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50 KB
  • 2022-08-16 发布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知识

  • 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知识前言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总则第一章着火爆炸与电击1.着火2.爆炸3.电击 第二章化学中毒和灼伤1.化学中毒2.化学灼伤第三章实验室安全措施1.实验室安全标准2.化学药品的管理3.实验室急救药箱的配备4.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 第四章实验安全操作技术1.加热2.玻璃加工操作3.常用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4.药品的正确取用和溶液的配制5.减压蒸馏和其它减压操作6.高压气体钢瓶的正确使用7.控制化学反应操作8.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操作参考资料1.1.1着火 着火是化学实验室,特别是化合物合成实验室里容易发生的事故。例如: ①化学药品中有许多可燃、自燃或助燃的物质而引起着火; ②加热操作不当引起着火; ③电器短路引起着火等。   最危险的是那些在常温下易燃的物质。下面介绍一下有关化学实验中常接触的一些易燃物质的有关知识。1.1化学易燃气体和液体  易燃气体:氢气、氨气、煤气、石油气、乙炔、乙烯、一氧化碳等。  易燃液体:乙醚、二硫化碳、四氢呋喃、苯、溴乙烷、汽油、酒精、醋酸乙酯(天那水)、醋酸丁酯(稀料)、丙酮、乙醛等。\n   这些易燃物其所以危险,是因为这些气体或低沸点液体在室温下的蒸气浓度很大,足以着火;燃烧速度快,有的因燃点很低(如乙醚、二硫化碳、四氢呋喃等),能和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发生爆炸性燃烧。此外,有的易燃物本身有毒,有的燃烧时能分解产生刺激性气体或剧毒气体,均威胁实验人员的安全。    对于易燃物的性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它们:       (1)闪点:指该液体上的蒸气形成燃烧混合物的最低温度。闪点在22℃以下的是危险易燃物,在22~66℃范围内的易燃物。例如,乙醚的闪点有-45℃;二硫化碳只有-30℃,是最危险的易燃物。    (2)燃点:该物质的蒸气自动着火的最低温度。      (3)爆炸极限:该物质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极限,又分下限(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此限不着火爆炸)和上限(在空气中的浓度高于此限亦不着火爆炸)。爆炸上下限相隔越大,说明该物质与空气混合,有一个很宽的爆炸范围,危险性就越大。例如乙炔就是危险性很大的易燃物。因乙炔上限是100%,下限2.5%。常用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的有关特性见表1-1、表1-2。    由表1-2看出,低碳烷烃、乙醛、氯乙烷、溴乙烷、二硫化碳、乙醚、石油醚、苯和丙酮等的闪点都比较低,即使存放在普通电冰箱内(冰室最低温-18℃,无电火花消除器),也能形成可以着火的气氛,故这类液体不得贮于普通冰箱内。另外,低闪点液体的蒸气只需接触红热物体的表面便会着火。其中,二硫化碳尤其危险,即使与暖气散热器或热灯泡接触,其蒸气也会着火,应该特别小心。1.2化学不稳定的易燃物    这类物质非常活泼,或者不稳定,稍改变外界条件(温度、压力、震荡、磨擦、撞击等),即发生猛烈反应,立即着火甚至爆炸。 这类药品分下列六类叙述:     (1)炸药    大家都知道TNT是烈性炸药。多硝基化合物都是烈性炸药。实验室常用的苦味酸(Picricacid),又叫三硝基酚(Trinitrophenol),干燥时是很危险的炸药,必须保持潮湿状态。\n        硝酸铵、亚硝酸铵受热分解,可能爆炸。      (2)不稳定氧化物    其中最危险的是高价酸和过氧化物。    高价酸在无水状态很易爆炸,所以不要和脱水剂(如硫酸、磷酸、五氧化二磷等)混合。这些高价酸有:高锰酸(Permanganicacid)、过氯酸(Perchloricacid)、过硫酸(Persulfuricacid),它们的盐类、酸或酸酐与硫酸混合特别危险。     最常用的过氧化物(Peroxide)是双氧水,双氧(Hydrogenperoxide)水内若含有铁、铜、锰等就会自动分解。60%以上的双氧水是很危险的。      过氧化苯甲酰及其他聚合反应引发剂(Intiator),在干燥状态时是很危险的。    许多含氧的有机物,例如醚类、醛类、酸类、烯类等,暴露在空气中,会慢慢自动氧化生成少许过氧化合物。对於像乙醚、四氢呋喃等易形成过氧化物,闪点又低的易燃物,要特别警惕。存久了的乙醚,要将过氧化物除去再用。回收乙醚时,千万不要蒸干,否则浓集过氧化物,会受热爆炸。工业乙醚含有少量水,用铁罐贮存,能抑制过氧化物的形成。使用四氢呋喃,必须在氮气流下操作。    (3)自燃物     ①活泼金属,如钾、钠、钙、镁、铝、锌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尤其是钾和钠,与水猛烈反应,即放出氢气,爆炸燃烧。钾、钠贮於煤油中,与空气、水气隔绝,即使这样,贮存久了的钾,表面亦自动氧化,形成少量过氧化钾,有爆炸危险。此外,钾、钠和多种灭火剂,如水、二氧化碳、卤代烷都猛烈反应,所以着火只能用沙土、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扑救,使用错了灭火剂,反而增加危险,不能疏忽大意。反应后的金属渣,特别容易着火,不能随便抛弃在垃圾桶中。金属粉尘弥漫在空气中,易形成爆炸混合物。    ②黄磷暴於空气中自然。黄磷要保存於水下,避免和空气接触。黄磷不能和皮肤接触。       ③金属氧化物氢化硼、硼烷等。   (4)强氧化剂或还原剂  \n    强还原剂自动与空气中的氧化合,着火爆炸,上述的自燃物就是例子。        强氧化剂与微量杂质混合,亦可能猛烈爆炸。因为木炭、尘埃、滑润油脂及其他有机物大多数是还原剂,所以强氧化剂被污染,就特别危险。使用氯酸钾、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硝酸及其盐类、亚硝酸盐等要特别注意。使用氧气罐,要有专用的降压调压阀,不能有油脂之类有机物。      在实验室制备氧气试验,使用氯酸钾分解,用二氧化锰催化,如混入少量杂质,就会爆炸。    强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合,会着火爆炸。硝酸钾(氧化剂)硫磺和木炭(还原剂)的混合物就是炸药。   亚硝酸钠(氧化剂)和亚硫酸氢钠(还原剂)混合即着火。     (5)重氮盐、炔的盐类等      这些物质非常不稳定、易爆炸。电石(碳化钙)遇水反应生成危险的乙炔气。扑灭这种火灾要特别注意,因为电石渣反应很慢,灭火以后,还会死灰复然,再发生火灾。     一般说来,易爆炸物质的组成中,大多含有以下原子团:    —O—O—臭氧、过氧化物;—N=N—重氮及叠氮化合物; —O—Cl—氯酸盐、高氯酸盐; —N=C雷酸盐;     =N—Cl氮的氯化物;—NO2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苦味酸盐);—N=O—亚硝基化合物;—C≡C—乙炔化合物(乙炔金属盐)   (6)易燃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例如棉纱着火爆炸,染有液体空气的废棉纱及其他还原剂,很易爆炸,使用液体空气作冷却剂要特别小心。    1.3实验室常见的着火事故        化学实验室要经常用煤气灯、电炉、油浴等加热;使用各种电器设备和仪器时,和具有可燃性的化学试剂接触也都存在着火的隐患。例如:    使用煤气灯时,不小心将衣袖燃着;有的头发过长不小心将头发燃着,特别危险的是煤气灯使用过程中突然因故熄灭(煤气量过小或风过大),引起煤气泄漏,这是很危险的。有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忘记关煤气开关,都会造成火灾。 \n   各种电器设备在开、关和短路时往往产生火花,如与易燃气体或液体接触,极易发生火灾。实验后插座不拔或不关闭总电源有时也会酿成火灾。    在做有机实验和综合实验时,接触的有机试剂比较多,而大部分有机试剂都是可燃的,如果实验操作不当易发生火灾,例如:    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    在回流或蒸馏操作中未加沸石,引起暴沸,液体冲出瓶外接触到明火;    取量或倾倒有机液体时,不小心洒在瓶外遇明火;    在压金属钠丝或使用金属钠时,违反操作也会引起着火事故。1.4火灾的预防和消防   (1)火灾的预防      有效的防范才是对待事故最积极的态度。为预防火灾,应切实遵守以下各点:    ①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当用明火加热易燃有机溶剂时,必须有蒸气冷凝装置或合适的尾气排放装置。    ②废溶剂严禁倒入污物缸,量少时可用水冲入下水道,量大时应倒入回收瓶内再集中处理。燃着的或阴燃的火柴梗不得乱丢,应放在表面皿中,实验结束后一并投入废物缸。    ③金属钠严禁与水接触,废钠通常用乙醇销毁。    ④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    ⑤使用氧气钢瓶时,不得让氧气大量溢入室内。在含氧量约25%的大气中,物质燃烧所需的温度要比在空气中低得多,且燃烧剧烈,不易扑灭。   (2)安全消防措施    万一不慎失火,切莫慌惊失措,应冷静、沉着处理。只要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一般可以迅速灭火。    ①常用消防器材化学实验室一般不用水灭火!这是因为水能和一些药品(如钠)发生剧烈反应,用水灭火时\n会引起更大的火灾甚至爆炸,并且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用水灭火时有机溶剂会浮在水上面,反而扩大火场,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必备的几种灭火器材。   (a)沙箱将干燥沙子贮于容器中备用,灭火时,将沙子撒在着火处。干沙对扑火金属起火特别安全有效。平时经常保持沙箱干燥,切勿将火柴梗、玻管、纸屑等杂物随手丢入其中。   (b)灭火毯通常用大块石棉布作为灭火毯,灭火时包盖住火焰即成。近年来已确证石棉有致癌性,故应改用玻璃纤维布。沙子和灭火毯经常用来扑灭局部小火,必须妥善安放在固定位置,不得随意挪作他用,使用后必须归还原处。   (c)二氧化碳灭器是化学实验室最常使用、也是最安全的一种灭火器。其钢瓶内贮有CO2气体。CO2无毒害,使用后干净无污染。特别适用于油脂和电器起火,但不能用于扑灭金属着火。   (d)泡沫灭火器由NaHCO3与Al2(SO4)3溶液作用产生Al(OH)3和CO2泡沫,灭火时泡沫把燃烧物质包住,与空气隔绝而灭火。因泡沫能导电,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着火。且灭火后的污染严重,使火场清理工作麻烦,故一般非大火时不用它。    过去常用的四氯化碳灭火器,因其毒性大,灭火时还会产生毒性更大的光气,目前已被淘汰。   (e)溴氧二氟甲烷(Bromochlorodifluromethane),简称BCF。这种灭火器材装在天花板上,灭火器有一低融点合金封口(有各种规格,常用的是155℃),当室内着火,温度超过了规格,封口熔融便自动喷出BCF灭火。BCF气体有毒,而且与金属反应,故不宜扑灭金属着火引起的火灾。   (f)干粉:桶内装干粉,内有压缩二氧化碳管,使用时用力打击,管破,二氧化碳将干粉喷出,扑救金属着火。但大量钾钠着火则不宜用。   ②灭火方法一旦失火,应首先采取措施防止火势蔓延,立即熄灭附近所有火源(如煤气灯),切断电源,移开易燃易爆物品。并视火势大小,采取不同的扑灭方法。   (a)对在容器中(如烧杯、烧瓶、热水漏斗等)发生的局部小火,可用石棉网、表面皿或木块等盖灭。   (b)有机溶剂在桌面或地面上蔓延燃烧时,不得用水冲,可撒上细沙或用灭火毯扑灭。   (c)对钠、钾等金属着火,通常用干燥的细沙覆盖。严禁用水和CCl4灭火器,否则会导致猛烈的爆炸,也不能用CO2灭火器。\n   (d)若衣服着火,切勿慌张奔跑,以免风助火势。化纤织物最好立即脱除。一般小火可用湿抹布、灭火毯等包裹使火熄灭。若火势较大,可就近用水龙头浇灭。必要时可就地卧倒打滚,一方面防止火焰烧向头部,另外在地上压住着火处,使其熄火。   (e)在反应过程中,若因冲料、渗漏、油浴着火等引起反应体系着火时,情况比较危险,处理不当会加重火势。扑救时必须谨防冷水溅在着火处的玻璃仪器上,必须谨防灭火器材击破玻璃仪器,造成严重的泄漏而扩大火势。有效的扑灭方法是用几层灭火毯包住着火部位,隔绝空气使其熄灭,必要时在灭火毯上撒些细沙。若仍不奏效,必须使用灭火器,从火场的周围逐渐向中心处扑灭。1.2.1爆  炸2.1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1)随便混合化学药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表1-3中列出的混合物都发生过意外的爆炸事故。表1-4为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2)密闭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3)在加压或减压实验中使用不耐压的玻璃仪器。(4)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5)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烃类气体、煤气和有机蒸气等大 量逸入空气,引起爆燃。常见易燃易爆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见表1-5。(6)一些本身容易爆炸的化合物,如硝酸盐类、硝酸酯类、三碘化氮、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乙炔及其重金属盐、重氮盐、叠氮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乙醚和过氧酸)等,受热或被敲击时会爆炸。强氧化剂与一些有机化合物接触,如乙醇和浓硝酸混合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反应。(7)搬运钢瓶时不使用钢瓶车,而让气体钢瓶在地上滚动,或撞击钢瓶表头,随意调换表头,或气体钢瓶减压阀失灵等。(8)在使用和制备易燃、易爆气体时,如氢气、乙炔等,不在通风橱内进行,或在其附近点火。(9)煤气灯用完后或中途煤气供应中断时,未立即关闭煤气龙头。或煤气泄漏,未停止实验,即时检修。(10)氧气钢瓶和氢气钢瓶放在一起。2.2实验室常见的爆炸事故由于实验操作不规范,粗心大意或违反操作规程都能酿成爆炸事故。例如:(1)配制溶液时,错将水往浓硫酸里倒,或者配制浓的氢氧化钠时未等冷却就将瓶塞塞住摇动都会发生爆炸。(2)减压蒸馏时,若使用平底烧瓶或锥瓶做蒸馏瓶或接收瓶,因其平底处不能承受较大的负压而发生爆炸。(3)对使用的四氢呋喃,乙醚等蒸馏时,由于这类试剂放久后会产生一定的过氧化物,在对这些物质进行蒸馏前,未检验有无过氧化物并除掉过氧化物,过氧化物被浓缩达到一定程度或蒸干易发生爆炸。(4)制备易燃气体时,一定要注意附近不要有明火,在制备和检验氧气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混有其它易燃气体。例如氧气制备、氢气制备,实验中若操作不慎易发生爆炸(见着火一节)。(5)金属钾、钠、白磷遇火都易发生爆炸。2.3爆炸事故的预防与急救爆炸的毁坏力极大,危害十分严重,瞬间殃及人身安全。必须引起思想上足够的重视,为预防爆炸事故发生,必须遵守以下几点:\n(1)凡是有爆炸危险的实验,必须遵守实验教材中的指导,并应安排在专门防爆设施(或通风框)中进行。(2)高压实验必须在远离人群的实验室中进行。(3)在做高压、减压实验时,应使用防护屏或防爆面罩。(4)绝不允许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例如:高锰酸钾和甘油。(5)在点燃氢气、CO等易燃气体之前,必须先检查并确保纯度。银氨溶液不能留存。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都会发生爆炸。(6)钾、钠应保存在煤油中,而磷可保存在水中,取用时用镊子。一些易燃的有机溶剂,要远离明火,用后立即盖好瓶塞。如果发生爆炸事故,首先将受伤人员撤离现场,送往医院急救,同时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煤气和水龙头,并迅速清理现场以防引发其它着火中毒等事故。如已引发了其它事故,则按相应办法处理。1.3.1电  击3.1安全用电知识在化学实验室,尤其是在物理化学实验室和大型仪器室里,经常使用电学仪表、仪器,应用交流电源进行实验。使用电器不当,会发生触电或着火事故。     微弱电流通过身体,就会触电,甚至只有二十五毫安培交流电、八十毫安培直流电,或六十伏以上的电压,就可能致人于死地。人与湿物接触(如站在湿地上、或手湿等等),危险性就更大。     线路超负荷或电线短路,电流激增,此时触电,非常危险。短路电流热量大,能烧毁电器仪表,或导致火灾。     本节简单介绍使用交流电源的基本常识,以利安全用电。   (1)保险丝在实验中,经常使用单相220V、50Hz的交流电,有时也用到三相电。     任何导线或电器设备都有规定的额定电流值(即允许长期通过而不致过度发热的最大电流值),当负荷过大或发生短路时,通过的电流超过了额定电流,则会发热过度,致使电器设备绝缘损坏和设备烧坏,甚至引起电着火。为了安全用电,从外电路引入电源时,必须先经过能耐一定电流的适当型号的保险丝。     保险丝是一种自动熔断器,串联在电路中,当通过电流过大时,则会发热过度而烧断,自动切断电路,达到保护电线、电器设备的目的。普通保险丝是指铅(75%)锡(25%)合金丝,其额定电流值列于表1-6。     保险丝应接在相线引入处,在接保险丝时应把电闸拉开。更换保险丝时应换上同型号的,不能用型号比其小的代替(型号小的保险丝粗,额定电流值大),更不能用铜丝代替,否则就失去了保险丝的作用,容易造成严重事故。   (2)三相电源三相发电机发生三相交流电,发电机三相绕组间有两种连接方式,即所谓星形接法(图1)和三角形接法(图2)。     图1三相电路的星形接法(四线制)     图2三相电路的三角形接法     图1中的Ⅰ、Ⅱ、Ⅲ为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绕组,分别产生220V的正弦波交流电(称为相电压),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位差120°,故AB、BC或AC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为220×=380V。因此,星形接线法的三相电路能供给220V的单相交流电和380V的三相交流电。OO′称为中性线(中线),是各绕组的公共回路。AA′、BB′、CC′分别为三条相线。通过中性线回到发电机。电流应该等于三相电流相量的总和,故当负载平(RⅠ=RⅡ=RⅢ),在中性线上并没有电流通过。\n     有中性线的三相电路在我国最为常用,其优点是既可以供给220V的单相电,也可以供给380V的三相电。     实验室常用的单相电三孔电流插座上注明“相”、“中”和“地”等字样,分别表示该孔接相线(AA′、BB′、CC′三者之一)、中性线(OO′)和地线。相线和中性线之间接上所用仪器而构成一通路。若仪器有漏电现象,则可以将仪器外壳接上地线,仪器即可安全使用。但应注意,若仪器内部和外壳形成短路而造成严重漏电者(可以用万用电表测量仪器外壳的对地电压),应立即检查修理。此时如接上地线使用仪器,则会产生很大的电流而烧坏保险丝或出现更为严重的事故。     当应用三相电动机、三相电热器等时,由于负荷平衡,可以免去中性线。供给三相电的四孔电源插座中三个一样大小的孔分别为AA′、BB′和CC′三条相线,另外有一个较大的孔接地线,以消除仪器外壳的漏电现象。三相电功率瞬时值的总和是一条平稳的直线,不随时间而发生起伏波动,对三相电动机可以发生平稳的转矩,与单相电动机中电功率瞬时值或矩转有起伏的情况相比,这显然是一个重要的优点。     3.2实验室用电注意事项 (1)实验室电源安装注意事项     ①安装电线及插座由有经验的电工安装,务使符合供电局的规定及当地有关法例;电路发生问题,易於追究责任。     ②每个实验室应装有总开关,便於在必要时截断全室电源。插座或开关不要装在水管附近。    ③实验室不能使用纱包绝缘线。电线应置于绝缘管中埋於地下或墙体中。    ④高压线埋於地下,高压电插座及使用电器都要有明显标志。    ⑤不要在电线墙上钉钉子,也不要将钉子打在通往高压线之地下。    ⑥损坏电线要及时改换。不要修补或用绝缘胶纸盖住了事。   (2)使用电器注意事项    ①对实验室使用的电器(如电热板、烘箱、高温炉、电动机、电子分析仪器、整流器等),应定期检查绝缘情况;电线接头不外露;外壳有地线。    ②电器插座应使用三脚插座。电线容量正确,贵重仪器有正确的保险丝。总用电量不能超出总负荷。    ③电器上各插头有标志。电动机皮带有护罩。    ④移动电器前,必先关上所有开关。    ⑤在桌面上供电的电压应在十二伏以下。    ⑥不要用湿手接触使用的电器和电线、开关。  (3)高压电的使用注意事项     实验室内使用高压电或大电流的仪器越来越普遍了!使用高压电,尤其是500伏以上者,要特别小心:    ①要有特别的高压保护罩,有良好的接地线。    ②如在一般实验桌上操作,建议围起来,挂有警告板,使其他人员周知。    ③实验桌绝缘良好,一切金属管都内藏。    ④开关、控制都在桌边方便地方,操作人员不用越过电器操作。3.3电击事故的防护\n(1)触电防护     触电事故主要是指电击。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伤害越严重。电流取决于施加人体的电压和人体电阻。把不能引起生命危险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一般规定为36V。防护措施如下:    ①防止触电  (a)不能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  (b)所有电源的裸露部分都应有绝缘装置。  (c)已损坏的接头、插座、插头或绝缘不良的电线应及时更换。  (d)如遇人触电,应切断电源后再行处理。 ②防止着火  (a)保险丝型号与实验室允许的电流量必须相配。  (b)负荷大的电器应接较粗的电线。  (c)生锈的仪器或接触不良处,应及时处理,以免产生电火花。  (d)如遇电线走火,切勿用水或导电的酸碱泡沫灭火器灭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③防止短路  (a)电器设备完好,绝缘好。发现设备漏电要立即修理。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或绝缘损坏、已老化的线路。建立定期维护检查制度。  (b)良好的保护接地。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做良好的金属连接。  (c)使用漏电保护器。  (d)防止短路,电路中各接点要牢固,电路元件二端接头不能直接接触,以免烧坏仪器或产生触电、着火等事故。  (e)实验开始以前,应先由教师检查线路,经同意后,方可插上电源。  (2)静电防护     静电是在一定的物体中或其表面上存在的电荷。一般3~4kV的静电电压人便会有不同程度的电击的感觉。     静电危害有两个方面:    ①危及大型精密仪器的安全由于现代化仪器中大量使用高性能元件,很多元件对静电放电敏感,造成器件损坏,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更易损坏。    ②静电电击危害静电电击和触电电击不同,触电电击是指触及带电物体时电流持续通过人体造成的伤害。而静电电击是由于静电放电时瞬间产生的冲击性电流通过人体时造成的伤害。它虽不会引起生命危险,但放电时引起人摔倒、电子仪器失灵及放电的火花可引起易燃混合气体的燃烧爆炸,因此必须加以防护。     静电防护措施如下:    ①防静电区内不要使用塑料地板、地毯或其它绝缘性好的地面材料,可以铺设导电性地板。    ②在易燃易爆场所,应穿导电纤维及材料制成的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电阻应在150kΩ以下),戴防静电手套。不要穿化纤类织物、胶鞋及绝缘鞋底的鞋。    ③高压带电体应有屏蔽措施,以防人体感应产生静电。\n    ④进入实验室应徒手接触金属接地棒,以消除人体从外界带来的静电。坐着工作的场合可在手腕上带接地腕带。    ⑤提高环境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当相对湿度超过65%~70%时,由于物体表面电阻降低,便于静电逸散。但这对精密仪器的生产、使用、维修过程仍不能满足要求(在防静电安全区内静电电压不得超过100V)。  (3)用电安全守则    ①不得私自拉接临时供电线路。    ②不准使用不合格的电气设备。室内不得有裸露的电线。保持电器及电线的干燥。    ③正确操作闸刀开关,应使闸刀处于完全合上或完全拉断的位置,不能若即若离,以防接触不良打火花。禁止将电线头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    ④新购的电器使用前必须全面检查,防止因运输震动使电线连接松动,确认没问题并接好地线后方可使用。    ⑤使用烘箱和高温炉时,必须确认自动控温装置可靠。同时还需人工定时监测温度,以免温度过高。不得把含有大量易燃易爆溶剂的物品送入烘箱和高温炉加热。    ⑥电源或电器的保险丝烧断时,应先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按原负荷换上适宜的保险丝。    ⑦使用高压电源工作时,要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垫上。2.1.1化学中毒    1.1有损健康的化学药品 有些化学药品,在一定条件下损害人体健康。这些药品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具有刺激性腐蚀性药物,一类是有毒化学药品。下面分别讲述这二类药物的毒性、中毒途径和常引起的疾病。  (1)毒物   某些侵入人体的少量物质引起局部刺激或整个机体功能障碍的任何疾病都称为中毒,这类物质称为毒物。根据毒物侵入的途径,中毒分为摄入中毒、呼吸中毒和接触中毒。接触中毒和腐蚀性中毒有一定区别,接触中毒是通过皮肤进入皮下组织,不一定立即引起表面的灼伤,腐蚀性中毒是使接触它的那一部分组织立即受到伤害。   毒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毒物的毒性,习惯上用半致死剂量(LD50)或半致死浓度(LC50)作为衡量急性毒性大小的指标,将毒物的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级。上述分级未考虑其慢性毒性及致癌作用,我国国家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根据毒物的LD50值、急慢性中毒的状况与后果、致癌性、工作场所最高允许浓度等6项指标全面权衡,将毒物的危害程度分为1-Ⅳ级,分级依据列于表2-1中。  (2)刺激性腐蚀性药物   这类药物有的有刺激性,对眼睛、粘膜、气管有刺激作用,腐蚀损害皮肤、组织,对眼睛非常危险。轻微引起喉痛、粘膜红肿(有的催泪);重者引起气管炎、肺气肿,甚至死亡。这类药物包括:   ①酸类、酸酐及与潮气产生酸的物质。例如硫酸、氟氢酸、硝酸、盐酸、五氧化二磷、醋酸、醋酸酐、酰氯化合物等。兹将强腐蚀性药物介绍如下:  (a)硫酸是强腐蚀性酸类,吸水力强,使组织碳化,与水反应生强热;与过氯酸、高锰酸钾反应,能爆炸!\n  (b)氟氢酸强腐蚀性酸,伤口异常疼痛,可使体弱伤者疼至休克。  (c)硝酸及氧化氮强刺激性、腐蚀性,与皮肤或组织中蛋白质作用使之变黄。   ②碱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氨气)、有机胺类及水解生成氨之化合物。前三者对眼睛特别危险。   ③卤素及有机ω-卤代物。除具有强刺激性、腐蚀性外,还有催泪性并且是强氧化剂。  (3)有毒化学药品   我们指那些吸入微量即能致死的化学药品是剧毒药品,水银及汞盐、氰化物(氰氢酸、氰化钾……等)、硫化氢、砷化物、一氧化碳、马钱子碱……等等都是剧毒药品。   其他毒物也是很危险的。有毒药品对人体的作用,使组织器官受伤;现将他们的毒性列於下面:   ①使窒息:如一氧化碳与红血球结合而中毒,氰化物与血液结合而使中毒,硫化氢使呼吸器官麻庳而中毒。硫化氢的毒性不比氰化氢低,但它有味,使人警觉,立即采取措施,或离开,如吸多了,就不觉臭味,反而带甜味,十分危险。   ②扰乱人体内部生理、损坏器官,这类毒药引起系统性中毒,而且每种毒物有其损害的对象。如苯深入骨髓,损害造血器官,结果引起患者全身无力、贫血、白血球低等等;卤代烷使肝肾及神经受损害,钡盐损害骨骼,汞盐损害大脑中枢神经等等。   ③麻醉作用:乙醚、氯仿等。   ④过敏性药物:引起某些人的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是接触性皮炎。   ⑤致癌性药物。我们已经知道很多药物是致癌性的。像铅、汞、铍、镉……等长期接触能导致癌症。尤以下述化合物为最:  (a)石棉。  (b)苯并芘等稠环化合物,存在於沥青、烟道(烟囱)灰中,烟叶燃烧亦有苯并芘生成。扫烟道灰工人和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很高。  (c)联苯胺、β-萘胺等染料中间体,长期接触,膀胱癌发病率高,固此在英国、日本,美国的许多州的法律亦严禁生产和使用联苯胺和β-萘胺。在医学化验所检查潜血仍用联苯胺,工作人员应特别小心。  (d)第二级亚硝胺:现在医学上已证明第二级亚硝胺的致癌率是很高的, 有些地方性的癌症是由於该地居民喜食某种含有亚硝胺的食物或水源有亚硝胺。   实验室使用亚硝胺或合成亚硝胺时应特别注意。  (e)某些染料:如二甲基黄等。   其他致癌性药物很多,由於篇幅所限,不能在此一一枚举。   ⑥放射性药物:严重损坏器官,使细胞遗传基因改变。表2-2,表2-3,表2-4,表2-5。1.2化学药品中毒途径:(1)药物中毒的途径   通常,有害药品经呼吸器官、消化器官或皮肤吸入体内,引起中毒。因此,我们切忌口尝、鼻嗅及用手触摸药品。   ①呼吸器官吸入   \n由呼吸器官吸入毒物是最主要的中毒途径,有的刺激腐蚀性药品,如氯气、臭氧、强酸气体及酸雾、氨气等直接损害呼吸器官,引起气管炎、肺炎;有的毒品由肺进入血液,循环全身,积聚於某一部器官中,引起中毒。   气体、液雾、粉尘都能由呼吸器官吸入。   某些低沸点液体,易升华固体,在常温常压下,蒸气浓度很大,必须在通风橱内操作。   水银在室温下蒸气浓度远远超过中毒浓度,而且溅出不易清理。据美国一病案记载:一个学生拿了十克水银回家玩,不小心弄到地下,成小球散开,吸尘机又将水银打细,结果全家中毒。治疗后,家中的水银清理不净,又再中毒。温度计厂工人,衣物沾有水银,带回家亦会发生全家中毒事故。   由於蒸发,或通入气体,当气体逸出时,带着液雾,弥漫空间,亦会被吸入而中毒。世界上多次发生烟雾事件,大批居民中毒,并有死亡记录。电镀铬时,气体带着铬酸液雾,威胁整个工作室的工作人员,易患鼻穿孔的职业病。   空气中散布的毒粉尘,应注意净化。石棉工人、磨玻璃粉工人,易得硅(矽)肺、纤维肺的职业病。尤其是石棉粉尘,接触者患肺癌的发病率是很高的。   ②由皮肤渗入   有害药品与皮肤接触,经毛孔渗入体内。再由血液运输到各器官,引起中毒。这是高沸点化合物入侵的主要途径。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a)一些油溶性毒物,渗入后溶於皮下脂肪,更易深入体内。所以切勿用油溶性溶剂(如汽油、四氯乙烯、氯仿……等等)洗刷皮肤污染处。有人喜欢用酒精洗去污染处,如果污染处很小,可以用棉花酒精擦去;但是大片污染,使用酒精洗就会弄巧成拙。  (b)高温时,毛孔胀大,有利於毒物渗入体内。所以用热水洗污染皮肤是不明智的。  (c)皮肤上有伤口,接触药品就会直接进入体内,危险性很大。所以皮肤上有伤口时,绝不能操作剧毒药品。  (d)用酸碱洗皮肤能使皮肤破裂,加剧有毒药品的渗入。   ③吞入   吞入药物引起中毒死亡,自杀或误食的记录很多。如果在实验室内吃东西或饮水,用污染药品的手拿取食物,就会污染食物,或者错拿盛药物的瓶子作饮用瓶子等,都能使有毒药品由消化器官入侵。   由嘴直接吸移液管,偶然不慎,就会吞入药物,而且会吸入气体。   用舌头鉴别药品的味道,是很危险的坏习惯。对有毒物质的使用应特别小心,如果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往往就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因为严格区分有毒物质和完全无害的物质是很困难的。这是由于某些化合物(如氟化物),其小量为身体所必需,但量多则有害人体的健康;有许多毒物当其量极微时可刺激身体的活动性能并可用于医疗(如砷、番木鳖碱),但若过量就能引起致命的中毒,例如,服用0.1克二氧化砷即可引起死亡。另外,有许多被认为是无害的化合物,如果大量侵入体内就会成为毒物。如服用17克氯化铬即会死亡;服用2~3克氯化钡时亦将遭到同样的结果;服进1~2克硫酸铜可引起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中毒;深深吸入一次氨蒸气即可中毒死亡等等。这些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1.3药物中毒引起的疾病   由於皮肤、呼吸器官直接与药物接触,所以腐蚀性药物首先使皮肤、粘膜、眼睛、气管、肺受严重损伤。大量吸入刺激性气体,导致肺气肿,甚至死亡。   毒物经由肾排出,许多慢性药物中毒,往往使肾脏受到损害,尤其是使肾小管受损。此外膀胱亦受到损伤。\n   肝是人体的解毒中心,有许多有毒药物,随血液循环流入肝以后,进行了解毒的代谢作用,将毒物变为无毒物,再流到肾排出体外。有许多药物,使肝受严重的损害。这些药品包括:汞、铅、芳香族有机物,有机卤代物……等等。   有许多药品能引起体内一连串不正常的反应,引起各系统失调、受伤。又有许多药品,专在某种器官内积累,很难排出体外,结果,使某些器官严重受伤,因而出现了慢性药物中毒的综合症状。如有机卤化物中毒表现出神经痛、肝肿大、肝功能不正常、食欲不振……等等;汞中毒出现头痛、口臭、手颤……等症状;苯中毒则呈现血相不正常、体弱无力等等。   人一时接触或误食大量毒品,能引起急性中毒,病情严重,愈后可能有后遗症。   如果经常接触某种或某几种毒品,就发生慢性中毒病状。慢性中毒很难立即发现和医治,使患者长期受害。大多数化学工作者的中毒是慢性的。   值得提出的是:  (1)同时接触几种毒物,他们对人体的毒性不是简单地相加的,而有的是互相抵销,有的却互相增强。例如二氧化碳和氧化氮是互相增强的。  (2)许多毒品不能立即在体内解毒而排出体外,他们的毒害作用是积累的。例如汞及汞的化合物积聚於大脑。  (3)有许多危险性药品,其危险性是多种的。例如氯气是强刺激性腐蚀性药品,又是强氧化剂,有着火爆炸危险。苯是一级易燃物,他的蒸气毒性很大。硫化氢是易燃易爆气体,剧毒,还有刺激性。  (4)有的药品不但令使用者受害,如果是孕妇,可能会使婴儿畸性。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有害毒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二三十年前,在实验室还常用苯、汞、石棉等药品,现在,我们已尽量不用了;我国对一些有害气体的工厂排放浓度作了严格规定,而且对排放污水浓度也有法律规定,以减少公害。我们在实验室中,除考虑在通风橱操作有毒药品以外,有的要考虑吸收,以免排放於大气中,造成公害。   1.4常见化学毒物的急性致毒作用与救治方法   表2-6为常见化学毒物的急性致毒作用、中毒症状与急救方法。2.2.2化学灼伤         化学灼伤的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也是经常出现的安全事故,例如;     眼睛灼伤是眼内溅入碱金属、溴、磷、浓酸、浓碱等化学药品和其它具有刺激的物质对眼睛造成灼伤;皮肤灼伤有酸灼伤,如氢氟酸能腐烂指甲、骨头,滴在皮肤上,会形成痛苦的、难以治愈的烧伤。碱灼伤,如溴灼伤这是很危险的。被溴灼伤后的伤口一般不易愈合,必须严加防范;在烧熔和加工玻璃物品时容易被烫伤;\n在切割玻管或向木塞、橡皮塞中插入温度计、玻管等物品时容易发生割伤等。 2.1化学灼伤事故的预防 (1)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眼睛!在化学实验室里应该一直配戴护目镜(平光玻璃或有机玻璃眼镜),防止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防止任何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  (2)禁止用手直接取用任何化学药品,使用毒品时除用药匙、量器外必须配戴橡皮手套,实验后马上清洗仪器用具,立即用肥皂洗手。    (3)尽量避免吸入任何药品和溶剂蒸气。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如H2S、NO2、Cl2、Br2、CO、SO2、SO3、HCl、HF、浓硝酸、发烟硫酸、浓盐酸、乙酰氯等,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通风橱开启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并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4)严禁在酸性介质中使用氰化物。  (5)禁止口吸吸管移取浓酸、浓碱、有毒液体,应该用洗耳球吸取。禁止冒险品尝药品试剂,不得用鼻子直接嗅气体,而是用手向鼻孔扇入少量气体。  (6)不要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擦洗溅在皮肤上的药品,这种做法反而增加皮肤对药品的吸收速度。  (7)实验室里禁止吸烟进食,禁止赤膊穿拖鞋。 2.2化学灼伤的急救(1)眼睛灼伤或掉进异物一旦眼内溅入任何化学药品,立即用大量水缓缓彻底冲洗。实验室内应备有专用洗眼水龙头。洗眼时要保持眼皮张开,可由他人帮助翻开眼睑,持续冲洗15分钟。忌用稀酸中和溅入眼内的碱性物质,反之亦然。对因溅入碱金属、溴、磷、浓酸、浓碱或其它刺激性物质的眼睛灼伤者,急救后必须迅速送往医院检查治疗。    (2)玻璃屑进入眼睛内是比较危险的。这时要尽量保持平静,绝不可用手揉擦,也不要试图让别人取出碎屑,尽量不要转动眼球,可任其流泪,有时碎屑会随泪水流出。用纱布轻轻包住眼睛后,将伤者急送医院处理。若系木屑、尘粒等异物,可由他人翻开眼睑,用消毒棉签轻轻取出异物,或任其流泪,待异物排出后,再滴入几滴鱼肝油。    (3)皮肤灼伤     ①酸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以免深度受伤,再用稀NaHCO3溶液或稀氨水浸洗,最后用水洗。氢氟酸能腐烂指甲、骨头,滴在皮肤上,会形成痛苦的、难以治愈的烧伤。皮肤若被灼烧后,应先用大量水冲洗20分钟以上,再用冰冷的饱和硫酸镁溶液或70%酒精浸洗30分钟以上;或用大量水冲洗后,用肥皂水或2%~5%NaHCO3溶液冲洗,用5%NaHCO3溶液湿敷。局部外用可的松软膏或紫草油软膏及硫酸镁糊剂。 \n    ②碱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硼酸或2%HAc溶液浸洗,最后用水洗。     ③溴灼伤这是很危险的。被溴灼伤后的伤口一般不易愈合,必须严加防范。凡用溴时都必须预先配制好适量的20%Na2S2O3溶液备用。一旦有溴沾到皮肤上,立即用Na2S2O3溶液冲洗,再用大量水冲洗干净,包上消毒纱布后就医。     在受上述灼伤后,若创面起水泡,均不宜把水泡挑破。      (4)烫伤、割伤等外伤    在烧熔和加工玻璃物品时最容易被烫伤;在切割玻管或向木塞、橡皮塞中插入温度计、玻管等物品时最容易发生割伤。玻璃质脆易碎,对任何玻璃制品都不得用力挤压或造成张力。在将玻管、温度计插入塞中时,塞上的孔径与玻管的粗细要吻合。玻管的锋利切口必须在火中烧圆,管壁上用几滴水或甘油润湿后,用布包住用力部位轻轻旋入,切不可用猛力强行连接。     外伤急救方法如下:      ①割伤先取出伤口处的玻璃碎屑等异物,用水洗净伤口,挤出一点血,涂上红汞药水后用消毒纱布包扎。也可在洗净的伤口上贴上“创口贴”,可立即止血,且易愈合。若严重割伤大量出血时,应先止血,让伤者平卧,抬高出血部位,压住附近动脉,或用绷带盖住伤口直接施压,若绷带被血浸透,不要换掉,再盖上一块施压,立即送医院治疗。      ②烫伤一旦被火焰、蒸气、红热的玻璃、铁器等烫伤时,立即将伤处用大量水冲淋或浸泡,以迅速降温避免温度烧伤。若起水泡不宜挑破,用纱布包扎后送医院治疗。对轻微烫伤,可在伤处涂些鱼肝油或烫伤油膏或万花油后包扎。3.1.1实验室急救药箱的配备    为了对实验室意外事故进行紧急处理,实验室配备急救药箱,常备药品清单如下:①红药水②碘酒(3%)③烫伤膏④碳酸氢钠溶液(饱和)⑤饱和硼酸溶液⑥醋酸溶液(2%)⑦氨水(5%)⑧硫酸铜溶液(5%)⑨高锰酸钾晶体(需要时再制成溶液)⑩氯化铁溶液(止血剂)⑾甘油⑿消炎粉⒀泻药:硫酸镁等。⒁催吐剂:镁浆,或氧化镁甘油浆液(将200克氧化镁与240克甘油混合)。及万能解毒剂(医用活性碳∶氧化镁∶丹宁酸=2∶1∶1)(混合后,保存于干燥处)。3.2.2化学药品的管理    2.1药品的贮存\n(1)药品贮存不当,就会发生事故。     例如在实验室桌上放一个玻璃瓶,瓶后放了一瓶乙醚,阳光射在玻璃瓶上,如果正好聚焦於乙醚瓶,乙醚温度会骤升,瓶内产生高压,将塞子冲开,或瓶子炸裂,瓶中的乙醚蒸气被聚光点着,可能发生爆炸。又如将活性碳放在硝酸旁边,不慎二个瓶子都破了,二者互相反应着火,引着其他药品,后果亦不堪设想。     贮存药物的原则    ①所有药品都有明显标签,标明药品名称、质量规格及来货日期;最好还有危险性质的明显标志。    标签日久会受腐蚀气体损坏,甚至全部剥落,如果不及时换新标签,就会变成无名物,有误用的危险。注上来货日期,或制造日期,对於易变质物可以正确判定应否销毁。    ②分类存放,互相作用药品不能混放,必须隔离存放。易燃物、易爆物及强氧化剂只能少量存放。    ③贮存室或药柜必须保持整齐清洁。    ④经常检查药品瓶子或其他包装完整情况,标签是否完整,有无其他危险潜伏。    ⑤无名物、变质物要及时清理销毁。   (2)危险药物分类存放的原则及存放要求    ①易挥发药品:远离热源火源,于避光阴凉处保存,通风良好,不能装满。     这类药品多属一级易燃物、有毒液体。对这类药品贮存要加以特别注意,最好保存在防爆冰箱内,家庭冰箱指示灯、恒温控制开关、马达起动都可能打火,因此使用家庭冰箱时,不要联接内指示灯,并将冰箱放在宽阔通风良好处,这样冷冻机排出的热气便易於散开。大量易燃物存放室应隔离建造,或在一楼,符合易燃物建筑标准。存放易燃物的地方应挂有易燃物标志和不准吸烟的牌子。存放易燃物室内应通风良好,但是室内不应有排风扇。存放附近应有灭口器材及处理洒出药物的器材。    ②腐蚀性液体:放於底下,以免不慎跌下,洒出发生烫伤事故。    ③发生有毒气体或烟雾的药品:存於通风橱中。    ④剧毒药品:锁上。    ⑤致癌药品:有致癌药品的明显标志,锁上。    ⑥互相作用的药品:隔离存放。    ⑦特别保存的物品:    金属钠、钾等碱金属,贮於煤油中。黄磷,贮於水中。上述两种药物,很易混淆,要隔离贮存。苦味酸,湿保存,要时常检查是否放干了。镁、铝(粉末或条片),避潮保存,以免积聚易燃易炸氢气。吸潮物、易水解物,贮於干燥处,封口应严密。易氧化易分解物,存於阴凉暗处,用棕色瓶或瓶外包黑纸盛装。但双氧水不要用棕色瓶(有铁质促使分解)装,最好用塑胶瓶装外包黑纸。    ⑧放射性物品未经幅射物质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存放使用!  见表3-1危险药品贮存要求一览表     (3)不能混放的药品     凡能互相起化学作用的药品都要隔离,对那些互相反应产生危险物、有害气体、火焰或爆炸等危险的药品,尤其要特别注意。     下述几类是必须隔离的药品:\n    ①氧化剂与还原剂及有机物等不能混放。    ②强酸尤其是硫酸忌与强氧化剂的盐类(如高猛酸钾、氯酸钾……等)混放;与酸类反应发生有害气体的盐类(如氰化钾、硫化钠、亚硝酸钠、氯化钠、亚硫酸钠等等),不能与酸混放。    ③易水解的药品(如醋酸酐、乙酰氯、二氯亚砜等等)忌水、酸及碱。     引发剂忌单体混放。潮湿保存。    ④卤素(氟、氯、溴、碘)忌氨、酸及有机物。    ⑤氨忌与卤素、汞,次氯酸、酸类及汞等接触。    ⑥许多有机物忌氧化剂、硫酸、硝酸及卤素。    ⑦两种药品互相反应,放出有害或剧毒气体。 见表3-2 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一览表    (4)贮存药品辅助材料     下面介绍一些材料,有助於保护和隔离各类药品。     ①聚乙烯塑胶袋:封住瓶口,或装着整个药品,可以隔绝潮气,防止液体挥发,防溅出药品。例如在五氯化磷、三氯化铅,低温溶剂瓶的瓶口加聚乙烯袋封口。     ②蜡封:防潮、防氧化。例如用於金属氢化物瓶口加封。     ③塑胶盘:将药品放在塑胶盘上,即使瓶子漏了,也便於和其他药物隔离,亦便於清理。因此盛放强氧化剂及其他剧毒品比较好。例如水银,一旦瓶子破了,水银只溅於盘上,能立即处理。     ④有沙子的塑料盘:上放金属钾、钠等危险药物,强氧化剂、强腐蚀性液体和封管药品。     ⑤综色瓶盛放光敏性药品,或曝光下产生危险反应之药物。亦可用黑漆或黑纸封住。     ⑥聚乙烯塑胶瓶盛氢氧化钠溶液、强酸、双氧水等。     ⑦一些特别危险的药品,如雷酸等,按原包装保存。  2.2化学危险品废物的处理  凡是具有毒性、腐蚀性、强氧化性、强还原性、自燃性、恶臭的物质及其溶液,以及易爆、易燃物质均为化学危险品。如在实验中经常接触和使用的碱金属、金属氢化物、有机金属化合物、毒性气体、氰化物、酰卤、重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N-亚硝胺、过氧化物、毒性有机膦化物、氯磺酸、发烟硫酸、汞、重金属盐皆属危险品之列。这些危险品一旦成为实验后的废物,必须及时妥善处理或销毁,以免造成意外事故。  实验室中常见危险品废物的销毁方法列于表3-3中。2.3实验废弃物的处理    废气处理      \n实验中经常会产生某些有毒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需要及时排弃。如不经处理直接排出可能污染周围空气和水源,使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废液、废气和废渣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后,才能排弃。      对产生少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通过排风设备将少量毒气排到室外(使排出气在外面大量空气中稀释),以免污染室内空气。产生毒气量大的实验必须备有吸收或处理装置。如NO2,SO2,Cl2,H2S,HF等可用导管通入碱液中使其大部分吸收后排出,CO可点燃转成CO2。在反应、加热、蒸馏中,不能冷凝的气体,排入通风橱之前,要进行吸收或其他处理,以免污染空气。常用的吸收剂及处理方法如下:    ①氢氧化钠稀溶液:处理卤素、酸气(如HCl,SO2,H2S,HCN等等)、甲醛、酰氯等等。    ②稀酸(H2SO4或HCl):处理氨气、胺类……等等。    ③浓硫酸:吸收有机物。   ④活性碳、分子筛等吸附剂:吸收气体、有机物气体。     ⑤水:吸收水溶性气体,如氯化氢、氨气等。为避免回吸,处理时用防止回吸的仪器。     ⑥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气:如果排出量大,应装上单向阀门,点火燃烧。但要注意,反应体系空气排净以后,再点火。最好,事先用氮气将空气赶走再反应。     ⑦较重的不溶於水挥发物:导入水底,使下沉。吸收瓶吸入后再处理。     ⑧汞蒸气及其它废气     长期吸入汞蒸气会造成慢性中毒,为了减少汞液面的蒸发,可在汞液面上覆盖化学液体;甘油效果最好,5%Na2S.9H2O溶液次之,水效果最差。  对于溅落的汞,应尽量拣拾起来,颗粒直径大于的汞可以用吸气球或真空泵抽吸的拣汞器拣起来。拣过汞的地点可以洒上多硫化钙、硫黄或漂白粉,或喷洒药品使汞生成不挥发的难溶盐,干后扫除。药品为:    (a)20%三氯化铁溶液;(b)1%碘-1.5%碘化钾溶液,每平方米使用300-500ml。  对吸附在墙壁、地板及设备表面上的汞可以用加热薰碘法除去,按每平方米0.5g碘,加热薰蒸,或按每10m2,用0.02m2蒸发面积的碘片,下班前关闭门窗,任其自然升华,次日移去。      以上除汞方法中,三氯化铁及碘蒸气对金属有腐蚀作用,采用这两种方法时要注意对室内精密仪器的保护。\n另外,也可用紫外灯除汞,紫外辐射激发产生的臭氧可使分散在物体表面和缝隙中的汞氧化为不溶性的氧化汞。紫外灯(市售品常为30W,220V的安装方法与一般荧光灯相同。高度2.5-3.0m每1m30.5-0.8W。可以利用无人的非工作时间辐照。  化验室的少量废气一般可由通风装置直接排至室外,排气管必须高于附近屋顶3m,毒性大的气体可参考工业废气处理办法用吸附、吸收、氧化、分解等方法处理后排放。     废液处理 我国国家标准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对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产生长远影响的污染物称第一类污染物,对其允许排放浓度作了严格的规定,见表3-4。对于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的称第二类污染物,根据排入水域的3种级别,对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等20种污染物规定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详见GB8978-88。  实验室废液可以分别收集进行处理,下面介绍几种处理方法:    ①无机酸类:将废酸慢慢倒入过量的含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中或用废碱互相中和,中和后用大量水冲洗。    ②氢氧化钠、氨水:用6mol/L盐酸水溶液中和,用大量水冲洗。    ③含汞、砷、锑、铋等离子的废液:控制酸度0.3mol/L[H+],使其生成硫化物沉淀。    ④含氰废液:加入氢氧化钠使pH值在10以上,加入过量的高锰酸钾(3%)溶液,使CN-氧化分解。如含量高,可加入过量的次氯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    ⑤含氟废液:加入石灰使生成氟化钙沉淀。    ⑥可燃性有机物:用焚烧法处理。焚烧炉的设计要确保安全、保证充分燃烧,如有有毒气体产生应设洗涤器。不易燃烧的可先用废易燃溶剂稀释。  表3-4第一类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废渣处理         废弃的有害固体药品严禁倒在生活垃圾处,必须经处理解毒后丢弃。处理方法可参阅有关文献。     含有危险品废弃物的处理  含有危险药品废液的排放,要特别谨慎,以免发生意外事故,污染水源。危险有毒药品溅出,应立即作有效处理。下面介绍一些处理方法,失效药品的销毁,亦应参考处理。 \n    ①溶於水药品用大量水冲稀,流入地沟。     ②不溶於水的油状易挥发溶液,尤其是二硫化碳、乙醚、苯等不能倒入地沟,以免地沟着火爆炸,或发散有害气体,量大的废液应回收,量小的要在通风橱内销毁,或於空旷通风处销毁。     销毁办法:可燃性液体,放在盘内燃烧。不可燃液体,让其自然挥发。     溅於外面的药品用乳化剂使之乳化再冲入地沟。     ③剧毒药品:用化学方法处理成无毒品或毒性低药品,再排放。     汞盐;用亚硫酸钠还原成亚汞,再以氯化亚汞形式沉淀,冲走。     小量的铅、铬……等盐,加大量水稀释排走。     砷化物:大量加入石灰沉淀去除。小量则用水冲稀排走。     草酸:在硫酸中用高锰酸钾氧化。     酚类:若大量必须回收。小量则加烧碱溶解,排入地沟。     ④自燃物、易爆物的销毁,销毁此类药品时要远离火源,并备有灭火器。 金属钠、金属钾:小量的用乙醇分解。大量的要在空旷处烧掉。存放久的金属钾须及时销毁。 溅出物立即收入煤油中,着火应立即扑灭。  锌等金属;分次加入5%盐酸分解。    黄磷:用湿沙盖着,铲入盘中,放在空旷处使自燃。如少量可在通风橱内自燃之。    高氯酸等危险物用水冲稀、冲走。    苦味酸:用碱液溶解,用水冲稀,冲走。    过氧化苯甲酰等过氧化物;分批加入氢氧化钠中搅拌,变稠后,加水冲稀,用水冲走。    自燃物、缓慢燃烧过氧化物:小量分散於盘中,在空旷处燃烧。    ⑤酸酐、酰氯类,一般是将药物小心分批慢慢倒入地沟中,同时放大量水冲走。酰氯化合物最好先在毒气橱中,慢慢倒入水中分解,排走浓烟,再倒入地沟用水冲走。而下述药品要特别小心。     发烟硫酸:用大量碳酸钠围在容器周围,在安全地方将瓶子打碎,慢慢加入地沟中,同时用大量水冲走。 \n   氟氢酸:在安全地方碎瓶,用碳酸钙小心中和,然后用大量水冲走。     ⑥油状物:加乳化剂乳化后排走。     ⑦溴:用碳酸钠吸收,或用硫代硫酸钠等还原,用水冲走。    ⑧凡溅出挥发性、刺激性药品,有毒药品,应立即打开室内排风,工作人员离开实验室,由有经验人员处理。处理时要载防护用品;如护目镜、胶手套、胶围裙及呼吸器等。     ⑨凡染有危险药品的容器、滤纸、废渣原则上与该药品处理方法相同。不要随便抛弃在垃圾箱内。     ⑩凡用完药的空瓶,必须洗净才能弃去。以免别人洗瓶时发生事故。同时空的盛过低温溶剂瓶,其气体与瓶中空气混合,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非常危险。 3.实验室急救药箱的配备  为了对实验室意外事故进行紧急处理,实验室配备急救药箱,常备药品清单如下:     ①红药水②碘酒(3%)③烫伤膏     ④碳酸氢钠溶液(饱和)⑤饱和硼酸溶液⑥醋酸溶液(2%)     ⑦氨水(5%)⑧硫酸铜溶液(5%)     ⑨高锰酸钾晶体(需要时再制成溶液)⑩氯化铁溶液(止血剂)      ⑾甘油⑿消炎粉         ⒀泻药:硫酸镁等。     ⒁催吐剂:镁浆,或氧化镁甘油浆液(将200克氧化镁与240克甘油混合)。及万能解毒剂(医用活性碳∶氧化镁∶丹宁酸=2∶1∶1)(混合后,保存于干燥处)。 4.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实验室配备的消防器材应该经常保养和维护,时刻处于正常使用状态。进入实验室工作和学校的人员都应该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实验室常用的消防器材是CO2灭火器和消火栓。CO2灭火器使用方法是一手提灭火器,一手握在喷CO2的喇叭筒的把手上,打开开关,即有CO2喷出。    使用CO2灭火器注意,因喇叭筒上的温度会随着喷出的CO2气压的骤降而骤降,故手不能握在喇叭筒上,否则手会严重冻伤。  3.3.3实验室急救药箱的配备    为了对实验室意外事故进行紧急处理,实验室配备急救药箱,常备药品清单如下:\n①红药水②碘酒(3%)③烫伤膏④碳酸氢钠溶液(饱和)⑤饱和硼酸溶液⑥醋酸溶液(2%)⑦氨水(5%)⑧硫酸铜溶液(5%)⑨高锰酸钾晶体(需要时再制成溶液)⑩氯化铁溶液(止血剂)⑾甘油⑿消炎粉⒀泻药:硫酸镁等。⒁催吐剂:镁浆,或氧化镁甘油浆液(将200克氧化镁与240克甘油混合)。及万能解毒剂(医用活性碳∶氧化镁∶丹宁酸=2∶1∶1)(混合后,保存于干燥处)。3.4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实验室配备的消防器材应该经常保养和维护,时刻处于正常使用状态。进入实验室工作和学校的人员都应该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实验室常用的消防器材是CO2灭火器和消火栓。CO2灭火器使用方法是一手提灭火器,一手握在喷CO2的喇叭筒的把手上,打开开关,即有CO2喷出。使用CO2灭火器注意,因喇叭筒上的温度会随着喷出的CO2气压的骤降而骤降,故手不能握在喇叭筒上,否则手会严重冻伤。4.1    加 热1.1实验室加热操作中的几个问题(1)热源    ①明火,包括煤气灯、酒精等,火焰温度高,应使用石棉网均匀传热。    ②用水浴、蒸汽浴、油浴、沙浴、盐浴等间接加热的方法加热易燃物比较安全,烧瓶破裂或者扑出,可不与明火直接接触。而且水浴、油浴、热力均匀。水浴用于加热沸点在80℃以下物质。蒸汽浴视蒸汽压不同而温度不同。    油浴可使用至180℃以下。温度高了,有分解油烟。也可以用石蜡油作介质。新油浴一定要小心将水分慢慢蒸走,否则有水易暴出。    沙浴要选用细沙。    ③电热板、电热罩,其优点是热力均匀,热力平均分布于罩上,罩上的温度在易燃物的燃点以下,即使有易燃气体逸出,也不致着火。另一优点是可以调节温度。电热罩是较安全的热源。       (2)冷凝器\n    加热挥发物,必须安装冷凝器使逸出气体转变成液体回流到烧瓶中,而不散发到空气中。蒸馏时,亦必须有效地冷却蒸出气体。必须正确选用冷凝器。    ①水冷凝器:用于沸点120℃以下的蒸气冷凝。回流易挥发物(例乙醚、二硫化碳、氯仿)应选用高效内冷冷凝器,并循环冰盐水冷却。    ②空气冷凝器用于沸点在120℃以上液体的冷凝。    ③水冷夹套内蛇管冷凝器用于蒸馏,不要用作回流冷凝器,因蛇管被液体堵塞有暴出危险。        (3)防暴出措施    ①容器溶液盛装过满加热易暴出。试管盛装溶液应在1/4~1/3;烧瓶盛装不超过2/3,減压瓶盛装不超过1/2。    ②加热前放入沸石,防止暴沸。切勿在加热以后加入沸石,因为有时液体过热未呈沸腾现象,一加入沸石会剧烈沸腾暴出。    可以用多孔素烧磁或破碎的玻璃漏斗的碎片作沸石。    ③用活性碳脱色的操作,加热溶液后,将烧瓶或烧杯稍冷,才能加入活性碳,否则大量气泡中出,液体会随之暴出伤人。     ⑷任何加热系统不能密封,如果冷凝器、支管等处堵塞,会使系统内压力激增而使液体暴出。1.2煤气和煤气灯的安全使用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化学基础课实验室都安装有输送煤气或石油液化气管通。    煤气及石油气都是危险气体。煤气含有剧毒一氧化碳;两者都能与空气混合生成爆炸混合物。    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丁烷或丙烷,由于重,难于扩散,因此易在漏气处积聚,形成爆炸混合物,在这方面的危险性比煤气大得多。    因此,煤气公司及石油气公司将微量有异臭硫化物混入气中,一旦漏气,人们便会警觉到。    我校使用的是本校煤气厂自制的煤气。    安全使用煤气的注意事项:    (1)检漏    ①不论煤气及石油气,都应保证管道、阀门及接口处不漏气。如使用时嗅到有硫化物特殊臭味,一定要找出漏气的地方,只能用肥皂水找寻,绝不能用火寻找。    ②煤气石油气的管道应为耐压钢管,如管道有漏气,必须检修换新管,绝不能勉强用下去。    ③应用单向阀门,以防回火。    ④联接阀门与煤气用具的胶管应用加强胶管。用普遍软管时,要注意不要压着胶管或折曲胶管。胶管与阀门接口要严紧不漏气。    (2)点火    (a.)点火前,检查火源附近三尺内,不得有易燃物。    (b)旋转灯营,关小空气入口,点着火柴,放在灯口下端,打开煤气龙头。记住:只能火等气,决不能气等火。    (c)旋转灯营,逐渐增大空气进入量,调至正常火焰,使煤气充分燃烧。    (d)当煤气进入量很小,或者在使用中途煤气供应量突然减小时,煤气会在灯管内燃烧,形成“侵入火焰”,应关闭煤气龙头稍冷重新启动。    \n(e)在使用过程中,火焰调的太小,或风太大,灯的火焰会突然熄灭,造成煤气泄漏,发生危险。实验人员必须随时留心火焰燃烧情况。    (f)不用时,关闭煤气开关,火焰自然熄灭,切记,不能用口吹灭。    (3)维护。要常常检查灯座上的针孔,如有堵塞,要加以清除,使其畅道。  4.2玻璃加工操作(1)截断玻璃管。将玻璃管平放在桌子上,用左手握紧,右手用三角锉刀的棱在管上锉出一道狭窄并与玻璃管垂直的凹痕,应向一个方向,不要来回锉,然后双后持玻璃管(凹痕在外),大拇指在凹痕后面向外推,同时其它手指向里拉,以折断玻璃管。新折断的玻管(棒)口非常锋利,切勿用手去摸,以防割伤。    (2)玻璃管(棒)的截面必须用火焰烧熔后,方可使用,灼烧后的玻璃管,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切勿放在桌面上,以免将桌面烫坏或发生火灾。    (3)将玻璃管(棒)插入橡胶管,胶胶塞或软木塞中时,必须将玻璃管一端润湿,慢慢转动前进,防止玻管折断将手划破。4.3常用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3.1离心机目前,化学实验室常用的是电动离心机。电动离心机转动速度快,要注意安全,特别要防止在离心机运转期间,因不平衡或吸垫老化,而使离心机边工作边移动,一致从实验台上掉下来,或因盖子未盖,离心管因振动而破裂后,玻璃碎片旋转飞出,造成事故。因此使用离心机时,必须注意以下操作。(1)离心机套管底部要垫棉花。(2)电动离心机如有噪音或机身振动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即时排除故障。(3)离心管必须对称放入套管中,防止机身振动,若只有一支样品管另外一支要用等质量的水代替。(4)启动离心机时,应盖上离心机顶盖后,方可慢慢启动。(5)分离结束后,先关闭离心机,在离心机停止转动后,方可打开离心机盖,取出样品,不可用外力强制其停止运动。(6)离心时间一般1~2分钟,在此期间,实验者不准离开去做别的事。3.2温度计实验室常用的是水银温度计,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允许用温度计当玻棒,边测温边搅拌反应溶液。(2)温度计破换后,一定要将洒落的水银仔细清理干净,方法参见洒落汞的处理。3.3红外灯、白炽灯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使用红外灯来干燥化学物质,用白炽灯做光敏实验。红外灯、白炽灯应放在离水池远的实验台上。工作时,切勿使溅上冷水,否则灼热的灯泡会发生爆炸。3.4微波炉安全操作微波辐射加热常用的装置是微波炉。微波炉主要由磁控管、波导、微波腔、方式搅拌器、循环器和转盘等六个部分组成。微波炉加热原理是利用磁控管将电能转换成高频电磁波,经波导进人微波腔,进入微波腔内的微波经方式搅拌器作用,可均匀分散在各个方向,在微波辐射作用下,微波能量对反应物质的耗散通过偶极分子旋转和离子传导两种机理来实现。极性分子接受微波副射能量后,通过分子偶极以每秒数十亿次的高速旋转产生热效应,此瞬间变态是在反应物质内部进行的,因此微波炉加热叫做内加热(传统靠热传导和热对流过程的加热叫外加热),内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反应灵敏、受热体系均匀以及高效节能等特点。不同类型的材料对微波加热反应各不相同。金属导体:金属因反射微波能量而不被加热。\n(2)绝缘材料:许多绝缘材料如玻璃、塑料等能被微波透过,故不被加热。(3)介质体:吸收微波并被加热,如水、甲醇等。因此,反应物质常装在瓷坩埚、玻璃器皿和聚四氟乙烯制做的容器中放入微波炉内加热。微波炉加热物质的温度不能用一般的水银温度计或热电偶温度计来测量。微波炉使用注意事项:(1)当微波炉操作时,请勿于门缝置入任何物品,特别是金属物体。(2)不要在炉内烘干布类、纸制品类,因其含有容易引起电孤和着火的杂质。(3)微波炉工作时,切勿贴近炉门或从门缝观看,以防止微波辐射损坏眼睛。(4)若欲定的时间短于四分钟时,则先将定计时扭转至超过四分钟,再转回到所需要的时间。(5)切勿使用密封的容器于微波炉内,以防容器爆炸。(6)如果炉内着火,请紧闭炉火,并按停止键,再调校掣或关掉计时,然后拔下电源。(7)经常清洁炉内,使用温和洗涤液清洁炉门及绝缘孔网,切勿使用具腐蚀性清洁剂。4.4药品的正确取用和溶液的配制根据化学试剂杂质含量的多少,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等级。     我国通用化学试剂,一般分为分析纯、化学纯两个等级,试剂瓶的标签有相应的颜色标志(分析纯红色,化学纯蓝色)。还有许多符合某方面特殊要求的试剂,如基准试剂、色谱试剂等。试剂的标签上写明试剂的百分含量与杂质最高限量,并标明符合什么标准,即写有GB(我国国家标准)、HG(化学工业部标准)、HGB(化工部暂行标准)等字样。同一品种的试剂。级别不同价格相差很大,应根据试验要求选用不同级别的试剂。在用量方面也应该根据需要取用。     固体试剂在广口瓶内,液体试剂装在细口瓶或滴瓶中。应该根据试剂的特性,选用不同的贮存方法。例如;氢氟酸能腐蚀玻璃,就要用塑料瓶装;见光易分解的试剂(AgNO3、KMnO4等)则应装在棕色的试剂瓶中;存放碱的试剂瓶要用橡皮塞(或带滴管的橡皮塞),不宜用磨砂玻璃塞,由于碱会跟玻璃作用,时间长了,塞子会和瓶颈粘住;反之,浓硫酸、硝酸对橡皮塞、软木塞都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就要用磨砂玻璃塞的试剂瓶装,浓硝酸还有挥发性,不宜用有橡皮帽的滴瓶装。     每个试剂瓶都贴有标签,以表明试剂的名称、纯度或浓度。经常使用的试剂,还应涂一薄层蜡来保护标签。4.1取用试剂时,必须遵守的原则    (1)不能用手接触试剂,以免危害健康和沾污试剂。         (2)瓶塞应倒置桌面上,以免弄脏,取用试剂后,立即盖严,将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朝外。         (3)尽量不多取试剂,多取的试剂不能倒回原瓶,以免影响整瓶试剂纯度,应放入其它合适容器中另作处理或供他人使用。         (4)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注意不要倒持滴管,这样试剂会流入橡皮帽,可能与橡胶发生反应,引起瓶内试剂变质。         (5)不准用自用的滴管到试剂瓶中取药。如果确需滴加药品,而试剂瓶又不带滴管,可把液体倒入离心管或小试管中,再用自用的滴管取用。         (6)要用干净的药匙取固体试剂,用过的药匙要洗净擦干才能再用。如果只取少量的粉末试剂,使用药匙柄末端的小凹处挑取。         (7)如果要把粉末试剂放进小口容器底部,又要避免容器其余内壁沾有试剂,就要使用干燥的容器,或者先把试剂放在平滑干净的纸片上,再将纸片卷成小圆筒,送进平放的容器中,然后竖立容器,用手轻弹纸卷,让试剂全部落下(注意,纸张不能重复使用)\n         (8)把锌粒、大理石等粒状固体或其它坚硬且比重较大的固体装入容器时,应把容器斜放,然后慢慢竖立容器,使固体沿着容器内壁滑到底部,以免击破容器底部。4.2试剂的取用方法    (1)用移液管或吸量管取液体     实验过程中,定量移取溶液时,往往使用移液管或吸量管,正确使用方法,应该用吸耳球吸取,决不允许用咀吸取,防止化学药品中毒。另外,在润洗移液管和吸量管时,切勿将溶液从上口倒出,若上口沾有浓酸、碱或其他有毒试剂,当再次使用时,右手食指会被化学药品灼伤。有些有毒物质会通过皮肤吸收而发生中毒事故。          (2)取用金属钠     钠与水猛烈反应而爆炸着火,甚至吸收空气中的潮气而反应发生意外,故取用金属钠时必须在干燥无水场所,附近有沙土或粉末灭火箱,附近无易燃物。     ①于准备盛放金属钠的干净干瓶中,倒入干燥无水的煤油或甲苯。另备一瓶亦放有煤油或甲苯,准备盛放废渣之用。     ②用夹子自瓶中取出一块金属钠,放在塑乙烯板上,用刀子切去白色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外皮,露出银色金属钠。将外皮碎渣夹入废渣瓶中。     ③用刀子将金属钠切成小块,放在煤油瓶中备用。     ④立即清理现场,用滤纸擦净用具及场地,碎屑放入废渣瓶中。     ⑤将滤纸集中,放在远离易燃物空旷处或通风橱内烧掉。         (3)金属钠粉末制法  将纯净干燥煤油放入三颈瓶中,装上机械搅拌,用油浴加热,煤油温度在100~110℃左右,金属钠熔融,取出不溶之白壳,移去油浴,加入煤油,使速冷至80℃左右,开动高速搅拌,甩出的金属钠滴立即凝固成小粒状。         (4)溴的使用     ①溴为刺激性强腐蚀氧化性液体,于通风橱中使用,并戴防护眼镜和胶手套,大量使用须用围裙。     ②溴的蒸气很刺人,如果反应不要求无水,应于液面上盖上一层水,同时用盖盖好。     ③用过的仪器如量筒之类,应放在通风橱内,待溴蒸气完全逸走以后,再取出清洗。         (5)汞的使用     在实验室内常用汞作压力计、水银封等。应该明确,可以用代用品时,就不要用汞。因使用汞要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人员要戴防毒面具。     ①如要求干燥汞,可用滤纸吸干水分,在通风橱内减压蒸馏。     ②过滤汞:将滤纸折好,在锥形顶穿一针孔,放于三角漏斗上,倒入水银,就会除去浮面脏物。     ③水银封搅拌上面用一层甘油封住,避免水银搅拌时溅出及蒸气逸出。4.3化学试剂的配制药品溶于溶剂中,有吸热的,亦有放热的,凡溶解都要使用耐热耐化学药品的玻璃仪器。使用腐蚀性酸碱均要戴防护用具。        (1)稀硫酸溶液的配制\n     先将规定量的水放入烧杯中,最好放在冷水浴中冷却,一边搅拌,一边慢慢倒入量取的浓硫酸。反应放热,不能将水倒入硫酸中。在此情况中,会暴沸溅出,造成灼伤。烧杯应比实际溶液体积大一倍以上。冷却以后,倒入试剂瓶中。        (2)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     将氢氧化钠放入大烧杯中,(体积比欲配溶液体积在大一倍以上),外用冷水浴冷却,加入足量水搅拌溶解。冷后,倒入塑乙烯试剂瓶中,不能用玻璃瓶盛载。        (3)硝酸—硫酸混酸配制     在通风橱内,将硫酸用流水冷却,一边振荡,一边慢慢加入硝酸。 4.5减压蒸馏和其他减压操作5.1仪器安装(1)减压蒸馏采用双颈蒸馏瓶,通入毛细管防暴沸。     (2)最好避免使用胶塞联接,而使用磨口塞连接。使用胶塞要注意:     ①塞子不能过小,有三分之二以上外露,这样,减压时,塞子还要塞入一些,但不致下陷。     ②腐蚀性物及有机溶剂腐蚀橡胶,胶塞应用聚四氟乙烯薄膜包缠保护。     ③选用口较平的仪器,至少有一个胶塞比联接处口径大,减压时吸紧,一旦发生意外,如分解有大量气体产生,或堵塞等致内部压力稍大,塞子即自动打开,不致造成暴出事故。      (3)安装洗瓶、吸收瓶:根据蒸馏物质不同,选用不同的吸收剂、洗涤剂,一则保护泵不被腐蚀,二则不污染空气。安装洗瓶方向错误,就会发生回吸现象,危险!洗瓶内可装:     ①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酸类物质。     ②浓硫酸:吸收有机物。     ③机油:吸收有机物。     ④活性碳:吸收气体。     ⑤氢氧化钠(钾)固体,苏打石灰等,干燥去水。     ⑥冷井:用干冰或盐水,最后除去微量之水分及有机物。       (4)安装压力表      (5)泵的排气孔用胶管接出,放入通风橱内。5.2操作手续  (1)减压蒸馏前应将溶剂水分除去。蒸液在常压加热回收溶剂后,再用水泵减压回收溶剂至干净为止。        (2)减压蒸馏前,减压系统空车试验,确证无漏后再开始操作。洗瓶联接口用蜡或其他封口材料封好。        (3)开泵,打开毛细管节门,调整进气量适中。待压力下降恒定后,点火加热。减压蒸馏应用水浴、油浴或电热罩进行加熟。\n        (4)开始蒸出时要注意,如为固体,在支管有固体结出,应用蒸汽或小火将其烤熔,至蒸出正常为止。蒸馏固体应注意支管口联接,支管出口有无堵塞,观察减压压力是否正常。如有堵塞,可能出现以下现象:①毛细管不进气;②不沸腾;③有烟雾。出现不正常现象,要检查,排除故障。        (5)不能蒸干。蒸完后,移去油浴,冷却后,小心打开放气节口,慢慢放气,不致水银回升力太大而使压力计破裂。        (6)蒸馏不稳定化合物、易氧化化合物,要在氮气流下进行。蒸完放入氮气。        (7)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或者用保护屏罩着与操作人员隔离。操作人员应戴面罩,至少要戴防护眼镜。 4.6高压气体钢瓶的正确使用6.1高压气体钢瓶内装气体的分类(1)压缩气体临界温度低于-10℃的气体,经加高压压缩,仍处于气态者称压缩气体,如氧、氮、氢、空气、氩、氮等。这类气体钢瓶若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2MPa(125kg/cm2)称高压气瓶。     (2)液化气体临界温度≥10℃的气体,经加高压压缩,转为液态并与其蒸气处于平衡状态者称为液化气体。临界温度在-10℃至70℃者称高压液化气体,如二氧化碳、氧化亚氮。临界温度高于70℃,且在60℃时饱和蒸气压大于0.1MPa者称低压液化气体,如氨、氯、硫化氢等即是。      (3)溶解气体单纯加高压压缩,可产生分解、爆炸等危险性的气体,必须在加高压的同时,将其溶解于适当溶剂,并由多孔性固体物充盛。在15℃以下压力达0.2MPa以上,称为溶解气体(或称气体溶液),如乙炔。      从气体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剧毒气体,如氟、氯等;易燃气体,如氢、一氧化碳等;助燃气体,如氧、氧化亚氮等;不然气体,如氮、二氧化碳等。6.2高压气体钢瓶的存放与安全操作 (1)气瓶必须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房间,并且要严禁明火,防曝晒。除不燃性气体外,一律不得进入实验楼内。使用中的气瓶要直立固定。       (2)气瓶的颜色及阀门转向      为了保证安全,气瓶用颜色标志,不致使各种气瓶错装、混装。同时,为了不使配件混乱,各种气瓶据性质不同,阀门转向不同。      通则:易燃气体气瓶为红色,左转。有毒气体(气瓶为黄色)、不燃气体右转。  压缩气瓶颜色阀门转向一览表       (3)气体钢瓶的存放     ①气瓶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不能过冷、过热或忽冷忽热,使瓶材变质。也不能暴于日光及一切热源照射下,因为暴于热力中,瓶壁强度可能减弱,瓶内气体膨胀,压力迅速增长,可能引起爆炸。\n     ②气瓶附近,不能有还原性有机物,如有油污的棉纱、棉布等,不要用塑料布、油毡之类盖,以免爆炸。     ③勿放于通道,以免碰跌。     ④不用的气瓶不要放在实验室,应有专库保存。     ⑤不同气瓶不能混放。空瓶与装有气体的瓶应分别存放。     ⑥在实验室中,不要将气瓶倒放、卧倒,以防止开阀门时喷出压缩液体。要牢固地直立,固定于墙边或实验桌边,最好用固定架固定。     ⑦接收气瓶时,应用肥皂水试验阀门有无漏气,如果漏气,要退回厂家,否则会发生危险。        (4) 气体钢瓶的搬运气瓶要避免敲击、撞击及滚动。阀门是最脆弱的部份,要加以保护,因此,搬运气瓶,要注意遵守以下的规则:      ①一般规定:      搬运气瓶时,不使气瓶突出车旁或两端,并应采取充分措施防止气瓶从车上掉下。      运输时不可散置,以免在车辆行进中,发生碰撞。不可用磁铁或铁链悬吊,可以用绳索系牢吊装,每次不可超过一个。如果用起重机装卸超过一个时,应用正式设计托架。      ②气瓶搬运时,应罩好气钢瓶帽,保护阀门。      ③避免使用染有油脂的人手、手套、破布接触搬运气瓶。      ④搬运前,应将联接气瓶的一切附件如压力调节器、橡皮管等卸去。      (5)气瓶使用 ①气瓶必须联接压力调节器,经降压后,再流出使用,不要直接联接气瓶阀门使用气体。各种气体的调节器及配管不要混乱使用,使用氧气时要尤其注意此问题,否则可能发生爆炸。最好配件和气瓶均漆上同一颜色的标志。        ②安装调节器、配管等,要用绝对合适的。如不合适,绝不能用力强求吻合,接合口不要放润滑油,不要焊接。安装后,试接口,不漏气方可使用。        ③保持阀门清洁,防止砂砾、秽物或污水等侵入阀门套管,引起漏气。清理时,由有经验的人慢慢开阀门,排出少量气冲走污物,操作人员应稍远离气瓶阀门。        ④开阀门时,应徐徐进行;关闭阀门时,以能将气体截止流出就可以,适可而止,不要过度用力。        ⑤易燃气体之气瓶,经压力调节器后,应装单向阀门,防止回火。        ⑥气瓶不要和电器电线接触,以免发生电弧,使瓶内气体受热发生危险。如使用乙炔气焊接或割切金属,要使气瓶远离火源及熔渣。        ⑦点火前,要确保空气排尽,不发生回火才可以点火。为此,用试管收集气体试验,如为氢气,收集气体不爆炸后,才能点火。      使用乙炔焊枪,亦应放一会儿气,保证不混空气,才点燃焊枪。        ⑧易燃气体或腐蚀气体,每次实验完毕,都应将与仪器联接管拆除,不要联接过夜。\n        ⑨气瓶内的气体不能用尽,即输入气体压力表指压不应为零,否则,可能混入空气,将来再重装的气体工作时会发生危险。        ⑩气瓶附近,必须有合适的灭火器,且工作场所通风良好。  (6)特别注意及事故处理   ①乙炔的铜盐、银盐是爆炸物,乙炔气及气瓶切勿与铜或含铜70%以上的合金接触,一切附件不能用这些金属。         ②气瓶与仪器中间应有安全瓶,防止药物回吸入瓶中,发生危险。         ③如发生回火或气瓶瓶身发热现象,应立即关掉气瓶阀门,将气瓶搬出室外空矿处,并将气瓶浸入冷水中,或浇以大量凉水,降低温度,将阀门徐徐打开,继续保持冷却至气体放完为止。         ④乙炔、氢气、石油气是最危险的易燃气体。         ⑤氧气虽然不是易燃物,但助燃性强,一定不能接触污物、有机物。         ⑥使用腐蚀性气体,气瓶和附件都要勤检查,不用时,不要放在实验室中。   (7)压力调节器的用途和操作       压力调节器是准确的仪器。它的设计使气瓶输出压力降至安全范围才流出,使流出气体压力限制在安全范围内,防止任何仪器或装置被超压撞坏,同时气流压力稳定,好的调压器应有以下性能:        ①气瓶输入气体改变压力,调节器输出气体压力能维持常压。        ②压力调节器不因气体输出速度改变而改变压力,偏差很小,基本维持恒压。        ③停止工作时,系统内的终压不会提高。        (8)操作方法    ①在与气瓶联接之前,察看调节器入口和气瓶阀门出口有无异物,如有,用布除去。但如系氧气瓶,不能用布擦,此时,小心慢慢稍开气瓶阀门,吹走出口之脏物。脏的氧气压力调节器入口用四氯化碳或三氯乙烯洗干净,用氮气吹干,再使用。         ②用平板钳拧紧气瓶出口和调节器入口之联接,但不要加力于螺纹。有的气瓶要在出入口间垫上密合垫,用聚四氟乙烯垫时,不要过于用力,否则垫被挤入阀门开口,阻挡气体流出。         ③向反时针方向松调压螺旋至无张力,就关上调节器。         ④检查输出气体之针形阀是否关上。         ⑤开气时首先慢慢打开气瓶的阀门,至输入表读出气瓶全压力。打开时,一定要全开阀门,调节器的输出压力才能维持恒定。         ⑥向顺时针方向拧动调节螺旋,将输出压力调至要求的工作压力。         ⑦调动针形阀调整流速。         ⑧关气时首先关气瓶阀门。         ⑨打开针形阀,将压力调节器内之气体排净。此时两个压力表的读数均应为零。         ⑩向反时针方向松开调节螺旋至无张力,将调节器关上。\n         ⑾关上调节器输出的针形阀。       (9)保存压力调节器不用时,要及时拆下按下法保存。        ①压力调节器保存于干净无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②用于腐蚀性气体或易燃气体的调节器,用完后,立即用干燥氮气冲洗。洗时,将螺旋向顺时针方向打开,接上氮气,通入入口管。冲洗十分钟以上。        ③然后用原胶袋将入口管封住,保持清洁。         (10)压力调节器的检查调节器要经常检查,尤其是强腐蚀性气体的调节器,使用一周就要检查一次,其他的可隔一两个月检查一次。完好的压力调节器应符合下述技术条件:        ①无压力时两表读数都应为零。        ②开气瓶阀门,调松螺旋后,应读出气瓶最高压力。        ③关上调节器输入针形阀,在五至十分钟内,输出压力表之压力不应上升,否则内部阀门有漏气处。        ④顺时针方向转动调节螺旋,应指出正常输出压力,如达不到,表示内部有堵塞,稍后些使输出压上升,这叫缓慢现象,呈现缓慢现象的调节器不能使用。        ⑤关上气瓶阀门,在五至十分钟内,输入输出压力均不应有变化,如下降,表示有漏气的地方,可能在输入管、针形阀、安全装置隔膜等处漏气。        ⑥在操作时,输出压力异常下降,表示表内有故障。       出现任何不正常现象,都要修理好才能用。       注意:任何气体的压力调节器用过后,都不能用作氧气压力调节器!原则上,每个气体的调节器都不能混用,除非使用者非常了解该两种气体特性,确定不发生反应!  4.7控制化学反应操作正确控制化学反应,正确操作,实验就顺利进行。实验前了解清楚反应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在实验过程中,留心观察,实验后,正确处理样品、废渣、废液,清洁仪器,做好记录。正确操作,可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1)遇到危险或不安全操作时:经常考虑是否有安全些的操作,用较安全操作代替危险操作。      例如在选用溶剂方面,优先考虑毒性较小的乙醇、丙酮、石油醚;用较安全的二氯甲烷、乙醇代替剧毒的苯、氯仿、四氯化碳等等。      在实验室制造氧气用较安全的双氧水法代替氯酸钾法。\n      很多实验室喜用水银封搅拌;其实用硅油(或其他润滑剂)封的针筒式磨口密封搅拌安全而密封性能良好,很易用针筒改装的。     (2)搅拌均匀,防止局部反应:有些激烈反应,如不及时搅拌,放出热量积聚于局部,局部反应愈来愈迅速、猛烈,而发生危险。控制这种反应,最好使用高速搅拌,外部冷却。     (3)控制反应温度:温度愈高,反应愈快。每升高十度,反应速度约增加二倍左右。一般选用溶剂(沸点固定),使反应局限于该溶剂的沸点附近。此外,用加料速度,外冷等手段控制反应温度。     (4)注意诱导反应后,再正常加料:很多化学反应,尤其是有机反应,物料混合后,即使加热,也不立即起反应,但一旦发生反应,就很猛烈,易造成事故。对这类反应,大多数控制加料,先加料少量,加热诱起反应。如无反应,勿大量加料,只能再加少量料,直到诱起反应以后,再正常慢慢加料,连续反应。     (5)整个实验过程,密切注意观察和记录反应现象:许多反应,在出意外之前,都有些先兆,如温度上升、压力增高、冒白烟等等,使许多有经验的人,及时观察,避开去,或者早已准备措施在手。发现了危险先兆,可以采取紧急措施,如关火、冷却,内部加冰、加水降温至反应温度以下等。     (6)操作要注意不让有害气体逸出:可回流的冷却回流,可吸收的吸收。注意冷凝效率和吸收效率。用安全的密闭操作,代替开口操作。      例如一般实验教科书制备碘甲烷是将甲醇与红磷混合,加入小量碘回流,然后分批加料,在加料过程中,打开塞子,剧毒产品碘甲烷(沸点:42℃)便会逸出,这就是不安全操作。如果将回流的碘甲烷流经盛碘加料器,将碘溶下来反应,就合理得多。     (7)反应如果尾气吸收,必须注意停止反应时,可能发生回吸问题;要及时打开联接管或装缓冲瓶。4.8放射性药品的安全操作放射物质放射出α、β、γ射线。α粒子不透入皮肤,用玻璃或有机玻璃屏可以挡住;β射线要用一定厚度的玻璃或铝阻挡;而γ射线穿透力最强,γ射线及X射线要用铅或很厚混凝土墙阻挡。   操作放射性物质要求采取特别措施,本节只能简单地谈及概要问题。     (1)放射性物质贮存于特制厚壁容器中,没有措施,切勿打开。打开应于专用毒气橱内进行,用夹子伸入(或假手)操作,不能直接用手操作。     (2)操作实验室有铅墙。实验室外有缓冲更衣室。设有淋浴,备有充足纸巾。     (3)操作人用的有尼龙实验衣、胶手套(用于α射线)及衬铅胶手套(用于γ射线及X射线)及厚有机玻璃面罩。     (4)操作过的衣物勿携出更衣室,更衣室内有浴室,要彻底反复冲洗,保证无放射微尘。     (5)一切操作在密闭系统进行,不与人直接接触,室内不要溅上放射物。      玻璃仪器用完要立即彻底清洗,用洗洁精、水及铬酸洗涤液冲洗干净。      一切废液及冲洗液不要流入地沟。含有β、γ射线的废液废渣要放在特制厚壁容器中,放入专柜内,待其衰变至安全范围后,再排放。\n参考资料1.武汉大学主编.《无机化学实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2.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武汉大学主编.《物理化学实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4.王福来主编.《有机化学实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5.罗嘉惠、席美云等译.《毒物化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6.冯肇瑞,杨有启主编.《化工安全技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年7.罗明泉、俞平编.《常见有毒和危险化学品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年8.王自齐主编.《有毒化学品卫生与安全实用手册》.化学学工业出版社,1993年9.陈震阳、裴淑主编.《化学品安全管理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10.《防火检查手册》编辑委员会.《化学危险物品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