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7页

  • 60.50 KB
  • 2022-08-16 发布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9年专升本有机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时间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三门合考,共180分钟二、考试内容及知识点分布第一章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第二章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的结构特点,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烷烃的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第三章单烯烃的结构特点,单烯烃的化学性质;单炔烃的结构特点,单炔烃的化学性质;共轭二烯烃的1,4-加成。第四章环烃的构象和性质;芳香烃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规律;亲电反应历程。第五章物质的旋光性;分子的对称性、手性和旋光性;构型的表示方法;含一个手性碳的化合物,含两个手性碳的化合物。第六章单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历程;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的关系。第八章醇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酚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醚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重要的醇、酚、醚。第九章醛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酮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n第十章羧酸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羧酸衍生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第十一章羟基酸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羰基酸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十二章硝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胺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第十四章糖的结构特点;单糖的化学性质;双糖和多糖的基础知识。第十五章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三、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一、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10分)二、选择(10分)三、完成下列反应式(10分)四、鉴别或提纯化合物(15分)五、推断题(15分)四、考试教材汪小兰主编.有机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009年专升本无机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时间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三门合考,共180分钟二、课程考核要求与知识点第二章物质的状态\n1、识记:(1)气体的状态方程式;(2)气体分压定律;(3)饱和蒸气压;(4)蒸发热;(5)理想气体;(6)液体的沸点。2、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第三章原子结构1、识记:(1)电子的波粒二象性;(2)海森堡测不准原理;(3)电子云的概念;(4)几率密度和电子云;(5)原子轨道;(6)主量子数;(7)角量子数;(8)磁量子数;(9)自旋量子数;(10)能量最低原理、保里原理、洪特规则;(11)原子半径;(12)电离能;(13)电子亲合能;(14)元素的电负性。2、理解:(1)波函数和原子轨道;(2)电子排布三原则和近似能级图、元素周期律;(3)四个量子数的物质意义、取值规律和合理组合;(4)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的分区;(5)周期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有效核电荷、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的变化规律3、应用:(1)元素周期表;(2)电子排布式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有关性质。第四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识记:(1)离子键;(2)离子键的特点;(3)离子的电子层构型;(4)离子半径;(5)离子晶体;(6)共价键及其特点;(7)杂化与杂化轨道;(8)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9)杂化轨道理论;(10)σ键、П键、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偶极矩、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范德华力、氢键;(11)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2、理解:(1)键的离子性与元素电负性的关系;(2)杂化轨道理论;(3)分子的极性。3、应用:利用化学键、分子间力、氢键和晶体类型说明物质的有关性质及递变规律。第六章化学热力学初步1、识记:(1)体系和环境;(2)状态和状态函数;(3)过程和途径;(4)体积功;(5)热力学能;(6)热力学第一定律;(7)功和热;(8)可逆途径;(9)恒容(压)反应热;(10)反应热;(11)热焓;(12)生成热;(13)燃烧热;(14)熵;(15)热力学第三定律和标准熵;(16)吉布斯自由能。2、理解:(1)吉布斯自由能判据;(2)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3、应用:(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2)反应焓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3)标准生成热的应用。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1、识记:(1)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2)碰撞理论;(3)过渡状态理论;(4)活化能;(5)摩尔反应热;(6)质量作用定律;(7)反应的分子数和反应级数。2、理解:(1)碰撞理论与过渡态理论;(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n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4)速率常数。第八章化学平衡1、识记:(1)化学反应的可逆性;(2)化学平衡;(3)经验平衡常数;(4)化学反应等温式;(5)里·查德里原理。2、理解:(1)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程度;(2)浓度、温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第九章溶液1、识记:(1)质量摩尔浓度;(2)物质的量浓度;(3)质量分数、摩尔分数、体积分数;(4)分配定律;(5)拉乌尔(Raouh)定律;(6)丁达尔现象;(7)电泳。2、理解:(1)分散体系;(2)溶胶的胶团结构;(3)溶胶的特性;(4)溶胶的聚沉。第十章电解质溶液1、识记:(1)离子强度;(2)活度和活度系数;(3)离解平衡常数;(4)解离度;(5)同离子效应;(6)盐效应;(7)水的离子积常数;(8)溶液的pH值;(10)酸碱指示剂;(11)理论变色点;(12)缓冲溶液;(13)盐的水解;(14)共轭酸碱;(15)酸碱电子理论;(16)溶度积常数2、理解:(1)解离度与离解平衡常数;(2)水解平衡常数;(3)影响盐的水解因素;(4)酸碱质子理论;(5)缓冲作用原理;(6)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7)沉淀的生成;(8)沉淀的溶解。3、应用:(1)解离度与离解平衡常数的计算;(2)一无弱酸和弱碱溶液的pH计算;(3)缓冲溶液的pH的近似计算。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反应1、识记:(1)氧化数、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氧化型物质、还原型物质;(3)氧化还原电对、可逆电对、不可逆电对、对称电对、不对称电对;(4)原电池、电极、电极电位的概念;(5)(Nernst)方程;(6)条件电位;(7)岐化反应;(8)原电池的电动势、标准电动势。2、理解:(1)氧化还原电对的表示法;(2)电极电位的产生原理;(3)标准电极电位的意义;(4)电池电动势与化学反应吉布斯(Gibbs)自由能的关系。3、应用:(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2)电极溶液中各物质浓度对电极电位的影响;(3)电极电位的能斯特(Nernst)方程;(4)电极电势的应用。第十九章配位化合物1、识记:(1)\n配位化合物;(2)中心离子(或原子);(3)配位体;(4)配位数;(5)配离子的电荷;(6)简单配位化合物;(7)螯合物;(8)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9)逐级稳定常数;(10)螯合效应。2、理解:(1)配合物的命名;(2)价键理论;(3)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三、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一、填空(10分)二、选择(10分)三、判断(10分)四、简答(10分)五、计算(10分)四、考试教材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三版,2005年重印)。2009年专升本分析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时间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三门合考,共180分钟二、考试内容及知识点分布第1章绪论1、识记: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任务和作用2、理解:定量分析过程;滴定分析的几种滴定方式;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3、运用:滴定分析中的计算。\n第3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1、识记:(1)测量误差的表征-----准确度和精密度;(2)误差的表示方法-----误差和偏差;(3)误差的来源和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4)频率分布、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2、理解:有效数字;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3、运用:(1)平均值的置信区间;(2)可疑值的检验;(3)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4)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第5章酸碱滴定法1、识记:(1)酸碱质子理论;(2)离子强度对pH值的影响;(3)缓冲溶液,缓冲容量;(4)酸碱指示剂;(5)酸的浓度和酸度;(6)强酸、强碱滴定曲线,弱酸及弱碱的滴定曲线。2、理解:(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变色范围;(2)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3)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3、运用:(1)各种溶液酸碱度的计算;(2)缓冲溶液的配制;(3)酸碱中各型体的浓度计算;(4)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第6章络合滴定法1、识记:(1)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2)络合滴定法的特点;(3)EDTA的性质和应用;(4)主反应和副反应;(5)副反应系数;(6)条件稳定常数;(7)常用金属离子指示剂。2、理解:(1)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选择;(2)络合滴定的基本原理;(3)络合滴定曲线。3、运用:(1)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2)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3)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4)终点误差公式及应用。第7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识记:(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2)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3)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4)高锰酸钾法;(5)重铬酸钾法;(6)碘量法。\n2、理解:(1)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及反应的程度;(2)滴定曲线;(3)常用指示剂及其作用原理。3、运用:(1)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2)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第8、9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1、识记:(1)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成的要求;(2)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3)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4)沉淀条件的选择;(5)莫尔法;(6)佛尔哈德法;(7)法杨司法。2、理解:(1)同离子效应;(2)盐效应;(3)酸效应和配位效应。3、运用:(1)沉淀的溶解度计算;(2)沉淀滴定法。第10章吸光光度法1、识记:(1)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2)光度测量误差及条件的选择。2、理解:偏离比尔定律的原因。3、运用:朗伯-比尔定律。三、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1、选择题(8分)2、填空题(10分)3、简答题(10分)4、计算题(12分)四、教材:武汉大学主编 《分析化学》(第五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