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3.00 KB
- 2022-08-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复习考点: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n(一)哲学的起源、本义、功能、任务1.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功能(作用)★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P25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P64.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6\n如何正确理解“哲学的概念”1、从本义看: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哲学给我们方法论的指导,但不是具体的方法。)具体科学(基础)(个别、个性)哲学(概括、总结)(指导)(一般、共性)\n哲学与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哲学区别: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发形成的,往往是零散的、不自觉的,而哲学不是人人都有,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与世界观研究的对象都是整个世界\n世界观与方法论(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方法论用其指导去认识改造世界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统一哲学(1)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决定,有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体现和影响。(2)哲学是和的统一。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世界观方法论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世界观世界观方法论\n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哲学概括和总结、推动(基础)研究对象不同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中的规律和奥秘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指导联系:区别: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提示】“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等说法都是错误的,但可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个别、个性一般、共性\n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何者第一性存在决定思维有无同一性思维决定存在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可知论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提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11--12(1)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2、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各种哲学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n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p1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是世界的本原。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局限性:①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扩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进步性: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①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子)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③唯心史观【扩展】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也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经典观点有: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①它是的思想智慧。②是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③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无产阶级科学伟大思想武器现时代\n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P13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第一性,认为客观事物已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心外无物;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我思故我在;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神创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理在事先;道生一,…三生万物【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两大阵营:哲学的“两个对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n哲学常见误区1、哲学都是正确、科学的,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不一定科学,不一定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不是科学之科学)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是各门具体科学之和,哲学包括具体科学。(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指导具体科学,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4、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5、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谁是世界的本原)6、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7、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不一定是科学的指导。)8、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是世界观的含义)\n单选:1.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D2.右边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A.气者,理之所依也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存在就是被感知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3.下列选项中与右侧漫画意思一致的观点是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存在决定思维C.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D.思维决定存在C\n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哲学来源于时代,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总结。)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1)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2)它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3)它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3、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批判功能:批判旧的制度和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塑造功能: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通过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易混易错点: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任何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3、注意哲学的功能或作用:01、认识世界的功能;(解释、批判、预见)02、改造世界的功能;(实践性、革命性)\n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条件基本特征中国化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统一于实践为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P20科学发展观综合探究P25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根本特征:实践性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重要指导方针,重大战略思想。\n①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②功能,作用,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地位\n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n考点:1、实践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真理4、认识过程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n一、世界的物质性1、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注意三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具有可知性。2、世界统一于物质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n物质运动固有属性存在方式载体、承担者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或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可见,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同样是不可想象的。我们既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P31--32\n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静止的含义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P32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①区别: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②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n(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3)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物质运动的规律方法论要求: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n1:下列属于规律的有①水往低处流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③摩擦生热④太阳东升西落⑤市场规则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⑦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A、①③④B、②⑥⑦C、③⑤D、②⑥2、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肯定A、意识具有能动性;B、规律的客观性;C、矛盾具有普遍性;D、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B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D\n什么是意识(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①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②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意识就是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反映的形式(如感觉、判断、推理等)是主观的,正因为如此,对同一客观事物才会形成不同的意识。)意识的本质: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4、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的反应特性→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结论:物质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n考点5、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活动)(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不同于动物适应性)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丧失斗志。注意: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提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能反映物质:强调意识的能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的决定性。\n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1(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意识具有能动性,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要性:(为什么)①这是我们做好各项事业的基本要求;②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③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怎么办)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②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我们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考点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规律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要求我们必须要按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n考点1:1.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的客观性决定的。同时,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社会性是指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实践的历史性是指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3.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实践及其特点\n考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重点)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在实践中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①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②实践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①人无法判定②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③只有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检验主观是否符合客观。(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应当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去改造客观世界,才能显示其实际意义。【提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n“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D.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A\n考点:真理的含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重点)(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一种认识符合客观对象就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为什么?见①)①真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得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4)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n对同一种事物的认识为何会有真理和谬误的区分?真理与谬误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注意:真理的唯一性(一元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提示】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唯一性\n考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重点)(1)认识具有反复性:(为什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①认识主体受各种条件(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制约:人们认识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受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思维能力、生理素质限制。②认识客体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本质的暴露要有过程,决定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经过实践、认识,再认识再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的认识经历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为什么)①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的无限性②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的延续性③认识的基础:实践的不断发展(3)认识具有上升性:人们的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在不断发展中超越自身。\n“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是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段话表明A、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C、要成功必须失败D、真理和谬误是无法分开的1.“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B.是正确的,看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n1、一个木桶由许多木木板组成,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个事实说明A.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B.整体在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决定的地位C.关键部分的功能状态会对整体起到决定性作用D.整体由部分组成的2.最新的观点认为,如果你把木桶倾斜放置,并且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B.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D.认识的创新推动了事物的发展\n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根本)属性。2、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不可以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3、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规律是事物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注意:规律也是有条件的,不是永恒的)4、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也不是有时有,有时无。5、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6、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的反映7、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但不能直接作用8、想问题、办事情只能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从意识(主义、思想、理论)出发。9、遵循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10、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11、认识具有无限性,不存在终极真理。12、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13、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能成为检验的标准14、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1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唯一动力16、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n错误观点归纳1.鬼神观念、梦境是人脑主观自生的。2.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3.意识总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4.人们对未来的预测不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5.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6.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7.意识能够决定物质//科学理论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决定着社会发展进程8.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9.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10.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为人类服务11.只要遵从规律,办事就一定能成功。12.真理是永恒不变的。\n根据…情况,形势,针对…特点,从…实际出发,提出…计划、方案、战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提出都有其客观依据等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法)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论)实践决定认识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三峡工程和神八飞天、天宫一号、航母、新的沟通桥梁等规律是客观、普遍的,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在……基础上,改进……;改革……;不迷信权威;创新;自主开发(研制)创新,新产品,新思路,新方案,新突破;解放思想,大胆吸收借鉴,继承与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抛弃,全盘否定、完全彻底否定等②规律是客观、普遍的,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③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实质是扬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⑤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材料时,因为人的活动而造成某种消极后果(如生态失衡)、拨苗助长、生态问题;过度开发资源;沙尘暴;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城市绿了,风沙少了;循环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①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的,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规律,做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如生态失衡)。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如循环经济③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坚持联系的观点观点看问题④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n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贯彻……精神,坚持……方针;强调各种精神的重要性(抗战精神、民族精神、诚信意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态价值观)等等①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②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实事求是、遵循和依据规律、根据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面向市场、遵循……取得成功;物价过快上涨,采取措施稳定物价;高度的革命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②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⑤联系是普遍性的,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n主观题解题方法之一审设问:对象、范围、方向、分值想原理:依据设问、按知识结构读材料:分清层次、概括中心、联系设问原理与材料:相对应(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学原理)注意:在解答哲学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特别提示:答哲学题格式:“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高考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或蕴含什么哲学道理)?题型二:运用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题型三: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题型四: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题型五:是如何(怎样)做到XXX的?“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但也常加上方法论。“如何做”“启示”类一般情况下,应重点阐述方法论。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一般要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板块知识考虑作答)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n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物主义认识论---联系、发展、矛盾(全面)、辩证否定-创新物质、意识、规律实践、认识、真理\n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3.怎么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4.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n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3.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4.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正确对待错误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追求和发展真理\n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是有条件的,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要立足整体,搞好局部,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n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或: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或: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道路)4、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要求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n唯物辩证法矛盾观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将普遍性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6、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坚持两点论,就是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n辩证的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求我们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3、创新的社会作用:(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n37.(10分)2011年9月29日21时25分45秒,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主要有三大技术创新,一是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二是组合体控制和管理技术,三是近地轨道长寿命工作技术。通过与后续发射的神舟飞船开展交会对接试验,并初步建立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下一步研制建设载人空间站积累经验。运用哲学相关知识,谈谈三大技术创新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10分)37.(1)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4分)(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创新意识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6分)\n有史以来人们对待洪水,经历了“避洪”、“限洪”、“防洪”、“调洪”和“用洪”的演变过程,对黄河的治理,也先后采用“堵”、“疏”、“分”、“合”、“束”等多种方法,但由于黄河的复杂性,单一的治理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采取水土保持和工程建设等多方面措施,实行综合治理,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到了20世纪末,黄河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流域内缺水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总量比20年前减少12%,下游出现断流多年,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黄河及其支流水质污染严重,只有约1/3的黄河水可以饮用。黄河水利工作任务艰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保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实现从“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黄河。对黄河的治理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12分)【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人们在不断治理黄河的过程中,认识到治理黄河必须综合治理才能成功。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②人们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先后采用了单一的治理方法,综合治理方法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保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③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从而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2分)④每次治黄方法和理念的提出,都指导人们去更好地治理黄河。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分)(2)认识反作用实践,正确的认识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治黄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治黄方法以及新的治黄理念的提出,不但促进黄河的合理治理,同时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分)\n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据探月工程负责人介绍,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实现了对月球全球性与综合性环绕探测,完成了探月工程“绕、落、回”发展规划的第一步。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运用哲学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开展探月工程这一科研实践活动的意义。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开展探月工程这一科研实践活动必将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关于月球探测方面的新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探月工程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地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通过科技人员的新的探索和研究,使得我们的认识不断得以扩展与深化;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进行探月工程这一重大科研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科技人员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我们可以把从探月工厂科研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正确的认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n1.鄱阳湖地区资源丰富,基础条件较好,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区域竞争力较弱。因此,要加强生态经济区内各中心城市间的协调互动,打造鄱阳湖城市群;启动南昌、九江、新余等工业城市的区域性热电联产工程,利用电厂余热余压集中供热供冷,有效节能;推动城市群与省内其他城市联动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说明上述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规划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9分)①通过加强各中心城市的协调互动,打造城市群,体现了把握联系的普遍性,(1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1分)②启动多城市的区域性热电联产工程,(1分)体现了把握联系的客观性,(1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1分)③推动与省内其他城市联动发展,体现了把握联系的多样性,(1分)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1分)\n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对此某校高三(7)班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就“人类的火星探测”展开了探究性学习。探究一:目的:了解火星与地球之间的异同,寻找生命存在的证据,移民火星过程:30多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进行详细考察,并向地球发回了大量数据。三分之二的火星探测器,特别是早期发射的探测器,没能成功完成使命。美国:11月25日,美国第三代火星探测器即将升空。收获:2002年,“奥德赛”发现火星表面和近地表层中可能有丰富的冰冻水,但当时存在争议。2004年1月23日,“火星快车”探测器发现火星南极存在冰冻水。(1)请运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人类火星探测活动的认识。探究二: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2)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给我国工业发展的哲学启示?(1)①火星探测活动是实践,是科学实验活动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6分)(2)我国发展工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4分)\n14.(26分)2011年4月23日,工信部前部长李毅中在上海参加央视“财经论剑——新经济财富论坛”时表示,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密切结合,不能忽视传统产业的基础作用,要把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起来。某班同学以新兴产业和新能源为课题进行了探究,搜集到以下信息,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信息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究,突破重点领域,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去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1)分析信息一蕴涵的唯物辩证法道理。(12分)信息二 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加贴近人类的生活,要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要大力推进节能汽车的发展。面对汽车发展带来的能源和环境压力,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目前,世界主要汽车生产企业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重大战略举措,我国众多汽车生产厂家也加大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力度。但据一项调查显示,尽管新能源汽车耗能成本低,但鉴于比较高的价格、充电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技术还不够成熟等原因,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2)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认识。\n【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了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可能涉及联系、发展、矛盾和创新。通过突破重点,可见主要矛盾;通过“加强研究,新材料、新能源”可见创新意识;通过“国家支持”可见联系的普遍性。第(2)问,此题主要考查有关发展的观点,所以立足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前途和道路、发展的状态来分析。【答案】(1)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集中力量抓住重点的。发展的新兴产业要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究,突破重点领域,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②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敢为人先,占领科技革命的制高点。③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规划引导。(2)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创新。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具有光明的未来,特别是伴随能源的紧缺现状,发展新能源汽车更有远大前途。但是,发展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道路是曲折的。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前必须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n进入2010年以来,旱灾、洪水、地震、泥石流、火灾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粮食问题再一次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2004~2009年我国粮食持续6年增产,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然而,要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基本平衡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动物类食品消费增长和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将扩大粮食需求;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保证种粮收益的难度加大,从而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答案:(1)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目前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保持长期基本平衡不容乐观;既要看到粮食需求扩大的一面,又要看到制约粮食供给的一面。(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为重点,要严格保护耕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等);同时抑制不合理需求,禁止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控制人口增长、倡导合理饮食等)。(3)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应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而不能照搬别国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粮食问题,确保我国粮食安全。\n2010年8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试点工作。某校高二(2)同学开展“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在行动”的主题探究活动,同学们搜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了下列看法:◆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有时候会出现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例如,太阳能是低碳的,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高污染也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的低碳而低碳。结合上述看法,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同学们观点的正确性。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发展低碳经济,要树立环境优先的理念,摒弃错误观念,符合这一观点。(3分)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节能减排,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符合这一观点。(3分)③辨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符合这一观点。(3分)④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防止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出现,防止节能减排负面影响的出现,符合这一观点。(3分)\n11.循环经济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着广阔的领域和深远的意义。目前,在农村运用最典型的就是沼气,将人与畜禽的粪便、农业的废弃物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清洁能源。沼气的残留物——沼液可以代替农药、沼渣可以代替化肥,是广大农村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的?答案:(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农业废弃物、沼气、新能源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我们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对农业的废弃物,我们既要看到其不利条件,也要看到其有利条件,才能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利用。(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原理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循环经济中的各个要素当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n27.国土资源部有关领导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在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的地质环境问题。城市成为地质环境问题高发区。中国118个大中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污染。城市地下工程建设方兴未艾,地下空间利用对地质环境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地下水超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加剧,中国一半省份存在地面沉降,50多个城市地面沉降比较严重。(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4分)(2)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说明怎样解决材料中反映的问题。(6分\n27.【解析】设问一属于体现类材料题,解答此题应该立足材料。通过经济发展,以及地质环境问题,可见矛盾的对立统一。地下水过度开采,从而导致地面沉降,可见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设问二属于措施类试题,解决水污染,以及地下水过度开采,必须控制量,防止量超过一定的限度,导致事物向坏的方向发展。【答案】(1)①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的地质环境问题,这体现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2分)②地下水超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加剧,造成地面沉降,这体现了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的道理。(2分)(2)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做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3分)②我国大面积的地面沉降问题是由地下水资源超采引发的。这警示我们,在利用地下水资源问题上,必须坚持适度原则,科学有计划地采用地下水资源,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反对那种只顾眼前利益而过度开采的做法。(3分)\n半年前,中国国内的通胀压力不大,为能源资源价格改革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深化能源价格改革,调整天然气价格。北京等多省市还举行了城市民用管道天然气输配价格调整听证会,天然气涨价可谓箭在弦上。当前,我国通胀预期不断高企,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更是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保持天然气价格稳定”,天然气暂停涨价。(8分)说明国家暂停天然气涨价的唯物辩证法启示。(8分)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分),资源价格变化与居民消费水平、政府的宏观政策密切相关(1分)。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暂停天然气涨价有利于缓解当前通货膨胀预期,服务和服从于稳定物价,保障民生大局。(2分)③世畀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分)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暂停天然气涨价适应经济形势的新变化。\n28.2010我国通过行政区域规划调整,扩大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某校高三·一班的学生就此进行了探究性学习,下面是他们搜集的资料,请你参与探究。材料一 近两三年来,国家陆续制定和批准了一系列的区域规划和区域性的文件。这些文件和规划从整体的角度来说是基于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来制定的。从具体的编制角度来讲,它特别突出了两点,一是一定要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也就是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而不是着眼于某个地方的局部利益。二是要特别考虑这个地方的比较优势,突出它在这方面的特殊功能。也就是说,考虑到国家全局布局的同时,要充分体现这个地方的特殊需要。这样,就避免了我们所有的区域规划的地方化;另一方面避免了全国规划一刀切,体现了各地的比较优势。这样的规划制定以后,产生的效果非常明显。材料二 扎实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是2010年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要抓好首批试点工作,加强指导,完善政策,做好宣传,解决各种不同的实际问题,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及时领到基础养老金,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做好新农保与其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或政策之间的衔接。要加强经办能力建设,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能力,让参保农民方便、放心。要本着一切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决杜绝产生新的腐败。(1)请运用哲学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做法的合理性。(8分)(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对立统一的观点的。(6分)\n28.【解析】设问一属于依据类材料题,解答此题必须紧密贴近材料,从材料中抽取主干信息,对应相应的哲学知识。我国调整区域规划,是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需要,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区域规划从全局着眼,可见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区域规划考虑地方比较优势,可见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考虑国家战略需要,又要考虑地方特殊性,可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设问二属于具体原理型试题,此类试题在最近几年高考中考查较多。推动新农保试点工作,这主要立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推进农保试点是重点工作,可见主要矛盾。试点工作推广要考虑各地实际,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答案】(1)①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家制定和批准的一系列的区域规划和区域性的文件,是基于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来制定的。(2分)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区域规划是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而不是着眼于某个地方的局部利益体现了这一点。(2分)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域规划要特别考虑到地方的比较优势,突出它的特殊功能。(2分)④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些规划和文件在很多重要方面体现了共性,但是又鲜明地体现了各个地区的特色或者个性。(2分)(2)①要抓好首批试点工作,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②扎实推进新农保工作,是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体现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重点,抓关键,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分)③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做好新农保工作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n材料二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安徽实际,2011年2月,《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出台。国家及安徽省《纲要》出台,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某校高三(1)班学生以“学习纲要内容,关注教育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让我们共同参与。为贯彻落实国家《纲要》精神,结合《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注重内涵发展,鼓励特色发展”这一要求,学校决定开展以“创建特色学校,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围绕“特色”、“和谐”,向学校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①在特色学校的创建活动中,要结合学校艺术、体育传统学校这一实际,广泛开展以民乐、田径等为龙头的校园艺术、体育活动,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纯正教风、学风,转变不利因素,实现校园和谐。这是因为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n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核能被认为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2011年3月,日本的大地震使其位于福岛核电站的机组发生爆炸并导致重大核泄漏事件,引发了人类对核能的审视和反思。某报以《审慎推进核能开发利用》为题撰写了这样的评论:“1979年美国发生的三里岛核泄漏事故,首次敲响了核安全的警钟;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更促使人们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加强核安全建设。可以预见的是,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安全利用核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1)请阅读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类关于核能的认识是怎样不断发展的。材料二 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民主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许多同学都认为网络民主做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话(好话、坏话、正确的、错误的)都能说,各种意见(赞成的、批评的、反对的)都能发表,不担心戴帽子、打棍子、抓辫子,不担心“秋后算账”,不同意见可以自由发表,不需要统一思想、统一口径。(2)有同学认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请你运用哲学知识对这种观点进行评析。\n【解析】第(1)问,解答此题首先必须把握关键词“人类认识的发展”,所以立足认识论中人类认识的发展,涉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第(2)问,解答此题必须立足真理的特点与人们对真理认识的发展来分析,真理具有客观性,所以真理不会因为人为的议论而变成谬误。第二,判定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即社会实践。第三,人们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可见真理是不断发展的。【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在利用核能的实践中遇到新的核安全问题,推动着人们对安全利用核能这一认识的发展。②人类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前进性和上升性。人类对安全利用核能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2)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不容混淆,因此真理不会因热议而变成谬误。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而不在于是否被热议。③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实践中、在网络热议中,真理不断发展。\n《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珠三角地区着重发展传媒出版、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等高端和新兴文化产业;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依托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同时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哪些道理?材料是怎样体现这些道理的?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广东省文化建设既取得了重大成就,又存在不足;既要吸收借鉴一切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又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②不同事物的矛盾特点不同,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广东省文化建设要针对各地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充分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广东省文化建设要把突出地方特色和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结合起来。④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抓重点,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广东省要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珠三角地区要着重发展高端和新兴文化产业。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