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哲学问题 9页

  • 57.00 KB
  • 2022-08-17 发布

医学哲学问题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今天和大家讨论四个问题:1、医学是什么?2、医学是怎样的?3、医学应该怎么办?4、医生应该怎么办?医学是什么?我们知道科学分为两大类:一类叫自然科学,一类叫社会科学。所含的意义是不同的。自然科学是来研究客观事物“是什么”的,比如说水是H20;社会科学是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人“要怎样”“是怎样”的;人文科学是人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的情感意识“应该是怎样”的?比如我们说男人壮如山,跟山没关系;女人温柔如水,也跟水没有关系,乃是一种情感意识。医学不完全是自然科学,也不完全是社会科学,甚至也不完全是人文科学,它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综合学科,或者叫做边缘学科。由此看来医学不是纯科学,它是人类情感或者人性的一种表达方式。医学是一个科学中“弱项”,它总是在其他学科的前拉后推下“爬行”,是永远的“落伍者”。我们现在所有医学的发展,都是在其他学科的推动下前行的。如分子生物学、内窥镜学、影像诊断学、药物治疗学等,都是从其他的学科开始的。所以医学是很落后的,医学是不能超前的。大家都读过希波克拉底誓言,现在这个誓言经过了一些改造。最早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这样的:我对着医神阿波罗、阿斯克雷庇亚及健康之神治疗之神和各位神灵,我宣誓:以我的才能和判断力,我将遵守此约。......讲到怎样对待老师、怎样对待病人,甚至是老师的孩子,包括当时不准堕胎,还有要保守病人的私密等等。最后,表示我严守这一誓言,愿神明赐给我医业昌盛,无尚荣誉。我若有违誓言,愿受天意殛之。这其中,我们体会的是医学的庄严和神圣。自从有人类开始,便有了医学。尽管它的起动是原始的、落后的,甚至是自然性的、不自觉的,如对出血的局部压迫、病灶的烧灼、针砭等。也会遇到缺乏人道的“医疗”服务。但救死扶伤毕竟为人性善良的体现,进而成为文明社会的一种责任。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生活之路》这本书。作者是非常卓越的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他在上个世纪初,就曾经非常尖锐、切中要害地指出:医学实践的弊端在于: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这三道难题至今依然困惑着现代医学及医疗的发展与改革。林巧稚医生曾说过,医生要永远走到病人床边去,做面对面的工作,要看病人,而且要把检查结果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然后做出诊断。如果你把医学当作一个纯科学,那就很危险。因为大家都知道,纯科学、纯自然观念将导致机械唯物论,存在主义。解剖有变异,生理有动态,同病有差别,不可以完全用各种数据和结果去解释患者的病征或“生活体验”。患者是按照其生活和自身体验看待功能障碍或问题的,这和医生的思路不相符合。所以医生必须要理解病人,要体察病人的体验。这是很重要的。有这样一幅画,在一个风雪之夜,一位助产士出诊接生。病人的家属非常惊恐,不知所措。但是我们看到助产婆非常的稳健、沉着,这是人的一种情感、善良的一种表达。100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医学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一些国家、一些地区,没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和水源,没有输血、没有抗生素。所以医学不是一个纯科学,是和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n鉴于医学的学科特点,作为一个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科学原则。就是要针对病情——疾病的病理、生理、治疗方法,技术路线来做判断。一个是人文原则。针对人情,不是我们一般讲的人情,而是病人的心理、意愿、生活质量,个人与家人需求。这两个原则都考虑到了,才是一个好的医生,才是正确理解了医学的真谛。因此,我们在选择诊治方式的时候要兼顾双方,既要保证有效性,也要保证安全性。这个方法,这个手术适合这个病人和他的病;而不是让这个病人和他的病适合你的方法,你的手术。一定要把最有把握的方式给病人,病人也应该是情愿接受的方式才是好的。以前我们经常说这个病人适合什么手术,那个病人适合什么手术。这不全面。病人和他的病这是两回事,我得的阑尾炎和你得的阑尾炎不完全一样。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法,应该考虑四个因素:病人和疾病、医者和医法,这四个条件完全适合才是最好的方法。临床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尽了很大的努力,千方百计,可以说认为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病人还是没好。因此,没有错误不等于完美无缺!即使你没有失误,甚至你无可挑剔,你也可能失败。“何况不犯错误的医生是从来没有的”。这句话不一定对,其实应该是对的。没有不犯错误的人,但是医生犯错误关系比较重大,最好不要犯大错误。作医生,要做到“通天理、近人情、达国法”。什么叫通天理?就是要掌握自然规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近人情,是要了解并知晓人的思想、意识、情感、意愿;达国法,是要符合诊治原则、规范,以及技术路线、方法技巧,也要包括有关法令、政策。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江边对话》。是一个很有智慧的领导者,与美国的一个很著名的基督传教士的友好对话和交流。他们讲了对宗教的看法、对科学的看法等很多的问题。为什么今天讲这个呢?基督教徒信上帝,上帝有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在心中,你认为它是,就是了。不过爱因斯坦说得也不错啊,上帝很难琢磨,但上帝没有恶意啊。那么无神论认为,这个实验室在心外,我们要去探索和寻求。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提出来了,那么多非常伟大的科学家,比如说牛顿、爱因斯坦,他们都是基督徒,他们信教,怎么理解呢?很巧妙,他说上帝指引方向,科学家完成细节。我们是无神论者,我们不认为有上帝在哪里,但是我们认为自然有规律,上帝是什么?我们姑且把它作为一个自然规律去认识它。科学、科学家就是要去寻求这个自然规律。这就可以了,医学要怎样?医学有两大特点:医学有很大的局限性。医学的局限性就是医学的特点是研究人类自身,而人类自身的未知数最多。另外医学有很大的风险性,医疗的特点是在活的人体上施行诊断和治疗。医学的局限在于认识的局限,医学的局限在于方法的局限,100年前甚至没有输血、没有抗生素,没有真正的麻醉。疾病,从宏观上不可能被人类完全征服,它们总是伺机反扑,或者“\n提升水平”,把人类推入陷阱。讲一个例子,比如说当一个受精卵形成以后,就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再几周以后就有一个心脏“跳”出来,这个能量是谁给的呢?如果没有什么问题,这个心脏会有规律地跳动70、80多年。这是怎么回事呢?一个杂技演员可以把身体弯成一个圈,嘴里叼着花,这是怎么样的力学?又比如说解剖学,达芬奇解剖了尸体,不管怎么说,他从一个美术和艺术角度来看。但是在达芬奇之前,已经有了解剖学。中医王清任他去做尸体解剖,还写了一本书《医林改错》。真正的医学发展是在近100年,所以是很慢的。实际上我们对病的认识是很有限的,我们可能治好一个病,但是我们对整个疾病还不认识。1981年发现AIDS,非常的问题,艾滋病不次于一个巨大的经济问题。2003年出现了“非典”,也许明年会出现一个什么,我们不知道。可能会有更新的、更疯狂向人类反扑,这是我们认知的一个局限性。认知是相对的,也许是片面的,过后可能是错误的。医学原理也会如此科学并不说“我什么都知道”,科学只知道一部分。“包治百病”肯定是谎言。对病人说话要留有余地。什么都能治,就意味着什么都不能治;没有任何副作用,就意味着没有作用。列宁说过“从来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方”,他说得很对。有地摊卖治脚气的鞋垫,说穿一星期脚气就好了,你相信吗?肯定不应相信。但是这种广告、这种宣传到现在为止,不是减少了,是比比皆是啊。所以你可以看,这不是科学的尝试,是落后,从哲学上都说不过去。知识有限,误诊难免。杨乐是一个数学家,他说一个人可以强过10个人,或者是100个人,但是不可能跨越几十年、几百年。因此在我们治疗中就不要以为什么病我们都会治好,我们更多的是帮助病人减轻痛苦,从情感上给他以关怀。治疗并不总意味着治愈某种疾病,有时候意味着体恤、减轻痛苦。医生的注意力要集中到患病的人的体验上,而不仅仅集中到疾病的过程本身。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关于鸭子与兔子的著名图解就说明,仅仅是因为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得出一个完全相反的结果来。“人的感知有时是不确切的。同样的事物,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其结果可以大相径庭。我们在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时候,,实际上受到很多的限制。真理实际上就是关于什么是“真”的一种共识?就是大家都认为是这样的。关于什么是真的共识?不过是一种社会和历史的状态,而并非是科学和客观的准确性。这是美国哲学家罗蒂说的。2004年4月《英国医学杂志》登过一篇文章,说有些病没有必要采取什么方法治疗,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有什么方法有效,也许不治疗比用什么方法去治疗更好,也许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治疗。我们有些“病”,或者有些“症状”可能是常态的,生理性的、应激性的、反应性的、保护性的……尤其是某些精神心理相关行为。比如说同性恋是什么?癫狂是什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些人有些怪异,但他们都是伟大的人,比如说凯撒、达·芬奇、安徒生、海明威、马克·吐温,托尔斯泰、普希金、拜伦、凡高、陈景润等等……\n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1949年医学诺贝尔获得者莫理茨,他提出来前额叶脑白质切除术治疗躁狂症精神病,1942年-1952年,美国有万余名患者接受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妇产科有两个突出“事件”,发生在60年代,运用EE(乙烯雌酚)对一些患有相关妇科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这些母亲生的女孩子到了16、17岁的时候,有相当多数得了阴道腺病,后来又发展为透明细胞癌。而使用了“反应停”(沙里度胺)的妇科患者,结果生了短肢畸形(海豹胎)。就是我们对医学的认识,在当时认为没有问题,后来发现有问题,而且有很大的害处。现在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已经把人类的基因图构置出来了,我们现在有HPV疫苗预防宫颈癌,保护率达到70%。也研制了很多有效的药物,但是作为一个医生、作为一个医学,你最好宁愿怀疑,切勿允诺。最近一些年我们引入循证医学的概念,凭几个人的经验是不可以解决问题的。有人甚至说,“很多很多聪明的医生在治疗痛苦的病人,也有很多很多聪明的医生治愈了没有病的病人”。我们更提倡多中心、大组对照的前瞻性研究和荟萃分析。我们要珍视自然的每一种状态,是尊重科学,是客观地看待科学。科学不是万能的。认识无限,而我们认知的程度和探索的范围总是十分有限。《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说“不管我们的照明灯烛把光线投射多远,照明圈外依然死死围挡着黑暗。我们的四周都是未知事物的深渊黑洞……”。“我们都是求索之人,求知欲牵着我们的神魂。就让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移动我们的提灯吧。随着一小片一小片的面目被认识清楚,人们最终也许能将整个画面的某个局部拼制出来……”。医生应该这么看,我也希望公众也这么看,不能要求医生都能把病治好,这是医学的局限性。下面我们讲医学的风险性。医学有很大的风险性,诊断有风险,比如说误诊、创伤;用药有风险,有毒副作用,剂量耐受差异,过敏;手术有风险,麻醉、出血、损伤以及感染。医学的风险在于疾病复杂、认识局限,也包括我们的技能不够,也有责任心和经验不足。所以医疗服务是一个很特殊的服务,是一个有很大风险性的服务。所以,我一向不主张把医疗和“消协”混在一起。因为到医院消费什么呢?消费健康?消费生命?当然,医院是要花钱买药、作化验,但那是另外一回事。整个社会实际上都在互相服务,我从心里认为,整个社会的各个行业全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我到百货大楼不一定买糖,但是我愿意站在那里看张秉贵卖糖,他总是微笑着对每一个顾客,他动作熟练、准确,有“一团火”的精神,你会感觉很愉快,你会感觉他人比糖还要甜,这就是敬业精神!把一个非常平凡的工作做得非常的有声有色,而且令人去欣赏他,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做医生也是一样,我们今天看到五点钟了,你一定还是不应该觉得很疲倦,不要很毛躁、或者是很着急,一如既往,病人会非常的信任你。当然不管怎么说,医学还是在整个社会和科学发展中的一辆破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一辆破车。医疗组成及医疗行为噤若寒蝉,医生的手谨慎而颤抖!下面我们讲第三个问题,医学应该怎么办呢?医生应该怎么办呢?尽管医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认为医生要将科学和人文交融起来:“要有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有效的工作方法、和谐的相互关系、健康的身心状态。”我们有时间去琢磨一下,我们是不是都具备了这些,如果没有具备,我们要充实自己。\n印度的一位湿婆大神,具有三重性格、三重身份,是男、是女、是半男半女。于是有创造,修复、破坏三种行为。所以我认为医生,实际上要像湿婆大神,我们要去创造,要破坏,比如切掉肿瘤,另外还要修复包括重建。实际上我们做的事也就是这样,破坏有病的东西,修复一些健康的东西,创造一些更好的功能、更好的东西,这是医生的职责。所以医生的人文修养应该是这样的:怎么看待自己?怎么处理自己和病人的关系?怎么处理医生和医生的关系?医生自己的品格、作风不仅是技术能力,也应该有人格的魅力。医生和病人是什么关系呢?把病人当上帝?我认为不是这样,其实整个社会都是在互相服务,什么东西都要互相服务,其实没有上帝,“有一个上帝在天上”。实际上大家互相关爱、互相的服务,病人也是人啊,医生也是人,所以都是要一视同仁的。但是病人真是医生的老师。谁是老师?课本是老师,年资高的是老师。但是,对于医生,真正的老师是病人。病人是病理现象的展现者,医生的双眼只有在病人面前才能焕发智慧,而不是在书本上。真正使医生能力提高的是病人。因此我们要敬畏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且只有一次。我们要敬畏病人,因为他把生命交给你。我们要敬畏医学,因为医学是一个未知数最多的瀚海。我们要尊重病人,因为他把生命和健康交给了我们,因为他教我们做医生。19世纪初的时候,英国诗人克劳弗(A.H.Clough,1819-1861)写给医生的诗说:“你不要杀人,但也不需要过分努力去维持生命。”我们读得时候不理解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要过分的维持生命?我们现在可以理解,因为有的病你治不好,你不一定要去折腾他,你还不如去维护他的生活质量。医生与病人,请各位注意这三句话:有时是治病;常常是帮助;却总是安慰对“我的病人”负责,是一种神圣的责任,不必苛求病人的感谢。因为,服务本身就是互相的。我去买的东西服务员不错,我谢谢他,礼貌的。其他过多的感谢,也不是医生应该要求的,这是我们的工作。比如毛泽东说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的热忱。我们要将病人看着是亲人,在座的各位都能做到的,因为这不困难,而且很自然。比如今天你做了大手术,你今天晚上一定会想着他,你走之前一定要看病人,你回家以后打电话问这个病人也很正常。为什么呢?因为责任嘛。今天晚上,或者你太太、你的孩子有点不舒服了,你甚至可以稍微的敷衍一下,“没有关系吧,明天再说吧”。如果病房来电话了,你会马上去,为什么,就是责任。也许我们不认为是多么的高尚,但是我们认为是很自然的,要对病人负责任。因此病人的感谢,实际上只要他很好的出院,哪怕出院的时候对你笑一笑,就已经足够了。有时病人也可能误解你,没有关系的。小孩出生不哭,我们会拍两下屁股,也许家人会认为我们打孩子……一个医生要体现你自己的美德和价值,大概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克己:暂时撇开单纯个人利益;利人:维护和促进病人的利益;同情:要体察病人的痛苦,并减轻解除痛苦;正直:要一视同仁,要终身献身于事业.医生的价值就是人类的价值。执业环境就是社会道德环境。\n医生关心每一个病人,医生和教师是道德底线,我们自己要维护它,公众和社会也要维护它。医生与医生,这是医德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却常常被忽略。有时候医生说自己的医术高明,说别人如何如何,这是不好的习惯。不要说人家的不好,至少你不应该当着病人说人家不好,这是一个很坏的毛病。下面的话都是有人说的:“这个手术怎么做的?一塌糊涂”。(病人知道什么是一塌糊涂吗?)“根本不应该用这个药?”(用什么药?)“他们把病给耽误了”。这些话是给病人非常恶性的刺激,给病人造成的痛苦更多。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当时的病情怎么样?当时的医疗条件怎么样?当时的医生经验怎么样?都会有具体问题。不要当着病人的面说,这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这么做。所以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尊重实际。相互指责是不对的。尊重别人不是意味着为谁隐瞒什么,而是为了弥补缺陷。这又涉及到上级医师与下级医师,上级对下级是爱护、提携的,下级医师对上级医师是尊重、虚心的。同级医师是友爱、合作的。对老者要搀扶、对后辈要提携,同龄要牵手,这样才能组成一个和谐的团队。同事间、同道间的友爱合作至关重要。别人如果很聪明,别人如果很智慧、很成功,我们去欣赏他,不要嫉妒他。别人可能愚钝、别人可能有过失,我们要理解他、原谅他,这样才是好的,而不是指责他,这样才能真正的和谐。下面我们讲诊治中的哲学,诊治中的正确与错误,包括责任心、技术水平、临床经验,思维能力和方法,后者便是哲学。比如一个完美的手术技巧只占25%,而决策是占75%。什么是决策?很好的病历的采集,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设计,术中的应急措施与方案,术后处理与随访等等,都是决策,这个要占75%。手术中技巧占25%,当然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专业和技能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是人文修养和哲学里面有根本性、有终身性,所以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一个狭窄的领域内,因为我们要学习的很多。人之立人、立世、立业有三个条件:才——能力、爱好、兴趣、灵性,多为天赋,一般学不来,不可学。知——技能、阅历、经验,是通过实践可以学来的,可以积累的、可以增加的。德——品格、操守、理念、信仰,要靠省悟、思辨来完成。他们之间是可以互补的。才、知是可以互补、互相作用的。我这个人智慧不好,但是我很勤奋。如果你又很聪明、又很勤奋,那就不得了啦。如果你又不聪明又懒惰,那么你这个人就没出息了。德是根本的,德是要靠修养、靠省悟、来修炼出来的,这是根本性的。威廉·奥斯勒讲到知识和智慧时说:“知识是在自家脑海塞进别人的想法,而智慧是在心灵深处聆听自己的脚步。”智慧是升华出来的东西。你是一个很好的手术者,你可能是一个手术匠人,缺乏其中的智慧。但是如果你能从中升华出来智慧,那就是大家。也许我们不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术,或者我们太看中知识和技术,而对职业的洞察、对职业的智慧、职业的精神,我们会显得有点空洞和苍白,所以我们要予以弥补。医生的职业基线准则是“人的价值实际上大于技术价值”\n。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刚开始已经说过了。医学职业精神的逻辑和价值全在于人学、仁学。强调医学的本质是一种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伦理学向度的掘进。我们每天看病人、开刀做手术,什么是核心呢?就是我们的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后者才是内心职业操作,行业制度、规则约束以及具体的技能。所谓人文修养有很多的修养,这个修养就要积累,要学点文学、学点艺术、学点哲学。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医疗求善。其实医学把真、善、美都结合起来了,所以医生不容易,要学点文学、要学点艺术、要学点哲学。真善美是做人的追求,更是一个医生的义务,文学的情感、艺术的美感、音乐的梦幻、书画的神韵,常常会给医生疲惫的头脑及枯燥的生活,带来清醒和灵性。哲学始于医学,医学最终要归隐于哲学。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文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所以我们要学习。文学、可以弥补人生经历之不足,增加对人与社会的体察。艺术、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心境的和谐和美的熏陶。理论与法律、可以给我们划出各种关系、语言和行为的界定。Picasso说了,其实绘画不需要理解,而是要人们为之动情。科学,不需要人们为之动情,而需要理解。医学,既需要人们的理解,也需要人们的动情。科学家更多是诉诸理智,艺术家更多是倾注感情,而医生则要把热烈的感情和冷静的理智集于一身。下面这32个字是费了我很多的心思总结出来的,做医生要有:仁性:仁心、仁术;爱人、爱业悟性:反省、思索;推论、演绎理性:冷静、沉稳;客观、循证灵性:随机、应变;技巧、创新做医生还要有这么几个趣:乐趣。什么人最快乐?一个外科医生经过千辛万苦把肿瘤切除感觉很快乐;母亲给孩子洗澡很快乐;完成了作品叼着烟欣赏自己的作品很快乐。医生居快乐之首!兴趣。爱迪生有兴趣,这个蛋为什么孵出鸡来?钟南山对SARS感兴趣,想要把它弄清楚。其实科学家在最开始都是从兴趣开始的,最后形成了一种社会责任。情趣。医生的工作和生活似乎很枯燥,似乎还应该有些别的,可是时间没有那么慷慨,我们只能选择“高尚”。我们讲了医学应该怎么办,下面讲医生应该怎么办。就是青年医师成长中的五大关系:\n第一个关系是理论和实践。你最开始的阶段实际上要实践你书本学的东西。在国外前五年实际上是一个训练阶段,你是在主治大夫指示下做事情,你的薪水和病人没有关系,你一月多少钱跟这个没有关系,你是接受训练。你熬到了这以后,你才可以挂牌、开业。就是说最初的这五年主要是实践,要把书本的知识变成你的临床实践。“典型的”通常是最不典型的,外科医生不能成为只动口不能动手的指挥家。我认为不管是博士生还是研究生,其实是科研训练,你只是完成导师的一个部分。你可能做得很不错,但不必期望做出惊天动地的成果来。重要的是很快的增长你的临床经验,否则你会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如果你是外科大夫,在相当长时间里,你处在一个“饥饿”状态。学科与亚学科,都是很重要的,不要一开始就想当专家,当专家的日子在后头。什么是专家?专家就是别人知道的你不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你知道。现在要求写东西、发表论文也是一种训练,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总结经验、善于表述观点。有一个才三年住院大夫,很年轻的大夫,但很有心、很用心,把他们查房、讨论的很多东西每天都记下来了,然后日积月累,不过三年,写了一本书,很不错,这本书叫做《妇产科临床备忘录》。“也许我们学习得很不少,只是实践不够;也许我们实践的也不少,只是思索的不够;也许我们不是记忆的少,只是忘却的多……”裘老说,一个人要多学、多想、多做;会做、会说、会写。不容易啊。医学模式的改变使我们要面临很多新的问题,怎么办呢?要遵循基本的伦理原则,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坚持仁爱的、无害的、公正的、诚实的原则。有几种模式:家长作风模式、知情模式、解释模式、协商模式。我们主张协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明确的判断,足够的信息告诉别人,要坦诚的交流,还要相互的理解。要特别注重工作的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还要审慎估计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医疗问题和经济纠纷。准备完善并贯彻执行必要的、合理的、合法的手续和相关的文件。所以医生和病家的交流成为21世纪一个必备的技能,如果你不善于和病人交流,就像你不懂技术,或者技术不够一样。要特别会细心的观察、耐心的倾听和敏锐的交谈。交流是有技巧的,你要尊重病人、要注意听病人的诉说,要有耐心、接受他的说法,要坦诚的沟通,要肯定他对的,要澄清他说得不对的,要善于引导,最后要明确的总结。在谈话的过程中,不妨可以用一些稍微温和一点的东西,比如说“可能吧”、“我想可能是这样”,“我希望如此”之类。我曾说,“医生给病人所开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处方就是你给病人的治疗方法。医生给病人最重要的应该是关爱。威廉·奥斯勒说,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它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从本质来讲是一种使命、一种社会使命、一种人性和情感的表达。医生必须有整体的眼光与宁静的心灵。临床工作三条基线是:心路清晰心地善良心灵平静未来的医学、医生和公众要接受以下三项可以认为是乐观的指标:·承认生命质量的重要性·“自助”或自我保健意识,预防为主,全社会关注·宽容与和谐,人道与公平,医生和病人、富人和穷人。避免知识傲慢、技术傲慢、金钱傲慢、权利傲慢,做一个正直的医生。\n医生载负、体现着社会的精神道德底线,医生、公众与社会都应该维护它。我们要保持对医学人文的眷顾,营建医学活动的理性境界,完美天使的形象,赎救仁爱的诺亚方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