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 MB
- 2022-08-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精英专升本政治@哲学2011年7月\n一、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或根本观点。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而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世界观是人们自发形成的,哲学则需要后天自觉学习才能形成。\n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或根本观点。人人都有世界观(在座的同学也不例外),但只有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才属于哲学思想。\n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哲学\n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n2.哲学与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人们用哲学理论作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就形成了方法论。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n一个持“有神论”世界观的人,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往往选择祈求“神的保佑”的方法论;一个持“科学”世界观的人,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总是选择积极面对、努力探寻科学解决之道的方法论。\n4.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普遍性、一般性)与个性(特殊性、个别性)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只是研究某一局部、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它是研究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2)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反过来又指导具体科学。\n具体科学如植物学哲学特殊规律如植物界的特殊规律一般规律部分世界:如植物整个世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ZXYJTKXDJH\n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其一,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凡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唯物主义,反之是唯心主义。\n其二,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精神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可知论主张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不可知论主张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或者不能彻底认识存在。所有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n“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n\n2.思维和存在之所以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1)它是任何哲学学派都无法回避的问题。(2)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解决是解决其它哲学问题的前提。(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斗争的焦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的基本问题。\n三、哲学的主要派别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为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与物质谁是第一性问题上使用。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别的意思。比如有人说,唯物主义就是重视物质利益,唯心主义就是重视内心感受,追求理想美德等,都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概念的误解。\n补充观点:什么是一元论和二元论?一元论:把世界万物归结为一种本原的哲学学说。一元论有两大类:凡肯定这种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凡肯定这种本原是精神的,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二元论:一种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精神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唯心的。\n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最初形态。它肯定世界的物质性,但是由于古代人们思维比较落后,从而,把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作为“原初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没有科学依据,其特点是直观性和朴素性。\n\n(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叫机械唯物主义)。它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它是唯物主义的第二种历史形态,也是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超越。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作为“宇宙之砖”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1],形而上学性[2],不彻底性(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半截子”唯物主义)等局限性。\n(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唯物主义的最高历史形态,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1]的缺陷。它从三个方面克服旧唯物主义尤其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第一,它提出了物质的新概念(反对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机械性);第二,它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反对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第三,它将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反对了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是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n3.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它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于某种主观精神,如“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物是观念的复合”(贝克莱)、“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心外无物”(王阳明)。所谓泪眼观花花也泪,也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更加具体的解释: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n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物是感觉的复合\n思考题:以下论断中哪些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1、佛即我、我即佛。2、泪眼观花花亦泪。3、“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4、我思故我在。5、上帝用七天时间造就了万事万物。\n(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天理、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中国宋代程朱理学的“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德国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基督教中的“上帝”论,都是客观唯心主义。\n4.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1)社会历史根源:生产力水平低下。(2)认识根源:认识的主观、片面和僵化。(3)阶级根源:剥削阶级的偏见和欺骗。\n5.可知论和不可知论(1)可知论是指世界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一切的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他们认为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人类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会逐渐认识整个世界。显然,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可知,带有科学精神。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是可知论者(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伟大的圣人都是先知先觉的,出生时便通慧宇宙;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上帝都是全知全能的)。显然,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可知带有神秘主义色彩。(2)不可知论是一种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它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n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哲学史上,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和斗争,而对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不同回答,即联系、变化、发展还是孤立、静止不变的、又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辨析题:唯物主义都是坚持辩证法的,唯心主义都是坚持形而上学的。\n\n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从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从阶级属性和社会功能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n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19世纪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产物。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不仅使得人们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而且认识到物质世界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有规律的发展,有力的批判了唯心论和形而上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即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n说明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其哲学的“合理内格”,但唯心主义限制了其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是其哲学的“基本内核”,形而上学限制其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倒洗脚水,连孩子一起倒掉了,是马克思把辩证法这个孩子又捡了回来。\n生物进化论达尔文\n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1)创立了科学实践观。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最显著的区别。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强调实践出真知,实践出哲学,同时强调真知和哲学又都为实践服务,不能“束之高阁”。(2)提出了科学的物质观,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击败了旧唯物主义的三大缺陷,建立了严整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其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伟大发现。辨析题:1、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所创立。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贯穿整个哲学史始终。\n(3)实现了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革命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充满批判性和改造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科学性集中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实践检验真理,从而反对任何“头脑臆想”的革命。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想“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命”,但是却找不到科学的道路。其中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有革命性,但缺乏科学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又经常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请分析马克思墓碑上的一句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n(4)实现了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它又为无产阶级服务,成为无产阶级手中的“无敌法宝”,是无产阶级的科学方法论。(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变革,结束了旧哲学企图构造保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和建立“科学之科学”的幻想。注意:旧哲学总是倾向于什么都研究,包罗万象,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只研究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具体领域的具体规律交给具体科学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分工。\n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上述伟大变革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实践性、(2)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3)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4)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5)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其中,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特征。\n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和特点出发去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其必要性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普遍真理,是共性的东西,如果不和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个性相结合,就会成为教条主义。因此,毛泽东曾经这样打比方:马克思主义是弓箭,中国国情是靶子,是目的,我们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箭和中国的靶子相结合,革命才能成功。\n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新成果。注意: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命题。按照这个提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部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这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便有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n第二章物质和意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况。接下来,我们要用六章内容来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要。首先,我们用图二来展示接下来六章要讲解的整体内容。\n\n一、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对世界物质现象做哲学的概括。物质概念从开始出现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物质观: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见第一章)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即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n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同旧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n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与运动关系: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物质讲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讲物质是形而上学。\n3.运动和静止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绝对运动的同时,也承相对静止的存在(静止是指事物的空间位置和事物性质相对稳定)。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讲运动不讲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讲静止不讲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动论。\n4.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别事物。(2)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尺度。(3)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n三、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时间、空间的含义及特点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和不可逆性。空间事物指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其特点是三维性。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关系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时空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时空相对性是指时空随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时空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n四、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物质器官和反映特性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其中有三个决定性跳跃环节:由无生命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n(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首先,劳动产生了人的手脚分工;其次,劳动产生了意识的需要;最后,劳动产生了语言,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总之,社会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意识总是社会的产物。\n2.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生理基础(即物质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从意识的内容(本质)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就意识的内容来看,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都有其“客观原型”。\n3.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承认前者,否认后者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后者,否认前者是唯心主义。意识能动作用主要表现有:(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能把握事物本质、规律。(3)意识对人体机能有调节作用。(4)意识能动作用突出表现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不同的意识所起作用不同。\n4.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条件与途径(1)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2)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3)途径是把正确思想付诸实践。5.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即自觉能动性。客观规律性是指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两者的关系是:(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n6.意识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对人脑的模拟,不能等同于人脑智能,两者的根本区别是:(1)智能活动的机制不同,人脑是生命活动,人工智能是机械、物质活动。(2)智能活动性质不同,人脑活动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不具有社会性。(3)智能活动的创造性程度不同,人脑活动具有创造性,人工智能基本不具备创造性。\n五、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同哲学二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n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情况出发,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认识事物,反对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物。第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按照客观事物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认识事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对用僵化的思想观点看待事物。第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如实地揭示事物固有的规律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的盲目蛮干。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自由与必然的统一。(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其核心是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