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哲学导读》 67页

  • 535.50 KB
  • 2022-08-17 发布

《庄子哲学导读》

  • 6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庄子哲学导读》\n序:为何开设此课?提高文化素质、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 纵向:先秦子学、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隋唐佛学、 宋明理学、清朝实学、 民国新学; 横向:儒、道、释。\n《从寓言看庄子的人生境界》\n一、庄子其人 二、《庄子》其书 三、《庄子》的思想及影响 四、如何学《庄子》五、《庄子》寓言选读\n一庄子其人诸子百家中,有两个“子”,我有点躲避。第一个是庄子。我是二十岁的时候遇到他的,当时我正遭受家破人亡、衣食无着的大灾难,不知如何生活下去。一个同学悄悄告诉我,他父亲九年前(也就是一九五七年)遭灾时要全家读庄子。这个暗示让我进入了一个惊人的阅读过程。我渐渐懂了,面对灾难,不能用灾难语法。另有一种语法,直通精神自由的诗化境界。由此开始,我的生命状态不再一样,每次读庄子的《秋水》、《逍遥游》、《齐物论》、《天下》等篇章,就像在看一张张与我有关的心电图。对于这样一个过于亲近的先哲,我难于进行冷静、公正的评述,因此只能有所躲避。\n第二个是韩非子,或者说是法家。躲避它的理由不是过于亲近,而是过于熟识。权、术、势,从过去到现在都紧紧地包裹着中国社会。其实,这正是我们心中的两大色块:一块是飘逸的湛蓝色;一块是沉郁的金铜色。躲避前者,是怕沉醉;躲避后者,是怕迷失。诸子百家的了不起,就在于它们被选择成了中国人的心理色调。除了上面说的两种,我觉得孔子是堂皇的棕黄色,近似于我们的皮肤和大地,而老子则是缥缈的灰白色,近似乎天际的雪峰和老者的须发。\n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云:“庄子者,蒙人,名周。周尝为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其言汪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n“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之以纹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欲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n二《庄子》其书1、概况:《庄子》一书经庄子弟子等人整理、补续而成,约成书于战国中后期。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有五十二篇,但今仅存三十三篇。\n《庄子》篇目内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外篇: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杂篇: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n2、价值:要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要研究中国文学,不能不读《庄子》。其实,每个人都应读一读《庄子》。不读《庄子》,无以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不读《庄子》,无以知中国人文精神的魂。\n闻一多先生说:“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别的圣贤,我们也崇拜,但哪像对庄子那样倾倒、醉心、发狂?”\n中国文化如一颗大树,儒家为干,道家为根,释家为枝叶。就道家言,《老子》是道家的元典,《庄子》是发挥道家思想和具有集大成意义的文献。没有《庄子》,道家就没有如此大的魅力。《庄子》有哲学的睿智、文学的风采、美学的情趣,更有洒脱的人生。\n《庄子》的思想及影响哲学上,《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自然哲学、社会哲学和人生哲学三方面。人生哲学为其重点,也最精彩。\n1、自然哲学:主张万物一体,顺应自然,不破坏自然,主张“天与人不相胜”,是中国哲学中最早提出“天人合一”思想的源头之一。\n2、社会哲学:主张无为而治,回到原始的“至德”社会。不赞同提倡仁、义、礼、智的做法,反对“机心”。\n3、人生哲学:崇尚精神自由,追求超越人生。主张用“心斋”、“坐忘”、“游方之外”、“以道观之”的方法达到“无己、无功、无名”“无待”的“至人”的“逍遥”境界。可表为:道通为一,万物一体;无为无己,逍遥游世。\n可简明地表述为:朴素的自然主义,辩证的相对主义,高远的游(超)世主义。\n文学上,《庄子》为先秦散文的杰出代表。先秦散文四大家中,孟文雄辩,荀文厚重,韩文峻刻,庄文汪洋,但四人境界不一样。按冯友兰的说法,荀、韩可称为“功利境界”,孟可称为“道德境界”,庄可称为“天地境界”。苏东坡称庄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昔吾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n鲁迅先生称庄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中,莫能先也。”鲁迅先生曾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同样,《庄子》亦可称为“文哲之绝唱,无韵之离骚”。\n人生上,庄子是一个“真人”:有求真的理想,有“真人”的情感,有“真人”的境界。胡文英说:“庄子眼极冷,心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热,故感慨万端。…庄子最是深情。人皆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怨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庄子独见》\n《庄子》的影响对哲学:玄学,佛教,禅宗,道教;对文学:寓言,诗歌,小说,散文;对人生:影响无数,最突出者,如陶渊明、李白、苏东坡、王夫之、林纾等。\n林纾《庄子浅说》序:忆余二十一岁时,病咯血,失眠六夕,且殆。忽忆及《南华》“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因自笑曰:“今日之病,予为丽姬入晋时矣。”竟废书而酣寝。医至诊脉,大异曰:“愈矣。”余曰:“《南华》之力也。”今年六月后病癃,不得前后溲,在医院中读自注之《南华》,倏然卧以待死,一无所恋。已得善药而愈,距咯血时,盖五十年矣。然则《南华》一书,固与余相终始乎?”\n四如何学《庄子》?学《庄》有三层次:雾里看花;隙中窥月;凌顶览山。学《庄》有三体会:一种挑战;一种享受;一种升华。学《庄》的目的:学庄子深刻的眼光、高远的境界、认真的态度和超越的精神。学读经典;学研究经典;学提升境界。\n学《庄子》应有批判性。既不全盘拒绝,也不全盘接受。学其神,不要仅学其形。(文子《道德篇》: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归有光说:“知《史记》之所以为《史记》,则能《史记》矣。”\n途径:先读寓言;其次读“内篇”;然后读“外篇”和“杂篇”。\n五《庄子》寓言选读●观名利 庄子钓于濮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秋水》\n曹商使秦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jù),槁项黄馘(xù)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cuó)者得车一乘,舐(shì)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列御寇》\n鹓鶵与鸱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chú,凤凰),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chī,鹞鹰)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秋水》\n尧让天下于许由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从属物)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逍遥游》(探讨:人的价值=?,=实/名!不要沽名钓誉,更不要盗名欺世。钱钟书说:“不实之名,就像不义之财,会招来恶根。”)\n附:皇甫谧《高士传·许由篇》:“許由,字武仲,陽城槐里人也。為人據義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後隱於沛澤之中。堯讓天下於許由,…不受而逃去。齧缺遇許由,曰:「子將奚之?」曰:「將逃堯。」曰:「奚謂邪?」曰:「夫堯知賢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賊天下也。夫唯外乎賢者知之矣!」由於是遁耕於中嶽潁水之陽,箕山之下,終身無經天下色。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於潁水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子故浮游,欲聞求其名譽,污吾犢口。」牽犢上流飲之。許由沒,葬箕山之巔,亦名許由山,在陽城之南十餘里。堯因就其墓,號曰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嶽,世世奉祀,至今不絕也。”\n舜以天下让善卷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让王》\n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zhǎ)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让王》\n●观是非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然乎哉?木处则惴慄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jíjú)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殽乱,吾恶能知其辩!《齐物论》\n忘足,履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达生》(当你问自己是否幸福时,幸福就离开了你。)\n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齐物论》\n●观智愚 浑沌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n●观美丑美恶二妾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山木》\n丑妇效矉(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矉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而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紧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天运》\n哀骀它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数十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而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氾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n闉跂支离无脤与瓮盎大瘿闉(yīn)跂(qí)支离无脤(shèn)说(shùi)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dòu,颈)肩肩(细小)。瓮(wèng)盎(àng)大瘿(yǐng)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n●观道技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huā)然响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hé,通‘盍’)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隙,导大窾(kuǎn),因其固然。技(枝)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軱(gǔ)乎!\n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ò)然已解,如土委地,牛不知其死也。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拭)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养生主》\n佝偻承蜩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矣。仲尼曰:“子巧矣,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矣。吾处身也,若厥株拘(静止);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达生》\n梓庆为鐻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锯,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达生》\n●观有用无用、材与不材无用之用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n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外物》\n与时俱化庄子幸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敢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子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n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心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山木》\n●观物我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n●观生死秦失弔丧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养生主》\n鼓盆而歌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jiào)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至乐》\n庄子将死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jī)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列御寇》\n庄子枕髑髅庄子之楚,见空髑(dú)髅,髐(xiāo)然有形。撽(qiào)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wèi)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něi)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n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纵)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矉(pín)蹙頞(同‘额’)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劳乎!”《至乐》\n善生善死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ū)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宗师》随时随地可能死,每日每分无愧生。\n我认为,人生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精华,而生死哲学又是庄子人生哲学的精华。学《庄子》,最值得学的,就是庄子的这种生死观:死生一如,善生善死。人与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对待死亡的态度,如何对待死亡决定了如何对待生命,不知道死亡的意义就不知道珍惜生命。做到生而无愧,就能死而无憾。附:易中天谈其师;苏格拉底说:“真正的哲学追求是学习死。…真正的哲学家最不怕死。”(《斐多》);伊壁鸠鲁说:“为什么怕死呢?…”西方人的生死观:向死而生。中国人的生死观:儒家:“未知生,焉知死?”;道家:直面生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n善生善死的典范(怕死;坦然死;主动死):谭嗣同变法失败后,本可逃生,却断然拒绝,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临刑时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n我认为,读《庄子》,如果还恋恋于悦生恶死,如果还汲汲于功名富贵,如果还耿耿于是非得失,就不能说是真正读了《庄子》。\n●一些成语与故事朝三暮四何谓“朝三”?狙(jū)公赋芧(xù,小栗子),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齐物论》\n每下愈况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知北游》\n盗亦有道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箧》\n匠石运斤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zhuó)。匠石运斤成风,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徐无鬼》\n濠梁观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秋水》苏轼《观鱼台》:欲将同异较锱铢,肝胆犹能楚越如。如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n综上,庄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超凡脱俗而又自然本真的人生境界:体物重生,法天贵真;追求高远,超越世俗。梁启超说:“庄子…眼光提到极高,心境放到极宽,人世间荣辱得失,无一足以撄其虑。…故一面与天地精神往来,一面又不傲倪于万物。庄子之深闳稠适盖在此。”\n试想,如果没有了庄子,中国文化将是多大的缺憾!我们要珍惜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庄子》与我们相伴,让我们与庄子同行,行走在天人和谐、物我和谐、人人和谐、身心和谐的大道上!\n谢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