算习题、作文、绘图(4)实践作业,如观察、实验、测量、社会调查等(三)布置作业的要求:(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3)分量适宜、难易适度(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7)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8)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9)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四、课外辅导(一)课外辅导的内容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帮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好作业2、为基础差和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补课3、为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做个别辅导4、为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辅导5、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二)课外辅导的意义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一)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意义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教师从中发现教学得失,进一步研究改进教学;2、学校领导及时了解教学的情况,加强管理,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3、学生可以从中获得矫正性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4、学生家长也可以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配合学校指导和监督学生的学习。(二)学生成绩检查的方式1.学业成绩检查的方式常用的检查方式有两大类:平时考查和考试(1)平时考查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等(2)考试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等进行总结性检查时所采用的一种方式(三)学业成绩检查的基本要求:1、学业成绩检查要坚持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2、学业成绩检查的内容应力求全面,使其既能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反映出学生认知结构的情况;3、学业成绩检查的方法要灵活多样。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四)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1、客观公正,必须严格遵循评定标准;2、方向明确,要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这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目的;3、鼓励学生创新,在评定中,不仅要看答案,而且要看思路,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练习】1、在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中,()是上好课的根本保证。(莱芜钢城单项选择)A备课B上课C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D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2、莱芜莱城辨析:备课就是备教材,教材吃透了课也就备好了。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滨州阳信单项选择)A备课B上课C个别辅导D布置作业4、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有哪些?(济宁泗水简答)5、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课的类型又可为单一课和()(威海市直单项选择)A综合课B新授课C巩固课D技能课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多选A备课和上课B课外辅导C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考核7、下列哪项不是备课活动()(寿光单选)A了解学生B目标明确C钻研教材D设计教法8、教师备课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A钻研教材B了解学生C考虑教法D教学安排9、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等,都属于学生发展的()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第六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的概念二、教学模式的种类三、常见的教学模式(国外、国内)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一、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二、教学模式的种类(一)关于教学模式的概括化研究1、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结构: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感知、理解)——巩固知识——检查;2、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杜威设计教学法的一般进程:设置问题的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3、折中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即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和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一)关于教学模式的全面化的研究最为全面、完整,最有代表性,从而影响也最为广泛的是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的成果《教学模式》。在这本专著中,他们提出了信息加工类、个人类、社会类、行为修正类4类教学模式,共有25种。1、信息加工类的教学模式:概念获得模式、归纳思维模式、探究训练模式、先行组织概念模式、记忆模式、认知发展模式、生物科学探究模式;2、个人类的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群辩法模式、意识训练模式;3、社会类的教学模式:课堂会议模式、直率性训练模式、群体调查研究模式、角色扮演模式、法理学研究模式、研究室训练模式、社会探究模式、社会模拟模式;4、行为修正类的教学模式:相倚性管理模式、通过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模式、训练模式、掌握学习理论模式、减轻紧张模式、脱敏模式等。三、常见的教学模式(一)当代国外主要的教学模式1.探究式教学(1)探究式教学的概念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是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2)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3)探究式教学的优缺点优点: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的精神;缺点:教学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需要较好的教学支持系统。1.抛锚式教学(1)抛锚式教学的概念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有时也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2)基本程序有: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2.范例式教学模式:瓦根舍因(1)范例教学模式是由德国心理学家瓦根舍因提出来的。范例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①基本性:教学中是基本知识的学习②基础性:重视学生实际,单独适宜③范例性:精选示范内容,便于正向迁移④体现四个统一:知识教学与德育;问题教学与系统学习;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主体与客体。(2)基本过程:范例性地阐明“个”案——范例性阐明“类”案——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原理——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规律原理的运用训练。(一)当代我国主要的教学模式1.自学——指导式2.目标——导控式3.传递——接受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4.问题——探究式【练习】1、创立“范例教学”的是()(莱芜市直单项选择)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A诺扎洛夫B斯金纳C瓦.根舍因D布鲁纳2、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提出了四类教学模式,其中信息加工类的教学模式不包括()A概念获得模式B归纳思维模式C非指导性教学模式D记忆模式3、我国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广为人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A传递—接受式B自学—辅导式C引导—发现式D示范—模仿式第七节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一、教学评价的概念二、教学评价的功能三、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作用、标准、主体四、现代教育评价:发展性评价一、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二、教学评价的功能(一)诊断教学问题(二)提供反馈信息(三)调控教学方向(四)检验教学效果三、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分类标准具体内容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所参照的标准不同相对性∣绝对性∣个体内差异评价根据评价主体外部∣内部评价根据评价方法的不同定性∣定量评价(一)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形式有:(1)查阅被评价者再此之前的有关成绩记录;(2)摸底测验;(3)必要的学习要素调查表2、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3、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成为终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查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二)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可以为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1、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性评价)①它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②相对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它的缺点是不能明确表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表明他在学业上是否达到了特定的标准,对于个人的努力情况和进步的程度也不够重视。2、绝对性评价(目标参照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①它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易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②绝对性评价的优缺点绝对性评价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宜用于升级考试、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它的缺点是不适用于甄选人才。1、个体内差异评价①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②个体内差异评价的优缺点个体内差异评价的最大优点是充分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原则,适当减轻了被评价对象的压力。但是,由于评价本身缺乏客观标准,不易给评价对象提供明确目标,难以发挥评价的应有功能。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性评价)——和常模比绝对性评价(标准参照性评价)——和标准比个体内差异评价——和自己比(三)按照评价主体,可以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1.内部评价:也就是自我评价,指由课程设计者或使用者自己实施的评价。2.外部评价:是被评价者之外的专业人员对评价对象进行明显的(看得见的、众所周知的)统计分析或文字描述。【练习】1、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淄博博山单项选择)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非正式评价2、下列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日照单项选择)A课堂小测验B入学摸底测验C查阅入学前成绩D期末考试3、“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枣庄单项选择)A相对性评价B绝对性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4、大学“四六级”考试属于一种()(青岛事业单位单选)A相对性评价B绝对性评价C定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1、根据评价法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A诊断性评价和总体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C领导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参与评价D以上都不对2、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的评价是()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正式评价D非正式评价四、现代教育评价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一)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是发展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特征有:1、以被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它基于评价对象的过去,重视评价对象的现在,更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2、对被评价者的发展特征描述和发展水平的认定甚至到进行必要的选拔,其目的都是为了更有利于被评价者后继发展。3、注重过程评价4、关注个体差异发展性评价关注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5、评价主体多元化(二)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1、评价目的,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评价功能3、评价观念,发展性评价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4、评价内容5、评价方式6、评价主体7、评价过程(三)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1、创设适合并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2、由关注终结性目标向关注评价的形成性目标发展3、评价主体由一元向多元发展,评价对象由被动等待向主动参与发展4、评价方法向综合、多层次、全方位方向发展。【练习】1、“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这反映的评价观是()(青岛事业单选)A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B评价应该关注过程C学生是评价的主体D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第七章德育德育原则概念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德育概述德育及其意义德育目标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认知模式概念选择依据我国学校德育内容德育模式德育德育内容德育的途径德育方式的选择和运用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德育工作新形势内涵基本矛盾基本规律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德育过程第一节德育概述德育概述德育及其意义德育目标我国德育目标(小学、初中、高中)一、德育及其意义(一)概念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二)德育的性质德育的性质是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德育具有:(1)社会性: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历史性: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2)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德育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3)继承性:德育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一)德育的功能学校德育的功能可以概括地表述为德育的社会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三个方面。1、德育的社会功能具体来说,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在理解德育社会性功能时,要充分注意德育社会性功能实现的间接性。2、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德育的个性化功能是指德育对受教育着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个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四)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证二、德育目标(一)概念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二)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一般而言,德育目标的确立主要依据以下四个方面: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一)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了解)1、小学阶段德育的培养目标(1)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重点);(3)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2、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②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③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④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⑤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⑥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⑦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①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②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③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④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的品质,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等能力;1.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具有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感情;②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有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把个人前途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③进一步树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和改革开放的意识;④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①具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②树立劳动观点,有良好的劳动习惯、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③遵守公民道德;④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①形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②对不良影响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能力;【练习】1、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A途径B方式C出发点D关键环节2、广义的德育包括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1、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A社会性B历史性C民族性D继承性2、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教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和确立第二节德育内容德育内容一、德育内容的概念二、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三、我国学校德育内容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一、德育内容的概念学校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依据学校德育目标所选择的,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才能进行有效的德育活动,达到预期目标。二、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德育内容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因不同国家社会性质、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而各著特色。一般情况下,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有三点:1、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4、文化传统三、我国学校德育内容根据1988、1994年和1996年中共中央颁布的有关决定,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现有一种趋势,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独立于德育之外,成为青少年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里,我们主要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进行阐述。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德育的永恒主题,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崭新含义。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练习】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A人生观教育B价值观教育C素质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第三节德育过程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的内涵二、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德育过程的内涵(一)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使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因此,德育过程的本质就是造就道德主体或再生产道德主体的过程。(一)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1、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联系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对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调节与控制。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与发展。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有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因素。(三)德育过程的结构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1、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3、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教育者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活动的中介。4、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二、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和各要素、各部分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等。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或主要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个体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的统一过程。【练习】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和德育内容与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和德育内容与方法的矛盾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之间的矛盾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1)知即品德认知,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2)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转化的催化剂。(3)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努力的过程。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4)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社会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德育过程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一)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1、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的程度的一个主要标志。自我教育能力主要是由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构成。(一)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1、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2、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3、德育过程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包括:(1)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2)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主要交往对象是教师和学生;(3)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加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德育要在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不断加以调整和补充;另一方面,知、情、意、行等心理因素的培养提高也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品德发展容易出现反复,这就要求教育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练习】1、学生()的诸因素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A德、智、体B知、情、意、行C德、才、个性D德智体美劳2、德育过程的核心()(烟台单项选择)A品德认知B品德情感C品德意志D品德行为3、德育过程就是知、情、意、行的共同发展的复杂过程,所以要按照此顺序进行。()(济宁曲阜判断)4、德育过程的基础()(烟台单选)A活动和交往B自我教育C学校教育D道德内化1、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2、判断: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第四节德育原则德育原则一、德育原则的概念二、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一、德育原则的概念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而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教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二、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九大原则(一)导向性原则(二)疏导原则(三)因材施教原则(四)知行统一原则(五)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六)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七)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八)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的原则(九)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一)导向性原则1、基本含义: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德育工作要把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对学生的德育要求要同共产主义目标相联系。2、贯彻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无产阶级)(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二)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1、基本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2、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三)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1、基本含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孔子很早就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2、贯彻要求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2)根据不同年龄特征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3)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一)知行统一原则1、基本含义: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2、贯彻要求:(1)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五)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基本涵义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原则”,教育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2.贯彻要求:(1)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3)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六)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基本含义: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与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是辩证统一的,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2.贯彻要求:(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2)教育者应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3)教育者要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七)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1、基本含义:这一原则是指德育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2、贯彻要求:(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引导学生;(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八)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1、基本含义: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2、贯彻要求:(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九)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1、基本含义: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2、贯彻要求:(1)要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2)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练习】1、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济南教育局单选)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2、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德育()原则A知行统一原则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原则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3、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道德教育原则是依据()的成功经验提出的A杜威B乌申斯基C马卡连柯D苏霍姆林斯基4、“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了()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C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D平行教育的原则5《学记》中提出的“长善救失”的教育主张,体现了()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C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德育的()A疏导原则B导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7、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这说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贯彻()原则。A知行统一B渗透熏陶C集体教育D一致性8、不定项: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提倡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第五节德育模式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德育模式一、认知模式二、体谅模式三、社会模仿模式四、价值澄清模式德育模式实际上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途径等有机组合方式。当代影响较大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等。一、认知模式(一)认知模式的主要观点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这一学说的特征是:(1)人的本质是理性的;(2)必须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3)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认知模式的特色(1)提出以公众观发展为主线的德育发展阶段理论;(2)建构了较为科学的道德发展观,提出智力与道德判断力关系的一般观点;(3)通过实验建立了崭新的学校教育模式。(三)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1)科尔伯格对于道德判断发展六个阶段的界定未必合乎我们的国情,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总的来说是可信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可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科尔伯格的研究进行修正。(2)发展性原则在我国学校的知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3)我国学校在系统地传授道德知识方面颇有心得;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二、体谅模式(学会关心模式)(一)体谅模式的主要观点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菲尔和他的同事所创。该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其特征有:1、坚持性善论;2、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3、把培养健全的人格作为德育目标;4、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二)体谅模式的特色1.有助于教师较全面的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社会问题的各种可能反应。2.有助于教师较全面的认识学生可能遭到的种种困难,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关心3.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讲座或角色扮演的主题。三、社会模仿模式(一)社会模仿模式的主要观点社会模仿模式是由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该模式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能对刺激做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情境。(二)社会模仿模式的特点1、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2、重视替代性强化在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重视榜样的力量;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价值澄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拉斯、哈明、西蒙等人。这种模式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其目的是通过选择、赞扬和实践过程来增进赋予理智的价值选择。(一)理论价值观并不是一种固定的观点或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建立在个体亲身经历的社会经验基础上的一种指南。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一)评价过程要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必须经过选择、评价和按这些价值观行动的过程。全部的价值澄清过程实际上包括七个分过程:(1)自由地选择(2)从各种可供选择的项目中进行选择(3)再仔细考虑后果之后进行选择(4)赞同与珍视(5)确认(6)依据选择行动(7)重复(三)课堂应用教师在课堂中,利用专门设计的方法和练习,通过创造一种没有威胁的、非强制的、“柔和”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应用上述七种评价过程,并把他们运用到现存的理念和行动中,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练习】1、下列哪项不属于德育的模式()(淄博文昌湖单项选择)A社会模仿模式B体谅模式C认知模式D行为模式2、当代德育理论中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济南历城单选A社会模仿模式B体谅模式C认知模式D效能模式3、德育的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学校德育学家()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济南平阴单项)A科尔伯格B班杜拉C皮亚杰D彼得.麦克费尔4、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莱芜莱城单项选择)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说理教育模式5、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并强调道德两难问题的运用的德育模式是()A体谅模式B道德认知发展模式C价值澄清模式D社会学习模式6、英国学校教育家彼得.麦克菲尔提出的德育模式是()A目标游离模式B认知模式C体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第六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一、德育的途径二、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三、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一、德育的途径(组织形式)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我国学校德育途径是广泛多样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1882年,法国率先以法令的形式把“道德课”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从而部分解决了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分裂所造成的问题。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是小学德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实施教育是通过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现的。(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品德和风尚,因此,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学校德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包括三种类型:1、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如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2、开展勤工俭学活动;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三)课外、校外活动课外、校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四)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共青团、少先队是青少年学生自己的集体组织。通过自己的组织进行德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主人翁意识以及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培养优良品德。(五)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校会和班会是全校师生或全班同学参加的活动,能持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周会主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每天的晨会可以对随时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时事政策学习是国情教育的重要途径,一般采用做政策报告,学生自己阅读报纸或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形式。(一)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系统的主导力量,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练习】1、判断:1882年,德国率先以法令的形式把“道德课”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从而部分地解决了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分裂所造成的问题。2、中小学德育最有效、做基本的途径是()A教学B课外活动C班主任工作D社会实践活动二、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一)德育方法的概念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教学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二)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1)说服教育法的概念又叫说理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说服教育法的方式:第一类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如讲解、报告、谈话、讨论、辩论、读书指导等;第二类是运用事实进行说理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2)运用说服教育法的要求:①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④以诚待人2、榜样示范法(1)榜样示范法的概念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运用要求:①选好学习的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狠抓落实,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3、陶冶教育法(1)陶冶教育法的概念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陶冶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环境陶冶、情感陶冶、人格陶冶、艺术陶冶、科学知识陶冶、各种活动和交往情境陶冶等。(2)运用要求:①创设良好的情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4、实际锻炼法(1)概念教育者有目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2)运用要求:①目的明确,计划周密,加强指导,坚持严格要求;②生动活泼,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持之以恒,随时总结。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5、品德修养指导法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为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品德修养指导法主要包括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等。6、品德评价法(1)概念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2)运用品德评价法的要求①公平、正确、合情合理②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③注重宣传与教育④奖励为主、抑中带扬7、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通过让儿童扮演处境特别的求助者或其他有异于自己的社会角色,使扮演者暂时置身于他人的位置,按照他人的处境或角色来行事、处世,以求在体验他人的态度、方式中,增进扮演者对他人及其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同。8、合作学习法(1)合作学习法的概念合作学习法是中小学重要的德育方法之一,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建设学生集体,提高个体的群体意识、归属感、自尊心和成就感。合作学习法的具体策略包括双人式学习、小组学习、小队式学习、跨小组的协作式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式学习、全班协作学习等。(2)运用合作学习的要求①要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重要的目标;②要根据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策略,或者从合作策略出发,安排或设计恰当的学习内容③要规定一些重要的合作原则④要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合作技巧【练习】1、德育的主要途径有()(枣庄多项选择)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A共青团、少先队活动B班主任工作C课外、校外活动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临沂单项选择2、()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A说服法B榜样法C陶冶法D评价法3、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莱芜钢城单选选择)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畏,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教育方法是()A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践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通过谈话、讨论等方式进行德育的方法是()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2、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式称为()A说服法B榜样法C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D锻炼法3、判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是德育方法中的榜样示范法。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讲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陶冶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一)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1、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预期结果,德育方法是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所以选择德育方法,首先要考虑德育目标的要求。2、德育内容德育内容规定着对德育方法的特定要求。3、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德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状况和需要。同一种德育方法对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的学生,运用的具体方式和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三、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一)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中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得到落实(地位);(1)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序;(2)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3)知与行分离,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方式)(4)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效果)(二)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1.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2.确立符合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4.积极改建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5.坚持知行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方法)6.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途径)(三)国内学校德育改革的思路1.实现由约束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转变;2.实现由单向灌输德育向双向互动德育转变;3.实现由单一德育模式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德育模式转变;4.实现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四、德育工作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德育工作形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德育工作自身也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一些新形式。(一)开展社区教育(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三)建立德育基地品德的本质在于实践,德育基地的建立,给中小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品德实践机会,从而弥补了单纯和过多依靠课堂教学进行德育的不足。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一)创办业余党校五、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一)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与生命教育(二)安全教育(三)升学就业指导教育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班级与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概述良好班集体的培养班级班级管理概念特征教育作用发展阶段形成与培养概述地位和作用领导方式任务内容与方法基本要素意义和作用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班级与班级管理一、班级二、班级管理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一、班级(一)班级的概念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一般而言,班级具有学习性、不成熟性、教育性、社会性的特点。其中,学习性主要是指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学习;不成熟性主要指学生处于身心发展过程中,是社会成员中的行为成熟者;教育性不仅表现在学生的社会化方面,还表现在个性化方面;社会性主要表现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这是班级的一个重要特点。(二)班级组织的发展1、17世纪,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2、18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进一步设计和实施了班级教学;3、19世纪,英国“导生制”极大地推动了班级组织的发展;4、中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最早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之后,班级组织开始在全国推广普及。(三)班级的功能班级是一个社会组织,也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这就决定了班级组织既具有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1、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2、班级的个体化功能(1)诊断功能(2)矫正功能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满足需求的功能(2)促进发展的功能二、班级管理(一)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二)班级管理的功能和目的1、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基本功能(2)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功能(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重要功能2、班级管理的目的根本目的: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而主要对象是学生,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它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三)班级管理的内容1、班级组织建设(1)班级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班级的正式组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全班负责的角色;第二层是对小组工作负责的角色;第三层是对自身的任务负责的角色。非正式组织是源于班级组织的个人属性层面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特点的不同,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学生的这种非正式组织有四种类型:积极型;娱乐型;消极型;破坏型。(2)班级组织的结构班级组织结构是班级组织机构形成的基础与前提。班级组织机构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三种:直线式;职能式;直线职能式。我国中小学班级组织的建构多数属于直线职能式的建制形式。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3)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要做的主要工作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第二,指导班级建设;(1)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第一,有利于教育的原则;第二,目标一致的原则第三,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2、班级制度管理制度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作为班级管理,制度是管理的具体体现。按制度的形成可分为成文制度和非成文制度。3、班级教学管理(目标、秩序、指挥系统)对一个“教学班”的教学管理,是班主任最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管理是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4.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活动是在班主任指导下,根据学校整体安排或班级学生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全员性活动的总称,它既可以是弥补课程教学不足的教学活动,又可以是开发智力或发展能力的课外、校外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四)班级管理的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规章制度、基本要素)(1)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2)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开展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来说,班级的规章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①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如: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②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作业要求等;③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如班规、值日生制度、考勤制度;2、班级平行管理(马卡连柯)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模式。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3、班级民主管理(全员参与)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1、班级目标管理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五)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1、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应试教育”高度重视课堂教学,重视考试成绩,以教师为中心。(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在班级中设置干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在我国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要实行班级干部的轮流执政制,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机会,并学会与人合作。【练习】1、最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济南章丘单项选择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杜威D洛克2、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济南历城多项选择A提高学习效率B实现教学目标C维持班级秩序D锻炼学生能力3、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属于()济南历下单选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4、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莱芜钢城单项选择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5、()是学校的细胞,既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A学生社团B课外活动C校园文化D班级6、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的是()A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B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C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发展功能D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7、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8、判断: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的管理。9、填空:班级管理的模式主要有()管理、()管理、民主管理和()管理。第二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良好班集体的培养一、班集体的概念二、班集体的特征三、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四、班集体的发展阶段五、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一、班集体的概念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班级与班集体的区别班集体与班级具有不同的意义。班集体不是学生的简单集合,是不会自发形成的。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班集体的形成需要全班同学和班主任以及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二、班集体的特征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但一个班的学生群体还不能称为班集体,学生群体和班集体之间有着本质差别。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五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班集体形成的基础);2.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3.共同生活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4.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5.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在上述特征中,共同目标是导向,集体舆论和人际关系是基础,组织结构是核心,规章制度是保证。当这些内部结构要素成为了一个协调的系统时,班集体就基本形成了。三、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具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三)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练习】1、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基层单位是()(济南章丘单选)A班集体B班委会C学生会D课外活动小组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2、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A共同的目标B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C共同的生活准则D一定的组织结构四、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班级成立后,从其初步形成到巩固成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发展过程,通常把班集体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班集体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这一阶段是班集体的雏形期,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已经出现。特点:1、成员互不认识,孤立个体;2、班主任工作最繁忙的时期,也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经受考验的关键期;(二)班集体巩固期的合作群体阶段1、班主任指定的班干部开始发挥核心作用,班级的凝聚力有所出现,多数学生在班集体中获得了归属感;2、这一时期是班主任培养班干部的重要时期;(三)班集体成熟的集体阶段1、全班成为一个组织健全的有机整体,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2、整个班级洋溢着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气氛;3、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练习】1、班级中开始涌现出热心为大家服务的同学,班主任指定的班干部也开始发挥核心作用,班级的凝聚力有所显现。这说明班集体已经进入()单选题:A初建期B巩固期C成熟期D进步期2、班级内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说明这个班集体已经进入()A形成期B巩固期C成熟期D进步期3、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淄博事业单位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五、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班集体不是自然形成的,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教育培养与社会化的过程。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动力)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种,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确立班级目标要注意渐进、永恒和多样。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一个得力的班集体核心非常重要,它是维护和推动班级工作的有力助手,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级教育活动主要是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所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标志)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第三节班主任工作概述班主任工作概述一、班主任的概念二、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四、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五、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六、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七、班主任的基本素质八、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作用一、班主任的概念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一、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一)班主任的地位理解班主任的工作地位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从学校教育的实际工作看,班主任工作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未来;3、班主任工作是在学校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学校的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班主任具体落实实施的,他们处在育人的最前线,是学校工作的具体体现。以上论述充分说明了班主任工作确实是高尚而神圣的职业,无论在宏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是微观的学校教育工作中,班主任都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二)班主任的作用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2、班主任是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骨干力量3、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桥梁,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中介。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他在学校教育计划和其他各项管理的实施中,在协调本班代课教师的教育工作及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建设的设计是指班主任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提出的相对理想的班级模式,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以上方法中,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班级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因素:1、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培养目标;2、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班主任的权威、权利和地位,这些构成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2、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这些构成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三个方面: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班主任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2)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3)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三)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交往是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应细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这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之一。四、班主任领导方式(一)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1、权威型(支配性指导)班主任侧重于在领导与服从的关系上实施影响;2、民主型(综合性指导)班主任则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不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3、放任型班主任主张对班级管理不做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二)不同的班主任领导方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的差异1、权威型的领导方式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只给予统一强制的指导,或一味的斥责、威胁。学生的活动性显著降低、消极性、依存性行为增多。2、民主型的领导方式能够灵活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以此为基础引出学生的自发行为,促进班级同学的思想在合作中进行交流,自主积极的行为较多;3、放任型的领导方式容忍班级生活的种种冲突,更无意组织班级活动,回避学生的主动精神。(三)班主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两种领导方式1、“教学中心”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教学中心是目前采用的较多的领导方式,它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人的因素,班级工作只见教学不见学生,只看学生分数不看学生发展。2、“集体中心”“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视集体为管理主体,主张依赖而不是怀疑集体,用集体领导的手段管理班级、将班级作为教育的对象。五、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一)首要任务:组织建立良好班集体每一个班主任在接手一个班级后,都把组织建立班集体作为自己工作的首要任务。(一)中心任务: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协调各方面力量,促进全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其中的中心任务。除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与提高,班主任除了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外,还特别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培养学生自立、自策、自勉的精神和民主作风;2、在学生中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良好风气;3、指导本班班委会、共青团、少年先锋队组织的工作等;六、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发展性评价)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一)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意义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二是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差异;三是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1)了解和研究班级群体的主要内容班级成员的基本构成;班级群体学生的学业状况;班级群体的发展状况;班级日常行为的表现;(2)了解和研究班级个体的主要内容①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个性倾向等;②学生的社会关系,如家长职业、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等;③学生的学业和品德状况,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智能发展水平等;④学生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状况,如行为习惯、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方式、思想道德面貌等;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1)分析书面材料法:既可以看到学生的过去,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当前情况(2)调查法: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3)观察法:基本方法(4)谈话法:积极、主动了解学生的方法。以上方法中,观察法是基本方法;谈话法是一种积极、主动了解学生的方法;调查法是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一种方法,分析书面材料法既可以看到学生的过去表现,又可以了解学生的当前情况。(二)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班主任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建(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班主任要对班级实施有效的教育与管理,必须要争取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配合,调动各种积极因素。1、协调本班各代课教师的工作,充分发挥本班代课教师的作用;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3、争取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1)借助社会力量影响学生;(2)把学生有组织、有目的地放到社会上去接受积极影响;(3)学校与社会合作,形成有组织的来往,使其成为班级活动的一部分;(四)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1)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A学习指导包括: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B学习活动管理包括上课、课外作业、考试、学生的集体自修等(2)生活指导、生活管理A生活指导包括:①对学生进行礼仪常规教育;②指导学生的日常交往;③指导学生搞好生理卫生;④指导学生遵纪守法;⑤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B生活管理包括考勤、日常休息安排、维持各种活动纪律、清洁卫生、执行守则等;(五)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这是班主任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班主任还应经常关心和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五)建立学生档案建立学生档案的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六)操行评定1、操行评定的概念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操行评定的主要内容有道德品行、学习、身心健康三个方面。2、操行评定的意义(1)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2)有利于学生家长了解子女的综合表现(3)有利于科任教师了解学生3、操行评定的原则(1)体现素质教育思想;(2)公平、客观(3)促进学生发展4、学生操行评语的基本写法(1)谈心式(2)描述性(3)过程性(4)情感性5、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1)学生自评;(2)小组评议(3)班主任评价(4)信息反馈6、班主任做好评定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要实事求是,抓主要问题,评定要准确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2)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并适当指出他们的不足;(3)评语要简明、具体、贴切,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的情感;(七)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班主任工作计划: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两类: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一般在学期学年末进行。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五)个别教育工作(面向全体)1、先进生教育先进生的心理特征:(1)自尊心强,充满自信;(2)强烈的荣誉感;(3)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对于先进生的教育,教师要注意如下几点:(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2、后进生的教育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后进生是一个相对概念,运用时应谨慎。心理特征:(1)不适度的自尊心;(2)学习动机不强;(3)意志力薄弱;(4)是非观念模糊。对于后进生,班主任应注意如下几点:(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3)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4)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3、中等生的教育又叫”一般学生“或”中间生“,是指那些在班级中各方面表现平平的学生。共同点:(1)信心不足;(2)表现欲不强。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对于中等生的教育要做到:(1)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2)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3)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十)班会活动的组织1、班会的概念及类型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一般由学生干部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班会的特征是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班会一般有三种: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主题班会。1、主题班会(1)主体班会的概念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自己主持,班主任的角色是“导演”而不是“演员”。(2)主题班会的形式主题报告会、主题汇报会、主题讨论会、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主题竞赛、主题晚会;(十一)偶发事件的处理1、偶发事件的概念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生的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2、偶发事件的特点:突发性、紧迫性、冲击性和多样性3、偶发事件处理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可接受原则(5)冷处理原则4、偶发事件处理的办法(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练习】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烟台单选)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B了解和研究学生C形成良好的集体舆论D做好班级工作计划2、济南历城判断: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谈话法。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个别教育B建立学生档案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4、()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A常规班会B班务会C主题班会D生活班会5、多项选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A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B班集体的设计者C班级组织的领导者D班级的教育者和班级制度的贯彻者6、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A民主型、惩罚型、放任型B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C放任型、监督型、正义型D惩罚型、正义型、权威型7、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考核法B谈话法C观察法D问卷法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A个别教育B组织班会C建设班集体D学习和生活指导1、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一般分为()总结和()总结。10、班会的主要特点是自主性、集体性和()A针对性B开放性C时效性D教育性七、班主任的基本素质1、心理素质2、道德素质3、知识素质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4、能力素质八、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1、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2、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3、班主任工作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4、班主任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的纽带、是学校班级间互相联系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课外、校外教育概念与课堂教学主要内容组织形式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主要特点主要要求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课外、校外教育概述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概述课外、校外教育概述一、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二、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一、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1、由学校、班级组织实施的课余教育活动,称作课外教育。课外教育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这里的课堂教学包括课程计划中计入总课时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因此,必修课和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教育。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1、由校外教育机构领导和组织的课余教育活动,称作校外教育。校外教育是利用课余时间和社会力量对学生进行的灵活多样、富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形式,是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二、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从两者的联系看,它们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两者都是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属于正规教育。两者在教育过程中是互相配合的。(2)课外、校外教育又区别与课堂教学,有它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它对课堂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它又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范围。课外、校外教育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不是为完成作业而开辟的领域,它主要是通过活动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外、校外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中有其本体性的功能,也就是说,课外、校外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中有其独特的价值。【练习】1、济南教育局直属判断: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2、烟台单项选择: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于()A发展学生个性B促进温故知新C加强教学相长D坚持循序渐进第二节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课外、校外教育概述组织形式主要内容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课外阅读活动一、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一)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考察、访问、宣传、游览)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二)学科活动它是以学习和研讨某一学科的知识或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这类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学校应高度重视,分科组织落实。(三)科技活动(五小活动)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等“五小活动”(四)文学艺术活动(五)体育活动(六)课外、社会公益活动(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七)课外阅读活动二、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群众性活动群众性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群众性活动的方式有集会活动、竞赛活动、参观、访问、游览和调查活动,文体活动、墙报和黑板报活动,社会公益劳动和主题系列活动等。(二)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小组活动以自愿组合为主。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三)个别活动个别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外、校外单独进行的活动。个别活动能充分发展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上述三种形式的活动在学校实际工作中是密切联系的。【练习】莱芜莱城单项选择: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A小组活动B集会活动C个人活动D文体活动第三节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一、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二、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一、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一)自愿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二)自主性:由学生自己组织、设计和动手;突出了学生的独立性;(三)灵活性:活动的内容、形式等都体现了灵活性;(四)实践性:在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通过自己设计、动手获得。(五)广泛性: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可以根据参加活动者的愿望和要求,以及学校、校外教育机关的具体条件而确定。二、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学校教学工作是教育学生的基本途径,与此同时,课外、校外教育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二者缺一不可。(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二)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有吸引力(三)注意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四)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五)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六)因地、因校制宜第四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一、家庭教育二、社会教育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一、家庭教育家庭是人们生活和消费的最基本单位,承担着生养和教育子女的基本社会职能。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影响;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与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一)家庭教育的特点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3.教育方法的多样化方法:疑难解答;指导读书;树立榜样;游戏(二)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1.环境和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2.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3.方法科学——家长教育子女需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4.爱慈相济——家长要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紧密结合;5.要求一致——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应统一,前后一贯;6.全面关心——要对孩子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智力开发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等多方面给予全面关心,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一、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环境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和组织等给予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一)社区对学生的影响社区环境对儿童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二)各种校外机构的影响各种校外教育机构主要是指少年宫、少年科技站、各种业余学校等;(三)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由于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具有灵活性、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等特点,它们深受儿童和青少年的喜爱,并对他们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教师和家长在指导青少年儿童接受宣传教育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和批判能力,自觉抵制不良影响。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实效。(一)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二)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协调一致,互相配合(三)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相互联系学校可以通过与家庭相互访问、建立通讯联系,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等途径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四)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社会各界可以指有关工矿、企业和部队等单位。学校可以请这些部门的优秀同志到学校作报告或聘请他们作为校外辅导员,也可以组织学生到这些单位参观、访问和劳动;在我国,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为了使受教育者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学校应成为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最积极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而家庭和社会应大力支持学校工作。【练习】1、济宁曲阜判断:家庭教育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短。2、淄博事业多项选择:学校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 互访  B 民主评议 C 家长会 D 家长委员会3、多选: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三结合。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环境教育 D社会教育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 互访  B 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教育研究及其方法教育研究概述:内涵、发展趋势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选择研究课程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制定研究计划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概念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新兴的教育研究方法校本研究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的内涵(一)教育研究的概念及性质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和统计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教育研究同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教育研究的基本性质:文化性、价值性和主体性。(二)教育研究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它包括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教育问题具有以下特点:复杂性、两难性、开放性、整合性与扩散性。(三)教育研究的类型标准分类研究目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方法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认识客观事物和找出客观事物描述性研究与干预性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1、基础研究基础性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描述、揭示某些现象和过程以及它们的活动机制与内在规律。也就是说,所设计的研究将对研究领域具有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2、应用研究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它是对基础性研究的成果的进一步验证,就所关注的某一实际问题。例如:某一课程设置问题、某一特殊的教师培训计划,从大量的案例中寻求概率性的必然结论。其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3、开发研究开发研究是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上对研究成果做进一步推广以扩大其影响,实现其价值的研究。目的是寻求上述两种研究的更明确的具体技术的表现形式,为实际教育工作者提供能够直接运用的教育产品,如教科书、教学软件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规划、对策、方法、程序、量表等。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1、定量研究也称量化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通俗地讲,就是通过解决“是多少”等的数量问题来对事物进行研究,主要侧重于用数字和量表来描述所研究的事物。定量研究设计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法。2、定性研究也称质化研究,就是对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定性研究是一种发现探索性研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定性研究主要是通过解决所研究事物“为什么”的问题,继而对所研究的事物做出语言文字的描述。描述性研究与干预性研究1、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对客观事物予以观察,努力反映其客观状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其出发点不在于对客观事物施加可能引起改变的影响。2、干预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不同,干预性研究着力于对客观事物施加可能引起改变的影响,通过这种影响达到改变现状,解决问题的目的。干预性研究所施加的影响是通过描述性研究对事物有了深入认识之后得出来的。因此,干预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是不可分割的。二、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优势和作用(一)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作为研究者成为一种国际思潮,被许多国家认可。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一)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1、教师工作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最了解教学的困难、问题与需求,能及时清晰地知觉到问题的所在;2、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交往构成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因此教师能准确地从学生的学习中了解到自己教学的成效,了解到师生互动需要改进的方面,尤其是能从教育教学现场中,从学生的文件(如考卷、作业、作文、周记等)中获得第一手资料,这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3、实践性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品性,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针对具体的、真实的问题所采取的变革尝试,能够在实际中得到检验,进而产生自己的知识,建构适合情境的教学理论。(二)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1、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3、是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4、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价值感和尊严感;5、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6、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品味,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三、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1)研究背景的现场化。研究的针对性、清晰性和预见性不断提高;(2)多种教育理论流派的形成导致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与多元性;当代教育研究,不同的教育哲学观构成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建构不同的理论体系,在对教育事实做出解释分析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3)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移植;(4)关注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当代教育科学研究趋势之一是认为教育科学研究必须考虑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等环境条件,要考虑特定时代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5)研究手段的现代化;例如,电脑技术的应用和现代化实验室的建设等。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练习】1、多项选择:教育科学研究根据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A 基础性研究  B 评价性研究 C 综合性研究 D 发展性研究E应用性研究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选择研究课题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制定研究计划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一、选择研究课题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必须具有以下特点:(1)选题必须有价值;(2)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3)选题必须明确具体;(4)选题必须新颖,有独创性;(5)选题必须有可行性。二、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一)教育文献检索1.教育文献检索的作用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文献检索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它贯穿研究的全过程。2.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有很多,即可利用目录、索引、文献等检索工具进行,也可利用联机检索、关盘检索、上网检索等计算机检索方法进行。其中,网络检索是查阅资料最快捷的方法。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包括: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二)教育文献综述1、教育文献综述的内涵对于比较正规的教育科研或较大研究课题来说,完成文献资料的阅览之后,还要撰写文献资料综述,也就是在对文献进行整理、阅读、思考、分析、综合、概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将与课题有关的文献内容叙述出来,在叙述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评论。它包括四个方面(1)问题的提出;(2)研究方法;(3)正文部分;(4)主要文献目录,包括专著及论文。2、教育文献综述的类型两种类型:一种是叙述性文献综述;另一种是述评性文献综述;三、制定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研究工作进行之初所做的书面规划,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具体设想,是研究实施的蓝图,是实现研究目的的前提。撰写研究计划,首先必须了解研究计划的基本要求和写作形式。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问题: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预计成效。制定研究计划,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2)选择研究对象;(3)分析研究变量;(4)形成研究方案;一、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一)收集研究资料收集研究资料是指研究者在实施研究计划过程中所得到的现实资料。收集资料是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基础。(二)整理研究资料资料整理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对收集和调查研究所得资料进行科学的审核、分类、汇总和再加工的过程。(三)分析研究资料分析研究资料就是对收集到的教育事实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做理性的加工处理。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是:阅读资料—筛选资料—解释资料。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分析研究资料主要有两种方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教育研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它常常可以消除一些无谓的争论,验证和确认定性的结论。(一)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1、人们通常把表达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性文章称为研究论文。它可分为两大类:(1)实证性的研究报告,其主要形式有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观察报告等;(2)理论性的学术论文,常见的形式有案例、综述、述评、理论性的文章等;学术论文的写作采用议论文的形式。1、常用的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如下:导言、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结果、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结论、附录。第三节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行动研究法质性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教育随笔概念常用的教育方法新兴的教育研究方法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新进展--校本研究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一、教育研究方法的概念教育研究方法就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二、常用的研究方法(一)观察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观察研究法是在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观察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自然/实验室观察观察是否借助仪器直接/间接观察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参与性/非参与性观察观察实施的方法结构式/非结构式观察(二)调查研究法概念: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及其测验等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做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其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选择范围普遍/抽样/个案调查调查内容现状/相关/发展/预测调查调查的方法与手段问卷/访谈/测量/调查表法(三)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是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实验进行场所实验室/自然实验实验目的确认性/探索性/验证性实验自变量因素多少单因素/多因素实验(四)个案研究法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个案研究法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其任务是揭示研究对象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个案研究的设计以及描述可以考虑以下七个“W”问题:Who,what,where,how,why,when,whom(五)比较法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三、几种新兴的教育研究方法(一)行动研究法1、内涵行动研究法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为教育行动而研究”,“在教育活动中研究”,“在教育行动者研究”。2、行动研究法的步骤: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二)质性研究法质性研究也称为“实地研究法”或“参与观察法”,它是居于经验和直觉的研究方法,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质性研究法的特点是:是一种归纳的、描述的、现场参与的研究方法。(三)教育叙事研究叙事研究是以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即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四)教育随笔教育随笔也可以说“教育心得”,主要是写教育过程中某一点体会的心得。教育随笔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取材广泛、迅速及时。【练习】1、淄博事业单项选择:()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184\n2016年东辰教育教师招聘内部讲义A 观察法  B 访谈法   C 实验法   D 行动研究法2、济南历城判断:实验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身为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研究方法是()A 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18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