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的哲学》随笔 4页

  • 26.00 KB
  • 2022-08-17 发布

读《美的哲学》随笔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读《美的哲学》随笔若是提前几年问“美是什么?”大概我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些美好的事物名称和表达愉悦心境的词汇;但现在要问及这个题目,就有些茫然,不知何从开口了。因为一个神秘的角落正放着一本本尘封已久的先哲们专门讨论“美”的会编,诸位大家曾对此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中国古代的几位思想家如是说,“里仁为美”(孔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老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充实之谓美”(孟子)“物有美恶,适用为宜”(《适才》北齐刘昼);西方的苏格拉底经过详尽的探讨临终时留下四个字“美是难的”,歌德笑话那些美学家们自讨苦吃,认为美是不可言说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劳动创造了美”。我想,关于美的认识应是多维度的,任何人都可有自己的美学观点,但却不能找到一个终极的概念予以涵盖,因此它的内涵与外延太宽泛,太模糊,又太自由了,不存在明确统一的理论构架,而是人人都可以坐下来努力研究的学问。这个历史遗留下来并且日益丰盈的话题也许是一个永远说不尽的“怪物”,道不尽的魔方,哲人们只需辟其一角,引出的便是无穷的链环。《美的哲学》当是其中精辟的一角。人类总是在创造了一个单纯的词汇后,才逐渐赋予其丰富的内涵和异彩纷呈的外延,然后自己又捉摸不透,驾驭不了这东西,回答关于它的问题时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困难,其答案是越来越丰富。哲人们多元化的思考紧跟时代发展的步履,终于思辩起来“美的哲学”一题,终于构成了一篇篇文章,一本本玄妙的书了。受专业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时常将一些思考着的东西拉回历史中去追寻,来感觉它厚重的文化沉淀。穿越时空,思接千载,上万年的原始,上千年的古韵,上百年的纷乱为我展开了丰富的历史画卷。“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老子》十六章),沿波讨源,上溯至三、四万年前,原始人就有了审美意识的遗传基因,甚至有人还提出:人类最初发明衣服不是为了保暖,而是为了装饰。呜呼!“美”之于人,何其重哉!4\n初识美与哲学是从父亲的影响开始的。两年前他曾向我推荐一本八十年代初出版的《美的哲学》,进而打开了我感知生活,欣赏生活的又一维视野,使我油然生发出一种“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清新悦目之感。在该书出版二十余年后的今天,有幸于大学校园邂逅了仰慕已久的先生,不能不说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李先生年过七旬,德高望重,神态睿智,尽显哲人风骨,特别是他对我这样的青年给予了殷切的鼓励,“在古老的历史中发现真善美”,教导我要学习哲学,运用哲学来导航人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论来惠及生活,践履生活。谈及本书,我认为好的文章要“三读”,即读思想,读文采,读结构。《美的哲学》一书思想朴实而深邃,文有暗香,伏采潜发,钩玄提要,条分缕析,有着理性与智慧的风采。诚如哲学前辈张岱年先生在旧版序中所言,多为隽永之文。先生生于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三十年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国祸,家难的不幸反而铸就了其坚毅的性格。斗转星移,潜精研思,学贯诸子百家,漫游思想的海洋,丰富的人生阅历,前瞻性的视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心态,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执着追求,笔触之间时有流露。作者以“阅世长松下”的心境,敏锐的思辩力,在行文间蕴涵着深刻、真实、辩证、智慧之美,如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我去认识美、思索美、理解美、追求美,进而使我也滋生出了研究美的渴念。文章读来如沐春风,如与智者相谈。印度哲人讲“美是贤哲的宗教”,我觉得“真善美是一切追求完美人格人们的执着信仰”。纵观全书,旧版共四个部分,即伦理美学与思想修养方面,领导修养与工作方法方面,人才学和用人学方面,读书,治学和科学方法论方面。我认为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全书的灵魂,起着总括作者哲学之美思想的作用。该部分首先将美与哲学、爱情与哲学、音乐与哲学巧妙的结合起来,将哲学对于日常生活的功用进行了理性的阐述与分析,作者对于生活的理解力、认识力、穿透力由此可见一斑。关于伦理问题的七篇论述更是这部分以至全书的精华所在。《伦理美学》三篇中,作者从中外思想源流中对美的阐述,伦理学对于美学的价值,美学对于伦理学的价值三个维度进行了详尽而具有建设性的探讨,教人深感立足于“真”与“善”4\n之上的美才有更强的定力,更丰富的魅力,一种曲径通幽的韵味。以美的形式来进行人文教养,用高层次的伦理观来认识美的内涵,伦理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必就至于此吧!《动机与伦理》四篇论述是全面而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特别是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时常会碰到历史人物评价的问题。先前我的评价标准甚为模糊,主观臆断的成分较为普遍,拜读此篇后认识变得渐趋明朗,实为一件难得的幸事。阅读这七篇伦理学文章时,我也进行过诸如法律中是否应当渗透道德评价因素(虽然它的量化难度较大),目前我国社会中道德体系重建等等问题的思考,是有一些收获的。第二、三部分的杂文蕴涵着一种实在,朴素的美。譬如《象真理一样朴素》《一枝叶总关情》等篇目如今读来,仍有强烈的时代感。时逢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国上下纷纷展开,高潮跌起,这些文章之于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之于各位普通党员都具有现实的指导和警示意义。青年的成长是最需要科学方法论的学习和指导的,第四部分的论述无疑切近于青年一代的学习和研究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作者将一些古已有之的习语重新提出来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如《“话说三遍谈如水”吗?》《“非正规动作”赞》等,这些篇目从一滴水里见阳光,一颗砂里看世界,细微之处悟哲学,文笔奇崛,甚是微妙。真是切合了一句话“学问深时意气平,精神到处文章老”。马克思曾在谈及艺术的问题时,对学习和研究做出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谁害怕那围绕着思想宫殿的密林,谁不用利剑去开辟道路和不去吻醒那睡着的公主,谁就不配得到公主和她的王国。”(《马克思思格斯论艺术》第四册,第341页)这句话对于读书也是同样适用的,我们可以从一本好书中习得许多有价值的知识点和概念,书中涉及到的这些知识点或概念,拓展开来又有着自身的知识体系或领域值得进一步去探赜索隐,追根究底。对于一位忠实的读者来讲,“得到公主和她的王国”,理应“向里寻到精英处”,挖掘出它所蕴涵的潜在的东西,再次深化知识面,充实知识结构的主干。这就要求读者有“用利剑去开辟道路”“去吻醒那睡着的公主”的魄力和勇气作为深化认知的意志力后盾。《美的哲学》就是这么一本好书,从点到线从而展开了一个庞大的知识面,它所导引出的诸如《自然辩证法》《歌德谈话录》等经典的群集,普洛丁、亚里士多德、但丁、赫尔德、朱光潜等中外精英们思想的汇流令人拜读起来必是受益匪浅。五个月前,李先生在福建师范大学曾作报告《美在和谐》,一个月前,先生领导的山西省美学学会与太原师范学院联合举办了“美与和谐社会构建”4\n研讨会。生活中他继续秉持着美学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指导思想,白首奋力,老当益壮,是非常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的。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的陕西师范大学常金仓教授指出:成果是“文明”,存在其中,作用其间的“文明”内驱力才是“文化”。先生提出并专注研究的伦理美学,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文明内驱力中的重要一环。他为中国美学的进一步完善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人文科学的渐进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爱因斯坦讲“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是适用于评价先生学术成果的。几十年的辛勤耕耘,穷经博采,时值今日,矢志不渝,在山西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加速经济发展,全力建设和宣传文化大省的新的历史形势下,他理论先行,将伦理美学的研究与诚信山西的建设很好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理论服务于实践,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先生文章所折射出的哲学思想只是以上一点浅薄的认识,一定颇显稚拙,但对于这人生和学术上的抽象科学——哲学的学习,对于美学的关注,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必是一如既往。我深感与前辈先哲的忘年神交分外愉悦,不再迷失于往事烟云与现实的空花泡影,心灵得到了洗涤,人生得到了梳理,思想得到了升华,理性的视野便由此显得澄澈明净,洒脱自然。《美的哲学》一书渗透着生活、信仰、爱情的人间真谛,虽已出版二十余年,却是一本不老的文集,启迪着年轻的生命承袭对美的那份执着的追求,憬悟高境界,高系数的快美,去摘取人生超度的圣果。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之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人年轻的时候。”哲学、美学之于青年,必是助其坚实成长强有力的内驱,“我辈欣逢复兴时,跃马扬鞭追朝晖”。阳光之下,我们踔厉风发,策马猛进,努力构建自身美丽而和谐的人生坦途。张雁勇2005年10月19日于太原师范学院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