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6 MB
- 2022-08-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分类号:彻/协J密级:单位代码:10422学号:汐lo/a9“⑧∥菇办孚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及程磊蛤移穆咩加油垆易xp、刎膨,、易j夕侈作者学院专业指导合作姓名称名称盟冱丝丕立垄教师盘盔遮丝煎导师土耸牟纠旋篮≯1≥年\p月圬日\n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论\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中文摘要⋯⋯⋯⋯⋯⋯⋯⋯⋯⋯⋯⋯⋯⋯⋯⋯⋯⋯⋯⋯⋯⋯⋯⋯⋯⋯⋯1ABSTRACT⋯⋯⋯⋯⋯⋯⋯⋯⋯⋯⋯⋯⋯⋯⋯⋯⋯⋯⋯⋯⋯⋯⋯⋯⋯⋯⋯⋯⋯⋯⋯⋯⋯⋯⋯⋯⋯⋯⋯⋯⋯⋯⋯2第一章引言⋯⋯⋯⋯⋯⋯⋯⋯⋯⋯⋯⋯⋯⋯⋯⋯⋯⋯⋯⋯⋯⋯⋯⋯⋯⋯⋯⋯3一、选题缘由及意义⋯⋯⋯⋯⋯⋯⋯⋯⋯⋯⋯⋯⋯⋯⋯⋯⋯⋯⋯⋯⋯⋯⋯3二、文献综述⋯⋯⋯⋯⋯⋯⋯⋯⋯⋯⋯⋯⋯⋯⋯⋯⋯⋯⋯⋯⋯⋯⋯⋯9三、核心问题及研究思路⋯⋯⋯⋯⋯⋯⋯⋯⋯⋯⋯⋯⋯⋯⋯⋯⋯⋯⋯13第二章实验哲学与直觉⋯⋯⋯⋯⋯⋯⋯⋯⋯⋯⋯⋯⋯⋯⋯⋯⋯⋯⋯⋯⋯15一、实验哲学及其研究⋯⋯⋯⋯⋯⋯⋯⋯⋯⋯⋯⋯⋯⋯⋯⋯⋯⋯⋯⋯l51、实验哲学的兴起⋯⋯⋯⋯⋯⋯⋯⋯⋯⋯⋯⋯⋯⋯⋯⋯⋯⋯⋯⋯⋯⋯⋯⋯.152、实验哲学对直觉的代表性研究⋯⋯⋯⋯⋯⋯⋯⋯⋯⋯⋯⋯⋯⋯.16二、实验哲学家对直觉的挑战⋯⋯⋯⋯⋯⋯⋯⋯⋯⋯⋯⋯⋯⋯⋯⋯⋯23三、实验哲学引发的争议⋯⋯⋯⋯⋯⋯⋯⋯⋯⋯⋯⋯⋯⋯⋯⋯⋯⋯⋯..24第三章实验哲学的问题⋯⋯⋯⋯⋯⋯⋯⋯⋯⋯⋯⋯⋯⋯⋯⋯⋯⋯⋯⋯⋯27一、对实验哲学方法的质疑⋯⋯⋯⋯⋯⋯⋯⋯⋯⋯⋯⋯⋯⋯⋯⋯⋯⋯271、实验哲学方法⋯⋯⋯⋯⋯⋯⋯⋯⋯⋯⋯⋯⋯⋯⋯⋯⋯⋯⋯⋯⋯⋯⋯⋯⋯..272、实验哲学方法依赖直觉⋯⋯⋯⋯⋯⋯⋯⋯⋯⋯⋯⋯⋯⋯⋯⋯⋯28二、对实验哲学结论的质疑⋯⋯⋯⋯⋯⋯⋯⋯⋯⋯⋯⋯⋯⋯⋯⋯⋯⋯⋯291、直觉不是完全不可靠⋯⋯⋯⋯⋯⋯⋯⋯⋯⋯⋯⋯⋯⋯⋯⋯⋯⋯292、直觉依赖情境⋯⋯⋯⋯⋯⋯⋯⋯⋯⋯⋯⋯⋯⋯⋯⋯⋯⋯⋯⋯一333、直觉可靠性是连续的⋯⋯⋯⋯⋯⋯⋯⋯⋯⋯⋯⋯⋯⋯⋯⋯⋯⋯34第四章认知科学方法的应用⋯⋯⋯⋯⋯⋯⋯⋯⋯⋯⋯⋯⋯⋯⋯⋯⋯⋯⋯35一、实验哲学不能检验直觉可靠与否⋯⋯⋯⋯⋯⋯⋯⋯⋯⋯⋯⋯⋯⋯.35二、认知科学家对直觉可靠性的判断⋯⋯⋯⋯⋯⋯⋯⋯⋯⋯⋯⋯⋯⋯.361、核磁共振成像技术⋯⋯⋯⋯⋯⋯⋯⋯⋯⋯⋯⋯⋯⋯⋯⋯⋯⋯⋯362、认知科学对直觉的检验⋯⋯⋯⋯⋯⋯⋯⋯⋯⋯⋯⋯⋯⋯⋯⋯⋯40结语⋯⋯⋯⋯⋯⋯⋯⋯⋯⋯⋯⋯⋯⋯⋯⋯⋯⋯⋯⋯⋯⋯⋯⋯⋯⋯⋯⋯⋯⋯⋯⋯⋯⋯⋯⋯⋯⋯⋯⋯⋯⋯⋯⋯⋯⋯⋯~42\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一44参考文献⋯⋯⋯⋯⋯⋯⋯⋯⋯⋯⋯⋯⋯⋯⋯⋯⋯⋯⋯⋯⋯⋯⋯⋯⋯⋯⋯48致辞⋯⋯⋯⋯⋯⋯⋯⋯⋯⋯⋯⋯⋯⋯⋯⋯⋯⋯⋯⋯⋯⋯⋯⋯⋯⋯⋯⋯⋯⋯⋯⋯⋯⋯⋯⋯⋯⋯⋯⋯⋯⋯⋯⋯⋯⋯⋯⋯50II\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ontentEnglishAbstract.⋯⋯..⋯.⋯..⋯.⋯.⋯⋯⋯.⋯...⋯.⋯.⋯⋯.⋯⋯.⋯⋯⋯⋯⋯⋯⋯⋯.⋯..⋯.⋯.⋯...2ChapteIIntroduction..⋯.⋯⋯.⋯.⋯⋯⋯⋯⋯.⋯.⋯.⋯.⋯⋯..⋯..⋯.⋯⋯.⋯.⋯..⋯.⋯.⋯.⋯..⋯31.TheOriginoftheTopicandtheSignificancesoftheThesis⋯.⋯.⋯...⋯⋯.⋯.⋯.⋯32.CurrentSituationoftheResearch⋯.⋯.⋯.⋯.⋯⋯.⋯⋯.⋯.⋯⋯⋯..⋯⋯...⋯...⋯.⋯.⋯..93.CentralQuestionandBasicIdeaofthePaper.⋯⋯⋯.⋯⋯.⋯⋯⋯.⋯⋯⋯⋯⋯.⋯.⋯..13ChapterIIExperimentalPhilosophyandtheIntuition.⋯.⋯...⋯⋯⋯⋯⋯⋯⋯⋯.⋯⋯.⋯151.ExperimentalPhilosophyandItsResearch⋯.⋯.⋯⋯.⋯⋯⋯⋯⋯..⋯⋯⋯⋯⋯⋯⋯....151.1.TheRiseofExperimentalphilosophy⋯⋯⋯.⋯⋯.⋯⋯⋯⋯.⋯..⋯..⋯.⋯.⋯⋯.⋯151.2.theStudyofIntuitioninExperimentalPhilosophy..⋯⋯⋯⋯⋯..⋯.⋯..⋯⋯⋯.162.ExperimentalPhilosophorsQueryoftheIntuition.⋯.⋯.⋯.⋯⋯.⋯⋯..⋯..⋯.⋯.⋯..233.TheControversyofExperimentalPhilosophy⋯⋯⋯⋯⋯⋯⋯⋯⋯⋯⋯⋯⋯⋯⋯⋯⋯.24ChapterlIIQuestionsaboutExperimentalPhilosophy.⋯⋯.⋯..⋯.⋯..⋯..⋯..⋯.⋯.⋯..271.QueryingoftheMethodofExperimentalPhilosophy⋯⋯⋯⋯⋯⋯⋯⋯⋯⋯⋯⋯⋯.271.1.TheMethodofExperimentalPhilosophy⋯⋯⋯⋯⋯⋯⋯⋯⋯⋯⋯⋯⋯⋯⋯⋯..271.2.TheMethodofExperimentalPhilosophyDependonIntuition.⋯.⋯⋯.⋯.⋯282.QueryingoftheConclusionofExperimentalPhilosophy⋯⋯⋯⋯⋯⋯⋯⋯⋯⋯⋯..292.1.IntuitionisnotUnreliabilityCompletely⋯⋯⋯⋯⋯⋯⋯⋯⋯⋯⋯⋯⋯⋯⋯⋯⋯..292.2.IntuitionDependsontheSituation⋯⋯⋯⋯⋯⋯⋯⋯⋯⋯⋯⋯⋯⋯⋯⋯⋯⋯⋯⋯⋯332.3.TheReliabilityofIntuitionisContinuous⋯⋯.⋯⋯⋯⋯⋯⋯⋯⋯⋯⋯⋯⋯⋯.⋯..34ChapterIVTheApplicationofthemethodofCognitiveScience⋯⋯.⋯.⋯..⋯.⋯.⋯..361.ExperimentalPhilosophyCan’tTestWhethertheIntuitionisReliability⋯⋯⋯.362.TheJudgementontheReliabilityofIntuitionfromCognitiveScienfists⋯⋯⋯..372.1.TheMagneticResonanceImaging⋯⋯⋯⋯⋯⋯⋯⋯⋯⋯⋯⋯⋯⋯⋯⋯⋯⋯⋯⋯.37III\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TheInspectionofIntuitionfromCognitiveScience⋯⋯⋯⋯⋯⋯⋯⋯⋯⋯⋯.41Cordusion⋯⋯⋯⋯⋯⋯⋯⋯⋯⋯⋯⋯⋯⋯⋯⋯⋯⋯⋯⋯⋯⋯⋯⋯⋯⋯⋯⋯⋯⋯⋯⋯⋯⋯⋯.⋯⋯⋯..43Acknowledgement⋯⋯⋯.⋯⋯⋯⋯⋯⋯⋯⋯⋯⋯⋯⋯⋯⋯⋯⋯⋯⋯⋯⋯⋯⋯⋯⋯⋯⋯⋯⋯⋯⋯⋯48Attachment.⋯..⋯⋯⋯⋯..⋯⋯⋯..⋯.⋯⋯.⋯.⋯.⋯⋯..⋯⋯⋯..⋯⋯⋯⋯..⋯⋯⋯⋯⋯.⋯.⋯⋯.⋯.!;()IV\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近十几年来实验哲学作为一个新兴运动从西方国家悄然兴起。其发展势头日渐猛烈,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关注。实验哲学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质疑直觉这种传统的哲学方法,主张哲学应该放弃思辨的方法。真正可用的哲学方法应该是经验的,即实验哲学家们所采用的系统实验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实验方法。那么,实验哲学家们对直觉的质疑到底可靠不可靠呢?若事实真如实验哲学家们所提倡的那样,直觉方法就必须要从哲学方法论中消失吗?众所周知,直觉这种传统的并被大多数哲学家所深爱的哲学方法,一直以来都在哲学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在哲学家们的理论建构过程中具有一种基础性的证据地位。那么实验哲学家提出的“烧掉扶手椅”的口号是否成立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做了进一步思考。通过笔者对实验哲学运动的考察,认为实验哲学家对直觉的质疑是存在问题的。实验哲学自身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如运用思想实验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最终仍是依赖直觉;实验哲学得出直觉完全不可靠的结论太片面。实验哲学家们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而质疑直觉,但是笔者同样用实验哲学提出的问卷调查方法对直觉进行考察,发现直觉存在可靠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直觉的可靠性是连续的。既然直觉的可靠性是连续的,那么,由此又会带来一个问题,直觉在多大程度上是可靠的呢?如何判断直觉在某种情形下可靠与否?笔者的看法是,判断直觉在多大程度上可靠,需要用经验的方法。实验哲学家们提倡运用经验的方法,但是他们最终还是依赖直觉,因此陷入了一种循环。所以,实验哲学方法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从目前状况来看,认知科学有可能为直觉的可靠性提供判据。随着认知科学的不断发展,它最终可以确定在具体的情形中某种直觉是否可靠。未来的哲学可以继续使用直觉方法进行理论研究,但是,通过直觉得出的理论不再是最终的不可更改的结论,有些理论会受到认知科学的检验。关键词:实验哲学;直觉;思想实验;认知科学\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llABSTRACTRecentyearshaveseentheemergenceofanewmovementcalledexperimentalphilosophyinWesterncountries.Theexplosivegrowthofthismovementhasbeenfocuseduponbymoreandmorephilosophers.ThereasonwhySOmanyphilosophersfocusonitisthatexperimentalphilosophyisskepticalaboutintuitionwhichisatraditionalphilosophicalmethod,andthinksthespeculativemethodshouldbegivenup.Therealphilosophicalmethodshouldbeempirical,whichissystematicexperimentationandstatisticalanalysisthatthephilosopherschoose.Soisthedistrustaboutintuitionreliable?Ifthefactisthesameaswhatphilosophersclaim,willtheintuitionmethoddisappearfromphilosophicalmethod?Asisknowntoall,thetraditionalmethodofintuitionhasbeendeeplylovedbymostphilosophers,andplayinganimportantroleinphilosophicalhistory.Ithasafundamentalevidencestatusduringthetheories’construction.SoCanthesloganwhichphilosophersputforward‘'bumthearmchair'’beestablished?Withregardtothisproblem,Ihavesomethoughtintoadeeperlevel.Throughfurtherinvestigation,Ithinktheexperimentalphilosophers’ideaisnotthatreliable.Therearesomedisadvantagesaboutexperimentalmethod.Forexample,themethoditselfusingquestionnairesurveyaboutthoughtexperimentsalsodependsonintuitionfmally;theresultsofthesurveyaboutintuitionnotbeingreliablearenarrow.Experimentalphilosophersquestionintuitionbymakingsurveyswhichisalsoaresearchmethodofme.ButIfindintuitionisreliablesometimes.Sointuitioncannotbeabandonedfromphilosophicalmethod,itCanalsomakeacontributiontophilosophy.Sotherewillbeanotherproblem,ifintuitionshouldcontinuetoserveasa.philosophicalmethod,towhatextentintuitionisreliable?IⅡliIll(weshoulduseempiricalmethod.ThecognitivescienceCanofferultimatecriterionforthereliabilityoftheintuition.Withthedevelopmentofcognitivescience,itCandeterminewhethersomeintuitionsarereliableornotinthespecificcircumstance.PhilosophyCancontinuetouseintuitioninthefuture,butthetheoriesachievethroughintuitionarenotcorrectforever,sometheorieswillbetestedbycognitivescience.Keywords:experimentalphilosophy;intuition;thoughtexperiment;cognitivescience2\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一章引言在本世纪初兴起了一个新运动——实验哲学。实验哲学对直觉的可靠性进行追问。实验哲学自身目前分为两个派别:激进派和温和派。他们的矛头都是对准直觉,认为直觉不可靠。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温和派的目的只是为了给哲学研究的工具箱增加一种工具而已,用更全面的方法来研究哲学。而激进派则态度很强硬,主张直觉方法与实验哲学方法二者择一,非此即彼。本文主要针对实验哲学家中的激进派的观点进行的研究。我们知道,直觉在传统哲学方法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如今实验哲学家们对直觉进行质疑,并且拿出了经验的调查结果。这使我们不得不对实验哲学进行关注和研究。但是实验哲学对直觉的质疑可靠吗?他们提出推翻直觉的口号能否成立呢?传统哲学的形象是思辨的。从古希腊时期的本体论阶段到近代时期的认识论阶段再到现代的语言哲学阶段,哲学家们对于哲学命题的研究都是从理性思辨的角度展开的。哲学家们善于提出问题,包括对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问题。他们热衷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在大脑中构思并进行推理以使对问题的探索得到进一步深化。概念分析和思想实验是哲学家们尤其是分析哲学家们对哲学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最常用的方法。概念分析是命题分析的基础,是分析哲学家们进行分析论证经常使用的方法。概念分析并不像科学方法那样需要很多具体的技术操作和数据材料,因此人们对之的印象是哲学家们终日坐在躺椅上冥想哲学问题并得出“思辨的"哲学理论。也正因此,传统哲学常被一些激进的哲学家嘲讽为“扶手椅哲学”(aunchairphilosophy)①。通过概念分析不仅要求给出所陈述概念间的关系,更要给出概念得以恰当运用的充分必要条件。它的目标在于发现概念的组成要素及其彼此间的关联关系。这种哲学方法强调理论分析和论证的严密性和逻辑合理性。在20世纪①“armchair”作名词时为扶手椅、沙发,作形容词时一般为贬义,即只说不做的、空谈的、脱离实际的。“扶手椅哲学”常被简称为(A-Phi.)。\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西方哲学发展历程中,分析哲学家们所采用的概念分析方法在整个哲学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因为语言学转向使得分析哲学家们在处理哲学问题时更关注于语言与逻辑分析,试图通过对语言问题的分析来澄清或消解哲学问题和争论。通常,一个哲学问题要涉及很多核心概念,运用概念分析将这些核心概念进行拆分,以此研究它们之间如何发生内部关联。例如,在摩尔(GordonE.Moore)的观念中,哲学的任务就是将非常复杂的概念转变为简单的成分。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分析诸如自由、善、恶、知识等这些概念,并尝试着去提供定义。摩尔将概念分为简单概念和复杂概念,简单概念不能再分,如善、红色等;而像知识、正义和理性等这样的复杂概念可以被拆分成许多简单概念。譬如,关于自由意志的问题,就包含自由、道德责任、决定论等基本概念,不同的哲学家对他们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从而引起了针对自由意志和决定论是否相容的旷日持久的争论。哲学家们在不断地分析和反思过程中寻找概念得以应用的最佳平衡点,以此展开进一步的推理论证。思想实验在增加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促进人类认识自己方面作用巨大。一般认为,思想实验可以为哲学问题的解答提供可靠的证据。“思想实验在人类认识思想史上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哲学家们为解答某个难题常会借助于思想实验或特殊事例,使我们免于经验的输入便可以获得关于世界的新知识。启发性的叙事结构诱导我们重组以往的经验而产生新知识,它所产生的知识之所以是有效的,是因为它等价于一个可靠的论证①。”思想实验发生在人们头脑中,是以人的思维为载体的。在一个想象的情景中,人们“看”到了事物发生变化的过程。思想实验中所陈述的条件是完全理想化了的,比如“以光速奔跑的入”等。因为思想实验只是人们思维运作的结果,所以不涉及任何新的经验数据。这决定思想实验主要在概念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作用。我们可以用具体事例来说明思想实验如何被哲学家们所运用。道德哲学中有名的“电车困境”(Thetrolleyproblem)②思想实验(图1):一辆失控的有轨电车正疾驰而来,如果不采取措施,前方正在轨道上进行维修作业的五名工人将会死于非命。在你的旁边是一个控制台,而唯一可以拯救这五名工①王华平:“思想实验的认识论问题”,《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第4期,第25—30页。②PhilippaFoot,“TheProblemofAbortionandtheDoctrineoftheDoubleEffectinV'utuesandVices.”OxfordReview.1967,5.4\n\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本身就是一个有效的论证,能够为某一哲学立场和哲学结论做出有力的辩护和支持。概念分析和思想实验方法是依赖直觉的。概念分析方法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它需要划定概念间的边界及区分它们之间的内在差异,而概念间的边界及内在差异通过什么标准来划分,哲学家则往往要诉诸直觉来判断。例如对于“自由”概念的界定,评价某一行为是否属于自由,不同哲学家的认定很容易产生分歧,这种分歧恰恰产生于他们对同一问题在直觉认识上的差异。哲学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直觉"去比较和调整概念,最终给定概念的使用边界。而思想实验论证的有效性也来源于直觉。准确来说,思想实验诉诸的是“特殊情境下的直觉”(particularsituationintuition)。我们常常看到,哲学家在设计分析完一个思想实验后,便会大胆的做出诸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说⋯⋯”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会同意⋯⋯”等这样的结论。显然,这样的结论都是诉诸直觉而做出的,而不是根据真实的调查研究以及实验数据而得出。直觉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一般被认为是人类具有创造性的一种心理活动和认知能力。哲学教科书上对直觉的定义为:“对自我、外部世界、价值或形而上学的真理的直接或即刻的认识,不需要界定观念、论证结论或建立推论”①。人们认为直觉是一种无需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而直接获得某种知识的能力,是与逻辑分析≮有意识的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能力②。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直觉是一种无意识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本能性的思维与认知加工活动。哲学中对直觉的讨论与心理学的研究并无本质差别,只不过哲学中对于直觉的研究会更多的涉及到哲学方法论的问题。自古希腊以来,哲学家们频繁使用直觉这种方法研究哲学问题。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人类对一些数学公理的认识是由“直觉"而来的③。亚里士多德认为,直觉比知识更重要。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工具论》一书中指出,“科学知识和直觉总是真实的;除了直觉外没有任何东西比科学知识更为真实,了解原始前提的将是直觉,直觉就是科学知识的创始性根源"④。直觉方法在分析哲学中一直受到哲学①斯通普夫,菲泽:《西方哲学史》(第七版),丁三东等译,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738页。②周治金,赵晓川,刘昌:“直觉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第6期,第745页。③梯利:《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④亚里士多德:《工具论》,李匡武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56页。\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家们的偏爱。通常我们会看到哲学家们在著作中写到:“从直觉上说,⋯⋯”或者“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说⋯⋯”等等。哲学家如何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他们的依据是什么?显然,他们并没有依靠任何实验或经验证据,依靠的只是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特殊看法"(即直觉)而已。杰克逊(FrankJackson)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直觉是一致的,它们解释我们共享的理论。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直觉与大众的直觉一致,它们揭示的正是大众的理论”①。在他看来,我们的直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共享的理论。直觉成为哲学家们论证和理论建构的理由。它可以起到一种辩护性的作用,可以作为最终的证据而不需要再为这个理论的得出而提供任何其他的理由。与其他学科相比,哲学探寻也许更多的受直觉判断的影响。也就是说,受“我们表明”的内容的影响。对于大多数的哲学理论来说,直觉作为一个证据的来源来捍卫或攻击哲学观点。由此可见,直觉这种传统的思辨方法对于哲学家们的重要作用。实验哲学的兴起源于人们对存在于分析哲学中的“诉诸直觉’’这种论证方法的可靠性的不断追问。它的兴起对传统直觉方法在哲学中的地位造成了威胁。那么实验哲学家们是如何对直觉进行质疑的呢?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大多数的哲学论断都是“第一人称的”,尽管多数时候不直接用“我们”,貌似显得客观。但我们也认识到这种哲学方式的弊端就在于哲学家的直觉是否能够代表所有人的直觉?“我们”指的是哪些人?某个人的直觉观点能够代表“我们”这个群体的观点吗?一般的民众和哲学家得出的结论一致吗?是否可以通过假想的情形就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呢?我们的直觉判断是彼此存在差异的,即使是哲学家,在很多情况下对于某一问题也并不总是产生一致同意,甚至有时会产生完全相反的直觉。实验哲学家们认为以往我们总是站在“圈里人"的视角去考察问题,在哲学家之间进行争论,却忽视了“局外人”(普通大众)对哲学问题的反应。所以,实验哲学家们首先选择了对普通人在做出直觉判断时的心智背景进行系统的量化研究,以期找到关于直觉问题的答案。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借助实验来获得普通大众的认知直觉的经验数据,并通过分析数据来研究相关问题。经过他们的调查研究,结果令实验哲学家们为之震惊。调查结果显示,普通大众的直觉是多样的和不稳定的,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①FrankJackson,FromMetaphysicstoEthics:ADefenseofConceptualAnalysis.NewYork:OUP,1998.P.32.\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因此,实验哲学家们大胆得出结论,认为哲学不能再像原来那样坐在躺椅上研究就足够了,应该付诸实践,进行经验研究。不能仅仅依靠大脑的想象简简单单的得出对某个观点的定论,要拿出证据来。因为通过实验哲学家们的调查反映出普通民众对同一问题的观点存在很大差异,并不是像哲学家们所得出的结论那样观点一致。实验哲学家们召开会议,建立实验室,开发相关网站,忙的不亦乐乎。从产生之初至今,其声势和受关注度日渐提高。长期以来,直觉一直受到追问和反思,实验哲学运动更是把直觉推到了风口浪尖。直觉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实验哲学家们认为直觉这种思辨的方法不能作为最终的证据,只有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结论才具有可靠性和说服力,因此应该抛弃直觉方法。那么,被沿用了如此之久的直觉方法,真的要被刚刚兴起不久的实验哲学家们提出的实验方法所替代吗?如果实验哲学家如愿的话,就意味着直觉被“打败”,那么哲学家们基于直觉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将会坍塌。著名的牛津哲学家威廉姆森(TimothyWilliamson)认为,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在躺椅上研究,那就是哲学。而实验哲学就是为了烧掉扶手椅,它呼吁哲学家们“离开扶手椅,走进实验室",面对各种实验手段和分析数据,对一些大众直觉的日常观点进行有系统的哲学研究。如今,这个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利用互联网以空前的速度将世界各地的同行们团结起来,建立了自己的学会并起草了行动宣言等,形成一个不可小觑的哲学团体,对所谓的“扶手椅哲学"研究方法展开追问和反思。实验哲学反对单纯通过直觉而没有任何经验调查就凭空得出一些结论的做法,实验哲学家们认为诉诸直觉的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哲学不断地被科学化,哲学与科学之间的研究对象日益趋同,哲学的独立性也因此饱受各种质疑和挑战。实验哲学的出现顺应了这种趋势。但是,对于越来越受关注的实验哲学运动,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下它对直觉进行的质疑是否可靠。如果真如实验哲学家们所提倡的那样,直觉将从哲学方法论中消失,哲学将改变传统的思辨形象而运用经验的方法。这对于哲学方法论乃至整个哲学界来讲,无疑是一个大事件。因此我们需要审慎对待实验哲学。这不禁使我们产生疑问,实验哲学家们所提倡的“实验"方法真的就能推翻直觉的方法吗?实验哲学自身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呢?我们需要对实验哲学自身的研究进行考察。若实验哲学自身的研究方法仍存在问题,那么实验哲学对直觉的质\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疑就是不可靠的,因此直觉仍然可以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被使用。接下来又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是不是所有情况下的直觉都可靠呢?若直觉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可靠,那通过什么方法能够确定直觉的可靠性程度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会做进一步的分析和陈述。本文主要是对实验哲学质疑直觉这一观点而进行的研究。进行这个选题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当代科学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对当代哲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验哲学是本世纪初出现的一种新运动,它的兴起,正是哲学与科学相互结合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顺应哲学未来发展趋势的运动。它迫使哲学家改造传统的哲学理论以及概念思辨的方式,并对传统哲学研究方法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的出现引起了哲学家们的关注,对其褒贬不一。对于这个新出现的运动,值得去进行关注。另一方面,这个选题涉及到一个怎样做哲学的问题。实验哲学结合了科学实验手段来重新审视传统哲学问题,从而拓宽了传统哲学研究的领域,推动了当代哲学研究的发展。但是实验哲学方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哲学到底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继续它的研究和理论建构呢?直觉的方法到底可不可靠呢?随着实验心理学、认知科学及神经科学的发展,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日益加深,这同时也使哲学科学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只关注外在世界是不够的,我们也要提升“认识自己”的能力。本文在广泛关注认知科学的成果基础上思考实验哲学对直觉质疑的可靠性,它既属于认知科学哲学和心智哲学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元哲学问题,涉及到哲学的方法论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如何使实验哲学与认知科学有效结合,改善实验哲学的弊端,使之与传统哲学方法相互补充,从而更好的适应当代哲学的发展趋势,值得哲学家们深入思考。二、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实验哲学的开端为由温伯格(JonathanM.Weinberg)、尼科尔斯(ShaunNichols)和斯蒂奇(StephenStich)于2001年在《哲学主题》(PhilosophicalTopics)发表的“规范性和认知直觉”(NormativityandEpistemicIntuitions)一文。在这篇文章中9\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最早运用实验心理学手段在对诸如盖梯尔案例(Gettierproblem)等进行调查研究。2008年5月,《实验哲学》(ExperimentalPhilosophy)一书出版,它的出版对于实验哲学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这本书是由多篇关于实验哲学及相关领域问题的文章组成。在本书的开头,是由诺布(JoshuaKnobe)和尼科尔斯两位教授共同提出的“实验哲学宣言”,对实验哲学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领域做了介绍,并对一些哲学家对实验哲学的批判做了反驳和澄清。实验哲学领军人物、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实验室创办人诺布在积极倡导和捍卫实验哲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①。实验哲学研究范围很广,围绕着一些概念和问题进行一系列针对大众直觉的调查研究。如文化差异、民众心理学与道德判断、知识论、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丝弋于。对于文化差异对直觉判断的影响的研究,在“规范性和认知直觉”一文中,温伯格、斯蒂奇和尼科尔斯的研究表明通过对多个思想实验的问卷调查,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主要针对东西方人)对所调查内容的直觉差别很大。诺布在“实验哲学"(ExperimentalPhilosophy)这篇文章中,介绍了温伯格、尼科尔斯和斯蒂奇针对东西方一些在校大学生所做的“动物园斑马’’思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东西方学生对这个思想实验的直觉判断出现了很大差异。同时,由麦车瑞(EdouardMachery)、马伦(RonMallon)、尼科尔斯和斯蒂奇对于指称问题的思想实验研究同样表明了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人对这个思想实验的直觉大相径庭。对于民众心理学与道德判断方面的研究,在诺布的“实验哲学”这篇文章中,介绍了著名的“诺布效应”思想实验,表明民众的直觉判断会受到问题道德性的影响。也就是说问卷中思想实验所描述行为的好坏对于民众的判断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毕比(JamesR.Beebe)和詹森(MarkJensen)在“知识与行动之间的令人震惊的联系:认知副作用效应的坚实性”中②,对于“诺布效应”进行研究同样发现了对于命题的直觉判断受到问题道德性的影响。对于知识论问题的研究,在“规范性与认知直觉"中,介绍了多个关于“知①JoshuaKnobe,"AnswerstoFiveQuestions.”inJestisH.Aguilar&AndreiA.Buekareff(eds.),PhilosophyofAction:5Questions.London:AutomaticPress,2009.②James1LBeebe,&MarkJensen,“SurprisingConnectionsBetweenKnowledgeandAction:TheRobustnessofTheEpistemicSide-EffectEffect.”PhilosophicalPsychology,2012,PP.1-27.10\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识"问题的思想实验的调查。研究者们选取思想实验,选择被调查者对调查问卷进行作答,即判断思想实验所描述情境中的人是否具有知识。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于“知识”的判断并不~致,说明人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标准也不一样。对于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方面,主要的研究针对道德责任与决定论是否相容问题。在“自由意志和决定论关系中对惩罚的态度”(AttitudestowardPunishmentinRelationtoBeliefsinFreeWmandDeterminism)和“自由意志和决定论中的信念及缺乏与惩罚的理由和强度的关联”(BeliefsinFreeWillandDeterminismandLackofRelationtoPunishmentRationaleandMagnitude)这两篇文章中,研究者使用最初的问卷调查,通过“认为宇宙是被决定的”和“认为宇宙不是被决定的”将受试者进行划分。然后向所有受试者提供一些问题,让他们判断某些行为是否应该受到惩罚。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决定论者是持相容论观点的。在“实验哲学”这篇文章中,介绍了渥佛克(RobertL.Woolfolk)、戴斯(JohnM.Doits)和戴雷(JohnM.Darley)等人使用对思想实验进行问卷调查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的研究。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德斯奇(MaxDeutsch)在“直觉、反事实和实验哲学”(Intuitions,Counter-Examples.andExperimentalPhilosophy)一文中,反对跨文化研究对直觉的质疑,认为它对直觉这种研究方法构不成挑战。如温伯格对“盖梯尔”思想实验所做的调查研究表明东诬方对于知识的概念在直觉判断上存在差异。麦车瑞在关于“指称”的跨文化直觉研究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认为,这些结论的确是很有意思并且值得迸一步进行研究。但是它们并不能对直觉研究方法构成任何威胁。实验哲学的兴起,使对直觉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活跃期。在西方学术界,对哲学直觉的讨论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至今从未间断。欣蒂卡(JaakkoHintikka)认为,“诉诸直觉是当前分析哲学家们最喜爱的论证方法,但这种诉诸通常是没有任何值得尊敬的理论基础的。而且在我们思考直觉的方式上,最好对哲学论证中直觉使用的辩护需要根本的变革上”①。康明斯(RobertCummins)认为,“哲学直觉在认识论上是无用的",只有“无直觉的哲学是才是有希望的”@。他对直觉在反思平衡中的作用提出质疑和批判。在《反思直觉:直觉心理学及其在哲学研究中①JaakkoHintild【a,“TheEmperor’sNewIntuitions.”TheJournalofPhilosophy,1999,96(3),P.127.②RobertCmmins,“ReflectiononReflectiveEquilibrium.”inDePaulM.&Ramseyw(eds.),胁咖腋馏Intuition:ThePsycholougyofIntuitionandltsRoleinPhilosophicalInquiry.Lanham:Rowman&Littlefield,1998,p.125.\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作用》(RethinkingIntuition:ThePsychologyofIntuitionandItsRoleinPhilosophicallnquiry,1998)中,对直觉问题的论述,既有辩护,也有质疑和批判,在绪论里,将当前的直觉研究粗略划分为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两个阵营。前者主张直觉方法需要经过认真考察和反思,它的地位和作用是值得怀疑的;后者认为直觉不仅是可靠的,而且是认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对于直觉是否可靠及实验哲学家们的观点和方法是否正确,持不同立场的哲学家讨论激烈,他们撰文参与讨论,其争论频频见于各大权威的学术期刊和网站。有些期刊还组织了专题讨论,如MidwestStudiesinPhilosophy、PhilosophicalPsychology等。那么本文将会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期对实验哲学对直觉的质疑是否可靠及直觉能否作为哲学研究方法而被继续使用的问题做出解答。2、国内研究现状实验哲学是本世纪初出现的新兴运动,对这个运动的研究目前国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对于实验哲学的研究,国内最早发表的一篇文章是郦全民教授的《实验哲学的兴起和走向》一文,在文章中对实验哲学的兴起、成因和作用、实验哲学的走向以及对此运动的意义和启示进行了介绍。陈嘉明教授发表的《实验哲学改变传统哲学思辨方式》这篇文章中,同样对实验哲学的出现、方法及意义做了简要的介绍。张学义的题为《实验哲学:一场新的哲学变革》的文章对实验哲学的研究领域做了介绍,并列举了几个代表性实验。梅剑华教授发表的《实验哲学、语义学直觉与文化风格》一文,主要考察指称理论的实验进路所引起的关于语义学直觉的争论。周昌乐教授发表了一篇名为《哲学实验:一种影响当代哲学走向的新方法》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对实验哲学的作用和有效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那么对此运动进行关注的学者还包括中山大学的朱菁教授。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实验哲学小组成员曹剑波、郑伟平等人也在着手翻译《实验哲学》这本论文集。国内学者目前对于实验哲学主要是引进和介绍,对之大多持支持的观点,认为实验哲学的出现顺应了发展趋势,对于传统哲学方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目前对实验哲学进行质疑和反思的文章还少有谈及。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12\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越多的学者会对实验哲学的研究更加全面。三、核心问题及研究思路本文主要是对实验哲学提出的观点进行进一步考察,通过考察来探究实验哲学本身对直觉的怀疑是否可靠以及未来哲学方法论的走向。实验哲学提出用经验的方法对直觉进行质疑是有一定道理的,选取的角度从整个哲学史上来说也非常新颖,因为之前对直觉的质疑之声就有很多,但是他们仍然没有摆脱思辨本身。实验哲学的出现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它本身的研究方法也是问卷调查这种经验方法。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认为,哲学必须具备实用的性质,它必须成为有效的,实验的。杜威所倡导的这种实验的哲学,他自己没能够将它实现。“实验的”哲学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就是用事实说明的哲学以及用数据显示的哲学,当然也是能够在实际中运用的哲学。能够用事实说明和用数据显示的哲学也就意味着:那种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的形而上学哲学成为过去。这本身就意味着哲学的一次革命。但是,不可否认,实验哲学本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致使它对直觉方法的质疑不成功。首先,实验哲学家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结论之后,认为直觉完全不可靠,这个结论是以偏概全的。他们通过选取的特定的思想实验进而得出的某些观点不能令人信服,虽然实验哲学家们通过对这些思想实验进行问卷调查,确实得出了许多令人惊讶及有意义的研究结果,我们承认实验哲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但是实验哲学家们不能通过这些思想实验的调查结果就得出关于直觉的定论。也就是说,他们只看到了直觉不可靠的部分,而直觉还有可靠的部分被他们所忽视。所以,他们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其次,实验哲学通过调查大众对某个思想实验的直觉反应而得出调查结论,其本身的调查方法就是依赖直觉的,它如何再去质疑直觉的不可靠呢?因此,笔者认为,依据实验哲学目前的研究结果还不能得出直觉不可靠这一结论。在研究思路上,本文共分为四章展开论述。正文从第二章开始。第二章主要说明实验哲学的兴起及其是如何对直觉进行考察的。通过实验哲学的一系列研究\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成果,得出的结论是直觉方法不可靠。接着介绍了实验哲学运动出现之后所引发的争论。从而得出疑问:实验哲学对直觉的质疑可靠吗?在第三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实验哲学进行考察,以便进一步检验实验哲学对直觉的质疑是否可靠。通过笔者对实验哲学方法的反思和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实验哲学家对直觉的态度是不正确的。首先,实验哲学家对直觉可靠性的质疑有问题,因为其自身的调查方法是依赖直觉的。其次,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并不否定实验哲学家们得出的直觉不可靠的情况。笔者认为直觉的可靠性是连续的。第四章提出既然直觉的可靠性是连续的,直觉有可靠与不可靠的,那么需要运用哪种方法来作为判断标准呢?由此引出认知科学方法,即认知科学方法可以作为直觉可靠与否的最终判据。最终,文章的结论就是未来的哲学仍可沿用直觉这种方法,只不过通过直觉得出的结论不再是确定无疑的,而是会接受经验的检验。14\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实验哲学与直觉一、实验哲学及其研究1、实验哲学的兴起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呼吁寻找“哲学的未来"的时代。未来的哲学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理论研究呢?近代以来,哲学不断地被科学化及实证化,因此,哲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各种质疑和挑战。哲学作为一个学科,经历了几次危机和转向后,其地盘已被科学蚕食、瓜分得越来越小,似乎只有不断从科学中借鉴经验方法才不致被历史遗弃。近十年来,分析哲学传统内部兴起的实验哲学运动便是这一趋势的新体现。实验哲学④是本世纪初新兴的一场哲学运动。2008年《实验哲学》一书的出版可以视为实验哲学兴起的标志。实验哲学家结合心理学与社会学等方法,将系统的问卷设计与统计分析相结合。他们选取思想实验进行问卷设计与调查,探究普通大众对某个命题的直觉判断。实验哲学的出现为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这种注重经验的新潮流从出现之日起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实验哲学所关注的问题与传统哲学是相同的。传统哲学家思考关于人类的问题,关注人们的思维是如何运转的,他们对理性和情感、文化、道德和宗教信仰的来源等问题感兴趣。哲学家关注它们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只不过传统哲学家是通过思辨的方法来进行探究,他们把直觉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方法。而实验哲学家是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探究人们产生某种直觉时的心理进程。实验哲学家'ITJ弓I入了实际调查的方法,他们的方法比传统哲学家们对人们思维过程的探究更加科学。运用经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也是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的。实验哲学家们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经验证据往往与深居书斋中的哲学家埋头探讨的结果大相径庭,常常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①在此有必要区分两种意义的“实验哲学”:一种是在始于近代早期,即科学革命时期的实验传统下的自然哲学,有时也被称为“PhilosophyofExperiment”,即关于科学实验的哲学研究;另一种正是本文语境下要阐述的,称为“ExperimentalPhilosophy”,简称“x-phi”。\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实验哲学针对直觉的代表性研究实验哲学的研究主要针对普通民众的直觉。实验哲学家通过调查发现,普通民众对某一命题的直觉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这种直觉判断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面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数据来对实验哲学的研究进行深入的了解。(1)文化差异与社会经济地位对直觉的影响目前存在这样一个事实,分析哲学文章的读者通常都是对这些文章感兴趣并且大多数读者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西方文化背景人群。因此,他们在读同样是西方哲学家们所写的文章时,很少会对文章所表达的观点产生异议,基本上会同意作者的观点。但是,实验哲学家们对此产生疑问,是否其他文化或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也同样拥有相同的直觉?因此,实验哲学家们从这个疑问出发进行了研究,这也是实验哲学家们早期所关注的问题。在“规范性和认知直觉”一文中,温伯格、斯蒂奇和尼科尔斯对知识论直觉提出了质疑。他们提出了四个假设:在文章中他们主要对“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地位”这两个因素的差别引起的知识论直觉的变化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经过调查发现,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对所调查内容的直觉差别很大。在调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知识论直觉有无差异时,他们选取了盖梯尔思想实验进行了调查。盖梯尔思想实验内容如下:鲍伯(Bob)有一个朋友名叫吉友(Jill),鲍伯知道吉友有一辆别克车,因此鲍伯认为吉友拥有一辆美国牌子的汽车。但是,鲍伯有所不知的是,吉友的别克车很早就被偷了,并且换成了一辆叫做庞蒂克的汽车,是另外一种类型的美国汽车。那么,鲍伯真地知道吉友驾驶的是美国汽车,还是仅仅相信呢?①对于这个思想实验,他们选取部分东西方人②进行调查,发现在被调查者中,所选取的大多数西方人(>70%)认为鲍伯“仅仅相信”吉友拥有一辆美国车,而被调查者中的东方人的回答却恰恰相反,大多数东方人(>50%)认为Bob“真地①JonathanM.Weinberg,ShaunNichols,&StephenStich,‘'NormativityandEpistemicIntuitions",inJoshuaKnobeandShaunNichols(eds.),ExperimentalPhilosoph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8.P.29.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选取的西方人主要是RutgersUniversity的大学生,选取的东方被试者也是在校大学生。\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知道”吉友拥有一辆美国车。为了丰富他们调查的可靠性,他们进而对印度人与西方人的直觉是否一致产生兴趣继而进行了调查。对于上述的盖梯尔思想实验,印度人与西方人的知识论直觉也相差甚远,相差程度甚至超过了前面的东西方人的差别。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西方人(>70%)认为鲍伯“仅仅相信”吉友拥有一辆美国车,而大多数被调查的印度人(>60%)认为鲍伯“真地知道”吉友拥有一辆美国车。如果诺布等人的调查结果是正确的,那么,很有可能人们对“知识”的理解是不一致的。为了检验以上的结论是不是可靠,他们又选取部分印度人与部分西方人对知识论直觉进行了调查,涉及的思想实验是“癌症阴谋”和德斯克(FredDretske)在1970年提出的著名的“动物园斑马"思想实验。“癌症阴谋”思想实验是这样的:很明显,吸烟会增加得癌症的可能性。然而,现在有大量证据表明:直接食用尼古丁而没有吸尼古丁(例如,吞下一片尼古丁药丸),并不会增加得癌症的可能性。吉姆(Jim)知道这个证据,作为结果,他相信服用尼古丁不会增加患癌的可能性。食用尼古丁不会增加患癌的可能性这个证据,可能是烟草公司不诚实制造并加以宣传的,这个证据实际上是假的而且是误导人的。现在,烟草公司实际上并没有制造这个证据,但是吉姆并没有意识至Ij这个事实。吉姆真地知道食用尼古丁不会增加患癌的可能性吗,或者他只是仅仅相信这一点?①“动物园斑马”思想实验:迈克(Mike)带着儿子参观动物园,当他们来到斑马笼子前面时,迈克指着一只斑马说:“那是一只斑马。’’迈克是正确的,那的确是一只斑马。然而,正如一些年长的人所知道的那样,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会被欺骗以至于相信一些本来是虚假的东西。事实上,一些年长的人知道动物园的管理员有可能将骡子化妆成斑马的样子来欺骗游客,来动物园参观的游客不能区分出真假斑马。如果迈克当时所指的那只“斑马”实际上是一只被管理员巧妙化妆而有了斑马外表的骡子,迈克依然会认为那是一只斑马。那么,迈克真地知道那是一只斑马,还是仅仅相信那是一只斑马呢?①JonathanM.Weinberg,ShaunNichols,&StephenStich,‘"NonnativityandEpistemicIntuitions'’,inJoshuaKnobeandShaunNichols(exts.),ExperimentalPhilosoph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8.PP.30-31.17\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于“癌症阴谋”思想实验,在被调查者中,大部分西方人认为“仅仅相信",10%的西方人认为“真地知道”,而在选取的印度人受试者中,却有30%的印度人认为“真地知道”。对于“动物园斑马”思想实验,调查数据显示,所选取的西方人被调查者中,大部分西方人(将近70%)选择“仅仅相信",而选取的印度人当中,对于这个问题选择“仅仅相信"和“真地知道’’的比例各为50%。通过对这两个思想实验的调查,仍然表明西方入和印度人的直觉有很大差异。受到跨文化研究成果的鼓舞,诺布等人又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对认知直觉是否一致进行了调查。当然他们的研究结论是很初级的,但是,他们得出的结果显示,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对于主体的认知直觉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他们通过受教育的年数来区分社会经济地位的高低。从来没有进入过大学的被调查者被划分为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那些受过至少一年大学教育的被调查者被划分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所有被调查者都是成年人,他们会给每一个参加调查的人发放一些小礼品。他们所做的第一个调查类似于上述“动物园斑马"思想实验。派特(Pat)和他的儿子在动物园里参观,走到斑马笼子前,派特指着其中一只说:“这是一只斑马。”派特所说的话是正确的——那是一只斑马。然而,由于游客与斑马笼子之间有距离,派特不能区分真正的斑马与一只被巧妙地伪装成斑马外表的骡子。如果那只斑马真的是一只被伪装了之后的骡子,派特仍然会认为那是一只斑马。那么派特真地知道那是一只斑马吗?还是仅仅相信那是一只斑马呢?调查结果显示,在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被调查者中,大于30%的人认为派特“真地知道”,而在对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被调查者进行调查后显示,只有多于10%的人选择“真地知道”。接下来,针对“患癌阴谋”思想实验,再次对不同经济地位的人进行调查,结果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结果也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在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被调查者中,有50%的被调查者认为“真地知道”,而在对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被调查者进行调查后显示,只有不到20%的人认为“真地知道”。那么,为什么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会产生相异的直觉呢?\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于这个问题,诺布等人坦诚他们也不能给出解释,他们对于不同经济地位的人产生相异观点的原因进行推断认为,可能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对于知识的标准低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当然推论的正确与否还需要更多的调查研究来判断。在诺布等人发表这篇文章之后,开始有人对这种调查方法所取得的成果关注,并相继有很多相关的调查出现。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的调查,介绍一下著名的克里普克关于哥德尔与施密特的思想实验。约翰(John)就读于一所大学,在这所大学里,有一个叫哥德尔(Godd)的人发明了“算数不完全性定理"。约翰精通数学并且能对这个定理做出精确的陈述,他承认这个定理的发明者是哥德尔,但是他仅仅是从哥德尔那里听说的。但是实际上哥德尔并不是这个定理的真正发明者。一个叫做施密特(Schmidt)的人在很久以前发明了这个定理,哥德尔偶然间得到了他的手稿并且声称是他发明了这个定理。因此他被认为是这个定理的发明人。那么,当约翰使用“哥德尔”这个名称时,他指的是:1)真正发现“算数的不完全性定理"的人(施密特)?或者2)拿到这份手稿并得到定理发明者荣誉的人(哥德尔)?意义和指称问题在二十世纪分析哲学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而名字的指称问题是其中的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对于上述思想实验,克里普克以及他的同事们都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2),然而当实验哲学家将这个问题进行调查后,获得了令人惊讶的结果。对西方受试者的调查结果与克里普克等人的直觉是相同的,选择2),而大多数东方文化背景的受试者选择了1),认为“哥德尔"这个名称指的是真正发现这个定理的人。(2)提供问题的方式对直觉的影响实验发现,提供案例的方式也是影响认知直觉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诺布的《实验哲学》(ExperimentalPhilosophy)中表明,问题的抽象与具体会对直觉产生影响。抽象的问题是“在A宇宙(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被决定的)中,人们是否应该对他们的行为负有全部的道德责任?”,具体的问题是“在A宇宙(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被决定的)中,一个叫比尔(Bill)的男人被他的秘书吸引,他发现唯一能和她在一起的方法是杀死自己的妻子和三个孩子。比尔知道他的房子一旦发生火灾,是无法从中逃生的,于是就在出差之前在地下室安放了一19\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个装置,这个装置烧毁了他的房子,杀死了他的家人。比尔是否对杀死他的妻儿负有道德责任?”两种情况下的结果显示出明显的差别。在抽象问题的情况下,绝大多数(86%)表示在决定论的宇宙中人不可能负有道德责任。但是,在涉及到更具体问题的那一组中,结果完全相反,大多数人(72%)表示比尔对他的行为负有责任∞。在《哲学直觉的不稳定性:在特鲁特普案例上做冷热实验》中,斯温(StaceySwain)、亚历山大(JoshuaAlexander)和温伯格发现,受试者对特鲁特普案例的回答,受顺序效应的影响。在思考特鲁特普案例前,如果受试者先被提供了一个明显是知识的案例,那么受试者就不太愿意说特鲁特普案例的主角有知识;如果受试者先被提供了一个明显不是知识的案例,他们则更愿意把知识归给特鲁特普案例中的主角。圆在《实验哲学:哲学遭遇现实世界》中,拉克曼(JonLackman)指出,被调查者的反应会受到某些场景中无关的细节的干扰。在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中,人们选择拯救200人的生命,而不选择600人中有三分之一被救的冒险。然而,如果要求受试者在让400人去死或者600人有三分之二会死的冒险之间进行选择,人们会选择后者。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两种情况下提出的备选答案相同,只是措辞有差异而已,但是产生的结果却不同。这表明,讲故事的方式会影响人们对故事的感情,而这反过来又会影响他们的选择。@(3)生理性别对直觉的影响在《社会性别与哲学直觉》中,巴克沃尔特(WesleyBuckwalter)和斯蒂奇为性别不同的受试者提供了尼科尔斯、斯蒂奇和温伯格改版的缸中之脑假设:乔治(George)和奥马尔(Omar)是室友,而且享受深夜的“哲学”讨论。一天晚上,奥马尔争论说:“在某个时间点上,比如在2300年,医学和计算机科学将能够非常令人信服地模拟真实世界。它们将能够培养没有身体的大脑,并用恰到好处的方式把它接在一台超级计算机上,以致这个大脑完全有好像一个真实的人行走在一个现实的世界并与他人交谈的经验。因此这个大脑将会相信它是一①JoshuaKnobe,“ExperimentalPhilosophy.”PhilosophyCompass,2007,2(1),P.88.②StaeeySwain.JoshuaAlexander,&JonathanM.Weinberg,‘'TheInstabilityofPhilosophicalIntuitions:RunningHotandColdonTmetemp.”PhilosophyandPhenomenologicalResearch,2008,76(1),PP.138-155.③JonLackrnan.“TheX-Philes:Philosophymeetstherealworld'’.URL-http://www.slate.corn/articles/healthandseience/science/2006/03/the._xphiles.html.20\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个正在现实世界中行走等等的真人,诸如此类,只可惜它错了——它只不过陷入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中,没有实际的腿走路而且没有与其他实际的人说话。这里的问题是:你究竟如何可能说现在真的不是2300年,而且你真的不是一个虚拟现实的大脑?如果你是一个虚拟现实的大脑,那么毕竟,任何东西看起来、摸起来就完全像你现在看见和摸到的一样!’’乔治想了一会儿,然后回答说:“但是,你看,这是我的腿。"他指着他的腿说,“如果我是一个虚拟现实的大脑,那么我不会有任何真实的腿——我真的只是一个没有身体的大脑。但是我知道我有腿——只要看一下它们!——所以我一定是一个真人,而不是一个虚拟现实的大脑,因为只有真人才有真腿。所以,我会继续相信,我不是一个虚拟现实的大脑。"乔治和奥马尔在当下实际真实的世界中实际上是真人,所以他们两人都不是虚拟现实的大脑,这意味着乔治的信念为真。但是,乔治知道他不是一个虚拟现实的大脑,或者他只是相信它?①结果发现,与男性受试者相比,女性受试者更多地同意主角知道他们不是无身体的缸中之脑(在7分制中,女性的平均值为6.72,男性的为5.62)。@在《知识是主观的吗?成人认知直觉的生理性别差异》中,斯塔曼斯(ChristinaStarmans)和弗里德曼(OriFriedman)提到了两个盖梯尔型案例,在其中,男性肯定盖梯尔案例是知识的分别为41%和36%,女性肯定盖梯尔案例是知识的分别为71%和75%。实验结果发现,在盖梯尔案例的知识归因中,存在着显著的生理性别差异,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否认盖梯尔案例中的主角拥有知识。@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合理解释是:不同生理性别的人的认知直觉可能不同。(4)所上哲学课程数目对直觉的影响在《元怀疑主义:民族方法学的思考》中,尼科尔斯、斯蒂奇和温伯格发现,在缸中之脑假设的情境下,对“乔治真的知道他有腿”问题,上过三门或更多哲学课的受试者,与只上过两门或更少哲学课的受试者的回答是不同的,前者只有①ShaunNichols,Stephen嘶ch,&JonathanM.Wrcinberg,‘'MetaSkeptieism:MeditationsinEthno-Methodology'’,inS.Luper(ed.),Z舵Skeptics.Aldershot:AshgatePublishing,2003.pp.241—242.②WbleyBuckwalter,&StephenSticll.“GenderandPhilosophicalIntuition'’,InJoshuaKnobe&ShaunNichols(eds.),ExperimentalPhilosophy,、,|01.2.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forthcoming.③ChristinaStarmans,&OriFriedman,“Isknowledgesubjective?ASeXdifferenceinaduIts’epistemicintuitions'’.PosterPresentedat刀2P6thBiennialMeeting矿砒CognitiveDevelopmentSociety,SanAntonio:rD(,2009.pp.16.17.\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的人回答“是”,后者回答“是”的比例为55%。①我们发现,受过较多哲学训练的人所使用的直觉不同于未上过哲学课程或者只接受过一些哲学训练的人所拥有的直觉,他们更能深思熟虑。这表明良好的哲学训练可以改善认知直觉。(5)问题的道德性对直觉的影响毕比和巴克沃尔特在《认知副作用效用》圆中,毕比和詹森在《知识与行动之间的令人震惊的联系:认知副作用效应的坚实性》@中,都发现了知识归因的诺布效应。在实验中,毕比和巴克沃尔特最初提供给受试者的小场景或者是帮助或者是危害版本,它是以诺布的最初研究为基础的固:一个公司的副总裁走到董事长跟前说:“我们正在考虑开始一项新的计划。我们肯定它将帮助我们增加利润,而且它将帮助/危害环境。”董事长回答:“我才不管什么帮助/危害环境。我只是想尽量获得利润。让我们开始这项计划吧。"他们开始了这项计划。果然,环境帮助/危害了。董事长知道新计划会帮助/危害环境吗?@在7点李克特量表(aseven-pointLikertscale)中,受试者被问他们对“董事长知道,新计划将帮助/危害环境吗?”问题做出回答,范围从.3(标记“董事长不知道”)到3(标记为“董事长知道”)。受试者在危害的条件下选择董事长有知识(即回答“3”)的最强的肯定人数(67.5%),几乎是在帮助条件下(35.5%)的2倍,在危害条件下选择1、2或3的回答的受试者的百分比(90%)显著高于在帮助条件受试者选择1、2或3的百分比(61%)@。这表明,对董事长是否知道的归因,受问题的道德性影响,出现了非对称性。①ShaunNichols,StephenStieh,&JonathanM.Weinber吕‘'MctaSkepticism:MeditationsinEthno-Methodology",inS.Lupcr(ea.),TheSkeptics.Aldershot:AshgatePublishing,2003.PP.241—242.②JamesR-Beebe,&WesleyBuckwalter,“TheEpistemicSide-EffectEffect”Mind&Language,2010,25(4),PP.474__498.③JamesRBeebe,&MarkJensen,“SurprisingConnectionsBetweenKnowledgeandAction:TheRobustnessofTheEpistemicSide—EffectEffect.”PhilosophicalPsychology,2012,PP.1-27.④JoshuaKnobe,“IntentionalActionandSideEffectsinOrdinaryLanguage."彳M舾趣2003,63.pp.190-193.@JamesR.Beebe,&WesleyBuckwalter,"TheEpistemicSide-EffectEffect.”Mind&Language,2010,25(4),PP.47孓_476.⑨JamesRBeebe,&WesleyBuckwalter,“TheEpistemicSide-EffectEffect.”Mind&Language,2010,25(4),PP。\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实验哲学家对直觉的挑战通过上面介绍的实验哲学家对民众直觉的研究,表明民众的直觉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因此,实验哲学家认为,事实并不是像原来哲学家们认为的那样,所有的人都会对某一问题持相同的直觉。人们对某些问题的直觉判断在很多情况并不一致。因此,实验哲学家们质疑直觉这种方法的可靠性。我们知道,传统的分析哲学研究方法是通过概念分析进行的,它依赖于直觉,某些哲学家通过构想一系列思想实验,从而得出结论“从这个情形中,我们可以得出⋯⋯”9这似乎是一种毋庸置疑的结论,不需要任何进一步的验证而直接得出确凿的结论。但是一批美国的年轻学者却对由这些思想实验得出的普遍性结论提出了疑问。通过直觉得出的结论真的可靠吗?是否仅仅通过假想的情形而没有经验的考察就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呢?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突发奇想,事实真的如那些哲学家们的所想的那样吗?所有人都与这些哲学家们的观点一致吗?这些哲学家们能想当然地以自己得出的结论来代表“我们"的观点吗?因此,这些年轻学者开始将这些质疑付诸行动,如诺布和尼科尔斯等。那么他们是怎么将好奇心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来验证他们对哲学家们直觉不可靠的怀疑的呢?他们认为,哲学家们不能凭空得出结论,应该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方法来得出结论。他们所说的实验方法就是对普通民众的直觉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得出的结论才能说明问题。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调查结果令他们震惊,民众对同一个问题的观点居然相差悬殊,这个结果令这些年轻学者为之兴奋,进而促使他们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和专门的研究。上面一节我们已经做了具体介绍。因此,实验哲学家对直觉提出怀疑,实验哲学家们认为哲学不能再像原来那样坐在躺椅上研究就足够了,应该付诸实践,进行经验研究。不能仅仅依靠大脑的想象简简单单的得出对某个观点的定论,要拿出证据来。哲学家原来那种依靠冥想的直觉方法并不如他们自己认为的那样可靠,因为实验哲学家已经通过经验的方法得出了反驳哲学家结论的证据。因此,原来的“扶手椅’’哲学应该抛弃,哲学需要经验的方法,而不能够依赖直觉。那么,经验的方法是什么呢?实验哲学家们认为就是他们自己所采用的系统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它\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不会像传统分析哲学所使用的方法那样笼统的说我们怎么样,陈述完一个事例后立刻得出理所当然的结论,而是通过具体的调查数据来说明问题。通过实验哲学的方法也确实得出了一些惊人和有意义的研究结论。实验哲学引发的争议直觉方法一直以来都是分析哲学家们的宠儿,无论是在概念分析还是在思想实验中,分析哲学家们对直觉都是青睐有加。哲学家们关注人们的直觉,纵观二十世纪,虽然对直觉也有过质疑的声音,有很多哲学家已经对直觉的可靠性进行过怀疑。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将对直觉的研究诉诸经验调查。以往哲学家们对直觉的质疑仍然是在思辨的角度上进行的,也就是说本质上仍然依赖的是直觉方法。二十一世纪初出现了实验哲学,实验哲学家们与以往哲学家提出的观点的不同之处是,实验哲学家们主张用经验的方法来研究直觉,它采用系统的实验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传统的仅靠思辨不依赖于任何经验调查就得出结论的直觉方法提出挑战。实验哲学家们从实践和经验的角度确实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直觉到底可不可靠也相应地应该重新被哲学家们反思。实验哲学对直觉的质疑让人耳目一新,实验哲学家们提出用经验的方法研究哲学,这种反对直觉的角度非常值得称赞,为哲学注入了一丝新鲜的血液。传统的分析哲学方法确实存在很多弊端,而实验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传统哲学方法的一个补充。实验哲学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对哲学方法论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用经验的方法研究哲学问题来反对传统的仅靠直觉方法对哲学进行研究。可以说实验哲学的出现及其研究结论的确能够引起哲学家们的关注和反思,使他们更加深刻的思考哲学到底应该依靠什么方法才是有效的。实验哲学自出现之后,日益引起越来越多的哲学家们的关注。当然,也有人对之持反对意见。对它的批判出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声音。威廉姆森说:“有些带着哲学帽子的哲学家们想用对抽象推理和特殊案例的结合的方式强调并通过某种更像是模仿心理学的方式去取代传统的哲学方法,他们甚至都没有搞清楚自己所要攻击的是什么,他们尝试使用实验结果对传统的方法论提出质疑,但这些实验\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果都是有选择性的而且并不符合科学原理的精神”@。在威廉姆森看来,哲学与经验科学之间最有效的合作方式是相互借鉴,但哲学家无需成为业余的实验家。哲学有其确立自身独特性和权威性的研究方法和对象,它主要是通过精炼其自身的与众不同的方法,而不是通过模仿其他学科而对真理进行追求的。因此,他认为这场实验哲学运动显得多此一举。索萨(ErnestSosa)反对实验哲学,维护直觉。他认为,实验哲学家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的民众直觉不一致的观点,这个结论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有实实在在的数据证明。但是对于得出这些数据的过程,索萨提出了质疑。为什么调查数据显示民众的观点会产生差异?真的是因为民众的确对这个思想实验的观点不一样吗?索萨认为,民众之所以会对思想实验的直觉有分歧,不排除是因为被调查者对思想实验所描述的情形的理解不一致而导致的。因此,民众的直觉很有可能一致,也很有可能不一致。因为你无法辨别民众对问卷的理解是否一致。因为只有在民众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一致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分析,才能判断民众直觉是否一致,因此才能得出直觉是否可靠。对实验哲学的质疑还有很多,比如:实验哲学所采取的调查问卷的方法和对民众心理进行研究的方法,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相类似之处,哲学如果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之后是否会失去了哲学自己本身的研究方法而变得大众化;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在他们各自的研究领域属于专业人士,通过探索在这些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来深化其学科。假如让物理学家或者生物学家去调查关于物理学或者生物学的民众直觉,无疑是很荒谬的事情。因此,哲学家也不应该调查民众哲学直觉;实验哲学家们不是专业的社会学家或心理学家,而对于问卷的设计及分析又需要很好的专业知识和水平,因此由他们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及对研究数据的分析结果不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即使实验哲学家所设计的调查问卷无懈可击,但是被调查者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即使他们选择相同的选项,但是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也有可能不一致,那么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价值不是很大。实验哲学的出现,对于传统哲学方法论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使传统哲学研究方法面临着严峻挑战。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本是哲学家们思考的问题也逐渐变成科学家们研究的范畴。哲学先验和思辨的传统越来越被可证实的实①TimomyWilliamson,“X.Phi’sNewTakeOilOldProblems'’,URL:http://www.nytimes.com/roomfordebate/2010/08/19/x-phis-newtake-on-old-problems/philosophy-vs-imitation-psychology\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验方法所侵蚀。实验哲学的出现是对这种趋势的一种积极响应。的确,实验哲学的出现,给原本单调枯燥的哲学方法注入了一丝新鲜血液。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虽然哲学家们对实验哲学也提出了很多异议,但是,深入反思实验哲学的方法本身,我们会发现,实验哲学仍然存在许多弊端,实验哲学运动仍不能使我们停止对哲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的脚步。那么,接下来将会指出实验哲学所存在的弊端,说明它对传统直觉方法的质疑是不成立的。\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实验哲学的问题上面一章介绍了实验哲学对直觉的研究以及通过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即直觉不可靠。那么,本章则主要通过对实验哲学进行两个方面的质疑来反对实验哲学的主张。首先,实验哲学自身的调查方法就是依赖于直觉的;其次,实验哲学的调查结论是依赖情境的,也就是说并不是像实验哲学家调查的那样,所有的直觉都是不可靠的,笔者会通过具体的调查来说明直觉仍存在可靠的情况。因此,直觉的可靠性是连续的。一、对实验哲学方法的质疑传统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思辨性的。逻辑研究与直觉经验是研究哲学的主要论证来源,其局限性是缺乏事实性的证据支持,对许多哲学问题的探讨,往往难以给出明确的判决依据,结果导致各种哲学观点产生纷争而难以得出一致结论。哲学家对某一观点争论不休,没有像科学研究那样通过实验证明可以得出确凿的结论。实验哲学对直觉方法进行怀疑和挑战,并拿出具体的数据来证明,这种运用实验的方法,显然比传统的思辨方法更容易让人相信其结果的可靠性。因而他们认为,这种方法才是哲学真正应该采用的研究方法。但是,实验哲学家未免对自己所提倡的方法过于自信。笔者认为实验哲学主张放弃直觉方法的观点是不成立的。接下来具体介绍一下实验哲学所提出的方法以及笔者对实验哲学的质疑。1、实验哲学方法我们仔细回顾一下实验哲学家们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它首先怀疑哲学家们通过直觉方法而不去实地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采用实验方法,打破传统的“扶手椅哲学”。也就是针对某些思想实验进行问卷调查,来调查普通民众对同一命题的看法是否一致。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民众的直觉存在很大差异,而且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由此,实验哲学家们(激进派)得出,传统的直觉方法应该被抛弃,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实验哲学方法。\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们可以列举一个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个例子是盖梯尔(EdmundL.Gettier)在1963年提出来的。思想实验内容是:设想史密斯(Smith)和琼斯(Jones)共同申请同一份工作。史密斯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个命题,即:(d)琼斯是即将得到这个工作的人,并且在琼斯的口袋里有十个硬币。史密斯对这个命题(d)的确信可能是因为公司经理告诉他琼斯最后会被录取,并且,史密斯十分钟前数过琼斯口袋里的硬币。总之他已经得到这个命题。史密斯由命题(d)得出:(e)得到这份工作的人的口袋里有十个硬币。并且他也接受命题(e)。但是,令史密斯意想不到的是,最终是他得到了这份工作,而不是琼斯。而且,在他自己的口袋里也有十个硬币。虽然最后是史密斯得到了这份工作,对于这个结果命题(e)仍然适用,但是,史密斯得出命题(e)的推论(d)则与真正结果不相符。那么史密斯是真地知道“得到这份工作的人的口袋里有十个硬币”,还是仅仅相信是这样呢?①针对这个思想实验,诺布和尼科尔斯等进行问卷调查。他们选取部分东方和西方两种文化背景的人群进行调查。当问卷发到被调查者手中时,会给他们几分钟的时间思考并做出判断。被调查者依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作答,最终选择“真地知道”或者“仅仅相信”。接下来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步骤,实验哲学家会根据所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从中能够得出所选取的这些东西方被调查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存在很大差异,继而进行他们的研究。2、实验哲学方法依赖直觉上面介绍了实验哲学的研究思路和具体调查步骤。运用实验而不是单纯的思辨方法,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尤其是在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形而上方法多多少少会显得有些无力。我们不否认实验哲学的经验方法及对哲学研究方法进行改革的积极心态。但是,我们不能过度关注实验哲学的积极成分而忽视其实质。只要我们仔细思考实验哲学的研究方法实施的过程,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难道实验哲学本身的研究方法就不是依赖直觉的吗?它主要通过哲学命题的实验来探究人们对该命题的直觉判断。当对民众进行问卷调查的时候,民众对问题的回答依然是依靠他们的直觉所获得的。如果说哲学家们通过直觉得出的结论①EdmundL.Gettier,“IsJustifiedTrueBeliefKnowledge?”爿加驷缸,1963,23(6),PP.121—123.\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不具有可信度,那么同样依靠直觉得出的调查问卷数据当然不能否定直觉方法。既然质疑直觉方法不可靠,哲学研究不能使用直觉,那么,为什么实验哲学自己的研究却又重拾直觉方法?岂不是自相矛盾?既然实验哲学方法实质上也是依赖直觉的,因此,它对直觉的质疑显然也是不成立的。对实验哲学结论的质疑实验哲学家们通过对所选取的思想实验进行问卷调查,的确得出了很有意思的结论,这些结论也对以往所形成的理论构成了挑战,也使得哲学家们对某些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实验哲学家提出用实验这种经验方法对哲学问题进行研究,是一个可取的思路,对于哲学家们来说,也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但是他们得出的结论不能使人认同。笔者认为直觉对于哲学研究来说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通过选取的思想实验得出民众的观点有分歧从而就认为直觉不可靠,这个结论的得出未免有些草率。当然,笔者尊重并承认实验哲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事实也如他们调查结果那样,的确存在民众对某些命题的直觉判断存在差异的情况。笔者质疑的是实验哲学家们得出的最终结论,即直觉不可靠。这个结论的问题在于,直觉是如实验哲学家们所认为的那样都不可靠吗?有没有可靠的直觉存在呢?难道就没有民众对某些思想实验持相近甚至是相同观点的情况吗?如果有,那么至少能够说明实验哲学家不能那么激进地说直觉不能使用,直觉很可能是可靠的。下面,笔者将对实验哲学的缺点和笔者对之产生的怀疑做进一步的说明。1、直觉不是完全不可靠实验哲学家们通过对选取的思想实验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分析调查数据从而得出一系列结论来反驳之前的某些哲学观点,同时通过大众直觉不一致而得出哲学家们不能仅仅通过自己的直觉就武断地下定论。通过他们的实验方法得出的结论有一定价值是无需质疑的。但是,他们认为所有情况下直觉都是不可靠的,因此要抛弃直觉方法,笔者认为不能成立。这个结论有些片面。不能因为他们所调查的思想实验得出的直觉不一致而将直觉全部否定。他们似乎忽视了也许会存在对某些思想实验,民众的观点是相似甚至是一致的情况。实验哲学家对哲学家直\n\n\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效调查问卷80份。笔者运用社会学的统计方法,先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统计,之后选取不同变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选取的80份有效问卷中,90%的人选择“知道”,而10%的人认为“不知道”,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持相同观点。接下来,以性别为变量,随机抽取相同数量的样本(男女各35份),统计发现,94.2%的男性学生选择“知道",而女生选择“知道"的比例为97.1%。由此可见,男女生对此问题的观点相差不大。这个调查结果说明,民众并不是对所有的思想实验所得出的直觉都是相差悬殊的,而且拿性别这个变量来看的话,差别也不是那么明显。由此可见,直觉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并不是如实验哲学家们所说的那样完全不可靠。那么,接下来有必要再介绍一个调查问卷。它会更加直观地表明,直觉不仅不是不可靠的,而是存在完全可靠的直觉的情况。(2)抛硬币思想实验(调查问卷见附件二)这个思想实验与上面的谷仓思想实验类似,也是关于知识论问题的。研究对于“知道”的定义,应该如何界定。大卫(Dave)喜欢玩抛硬币游戏。他有时候会突然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告诉他下一次硬币抛出去之后显示正面。当他产生这种“特殊的感觉”时,他感觉的正确率与错误率各为50%。一次在抛硬币之前,他产生了这种“特殊的感觉”,这种感觉促使他认为硬币在落地之后会显示正面。然后他抛出硬币,结果真如他所感觉的那样,硬币落地之后显示正面。那么,大卫真地知道硬币落地之后会显示正面,还是仅仅相信会显示正面呢?A真地知道B仅仅相信对于这个思想实验,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由于条件所限,针对这个思想实验,选取了60个人进行调查,最终有效问卷50份。其中,外国人所填问卷10份(包括外教和外国学生)。其余被调查者为中国人,包括学生(20份)、社会在职人员(15份)、做生意的商贩(5份)。统计结果显示,98%的被调查者对这个问题持一致观点。也就是说,在50份有效问卷中,只有一份问卷的答案与其他问卷相异。这个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性别是男是女、学历是高是低、抑或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几乎都认为大卫“仅仅相信"会显示正面,而不认为他是“真地知道”。32\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由此可以看出,的确存在民众对某些思想实验持完全相近或相同的直觉判断的情况。针对思想实验进行的直觉研究,有像实验哲学家调查得出的不可靠的情况,也存在笔者调查所得出的可靠的情况。至少可以说明直觉可靠的情况是可能存在的,而不是像实验哲学家们所强调的那么坚定。因此,实验哲学家们得出直觉完全不可靠的结论是以偏概全,有失偏颇的。直觉的可靠性是一个连续的状态,2、直觉依赖情境为什么对有些思想实验的直觉调查结论相差悬殊,而对有些思想实验的直觉调查结论却接近一致呢?笔者认为,直觉是情境依赖的,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从而影响调查结果。情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如教学情境、社会情境、学习情境等。那么,本文中所说的直觉是情境依赖的,意思就是说人们对调查问卷中的思想实验做出的直觉判断,会受到问卷本身和被调查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受到调查问卷本身设计的因素的影响,包括问卷中专业术语的多少,概念表达的清晰程度,情境描述是否有歧义,所描述的情境是否接近大众常识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被调查者做出选择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从而影响调查数据的可信度与可靠性。除了问卷自身的问题外,被调查者本身也会对问卷答案产生影响。除了被调查者在回答问卷时所处的环境这些外在条件之外,更加重要的问题是,被调查者在阅读问卷及思考的过程中的大脑思维状态,比如他们是否对同一问题或词语理解相同。这会对问卷调查结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虽然实验哲学家们声称他们的研究是为了探究人们在得出某一直觉背后的大脑思维过程,试图通过问卷来了解人们的思维。但是,这是无法通过问卷结果所能够了解的,而对于问卷在理解一致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是保证问卷质量的前提。我们承认实验哲学家们的调查结果,即存在某些情况下直觉是不一致的。但是,他们不能通过所得出的调查结论就将直觉完全否定,我们不能承认他们的结论,即直觉不可靠,应该被抛弃。因为,我们的研究已表明,在某些思想实验中\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直觉是一致的,因此存在直觉可靠的情况。当然,笔者的问卷调查会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实验哲学家们所设计的问卷和调查过程中的许多因素也会存在问题。这是问卷调查的方法本身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于同一份问卷调查,不同的人会对之产生不同的理解,因而得出不同的直觉。笔者只是采用同实验哲学相同的方法来对其结论进行检验,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也许对于笔者上述问卷调查及结论会产生质疑,那么在质疑笔者问卷调查不可靠的同时,相信对于实验哲学方法也同样进行了质疑。3、直觉可靠性是连续的从上面一节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验哲学对民众的问卷调查,从性别、所学哲学课程多少、社会文化差异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变量会导致对同一问题产生相反的答案,而且比例相差悬殊。因而,实验哲学家们大胆得出结论,传统哲学依赖直觉的方法不可靠,哲学的研究应该抛弃思辨的方法,而采用实验的方法。笔者认为,实验哲学家们的观点过于强调差异,我们不否定差异在某些情况下是会存在的。通过笔者对上述思想实验所做的调查问卷研究发现,民众对于某些思想实验的观点并不是像实验哲学家们所得出的结论那样,认为所有情况下民众对于思想实验的观点都是不一致的。而是在有些思想实验的调查中,民众的观点大致相同。由此可以证明,在有些情况下直觉是可靠的。因此实验哲学家们不能那么激进地认为所有的直觉都不可靠,由此排斥直觉这种思辨的方法,认为它应该从哲学方法中剔除出去,用实验哲学方法取而代之。直觉有可靠的情况,有不可靠的情况,也有介于可靠与不可靠之间的情况,直觉的可靠性是连续的。而实验哲学家们的研究只看到了直觉不可靠的一面。那么,我们如何判定在什么情况下直觉是可靠的或者是不可靠的昵?要通过什么样的标准来对之进行判定呢?民众对问卷调查中思想实验的直觉判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是我们无法判断被调查者对问卷所表达的意思或者某个词语是不是在理解一致的基础上进行的作答,而这恰恰对问卷结果非常重要。我们又如何来判断民众对问卷的理解是怎样的呢?34\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认知科学方法的应用如何判断直觉在某种情形下是否可靠,实验哲学已经不能对此进行判断,笔者认为,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们可以引入认知科学的方法。一、实验哲学不能检验直觉可靠与否长期以来,哲学研究主要是论辩性的,而这种论辩性的哲学研究越来越依赖概念分析方法,几乎与科学独自拥有的实验方法毫无关联。但是,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脑科学的迅速发展,哲学研究方法也开始走向实验研究。实验哲学的出现,是符合这个潮流的。实验哲学家通过实验调查这种不同于传统哲学研究方法的方式,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值得哲学家们重视和深思的研究成果。实验哲学家们关注入们对某一问题得出相应观点的思维活动,探究人们大脑是如何运作的。实验哲学为了探究人们的思维活动,所选取的方法是针对某一问题设计相应调查问卷,来了解普通大众对此问题的看法,进而更加深入的展开分析探讨。他们期望通过民众对问题的回答来窥探他们内心的思维。但是,实验哲学家所使用的问卷调查的方法显然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因为这些数据不能恰当无误地反应被调查者们在得出关于哲学问题的直觉时的心理进程。他们的方法仍然算不上是真正的实验,归根到底还是依赖于直觉方法。我们认为实验哲学家们对直觉的否定有问题,但是我们不能无视实验哲学的出现,因为哲学的方法论越来越多的受到各种质疑和挑战。哲学作为一个学科,经历了几次危机和转向后,其地盘已被科学瓜分得越来越小,似乎只有不断从科学中借鉴经验方法才不致被历史遗弃。科学主义使人们似乎越来越不满于直觉在引导我们通向真理之路的模糊性,人们逐渐偏向于追求确定性和可以量化的研究。人们更愿意接受那些推理型的、批判性的和分析性的理性的哲学分析,而给予感觉型的、迅速的和不费力的直觉能力更少的信任。科恩布里斯曾指出过哲学是与科学相连的,是科学的延续,哲学研究离不开经验科学的参与,如果没有经验科学的参与哲学也不会有如今的成就。因此,直觉的传统方法与实验的新兴方法之\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间如何权衡和抉择,或者是否可以引入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对哲学方法进行完善,是摆在哲学发展方向上的难题,是哲学家们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哲学的巨大困难在于语言的贫乏⋯⋯"①。正是在这种困境中,当代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给哲学带来了种种冲击,迫使哲学家必须改变传统的思辨方式。运用经验方法,拿出可靠性的证据来说明问题。我们需要对照传统哲学研究方法,来分析实验哲学方法的优势及缺陷所在,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如何走出目前哲学研究的困境。实验哲学方法对于人们心理活动的了解仅限于通过一张张问卷得出的结果,然后通过这些结果来分析人们的思维活动。然而,人们对于问卷中问题的理解过程是怎么样的,实验哲学家们无法得知。而这会对问卷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如果人们对问卷的理解是在不一致或者在对问卷错误的理解之上而做出的直觉判断,那么问卷结果的价值也大打折扣。随着科学技术手段及脑科学的发展,一些神经系统科学家们提出了认知科学的方法,认知科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去解释人们是怎样完成各种各样的思维活动的,它不仅要对各种问题求解和学习过程进行描述,还要说明心智如何去执行这些操作。认知科学的方法比实验哲学方法更加令人信服,得出的结论也会更加科学。上面一章我们对实验哲学提出了两方面的质疑。实验哲学方法是依赖直觉的;直觉不是完全不可靠的,直觉的可靠性是连续的。那么,对于直觉在某种情况下是否可靠,我们需要接受认知科学这种更加规范的方法对之进行检验。因为实验哲学家虽然提出运用经验方法对哲学问题进行研究,但是其自身最终还是回归到直觉方法,因此它不能对某种情形下直觉的可靠与否进行判定。需要一种更加科学和经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从目前来讲,理想的方法就是认知科学方法。具体来讲,就是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研究。二、认知科学家对直觉可靠性的判断1、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希金斯(R.L.Higgins)于1973年开始使用“认知科学”(CognitiveScience)①怀特海:《思想方式》,韩东晖、李红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第45—46页。36\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词。认知科学成为一个学科的三个主要标志是:(1)《认知科学》期刊创刊(1977年):(2)斯隆报告(SloanReport)论述了认知科学的技艺(1978年);(3)认知科学协会(CognitiveScienceSociety)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1979年)。认知是脑和神经系统产生心智(mind)的过程和活动。一般而言,只要有脑和神经系统的动物都有某种程度的心智,认知科学就是以认知过程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认知科学是研究心智和智能的科学,探索人类的智力如何由物质产生和人脑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从感觉的输入到复杂问题的求解,从人类个体到人类社会的智能活动,以及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的性质。它是现代心理学、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语言学、人类学乃至自然科学等学科交叉发展的结果。认知科学由六个相关学科支撑: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这六大支撑学科对人类认知的研究首先形成认知科学的六个核心分支学科:认知哲学、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认知人类学、认知计算机科学即人工智能以及认知神经科学。其中,认知哲学也叫做心智哲学,从人类心智过程,主要包括意识、思维、推理和逻辑等方面来研究认知;认知计算机科学即人工智能,这是认知科学最有成就的领域,但也面临新的挑战;认知神经科学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正电子发射层扫描仪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对脑认知的生理功能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认知科学理论。认知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说明和解释人在完成认知活动时是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的。认知科学的兴起标志着对以人类为中心的心智和智能活动的研究己进入到新的阶段,认知科学的研究将使人类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把人的认知和智能提高到空前未有的高度。认知科学的发展将进一步为信息科学技术的智能化做出巨大贡献。认知科学对人类感知、记忆、意识等活动进行研究。它是在多学科交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专家认为:认知科学的“新”就在于它使我们对人类的认知和智力的研究不再只是直觉式的、思辨式的讨论,而是开始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上,以实验的验证和分析为依托。认知科学的这种特性恰恰能够为我们判断直觉是否可靠提供一种直观的可检验标准。因而能够把一些关于人类认知和智力的规律性揭示出来。目前认知科学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它是认知科学研究所使用的一种主要的技术,这种技术的出现使在正常状态下整体研究\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脑的高级功能活动成为可能。MRI使用无线电波和一个比X-射线能量更大的强磁场为人们提供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清晰且详细的图片。研究人员后来又发现MRI能检测到人脑里功能性的血液充氧量的变化。MRI的这种检测能力使很多人把它称为功能性核磁共振(functio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简称删。IMRI是使用MRI来测量在大脑的活跃的部分发生的迅速、极微小新陈代谢变化的一个相对的新方法。tMR/的原理为,当静止的神经元变成活跃的神经元时,通向他们的血流量增多,进入该神经元的放射性标记物也增加。.伽u通过测量各个部位的放射量即可知道各部位的血流量,从而得知哪些部位的神经元较活跃。自从1991年比利威(JohnBelliveau)首先应用/MRI与视觉功能成像后,正常脑功能的yMRI研究相继出现,它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涉及视觉、感觉、听觉,语言、音乐、记忆等认知功能。例如:语言功能研究表明其功能活动区主要位于额前叶及丘脑内囊区等。医生在看病的过程中运用这项技术的情况比较多。j'MRI不仅能帮助放射科医师细致地查看大脑的解剖图,而且能帮助他们精确地确定大脑的哪个部分正在处理着思考、说话、运动和感觉等关键行为,被称为心灵窥镜。内科医生们知道,人的说话、感觉、记忆以及其他功能行为的产生是分别由大脑的哪些区域控制的。伽U也很快被广泛运用于脑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病理研究。j'MR/正成为医生们的首选诊断方法,通过它既可以知道正常的大脑、患病的大脑或者受外伤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而且医生可以估计手术的潜在危险或者其他的侵略性的治疗。功能性核磁共振脑成像技术在无创伤的情况下,不仅能对大脑成像,还能辨别大脑进行思维时激活的区域,该技术被称为“人类思维的阅读器”。核磁共振脑成像技术为研究人脑功能开辟了道路。研究人员相信,他们能够通过扫描仪器监控大脑中的血液流动模式和脑细胞电子脉冲来了解别人的大脑思想。通过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知道一个人看到了什么或正在想什么。受试者大脑中的思想能够在计算机上转换成图像。英国和德国等国家的一批神经系统科学家用研制出的高清晰脑扫描仪对人脑进行扫描,用计算机辨别出不同思维活动的独特信号,然后扫描大脑寻找这些信号,再将扫描到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思维,从而解读出一个人想要干什么。它能够洞察人脑,解读出人在“事成”之前“心里所想”。这是科学家们第一次以这种方式成功解读人的思维。\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验哲学家可以通过与神经科学家等的合作,将这种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应用到对被调查者的研究中来。那么,当对于直觉问题产生争议时,我们就可以引入科学的设备,查看被调查者在阅读和思考问题时的大脑成像画面。以此来判定被调查者的直觉是否是在理解正确的情况下做答。这对于判断被调查者的直觉是否正确至关重要,从而对于最终的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而这是仅仅通过实验哲学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我们可以看一下相关方面的实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这种技术是如何进行具体操作的。美国神经系统学专家贾斯特介绍说,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可以探测人类大脑当前思考、想象的物体。他们选择10种物体做了一个实验,这10种物体中,5种是螺丝刀和锤子等工具,另外5种是圆顶屋和城堡等建筑。当参加实验者想象其中一种物体时,大脑的一些对应区域就会活跃起来,研究人员可通过电脑程序将扫描仪所获得的大脑活动信息转换成这种物体的图形。贾斯特解释说,当人们思考一种物体时,大脑的活跃区域不止一个,比如当你想象螺丝刀的时候,你可能会思考如何握住它,如何使用它。而当你想象城堡等建筑的时候,你会想象它的外形,思考它的用途。而这些思考过程会促使不同的大脑区域变得活跃,从而产生不同的图像。德国伯恩斯坦中心的神经学家海内斯利用脑部扫描技术,解读人们的“意图”。在一项测试中,要求参加实验者在屏幕上闪现两个数字前的几秒内,做出“加”或“减”的选择。这期间,研究人员利用核磁共振成像仪器扫描实验者的大脑,以寻找大脑哪一区域负责控制人的意图。在屏幕上闪现这两个数字前,研究人员应用功能性磁影像共振的技术对这些试验对象的大脑进行扫描,再用一个可以识别出人脑活动微妙变化的软件,预测试验对象是要做加法还是做减法,预测的准确率达到了70%。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研人员曾在《第一公共科学图书馆》网络学术期刊上介绍说,他们对17名志愿者开展实验,让他们看自己憎恨的人的照片。核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看到憎恨的人的照片时,志愿者大脑中皮质和皮质下区域的活动会被激发。这些专门负责憎恨的大脑区域,与之前研究得出的负责害怕、威胁、危险等情绪的区域截然不同。39\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学界认为,这项突破性的研究使得科学家能够探窥人的思维,掌握其所思所想。尽管目前还不可夸大思维解读技术的能力,剑桥大学的神经心理学教授萨哈基安认为,尽管神经科学界的很多专家都认为这项技术可以解读人的思维,但目前的技术水平的确还难做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类技术会继续进步,人们可以解读复杂思维,甚至在其尚未清晰之前就捕捉到,探测人类的动机、希望、情绪等思维活动的能力会越来越强。2、认知科学对直觉的检验约翰·塞尔(JohnR.Searle)认为,在认知科学和对人类的一般研究中所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从前被认为应该被排斥在科学研究领域之外的那些因素,如意识、意向性(特别是内在意向性),又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过去,甚至好几代脑科学家都拒绝研究意识,因为他们认为意识并不是合适的科学对象,全部论点所依赖的东西存在着谬误。塞尔认为对人类意识的研究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通过上面一节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认知科学方法是如何对人的大脑思维活动进行研究的。那么在今后针对某些思想实验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给被调查者戴上如下图所示的仪器。在他们回答问卷的过程中,仪器所连接的电脑屏幕上就会显示他们思考的全部过程的画面。通过这些画面和大脑神经的相关部位是否突起等信息,我们就可以判断被调查者在回答问题时的思考是否与其他人一致。如果某个人的电脑屏幕显示异常,则说明他的思考或者理解在某一阶段会出现问题,因而他的直觉判断可能无效。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直觉判断会比较可靠,因此问卷调查结果会更加客观,可信度也大大提高。因为它排除掉了那些不可靠的直觉判断,而这是自然科学方法所特有的。虽然从目前的技术来看,只能对受试者思想活动呈现片段的图像,不能够对其思维活动进行完整的呈现,但是,相信随着认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则上是能够达到通过扫描受试者大脑而呈现其相应思维活动的水平的。认知科学是21世纪最重要的带头学科,这是由认知科学的性质和目标所确定\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认知科学有两大目标:一是要探索人类心智的奥秘,这是认知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综合学科自身的目标。认知科学的第二个重要目标是推动相关学科发展。作为一个综合文理工科的新兴交叉学科,认知科学将带动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可以说,在21世纪如果不做认知科学研究,或者不与认知研究相结合,不仅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脑与神经科学无法深入发展,其他传统学科如数学、物理学、天文学、文学、经济学、政治学的发展也都无法深入发展,因为这些学科的深入发展都依赖脑与心智的开发,因而与认知科学相关。传统哲学将直觉作为一个终极方法,即通过直觉得出的结论是不可置疑的。而笔者认为,我们既不能像激进的实验哲学家那样将直觉完全否定,也不能像以往那样对直觉完全依赖。直觉虽然可以继续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而使用,但是我们需要对以前的观点做出改变。我们需要意识到,通过直觉得出的命题有可能正确,也有可能错误,它们可以接受经验的检验。随着认知科学的不断发展,认知科学家们可以对一些哲学问题进行研究并质疑通过直觉得出的某些结论。而这个时候哲学家们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像之前那样认为通过直觉得出的结论必定正确无误,哲学家们不能忽视认知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41\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语实验哲学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对于一个思想实验,民众的观点产生了分歧,而且这种分歧不可以被忽略不计。通常来讲,一个观点如果正确,那么,应该所有的人都对这个观点持相同的态度。正如哲学家们设计思想实验之后,得出结论“通过这个思想实验,我们认为⋯⋯”,那么,究竟事实是不是如哲学家所想的那样,民众观点是一致的呢?实验哲学家调查之后显示,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实验哲学家对直觉进行质疑。他们认为直觉不可靠,不能通过哲学家的想象就得出结论认为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而应该去付诸实践,运用经验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令人信服。实验哲学家们对直觉这种传统的为哲学家们所青睐的方法进行了质疑,而且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怀疑,他们的工作的确是值得加以肯定的。无论是从分析哲学自身还是从外部因素来看,哲学都应该思考自己的方法是不是应该加以修正和完善。但是,实验哲学家对于直觉可靠性的质疑,我们不能做到完全赞同,需要批判地对待。通过笔者的研究表明直觉在有些情况下是如实验哲学家们所调查的那样是不可靠的,但是在有些情况下直觉是可靠的。直觉的可靠性是连续的。而对于直觉在哪种情况下是可靠或者不可靠的判断,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评判标准。因此,我们需要引入认知科学方法,通过对被调查者的所思所想做更加深入的调查来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以此来判断在某种情形下直觉是否可靠。实验哲学试图对传统哲学方法进行变革,虽然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但是,实验哲学所提出的方法仍然不能取代传统哲学方法。未来哲学的发展,应该更加向自然科学的方向靠拢。但是,并不是要全盘否定传统哲学,也不是要求每个哲学家都要向科学家那样做实验,我们只是提倡哲学更多的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对哲学进行补充研究,哲学可以变成和科学一样进行实验研究,传统哲学当然可以作为哲学的一部分继续存在。哲学研究仍可采用直觉方法,只不过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的理论不再是终极的结论,不再是无可挑剔的结论。哲学不再仅仅是先验的事业,而转变成了一种经验的事业。我们不能像激进的实验哲学家那样认为哲学应该变成一种完全经验的事业,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不顾目前的42\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发展现状,的确,哲学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埋头钻研而对科学的研究成果不闻不问。将来的哲学应该走向何方?应该运用什么样的一种方法论来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哲学可以沿用直觉方法,但是,对于通过思辨得出的结论,如果有经验的证据表明这个结论是错误的,那么哲学家则需要修正或者放弃这个结论。通过直觉得出的理论会接受经验的检验。哲学应该有一套自己与众不同的方法,使它与其他的智力研究领域有所不同,但同时又保持与其他学科相互协同。当然,这种合作不会被科学同化,我们无需担心哲学被科学所取代。因为哲学在本质上是反恩的、自我批判的。“只要哲学坚守反思性,它就可以不失身份地与科学协作”①。“传统认识论问题既不可能被纯粹的科学的问题所取代,也不能简单地交给各门科学去处理”@。哲学在保留自身思辨性传统哲学研究方法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接受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的认知科学方法来进行对某些问题的检验,相信会对哲学的发展有益。①王华平:《心灵与世界:一种知觉哲学的考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l页。②苏珊·哈克:《认识与探究》,陈波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页。43\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附件一:关于哲学谷仓思想实验的调查问卷尊敬的先生/女士:这是一份学术性的研究问卷,其调查结果将直接影响到该项研究的结论和质量,因此,恳请细心地予以填写。您的个人信息将被完全保密,谢谢您的支持与协助!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情形:吉姆驾驶一辆车行驶在乡村公路上,看到路边有许多谷仓(如图所示),他指着其中一个说:“这是一个谷仓。”但是,吉姆有所不知的是,路边的谷仓有许多是假的,它们只是有谷仓的正面,虽然从某些角度(包括吉姆所在的角度)看起来一样,但却没有内部和背面。不过,吉姆所指的那个谷仓恰巧是一个真谷仓。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吉姆真地知道那是一个谷仓吗?A知道B不知道个人基本资料(在符合条件的选项上打勾)1您的性别:男女2您的文化程度:本科本科以上3您的专业:哲学其他(填写)\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件二:<1>、关于抛硬币思想实验调查问卷尊敬的先生/女士:这是一份学术性的研究问卷,其调查结果将直接影响到该项研究的结论和质量,因此,恳请细心地予以填写。您的个人信息将被完全保密,谢谢您的支持与协助!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情形:大卫喜欢玩抛硬币游戏。他有时候会突然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告诉他下一次硬币抛出去之后显示正面。当他产生这种“特殊感觉”时,他感觉的正确率与错误率各为50%。在抛硬币之前,他产生了这种“特殊的感觉",这种感觉促使他认为硬币在落地之后会显示正面。然后他抛出硬币,结果真如他所感觉的那样,硬币落地之后显示正面。那么,你认为大卫真地知道硬币落地之后会显示正面,还是仅仅相信会显示正面昵?A真地知道B仅仅相信个人基本资料(在符合条件的选项上打勾)1您的性别:男女2您的年龄:20及以下21.3031-4041.5051及以上3您的职业:学生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民其他(填写)4您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本科本科以上5您的专业(高中以上填写):哲学其他(填写)<2>FlippingACoinThoughtExperimentQuestionnaireDearSir|MadamThisisallacademicresearchquestionnaire,theresultofthesurveywillaffecttheconclusionandqualityaboutthisresearchdirectly.So,pleasefiUinthequestionnairecarefully.Yourpersonalinformationwillbekeptconfidentially,thanksforyoursupportandassistance!InstituteofphilosophyandsocialdevelopmentofShandongUniversity45\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lhecase:Davelikestoplayagamewithflippingacoin.Hesometimesgetsa“specialfeeling”thatthenextflipwillcomeouthems.Whenhegetsthis“specialfeeling”,heisrightabouthalfthetime,andwrongabouthalfthetime.Justbeforethenextflip,Davegetsthat“specialfeeling”,andthefeelingleadshimtobelievethatthecoinwilllandheads.Heflipsthecoin,anditdoeslandheads.DidDavereallyknowthatthecoinwasgoingtolandheads,ordidheonlybelieveit?AreallyknowsBonlybelievesPersonalbasicinformation(markonthesuitableoption)1.yoursex:malefemale2.yourjob:studentteacherother(fillin)\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英文部分:1.Beebe,JamesR.&Buckwalter,Wesley.2010.“TheEpistemicSide—EfiectEffect.”MindandLanguage,25(4).2.Beebe,JamesR.&Jensen,Mark.2012.“SurprisingConnectionsBetweenKnowledgeandAction:TheRobustnessoftheEpistemicSide-EffectEffect.”PhilosophicalPsychology,25(5).3.DePaul,MichaelR.&Ramsey,W:(eds.).1998.RethinkingIntuition:ThePsychologyofIntuitionandltsRole砌PhilosophicalInquiry.Lanham:Rowman&Littlefield.4.Foot,Philippa.1967.“TheProblemofAbortionandtheDoctrineofDoubleEffect.”OxfordReview,5.5.Gettier,Edmund.1963.“IsJustifiedTrueBeliefKnowledge?”Analysis,23(6).6.nintikka,Jaakko.1999.‘‘TheEmperor’SNewIntuitions.’’TheJournalofPhilosophy,960).7.Jackson,Frank.1998.FromMetaphysicstoEthics:ADefenseofConceptualAnalysis.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8.Knobe,Joshua.&Nichols,Shaun.(eds.).2008.ExperimentalPhilosoph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9.Knobe,Joshua.2003.“IntentionalActionandSideEffectsinOrdinaryLanguage.’’Analysis,63(3).10.Knobe,Joshua.2007.“ExperimentalPhilosophy.”PhilosophyCompass,2(1).11.Knobe,Joshua.2009.‘'AnswerstoFiveQuestions.”inJesfsH.Aguilar&AndreiA.Buckareff(eds.).PhilosophyofAction:5Questions.London:AutomaticPress.12.Nichols,Shaun.stich,Stephen.&Weinberg,JonathanM..2003.“Metaskepticism:MeditationsinEthno-epistemology.”inS.Luper(ed.).TheSkeptics.Aldershot:AshgatePublishing.13.Swain,Stacey.Alexander,Joshua.&Weinberg,Jonathan.2008.“TheInstabilityofPhilosophicalIntuitions:RunningHotandColdonTruetemp.’’PhilosophyandPhenomenologicalResearch,76(1).14.Thomson,JudithJ.1986.Rights,Restitution,andRisk:Essays,inMoralTheory.47\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arvardUniversityPress.15.Weinberg,JonathanM..Nichols,Shaun.&Stich,Stephen.2001.‘'NormativityandEpistemicIntuitions.”PhilosophicalTopics,29(1—2).16.Williamson,Timothy.2004.‘‘Philosophical‘Intuitions’andSkepticismaboutJudgment.”Dialectica,58(1).中文部分:1.怀特海:《思想方式》,韩东晖、李红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2.斯通普夫,菲泽:《西方哲学史》(第七版),丁三东等译,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3.苏珊·哈克:《认识与探究》,陈波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梯利:《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5.王华平:《心灵与世界:一种知觉哲学的考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王华平:“思想实验的认识论意义”,《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第4期。7.王善博:《追求科学精神》,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8.亚里士多德:《工具论》,李匡武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9.张学义:“实验哲学:一场新的哲学变革”,《哲学动态》,2011年第11期。10.周治金,赵晓川,刘昌:“直觉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第6期。\n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辞行文至此,我的这篇论文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我三年的研究生时光也即将敲响结束的钟声。求学历程是艰苦的,但又是快乐的。回顾过去的三年时光,感慨颇多。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几易其稿,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王善波和王华平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两位导师大量的心血。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王善波教授。王善波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对我影响深远。恩师对于我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耐心解答,悉心教导。在此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我的老师王华平副教授的不断督促和指导,同时感谢他对我的包容和谅解。王老师学养深厚,对于本科不是学习哲学专业的我,耐心赐教,对于不懂的问题反复讲解,从未厌烦。同时,要感谢马来平、李章印、常春兰、卞绍斌、黄启祥、马士岭、荣立武等老师们的课堂教学,使我开拓了哲学视野,从一无所知到渐渐熟悉。也要感谢阚铮、林竹、赵莹、李永卫等诸位老师在其工作上提供的各种便利与支持。三年中,舍友尚梦琦、王修枝和李小,寇瑜、李晓等同学,孙保学、何超、尚文华等师兄师姐,孙慧中、孙兆洋、曹亚晴、赵斌、张文俊等师妹师弟们,与你们的相处使得本来平淡无奇的学习和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含辛茹苦的父母。是你们,为我的学习创造了条件;是你们,一如既往的站在我的身后默默的支持着我。感谢妹妹对我的理解。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宗娜49\n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专业技术是否博导姓名所在单位总体评价※职务(硕导)论熄碡黔撂芝串国瀚鹚。心又姥聊冷搌9、山取船R、--_一评1}阅人专业技术是否博导姓名所在单位职务(硕导)主席糕怒器髦中t固蝴鄂易答夺新廖朦鼋出暂\灰’各也辩潞翠面融段章、衫露天痧、、-.一,委●员委会成员答辩委员会对论文侈答辩秘书.蜊答辩的总体评价※’日期训膨,、乙f备注※优秀为“A”;良好为“B”;合格为“C”;不合格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