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8.04 KB
- 2022-08-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E.思维能否反作用于存在1.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存在就是被感知B.理在事先C.物是感觉的集合D.心外无事E.吾心即宇宙1.3.以下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心外无物”B.“天下物皆可理照”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理在事先”E.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1.4.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主要有()。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C.哲学高于所有具体科学D.具体科学可以蔑视哲学E.具体科学需要有哲学的指导1.5.主张思维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有()。A.所有唯心主义B.有些唯心主义C.所有唯物主义D.有些唯物主义E.休谟和康德哲学1.6.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具有形而上学性C.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D.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E.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1.7.旧历史观的主要缺陷是()。A.否认阶级斗争的存在B.不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C.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作用D.没有找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根源E.没有摸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1.8.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A.本体论B.认识论C.人本主义D.科学主义E.理性主义1.9.下列哲学属于非理性主义的有()。A.黑格尔哲学B.唯意志主义C.贝克莱主义D.弗洛伊德主义E.存在主义1.10.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表现的有()。A.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B.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厂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的自然观和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1.2.ACDACDEBCDEBCDBCABDECDECDBDBDE1.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A.强调发展和变化的观点B.公然申明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C.强调入在世界中的中心地位D.主张理论来源实践又为实践服务E.主张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1.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引起了哲学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在()。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B.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D.建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E.使被剥削、被统治的劳动者阶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世界观理论体系1.13.下列哲学流派属于人本主义的有()。A.唯意志主义B.马赫主义C.存在主义D.贝克莱主义E.逻辑实证主义1.14.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科学主义的有()。A.存在主义B.生命哲学C.唯意志主义D.实用主义E.逻辑实证主义1.1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自然科学前提是()。A.生物进化论B.细胞学说C.信息科学D.控制论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是()。A.直观性B.非科学性C.辩证性D.机械性E.形而上学性1.17.当今科技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A.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B.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C.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D.否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E.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1.18.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出现过三种主要形态()。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E.原子唯物主义1.19.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两个结合和统一是指()。A.认识与思维的结合和统一B.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C.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和统D.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和统一E.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结合和统一1.20.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同我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是()。A.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B.中国**的建党学说C.李大钊的唯物史观D.毛泽东思想E.邓小平理论BDABDEADDEABEABCABEACDBCDE1.3.第二章2.1.以下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有()。A.“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B.事物是感觉的集合C.水是原初物质D.物质是指水土气风E.火是万物的本原2.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A.无不运动的物质B.没有无物质的运动C.运动就是物质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E.物质和运动不可分2.3.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A.绝对不动B.运动的特殊形式C.永恒不变D.事物处于量变状态E.事物在特定参考系中未发生位置变动2.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2.5.时间的特性是()。A.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均匀地流逝B.持续性C.顺序性D.一维性E.物质的存在方式2.6.空间的特性是()。A.广延性和伸张性B.物质的存在方式C.三维性D.绝对的空无E.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2.7.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A.劳动是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因素B.在社会中不存在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历史的前提D.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E.社会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2.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不存在,这种观点是()。A.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B.彻底的无神论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E.朴素唯物主义观点2.9.从起源上看,意识是()。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社会的产物C.物质的最高产物D.精神的产物E.人脑的分泌物2.10.意识的本质是()。A.人的精神的特质B.人脑的机能C.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一切动物大脑的功能E.对客观世界直接感知1.4.ACDEABDEBDEABCBCDEABCACDABDABCBC2.11.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表现为()。A.反映客观世界B.创造客观世界C.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D.影响主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E.观念地再现客观世界2.1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A.创造客观世界B.为自然界立法C.确立目的和计划D.确立事物的秩序E.创造理论体系2.13.下列活动属于人有意识的活动有()。A.三思而后行B.趋利避害C.饥不择食D.眉头一皱计上头E.饮食和生育2.14.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有()。A.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B.人有生而知之者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器官E.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2.15.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指()。A.意识是否正确B.意识是否掌握群众C.必要的物质手段D.社会实践E.意识是否具有主观性\n2.16.规律的特点有()。A.客观性B.无条件性C.稳定性和重复性D.普遍性E.具体性2.17.下列观点属于唯心论的一元论的有()。A.“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B.“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五天地,无人无物”C.原子是“宇宙之砖”D.“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E.绝对观念派生万事万物2.18.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B.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所以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土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D.越是强调客观规律就越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E.越是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2.19.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A.抛弃一切理论B.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C.坚持唯物论的一元论D.坚持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E.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1.1.ABCDEACEADABCEBCEACDEBDEACEBCDE第三章 3.1.唯物辩证法认为()。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普遍的 B.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C.事物的一切联系都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E.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3.2.否认客观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 A.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B.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时空联系是人的感性直观形式赋予外部世界的 D.因果联系是人的先验的知性形式赋予外部世界的 E.人借助于逻辑思维才把事物联系起来 3.3.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 A.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B.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 C.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D.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 E.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3.4.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 A.客观存在的B.复杂多样的 C.可以改变的D.可以创造的 E.可以随意选择的 3.5.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是()。 A.系统论不能取代唯物辩证法 B.唯物辩证法可以取代系统论 C.系统论高于唯物辩证法 D.系统论证实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E.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3.6.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 D.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移 E.新陈代谢就是发展 3.7.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是因为()。 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旧事物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B.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C.新事物出现时力量大于旧事物 D.新事物产生时比旧事物更完善 E.社会领域中的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3.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在于主张()。 A.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存在的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变的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其内部矛盾,还是外力推动的 D.事物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 E.事物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僵死不变的堆积 3.9.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它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E.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3.10.可以把发展理解为()。 A.事物自己的前进运动 B.事物数量的增减 C.事物运动过程的飞跃 D.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E.旧事物的消灭和新事物的产生 1.2.ABDECDEACDEABCDADEABCEABEABCEABCDEACDE3.11.辩证矛盾是指()。 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 B.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C.思维中的前后不一致 D.主观上发生的错误 E.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性质 3.1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包括矛盾双方()。 A.相互联系B.相互依存 C.相互贯通D.相互渗透 E.相互排斥 3.13.下列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形式的是()。 A.人民内部不同意见的争论 B.敌对阶级的阶级斗争 C.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D.生物体内同化与异化的区别 E.物理现象中的吸引与排斥的对立 3.1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有区别的,这是因为()。 A.它们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 B.它们在事物矛盾运动中所处地位不同C.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斗争性是五条件的 D.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E.同一性推动量变,斗争性实现质变 3.1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表明()。 A.斗争本身就是发展 B.矛盾斗争越激烈,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C.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D.只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E.矛盾双方得到调和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3.16.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B.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C.实现事物的质变 D.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E.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 3.17.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 B.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矛盾双方转化的方向 D.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量变 E.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3.18.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 A.内因是内部矛盾,外因是外部矛盾 B.在事物发展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C.在一般情况下,对事物的发展来说,内因是不可缺少的,外因起决定作用 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E.内因和外因既对立又统一 3.19.矛盾的普遍性表明()。 A.矛盾无处不在 B.矛盾无对不有 C.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D.认识事物就是要分析矛盾 E.解决问题就是要解决矛盾 3.20.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十分重要,因为()。 A.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B.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根本方法 D.用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矛盾 E.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1.3.ABABCDABCDEABCDCDADDEABDEABCDEABCE3.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D.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E.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22.“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个性与共性的联系 B.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联系 C.个别与一般的联系 D.次要矛盾与主要矛盾的联系 E.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 3.2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 A.矛盾同一性的重要表现 B.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 C.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不同 D.指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力量不平衡 E.指在复杂事物中,诸多矛盾的发展不平衡 3.24.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主要哲学根据是()。 A.质与量统一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C.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 E.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3.25.质和事物的关系是()。 A.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B.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C.质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D.质和事物是不能分离的 E.质就是事物的属性 3.26.事物的质和量都是()。 A.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的B.多方面的\nC.客观的 D.事物的内在规定性E.事物的外在表现 3.27.事物的度是指()。 A.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 B.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C.质变和量变的对立统一 D.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E.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的最高界限 3.28.在量变过程中,事物处于()。 A.相对静止状态 B.连续性的变化 C.显著变动状态 D.突破了事物度的变化 E.渐进过程的中断 3.2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表现为()。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 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E.任何量变都引起质变 3.30.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就会导致()。 A.庸俗进化论B.激变论C.经验论D.冒险主义E.改良主义 1.1.CDEACEBCDEBDABDBCABABABCDABDE3.31.下列现象中属于事物的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引起的质变是()。 A.化学中的同分异构体 B.生产力不断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C.积小流成江海 D.同样数量和素质的劳动力由于劳动组合不同产生不同质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果E.水温降低到一定程度使水从液态变为固态 3.32.下列现象中属于不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是()。 A.自然界中的地震 B.由旧物种发展为新物种 C.由猿转变为人 D.阶级社会中的军事冲突 E.科技革命 3.33.量变与质变的相互渗透表现为()。 A.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B.质变后引起新的量变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质变过程中有量的特征 E.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复杂多样 3.3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 A.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C.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D.否定是发展的中断 E.在任何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 3.35.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 C.否定是对事物的消灭 D.否定是扬弃 E.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3.36.下列命题中符合辩证否定观的有()。 A.推陈出新B.古为今用C.全盘西化 D.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E.批判和抵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文化 3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B.直线前进的过程C.相对与绝对相统一的过程 D.循环往复的过程 E.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3.38.否定之否定规律具体表现形式的特殊性表明()。 A.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B.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 C.不能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当作单纯的证明工具 D.不能把否定之否定规律看作是普遍规律 E.不能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当作公式到处乱套 3.39.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因果联系()。 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 B.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C.白昼与黑夜先后相继 D.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E.生态平衡的破坏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3.40.因果联系的具体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其中主要的类型是()。 A.同因异果B.同果异因 C.多因多果D.一果多因 E.复合因果 1.2.ADBCEADABCBCABDAEABCEADEABCDE3.41.下列观点中否定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的有()。 A.任何现象都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 B.任何因果联系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因果联系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心理习惯 D.原因和结果是人用来整理感觉经验的一种先天知性形式E.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中产生的 3.42.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区别在于()。 A.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不确定的趋势 B.必然性的存在是有原因的,偶然性的存在是没有原因的 C.必然性是由根本矛盾引起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引起的 D.必然性居于支配地位,偶然性居于服从地位 E.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只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 3.4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表现在()。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B.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目己的存在和发展开辟道路 C.必然性是偶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D.必然性背后隐藏着偶然性并受其制约 E.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44.“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中,没有任何一个尘土分子的分布是偶然的”,这种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B.把因果联系与必然联系相混淆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把一切现象看成是纯粹偶然的 E.把一切现象都看成必然的,否认偶然性的存在 3.45.全面理解可能性范畴,必须区分()。 A.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D.有根据的可能性和无根据的可能性 E.可能性的大小 3.46.我国现阶段仍然存在的封建残余因素是()。 A.现实性 B.有内在根据的存在 C.现存的东西 D.丧失了存在必然性的东西 E.没有原因的现象 3.47.唯物辩证法认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是()。 A.现实的可能性B.好的可能性 C.现实性D.现实的东西 E.可能的东西 3.48.下列现象中属于事物的内容的有()。 A.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 B.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 C.社会形态中的经济基础 D.社会形态中的上层建筑 E.语言表达的思维 3.49.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在()。 A.同一内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B.同一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 C.新内容可以用旧形式 D.旧内容可以以新形式的面貌出现 E.丰富的形式决定内容的无限多样 3.50.割裂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会导致()。 A.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B.宿命论 C.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D.形式主义 E.形式虚无主义 3.51.本质是指()。 A.事物的根本性质 B.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总和 C.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D.事物内在的规定性 E.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综合 3.52.列宁说:“本质在显现;现象是本质的”。这表明()。 A.现象就是本质 B.本质和现象相互依存 C.本质和现象是并列关系 D.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现象表现出来 E.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 1.3.CDEACDEABEABEABCECDCDACEABCDCDEACEBDE1.4.\n第四章 4.1.实践的基本特点表现在它是()。 A.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B.人类的纯思维活动 C.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动物的本能活动 E.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4.2.下列活动哪些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 A.农民种地B.医生诊病 C.学生读书 D.司法人员办案E.科学家做实验 4.3.关于认识主体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A.认识的主体必须是有意识的存在物 B.认识的主体必须是社会的存在物 C.认识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 D.认识体是的主指实践和认识所指向的事物 E.认识的主体包括个人、集团和类三种形式 4.4.对于研究者来说下列现象属于认识的客体()。 A.自然现象 B.社会现象 C.现实的人 D.主观精神 E.客观化精神 4.5.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E.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4.6.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 A.认识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过程 B.认识是人脑中固有的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D.认识能够与被认识对象相一致 E.认识来源于某种“客观精神” 4.7.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是()。 A.柏拉图 B.康德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E.休谟 4.8.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坚持()。 A.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B.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D.世界是可知的 E.实践与认识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4.9.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是()。 A.不坚持从物到思想的认识路线 B.不坚持可知论 C.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D.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不懂得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4.10.必须坚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因为()。 A.离开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 C.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才可靠 D.理性认识不可靠,感性认识才可靠 E.要反映事物本质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1.1.CDACEADEABCEABCDEBCDBEABCDEDEAE4.11.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B.在理论转化为大规模的实践以前,要经过一系列的试验C.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把理论转化为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E.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4.1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的意义在于使理性认识()。 A.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 B.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 C.接受实践的检验 D.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E.起改变事物发展总趋势的作用 4.13.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A.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B.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C.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 D.认识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 E.人的认识能力往往是不可靠的 4.14.每一个具体真理都具有()。 A.同其对象的符合性 B.客观性 C.阶级性 D.正确性 E.绝对性和相对性 4.15.“有用就是真理”这种真理观是()。 A.主观真理观B.客观真理观 C.唯物主义真理观 D.唯心主义真理观 E.实用主义真理观 4.16.真理与谬误之间()。 A.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 B.二者又是统一的 C.相比较而存在 D.相斗争而发展E.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17.下列论断错误的有()。 A.凡真理必有用 B.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公认的看法就是真理 D.真理因人而异 E.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4.18.真理的绝对性表明()。 A.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无限性 C.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有限性 D.真理的客观性和世界的可知性 E.真理的主观性和近似性 4.19.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A.相对真理 B.真理的近似性 C.真理包含谬误 D.任何真理只能是对世界某一部分的正确反映 E.任何真理只能是对事物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 4.2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现在()。 A.它们是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或两个方面 B.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 C.真理的相对性包含着绝对性的成分 D.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 E.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4.21.教条主义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 B.主观主义的片面性 C.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D.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E.否认真理的具体性 4.2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为它()。 A.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C.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的品格 D.能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同它的对象相符合 E.能引出一定的客观效果并把原先的理论与之相对照,从而判定理论是否正确 4.23.实践标准具有相对性,这是因为()。 A.实践能对人们的一切认识作出确定的检验B.有些认识是实践根本无法检验的 C.不同的人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D.实践活动的具体性、历史性 E.经实践证实的真理也只具有近似的正确性,仍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1.2.BCDEABCDABCDABDEADEABCDECDEABDABDEABCDEABDEABCDEDE第五章 5.1.在猿变为人的过程中劳动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表现在()。 A.劳动创造了人脑 B.劳动使猿的手变成了人的手 C.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D.劳动产生了意识和人类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 E.劳动形成了社会关系 5.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A.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 B.劳动创造人本身 C.劳动具有社会性,不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D.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E.劳动是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 5.3.人类不同于动物主要在于()。 A.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B.人类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C.人类活动具有社会性 D.人类能够改变自然支配自然 E.人类活动的经验和技能主要通过先天本能的方式继承 5.4.生态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生产者B.消费者C.还原者D.分解者E.非生物环境 5.5.人类当今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空气污染严重B.世界性水源危机 C.森林惨遭毁灭D.物种不断减少 E.臭氧层变薄 5.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国家政权D.科学知识E.生产方式 5.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 A.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B.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 C.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制约社会发展 D.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E.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 5.8.人口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人口生产的周期较长 B.人口生产始终是在家庭范围内进行的 C.人口生产只是在一定阶段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 D.生育后代是人口生产的必要环节 E.人口生产较少重复性和渐进性 5.9.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 A.它不是引起革命的根源 B.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C.它不是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D.它不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E.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5.10.人口因素只有通过物质生产才能对社会发展发生影响,因为()。 A.人口生产受物质生产制约 B.物质生产决定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口状况 D.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 E.一定的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的婚姻家庭形式 5.1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 A.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也就越大 B.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就越合理 C.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就越不合理 D.对地理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 E.人类和自然之间的联系就越广泛 5.12.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它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 B.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它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1.3.ABCDEABDE ABCDABCDEABCDEABEABCABDABEABCDEAEABCDE1.4.\n第六章 6.1.社会的基本结构是()。 A.社会的经济结构 B.社会的政治结构 C.社会的意识结构 D.生产力系统结构 E.生产关系体系结构 6.2.依据生产关系性质划分的五种社会形态包括()。 A.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社会 C.自然经济社会 D.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E.信息社会 6.3.技术社会形态包括()。 A.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 C.渔猎社会、农业社会 D.工业社会 E.信息社会 6.4.构成生产力系统的四类因素是()。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E.生产资料因素 6.5.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交换以及分配方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D.人与自然的关系 E.物质生产过程中各种关系的总和 6.6.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包括()。 A.纳入生产过程的劳动资料 B.纳入生产过程没有经过加工的自然物 C.进入生产过程从事劳动实践的劳动者 D.经过加工的原材料 E.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实体 6.7.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有()。 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B.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C.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E.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6.8.国家的职能是由()。 A.民族的特点决定的 B.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C.统治阶级的愿望决定的 D.文化传统决定的 E.国体决定的 6.9.社会心理是()。 A.初级形式的社会意识 B.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 C.无阶级性的社会意识 D.不系统的社会意识 E.表现在人们情感、习俗中的社会意识 6.10.群体意识和个人意识的关系表现为()。 A.群体意识具有社会性、个人意识不具有社会性 B.群体意识不存在于个人意识之中 C.个人意识是意识的个性特征,群体意识是意识的共性特征 D.个人意识受着群体意识的制约 E.群体意识和个人意识可以相互转化 ABCABCDEABCDABCBDABBEABDECDE1.1.6.11.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结构,主要包括()。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阶级意识和非阶级意识 C.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D.自然意识和社会意识 E.属于上层建筑的思想体系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思想体系 6.12.下列思想体系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逻辑学 B.哲学和宗教 C.自然科学 D.语言学 E.政治学和法学 6.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6.14.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是()。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与社会发展不平衡 E.社会意识与社会发展同步性 6.15.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差别在于()。 A.社会心理是高层次的,思想体系是低层次的 B.社会心理是复杂的,思想体系是简单山 C.社会心理直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思想体系是对社会存在的间接反映 D.社会心理无阶级性,思想体系有阶级性 E.社会心理表现为情感、情绪、习俗等等,思想体系表现为理论体系 6.16.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在哲学上超过欧洲其他经济上先进的国家,这表明()。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于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E.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6.1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含义主要是()。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B.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C.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自然规律是完全等同的 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它的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 E.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6.18.社会意识只能()。 A.消极被动地反映社会存在 B.在具备一定物质条件时对社会存在起能动的反作用 C.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 D.在社会规律的支配下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 E.通过人的实践创造出在社会存在中有根基的东西 6.19.生产关系是一种()。 A.社会关系 B.物质关系 C.思想关系 D.政治关系 E.文化关系 6.20.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 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标志 B.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决定因素 C.区分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 D.区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 E.衡量社会道德水平的客观标志 ACEACDABCDEABCECDEABECDEABBC1.2.6.2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 A.它是直接的生产力 B.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 D.它渗透到生产力基本要素中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E.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6.2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 A.是任何时代人们的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B.是区分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的基本标志 C.决定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和环节 D.决定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 E.决定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如何结合 6.23.国家的实质是()。 A.调和阶级矛盾 B.阶级统治的工具 C.以军队为主要成分的暴力机器 D.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构 E.独立于社会之上的力量 6.24.国家按其类型来说,可包括()。 A.剥削阶级的国家 B.无产阶级的国家 C.君主**的国家 D.民主共和制国家 E.君主立宪制国家 6.25.划分技术社会形态的标准是()。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E.与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6.26.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 A.纯粹的偶然性 B.客观规律性 C.必然性 D.因果制约性 E.非本质联系 6.27.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表现在()。 A.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 B.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 C.人类社会在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 D.不同国家和民族所处的社会形态具有复杂性 E.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是按照同一模式进行的 6.28.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是()。 A.统一性中没有多样性 B.多样性中没有统一性 C.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性 D.多样性是统一性中的多样性 E.社会形态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 第七章 BCDCEBCABDEBCDABCDCDE1.3.\n7.1.落后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表现在()。 A.使生产力的发展遭到显著破坏 B.使生产发展完全陷入停滞状态 C.消灭生产力中的积极因素 D.把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E.使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达到可能有的规模和速度 7.2.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指()。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 B.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产生只有影响作用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D.生产关系任何变革都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E.生产力的任何发展都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7.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 A.上层建筑不能先于经济基础而建立 B.上层建筑的变化引起经济基础的变化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为它服务 E.经济基础必须在上层建筑的保护下才能产生 7.4.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是()。 A.促进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B.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C.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 D.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E.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趋势 7.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 A.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B.形成了整个社会的最基本结构 C.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D.包括了一切社会现象 E.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7.6.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是()。 A.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上层建筑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B.思想上层建筑相对于政治上层建筑是非物质形态的无形的存在 C.政治上层建筑:—旦建立起来反过来又影响和制约思想上层建筑 D.政治上层建筑相对于思想上层建筑是物质形态的有形存在 E.思想上层建筑通过政治上层建筑来反映经济基础 7.7.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有()。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思想斗争D.领土纷争E.宗教斗争 7.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 A.已不存在B.越来越激烈C.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D.只存在于人民内部E.总的趋势是趋于缩小、减弱和缓和 7.9.“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因为在阶级社会里,只有通过革命才能()。 A.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B.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 C.改变社会和自然的关系 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E.彻底解放被压迫被剥削阶级 7.10.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 A.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 B.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C.按理性原则进行的 D.按领袖意志实现的 E.凭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的 AEACCDABABCEABCDEABCCEABAB1.1.7.1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 A.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决定历史的总趋势 E.生产力的体现者 7.12.消灭阶级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高度的精神文明 C.消灭自发固定的社会分工 D.消灭统治阶级 E.调和阶级利益之间的对立 7.13.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存在并占统治地位的根源有()。 A.阶级根源B.社会根源C.认识论根源 D.文化根源E.政治根源 7.14.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A.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E.对党的领导人负责的观点 7.15.群众路线是指()。 A.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 E.政治路线 7.16.科学的社会功能有()。 A,科学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B.科学具有变革生活方式的功能 C.科学具有改变社会关系的功能 D.科学具有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功能 E.科学具有社会管理的功能 7.17.历史唯物主义的交往概念的含义是()。 A.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B.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C.交往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D.交往是一种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E.主体间性是理解交往关系的关键 7.18.交往的社会作用有()。 A.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C.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D.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E.交往有利益环境生态平衡 7.19.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因素有()。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阶级斗争 D.社会革命和改革 E.人民群众 7.20.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包括()。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D.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E.交换与分配的关系 第八章 ABCDEACABCABCDABCDABCDEABCDEABCDABCDEABC1.2.8.1.社会进步的内容包括()。 A.物质文明的进步 B.精神文明的进步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道德水平的提高 E.先进生产关系取代落后生产关系 8.2.杜会进步是指()。 A.社会中一切事物的发展 B.物质文明的发展 C.精神文明的进步 D.生产关系公有程度的提高 E.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8.3.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有()。 A.革命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斗争 B.社会改革C.社会革命 D.一切入的活动E.社会基本矛盾 8.4.社会进步的复杂性和曲折性的原因有()。 A.新社会形态的不完善、不健全 B.旧势力的反抗C.社会进步是不可能的 D.反动阶级的顽抗E.社会进步违背历史规律 8.5.生产力发展水平之所以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因为()。 A.它是一种既得的物质力量 B.它由物的因素所构成 C.它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 D.它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E.它不像别的标准本身还要由更根本的原始因素产说明 8.6.在人性问题上,下列观点属于先验论的有()。 A.人生而自由B.人性本善 C.人性本恶D.人的本性有善有恶 E.人性善恶决定于社会实践 8.7.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关于人的本质有以下观点()。 A.人是社会动物B.劳动是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自由D.人的本质是追求幸福 E.人的本质是不变的。 8.8.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人的理论的主要缺陷是()。 A.它所说的人是抽象的人B.主张人的自然权利C.社会历史观是唯心论 D.主张人是社会的人E.主张人性是具体的 8.9.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 A.人的本质是共同的B.人的本质是变化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的D.人的本质是不变的 E.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8.10.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考察的人是()。 A.一般的人B.特殊的个人 C.现实的人D.具体的人 E.从事一定物质生产的人 ABCDEBCEABCEABDABCDEABCDCDEABCBCECDE1.3.8.11.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自由和追求幸福 D.趋利避害E.阶级性(在阶级存在的社会中) 8.12.个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 A.个人的主观条件B.个人所处于的环境C.社会需要 D.个人主观愿望E.个人的社会实践 8.13.个人价值的大小取决于()。 A.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多少和承担责任大小B.个人职位的高低 C.个人向社会索取的多少D.社会对个人尊严和需要满足的程度 E.个人所拥有的金钱的多少 8.14.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 A.把自己当作目的而决不作为手段 B.实现不受制约的自由选择 C.在对社会奉献中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 D.满足社会和自我多方面的需要E.只能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8.15.人生观的内容包括()。 A.人生意义B.人生目的 C.人生理想D.人生态度 E.人生而自由 8.16.下列观点违背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有()。 A.“天不变,道亦不变” B.“五德终始” C.“一切都服从注定的命运” \n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E.“克己复礼” 8.17.进入自由王国阶段是指人们()。 A.摆脱自然的奴役和社会的压迫 B.不再受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支配 C.获得绝对自由 D.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 E.摆脱一切必然性而独立 8.18.**是()。 A.一种科学理论体系B.人类最理想的社会 C.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 D.一种与现实实践无关的未来的事业 E.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实践 8.19.人类解放的基本涵义是()。 A,摆脱任何必然而独立B.获得绝对自由C.从自然和社会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D.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获得自由E.人们成了自然和社会的主人 8.2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德、智、体、美、劳和谐完整的发展 B.个人潜力和智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 C.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满足 D.人的本质真正的实现 E.人的各种欲望无限制的满足1.1.BEABCEADCDABCDABCEADABECDEABCD1.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显著特征是()。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1.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一切被剥削阶级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全体劳动群众的世界观D.历代劳动人民的世界观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17世纪美国哲学C.18世纪法国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1.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A.机械力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C.天文学和数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A.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B.自然界发展的规律C.社会发展的规律D.思维发展的规律1.6.哲学是关于()。A.一切知识的学问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C.思维知识的学问D.社会知识的学问1.7.哲学是()。A.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B.科学的科学C.一切知识的总汇D.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1.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1.9.哲学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B.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1.10.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B.旧哲学的基本问题C.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D.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BDDABACDA1.2.1.1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B.部分与整体的关系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全局与局部的关系1.1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科学的作用是()。A.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C.代替部分具体科学的研究D.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1.13.唯心主义哲学两个最基本的派别是指()。A.马赫主义和贝克莱主义B.唯意志主义和不可知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黑格尔主义和康德主义1.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主,结束了()。A.一切唯心主义B.一切旧唯物主义C.一切形而上学D.作为“知识总汇”和“科学之科学”的哲学1.15.哲学所研究的规律只适用于()。A.客观物质世界B.主观精神世界C.世界某一领域D.客观世界一切领域1.16.现代科技革命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了否证1.17.现代西方哲学两股主要思潮是()。A.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B.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C.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主义D.唯意志主义和生命哲学1.18.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是()。A.实用主义的观点B.科学主义的观点C.人本主义的观点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1.19.“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A.神秘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20.“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21.“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科学主义的观点C.人本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22.以下论断属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天下物皆可理照”B.“理在事先”C.“事物就是感觉的结合”D.“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CACDDABDDBAC1.3.2.1.物质范畴是()。A.一切哲学的基石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C.辩证法的基石D.世界观的基石2.2.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A.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3.原子是“宇宙之砖”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2.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可感知性C.具体性D.真实性2.5.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D.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2.6.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和纯粹的抽象,这是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7.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A.互不相关的两回事B.物质对运动来说可有可无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运动对物质来说可有可无2.8.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观点是对运动的()。A.朴素唯物主义理解B.机械唯物主义理解C.庸俗唯物主义理解D.辩证唯物主义理解2.9.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止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2.10.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C.夸大运动的绝对性D.夸大静止的绝对性2.1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D.抽象与具体的关系2.12.静止就是()。A.绝对不动B.暂时不动C.运动的特殊状态D.永远不动2.13.时间和空间()。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D.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2.14.“光阴一去不复还”是指时间的()。A.一维性B.顺序性C.持续性D.珍贵性2.15.“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体现了()。A.唯物主义时空观B,客观唯心主义时空观C.主观唯心主义时空观D.形而上学的时空观2.16.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A.手脚分工B.直立行走C.语言的出现D.劳动2.17.“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跟感觉相近的特性”的观点,是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2.18.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是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2.19.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n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2.20.人脑与动物大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脑容量的不同B.大脑重量不同C.人脑具有“第二信号系统”D.人脑有严密的结构BCDAABCDDACCDACDBBAC1.1.2.21.意识的本质是()。A.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B.抽象的思维活动C.具体的物质活动D.精神的自由活动2.2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23.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A.社会实践B.人的主观努力C.依靠理论自身的力量D.依靠行政手段2.24.“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观点,是属于()。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2.25.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的本原是()。A.原初物质B.某种实物C.原子D.某种精神2.26.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存在B.实践性C.物质性D.客观性2.2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发动B.解放思想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2.28.规律的客观性是指()。A.为客观精神所具有B.为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C.离开事物而独立D.存在于事物之外2.29.规律是指()。A.本质和本质之间的关系B.现象之间的关系C.事物的外部联系D.事物的非必然的联系ADABDCCBA1.2.2.30.“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观点,是属于()。A.实用主义观点B.唯意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3.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对立统一的观点B.质量互变的观点C.辩证否定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3.2.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A.本质必然的关系B.现象偶然的关系C.直接的关系D.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3.3.中国的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A.普遍联系的观点B.变化发展的观点 C.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D.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3.4.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A.普遍联系的观点B.孤立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3.5.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指()。A.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B.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C.事物联系的中间环节D.同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相关联的诸要素的总和3.6.“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属于()。A.机械的条件决定论B.形而上学的外因论C.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D.相对主义的诡辩论3.7.第一次将系统方法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的是()。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马克思D.贝塔朗菲3.8.系统的最本质特征是()。A.整体性B.结构的有序性C.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D.系统方法3.9.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A.整体是部分之和B.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C.整体决定部分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3.10.对于事物的联系,唯心主义者的主要错误在于否认()。A.联系的客观性B.联系的普遍性C.联系的条件性D.联系的多样性CDDCBDCCADA1.3.3.11.系统是指()。A.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广延性C.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D.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总和3.1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A.整体可以代替部分B.部分支配、决定整体C.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D.整体是部分的总和3.13.普遍联系的观点认为,事物之间的差别的界限是()。A.不可把握的B.确定不变的C.不确定的D.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3.14.发展的实质是()。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B.事物数量的增减C.事物位置的移动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15.新事物是指()。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事物B.在时间上先出现的事物C.具有新特点的事物D.比较完善的事物3.16.区分新旧事物应该看它()。A.出现时间的先后B.形式是否新奇C.力量是否强大D.是否符合客观规律3.17.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D.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3.1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3.20.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A.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性B.事物的内部矛盾C.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D.事物之间的相互排斥CCDDADBABB1.4.3.21.运动和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A.运动是根本变化,发展是一般变化B.运动包括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发展则是指前进性上升性运动C.运动是量变,发展是质变D.运动是位移,发展是新陈代谢3.22.辩证矛盾是指()。A.思维中前后不一致B.主观上发生错误C.不同事物的对立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3.23.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共性和个性D.绝对性和相对性3.24.矛盾的同一性是指()。A.思维中的前后一致B.事物之间的共同点C.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性质3.25.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A.相互依存的性质B.相互渗透的性质C.相互贯通的性质D.相互对立的性质3.2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A.次要和主要的关系B.相对和绝对的关系C.形式和内容的关系D.条件和根据的关系3.27.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推动事物的量变B.实现事物的质变C.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D.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3.28.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A.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而转化的基本趋势B.提供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C.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实现事物的质变D.维持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3.29.唯物辩证法认为,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A.根本原因B.不可缺少的条件C.决定性因素D.动力和源泉3.30.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对外开放方针的主要理论基础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B.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nBDBCDBCCBB1.1.3.31.正确认识具体事物的基础是分析()。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3.32.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活的灵魂是()。A.矛盾分析的方法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3.33.“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割裂了矛盾的()。A.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联系B.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C.基本方面与非基本方面的联系D.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联系3.34.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3.35.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B.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辩证统一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统一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3.36.主要矛盾是指()。A.在复杂事物的许多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B.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C.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D.在矛盾双方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3.37.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A.主要矛盾决定的B.内部矛盾决定的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3.38.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中坚持()。A.两点论B.均衡论C.重点论D.一点论3.39.事物的质是指()。A.事物自身的同一性B.某物与他物的区别性C.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D.保持事物存在的数量界限3.40.质与事物的存在()。A.不是直接同一的B.是直接同一的C.有时直接同一,有时不直接同一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分离DCBCDADCCB1.2.3.41.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范围B.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程度C.事物内在的规定性D.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3.42.量变是指事物()。A.非连续的变化B.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C.渐进过程的中断D.矛盾统一体的分解3.43.质变是指事物()。A.处于相对静止状态B.连续性的变化C.突破了事物的度的变化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3.44.《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表明()。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C.质变优于量变D,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3.4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3.46.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就会导致()。A.庸俗进化论B.冒险主义C.激变论D.诡辩论3.47.质变的复杂性表现为()。A.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B.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C.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中包含着量变D.事物构成成分的变化引起质变3.48.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与消亡B.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C.事物的根本属性未变而非根本属性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全局性质未变而某些局部性质发生了变化3.49.唯物辩证法认为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事物中()。A.进步的方面和落后的方面B.正确的方面和错误的方面C.主要的方面和次要的方面D.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和促使其灭亡的方面3.50.“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这种观点属于()。A.诡辩论B.辩证法C.折衷主义D.形而上学 ABCABACCDB1.3.3.51.辩证的否定是()。A.质和量的统一B.直线性和曲线性的统C.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D.周期性和回复性的统一3.52.唯物辩证法认为,因果联系是()。A.所有时间上先后相继的联系B.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C.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D.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3.53.“因果联系是人们多次看到两组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个观点()。A.肯定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B.肯定了因果规律的客观存在C.坚持了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D.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3.54.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不确定的,因此()。A.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B.同一种现象在不同的联系中既可以是原因又可以是结果C.同一种现象只能是原因D.同一种现象只能是结果3.55.在社会生活中,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又推动经济的不断增长,这主要说明原因和结果()。A.是相互对立的B.是相互作用的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在时间上是先后相继的3.56.必然性是()。A.偶然性的表现形式B.偶然性的必要补充C.由偶然性构成的D.隐藏在偶然性背后的决定力量3.57.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中()。A.不可避免的趋势B.不确定的趋势C.合乎规律的趋势D.居于支配地位的趋势3.58.如果在社会生活中,把一切都着作是必然的,就会导致“命运”决定一切的()。A.唯心主义宿命论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唯物主义决定沦D.无神论3.59.“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A.机械决定论B.神学目的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唯物主义决定沦3.60.唯物辩证法认为()。A.现存的东西必定都是现实的B.现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和现象C.现实是指合乎必然性的存在D.现实包括事物的种种联系3.61.抽象的可能性是指()。A.目前就可以实现的可能性B.不可能性C.坏的可能性D.具有一定根据,但当前无法实现的可能性3.62.内容和形式是()。A.现实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B.现实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C.现实事物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和不确定的趋势D.现实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和外部特点3.63.在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的矛盾运动中()。A.内容总是落后于形式B.形式总是不适合内容C.形式和内容始终是基本适合的D.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3.64.本质是指()。A.事物的质和属性钓统一B.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C.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D.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3.65.“假象同真象一样具有客观性”,这是()。A.折衷主义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3.66.本质和现象的统—,说明()。A.科学研究的必要性B.科学研究的可能性C.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D.没有必要通过现象达到本质CBDBBDBAACDADDBB1.4.4.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4.2.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为实践是()。A.纯精神的活动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日常生活的活动D.利己主义活动4.3.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B.科学实验C.生产实践\nD.教育实践4.4.把客观仅仅看成人直观认识的对象,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4.5.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4.6.“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属于()。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对立4.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4.8.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选择B.主体对客体的建构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D.主体对客体的反映4.9.对不可知论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A.社会实践B.科学理论C.唯物主义D.客观事物4.10.整个认识的起点是()。A.概念B.感觉C.知觉D.表象ABCDABCDAB1.1.4.11.感性认识的特点是()。A.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不可靠的反映B.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C.通过感官对事物的直接、形象的认识D.借助于思维对事物的间接、抽象的认识4.12.概念、判断、推理,这是()。A.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B.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4.1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A.社会实践B.感性材料C.理性抽象D.认识能力4.14.唯理论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A.经验主义B.教条主义C.相对主义D.诡辩论4.1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相互区别主要在于()。A.第一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现象,第二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B.第一次飞跃获得感性认识,第二次飞跃获得理性认识C.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飞跃主要是改造世界D.第一次飞跃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第二次飞跃的目的是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4.16.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才能完成B.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完成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才能完成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过程才能完成4.17.真理是()。A.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多数人同意的认识C.没有人反对的认识D.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4.18.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会转化为谬误主要是因为()。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具体的C.真理中包含着谬误D.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4.19.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两种性质相同的真理B.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C.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D.不同真理的两个方面4.20.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A.真理的不确定性B.思维的非至上性C.真理的相对性D.真理的绝对性CDABCDABCD1.2.4.21.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这种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绝对主义D.相对主义4.22.相对主义真理观否认了(。A.真理是一个发展过程B.客观真理的存在C.主观真理的存在D.真理向谬误的转化4.23.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A.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B.对人类有用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社会历史性的活动4.24.实践高于理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A.绝对性B.相对性C.普遍性D.直接现实性4.25.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因为()。A.社会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B.有些认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C.社会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1.3.4.26.否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会导致()。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思想僵化D.教条主义4.27.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ABCDABC1.4.5.1.在猿变为人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B.类人猿的生活特点C.气候的变化D.劳动5.2.“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历史唯心主义5.3.劳动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A.只是自然过程D.只是社会过程C.仅具有抽象的一般性质D.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5.4.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在于()。A.人类总是组成集团进行活动,而动物则总是孤立地活动B.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劳动获得生活资料,而动物只能直接用它的自然生理器官获取物质资料C.人类的活动是自觉的、有意识的,而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D.人类社会发展的继承方式与动物界发展的继承方式不同5.5.生态系统是指()。A.人类特有的地理环境B.人类和人类社会与整个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统C.生物群落和环境之间构成的综合体D.动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5.6.社会存在是指()。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生产方式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5.7.地理环境是()。A.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B.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C.划分社会经济结构的依据D.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5.8.人口因素是指()。A.人口的质量B.人口的数量C.人口的构成和分布D.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自身生产的人们的总和5.9.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C.人口增长是引起革命的根源D.人口增长是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5.10.在人口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A.鼓励人口快速增长B.无条件地缩减人口数量C.使人口状况与物质生产相适应D.努力保持人口低速增长5.1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C.劳动资料与劳动者的统一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5.12.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阶级斗争D.生产方式5.1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A.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B.人口数量和质量的综合C.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5.14.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人类知识的增长B.地理环境的优越C.人口因素适合生产状况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5.15.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B.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C.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D.实践与认识的关系5.16.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A.保持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的低速发展B.着重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迅速索取自然资源C.返朴归真,重过古代田园诗般的生活D.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n5.17.直接决定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是()。A.地理环境及其作用B.人口因素及其作用C.生产方式及其作用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CDBCDDDBCADCDCDC1.1.6.1.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物与物的关系C.人与物之间的关系D.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6.2.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的利用D.劳动者的思想觉悟6.3.劳动对象是指()。A.各种生产工具B.各种产品C.进入生产过程的物质对象D.生产资料6.4.劳动者是指()。A.一切人B.青年人和老年人C.从事活动的人D.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能,并从事劳动的人6.5.生产资料包括()。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商品和劳动产品6.6.与生产力不同,生产关系揭示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C.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D.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6.7.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6.8.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A.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6.9.就国家起源来说,它是()。A.暴力的产物B.人们相互订立契约而形成的C.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6.10.决定国家性质的是()。A.生产力发展程度B.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C.国家领导人的思想意志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DBCDCCADDB1.2.6.11.区分国家类型的根据是()。A.人口多少B.领土大小C.国体D.政体6.12.国家所代表的利益是()。A.剥削阶级的利益B.统治阶级的利益C.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D.基本阶级的利益6.13.政治结构的核心是()。A.上层建筑B.意识形态C.政府和军队D.国家政权6.14.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B.绝对与相对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内容与形式的关系6.15.一切国家的政治职能是()。A.为大众谋福利B.保卫世界和平C.镇压人民反抗D.对内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对外防御外敌入侵6.16.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社会的共同意识C.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D.社会意识是独立于社会存在的精神实体6.17.社会意识构成的高低层次可分为()。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C.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式D.群体意识与社会心理6.18.群体意识是()。A.集体主义的产物B.个体意识的总和C.群众实践的产物D.群体共同意识的产物6.19.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关系表现为()。A.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B.个人意识是从群体意识中产生的C.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作用6.20.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间的相互作用6.21.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起促进作用,原因在于()。A.它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它具有相对独立性C.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D.它本身是一种物质力量6.22.历史上有许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某些思想领域超过了经济先进的国家。这说明()。A.社会存在并不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并不反映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是间接的D.社会意识的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6.23.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标准是()。A.生产力B.上层建筑C.实践标志D.生产关系的性质6.24.划分技术社会形态的标准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生产关系C.思想体系D.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6.25.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人所参与的,因此()。A.社会历史发展不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B.人们可以创造社会发展的规律C.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无规律可循的D.社会发展的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6.26.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指()。A.社会发展和自然的发展是完全相同的B.社会发展过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C.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只有必然性的过程D.人类社会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CBDDDABDDCADDDDD1.3.7.1.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力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与生产管理的总和D.一定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7.2.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A.社会中现有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B.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总和7.3.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的科学技术C.社会的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7.4.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A.政治法律制度和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7.5.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观念C.宗教信仰D.国家政权7.6.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7.7.社会基本矛盾是()。A.社会存在初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7.8.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实行暴力的结果B.产品分配不公的结果C.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D.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7.9.列宁关于阶级的定义表明,阶级是个()。A.经济范畴B.政治范畴C.文化范畴D.社会意识范畴7.10.阶级的实质是()。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B.人们的社会分工和地位不同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D.生产过程中的执行者和指挥者DBDDDDDDAC1.4.7.11.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7.12.阶级斗争的根源是()。A.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B.阶级在思想观点上的根本对立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D.阶级的社会分工的不同7.13.阶级斗争是()。\nA.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D.科学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7.14.社会革命的根源是()。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的暴动C.阶级斗争D.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尖锐化7.15.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建立革命政党B.夺取国家政权C.创立革命理论D.发展社会生产力7.16.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A.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7.17.人民群众的主体是()。A.体力劳动者B.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C.进步的知识分子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7.18.A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是()。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C.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合理的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承担者7.19.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A.加速历史进程B.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C.规定历史发展的方向D.可以脱离群众促进社会发展7.20.制约科学发展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B.军事和战争C.政治上的民主或**D.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7.21.交往的最基本形式是()。A.积极交往和消极交往B.经济交往和政治交往C.国内交往和国际交往D.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ACBDBBDDADD1.1.8.1.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社会基本矛盾B.社会文明的发展C.阶级斗争D.社会革命8.2.社会进步是指()。A.仅指精神文明的进步B.仅指物质文明的进步C.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D.包括物质精神两个文明在内的总体提高8.3.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社会政治制度B.社会的经济制度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道德发展水平8.4.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去评价社会进步时不能忽视()。A.生产工具的性质B.生产关系的性质C.生产对象的性质D.劳动资料的性质8.5.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A.唯一标准B.根本标准C.普遍标谁D.特殊标准8.6.下列关于人性的观点属于正确的是()。A.人性善B.人性恶C.人性在社会中形成D.人性有善有恶8.7.表明古人意识到人在世界中主体地位的观点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是一个世界”C.“人无有不善”D.“人是万物之灵”8.8.资产阶级思想家考察人的方法最大的缺陷是()。A.从个人出发B.从抽象的人出发C.从人的自由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8.9.人性决定于()。A.先后的桌赋B.遗传的因素C.后天的社会实践D.家庭出身8.10.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A.社会属性B.自然属性C.自由的属性D.追求幸福的属性ADCBBCABCA1.2.8.11.“人是生而自由的”,是()。A.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B.古代中国思想家的观点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D.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观点8.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A.自由自觉的活动B.人的自由C.人的理性D.趋利避害8.13.人将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的因素是()。A.人有意识B.人的劳动C.人的自由D.人有理性8.14.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的()。A.天赋B.家庭状况C.个人意志D.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8.15.人的本质是()。A.永恒不变的B.随主观意志而改变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D.随着个人精神状况的改变而改变8.16.决定人的本质的是()。A.人的社会属性B.人的机体状况C.把人联系起来的共同性D.人的自然属性8.17.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人的善的本性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人的自由的本性D.人的追求幸福的本性8.18.人在价值关系中()。A.只能是价值主体B.只能是价值客体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D.既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8.19.个人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A.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B.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C.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8.20.个人价值实现的途径是()。A.依靠别人的帮助B.依靠自己的努力C.投身于社会实践D.等待机遇的到来8.21.人生观的核心是()。A.人生目的B.人生理想C.人生态度D.人生意义8.22.人生观是()。A.人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B.人与生具来的C.人主观修养得来的D.人从书本中学习得来的8.23.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的关系是()。A.二者是绝对对立的B.二者各自独立C.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D.二者是完全同一的8.24.“支配物理世界之运动的必然性,也支配着精神世界的运动,因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服从于注定的命运”。这种观点()。A.对必然性作用的科学揭示B.会导致“宿命论”C.会导致唯意志论D.揭示了必然性的本质1.3.DABDCABDACDACB1.4.《公共基础知识》冲刺必做真题(1)\n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X”)1.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01年10月21日在北京举行。()2.西部大开发要遵循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认真吸取国内外各方面的经验教训,探索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以廉政建设为重点。()4.应当把缩小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作为—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5.对于公民来讲,一般而言,凡法律未禁止的行为就意味着自由,因而行为人不应受法律制裁。()6.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7.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简称。()8.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个体所有制乃至私营经济,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9.收文处理程序一般包括:签收、登记分发、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查办、立卷、归档、销毁等。()1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的矛盾。()二、单项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A.正确的理论原则B.人们的主观愿望C.群众的意见要求D.客观存在的事实2.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B.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C.对人脑机能的认识已经完成D.机器思维最终会超过人类思维3.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在于()。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4,社会主义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A.由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B.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决定的C.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的D.由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决定的5.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世界范围的竞争是()。A.军事实力的较量B.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较量C.人口数量和物质资源的较量D.经济实力和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是()。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问题B.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C·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问题D·整个民族文化建设的方向问题7.李某生前立遗嘱将一件古玩赠给马某,李某死亡后马某表示接受遗赠,在遗产分割前马某死亡,则()。A.该古玩由李某子女继承B·该古玩由马某子女继承C.将该古玩出售,价款由李某子女、马某子女共同继承D.如李某子女同意方可由马某子女继承8.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占有财物的,以贪污论。A.公开财产B.公共财物C.国有财物D.国有财产:9.犯罪行为的最基本特征是()。A.刑事违法性B.社会危害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行为人具有主观恶性10.宪法的制定与修改都要经过特别程序,这种特别程序区别于()A.普通法律B.一般法律C.特别法律D.基本法律11.下列属于绝对权利的有()。A.财产权B.债权C.消费者对商品出售者的权利D.合同双方之间的权利12.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有权批准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的机关是()。A.国家主席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会员委员长会议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3.下列属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一个特色的是()。A.职位设置B.职位说明书C.职位分类制度D.对公务员实行分级制度14.公务员连续两年不称职,应当()。A.辞职B.降职c.辞退D.开除15.政府机构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A.业务关系B.协作关系C.平列关系D.从属关系16.2001年9月11,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接连遭到飞机恐怖袭击,造成3000多人死亡或失踪。举世谴责恐怖主义这种野蛮暴行,这表明()。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B.恐怖主义是全世界的共同敌人c.打击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D.各国必须把反恐当作头等大事来抓17.《决定》指出,现在党的作风总的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现实重要性。从哲学角度讲,这是运用()的观点看问题。A.讲真话B.历史C.联系D.一分为二18.撰写公文的基本步骤之一是()。A.收集材料,调查研究B.观点正确,主题突出c.用语得体,简明生动D.实事求是,讲求实效19.维护文件的高度严密性是指()。A.公文的保密性B.公文语言结构的严密C.公文行文程序的严密D.施行办法的严密20.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做()A.平件B.加急件c.特急件D.急件21.为了维护政令一致,凡下行公文()。A.都要向上级请示B.都要和有关机关协商C.内容涉及其他机关的职权范围时,行文前应与其协商一致D.都与有关部门联合发文22。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作()。A.条例B,规定c.办法D.决定23.20世纪60年代哪个国家的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A.苏联B.美国C.中国D.英国和法国24.中国**确立MZD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是()。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七届二中全会25.我国领土面积居世界()。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三、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包括()。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和基础的观点,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实质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E.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下列关于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A.可能性和现实性既对立又统一B.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可能性和现实性密不可分D.可能性等于现实性4.当今世界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但主题是()。A.和平问题B.发展问题C.环境问题D.人口问题E.资源问题5.1999年9月,**同志精辟地阐述了“两弹一星”的伟大精神,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这种精神是()。A.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B。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C.社会主义精神的体现D.科学精神的体现E.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6.下列要件哪些属于犯罪构成的要件。()A.犯罪人与被害人是朋友关系B.犯罪行为C.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O.行为人的行为使一定的社会关系受侵害7.法律责任的种类包括()。A.刑事法律责任B.民事法律责任C.行政法律责任D.违宪法律责任8.我国依法治国的宗旨是()。A.保障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B.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C.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D.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E.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9.承担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形式有()。A.赔偿损失B.支付违约金C.继续履行D.采取补救措施E.恢复原状10.行贿罪的主体可以是()。A.任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公民B.国家工作人员C.国有公司、企业单位、事业单位D.人民团体11.国家公务员自愿提前退休的条件是()。A.男年满55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B.女年满55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C.工作年限满30年的D.丧失工作能力的12.机构编制管理的任务有()。’A.职能管理B.机构管理C.人员编制D.人事管理13.行政领导者的主要职能有()。A.知人善任B.科学决策C.解释政策D.执行决策14.分办的主要依据是文件的性质、重要程度、()等A.涉密程度B.缓急时限要求C.内容所涉及的职责范围D.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15.通报有以下特点()。’A.具有较强的时效性B.让事实和数据说话,而不过多地阐发和论证道理C.具有教育性质,主要起宣传教育、沟通情况和交流经验的作用D.内容单纯,行文简便16.严格控制公文数量,简化行文手续,其主要措施是()A.可发可不发的坚决不发B.控制发文数量,越少越好C.\n在报刊上全文发布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可不再行文D.避免重复行文17.会议纪要主体部分常用的写法有()。A.条项式B.综合式C.摘录式D.说明式18.公文写作之前要()A。明确行文目的B.向领导请示写法C.确定使用的文种D.选择适当的语言19.信息技术包括()。A.通信技术B.自动化技术C.微电子技术D.光电子技术E.光导技术20.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A.日本B.菲律宾C.马来西亚D.文莱四、简答题1.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开发?2.应对人世,我国农业释实施哪五项重大措施?五、辨析题在我国经济活动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是“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统一。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x 2.√ 3.x 4.√5.√6.√ 7.√ 8.√ 9.√ 10.√二、单项选择题1.D 2.B 3.A 4.D 5.D 6.B 7.A 8.D 9.B10.A 11.A 12.D 13.A 14.C 15.1) 16.H17.D 18.A 19.B 20.D 21.C 22.C 23.B24.C 25.C三、多项选择题1.ABCD 2.ABDE 3.ABC 4.AB 5.ABCDE 6.BCD7.ABCD 8.ABCDE: 9.ABC 10.ABCD 11.AC12.ABC 13.AB 14.ABC 15.ABC 16.ACD17.ABC 18.AC 19.ABCDE 20.ABCD四、筒答题1.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加强人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队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科学的人事行政就是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重要保证。①它通过录用、选拔、考核、任用等制度的实施,创造条件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保证他们进入国家行政机关。②人事行政中的升降、轮换等制度,不断调整人及事的结合关系,尽可能使多数人与其所做的事处于最适应的状态。③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制度更是对人才的关心和爱护。2.2002年2月4日农业部宣布,为了积极应对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给农业带来的挑战,我国将实施五项重大措施:①突出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构建农业优势产业带。②实施农业发展行动计划,把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做大做强。③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④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⑤以农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为重点,强化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支撑力。五、辨析题(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的经济活动中,既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又负责经济的调控,扮演“裁判员”的角色,这是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重大弊端。(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市场经济舞台上的“运动员”;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充当市场经济活动的“裁判员”。政府一般不应直接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充当“运动员”的角色。(4)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明晰产权关系,改变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经济活动中的双重身份,是增强企业活力、搞好宏观调控的关键。1.1.第一部分:单选题"_*f8J9Q)F5D2~第【1】题.W2h H$n+X哲学是( )。+V2{1i9G4{;F,i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2R.N1{,h)J7H5X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 l2K,P*L6T&E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3C6M(|/P;H7E4m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P3f2C0R0g8{答案:C4G7h8P"C!S8d x,}4_)}分析:"G5t%\4Q4F1Z区分哲学和马哲。0^%`2f9U-g2o(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的抽象概括和总结;$_9l&G#\4V(~(2)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1.2.第【2】题/N.L"k)X*a(F/O8^5{&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6g*z/A,G7p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U9z8O6K.E$I%x+Q6V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S"n&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K,g/p8I*r%P)d#S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0j3\(B*n'|5D7};v-f5T7@答案:C!k-R/r%I)G'q*c分析: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y$^ B$k3c4](d(Q J,G%b.f.I4[&z:l,b-N第【3】题'h:K3r T,J6Q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b&q2t!v(v-x8J(V5o&@7d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N,d%\$K)w:I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I7h+n J&Z*{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9R4B7R-^.p7C5v3]1r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6R3p;m;G"V+X答案:C$Q"w%|5`%x%y)Z5q#r!w分析: J区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和联系/a)Y(1)哲学是世界观也是是方法论;(a#^7L;`3H+[1V8U3M(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s5~,i0F9y#{1s#u T.f(X T0(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指导具体科学;具体科学推动哲学的发展。%?,S8D9l/o'"V.D n5r5t;i第【4】题3E6t$u5w(k-?;~7y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2]&l3l#Y9FA.一般方法9p8T$Z%`&Q;u%zB.经验材料&^:C1J4},DC.理论结论#b7uD.具体方法)E9L$m4P5j#P(p*@+F.f:\,b$d答案:A1g!^:a*W+{ \分析:%V9x:I7q#o,G!`6n#Z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一般方法,而不是具体方法,也不是理论总结。)o5 ~3N7_+X2Q&Y!{第【5】题3e&O)_%e+l(B0S V!v7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56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M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I"i*B4B6A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9y'e*t;~ _9^7m9R1m,m'N答案:A0j#L0]1i9V)a%H分析:&p-g)L!t'k'L3F(1)关系:普遍和特殊的关系,或一般与个别的关系。)x.d.\,X4K)`(2)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具体素材,哲学理论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h+E5F%|6|$C(Q9j0G$z2h#])g%|'W9b"E.F第【6】题2b5@7R2K7q8D8~4H$n.Y x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_6~8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_8@7u;L5T5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2^0@$}3a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V8e%u-c4}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1s-e/k6Y6])O:T+^6r"}答案:D$D)]9]"~(l$h/^4R分析:2Q(E"i5[)S5J7c'J5}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的来源:7u(A5V9T!Q0E+(1)马克思主义哲学源自德国古典哲学;1F.U:C {"h2G2o'x*?#Y(2)政治经济学源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W"G _;^/X(3)科学社会主义(源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A3L-I#U9{"y&t)z3F)^7a(?*t第【7】题'D%[;r!^;N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j,h&{3[(Z9E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V.R p.c2h5{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0q+g'i&_7i5P*B.e7w(qC.绝对真理的体现4Q4`:c'i3i:D$K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R2q5`*H9}0w+{答案:D!G(a0v'W"I2B分析:&z"U9~:_"?+_%~,R |'?ABC过于绝对,选D。.U&d0T&M;k1O#G,I&^%Q4l2T6Z8g"X,h8_第【8】题-]"V0w0s0w0p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1s*V(\)W,L-J1B&M tA.主要内容&u+d!_*P8S"o:|+uB.理论基础(S#T,n5j.Y6y(s E-DC.核心部分2p+C2?5r,Q-k#t/g4r9O:KD.实质和灵魂5Q9O9\"e7c4[5["|)a7E.z-d答案:B;v4a'v&t)]$H/A分析:)J:T q'R"I;j&X(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哲、马经和科学社会主义;8K-t;u"o+E/Q&C)]5p$s(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马哲'e7K8a&Y2d0o%G(U:W"x!h(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部分:科学社会主义??/s%j8_0[1A)j4@-@(l(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和灵魂:实事求是.k3I6\(p7\ny!z0S"c0h2]:e"k9i第【9】题-n3i;Z!I e/]"S'p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0Z9E2s:I+D2A1o:h&b%t1x6q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H7Q5o/p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v1G*z6g.A6O,z4M#j;h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s7H4h"{8K"`/p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3r7l#F;X8|%@&V$~9v*W答案:B)n$|%D$^(C(|分析:0W \-e4k%`.i)~哲学具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的世界观。(H ?5_6M-^5P Q$j4[$J7c8T7J:q$Q)j'C#I第【10】题"{4O-^+X9o;g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9t9P&J%U4i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2M"i;a b-N!D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W#?7h _2q3c1]#r(E0a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s-_/d$b/h.o6K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5F'@;C+F1l3M%T n6}&}/y,w答案:B(j1a1R'q*K0`5P6}分析:9f2?"y,a/|-F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G3v9} L0x#第【11】题'V;l7u!K3^-G(~$i1j1C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T4Z;h-b3X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s'x1q'k;N"v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n+N'~;F,n7`/n,n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w4j9`'B3X!^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Q&F/h1U.q%j"W0[9A答案:D.t*J,C8S/`*F5H分析:4[:Q3\2E4z!W"e;^&z,d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具体素材,哲学理论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v G,s1m&a!T8G3j:Y.R"q4O&A#t第【12】题"W:w.^#S'R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E1~4L$?7J2@+A:UA.适应时代的需要/[+R0c*P&U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1|"J)E)o9A'[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A7B2g,]'c'_7w.e;L5`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0p%?0P4X4~:s#L答案:A'\(Q.q#d/V+h6d0}+Z8@分析:1q/Q(b!q%]哲学具有时代性,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适应时代的需要。&?7t6A8N+o5J7c2l:S$v.u0[0L.o ?(P3l.K第【13】题+f0l'k&i-`2K8r"S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Z!E"r4l)q#M QA.艰苦奋斗+L9Q$m9A+v3m)r$v1R.B.实事求是6Q#o3C7l-B*G&[!]3C.理论联系实际!T,H$G-D/j8o(n6p5fD.勤俭节约.B*T6m6D%i+]%L'w'w0O%j)[答案:C)I-N*k0q6L9p4[分析:#l8e,r:r$C3~$Y(1)优良学风是理论联系实际; p'o$k)M'g0L4r1t1U3q(2)党的三大作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N4Z#B.Q#o%~%n*s4U#[!Q:d+a第【14】题8e!u \-G/a-^%X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5[9H9m"p:\/o7g*n!@A.实践性.C$F/E"l1X4]-D'D's4xB.科学性*|"r#x!F1WC.革命性'd;t$T v4{2v*e4A0[;QD.开放性8R2a+f8_'[!j+O!]5c5~答案:A7}'}4D1f&P0G分析:.C8N"Y&t7I,h9B$Q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最主要的特点。3j!\0};x1g3E3G/Q3I!h(O7{*],e2s0X0S1d:G第【15】题3e,y#b7X:l(e,z7i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0W9w7Y5@$r+|*V$?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2m.S,z(B5`"O2G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7[.e+Y'O%Y%A6T;n2d1t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1u:x/y5U&@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F;K)Y"U8j*o答案:A']4x9^"K&v#R#?5s8[9P/d分析:)H0U-i#S:n0F(N3T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从而有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y)Q;g8p(S/Q!)Z5Y$I&T/Z.[(J/J-S0U$t第【16】题0t(Y6x%V5K3E4z“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j1B9r0t"G#^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0C,v*{.z'x;J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s&?9e.}7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z8E'`.}(v7A2W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x3L(W)S1t#d/T"n&|答案:D+n%t!\ ?+Q7P.p.R分析:3\0F"a"]%@*K5x运动的绝对性是指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静止的相对性是指物体相对参照物而言是静止的,但不是绝对静止,两者是辨证统一的。$F7[3Q7]7p0n6z8w!X&~*S0{)k$?$^&j'C-^第【17】题&r.h8m*B:i/R-t.\"Z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a1u*K"f([%K!X2C9_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p,u-M7R$|%I.n8L;W'\)d(_*i9G Q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R8@#B3j$n$u(u:]*F3S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0G3F0w.A.y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7P-M-W'}$j答案:A,n6[8I,M,g'H-o5a分析:*u [2F7y/K3u6I*@*c8d1y(1)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7X+}*H(e0i,d1l0i&Z(2)慧能把旗的客观运动当做“我”心理活动的结果,用主观精神解释客观世界,是主观唯心主义。"E5z1O#G:],h9u6E"o8r!q;^3k.Q第【18】题&R+A'|7u9a:l3f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 t-x2L.n1R8]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P7Y+^!H2G%Y4U4O.O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观点)%h#T;w9i'p-U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f9E#u:j;w/B/u$A2e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s6]8f$d3]$e'C答案:D6T5u3e1Z*t.y分析:8_!L:t3Y7i&E#|/G*n(1)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承认物质,不承认运动。,V(E9U.e#G)Y8A2T(P(2)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T*@.\,o+O+Z:n({-O)x0A6X'C6R*o0`6a&t第【19】题'P8N O2_5v)[*S*H$R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 )观点。!e(P!~+O#f&qA.唯物主义的5p+q,L3S)E0E"S&d5B.主观唯心主义的*C.f v/n(VC.唯物主义经验论'g9T%|:h.I1B8g5n3V1L zD.客观唯心主义的!d#^;U+y!?!w,G+Q答案:B1q1@,F#x&} F分析:'K$s/~:{*u&r2N)A(1)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4d-](c+L%i%Q"z(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2?2P3k#u8f'o:G$V2L']'Y8c4f+k#G.].j(~第【20】题1A#Q+c,k.o(L$e6c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 )。1v+k:B+y'^3I,x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m-f!e4v6`5B*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8](W5[,V&k;C;f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0?2j#b5P8v:K/d/b+w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5S-i8}$Q9W8V%c3T+b0P4Y+d0v答案:B,z.R*l%u:z6d0[分析:6|)e,K5L%V)Z:c(1)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4J3`*N&~&Z#@1[.q'Q$E5[(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或:思维能否反应存在)。6s5e'K,K+`,E&?9?4H"L%J0a4D!}0k3d,x&b第【21】题2P:[.]-v&r-D6H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 )。:z1],d%L9S!j;O,u0V5Q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M%k0T'X-u&e,g)F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W6o.I!o3o*Y7N;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7P-o7^-r1Y.j/u%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b;s L2?*E2[/e 答案:C/J5B.A-c;o7\"B3z 分析:4a&J3L(C%b7B/~)d.p-a#f(1)哲学的基本问题分为两个方面: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第一性,思维能否反应存在。5b'H `-F4V#\nJ"V3j7`(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v/P)\$M$F:[!t!\&q,x!u5i-{8O+G+G第【22】题!K.@3Y D$C"^*|(]“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 )。9j*[;R8D$i&i,C"n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a6~$t6{'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N3n"S$C(Q*O4A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k0a$M2u'e:L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M)h4@5d+`2f答案:D | {8s5@2X4~分析:-{:n8D"l#`%@1r(1)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6Z-g,s'D:i1(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s0v8D(g2G8h'x,S-G2^6n%]'@'i$]第【23】题%J7q#a;b+|%B%S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界定的。$F3a2t1M*G5h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A)N6r"u8D1i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M3}.u3D,U;E3|:^'N3w8x7k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I-s:k.Z9{4e!u.w v4o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W(k,P0T&Z$E1s#V答案:A'O6s'y8J1y+f/{0f$h分析:(N"d+O4B#[6K7q4Q2I(1)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u6H8t(x*B6I(2)物质范畴的定义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8S7t$^2j%M"_9O!s/K#l0Z/b!m2`&q&Q0e/K第【24】题1k&O:t5Z/K8^2W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t0V5F:[&JA.运动的绝对性*j4M2I._:D1sB.存在性6r9O(B'r+c xC.客观实在性0b)v H'H4d2`7b8Q6G6B;ZD.实物性:X5{(|3j,a;K答案:C)u#z!L8}%x:[分析:1w1T!H!H%O&I(L,{){8t%e(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O5^.u"h;k,m(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l!g8[%E8y6P#d$O%b2W(P9n$L3~-R9l5第【25】题+S'Z3f9t!o*D;g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g G0p;|1S#C9j){*[A.各种实物的总和+P/l,_!}8H6S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0_6b"i'b.N&o-B5q'M#L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w3Z1X)C2oD.主观与客体的统一+~$u#?:v1h+p8H5}#^:A"o答案:C/D:z$I7H3`%E3r分析:"D)[4e%V"c#x!i2]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T7o,j3t8G5Z,~"c(\:b!W"M/O1V;k!W第【26】题"@+k2_"q8t9r9h9W&T.k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 )的观点。.s,E(]:i2?2{$C.wA.诡辩论"j t7o8{:v*}#C$X&G%LB.唯心主义,{'{0r/w6H'M*EC.不可知论$l6O2A;F)c(B*FD.唯物主义,n$E2B)W.v%P3[*y答案:D!I1D,J-^1Q'_4z'k5i'w分析:0Z$i!R#u)s:]0c+Z$e;c(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6_.L x$y5F/i.G(2)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F:N @9K0j3Y!Z(n+n)h0@+I:(3)诡辩论:指运用不正确的论据进行随意的主观推断的一种哲学思维方法,是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相对主义的表现之一。主要特点是:就其世界观和理论基础而言是主观唯心主义;就其方法论而言是片面性和相对主义。$L6F)v(~"@,f7g1e%j't7T B8i$O;g0{第【27】题7_$H h#g4^9m0]7f“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A$G&R;P/H7^-H4d&_:S-U&b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3F0Y a#b#? t+Z4^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4f1|7I+k.v0I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J%I8`!@/v&T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r'i6g2?+y!c7} {答案:D9T)G&U:O#O分析:"K!|$A)c']0m'S'?(1)“静者,动之静也”:静止也是运动的一种形式1I"p&P*l)n!F+m5s(2)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X*t7C(L:[%D"C3r!_(3)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5@.Y+~'M.K6X6z;x)`%[*A&}0B1x-第【28】题(P3M#K)M9I!c-N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3C%_5_ m+C7L'v:[A.存在性,B*L6_:T(I A'I3e4P0HB.物质性3E/W4k%D+L+_5F1C.意识性+[%^1j4^&D-O6Y2CD.真理性6c*W3Y$`;C1Y答案:B:D1Q+^-w&e.L分析:%B0g#G#s$w4f5t5^(1)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4j(n:A)R3}:s(2)世界在本质上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5f%d'x1F1C6e;W2C0S,O/l%v.{%F+h$K第【29】题4e;A.H5A!S"S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C4X/i3m3u$[!O7w,N1A.唯心主义8^(G-k-U%k;g5V4qB.二元论2P2M1B8o8`+|3`%HC.辩证唯物主义%x/M(u"H(S7`1f2^3m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x+I&f+d3M答案:A.{%q+H(\1R3N分析:.R8y*A7s*m)~9i&a(Q(1)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认为运动可以离开物质,运动是纯粹精神的活动。7b2K1Z;s6C-m/I(2)形而上学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H-i0j#r&X h5Z:f0V7a1k5M5|!b5x第【30】题![ i*E:L!{.q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 )。7d;n5c)F&K!a%u1Q.G+O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q4f:{8\"_5A%|/S$@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e.d6L/`;`8{3S$O8T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E:]8f2b.C1w:\(c7|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a0f6\"v:S/]"d)f!d答案:D2`/E(D8`+j9S:s"L:s-H分析:4Y$O h3\'h%@7P(1)相对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事物性质的相对性,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2)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7u4A"h0c*},I1f-r+~+l#_%U第【31】题5} z8m&a)D9W7L4R3`&h!S“司马光破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小时侯看到一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P8P9B#Q8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i:m&c!t5B6{5v3e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Z;b;h1^7y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9x+y8O6g"H6g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u"D8D z4l;f!r+h2c答案:D:e2f1@!t:D)_#L.L分析:9e'D%y/j1h!j7~7}1n(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要求人们在做事、想问题时,要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不能一概而论。"R-s1D(j8B*}(2)在复杂事物自身包含的多种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种矛盾就叫做主要矛盾。7j/b+F7K,^&G6E-^$h#E7}"b7b第【32】题4w1v&j9|!x+m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 )辩证关系的原理。'Q2a7O%d.@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E5h1k)r+B4d$}1u.g+e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i0^6s:y(D7I(V&V*n&`C.同一性和斗争性8X1n)~'n;K)o0F,P!\D.内因和外因*q;x-o,~,Z5M"u3[答案:D-r:f _+i/^6l分析:*[*x$v&Z i+h(1)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m2f0V(T+p'q8r$K5G%_(2)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通过内因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 _5N2J7_:c:Z#J+Z/l%@(3)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彻底辩证法的前提,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F#P j(N3f(q,N9T(4)主要矛盾是居支配地位,其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的地位,其次要作用。这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X(x&T%T6X5`-_)i-g(5)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6K4{%u(\ k:k:P"j%]&E"k&n"|$Q"第【33】题9? w;P!]&y.D l6~8P'Z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L-C1a3j z1?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G/\1W3o,E;y5u2J*r+k n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d&s,f$@!m'i'W g2A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a!m"q#~,G&y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P+x&j0N8c/s;G答案:D"Q4`.O*s2h7b%n,b分析:4s0W8W-C5i'k#^!t:q(1)前一句是重点论,将国有资本分配到关键领域,后一句则是两点论,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都要抓。2t*C1x/q$m'p2v+j7U.M(2)两点论: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Y:n,n#J:e7u7_'}(3)重点论: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进程时,要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种具体的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方面。5i7t2g;B#[*y#V.},T.u;J9t,O)~)N第【34】题9_4J,l)l D4q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2?"e1\%t5V4W9j!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0K%c8\-@!R3lB.客观唯心主义4|!w$N&?7Q7U)b7n*XC.形而上学观点\n)Q-J:J.s&t%Z$a'Y8lD.不可知论/^3N-y,^%s/W5t"l答案:C4D+M'r)g7@#}分析::Z9e:~6F%U%b$C1y3d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X3V,l&l-H3G!U-Q;J5N4s$X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承认物质,不承认运动。/Q)a3["K/N7[%U v'_!`9t$f.^3@!]9第【35】题7|9m4w:d)^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8C&O,t-d7b6o)h,]7zA.异因同果!|,C&z%} T!c5a$v8{1r YB.同因异果4J/a:K"D$y*L,W/`C.多因一果&X7A5C;u9C!J3Y6sD.一因多果&L%W)?-I%^%u5g/G&F8s8a&L!w4M答案:C-p#y$[*}.V9A2u/`分析:&b.M0J({3Y(1)多因: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1_$r'K G%Y$r"H:B9Q(2)一果:教学质量的高低3m'l6k!I8P2}'] L5r9z7o-c:n8O7}'|!~第【36】题"z0Y%|#g%X9p K“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Y,K%L9C!X"J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5i/L!x3i2V!A)u#w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8?/b G9I1r5^%J4[ r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x'w-}#f$j;v4k;a+~ Q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L){"\+S+v;H答案:A;O:B#|9N/[8\(l分析::_0S*~2X5a'S/|&L;O(1)内因与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L8S6{$h4F4R0y!i:{(2)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性,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归结为外力的推动。2Q([&\9e7E"S.|:J/q$|'z第【37】题(v r2v9]6J h"^9h3C,u8B“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8]9i)k:b!o2n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1{#`7m9^6_"N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p;u9Z)p.{8q1}/o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H5v&O.}%u*s&z(M3H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2M'k3D;p7g答案:A+q%B(U&I/h9Z分析:6E+Z8T7^7~:H'Q(1)部分质变: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5U.Q(H/P:k [%q8t(2)总的量变过程:大部分人还未富裕/t7R/p;@%w a0r:M&m(}*W:k第【38】题:U0j5`)c/o.r-]4~(v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是( )。1a5Y"L0s7r1P#e:eA.时间、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自己运动1t&P(D!\3s5i&dB.时间、空间不随物质运动的速度而变化"b9D%o3D:O)Q4r-R7]C.时间、空间是主观精神的表现形式 d6t!c,j(q9m/f$ZD.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p7v6^;X1M3n!i*a答案:D5X'^8\:u.I1l J7?分析:'X2A"b:o!_,D;K'U7R4?5f(1)物质的运动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A6h*I7Q.C7F(2)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x6b"B&J*J-O"j;N(3)任何物质运动都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和占一定的空间。+e6d-M)|9^8x+N(4)物质的运动必须以时间和空间为条件。-c:w+x'j,m(b-Q'_.F$s3w0g&u9q4M+z8V7f7a7B1F8S1Q&S r8^$O第【39】题 K-B#y2z-c/_“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现的哲理是( )。0K5w,Z$r'M't#PA.要重视外因的作用(N6^.M-O2?1_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5^)n3C%}(x ?C.要重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5m8K;D$[.T7bD.要重视外因通过内因作用.U x2s'^(S6a答案:C7h%w1e;I%A%^3A(Y-^/\分析:+H5n.G'M,o'q(1)客观:就是指自然界,大自然存在的物质,实际存在的。主观:就是指认得思维,是抽象的东西。5Q+p ]9k6s0J8X7q+b(2)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v&t l4v7R)t)W3E+|8[&Z!n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通过内因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2G8o#E1`"B o'R3U$m#U第【40】题%j$c+h2s&Y6P#e5P&C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T#~'Y#s8O9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J-C$H4z$r s6q(X5o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l6K(g3E#M,g+g3o3B(p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j!y(Z*`0e,R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4{0O5S9[+^:y5n4b.a2答案:A)r(a$c3z5x;W.M#y-W"m4K5B分析:0z/`/w(o*n w:V(1)白马象征矛盾的特殊性,马则象征着普遍性。0j%t/U G:w-]8r:o1o,S"w;^7R7|.P2g第【41】题3Z%S0H,I2J9@*E/i“一个地区的发展会产生全国效益”强调的是( )。*J:a)I,\(c$FA.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3X+|-T,Y;E8^$P2e$C;oB.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6_:S7M8w:y'^$nC.整体的性能状态与及变化会影响部分.D.A2h"g3v2O/E7\,r([D.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b%[,W-x.|1M8c.@"w答案:D.%f!t*L-G-Z分析:8@&x.R$\$P:s#X5c$q I(m1h8X(1)一个地区的:部分/D+d0k%z }8S2T6m"F"x-X-{(2)全国:整体(q9N3c8W-U8E4A/Z,I-d/I&H#j-P第【42】题2["Q&R8Z;g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w5Q4l.H%M1G+}7hA.是否整体地看问题;O4L8i#e#C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X$V w,R8?!}*c)u(j0U0D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m;F6^)AD.是否承认事物的质变%K*u5f.s$_#]答案:C,E1t9{7U'n7@分析:0W&L)f4~6a$V `7s&e7[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r1g3|9n-x,N6O1a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承认物质,不承认运动。3{,O"Y4L)X3Y辩证法:用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和全面的观点看世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7K4C a1a:F*H&o3K5b)c%e+_-N3O$T第【43】题;D$D)a-u0k D8O.a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 )。&K2Y!I+o3O*h1c;X6@A.人的主观能动性.E&n,L*K&q!Z#]B.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B!?3S.c6R3D*~$P(~C.事物的内部矛盾+a6A6D"H+k1J+W&U$?D.外力的推动1m+h)n(d8O/w答案:C4m!w0B#f3L#^9r9}分析:!l#u4H;S*a3f2q4D/E(1)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7Q5]6]*F*_8?:v!q(2)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构成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因。6F)s9p;M8r#S&j.[ s(3)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4J'|:H1[0M,y:R8C/S8W.|.m!m8L第【44】题'`;m,N4s!L.w唯物辩证法否定的“扬弃”是指( )。5Z5K4P$A6],^"c }0}A.全盘抛弃;?!k$S*h#Y3BB.绝对否认$E(?"u5H6n4w3PC.全盘肯定3N6J3y+A5S R V%z%aD.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1j-W!U z3c答案:D'e&D0]%s1Q1Q3z'y分析:"x&q&N8E/A#Q%t'i;u/_!m扬弃:指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抛弃又保留、既克服又继承的关系。7O0V Q8}+C#Q4j,C/t8y8U.`6s&j b*}第【45】题.^;Q,h1Y5K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 )。;M)[6Z%H9\ V9a+Z%K+D/{3`A.保守和进步关系#N;C9r)[8{"LB.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I9`/f/q9\&E6~#];o7s,g0GC.主要与次要的关系8M6H6m7C+K&i(}D.对立统一的关系2r/T T4u1F答案:D f#G;k8h.P,X1s)c-e!U分析:&`;s,g6F&@9Q#v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并未新的量变开拓道路。质变和量变是对立统一的。1}.x2E*G({&T*N(e-^95~/x2F3]9W"I第【46】题;X ~&J.E-g7P-V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 )。9G9A9{.x$S!x)N!D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5e6A.{!f5RB.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d'E:Y }$|3{;u;O!_C.连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9G#H3M)Z!d2yD.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8T3s9W9}-`;k*V答案:C#R$q3V&a.T s分析:\n(L:W#I/X%i量变:是事物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指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动。*D4M6I(k7k"V/k:T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向另外一种质的突变。,Y.J1s#}5j8r!A)a-i.q,b第【47】题 [3~5R-c L4[&A7V否定方面是指( )。'l,V'Q;V)m7Z+V3a7M;q:u#gA.保持事物自己存在的方面!D%h6x2]8Q4}2RB.促使事物走向死亡的方面7F7i$J H-D*M;Z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3v:H$U7L+G.L"^$F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K,Y+H2t&F9k答案:B!z:D#Y#f0e.d,[分析:;S&^%X.o*U0p8Z+`"U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2b5g&X0_&v*u肯定: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1E8s3P&Y M.[9G8]'l否定:事物中促使起灭亡的方面;"B3S7T+H#B2H2j6~)O U#O:q#B!u第【48】题!x.@-E.u+h7j3x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 )。5?(_$o$B9L!B%D4EA.矛盾的普遍性.|.d#N8E4w,[.[-sB.矛盾的特殊性 ],V%r"?.`#m!b)r'U3BC.矛盾的同一性;Z9b7w8V$S+^"b hD.矛盾的斗争性-S;V+L(e:U2R2K#y3e答案:B;e1`*{:U1s6?分析:4e$K*a.V6E/n(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彻底辩证法的前提,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C)X9M8a4G$H(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A.d;n/^2w5w;r1j/\3C-l0N:m1l6_4I.P第【49】题.M0n L n(e9H2I5h/O联系是指一切现象、事物( )。(Z8u8@7d7U!BA.都有共同点:n f&l;j$d.DB.都没有确定的界限"P#t+|"D:U,U;G0]C.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6?7E2^;h.N&gD.都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1~ c"F8U'g0K%K"u答案:D5};q:q$O5R0e"x3J$|:j分析::y$A2M$q8_#q1~联系是指一切现象、事物都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I9U N-m.g9l!K%o2Y6u9f9R7_&E8J4U第【50】题/_2K&X;v0s9n+S:K)z6R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L+[2[5J7t*~:e&_A.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X#P&@-[6b+o2Z1aB.对立统一规律7~*p8v7e!m&J/^8v.x&l1iC.系统规律4H1E!L'Z0b+u4L-I%hD.否定之否定,Y$W0K6O5f.g#e答案:B%l'P#C6@2n/h分析:+M3Z&T-`6f-[3m"I+V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g x&?,k,x/s({;R*?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i(D9I(r*}$H6@6O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是实质与核心,其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M0V6q8R5\+G'm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的状态;q5K#D5i#N;W"N;M6w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6W5Y9}7n,L1]1I$x0d'b4w;]1r!L3Y9J3F'l(r第二部分:多选题,G*E+k8i;h.^第【1】题"u$v)s(?9y;u7n)f马史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6Z8f&l;`)q+\(g"^2pA.康德星云假说)n(k3g(o6?(y4~3]B.达尔文进化论$?$E1r'L+i*g2Y*XC.细胞学说:A(L+p*i n)t5u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T)c&u2A%e"H'Y3}*Z答案:BCD(W-L4J-|*i.f3m分析:3b+w"z+P+\*S6i;Y恩格斯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r0]2A.k%t2s'p2Z5l"J$Z4w*l%G0y%k9k第【2】题+m r!G3O(w/u8B4}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8N*H9R0a"Q6w8RA.康德的哲学'b%g t(S-Y(k)~2K+s.uB.费希特的哲学"P:Z5Y/S#H2{.HC.黑格尔的哲学(合理内核,影响马克思的辩证法)4o#V7G)m6d5K SD.费尔巴哈的哲学(基本内核,影响马克思的唯物主义)9[)r7^)k8k#F答案:CD"U6D*y-m)n&^5v:m2}:H9D#Z5B9B5W3U4g第【3】题0[:p:M.o%?)W1Y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5S;o*M/^/v/E'D$Z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p7V:u(d5h3Y-V!X.R-ZB.辩证唯物主义8v'I'S8@#Q9N4u2X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4P)P.\+Y*y/S7[.T)cD.历史唯物主义,J5j"q6x5F7~答案:BD'|*U:G5j)K2B+?分析:5\%S }7B*j6`6p D(z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G'y&q1@,D4j6\;D8M4f+h-w(J9F第【4】题9Q5H:Z1a#I5Q*K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5V;g/u-p$TA.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5~1A$p2w9E)t!p.Z:JB.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H8z+}8L*H#O(B.l0lC.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e%H%n!P'b [D.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之中*E4L)M8d/b!W'p-u9o+p;k:V答案:BCD!A X#_&h9G&K9I分析:3e-k&_)B-{,T3Z,|*b现代系统论把自己研究的对象不是看作某个单独事物,而是看做一个整体系统,要求做整体综合性的研究和把握。$D!G0}3@;L)?-D)I%@8V6`:m/M,G1e$G*Y第【5】题3h.a-h0R!i;v1D'a5_-T理论联系实际就要()。6|$M+B"G,o9R7r0| R.n%\.@;^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8z#N"O4Q/|&p.n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9`!R)L7j7A+} e'X/~"o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0t!S"b0W&H+S4I pD.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3e/L3G'R7l$h3t!{9M答案:ABCD;A(_;A5c.T'u![ J%|'`5q.?'X K第【6】题#z1x'|6A2d"V*`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8m$G-u1u9p.E&U+gA.是“历史的有力杠杆”(h(_2I+k.^-W9x1T#g2kB.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Z/b%m1c9R!b+y,[C.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生产力、生产关系、工具)-~4N;x0v:b,QD.是“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生产力,列宁):d*_!B.X8i*I答案:AB#{6E'P3p;L8c$N \+D分析:'I.\({!|1f6B+c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72页。)3e;[)i8C(W5I%i$G b!U*W%F+e5^#P7u8b第【7】题;t1q4k+x"I P'f5l1@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包括()。,C7p/Y&C'\:w"m.{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的问题,~(y;P)A7^0g8j(_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 ?;k#_+P-k9D0A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F+z5j4T1k0A2~*s4F6W:s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9h5F$y+g3w;Q4]答案:BD*s:x:l3k1S8]+h分析:.l.@)e*o3X(]-F(X4b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M/[*n&v z0P"P.r0_6@!W3h7M第【8】题"m!{%C.y4w&@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5]1x$K)f3A(\'b0U%J;W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主观唯心主义)4E,t+z9W0Y)dB.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客观唯心主义)$x4R:C9c.G-W,B8GC.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客观唯心主义)1R:n8z$B!?3i:L,M0W$T5zD.理在气先(客观唯心主义) n%u%Y [*g,T3^&Y9p.n$答案:BCD*{$M#j7b!k4l%}分析::i4Y-y/l:b't;K1B6]3\\n(1)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y0t6n9q-k5o(2)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N)y'G"m.b5f!T4w#V"M,~!S,`(|/u2q第【9】题6M.^/D+t6M'?$_$b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b8\+|0B't1c-{:g/I"u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汇,n9^*S.g-~+[9h(L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1R2T'^.C PC.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5}6a1Q3`9O9Q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7n,H.C!x+b(o5R+m;N7}!U答案:BCD/t1F#{#j!G6v,V6~"D(j'T分析:1A)t-W5i:Q(Z(1)区别: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5P8J,A6G"b3O(B7x/h(2)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指导具体科学;具体科学推动哲学的发展0F:R%b9m3E1_"f%x+b&c$E&@3\(N!x,T第【10】题.I$U,P/e-q3]6w0F$B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M%b/r)v$J&w(o-y!v:I5`5s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S)x2M,@:iB.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m0_3g8]+C-e"i6^9fC.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R/u-`*~+b3f+C"h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4Z3w5k(];K3Y7c;c答案:ABC0C1V!e&i7b+Q,Y z分析:,Z4I"Q-[*u3t(])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d#B v)n5n9~,w3E,W;G%Z*O$t.f第【11】题"v d;d6]5Z2]*N9Y4u.y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包含思维和存在关系性质的有()。&d8U#r*c9b:m6_6K1i6HA.自由和必然-e7[7J,?6}7iB.真理和客观存在&@7i*R3p+k3q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f4B5V+M5n9h1[!_$l9O3r6P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6S(F/z;v1S)z;E#\7@答案:ABD8u;z&B:_&p!~5X9R*}分析:9m"N6e F!B)k8S!v(1)必然是指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必然和自由是一对相互矛盾的范畴,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I(N3y!c6T5|5A(2)真理是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K5{)W;q7c&X)F4d+k'u&}%i(Y#E第【12】题-l,Y7]4D.A9E;e&m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1B'Z+d8Z"H+@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0t#o!T:E7~8qB.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p"H;G$?(~.A;Z3@ F#C.意识的作用能超过物质的作用1G+X3F/f)K;BD.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N4u,G)A.D!a2M3h答案:AC9x5E#\6e2E8g分析:-O+f k n5r意识反映客观物质世界是主动的有目的的,具有选择性。6[+z2n9@ P(@%z+R'H*K/t0Y第【13】题1G2K#B!u*Y.Y-j9D*C造大楼得先设计图纸,然后造楼,这说明()。;r)r)J5X0B0QA.意识决定物质*`%g;L"l:C8e+x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S7v;]8c&?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4G)P.I"D.意识可以创造物质4S,T(o*R"k%`'答案:BC6h#Z9Q1Q3B)d3_3i分析:9t*D$P'P1i4r意识不仅预先规定了活动的目标,而且为实现这一目标有预先规定了活动的方式和步骤,具有与一定目的相联系的计划性。#Q3X'c8M$i$s&M5E6S&V&Y第【14】题'U'H8n)`4a8A-F H4m物质是()。:P R9Y#K7EA.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6Q#T;X2Y:X @B.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 l8k(I#V1T"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Z#j7Q5a1Z!rD.人的感觉的组合*| G&|9E4x*n,r1y'C(答案:ABC8D$^,J(g1}$T x-S分析:'|'Z:U-i(z8h6?/K9l(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1p"|0O#}%O/j"_"Z(2)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W"F(C;L"Y/j7N!C5B!b N0j8C-u-x6z第【15】题 v4P/F2t+S"M&x#~)K7f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8S-o%f#x#u"y,n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K/C#Z%@1P6SB.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8p/f$q6y0G({#I3c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v7e)w(x!]4G-a"O,}%m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4d&_;h*s'G9[8k2B答案:AC-a6M9V'x&F'm9A分析:3J w(F:Q&L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0X,S3f:v#^4Z;\:L:p2f2_%A%w,q3?*o第【16】题:M1G0O8v#D&w"k:P!F1F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1K(L,z.A.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T"X+q61.1.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g+V7o']!N6L%?C.静止中包含运动0S:n X3@6Q9}D.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r!U%['b,B$b"|答案:BCD+S6}$I-S0U,D分析::F/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其关系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在这一意义上说,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F5E+E,{$O第【17】题2W"y/v2C)p!意识的本质是()。 Q!r;D-R!z!m(AA.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1e,\4H6^!p.N-dB.人脑的机能9T0|7~-V5Z'BC.人脑的属性*H$j2\+L!m:F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G"k%C(j,b.|"^2答案:ABD c;w-d"z4@7R8R:y+p3q分析::m0V+S)n9@'S;g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意识本身不是物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或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0W8n!m0o)v$j1f4d1m+C7_4f#B4K-g'K.{/t第【18】题!g)N1C8{3B7]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有()。0l,z!r9^4e;YA.主观性$E1h:}2x0U$t xB.稳定性0?-y4E7|:g f5X$D;Q+UC.普遍性'v,M2`"l(p1sD.重复性#Y d8U;E.J"k&j9h H答案:BCD2D!_0Q0i9u5s&v分析:/l&M.z4a%m3m9k+}#K规律,就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秩序,一定如此的趋势,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可重复性、客观性。8P1D(l0e.T4s,G,N7x7`%u-S:C0|%c6?3C$|第【19】题#]#m$~6|#f!H"F.I)X6w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u,a$L;r,[0N8]A.改造客观规律%R!f2s2Q9w&]/lB.改善客观规律*|(M-N8u8Q&N4j(I(p(sC.认识客观规律3q;w q3}#k8hD.利用、掌握客观规律#t,^2b!S!{3N4\答案:CD b1z-J*w-B分析:4r#w5_/g8V*B W客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6v,Q `2F6@!M)T.S"e)H$c7L客观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或改善,可以认识、利用和掌握$a#y3X7[;o;r(v6A6o"Z O8u2R3Z6W&r第【20】题,t5U!~8q!E%u%\)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O%m6[4P9p%|4IA.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9R4M;E9M5t+HB.唯心主义的”精神万能论“的表现7p#c v*C9S3]1{(wC.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O/E(w/r9H1x2J:WD.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y#~2S#F(l)Y!v&w答案:BC:l+c;|+R1l1V:V+p分析:)q3B%{+r/D,}8I(1)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Z,c5}5{0k!P3S/i!B(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u,q7E)b0v.~ Y/o8T9d1E)E;w1k6l)h第【21】题+S0Q8x(x4T:n)]&A/f#K高级运动形式和低级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是()。6l+M5q3r2j'N8~ \+ZA.高级运动是由低级运动转化而来的%z)J4k2a:c%L7~(c,OB.高级运动形式中包括低级运动形式/|,O2d5O&`'U6s3v)t2UC.高级运动形式不依赖低级运动形式\n+D/M8[&e%K6C%?7h/}"KD.低级运动形式也不依赖高级运动形式.S%D5k;R-N"Y答案:AB%Q#f#f4]3p)h+_ S"G$p分析:.d3V/E.k.a*q(x$H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存在基础,高级运动形式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转化,并且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转化的能力永远不会丧失。%v/m(f3u:V:p!`9r2I;}7j A-s k9^)B$@2g第【22】题:@#_6N"f&c ](a-R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它()。/T-S$Z"t)z0JA.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w8k:U#l&C'^0]8~$JB.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h9J0v#V i'e)aC.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路线(M:T9{%z m7Z6N!I:WD.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7J&O)s6p m.?/g(X答案:ABCD:S.~;R;O:}5t*a1^![7Q分析:3Z3D(l&]3Y)i$B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是实质与核心,其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路线,也是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e$P6A/y5t#`1]/U"S5h M,i$n4x第【23】题(h:^)n I)n-s$q(A/S,r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中,必然性()。!w8~"n"r4@/^%P*f"E0\A.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q!U.q%r6_6u:j,i#eB.是与偶然性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范畴0C0w"T2`7B+`$X(|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然性3W,J%w7\)U!^D.深藏于偶然性背后,并制约着偶然性3x,G3{5l#n9J*`4z2`答案:ABCD:V f+B)`5o分析:.d"_4|$^6j7s(1)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和纯粹必然性;1o#M%P$o$a9U x'@(2)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c9e.l,B9{*C"J+a4i7Z-M9u,|3_第【24】题6~;H4{+H8p.q1m7G脱离了人体的手就变成了没有生气的、死的东西,这是()。'L:y9J#N/_3U*^2rA.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观点9{ I-T-P(N-K8\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w,f;?5v4Y%w0O4A4^&u3\/H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系统论的观点+]8Z&G,a/K#BD.部分受整体决定和制约的观点;Q;|.O5i"W/B:}答案:BCD2t"J&n2K.P(M(d8h&_分析:*D%G%o!^*H(H&q6M6](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4u7z6Z0C8F.s&k,[(2)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X!T+o8u0l5A-e1\#Z(3)整体的性能状况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u'v3p3e7K;q-E*~4J7r;z7e(q9k第【25】题'J8|5t*I%S+T!e+F假象()。 l'{-O*z+w$m;B4\2{A.是主观的%u7O1l,V.uB.是客观的8O$N#L4D9\8?)u$E4]C.容易使人产生错觉4p5f4b(}-p)s)f {"h;bD.也是本质的表现%k9@9U:~,A,|:i答案:BCD"M2Z)a*D)_/G3`分析:9m3X,}'};O#G假象是对客观事物的虚幻、歪曲的认识,容易使人产生错觉,但是也是本质的表现。3z0@2I(^'e2i9G(g;D$F9P)x第【26】题+o1O"`6K-x-n/f*b6}6m运用可能性区分为多种情况的观点,指出下列关于”大海捞针”与“水中捞月”的说法中正确的()。 H1m-F4i/U%|2p3u!SA.“大海捞针”是可能的,尽管很艰难/g#y"P"o2o k/O4k4_1b5kB.“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V'~3}:q5}*X%hC.“大海捞针”属于抽象可能性-K7m(q7W+L+Y1qD.“水中捞月”是人主观意志的想象,可以转化为现实/]7o2S6p;K0R)X)n/b答案:ABC9C3E![3Y;i8B分析::Y;~:Q+N(X$h'x+a抽象可能性:指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尚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因而在目前是无法实现的可能性。(h)H;n7_1x8u:T(b6B!V3d/\#C#I#G4e3^)I;{第【27】题&I/R4Z3h9^%R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e,G1o-g3x9e(c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4x9u7o.B"{B.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5~ ^0~%}8U;U7z!qC.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x5L(M/u.r-e0u3oD.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o.y V Q.L答案:AD0}-S%{#J4_9\分析:(^)Z9R&E+M/x#K两点论: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4e"f-s0c2g2a9u&|(_4F(L,S重点论: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进程时,要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种具体的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方面。$K+S"~5O!W#}0W']!f+H.{:N&}1m第【28】题/F;s!}:@'Z5}'v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g0C%|.s!}5?.y!~:CA.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的前提:?:a*`(v3G;U1T%f5N2P8@B.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1b,|;y)r$X-l.s8e ZC.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做到胸中有数2u'Q7q9t6@$\-w*S:qD.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I4V0u/^6@/v答案:BCD6l7Z-s2Z3X#D$q#W;F1w分析:(D:z.G2B ^&H&J.x4]!Y*H量变又称“渐变”。与质变相对。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以及场所的变更,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z$['A;P0s.\6l(^4M"~&h"B%x/I,i第【29】题 W0~7F)S(y-[.m6N9G'Z%_#`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G9~!L-}8L/A/bA.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不平衡,U8U8@ p j.e:H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P,|3}-Z']2C+]C.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不平衡,E*g8Q*j0w0E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平衡.p'N%V!|0l)k)d*G5Q答案:ABD/}0e4K8M)~-~-e分析:4p4^,a#D/s4g-P,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6h'[5E6c0^.~1h.L4a"o"o7s;R%^5o3h(w4Q第【30】题'f+R,l7A+y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其具体表现形式是特殊的。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的有()。1c9z3{4X%C'c ]A.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相同的否定形式;]!M3D*|5_ Y#U8tB.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L.?3\!],Z.O$I&t'aC.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S8F:|,s6?&U;B2AD.不同事物的发展周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7v5@#t(y:u答案:BCD%L6}2M%W,l3I分析:,c+{)e$`6i9E$?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4Z)~/E+L(b&z+~4F7E:U(j!F"_第【31】题%}-g's `!U1Z:L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它区分为多种情况,其中有()。5d*S3L7k9z1|6{.J2iA.可能性与不可能性%m2\)k,k#M8^B.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K4p:P#L-S9w,k%J%a5@C.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 Y2P2d8?5}D.可能性量的大小-j+F3Z1U-D5R/~2g答案:ABCD.M6e4y3N)I F1N;Q(w*X9K9S,Q.S第【32】题/i(X.v1E9Z/]+y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从属地位,它()。&e)\9y5D"U%L#F"rA.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Y6a-t"]"D"S/h,x JB.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作用"G;]3Q6N2Z0?C.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Q.T(Y+W3w+T"@(~D.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具体特点 T,y;L(h7G)A9d(u3W,B答案:ACD e!Z0H&v,{分析: i&M o.k-r8I(1)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o*{ [)j6u8_#E7t2o3k(2)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的背后暗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9v8b2S3}:o(3)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r/^7E-K"U(^0t7A L7H5X/L-z)O第【33】题-u1W1e n&C#F:D-t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0`#h,B;I(O0{5P2D8{A.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0g$M)k/j:?9G0[B.只看到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区别4G9g!L"e:y x-\nx4m3t-u"L+RC.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i0g9D:o*| s4V*^:SD.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4i!f$y7D'H"o+y1@答案:ACD%L+x8Y2n!v,@:d分析:7f,z8f'x#v;M(v*] l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n x$q8f0V3y-c+Y#r2\/C4t1}7b*O0Q!Y第【34】题+m.Y9h%f(C6T"J#N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4y)}'n4e7PA.否定是联系的环节1t T#a+o9a#h(I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b A/i5?*A*T-|%l5_C.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4g+?)_0v5w.u%c;M3rD.否定是由外力推动的'Y"D7o$}(N2@9m答案:AB(@:n"w!p%v分析:6E$F'K!m+Y,C2p9G(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e!v'g*S1C&z!A x3u'}(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b,|,u8y y+T(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6z4g:y"y5s#y(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V:E4|2~7X!Y7^"h9y(b/y$_2Q4~:B:A.V8O2P第【35】题%m2X7|3M/S5D)Z-R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8u#p-v#g KA.循环论:[4E6d#|-t/?.k5Q2aB.诡辩论!k5a#h#W `$J;v7nC.激变论9Y"^5e9@!C%G1ID.直线论8h8K*m:}(~(f.f;W1`6h答案:AD"h6N.K,w3{(P$w分析:1Z!o)c)d-x;m6_8Z(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4H)A9N8O;|3@,j(2)循环论:一种形而上学的发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飞跃,周而复始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9M1B.y,L;c#]5N(3)直线论:指把事物的发展看成直线,否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的形而上学观点。:q5M#|(U$@+[&c)v8^&J%|,@"k*v6g第【36】题:t/L6g0[0N.D.X矛盾的普遍性是指()。.Q.k:A&O-_0W,J(f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2`-w*_:C5G*zB.事物在它刚刚形成时没有矛盾2T.x%i+k0D(O/W:gC.矛盾只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 K:L#? `)l$R2V7B!LD.每一事物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运动0s!~:G;u+\,B:E.h$w)~,V答案:AD7Q/`9u!m7I9z8{!}分析:/i5_6z/Q,]!A8G0O,L-|5V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n&w%k(Q*v/L!P*J9?'z.l5`(L-g9E1c5Q第【37】题"~;B(N O3S.d0R%U社会意识()。;f6u!j9a$t#c5rA.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2j0l+y*w0[ ?!kB.由社会存在决定(g"u,w&C7|*aC.具有相对独立性/k#f1I"C&]6T#c6Z#L6?'\+wD.在阶级社会里,某些形式具有阶级性(f:}0C)n+q;l"P8a答案:ABCD)[(D"N'c,l4G7w分析:6A)Y4W ]5S'm(p'w(Q1}$[&i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社会精神领域中的反映,是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u.Q0j9{/|/U7\6](?&c'j(P#~(i9B6D/l第【38】题8Q%e9s4l4]/g(N%a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差别在于()。5U)\ e-O#T1w!Z'BA.社会心理是高水平的,思想体系是低水平的8p3B7c0H*M-W-vB.社会心理是复杂的,思想体系是简单的5|7T-p'l-^"f#bC.社会心理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思想体系具有系统化、抽象化的特征4A+U+\!F9]0V ~D.社会心理表现为情感、习惯等,思想体系表现为理论体系'K3y!b7f%^-{+z9l"o答案:CD)N%u4`&S5p0分析:*g$[#\4@%l&A(1)思想体系:一定阶级或一定社会集团的思想观点的总和,表现形式有政治、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r&v#M9z.N7p7Y*[(2)社会心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和理解,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表现于人们普遍的生活情绪、态度、言论和习惯之中。(U3V5p-o"v#y&g:H&Y'}#i*^'S-_&q/j第【39】题(S1@/G&\%H8m,s.y#e:N;U-p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表现在()。#v'K5t,O#D$t&T!V,dA.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2U-|.s:g,Y8W"cB.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Q3a&W;^5?C.社会意识是对科学文化的反映/h.v7h*H-c/z&?;G,A0W&iD.社会意识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m/\2n;^3G5r答案:ABD,G&M8v;e%? ~/q分析:$S+d%Z;Q3x;u5b!c:H(1)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是对社会物质生活及其过程的反映。,N*v(z.b0w7s*@'G.W(2)在阶级社会中,反映阶级关系的社会意识必然具有阶级性。+d%q#|*v*r6}!s:L$K$H(3)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5f1f,a-d5C-S7X(4)意识形态的更替,其原因归根到底要从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中去寻找。+P;r"k#S!u6|%j:[.A)w:X;Z!^4d;_4r6|第【40】题!E'i5g"r&o'g'd*U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因为()。/A)F#N8D2O!s!}A.人的本质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中形成1_2Q,W!~4f:M)c#rB.人是生活于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人,现实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本质8V%t1~1J+XC.人的本质只有通过社会关系才能表现出来,而且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8K5I2`7G c8E/?"?D.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h'_-?1P1c:h+X7y-\答案:BCD'\"a4h"m$y分析:'W6`)g9}5}/S8B$Q(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n8`&B;N1^!w)d(2)人的本质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中形成(不合题意)。'W*v'B4G#C%~7`!C/A A3{${-] A8|"J第【41】题8x3b#Y7o8T3}&w7L3m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1d'd:v5M1W:P"J7gA.是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理论9K)A0N%^9A3~;C!l7nB.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K ?,N.b5P$n/_:v/rC.把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应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p-O8Z"G5v5p/TD.既认为社会历史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反对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观点5@0A+B1I5@答案:ABCD8y'`%t9J"b,s3l9T分析:&j4?'["i#e历史决定论:坚持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即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史,是由生产力决定并引起生产关系以及整个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运动过程,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辩证的决定论同时又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承认社会的发展是通过有意识的人的活动实现的;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承认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承认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5D,x4I;X+r2}"g%R$y/g:m&l6?$R5h第【42】题8].Q2t0}'b.I,C3I!z9?主体选择与客观规律的接近和符合的过程是()。+z2D-q&~5Q*sA.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长期而艰难的探索过程%`)i){,a)K#_3^B.人们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f4n'^/]6e)aC.人们不断发现真理和修正错误的过程"x.d9H)r&J1gD.人们的思想摆脱客观规律束缚的过程)i"@9W8s6o:h+z6y;C答案:ABC%^;K1J'x5v4? k6U7Z分析::b,I'C%h*d5d;H4H\n人们不能摆脱客观规律束缚的过程,只能认识、利用和掌握客观规律:o3X%k9b#o3h3b!*z,s;M*n6V#l5n*i%c%u4?第【43】题!g2Z9J-{6V'E3o E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说( )。5o,v.g1C+j4m4{A.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扫清障碍 y5D-T9\5z%~B.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能性$O1b:^+k9Q#W2@){,L%f9R#SC.需要选择适当的经济体制,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p6r4O#H,w-D+c;I.]9CD.需要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7w5A.K%]3L&])o答案:ABCD+P1I8W,s'X!C/[ m4P分析:7c6m0x$q)P(['k(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J8^ _6L,B9J3}/i*]8Q8s!\;X.j4g%R第【44】题3T-a:{0o+t3d&p9b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C&U D%tA.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I4d!f4{#E1x;t5G0a"[B.人类社会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Y'V!F9^C.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是等同的;q8Y!N"C*u-y%r2[-P7?D.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它的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i6U7D0e4x,t8k3Q答案:AB5d&k @1p$T4d9c2[7O分析:3M1[5`!`#s.U"t(1)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3\8l%V,f8W.q5r,r#[(2)人类社会发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D9F'T1W6Q3[$t H#z0A*{0B-j+v(N M5F!P6O!Q+T,C第【45】题 X0z9G${3Y7d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f1c+p;t A,F3yA.是否能制造生产工具#e6f5W,P*y0g*?0`8a1}B.是否具有社会性(z$b4@*i%` q#K,`0V6D0ZC.是否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0x:T0G+_:ID.是否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J!h1C O'C;K+t答案:ABCD#~5G(M2@-y分析:!f3U f8H%q"`-x人与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劳动/`'e+J2m3d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或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S8K,y"O)r4{1@1i3[7d$F(S:Y8R#}第【46】题$F4o*A&_"J$r0A$V#z3X1G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其表现为()。:F$t"d#R3B"|0} MA.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I'Y&|0])B#|B.动物不能进行生产劳动,人能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生产活动,|(p4H;U/N7C ZC.动物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人能能动地改造自然7a)S#d"a9x3d(ED.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在动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则不起决定作用1R&j+D4Y;_$R(F7L.i答案:ABCD*h)f;t2l4g4e7Q!T0X'k5x6d*_ t4w'\,n6U第【47】题'h9g&u6n#f'o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6t%i"Q;u1c#H(u2p!R'f9DA.对人的体质的影响而实现的&U/l-a1`*O/F+X7`2aB.对人的心理的影响而实现的3?&c,c6m:Y-C j3n9vC.对生产力状况的影响而实现的1q e:E/\"q8dD.对军事、政治的影响而实现的7Q5`+v1u,^&I;o3f!C答案:CD3L*}(?0H:g7R.[7s分析:0U4H)l3H+z-V地理环境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起决定作用,只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2B1J%q;b%I1};w'w"o0t,U;@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即: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决定社会的发展。 I6t0r;z%]+{(C%P;n7?*{1?'s#u*z第【48】题(N5g1L1X4k&O1X地理环境之所以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其原因为()。.P&v+y$H0L$m#k!Z7[8z;X)FA.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t5q4f0Z#I2fB.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5C#N.F0`-z5b#@0cC.它只有通过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V O6O3W6p5fD.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3I&`+~0k6Z;I)J&W e"_;j答案:ABCD"M1@*?$d/M"T#s*X;Q+q!]分析:0p!g;Z:e:e#r#_地理环境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起决定作用,只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j _7V3i!a2r0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即: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决定社会的发展。 M*U$?2`.U1{+Q-[1t3h4o/x.?'T第【49】题:x _"F7X.]7U"p)Y物质生产之所以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是因为()。)C1\%A!g;r$g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构成和增长速度)q9K&]0d5Z3d"mB.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制约着人口生产的方向、规模和速度;o'Y*N(T1l$b1m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2E*G1k-n&~ ]&CD.物质生产决定人口生产具有较少惯性0R!c.T9k$t答案:ABC5}3X6^.h%@$}#R分析:*@9B3g:L+I F.i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即: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决定社会的发展。8N2Y3}0R%p'E I#p&\(^+X.@5c6^%m第【50】题 Y/i0q3M&k#\%v$f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国体和政体的关系的有()。"[+}3M7p!\)iA.国体和政体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d6z;C$A)v#@7|B.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体相适应0a2`9u$A$s1m*GC.政体对国体有反作用,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4o7R2a2s+f3l%BD.政体决定国体,国体为政体服务/z;Q+\)R1s B:J,P答案:BC K9~(G*h ~+M分析:7u7T0j+T)r(V$g(1)国体是政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政体的存在形态。 #Q1V%j2{$G+N(2)政体是国体的体现和反映,对国体有能动的反作用。试题1:晋升科员、副科、副处级职务,需分别任办事员、科员、正科级职务()。%a.x1?0F4J3a k YA:一年以上 $[/m%{*\9O M9n!qB:二年以上5t)N!^1V+MC:三年以上 $D"k+d6M+t(Y*u9ZD:四年以上(k9C4f*u*_6_:P/d答案:C6z)R'e)Y+f+w%m*R0分析:+s6z9U v;P,z'W;Q%g晋升科员,副科、副处、副司(厅)、正司(厅)级职务,需任办事员、科员、正科、正处、副司(厅)级职务三年以上;#Z1l7S&t-w'J#M3r6C0|)v%g/Y6|试题2: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职务,最低为( )。6q!b:}/R4pA:副处长 8C-r Y7H0s&H C+TB:副处级8y(K-l)e,~7XC:副主任科员(不是领导职务) 8q C6D&d&s.G7tD:副科长(是领导职务,级别太低)'n.^!G!g%Q8t7a'x H'x答案:A%n.W3`,S!s,@3V+~:y#o分析:(K;Y8h)@$B0X#s2q8e国务院通常采用:部→局→处(最低领导为:副处长)'t-u:F.@"J+m省政府通常采用:厅→处→科(最低领导为:副科长)7i-c6F7g&A:a2`9l6`;R)v.h"s:试题3:下列不属于推定的“首长”的是( )。;S"d;_3g4\/U.tA:委员会副主任 8c5o4j!d1r)o3J.G$A1D4RB:审计署副审计长$}%|$E*G(z1_C:省工商局副局长 /i+z;a(k8K!v7I6~D:镇长&q(M!B,F:?"H$q7C ]!@5s答案:D#C8\+o){(R分析:7g4}5])c'i9v#^镇长是选任制,由镇人大选举产生的首长,不是推定的;&~!A,H)X#W3p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委任)、审计署副审计长(国务院委任)、省工商局副局长(省政府委任)均是委任制。;?*C5C;B3b:R+O/}:R;C1P/x试题4:我国行政领导体制在( )年以前一直是委员会制。:a/p#E(f.J(S3JA:1956 )J1`"|,q'`7z)x%OB:19789'T$z#C:y:j-i#C-B2M9XC:1979 *g6q9J E9D,u:qD:1982,Q/A/J+o-s0o/f答案:D4h3t*r,@.c!q分析:7M D:m(d,z.t:}(L1982以前是委员会制,1982年修改宪法,开始实行首长负责制。3[*M.^&\#_2@3A W!R\n U6j h!j#试题5: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中主要承担“断”的重要任务的系统是( )。*U#u3a L4Y)b9HA: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z3b9?4F5^0Y;cB: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E9Q;n5L2`8RC:行政决策控制审批系统 'S.j${&O#Q1a-z;?-[D:行政决策研究系统,I:H's&v;M J5i答案:A(有争议)3Y3a8?,S9k4n9x.`分析:;q1f%{*p2B8S-g*f.e行政决策信息系统是指为行政决策中枢系统收集、加工整理并传输全面、及时、准确、实用信息的服务机构,由行政决策的信息处理成员、电子计算机及其他传输工具组成的人—机系统。3l;p.[5V,q6d*b*n中枢系统也称“行政决策中心”、“政府首脑机关”。它是领导和组织整个决策活动,并从事最后方案选择的领导集团。其重要任务是“断”。;V:y+{&u'A,n;\;l行政决策审批控制系统:是指对行政决策和执行的情况进行监控,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之上或之外的有权机构,依法进行有效的审批控制的组织体系。8`#J$Z;J#c+C2W,U%@"K/?(x;c0X7L试题6: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的是:( );!v+f3F1b"y-y2F(m1]$y3]A:国务院首脑会议 (Z8D5{'|3Y5u0k#VB:国务院首长会议$_6O$O,n7SC:国务院全体会议 6d(t1h7@/Y6m#w0~D:国务院办公会议%{!m/d4d Z;D6k答案:C(V9]'`8U(M-R+~3M分析:$I+a1U5x2V,S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国务院会议只有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两种。(M c2x,X2{%{国务院常务会议: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p7r+f+i1I,r国务院全体会议: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5B4h,O%x4x2M/R$|国务院办公会议: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秘书、文员(2004年已经取消))a0|"l!M6`-I#{$I-S!i-R;d)M9|8A9p试题7:自治区主席的职务等次名称是( )。#W8o G/Y1L"m,O4]7lA:省部级正职 %a4i&m9j$c8tB:省部级副职6V/G$_6`1Y(J-h.Z&m5N1dC:厅司局正职 4S)V1b:J8^)k Q)E7MD:厅司局副职$V,x(n"^'c$m5g答案:A,a-{:Z4j)P/N分析:4x#v7W9d7R省长、直辖市市长、自治区主席和国务院各部部长/署长/主任等的职务为正省部级,工资为三至四级;&a)I%C5n*q2O:x-Z;e8T9c;U,I1`/t6`6^*t)n4W试题8:非政府组成人员的行政领导者产生可用( )。(U3]*S#P!M'WA:要任制 (应该是:委任制)9h7b1`#K _#T.e3mB:选任制8w"z&p;z,\!D4}(V2@C:聘任制 1b%^4^:a:g!t-[4YD:考任制7u)A9S8u5[6D4l答案:A5]"_9s9~&v S+S6Z.T分析:.z6^0B0B!r:r&n2W2L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和考任制的公务员这是根据公务员产生的方式不同而作的划分。*{)v/b/K3S Z7c6Z委任制:由有权机关不通过选举方式而直接任命公民担任。非政府组成人员的行政领导者产生可用委任制;5v*B4B,q,C0u7d9^#r2J2\*@)C3I*t1]"h;l0@试题9:专业性强的职务和基层行政职务可采用( )。 O&@;[!X8l8LA:委任制 'i |6T&|.tB:选任制0l n*]4A9cC:聘任制 9`*M6m-E,`)J:g$AD:考任制%_!a)L9q7Q*[5\3E#H#[答案:C/u4?9k)y.{'O1T分析:/C/I:e3f;P-X&s e4J"e _机关根据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w,C${/n&g7_$} d&?/M:s u&i6~(M!k试题10:以下人员中,( )不适宜采用聘任制产生。'a5\0_#D,A _ p AA:副乡长 'Q8l,e!V8`B:企业总经理5},H,F;{#F!X8WC:县长 ,Y,O"W9X8F2R1_;}$],H4dD:镇长.l$V&b#s3E(t/w&D答案:CD:}6O'L:p%y'I-S3w h分析:$[0d+R:J:T(V%P;y县长和镇长都采用选任制。)m$v#\-m#v1@8Z&y,M&~5b&g,d(x){试题11:以下人员中,除( )外都有可能属于行政八级。/G$a7x.m!y"`8k-C9u;?8y*]A:自治旗副旗长 !i'n)H*C)rB:县长(N%X2R2W:M&H6z2e;MC:乡长 5T8l%q3B,Z V!L:s+@D:省级部门中的副处长 h8O#s&r-e4q*y答案:C:H)A'],j-m6M/K3~#n%X3c,\分析:!R7a7k8C)R(\:X-E*v乡长:九至十二级/A:c(W6c8e1p$u1g1e(b'O+Z&j6R D试题12:在下列人员中,( )可以由委任制产生。(a X1B;@-C+A d-p/v,UA:乡长 (由乡人大选任) &d#~)Y0K1|4YB:国务委员 (由全国人大委任)"P9c/t"T'h3S9w$CC:审计长 (由全国人大委任)"|&^&f8_:C(L9VD:外交部副部长 (由国务院委任)6U9p5[8j0T+D.\答案:BCD.T4]%x1m9y5E%{%Y8i5l2x9V!K%j2Q:?试题1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的任职( )人以下,在该级人大闭会期间由该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n$i/` {:EA:3 8k+@6T8X9nB:42z5e,A6N8b9a&m1zC:2 (H s7q+O-H9UD:5&|)q1b"Q!a2G-s答案:C6U-f7i#]+I!q.i4P5n)X分析:,O0T:A.u2s.Q7P'N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0b#p0N#\5h*l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的个别任免;《不超过两人》0A;T!P1y%E0p6u!{)k:A"T j6Y*S4[试题14:国务院全体会议由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和( )组成。"w1A,v-R5^7f%R+l;y$UA:国委委员 o4D8d&B$`,@4g-~(D"gB:民主党派人士3I(S-u:A'^8g'J:a1Z!vC:全国人大主任 :f*c4r0M6P#y0_&xD:军委主席+R.D'K;Z#A O.g答案:A+n*d$c%U9}$B&J分析:3v5r8^+o.q({7c国务院全体会议: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J)m,Q3Z f;I4_6X8['b&F.Z$C!`&i试题15:在我国,有( )个非领导职务序列。:g6V#?!F'j"M1]3_A:13 ,J)F2l!w(I"^4u5NB:102} K,U+i3U-u9ZC:8 &L)^2i#y#VD:75D2V4}*b#H(g+U,Q![答案:C-z(p!z6U*D分析:1U*C#h:}+e(S+L&C3u公务员非领导职务:,C8N;r:B$z2k1F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调研员、副巡视员、巡视员7m5p,v%e"A2P+G*b$S(l!O0u&R;i4z6^8w试题16:调研员是对应于( )的非领导职务。,G%x$v&{#a)?A:厅、司级副职 &q5j"f3p-CB:县、处级正职,J({"`!T8\#Q:|*jC:县、处级副职 !a9w7H$w%f-a&M:l$l+\:\D:乡、处级正职)[+y*U,R+J7c)q)c1|0S答案:B5t.r&A;C N;N T%m'M分析:;m2H1n$m-h w,_!z调研员对应处级正职,县级正职8[5w-w3f.y9S6b5B'm7g7` e6v试题17:县、处级副职相对应于( )级。%L!V9X0z'M'S(pA:9~12 6_)j6V7f!dB:9~110m)f6a3q)g*b;RC:7~10 $M(c*]1V9p$bD:8~11*{:A$a"y(_$`6U'M4H'G答案:D:]&Q3Z)~2O4Z%t'I:M;E分析:*P'X$o'u.@)[-[-i9T*K/s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k$n2G4z9n#e0x&a3P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J:i7K4N"j#M%h&z$v!O0S3P/X/n7L X._:g)E(c:?试题18:按国家公务员领导职务序列,行政领导者可分为( )个职务等次名称和相对应的13个级别。2I4n)T#q&xA:20 \n'S&e6r2n5T4f/i:tB:12.z O/i3t6F e#\5PC:10 &~7]*f!J.d"G/iD:8.p%E8r'F'T&p(A答案:C !h#B%W%r.N5p5g分析:3U'@&Q$s/q3s6j0{6i6}公务员领导职务:4F-}#d%~5F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副厅局长、厅局长、副省(部)长、省(部)长、国家级副职、国家级正职0A"r7D6[3o+o4E-n+U.\'t#\%P5Y;j&^)\4i试题19:职能制又叫( )。;a#q5S$E2q,b.~7VA:分权制 1l.|,N3{)u&\%H)NB:分级制2~!M#`#X9r1U,|)X EC:分职制 7a,j9n&t(kD:分离制4D/D9L-|)d,k答案:C&t%[$B"W f.^分析:,j+k0Z3x1M.\2b9Q n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或分部制,指行政组织同一层级横向划分为若干个部门,每个部门业务性质和基本职能相同,但互不统属、相互分工合作的组织体制。$s${8m E2@-~'|,`(t8O,Q3Q6o9B1a"R#Y+q:@试题20:在我国,由各级人大或县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通过选举或者决定任命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的制度即( )。+^-A#N:F1D(I;](G-fA:选任制 -]$b$q&A*wB:委任制6E/k%f'x4L4K9V5]4DC:荐举制 7I/f%r8d$R8yD:聘任制,r2i+J!~!M)]-n*Q4k r答案:A4?'n3R/l1P5X;z,{分析:/|3M)Q,_(h8K'Y,O0j选任制:权力机关通过选举任命公务员,如:省长和副省长、市长和副市长、自治区主席和副主席、县长和副县长、区长和副区长、乡长和副乡长、镇长和副镇长等。,?!Z4w7E%a"n/p-B7u5z%E$q1J9L&M.];H [0@试题28:首长制也叫( )。4t0X+p8|+]"| hA:独立制 )x8I&~0i7x&Q7h;PB:独任制,C V2Z/z#M-I#B#aC:层级制 9Y,["[-d2b fD:集权制.X5I#i:y l3}'I7Z%T"B答案:B-r,h4r;T-}7k(N4M分析:&a$R7|;c.L+Y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一人执掌的行政组织体制。其基本特征是行政首长对行政机关各种事务拥有最终决定权,一人决定一切行政措施,其他领导成员均为行政首长的幕僚,只有建议权,而无决定权。$Q#e9d8o8X7d1x({*U$G0D,s+F$K%r试题29:某公务员的职务为副科长,他的级别在( )。*G0D.T1G.v+j*IA:9-13级范围内 *u"J'W)^6JB:10-13级范围内9C1y5`$r(c5d-J2R+o:}2CC:9-14级范围内 :b3d+y&X1d;Z$F4\:A#yD:9-12级范围内%g-L!?:X8]4Y)n"P答案:A$x%q!`2M6d&f分析:0R+[:P+O0z1c+P8D6h c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对应九至十三级"Y2k*L+H'?-L*q$g G, H%F3{,v9Q:g1E;v试题30: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首长负责制集( )。8N(y$X'V,{.|5a#vA:首长制与合议制优点于一身 9C9I:t&[/Y"wB:集权制与分权制优点于一身*x6|+w%I!B"a0G uC:层级制与职能制优点于一身 7O,c*b7H3v,m(a6H6|9OD:完整制与分离制优点于一身+V'V;X L"~"~&{$u-T5f5w答案:A,O3k+D9U2x(w:`,t分析:$E,E%L&m5~9R6u1B合议制:即委员会制。行政组织的一种类型,指行政组织决策和管理权力由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共同行使,按少数服从多数或协商一致的原则集体决定、共同负责的组织体制。8R b&]0p:Y%K*Q:v4u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一人执掌的行政组织体制。-|.e$v(p'{;c*C)S3y7B"d3](T!?试题31:晋升正科、正处级职务,需分别任副科、副处级职务( )。;l)T(b7n*S$?/~'r-H'}5qA:两年以上 +T5|$`#x"L2u6Q-UB:三年以上9N'Z)_;Z z4P(k2\5m-VC:四年以上 3[(T*J2z9PD:五年以上5Q;h1O:n8W'Y;r;R$L/q"d;g答案:A5y J;~#n%];P$l8G分析:0N0F9?(s/a3}9|-p6n晋升科员,副科、副处、副司(厅)、正司(厅)级职务,需任办事员、科员、正科、正处、副司(厅)级职务三年以上;!o,m;F3g6f/W*b$y1t.Q0\!z6R#S*X,e4_#z)T8z&T5a&f试题32:国务院各部委的正职领导人产生的方式是( )。)|#]3K7K'y0_3C7I(T2Y A"e$R6\A:选任制 "b0{2?+Z2u8q3R6O%^B:委任制-l0@*z0Q;V8i9z p%@9U5jC:考任制 )g(B,a,j'n'VD:聘任制*K V%b6c!d$c0f答案:B,h(S&K0A3T6s#W:k分析:%M7f.]7L,F7w#^4^委任制:由有权机关不通过选举方式而直接任命公民担任。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由人大委任,副部长、副主任、副审计长、副秘书长和各办公室主任由国务院委任(省政府类似);此外,党务系统和民主党派也类似。;Y5v4o#h;f"o"m"V+[3h,} h+W-S/Z试题33:国务院各部委的副部长、副主任的级别( )。5s-^8U&m8r2a z4TA:三到四级 #V%A$S1e.FB:三至五级(y.P8l4Q7F"ZC:四至五级 Y)M9K0j(m2z;|D:四至六级#C;x1R5o+Y+t'h%l0G,g答案:C2W+z1G,k6u+n*l \分析:3z/[(}7G!k5k!X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对应四至五级&j*A$B+s4p*F.V,N&k+z"|:K:V2m2J3L试题34:国家行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个人、群体素质包括( )。2?(I'Y1v)s3x'U:S#a)cA:政治思想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身体素质"| R p2x(m&}B:政治素质、能力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g6n1\3~)z.n6AC: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领导素质、知识素质5E%x7j1["c,P9cD:理想素质、品德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O,j#r)Y7X:r:K答案:A;@;w!H,Y ^#J+M"T*Y*|7e;i2p5x试题35:凡县以上各级主要领导人员的任职(二人以下)在该级人大闭会期间由( )。(h7o+V:\4i-T,S4pA:上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 /i6j-i'n5` r$j2rB: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任命2~/[8B:]6K.j-k4W/MC: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 5u0A!R*@8N2dD:本级政府决定任命6x%x9H%?/b答案:C5^"C)`"|'m,H&v分析:9T8_'t,_7f+N0w$]7X(i0d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Z.Y;z%K#G1W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的个别任免。6j5\1|(|7]6Q0b:}4}.x!D1?0}试题36:调研员对应的领导职务序列名称是( )。3P$M'~(L8y1V8f.\,oA:厅局级正职 3t9S,Q!n0H/zB:司级副职7k0G,I(D;|)i!V&KC:委局级正职 %c%J:^+F$_5[*?D:县处级正职([!e%W!b,\5h答案:D6}8i.c8l;^分析:.T7B/U,M7z+N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对应七至十级&M/E t1G)A'G0I6Z1^7[0[8\,l3|/H9t8d*x试题37:地级市的区政府区长属于( )。5_6Q:@*}'G2J6m)hA:县处级正职 9T8M#`3{&{B:县处级副职&q){(k!f5w.U6K1m8OC:司厅级副职 &n A'd M1u$kD:乡科级正职3O+o'T$b6@-l'k4s2A:J答案:A!v3J0B4^5Z6o0z9R:_0m#分析:3d#b0y+H5@+y.G7d地级市的区政府区长其实相当于县长。;M;t9X1c$k9B5O-X-A"`1H.r#W/h#r0a$o试题38: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非领导职务最高不能超过所在部门的( )。%["k:m"V9f'y%@A:领导职务层次 3P)s-G.T4Y5].V V#LB:领导副职层次)F7~'V,k%t5tC:领导上级层次 ;Q3E$i7^)K6kD:领导下级层次 W-`6|;Z#w.V(\答案:A"@3a$E1}%B;_+w%|分析:9B.F$V7[*|$p:T"@+D(1)非领导职务应当根据工作需要设置,职务层次不得高于所在机关或者所在内设机构的机构规格,职数不得突破规定的比例限额。!l0F0`2X1b8]0Z;T\n(2)中央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机关,副部级机关和副省级市机关设置巡视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直辖市的区、副省级市的区、设区的市、自治州机关设置调研员以下非领导职务;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机关设置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乡镇机关设置科员、办事员非领导职务。,a5A4F)O$]6c$k3F!c4]0x-H试题39:层级制的缺点是( )。*Y.O#?7b5N*u#{A:上级行政领导人员管辖事务多,难免草率或忙于应付从事 )f:z.i7f'r#W3@B:容易造成部门林立,工作重复-O%B6s*J-\'U*B2OC:事事依赖上级,难以形成反应迅速,雷厉风行的作风5K.w3m1e1\6@D:容易出现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工作重复的弊端.C,I)s&g-P-u答案:A;`-k5I'E*Q2t'I!P分析:,C9D4w:L&V%v-Y9{(^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4_4g3{3`.L"u$f2Q*f)x6L"m3F5R+S1L-k&d试题40:按照行政领导决策人数多少,可将领导体制划分为( )1K0w4R"C(R+K6X4l:SA:首长制与合议制 2V#_8h$]*]B:集权制与分权制:H#E1j(s8S/j6G8C1S3A%eC:层级制与职能制 .U0l.v$s7@-M)dD:完整制与分离制9R2S5U4i8a*R5e答案:A#Q"B!Y!B-q分析:'s2@!C-z'F/f*U+@首长负责制、委员会制是按领导集团最高决策人数区分的。.j5h0_#@+F8N首长负责制,又称独任制,即把法定的决策权力集中在一位负责人身上;1N+]+j)i9J,p9~-W委员会制,也称合议制,即把组织的决策权力交给两位以上的负责人。:S(].g'}.o!]9A.m*Z&],a-l2l;b$~试题41:“一元化领导”是指( )。,Y;b2b&v+Z*}:| NA:首长制 's'G3Z k6L"}4n!xB:层级制3G;x4u6K9I$\2P$r6J;T/cC:完整制 ,p:{2j:L&]&LD:分离制"l2}'i6L'v0J2o答案:C8U(A#x7a$H$g&z'U*F R分析:9W)H2Q9o%s,W9y8e9~!b属于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或者一个机关中的各个构成单位,所接受的上级指挥、控制和监督完全集中于一位行政首长或者是一个上级机关者,称之为完整制,或称集约制、一元统属制,即一元化领导。 @;T.f2s*Q8e,[:o,@"G4E-B#@"a试题42:一般监督是指( )。8[,b+x9e/k"GA:平等机关之间的监督 3b.d8J8a.N6\4jB:下级行政机关对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x9_"`8R/f)Y#d)vC:群众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2b3h'[(i*Y8y+E-Z,BD:上级行政机关对有隶属关系的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K5N!V/B#\9}答案:D [%R#D!K;|5c5^分析:!v5_!c(l8b3S)A(r7~一般行政监督是指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组织按照隶属关系进行行政监督。5e6h!A$s8o*c"n6@$?/l(1)上下级之间的互相监督8t/|&P;e,\/g;|.N(2)主管监督:指各级行政机关的主管部门对其下属相应部门的监督,如公安部对公安厅的监督。/U(F4Z#E0F%c-B&A }"y(3)职能监督:是指政府职能部门就其主管的职能范围对其他行政部门的监督,如财政部对其他部门的财政监督。4Z1X3G3J+N3[;A I3{9R'R'R+m8X6q%V$i'\0S.m"o"[.F7j试题43:行政领导主体的职务活动、职务行为为( )。${%X5N3d3_*nA:决策 (C5s H%o2d }:A2hB:咨询/v+u(a+F+h7p3@6@C:协调 2h'Q(w-q-u3BD:监督3^)h.o9O9p/k1c:~9f3q8J.m答案:ACD3H)\2X%I#_-A$T4t%~#[4\%h2u8c试题44:行政领导者的群体素质应该做到:优良的能力结构,“三才”合一。这里说的“三才”是( )。/~(v*\-X#s(E;\(zA:高学历的专业人才 $X$v-a%D$f8g4x$B,o/xB:善断的帅才7h0_0g+i'r!_:^*IC:多谋的智囊型人才 6X-X4h8G#[+q/I&i!I&y1{$kD:长于执行的将才2b5_%e7\1{*?$w-e答案:BCD(h7e0Q3k0t4F%p1P G4\分析:(_6H e.G `&k.~&C:Q1g7@三才:善断的帅才、多谋的智囊型人才、长于执行的将才8i-o0w |%n+L(H.N&S/|+o"U"V2L#X试题45:行政领导责任,主要包括( )。 C:K(b:e"\$y&g2I0y4zA:政治责任 (T'M!{.?!`9}$r%eB:法律责任#f-f5F8D;g z6^6j$KC:行政工作责任 2m+m7j;`2j)iD:道德责任6t2j n*@0}答案:ABCD2X-M/B2M5v"j9h分析::I/[+}6_;_#`'d$@4H)i行政领导责任,主要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工作责任、道德责任+e8x&c&p6j2g n,T%H)J*j9o6[6? P:w9`!f!P试题47:公务员队伍中的非领导职务包括( )。;]'g&C%|$_ |&@*R0kA:调研员、助理调研员 ,h!E0@;j;x%Z$`)T$VB:调研员、副调研员$W4i&{*V$g#c p2J'l/OC:巡视员、助理巡视员 7b;y(L;^6A6h*wD:巡视员、副巡视员6],R1m)^(u,s2u答案:BD+X0k9h"k2P9k2u(G8S分析:8x-S6V't(?-r9`公务员非领导职务:7l8B8\*j;@+W$e"[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调研员、副巡视员、巡视员3P;d6n.?;d:Z2y;t9{)A6L$i3z6{*s*n试题48:下列职务中( )属非领导职务。&n(J8M2[/z1?7{2@%i)x!{A:办事员 4G8T"_!C.KB:街道办事处主任:w)G4?&v&|*V(M+b/`2i8\C:主任科员 /R9i!J9]9bD:助理巡视员+J%i1M&j ^%S'|$X答案:AC7z(v.l-V Z'J分析::r)M8L,~"M-{7e5V公务员非领导职务::W:c'X:E8V4J z8v2\5\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调研员、副巡视员、巡视员0J8u3W!Z ~7w/N助理巡视员已经改为副巡视员。"j%S9k5\(_8i)j/c3|(I;W4i"`-X"p试题49:下列职务中属于政府组成人员的有( )。&H*k#n-T7E4_6[ eA:副部长 .F&E$Z:@4Z7u,e7]-@B:副总理/^+o/Z0Z:\8v![%Y$J g/nC:副乡长 *Y9j w2C5~D:审计长"V |$x"a;?2W/^#J4N%C答案:BCD9u,m.G&\/p6n,s分析:4T!Q-R9G.q)n《国务院组织法》第二条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9m A,B/m9N4p5Z$A'i因此,不能选副部长,副总理和审计长是国务院组成人员。 R8H%n9g4N/副乡长是由是政府组成人员,是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q7k"z5v%D$[,z"a*`;l*?!I4d试题50:考任制的优点有( )。#Y%S5f;?6gA:公平公正 9D#`&f:z!a7i*lB:广开才路/q$k/z.X:Q7N:cC:任人唯贤 8`3D0o:](H2W:^.y#?7eD:有利于竞争)o X*G$W/~1g6~答案:ABCD试题51:聘任制产生行政领导的优势在于( )。*J4@/C5k&?.V9D A:指挥灵活 %W F)E,U:S;^ BB:广纳人才(选择面较宽)0x'F+P;[/`4I2SC:充分体现民意+m$Y1A#d7u \.wD:打破行政领导职务终身制(来去自由)8a7O#[1p._1[答案:BD6i;q4z;M O#~:c1S+g2p0k$y/|6f;Z7`0h4^;[试题52:行政领导者的个体素质包括( )。/G#^;|2L-w'x)KA:思想境界-q#D2r0x9p,o"z6BB:专业特长.?,{!N4Q2BC:知识基础 !Z:T.M-I+U8d0c$P7v#v4u%m0dD:健康身体 i:T;~6i'F答案:ABCD6|*I#g3c#x'R!3P"S+a:s+M3A.e3h试题53:行政领导者的主要职能有( )。'N$_&d8~,O6bA:知人善任(用人)5s'Q!e'V"n-b"C'p;EB:科学决策`(决策)9m/S2h*Q:?9@/C1m:O3O6S(BC:解释政策 )J-[+_ t!v-S9L"zD:执行决策&Z!v+S&~!u.~6x+^3z答案:AB9C/h6F2H-u+r/q-b1`+D!^+l试题54:下列人员,( )可以由委任产生。*X#f2a(d5n$B's/X#AA:乡长(乡人大选举)5t'y s R!C3c#|B:镇长(镇人大选举)!S2y9B5R%YC:审计局局长(地方人大委任)0K ?.N-s-u#A$Y/~9YD:国务院各部委副部长(国务院委任).N&h2E7G!_6t答案:CD:x0v4S3],M d7s(G3W-z#H z7G*`;v试题55:下列人员,( )有可能属于行政七级。!{,\4\9g%~5^5f7~A:国务院各部委的司长 :f9a"P2F:U)o)bB:副专员0?9O:Q.?3i/KC:县长 \n;P%Y*q+s$F'jD:地级市市长(Y![$^6p)T7Z-x1U9z答案:ABCD(s*e:x%E.n7Q分析:/O5N0I+i,W(]2C9X司级正职,厅级正职:五至七级+B5~+i$v;h T6f'r8n)c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六至八级.w+l$V2X*|4_#^处级正职,县级正职:七至十级7z#A2P1a.k*U;N f(D;T#F-Q(t1w:c试题56:行政领导者的要素是( )。1}*F,R5|*E(g9VA:行政领导职权 .s)["S9]4k+x)y)H(P/HB:行政领导产生方式!\,H5K+M+c+N"c8NC:行政领导职务 1@-V+R"G8M$lD:行政领导责任%e&g(D!I'X8t答案:ACD#m*q&}(G#B,w)](t*Z分析:8R'y9F,x2K(}$(1)行政领导职务,亦称“行政领导职位”,它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的法定地位和工作岗位。1n!O7e'f(X)E:j(2)行政领导职权,它是指来自行政领导职务并用于履行行政职责的权力。#C1R8r)h*r:G5l,h(3)行政领导责任,它是指担任某种行政领导职务者,在履行其职权过程中应承担的相应的责任,主要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工作责任和道德责任。"x5S$[0E)r&]6T5C/f"K%F三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有职要有权,有权要尽责,尽责要尽心,尽力。)H*c$Q+w8v7O$s.K;a:U9e9D8F:A6\)_9k试题57: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有( )。'f(]#C9Z%`-ZA:同工作首长负责制以及工作责任制相结合,w%_-q1Q$X;bB:领导本级政府的工作9M1d5K+p(c S8p,M;BC: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 4[2H'T2U9?&_3ED:召集和主持本级政府的全体会议和常委会议:K.s0Z.L4}5}.b(B5Y0{答案:ABCD4Z&@$L!h2`$q0k*k分析:)G9O3z,~&^*~7i/U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首长在所属行政机关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本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时享有最高决定权,并对该职权行使后果向代表机关负个人责任的行政领导制度。:l a5L ]7D v%l1}:E(1)我国1982年宪法第86条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0A%E$t*S7X3C(2)宪法第105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行政首长负责制具有事权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灵敏、行动迅速的优点。'W+M+S-J)C%[/L9C(g {.n'z%r1o试题58:职能制的特点是( )。(e*p5u7}8w2B3e3nA:分工精细 ;F-h8G7]*b)q/S9KB:专业明确'S%W"i g4\-X$Z9[C:行政首长有精力统筹大局 8[!l3f0G&Q+WD:推动专业化和高效化3X4A7x6s5A#n"S答案:ABCD0@+i$z t%@.U,y-o-l"u,b分析:%o&l4c'K']8x8r6G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或分部制,指行政组织同一层级横向划分为若干个部门,每个部门业务性质和基本职能相同,但互不统属、相互分工合作的组织体制。;I)_%X$f)F,~/u7\-E'R9{&r6R8~/v*w"A试题59:行政领导者作为决策的主要制定者,在决策活动中,必须掌握哪些要求( )。5V.|0z%q$N(X8|A:统筹兼顾,随机决断 9R0b3f:t i-s"I-k'jB:立足现实,放眼未来 l:u N/s5D {"I2X7gC:权衡利弊,区别对待 4{9\'\6h1mD:发扬民主,尊重科学*s.d%\'{%I答案:ACD&U'b"t;o5p1h3Q0]1b j4]*K)K;a;}4]#?试题60: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有( )。9~3t;a P)l;?!A:选任制 '~.w&y&|3?#V#m"R)zB:委任制8z(i"l$].f7D:v2c%QC:考任制 1}:B5C I8T)ED:聘任制2`0X/[(t9A!A1V"\-r5S1[.f答案:ABCD4w;W3B1C#w#d'x!}$[分析:8~.l&_#A+k/e7Q9P'l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和考任制的公务员这是根据公务员产生的方式不同而作的划分。4K$],M;x;b5o委任制:由有权机关不通过选举方式而直接任命公民担任。非政府组成人员的行政领导者产生可用委任制;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由人大委任,副部长、副主任、副审计长、副秘书长和各办公室主任由国务院委任(省政府类似);此外,党务系统和民主党派也类似。 `.a:a9K-L*_1f N选任制:权力机关通过选举任命公务员,如:省长和副省长、市长和副市长、自治区主席和副主席、县长和副县长、区长和副区长、乡长和副乡长、镇长和副镇长等。*e$R B$e;[.~*Z7A"a聘任制:是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以合同的方式聘用而产生的公务员。;F(b4t-g4s$P%d'd S6r考任制:是指有任免权的机关通过公开考试和考核的方法,择优录用而产生的公务员。0y%]6X(w0^6e2i:E;K1e4V%W7?1{试题61:行政领导个人与职务要求相称的各种素质有( )。 ;l$g)Z)X%W%kA:德、才 !W5D0C-_0S&J'_1W/xB:学0i'K$|$o)F)X.})Y+xC:识 6^0k&L%Z6l7i-\D:体#H8~'S'h&L3o,q答案:ABCD"v7B7E#d/|"o"b!g4c/[0v0N;H&](Y试题62:下列职务中( )属领导职务。.{*]0x)e:z1g7X!]6d+mA:国务委员 3i5i5J%T'K2sB:调研员-K#J(m8h,y3p#W'IC:副省长 *x3J9h(i7h-|D:乡长#n9F$C1M5`,?答案:ACD;W*U.G#P/~-C#Y3V3f)\6B)c分析:*s3b/Y'T#l8n g9b公务员领导职务:6S/G.c+S'A#|)c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副厅局长、厅局长、副省(部)长、省(部)长、国家级副职、国家级正职+K!v"w s6n0l/~-\.G6S,v试题63:我国省级政府个别主要领导人员和组成人员的任职,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该省级人在常委会决定任命的有( )。*]5l2W8S(_:f0FA:副省长 7Q"z"H;e3{"c)_B:代省长"U f$x-]2P2xC:厅长 :q!B3p!j/T6L#G;x&~D:副厅长:d"?&A,g.I3K-D(F7v+S答案:ABC1x5X.M-u:I){!r'G分析:1c1B._!m!_ p9p"f-l省人大常委会可以委任厅长、任副省长和代省长(省长必须由省人大全体会议选举产生);5G.e#X5L,Y2U D省政府可直接委任副厅长。)b%o9U)J3q#Z*v7T5d+U#P `1j/z#d+F4Z试题64:国务院常务会议有权决定任命( )。#q5I(@,|!@%C3DA:国务院各部委正职领导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委任)7E1`(X6V4J1{)W)|&W1W(dB:国务院各部委的副职领导;Q4D!T+O(c2B0a(`3o%_C:国力院直属机构的正副职领导 ;f4^$Y-v/c9f3TD:国务院办事机构的正副职领导9M:w/n!q1F答案:BCD9M)V)E$u7F%]5V:E7Q;J&}6w试题65:我国公务员非领导职务序列中新增设的四个职务是( )。(r3Z%t(?+_2xA:研究员、副研究员 %l2L+\'k;Q"r)D*[2o nB:巡视员、助理巡视员.z#W0I%\2J&v#g$`C:调研员、助理调研员 :R.N$e$J2e'w5V!K;f2qD: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f4G7{9n(S!P答案:BC&{&[#o&h c4{%p分析:8^&v/C6V7T,q公务员非领导职务:;o0n8\*Q2x#D/c0k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调研员、副巡视员、巡视员(i6v#D.B%P:{3D#k2G/\+g1V6Z!B n-S4A3O*试题66:在下列人员中,( )可以由委任制产生。(]#o'u"D7K:P:G&K/U/UA:乡长 (乡人大选举)(l4H'\ w&c*w(OB: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委任)(\%B1?5E!`9u"vC:审计长 (全国人大委任)6Z*c&g#\+?3Q&]%A$u7w:HD:外交部副部长(国务院委任)!T$s#M ^-L!L&C,r+T+M,答案:BCD0i&b:N#c)A-u;N;T(~*w-P/}-l,?5m*].@%w试题67: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的任职( )人以下,在该级人大闭会期间由该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V8B&x;P;K4p.J-_A:3 "\.M%e:F&y'L$k$X:EB:4'O.M-w$C&} \-cC:2 "m(Y$V:^2@%vD:5"j$Y2M9]!`:I)G)}答案:C+?7X*R-@)v;n$@.G分析:/m6m)P)V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f#e-t6N5Q([8Q0{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的个别任免。;^5d0Z;}8m*H%v3X K;~7f"E(W5H7}\n试题68:国务院全体会议由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和( )组成。,` z7J6R2c"M"d#YA:国委委员 #q4n4p.r&q;B4L1U j&j%y'WB:民主党派人士2P0{7w0\1s6n'~'`C:全国人大主任 &g:t8b)u1?-N5K#vD:军委主席6g,h0],U!O'y5T({答案:A#K'h2R-@8Y.c分析::z(F8m){&D%T*Z5I国务院常务会议: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_3g*l&j$X国务院全体会议: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p;t&f0K&T:z&W4j*w+g8Z4p2`+X0Y1y5a5H5?试题69:在我国,有( )个非领导职务序列。(C(n%{!B+b)F3VA:13 5o"^;})P#g!N)l5@B:101i(n*W%`7[0LC:8 /^*g4J1_/T([)eD:7:v7c0H5~!C&~,T答案:C!y.g&C,P+J2L&O分析:7l9r5@7T;_6Y!C(m5P9H+|"s公务员非领导职务:"t'J P X/b&Y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调研员、副巡视员、巡视员(8个)%W8~"^'f(X2A0{!Z3U0N&@2V$e;s$Z;w9S7I*m7o-试题70:调研员是对应于( )的非领导职务。+h7E2y1j/|%G$i(M-f&OA:厅、司级副职 B:县、处级正职$b/T5O m$G5|/b1Z5T%Z-lC:县、处级副职 D:乡、处级正职&c2h7T,K/V0W7D答案:B*D8x9b._8N%~5r1C$n$L分析:6{-{,`"u$O4H8f处级正职,县级正职对应调研员1i+h!z x7b&o;_;A(u(H/O)S'V$u#C5S5B'r试题71:县、处级副职相对应于( )级。5|4q6B7u1pA:9~121t,L8i3Q%yB:9~117"E:]5],X4M&@9^6x6U5^C:7~10 )k+J4q5y&C-\D:8~11#p0p5p!e8\3f!a/?&j5M答案:D!N9a!P6l-C:L0k分析:*F-f;Z)d,V/K;u+i,f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O%T2H-q&H3i)c-Y4D1]2M!P7y试题72:按国家公务员领导职务序列,行政领导者可分为( )个职务等次名称和相对应的13个级别。8I5y1g#G6M(M:z:bA:20 2H1T5M2m$K4K/w9i#c3vB:125l%d1U4\4|C:10.T2s%@3T%`'pD:8(j%`,a"r4J"Y$p;\答案:C)w0~;U*I"b;~8w4M3Q$d分析9^4k$q(e(t${%_/y0x3k"E公务员领导职务晋升:)N(F!H)q3w0A%{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副厅局长、厅局长、副省(部)长、省(部)长、国家级副职、国家级正职't#k&l&z/]#z(b;@+~/u&O3C;S-U a:g U7Y:f"D)e p试题73:职能制又叫( )。;t3~:`"T)WA:分权制 :z)w/~5a&CB:分级制4N1[+~3}*j*i(h(R T3{C:分职制 7j;o'G+H1TD:分离制,T;|:q'm"C9R&u答案:C"A(_*g4X'分析:)o6a-g8s"^,H0P;X7I4`.^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或分部制,指行政组织同一层级横向划分为若干个部门,每个部门业务性质和基本职能相同,但互不统属、相互分工合作的组织体制。#a-\#~&O4r#M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行政组织的一种类型。指同一层次各行政组织或同一行政组织各机构分属两个以上平行的或双重的上级组织或首长的指挥或控制,或者其中有些组织或机构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不受或很少受上级组织或首长的指挥和控制的组织体制。'm+^2M6s0};i-Q)F)u8}/^4U;{;C+O8I'_试题75:现代行政领导个体素质要求全面具备( )。+}"a-g)k7f8PA:德、智、体 5W+r*H7J;o'g6`B:德、智、体、美、劳!r2Y5l2@-u-D9qC:德、能、勤、绩 $[,})Z0U%P+A-R1QD:德、才、学、识、体7d:w4w3a7e#G0i O答案:D;~;];o!@/]"Y,c8i分析:"t*z!]%X9j;a“德”:政治素质、道德素质1c0^!]6s3l0z.a!H“才”:能力素质%N!i!|'\5^0M“学”:知识素质3_'u2L/g(K'U)g“识”:胆识、作风素质7\%g#w%s!X#V+}(A:M6t7A“体”:身体素质)t+W-y#}(K!O;U3m%`5H'V `'A!Z(r2|(m1?试题76: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派出机关领导人员由( )。(e1{-Z:j7g'UA:派出的政府机关决定任命 'v!k'f/Y1A7Y&@B:派出的政府机关及其部门决定任命$x'd!H$k/[4v3T!R4`C:派出机关同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 )Q!D+J+h.](n;r%]D:上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Q3M6^-s2P1T5a5u答案:B!X&H'^5U1A0t6W,`&s:F.L:C5x(e试题77: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主任、局长、科长,由本级人大常委会根据( )。$H$C3m,V-i,vA:上级人大常委会提名决定任命 -B6z3e)m(w)P&@!r-?B:上级政府提名决定任命!^ P4Y)w/R#w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名决定任命+B6j2t2g W,F/e"t8S!y*s!`0[D:本级人民政府首长提名决定任命1[,{:`-b9f8x!L I f答案:D4H*T#n'N&p*L%G1t%s&q0r1g*s-D6~0F7[试题78:下列职务中不属于领导职务的有( )。 &k%r&z,m'L.M1b.O#ZA:直辖市市长 *i)_/S,C H9_!P2N*Z#b*ZB:乡长;a;s6l!k#n)^)t ^C:巡视员(非领导职务)0p)R5d"m;n5H"QD:司长'f2v3k/H6U#S0C;U3}答案:C3E,K$M*h/{$_$L#u:X'Q5]+@+K$}%@.{试题79: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行政首长进行决策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是( )。/D4k/\1F&AA:领导本级政府的工作 +]${*S8G q.[,g6{B:召集和主持本级政府的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c#m6C5d;E!t4f&F2G)_C: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 )L0E%_7[1H0yD:同工作部门首长负责制以及工作责任制相结合7f*I.h"\5N'[6I答案:B&C+s%w/l:D&_"R分析:/{0z,V,t;z$L&]3[(1) 政首长负责制:指由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首长对本政府或本部门的工作负全面责任的制度。这是一种适合于中国行政管理的政府工作责任制。;T$m;O5I-v(2) 依中国1982年宪法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G)D$f1r$L;Y2{/a3`7I(3) 行政首长负责制也是民主集中制的一种形式,是与集体领导相结合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并不意味着行政首长可以独断专行或者滥用职权。;E0D:`"t E/_ i4}(4) 行政机关或行政部门的重大问题,要由某种行政会议来决定。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需由国务院常务会议或者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S!d(F9W:s9S(Y*f3L5S8@试题80:我国公务员的级别共分为( )。)T;N3k/K {&L7^ iA:8级 2S&b#n6m2{B:10级0m(z!V ]3d)o%RC:12级 %x-t7C(S+B9aD:15级 m8g.o8W9W$o-E;|答案:D 6Y5q+k5W.\+{,U分析: m!X/q-O5f$a3^6X9公务员的级别:工资级别与编制级别,a0S4H-N6/z2U3N*S*X#E:G试题81:所谓“一元化领导”的行政领导体制即( )。4q5i,T;K)}/K$BA:首长制 &|/A5E)\5j$VB:集权制0o!@%G3b"g;`!r#J J)I3]C:层级制 M/`9l+L:\9B6a1ED:完整制2s0G(q2s6\+h答案:D/Y#K'`5y7K'F6x/U分析:+u(s"?6S-d$\#[3d属于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或者一个机关中的各个构成单位,所接受的上级指挥、控制和监督完全集中于一位行政首长或者是一个上级机关者,称之为完整制,或称集约制、一元统属制,即一元化领导。8L6L1d(i5P#X3x1d*R:b.Q+W)i#Y"{/d-Q7h2O试题82:首长制也叫( )。$l+S+a4d7R;YA:独立制 6P$Z+e-g8v$DB:独任制%m9}(Y5{4I*P,Q2hC:层级制 5dD:集权制;t5q7\2u9E'Z"g J答案:B5?:{0f6e"h;?7i l,试题83:某公务员的职务为副科长,他的级别在( )。4w6O4H)i(L:f!^9H,MA:9-13级范围内 'D&[)_"C3e7bB:10-13级范围内%Q"h#L6i5a-R8{7r$C2dC:9-14级范围内 (V,A"o5o&p1B#b:pD:9-12级范围内;K*_7[)b/M答案:A3L8p8P1i)h3~6y5Q*M1D分析:);科级副职,乡级副职 副主任科员 九至十三级\n.X#q%P4}3F1o#T:k.U8q g8H:G7Z)t试题84: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首长负责制集( )。(j+v,C2]+n9vA:首长制与合议制优点于一身 6D8W,[9@ A3h2f6B!LB:集权制与分权制优点于一身#E5L5P4u!jC:层级制与职能制优点于一身 'Y'U*m%e7G0UD:完整制与分离制优点于一身(i,X)q&n*Q'v%|答案:A6g0f4C)O7P"W.Z6~2`8`"b,P试题85:晋升正科、正处级职务,需分别任副科、副处级职务( )。8g0d'E!S#v,w6RA:两年以上 H2W6M-u"n2YB:三年以上"X J;w+}&K4{C:四年以上 (x.w2T8X3i&m0s O K6QD:五年以上0G6W-b2q6l2@:e答案:A6Z%r1C a&p9[分析:(X6d$t6A7d!_0q晋升正科、正处级职务,需分别任副科、副处级职务两年以上;1\;_3F+N#\0h;F.[/b.\试题86:国务院各部委的正职领导人产生的方式是( )。2g3a:})x0d4`A:选任制I"jB:委任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C:考任制 "? S4N5n1E5t9e!RD:聘任制'O4F&_%P1_,@5~+D-Y答案:B8p']"L+z&a4w)y8x%\2[!C3p$S&F+w试题87:国务院各部委的副部长、副主任的级别( )。9J)u-G$|-Z#jA:三到四级 1K+N*v1L5W"Y3@ T'W k+LB:三至五级&V.u3m,H'B(w5iC:四至五级 )H&H4P.n"A-p*QD:四至六级1G#?1n3m;[+`8v-q6J*G%y2a答案:C(W9s(L/M&W分析:!z:z'C7E [9j3w部级副职,省级副职 四至五级&8t$W5j7b(H#S试题88:国家行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个人、群体素质包括( )。"L(I/N;?;u0v,rA.政治思想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身体素质 7p8?1P0[9t0V8D6oB.政治素质、能力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7W!M-C.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领导素质、知识素质 %C%d1J!k$E!b'~*QD.理想素质、品德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Y/d(Q8R4l t(h*b#D(z答案:A/h$k0I'v,o'[:G7Q1e:E f'r"Z5P-n3试题89:凡县以上各级主要领导人员的任职(二人以下)在该级人大闭会期间由( )。4V$p,v$f)}:w-OA:上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V;X4\ o(f(P5C)~:X5R1~B: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任命 'L8F7Z+l0F1Q%C: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2r'?3u+o)p'E:D:本级政府决定任命4w7O*z5W:r0答案:C V s3y)l"a+A'm/q%试题90:调研员对应的领导职务序列名称是( )。A:厅局级正职3F7o/c9I+_.d+i,{B:司级副职&k0P3^!b1b:W7j2G3}C:委局级正职3\"E4K3V*a;~D:县处级正职#e)T+j#`0['s5G.t答案:D#z#l:H!O4~ W6f分析:0s1z7B0C!k$m6g*O0\5t,N:M处级正职,县级正职 调研员 七至十级#i(O!S"V3T$L/[2g*Y'M/N1}(j#A){-L i7Y试题91:地级市的区政府区长属于( )。/M#]1~:[$C2Y n$y/T"x&RA:县处级正职*D#T!g!u)O/W*d'N d1sB:县处级副职 8~3Y(r9u4J,e BC:司厅级副职(D:乡科级正职$R#G+?.p;p:\答案:A;x"u)l;S!k6r*`分析:1T7?+E!Y)`$L地级市的区政府区长相当于县长。$b*u6_2I$j%H-J$J:|1w1P1S7k5{ z&\+G*{%X试题92: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非领导职务最高不能超过所在部门的( )。$B!K;]3n U1e0A:领导职务层次0g hB:领导副职层次*`6O6B4d*r,_1jC:领导上级层次7XxD:领导下级层次/n5j%Z$g+v+u9}+?"t答案:A!J!W,b/L-v8~*^9D:`&i(x0O5u6z7j"R试题93:层级制的缺点是( )。8`-E:}9F!c+eA:上级行政领导人员管辖事务多,难免草率或忙于应付从事2l%U,D(C(MB:容易造成部门林立,工作重复0u!Y:]-v4W'`(V!?;n!I9[9N2VC:事事依赖上级,难以形成反应迅速,雷厉风行的作风:Z6e2M7b%wD:容易出现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工作重复的弊端;K5t-]5O-G,O6I5|;s答案:A3i;O'Z:L5l(H)w:]5j1`-P3G3b'u-R1I;K)g#`试题94:按照行政领导决策人数多少,可将领导体制划分为( )!z,q3e8L9B$UA:首长制与合议制,^7JB:集权制与分权制$c5C:层级制与职能制*a9L/h6A0q-t2p9rD:完整制与分离制、.p,X9t6Q2w6e*G答案:A&j2j3N#f!f分析:4首长负责制、委员会制是按领导集团最高决策人数区分的。/`)h8_,?5_5z8U首长负责制,又称独任制,即把法定的决策权力集中在一位负责人身上;3_2Z6j;\5G7D7v0~;A委员会制,也称合议制,即把组织的决策权力交给两位以上的负责人。,M6z1J2l!Z({%t;G,z*|$y6b(a5U/i8{;Z试题95:“一元化领导”是指( )。*^%_*T8A:首长制8a2K,G5s3W$w.U,UB:层级制6h,H7J3[;m)W-U-kC:完整制(b1X&|$d/S4I8V*@9U+A/k:]D:分离制"U2q4`(S!l3u W%e,G)T答案:C 'l$Y"O-`/F0R&N"D分析:3e)c0s2S*X(N属于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或者一个机关中的各个构成单位,所接受的上级指挥、控制和监督完全集中于一位行政首长或者是一个上级机关者,称之为完整制,或称集约制、一元统属制,即一元化领导。8\.n4I7f-r1R(J B4q6试题96:一般监督是指( )。$W(L3V8?0z2n&WA:平等机关之间的监督!p7A#A(T#p0|-T-x&GB:下级行政机关对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7N0q'G;C:群众对行政机关的监督:[4?)v7q*@#Q%yD:上级行政机关对有隶属关系的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1c(s.{"L0T9Y/L2s!K;w答案:D"W$A3u/Y(S'c8}4})E3J(a9|"\:z%V试题97:行政领导主体的职务活动、职务行为为()。(多选题)'U.b%L)M.u9d;V8X!KA:决策6~"d8M8c!?.b:~#B3mB:咨询#`({,L(Q(@C:协调4b!u)D:监督&d*V*I4p(f2F)S,{9M答案:ACD2^+u1E3u&r)t2L)t,`#v*Q.U6]2h1Y;h8l%X(W(m$\试题98:行政领导者的群体素质应该做到:优良的能力结构,“三才”合一。这里说的“三才”是()。(多选题)6P8r5N"q5}.w!AA:高学历的专业人才0c8fB:善断的帅才+q$C:多谋的智囊型人才#{'{ R6O/D#XD:长于执行的将才:~8e5C)b+R:~"}"]答案:BCD'S%w!B&t8n7]8p"F*B分析:6三才:善断的帅才、多谋的智囊型人才、长于执行的将才9K)e&N+t7g-M'u1H&q#_'f(c:_9d试题99:行政领导责任,主要包括()。(多选题)%g'S;P!k%S0S%XA:政治责任4~/h-} K2a#n/V1?4dB:法律责任&J3J7g7n$S"]'TC:行政工作责任'D-F5y8[+H+]D:道德责任5N&Q3}5C;f%P答案:ABCD,H+d!L#],x分析: r1s#H+I6]行政领导责任,主要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工作责任、道德责任6| u"b9o0]1.D R8d1_)y(q'W5m试题100:下列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中,属于委任制的有()。(多选题)0D5x:w9e,l&h:p(y!A:省人大常委会任命副省长-d+?6t6J$C6]B: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任命各部委正副领导5V.V-J#{+~6O ?C:国务院任命直属机关、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D:国家审计署任命其派驻省、市的派出机构正副特派员6A:B)R$p0K3I+f)u答案:ACD.o2s"t&E3M+a4O分析:)k0B6h9P$m)h国务院只有权委任副部长,无权委任部长(全国人大委任)。1.1.\n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法律按照不同的标准或角度有着不同分类,按照制定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A、一般法和特别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成文法和习惯法 2.在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 A、国务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下列选项中不是表述我国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为 A、公开投票的原则 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 D、从物质和法律上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利 4.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公民广泛的权利和义务。宪法不允许任何公民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现象存在,也不允许任何公民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现象发生,这体现了 A、公民权利和义务平等性 B、公民权利和义务广泛性 C、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 D、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5.在不同种类的处罚中,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的是 A、管制 B、罚款 C、拘役 D、没收非法所得 6.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属于一般行政法的是 A、行政组织法 B、民政行政法 C、科技进政法 D、卫生行政法 7.有关行政法律关系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有一个是国家行政机关 B、行政法律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管理职能的过程中产生的 C、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D、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权利义务都是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的 8.以生产经营为其活动内容,实行独立经营核算,自负盈亏,向国家纳税的单位称为 A、企业法人 B、非企业法人 C、事业单位法人 D、社会团体法人 9.一日,某职员要求与公司马上解除劳动合同,该职员所提的理由中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是 A、试用期已满 B、另有公司高薪聘请 C、公司未按约定支付工资 D、工作比别人辛苦,业绩比别人好,却未得晋升 10.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依法对经济组织和个人无偿征收货币或实物的经济活动。国家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税是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企业所得税 11.下列属于环境保护法的规范性文件是 A、《水法》 B、《森林法》 C、《土地管理法》 D、《野生动物保护法》 12.甲委托乙代理自己经营商店,下列事件中可导致此委托代理终止的是 A、甲因病死亡 B、乙因病死亡 C、甲患了精神病 D、乙因小腿骨折住院治疗 13.四村民申办私营企业,其不被允许的经营范围是 A、承包建筑工程 B、组建运输车队 C、从事餐饮服务 D、吸纳居民存款 14.在民事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权利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 A、中断 B、中止 C、延长 D、终止 15.王某拾到李某丢失钱包,当李某向王某讨还时,王某拒不归还。二人由此形成的债权关系是 A、合同之债 B、不当得利之债 C、无因管理之债 D、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之债 16.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A、类推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7.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是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终止 18.下列关于正当防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B、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者本人实行防卫 C、正当防卫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 D、正当防卫只能是为了保护本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而实行防卫 19.科学的人生观是 A、自保自利的人生观 B、及时享乐的人生观 C、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D、合理利已主义的人生观 20.马克思说过,真正现实人的存在,就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这说明 A、人的价值就是人自身的存在 B、人可以有受限制地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C、人生价值的本质是社会对个的尊重和满足 D、人与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和表现 21.我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B、只有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 C、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 D、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 2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 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23.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慎独 B、勤劳勇敢 C、艰苦朴素 D、为人民服务 24.在与人相处中,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这是 A、小生产者的道德要求 B、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C、合理利已主义的道德要求 D、社会各阶级普遍的道德要求 25.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称为 A、道德观 B、道德品质 C、道德理想 D、道德行为 26.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称为 A、竞争 B、合作 C、人际交往 D、人际吸引 27.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和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人交往,前者不能带有种优越感看不起后者,后者也不能带有一种自卑感,感到低人一头。这是人际交往中 A、平等原则的要求 B、互助原则的要求 C、功利原则的要求 D、谦让原则的要求 28.下列不利于增加人际吸引因素的心理品质是 A、真诚守信 B、稳重宽厚 C、唯我独尊 D、机智幽默 29.马克思说:"作为确定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里,确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使命"和"任务"指的是 A、人生责任 B、人生境界 C、人生存在 D、人生信仰 30.伟大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相貌平平,但他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妙的乐章。尤其是他在耳朵全聋以后继续作曲,完成了一生中最著名的《第九交响曲》。贝多芬这种顽强拼搏,与厄运抗争的精神赢行了广泛的崇敬,向世人展示了一种 A、自然美 B、艺术美 C、人生美 D、社会美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涂均无分。第小题2分,共20分) 31.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 A、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C、原有的法律基本不变 D、管理本地区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行政工作 E、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由该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依据基本法的有关规定组成 32.根据宪法规定,下列属于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有 A、依法纳税 B、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C、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D、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E、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3.下列关于行政处罚的适用表述正确的是 A、违法行为在一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B、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可以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C、当事人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D、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E、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应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 34.在经济法方面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属于规范市场主体方面的文件有 A、《保险法》 B、《商业银行法》 C、《个人独资企业法》 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E、《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35.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相比,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有 A、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B、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 \nC、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D、通过社会舆论和国家强制力量来维持 E、只是对**员和一部分先进分子的要求 36.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亲昵。"这表明 A、在恋爱过程中不应有轻率和放荡的行为 B、恋爱双方的交往应当文明端庄,持之以度 C、真正的爱是远离疯狂和近于**的东西的 D、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E、爱情内蕴着的丰富的社会属性把人的一切自然属性排除在外 37.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 A、使人不需艰苦劳动,便可从享其成 B、使人有不需原则,有求必应的朋友 C、使人保持心境轻松、平稳、态度乐观 D、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创造优良的环境 E、使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获得更多的幸福 38.关于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中正确的说法有 A、竞争需要借助作才更有可能获胜,合作增强了竞争的能力 B、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竞争,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C、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合作愈好,竞争中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 D、在现代社会中,无论竞争还是合作都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物质利益 E、竞争层次的客观性决定了无论何种竞争都离不开合作,合作的基础在于竞争 39.人生的幸福需要心理健康,事业的成功需要心理健康,现代社会生活更需要心理健康。现代人为了有健康的心理,应加强心理修养。加强心理修养的主要途径有: A、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学会自我调节 B、发展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C、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D、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E、正确地对待环境,客观地认识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40.现代社会,自我修养的正确途径有 A、认真读书,求得真知 B、躬行实践,知行统一 C、随心所欲,尽情享受 D、为我所用,自我满足 E、常思已过,有则改之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三、简答题(将答案写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第41、42题每题6分,第43题为4分,第44、45题每题5分,共26分) 41.简述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及其构成要件?(6分) 42.简述刑罚的概念及其特征。(6分) 43.简述人生观的含义及其内容。(4分) 44.作为一种道德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5分) 45.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5分) 四、论述题(将答案写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6.论述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12分) 47.联系实际说明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及如何确立科学的信念(12分) 1.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D 2.A 3.A 4.A 5.B 6.A 7.C 8.A 9.C 10.B 11.D 12.B 13.D 14.B 15.B 16.A 17.C 18.D 19.C 20.D 21.C 22.D 23.D 24.B 25.B 26.C 27.A 28.C 29.A 30.C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涂均无分。第小题2分,共20分) 31.ABCE 32.ABCDE 33.DE 34.BCE 35.ABC 36.ABCD 37.CDE 38.ABCE 39.ABCDE 40.ABE三、简答题(将答案写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第41、42题每题6分,第43题为4分,第44、45题每题5分,共26分) 41. 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实施非法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对受害人承担的民事责任。(2分)其构成要件有: (1)损害事实的发生。(1分) (2)致害行为的违法性。(1分) (3)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1分) (4)侵害人有过错。(1分) 42. 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一种强制性的法律制裁措施。(2分) (1)只能适用于犯罪分子;(1分) (2)必须由刑法明文规定;(1分) (3)只能由国家审判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决定;(1分) (4)是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措施。 43.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1分) 人生观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生目的,即人为什么活着。第二,人生态度,即怎样做人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三,人生价值,即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3分) 1.2.44. (1)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矛盾统一体。没有个人利益就没有集体利益,集体利益是每个个人利益汇合而成的;没有集体利益也不可能有个人利益,不包含所有个人利益的集体利益是根本不存在的。 (2)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提倡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 (3)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集体要关心个人利益,维护个人的尊严和权利,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 45. 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必须的,最简单的公共生活准则。(2分)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有着重要意义: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1分)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1分)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1分)四、论述题(将答案写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6、 (1)社会主义法律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社会主义道德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等观点和规范的总和,是目前最先进的道德体系。(2分) (2)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的,都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体现,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但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二者又是有区别的,前者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范性文件,后者是以社会舆论确立的一般社会意志;前者着重要求人们的外部行为及其后果,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后者是要求人们内心世界的境界,由人们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保证存在和发生作用。(4分) (3)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是紧密相连,是互相作用的。一方面,前者在培养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中起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法律贯穿了社会主义道德的精神;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也是健全法制、厉行法治的重要因素。(4分) \n (4)总之,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点,我们在实践生活中加以很好运用,既要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又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四有”人才。(2分) 47、(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2分)(2)其对人生具有重要作用:第一,信念是认识事物的基点,即信念作为世界观、人生观的一部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思想出发点,如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总以为所有的人都跟自己一样自私,因而总是对别人的善良愿望表示怀疑。(2分)第二,信念是评判事物的标准,即信念作为一种稳定的立场,会左右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如信奉“知识就是力量”的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充实自己,信奉“金钱就是一切”的人就可能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赚钱。(2分)第三,信念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即信念中包含着坚定不移的认识和情感上的高度认同会成为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如革命先烈为追求真理而献身。(2分)(3)我们提倡确立科学的信念即为社会主义信念,也就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解和真诚信仰。确立社会主义信念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在社会主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失去信心;(2分)二是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产生真理性认识,并使其在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逐渐上升为社会主义信念。(2分)1.1.1、公文的主题是公文制发者所要表达的()。 A.政策和法规的观念 B.重视本单位利益的观念 C.意图或主张 D.通报有关事件的细节 2、公文的内容必须充分体现出有关()的基本精神。 A.能收实效 B.服务人民 C.政策法规 D.上传下达 3、国务院各部委承受北京市人民政府主送的公文后于()。 A.上行文件 B.下行文件 C.平行文件 D.领导指令性文件 4、公文的作者是指()。 A.制发文件的机关 B.拟制公文的秘书工作人员 C.参与文件形成过程的全体机关工作人员 D.审核鉴发文件的机关工作人员 5、公文的作者以什么名义才可以制发公文()。 A.法人代表的名义 B.国家公民的名义 C.机关的名义或其代表人的名义 D.其它社会组织与个体结合的名义 6、公文在传达制发机关决策与意图,体现制发机关的意志与权力方面的重要特征是()。 A.法定性 B.权威性 C.公开性 D.制约性7、公文在执行上的重要要求是()。 A.实践性 B.强制性 C.时间限度 D.指导作用 8、指示不具有下列哪一特点()。 A.内容广泛,具有普发性质 B.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强调及时快捷 C.作者广泛,不限制发权限 D.具有强制约束作用 9、撰写交流信息的通知,一般要求()。 A.说明制发的意义 B.侧重仅本,在叙事基础上阐明道理 C.不必予以评论,也无需闻发意义和目的 D.必须有明确的政策依据 10、以下标题哪一个符合通报的撰写要求?() A.《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的通报》 B.《国务院关于进行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报》 C.《国务院关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通报》 D.《国务院关干部分地区违反国家购销政策的通报》 11、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 A.下行文 B.平行文 C.上材文 D.具有行政约束力的规章12.《关于查禁赌博的通告》显然应具备()。 A.较强的时效性 B.教育性,以引起人们警觉和注意 C.如风性,用于公布需要人们周知的事项 D.核动性 13、处置办毕公文是依据一定标准对已办华的文件的()作出安排。 A.过程 B.手续 C.归宿 D.方案 14、在公文处理活动中,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应接受()的领导指导。 A.上级领导机关 B.群众一致拥 C.集中统一 D.党的基层组织 15、分办的实质是为文件确定()。 A.接受公文的对象 B.运转方向 C.处理的程序 D.工作的主要依据参考答案 1C 2C 3A 4A 5C 6B 7B 8C9C 10D 11A 12A1 3C 14C 15B6q%T6@3P1G)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