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 MB
- 2022-08-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现代中国哲学史5:冯友兰\n参考书目《三松堂全集》(十四册),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蔡仲德《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田文军《冯友兰传》,人民出版社2003年程伟礼《信念的旅程:冯友兰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陈战国《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单纯《旧学新统:冯友兰哲学思想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田文军《冯友兰新理学研究》,武汉出版社1990年邓联合《冯友兰先生“贞元六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陈岱孙等《冯友兰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冯钟璞编《冯友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胡军编《反思与境界: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n生平人生风貌: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哲学家+哲学史家……可超而不可越;人格评价(大陆与海外);前后期思想(1949年);——季羡林:大节不亏,晚节善终。重要著作:1)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3)三史—《中国哲学史》(上下)《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七册)(关于第七册)\n生平\n生平\n生平\n生平\n生平\n生平\n生平\n生平\n生平\n生平\n生平\n生平\n哲学观定义:1)哲学乃自纯思之观点,对于经验作理智底分析、总括及解释,而又以名言说出之者。2)哲学是对于人生底、有系统底、反思底,思想。●哲学不是“太上科学”。方法:1)科学方法,哲学有靠人之思辩→反对直观、顿悟(道理;神秘体验)2)正与负的方法:逻辑分析;遮诠、启示。旨趣:1)最哲学底哲学:拖泥带水or一片空灵……哲学的现代挑战:逻辑方法;经验验证。2)精神境界:神秘且理性;身心受用,非口耳之学(中国哲学的贡献)西方哲学:1)希腊:物理学physics;伦理学ethics;论理学logic2)现代:宇宙论theoryofworld;人生论theoryoflife;知识论theoryofknowledge.中国哲学:形式底系统与实质底系统……争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n《新理学》:本体论or形上学源流:1)柏拉图主义的新实在论(本体与方法)…对共相与殊相问题的偏颇之论;2)理学:程颐、朱熹……顺着讲与接着讲。方法:纯形式的逻辑分析,不涉经验内容。2)正与负的方法:逻辑分析;遮诠、启示。结构:1)四个观念或范畴—理;气;道体;大全←…四组纯形式命题2)两个世界:实际;真际。命题1:理内容:凡事物必都是什么事物,是什么事物,必都是某种事物。有某种事物,必有某种事物之所以是某种事物者。…或者:有某种事物,涵蕴有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个体…→类…→理)(自洽?两个裂隙)子命题:1)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可以无某种事物而有。(理:独立自存)2)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在逻辑上先某种事物而有。(理:逻辑在先)物与性:凡依照某所以然之理而成为某种事物之某,即实现某理,即有某性。…→1.个体之性无限,则所禀之理无限;2)个体属于无限的不同类,则所禀受之理无限\n《新理学》:本体论or形上学太极:1)极—标准、极限;2)太极;3)多极与一极:批评“理一分殊”说。命题2:气内容:事物必都存在。存在底事物必都能存在。能存在底事物必都有其所以能存在者。借用中国旧日哲学家的话说,有理必有气。…或者:实际底事物,都实现某理。理不能自实现。必有存在底事物,理方能实现。事物必有其所有以能存在者,方能存在。所以说:有理必有气。我们借用这一句话所要说底意思是,有实现底理,必有实现理底气。…………形式与质料质料:1)相对底料。……→纯思分析,无限抽象;2)绝对底料:气或真元之气……特点:a.无形无性;→不依任何的理…→无极b.不在时空内;c.不可思议言说d.仅依存在及动(依照)之理:自我矛盾?——批评古代之“气”观念(清浊、善恶)\n《新理学》:本体论or形上学真际与实际早年:真际亦可以说是一最高类,其中包括理及实际底事物,凡可称为有者,俱属此类。理是有的,故理属于此类。实际底事物是有底,故实际底事物亦属于此类;晚年:理世界为‘真际’,器世界为‘实际’。命题4:大全内容:总一切底有,谓之大全。大全就是一切底有。借用中国旧日哲学家的话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或者:所谓从全之观点看者,即我们将真际作一整个而思之。此整个即所谓全或大全。我们将一切凡可称为有者,作为一整个而思之,则即得西洋哲学中所谓宇宙之观念。在中国哲学中有时亦以天地指此观念。……(1)一切的“有”;(2)“一”与“一切”;(3)兼涵真际与实际、形上与形下。(4)其他名称:宇宙、大一、天或天地\n《新理学》:本体论or形上学命题3:道体内容:存在是一流行。凡存在都是事物的存在。事物的存在,是其气实现某理或某某理的流行。实际的存在是无极实现太极的流行。总所有底流行,谓之道体。朱熹: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程子: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或者:实际就是事物的全体。太极就是理的全体,所以实际的存在就是无极实现太极的流行。总一切底流行谓之道体。道体就是无极而太极的程序。……1)流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2)无极而太极:由无极至太极中间之过程,即我们的事实底实际底世界。此过程我们名之曰‘无极而太极’……→造化及万化、大化流行3)无头无尾的半混沌半清晰:理与气4)大全与道体:不可思议。(区分:两种不可思议)\n《新理学》:本体论or形上学中哲概念新解阴阳:1)依照某理以成某物之气之动者,对于其所成之一某物说,名曰阳。……一物之阳,即其物之建设底、积极底成分。(例如:房舍)2)与此气之动者相对之气之静者,对于此物说,名曰阴。……一物之阴,即其物之破坏底、消极底成分。(例如:房舍)四象:1)元亨利贞;成住坏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2)成盛衰毁;息与消。日新:1)从类之观点,以观其类中之实际底分子之生灭……→循环2)从理之观点,以观其实例之趋于完全或不完全……→进退魂魄:个体事物之过去与将来部分……→某人之“死”与“活“,无魂,行尸走肉鬼神:事物之过去者与将来者;……→1)鬼神之际;(鬼:归;神:伸)2)以鬼为神。\n《新理学》:本体论or形上学圣人才人:1)能读无字天书,而见本然办法、本然命题、本然样子,或其仿佛者。2)圣域:“才人”的心理状态或精神境界如果能臻完满、绝对,则为“圣域”。……创作之俄顷or常在圣人:1)能常在圣域,能有圣域之全境界者。(天地境界)2)才非人人可有,而学则人人可学。所以不能人人是才人,而可以人人是圣。(儒家重“学”)3)圣学:始于格物致知,终于穷理尽性。格物致知是知天,穷理尽性是事天。换句话说,圣学始于哲学底活动,终于道德底行为。……a.格物:对于实际底事物之分析b.致知:由分析实际底事物而知实际,而知真际。c.穷理与尽性:以我之行,充分实现我所依照之理,则我可超乎自己而不为自己所缚,此是对于自己之超脱……即是最完全底人,即能尽人之性底人,亦即能穷人之理之人。d.社会性与宇宙性:知天、同天、事天、替天行道、天乐(痛痒相关、万物静观皆自得)……与道家“混沌”之境的区别:\n《新原人》:人生哲学1950年为《新原人》辩护:惟独“天地境界”不能丢………晚年自许觉解:人的本质,人之异于禽兽者……有心与无心:知觉灵明1)解:了解—依据概念(类、理)—深的了解+亲切了解。2)觉:自觉—不依概念—心理状态—反观——透破梦觉关……觉解的宇宙意义:1)宇宙的心;2)被照亮而有了心的宇宙。意义:1)某事物的性质+所能达到的目的或引起的后果+与其他事物的关系。2)其呈现依赖人之了解——多少与富薄;角度与性质。境界:1)本义……客观+主观……公共底世界,但没有两个人的境界完全相同。2)定义:人对于宇宙人生底觉解的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底意义,亦有不同。人对于宇宙人生在某种程度上所有底觉解,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底某种不同底意义,即构成人所有底某种境界。\n《新原人》:人生哲学…但我们可以忽其小异,而取其大同。就大同方面看,人所可能有底境界,可以分为四种……:标尺:觉解之深浅自然:1)无清楚的了解…无清楚的意义…似乎是一个混沌:与动物区别(不著不察)2)顺才而行(即使智力超群之天才);顺习而行;3)有此境界者,不限原始社会中人……现代;4)有此境界者,不限只做价值甚低之事的人……与人生实践的疏离;5)“道德行为”≠“自发底合乎道德底行为”。功利:1)了解且自觉,但却是“为利”的……与自然境界中人求利之不同;2)大多数的普通人都在此境…对付着生活3)社会:分工合作,并育不害、并行不悖。4)…无论消极无为,还是积极有为,都在此境(明儒批庄子);5)…无论客观对他人和社会有利或有害,也无论成败,都在此境(英雄);……→学问或事功之大小,与境界无关——行为动机(康德:善良意志)\n《新原人》:人生哲学道德:1)觉解“人道”…人性蕴涵社会性(全体与部分)…个人须在社会中存在发展2)恪守位分、伦常,做“应该”之事…尽伦尽职(郭象);3)“行义”:自利与公利,利己与利他;“取”与“与”(老子);4)仁人:相互体贴、痛痒相关;公心和恻隐之心……麻木不仁;5)不管对象是否值得,只管尽自己的伦职;6)不论成败,只管尽自己的伦职;7)注意:以为他的“道德行为”,求自己的私利;……→道德价值取决于动机……问题:谁知道动机之真伪?天地:1)觉解“天道”(知天)…“与天地参”…同天、天民、天位、天职;2)大其心: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由“尽人性”到“尽物性”(成己成人成物)3)事天:个体行为的宇宙意义—赞天地之化育—小我与大我…天乐天爵;4)同天的境界,本是所谓神秘主义底;5)日常行事:a.极高明而道中庸;b.不勉而中,不思而得;c.超越才与命。\n《新原人》:人生哲学工夫一:何以实现“觉解”……格物致知1)涵义:由知实际而知真际,由知一偏而知大全;2)程朱:似乎是要知某理的完全底内容,及一切理的完全底内容…支离3)陆王:似不注意求觉解,不注重致知,只求助于无可捉摸的悟…空疏工夫二:何以常驻“觉解”……用敬+集义1)用敬:觉解后,人常注意于此等觉解,令其勿忘;2)集义:常本此等觉解以作事,即道学家所谓集义。常本此等觉解以作事者,所作底的事,必是道德底事。所以作此等事,谓之集义。生死:1)自然: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真人、赤子;2)功利:贪生怕死…求不死、求扬名后世、求眼前快乐、信教;3)道德:尽才顺命…不贪生怕死…杀身成仁、舍生取义;4)天地:无所谓或超越生死,与造化为一……存,吾顺事;没,吾宁也。\n《新原人》:人生哲学境界理论的问题与症结境界何以可能:形上学“观念”与形上学“对象”精神境界与现实智慧的疏离:虚与实、有用与无用;精神境界与生命实践的疏离:内在与外在;精神境界与人格评价的疏离:主观自我与客观社会。……境界:内敛性、自我性、个体性、虚无性、封闭性……流弊:境界与境遇的分裂;内外人格的分裂。\n《新知言》:哲学方法论早期:逻辑的科学方法;直观、顿悟………正+负转变:我在《新理学》中用的方法完全是分析的方法。可是写了这部书以后,我开始认识到负的方法也重要。……《新理学》:分析经验—→圣人、圣域负的方法:1.适用于“超乎形象”、“没有性质”的形上学对象;……无形无性者;2.运用负的方法之前,人们已有对有形有性事物的知识;……先正后负;3.运用负的方法,就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无穷否定;……随说随扫(指与月、筌与鱼)4.只有用负的方法,才可使人获得无上智慧,或进入最高境界;……精神境界,而非纯思知识;5.无上智慧和最高境界不可言说,我们于此“只有保持沉默”;……神秘主义。\n《新知言》:哲学方法论示例:1)曹洞宗的五位君臣旨诀:正中偏、偏中正、正中来、偏中至、兼中到;2)进于道底诗:哀吾生之须臾,念天地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东坡《赤壁赋》)3)烘云托月:……以可感的言与象,指示、表显不可感者……超越:言与象哲学:1)负的方法实为修养工夫,而非理论方法……形上学归结为人生哲学;2)清晰的神秘主义:正负方法皆必不可少;3)以哲学代宗教。4)中国哲学对人类文化的贡献在于精神境界理论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