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00 KB
- 2022-08-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等组成部分)(1)辩证唯物论(第四、五课)1、辩证唯物主义包括(2)认识论(第六课)马哲包括(3)唯物辩证法(第三单元)2、历史唯物主义(第四单元)△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一:辩证唯物论部分(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世):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这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世):(1)意识能使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意识能使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起阻碍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方):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强调客观规律(世):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方):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强调主观能动性(世):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方):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11\n二、认识论部分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强调实践(世):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这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强调认识(世):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催进实践发展;错误认识阻碍实践发展。方: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认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2、“真理的客观性”原理(世):真理是客观的。(方):这要求我们坚持真理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世):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这要求我们正确地对待错误,不断去发展真理。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世):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唯物辩证法部分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11\n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联系具有普遍性。(方):这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世):联系具有客观性。(方):(1)这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联系具有多样性。(方):这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强调整体(世):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方):这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部分(世):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世):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这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还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11\n(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这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创新精神。2、“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原理(世):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这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一对应)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强调量变(世):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方):这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强调质变(世):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强调联系(世):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方):要求我们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世):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世):矛盾具有普遍性。(方):这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同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11\n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世):矛盾具有特殊性。(方):这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②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这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补充: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强调主要矛盾(世):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方):要抓住重点和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强调次要矛盾(世):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世):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方):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11\n方法。强调矛盾的次要方面(世):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抓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7、“辩证否定观”原理(世):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方):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8、“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怎样树立创新意识?)(世):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方):这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强调社会存在(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方):这要求我们从社会存在出发。强调社会意识(世):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方):这要求我们要树立科学的社会意识。2、“社会发展的动力”原理(世):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改革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11\n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二、人生观、价值观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世):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方):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原理(世):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3、“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世):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方):这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4、“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世):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易混易错题整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1\n知识点: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2、物质不等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它们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些人类社会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否认物质的叫唯心主义,如: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否认运动的叫形而上学,如:刻舟求剑5、区分规律和现象,一般看得见的是现象,如:水往低处流。看不见的是规律,如:万有引力。6、①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对的,看到了运动②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否认了相对静止③日方中方睨,物乃生乃死。——否认了相对静止④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否认运动⑤飞矢不动——否认运动7、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注: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8、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注意: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9、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知识点: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2、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4、错误的意识:如鬼、神等观念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是错误的反映。5、意识的能动作用分为:认识世界(反映)和改造世界(反作用)。6、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注意: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11\n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区分:A、实践的社会性指:它是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的历史性指:实践的水平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B、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实践。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实践和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C、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一种正确的认识。D、认识的反复性是指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曲折迂回的过程。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指认识要向前发展。①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来源②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目的和归宿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源④路遥知马力,日久知人心——检验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点1、违背联系客观性、主观臆造联系的表现有:①乌鸦报丧、喜鹊报喜②地震动预示国家灾亡等。2、⑴人不可以改变、创造、消灭规律,但人可以认识、把握和利用规律。⑵人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如网络。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和发展2、正是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⑴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和发展。⑵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⑶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⑸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矛盾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1\n2、矛盾的同一性相互依存: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相互转化:投之死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变废为宝;居安思危3、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②承认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也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4、否认矛盾普遍性的有:世外桃源、小国寡民、讳疾忌医。5、用辩证法分析为:矛盾具有特殊性;用唯物论分析则为: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6、白马非马,不吃苹果吃水果——没有看到普遍性(共性)寓于特殊性(个性)之中,夸大共性。7、①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④解剖麻雀,抓典型上述都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8、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原理9、事物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10、(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11、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1)概念角度:主次矛---在复杂事物的许多矛盾中,有主次矛盾之分;矛主次---在“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中,有主次方面之分。(2)适用范围:主次矛盾适用于“办事情”,推动事物的发展。例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等。矛主次适用于“看问题”,侧重于对事物性质的判断。例如:网络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当前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非公有制经济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3)找关键词:主次矛---重点、中心、关键、首位、重中之重、主要、第一、集中力量等;矛主次---评价人和事、权衡利弊、本质、主流、把握方向、认清形势、总的来看等。11\n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创新的哲学依据有:辩证否定观,发展原理、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原理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注意:1、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思想,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揭开历史奥秘的钥匙。4、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也可说成: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5、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6、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促进)作用的人们。7、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8、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