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考点复习 20页

  • 147.50 KB
  • 2022-08-17 发布

哲学常识考点复习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哲学常识考点复习哲学常识知识体系:辨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认识论马克思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20\n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哲学常识唯物论部分考点复习辨证唯物论知识体系:考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知识再现1、人类有史以来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是:,。2、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以及和。3、哲学是关于和学说,是的概括和总结。4、方法论,就是和的和。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的结晶,是的和,是伟大的。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指导,更好地。●重要概念和重观点原理1、哲学的含义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误区点击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4.哲学是科学的理论。●实战演练20\n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一、选择题1.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就是说(D)A.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2.“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借助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用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所谓‘天国世界’的虚幻性,用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证明了生物界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从而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由此可见(B)A.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是没有区别的B.具体科学是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C.哲学可以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D.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论证着自然科学的科学性、正确性3.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段话说明(C)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B.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学科C.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伟大工具4.哲学是(C)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对整个世界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C.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各种朴素世界观的总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据此回答5-7题。7.一位伟人说过:“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某些人所想像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这段话说明(C)①先进的思想力量是推动哲学发展的基础②正确的意识对自然科学有指导作用③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④哲学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泰纳说:“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正确指出了(B)①哲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 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 ③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 ④科学和艺术必须为哲学服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不少自然科学家没有学过辩证法和唯物主义,也作出了研究成果,说明(D)A.自然科学研究与哲学无关B.任何哲学对科学研究都有指导作用C.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可以自发形成D.科学家在研究中不自觉地接受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10.爱因斯坦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D)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B.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的指导C.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基础,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20\n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D.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指导1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B)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同等重要互不决定12.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是 (D)A.哲学能指导人们的行动,世界观则不能B.哲学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观则不能C.哲学回答的问题有普遍性,世界观回答的问题没有普遍性 D.哲学有系统化、理论化的特点,世界观是朴素的、零碎的13.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A)A.它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B.它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C.它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它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14.(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对哲学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BCD)A.它把整个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B.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它回答的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中共同存在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15.(不定项选择题)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C)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共性与个性、内容与形式的关系16.(不定项选择题)英国伟大学者牛顿,在青年时代,比较注重实践,进行了各种试验和研究,并集前人之经验,建立起经典物理学体系,创立了高等数学的微分学和积分学,在天文学方面也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些成就闪耀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光辉。但在他的后半生中,由于相信上帝而陷入了唯心主义。他花了二十五年时间去研究神学,写了一百五十万字的有关宗教和神学的手稿,力图从上帝那里去寻找行星绕太阳公转的“第一推动力”,致使他在科学上再也没有新的建树。这一事例说明了这样的哲学道理(ABD)A.任何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都要受哲学观点的支配B.不同的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是不同的C.自然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不受任何哲学观点的支配D.哲学和具体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17.(不定项选择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BD)A.人类智慧的结晶,伟大的认识工具  B.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C.历史上一切进步阶级的思想武器   D.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一、非选择题22.哲学就是世界观总和。答案:(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具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零碎的、不系统的,谈不上是哲学。(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哲学是世界观的最高表现形式。哲学和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3)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它不是世界观的简单相加。考点2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知识再现20\n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因为: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第一,;第二,;三。3、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叫做物质,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4、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重要概念和重要观点原理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3、物质的含义。4、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5、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误区点击1、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2、人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3、社会活动是主观的。4、伟人的意志可以左右社会发展的方向。5、物质是可生可灭的。●实战演练一、选择题20\n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1.(05江苏)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04江苏)“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3.(04湘鄂川渝)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B)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4.(04两广)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这表明(B)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②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③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④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5.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主要能源的供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从长三角的“电荒”到涉及东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的“煤荒”与“油荒”,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开始显现。这一事实说明(B)A.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改造自然必须承认自然及其规律的客观性C.人的活动决定着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D.认识和利用自然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6.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开工典礼上,温家宝同志意味深长地引用了恩格斯一句名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这段话告诫我们(A)A.必须按规律办事,才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B.自然界是可以认识的C.人类应坚持适度原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D.事物都是矛盾的,要克服矛盾,才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7.现代人类学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认为人是由海洋生物进化而来的,并找到了若干证据,证据之一是初生婴儿一离开母体就会在水中游泳。这一观点如成立,则(B)A.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哲学价值就会消失 B.从另一角度证实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C.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将被改写D.人类社会的本质将会改变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说明(B)A.不同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该社会的生产力状况B.不同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于该社会生产力的状况C.社会形态的更替归根到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D.任何国家只要出现蒸汽机,该社会的生产关系就会自行解体20\n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9.(不定项选择题)现在人们喜欢穿天然纤维的衣服、吃绿色食品,一些野生的东西也比人工培植的更受人们欢迎,步人小康的家庭喜欢到自然保护区去旅游。这说明(AD)A.自然物人工化的程度还有待随科技的发展而进一步提高B.自然物一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就失去了它固有的客观属性C.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的主观能动性D.人来自大自然,又必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10.(不定项选择题)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下列现象中属于物质现象的有(ABC)A.国家 B.政党 C.阶级  D.政策11.(不定项选择题)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指的是 (CD)A.形式丰富多样的有形实体B.物质的一切具体形态和特性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D.物质具体形态所共有的特性11、(06政治江苏卷26)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B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12、(06政治广东卷28)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危害越来越大。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所造成的地球环境破坏。从哲学上看:BDA.洪水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B.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C.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  D.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二、非选择题12、材料:人类面对大自然,不甘于等待自然的恩赐,总想以自已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有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等发明。辨题:人类认识自然就是为了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答案:①人类认识自然的目的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正如材料中所说,人类总想以自己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要。②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尽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即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③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也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13.只要承认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性,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够成功地改造自然和社会。20\n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答案:(1)要成功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必须承认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性。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在自然和社会面前人是不能所心所欲的。因此承认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社会关系,成功改造自然、社会的前提。(2)成功改造自然和社会,必须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成功改造自然和社会。(3)要成功地改造自然和社会,还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条件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14.(03江苏)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邀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运用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答案: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③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5.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突发百年罕见的大灾变。由于强烈地震引发惊天海啸,给印度洋沿岸地区造成百年罕见的巨大自然灾难。对于地震和海啸,目前人们还无法控制它的发生,但可以预测它的发生,可以预防它造成的灾难。这次灾变突发前,印度洋沿岸国家没有做出预报。由于印度洋很少出现这种自然现象,沿岸国家和人民减低了防范意识,在印度洋没有预警机制,从而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结合印度洋大灾难,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印度洋灾难发生后,国际社会展开了积极的救援工作。中国政府和人民主动向受灾国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无私援助,并帮助受灾地区重建家园,呼吁国际社会加强救灾防灾抗灾的合作,使受灾国和国际社会深为感动,高度称颂。(2)说明我国援助印度洋受灾地区体现的政治常识道理。答案:(1)①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是按本身固有的规律变化发展的。人们在自然规律面前不是不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利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③运用“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辩证法,人们就应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认识自然灾害的本质和规律,积极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的范围和危害。(2)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积极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有能力为人类做出贡献。考点3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0\n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知识再现1、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的反映。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一,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第二,无论是,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第三,无论是识,还是,以至,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3、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而且能够;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以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4、从主观方面看,制约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要因素有:;,不同,不同;不同。5、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一句话,意识能够于客观事物。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意识,克服的思想意识。●重要概念、观点和原理1、意识的本质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原理。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的反作用原理。4、制约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因素●误区点击1.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2.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阻碍)作用。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3.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本质。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10.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06文综天津卷30)“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C20\n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2、(06文综重庆卷34)某木地板销售商宣称,其所售产品是由总部在欧洲的一家跨国公司生产的国际知名品牌。但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该产品的国际品牌身世纯属杜撰。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工商管理部门立案调查,各地市场纷纷停售,不少消费者要求退货。该销售商发布虚假信息导致的后果表明:DA.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B.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促进作用C.错误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D.错误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阻碍作用3、(06政治广东卷29)29.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发展观的转变告诉我们:ABCA.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作用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C.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4、(06文综北京卷35)图9画的是位少女,图10是位老妪,有人做过实验,让两组人分别看图9和图10、再共同看图11,看过图9的人认定图11是少女,看过图10的人认定是老妪。事实上,图11是图9和图10的结合,从中既可看出少女,也可看出老妪。图形欣赏产生的不同效果表明:CA.艺术欣赏的本质是感觉的集合B.艺术欣赏的内容因人而异C.艺术欣赏的效果受思维方式制约D.艺术欣赏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5、(06文综四川卷31)漫画《两代人的反映》中蕴涵的哲理有:CA.各得其所,对牛弹琴,南辕北辙B.顺其自然,有的放矢,一石二鸟C.旁观者清,别有会心,见仁见智D.峰回路转,乐以忘忧,目无尊长20\n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6、(06政治广东卷20)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D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7.(03江苏、广东)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表明(C)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任何观念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据此回答8,9题。8.(03江苏、广东)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D)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1.(03江苏、广东)人们对反物质的发现过程表明(B)A.意识能够决定物质B.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理性认识不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D.认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9.(05全国)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D)①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②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创造性反映③前者有局限性,后者无局限性④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0.(05天津)某高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该校毕业生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一次就业率连续攀升。这表明(A)A.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B.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正确的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能源问题已成为影响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保证石油安全,减轻国际石油价格频繁、剧烈的波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我国启动了战略石油储备计划,拟建立四个大型石油储备基地。据此回答11.(04北京)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因为(D)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一、非选择题12、(06政治广东卷3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20\n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最近十年,国际上生产柴油发动机的啧油系统的主流技术从机械式转向电控式。面对这种技术变化,原来我国该行业最大的企业A担心自己无力自主开发出能够达到欧洲标准的技术,无法进入欧洲市场,于是决定与外国企业合资以引进技术。合资的结果是:外国企业控股67%;把企业A的几百名技术人员全部纳入合资企业;还规定企业A其他分公司的同类产品永远不能进入欧洲市场。由于决策失误,目前企业A已经濒临破产。我国另外一家企业B则决定自主开发电动喷油系统。该企业在不断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实验,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开发出了达到欧洲标准的电控喷油系统。现在,其产品打进了欧洲市场,企业蒸蒸日上,成为国内该行业的领头羊。(1)运用唯物论原理分析,两个企业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3分)企业A在错误意识的支配下,过分依赖外部技术,忽视了自主创新,导致企业濒临破产。(2分)企业B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在学习外国技术的同时,努力创新,终于取得了成功。(2分)(注:若考生运用唯物论的其他原理进行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3、辨析: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答案:文化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文化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精神纽带;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对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稳定有重要意义。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有其合理性;但由此把它夸大为"文化决定论",则是错误的。14.辨析: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2)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其次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但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4)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在实践中,意识指挥人们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15、材料一:近年来,江苏省一些城市开展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南京市将“厚德载物、同进文明”等四种提法纳入城市精神的表决;常州市将市民精神提炼为“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无锡市民展开了以“创新”为核心的城市精神大讨论……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材料二:某市在讨论城市精神的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城市精神是在人民群众间生长的,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的精神,人民群众是塑造城市精神的主体。”材料三:一市委书记在参加讨论时指出:“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以文化论输赢”,并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强做大城市的强大推动力。只有繁荣的经济而没有昌盛的文化,只有物质的丰富而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称不上“全面小康”。(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2)联系材料三,结合政治学知识说明各级党委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答案:(1)材料一中各城市的城市精神既有共同点,又有自身的特色,体现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材料二认为人民群众是塑造城市精神的主体,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材料三强调文化建设的作用,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或答社会意识的反作用)(2)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视“文化竞争力”能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②重视“文化竞争力”,加强文化建设能有力地加强党的思想建设;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我国的对内职能,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④能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20\n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考点4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知识再现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首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起码要求。其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的前提;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根本立足点。2、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段。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基本国情,意义十分重大:第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首要问题;第二,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的基础。3、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题而形成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一方面回答的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5、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它对世界的看法,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不仅是的而且是的;不仅对观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而且对观察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它是方法论。6、学习唯物论,最重要的是坚持反对,坚持反对主观主义:第一,坚持论,反对有神论;第二,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之上;第三,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的精神。第四,正确估量和对待。●重要概念和观点原理1、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原因(哲学依据)2、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分歧4、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误区点击1、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意识的20\n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1、一切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作为根本出发点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05广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作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以下正确的认识是(C)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出发得出的科学论断放生B.社会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低级阶段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我国生产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得出的科学论断D.事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普遍性意义2.(05天津)漫画《放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D)①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03江苏、广东)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4.(04江苏)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C)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B.有了量变就有质变C.中国的改革、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04天津)“三农”工作的中心是促进农民增收。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我们要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解决“三农”问题。这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B)A.分清主流和支流B.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C.重视内因的作用D.坚持适度的原则6.(03全国)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哲学角度讲(C)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③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的最终目标④只要有了正确的认识,目标就能实现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据此回答7.(06政治广东卷19)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D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20\n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8.(02全国)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A)①自觉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不定项选择题)(02广东、河南、广西)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强调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ABD)A.主观必须符合客观B.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C.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D.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10.(不定项选择题)(04广东)”入国问禁,入乡问俗”体现的道理是(ACD)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B.尊重社会的客观规律C.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D.尊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12.(不定项选择题)(04江苏)从右图漫画可以看出ACDA.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C.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13.(不定项选择题)(04广西)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在于它违背了(ACD)A.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B.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联系的原则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二、非选择题14、(06文综全国卷Ⅱ39)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我国北方某地,虽然林地、农地、水面资源丰富,但由于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落后,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实施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加大投入,重点抓好优质经济林开发、冷水鱼养殖及深加工、大豆稳产高产这“一树、一鱼、一豆”三大科技项目,开发高产、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并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3)结合这个事例,说明发展现代农业要从实际出发的哲学道理。(12分)①从实际出发,就是使主观愿望和认识符合客观的实际情况,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主观符合客观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4分)②从实际出发,就是从本地区具体的特殊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考虑和制定发展规划,把普遍原则与特殊情况结合起来。(4分)③当地政府在调查本地资源优势和特点的前提下,研究制定了“树、鱼、豆”为重点的发展规划,这一规划较好地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正确原则。(4分)(如考生在其中某一要点上有深入分析或另有答案,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5、(06文综天津卷39)农业税收在国家收入中的比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我国农业正逐步向现代过渡,减免农业税有利于农业的发展。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n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为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至1979年,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的资金均为4500亿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50年为39,1979年为5.5,2005年降至0.05。近年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渐增加,2005年达到2975亿元,我国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为此,全国人大决定从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4)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如何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①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农业税收政策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②要坚持全国地看问题,农业税收政策是从农业与工业的相互关系出发确定的。③要坚持发展地看问题,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在各个阶段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16.辨析: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就是要求不“唯书”,只“唯实”。答案:(1)“求真务实”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题中所说的“唯实”就是坚持求真务实,这是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2)不“唯书”就是要求我们不从本本出发,不搞教条主义,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唯书”实质上是脱离实际,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出发的思想和行为,是教条主义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唯书”的态度和做法。(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如果要求只“唯实”,否定正确意识、科学理论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是片面的、有害的。17、江苏省苏中沿江某县,为了实现“两个率先”(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县政府认真分析了本地实际:濒江临海,地少人多,能源紧缺,靠传统农业农民难以致富。县政府利用江苏省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和建造苏通大桥的契机,作出了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对农民提供资金和技术,大力发展水产、海产养殖及水产、海产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蔬菜生产和加工,同时大搞劳务输出;另一方面,积极引进苏南及上海资金,大力兴办工业企业。全县经济出现了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该县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答案:①坚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该县政府针对本县地少人多,能源紧缺和濒江临海及新一轮沿江开发、苏通大桥开通的实际作出自己的发展思路。辩证地全面地把握实际。该县政府既看到濒江临海、地少人多,能源紧缺对自己不利的一面,同时又能看到濒江临海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作出了能真正发挥自己优势的正确决策③坚持从发展的实际出发。论县政府利用新一轮沿江开发和苏通大桥开通的契机,及时调整发展的思路,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实际。18.材料一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3.67亿。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一系列问题。上海社科院12月初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最基本的社会公共生活规范和对道德品行追求产生困惑。材料二  胡锦涛总书记5月10日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使广大未成年人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努力成为祖国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后备军。请运用唯物论说明当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必要性。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党中央的决定符合我国未成年人的实际,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形势的需要。(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n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考点5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知识再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关系原理(1)基本观点:事物发展的规律是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为前提和基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2)方法论:坚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作用的主义错误和否认主观能动性作用的错误。●重要概念和观点原理1、规律及其规律的客观性原理。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含义及其原因(哲学依据)●误区点击1.只要人们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愿望办事。2.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3.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不可改变的。4.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5.规律是客观的,是永恒不变的。6.规律是正确的。7.规律是客观的,可以推动事物发展,也可以阻碍事物发展。8.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05全国)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回答(1),(2)题。(1)巧获蟾衣之所以可能的客观依据是(B)①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②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③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物殊规律④规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巧获蟾衣的过程体现了(A)20\n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①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③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④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2.(05全国)从哲学上看,一种新的科学理论之所以能够发展相关的旧的科学理论,是由于它(A)①能更广更深地反映客观规律②能反映旧理论不能反映的客观规律③创建了更普遍的客观规律④推翻了关于客观规律的理论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3.(03全国)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画先”“趣在法外”。这说明(D)A.绘画创作不是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4.(02全国)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C)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5.(02全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A)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A.①B.①②C.①③D.①④6.(03上海)两个青年来到某城市,甲见到银行大厅里有免费提供的净水,商场里有欢迎顾客品尝的点心,他认为不用干活也能生活下去。乙发现有些商厦店里虽亮丽,招牌却不干净,认为这是个机会,想和甲一起干这份清洁工作,甲嫌脏怕累,认为工作不稳定而拒绝了……三年后,拥有百人清洗公司的乙外出考察时,有人向他乞讨,他愣住了,这正是曾经拒绝过他的甲。两个青年的不同命运说明(D)A.命运是不可抗拒和改变的B.机遇的存在并不是客观的C.偶然性的因素是决定性的D.主观能动性是主要的因素7.(不定项选择题)(04江苏)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BD)A.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B.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C.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D.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8.(不定项选择题)(05广东)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都必然要经历从原始社会列共产主义社会的五个不同发展阶段。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但是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则众说纷纭,争论不已。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几乎都卷入了这场被称为“古史分期”的学术大讨论中,相继出现了“三论五说”: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和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东汉封建说、东晋封建说。上述材料说明(AB)A.所有争论都无法推翻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B.人类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解释具有历史性C.与自然科学相比,历史学作为人文科学不具有客观性和精确性D.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抛弃这些毫无意义的历史纠葛二、非选择题9.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矛盾进一步显现,最突出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特别是一些行业投资增长过猛,由此引发煤电油运供求关系紧张,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物价水平继续上涨。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各种商品价格趋稳,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在经济发展中怎样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答案:(1)20\n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国家采取措施抑制投资规模增长过快,是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的体现,而不顾市场行情,盲目扩大投资,导致经济过热,则是违背经济规律的结果。(2)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国家有关部委联合查处违法案件,实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10.印度洋地震和海啸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是巨大的,这是历史上罕见的重大自然灾害。辨题: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答案:(1)自然及自然的规律是客观的,在人还没有充分认识自然规律时,人是受自然支配,的奴隶,当强大海啸发生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往往是巨大的。(2)但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加强海啸科学研究,提高对自然的预见性。(3)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健全海啸预警机制,可以降低自然灾害的损失。(4)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通过发挥强大的赈灾精神,进一步降低自然灾害的损失,重建家园,使受灾人民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此观点是片面的。11、由于水资源越来越缺乏,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利用飞机、火箭甚至高射炮进行人工降雨最主要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03年中国使用了30架飞机、6900门高射炮和3800台火箭发射器。今年为应对广泛的旱情,人们还在继续进行人工降雨的努力。但只有天气给予合作,人工降雨人员的魔法才能生效。我们只能影响天气,不能创造天气。多年的研究表明,即使最好的人工降雨人员也只能增加10%或15%的降雨,今夏有的省市被迫每隔一天就对酷热中的居民切断水源供应。人工降雨的作用是有限的。(1)、上述材料体现了哲学的哪些道理?(2)、今年6月和10月,我省部分地区两次遭受了严重的旱灾,给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面对旱情,从哲学的高度说明我们应如何应对?答案:(1)上述材料体现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自然界的存在和规律为基础。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人们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2)①加强教育宣传,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共度难关。②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悲观,不失望,不怨天尤人,增强战胜旱灾的信心,积极寻找战胜旱灾的办法。③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旱灾地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其他地区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④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才能战胜旱灾。12.(05春季高考)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东盟各国与我国地理位置邻近,历史交往悠久。回答: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增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历史过程。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答案:①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全球化反映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拒绝这一进程。②客观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和利用的。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趋利避害,促进自身发展。13.(04两广)现代著名学者赫伯特·A·西蒙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辨析: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答案: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意识地改造世界,使世界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满足人的需要。②20\n实验中学2007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世界,是以自然世界的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为前提的,这种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人们的活动而消失;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14.(04全国)“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阅读上述资料回答:试从桉树引种的事件说明我们应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答案: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联系;人们认识规律要有一定的过程;我们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按客观规律办事;在云贵高原等地种桉树时,不能只注意经济效益,忽视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15.(03全国)2002年夏季,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用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增雨”体现的哲学道理。答案:①物质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②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16.(02全国)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千米。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答案: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①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③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2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