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22 KB
- 2022-08-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案例分析:、生活与教育一、虚拟生活中的教育(一)网络社会的道德问题讨论网络社会的道德问题,首先是讨论在网络时代人的生存方式变化。从网络的迅速发展来看,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网络社会的存在已成为事实,它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网络就是人的一种牛•存空间,这个空间已完全独立于现实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屮人以另一种游戏规则生活着。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个空间是独立的,不同于现实的牛•活空间;二是有相当一批人完全生活在这个空间屮,即网络的生存己经成为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同时栖息于两个空间屮,同时按照两种游戏规则生活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社会及英道德问题正在对人类道德生活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而探讨论网络社会的道徳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一个新的伦理问题。1、网络生活(生存)的本质网络作为一种牛活方式,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探讨论网络牛活的本质,主要是与传统的现实生活相比较。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牛活的本质是虚拟化,人作为道德主体发生了变化,人已经不是一个实在的主体,而是一个虚拟的主体,被符号化的主体,一种虚拟的实在。网络,它是作为现实存在的一个“异度空间”而存在的。它仍然是一种生存空间,一种生活方式,但它与现实生活具有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和生存体验。在网络生活中,人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是一种纯粹“匿名交往”,人只剩下虚拟化的、符号化的身份。现实生活屮是“人一人对话”,而在网络生活中则是“人一机对话”。人与人Z间,火去一种真实的道德关联,谁对谁都可能不负责任。2、网络社会的道徳特征网络社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它是一个绝对自山的社会。一方面,人失去了道徳主体的地位,消失在一片无限延伸的网络Z中,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对谁负责。但另一方面,人又成为绝对的主体,享有绝对的自由,不受任何约束和控制。绝对的言论自由,每一个人享有绝对平等的发言权。这与现实空间完全不同,现实空间小,没有绝对的平等和白由,每一个人都只能享有部分的发言权和口由权。冇研究者捉出:网络生存是一种后现代的生存方式,在道德上没冇主流与中心,没冇权威和榜样。这在道徳上导致更加严重的价值危机。在这个空间屮,传统的道徳规则失去了约束力。从而使人失去现实社会的道德感和价值尺度。网络牛活使人对道德规范采取藐视态度。所以冇研究者指出,网络社会与其说是技术的漏洞,不如说是人性的漏洞。是网络让人暴鉤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暴露出来的真实木性。(二)网络社会的道德教育网络无疑已成另类社会,是个“异度”空间,作为相当-•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其中的负而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青少年长期上网后,人格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网上太多的随意攻击、发泄、恶作剧,使他们看到了太多的人性的阴暗面,结果使他们的心灵也慢慢变得阴陪起來。有些人长期在网上肆意攻击、发泄,逐渐形成了一种人格特质,而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口觉地让这种特质表现出来时,便演变成了形形色色的非法行为和不道徳行为,从而人人影响了他们的人生。在虚拟空问,人的社会角色和道徳责任都与在现实空间小有很大不同。人们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角色、制约,揭掉“面具”,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以“超我”面冃出现;在虚拟空间里,人们更多地以“本我”体现。网上太多的不讲道徳、不讲规范,使不少人逐渐养成了无视或藐视具至反感道徳与规范的个性特\n征。这种个性特征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很不适应,于是反感、讨厌甚至仇恨现实社会,成为现实社会的对立者和反叛者,其结果是从根木上改变了他们的人生。1、用现实生活支配虚拟生活教育研究者们,现在都在思考如何应对网络对青少年的道德彫响问题。他们在追问一个问题:哪一种生活是真实的,哪一种道徳状况是人的木质。究竟哪一种道徳是木质性的,哪一种道徳起支配作用。这些都是教育者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大多数人仍然认为,现实生活仍然是基础性的,起支配作用的。由丁•网络生活方式的独立性,这就要求学校道德教育更需要加强“道德自律能力”的培养。网络道徳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提示我们,传统道徳教育存在的缺陷,那种注重知识灌输、行为训练和外部监督的徳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学校德育Z所以是失败的,不科学的,就在于没冇帮助学生培养起道德自律的能力,以及独立进行道徳判断。一句话,道徳教育没有注重道徳主体的培养。这也是中国传统徳育的根本缺陷所在。2、培养学生•拒绝网络诱惑的能力如:美国学者德洛克认为,教育应帮助人们与传媒和信息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认为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毕竟是冇距离的。他们遵守着可能不完全相同的游戏规则和道德规则,如果不能把握两种生存方式的游戏规则,就可能导致现实生活中的障碍和问题。二、生态生活中的教育生态伦理的概念和问题,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主耍由莱奥波尔德的《大地伦理学》、诺顿的《环境伦理和弱人类屮心主义》、罗尔斯顿的《哲学走向荒野》,以及默迪的《人类屮心主义:一个现代观点》等著作,提出了一个新的伦理学概念与问题,推动了伦理学的转向和发展,使伦理学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限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伦理学的发展來看,人类道德进步的过程,实际就是人类道徳対象的不断扩大过程。将伦理道德的范围扩大到动物、一切生命及生态坏境,这是人类道德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生态伦理问题必然成为学校徳冇不可回避的教冇命题。(一)人类道徳观的垂建——新的权利观和义务观道徳对象从“人为人关系”扩展到“人为口然的关系”,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使传统德育价值观的内涵被大大拓展,这突出表现在一种新的权利观、义务观的形成。传统徳育中的权利观认为,人是地球上惟一的权利主体,只有人才有权利可言,只有人才能享受道德的尊严。而新的权利观则打破了这种道德界限,增添了两个新内容:-•是当代人要自觉维护下一代人的发展权利,二是人要尊重并维护自然界的生存权利。换一个角度讲,就是人对“白然法”或“H然权利”的理解向前大人推进了一步。一切生命存乃至非牛命存在都应当受到“自然法”的保护。随着道徳与权利观念的变化,人対自然、对后代的关怀成了新的道徳责任和义务,这表明人类进入了新的伦理文明的时代。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自然是没有生命的,是人类开发的对象,而不是与人类平等生存的伙伴。认为人是凌驾于自然Z上的,人们对自然所采取的一切行为都是合法的,不存在任何道德问题。包括基督教都认为,动物与白然没启生命权利,因为基督教认为,只有有灵魂的动物才受上帝的保护。从道德教育的角度看,我们耍使学生形成既要对他人和社会承担责任,也耍对后代、对其他生命形式及至整个自然界承担责任的义务观。生态道徳问题,主要是一•个伦理学的问题,而不是环境保护问题,环境保护只是它的附产品。如果仅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待生态道徳,那就可能降低纶态道徳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它的本质不在于保护环境,而在于揭示人类自身的灵魂与木质。(二)道徳观从“内在良知”转向“普遍关爱”古典伦理学或传统伦理学,关注的问题是人自身的道德良知问题,即人与人的道德关系问题,从苏格\n拉底、斯多嚼和伊壁鸠鲁学派,到近现代的康徳、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都是如此。三、广域生存中的与教育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种变化的内容除了上而讨论的,即网络所提供的虚拟生活和生态伦理提供的生态生活两个方面Z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类从过去有限的局域生存状态向更为广阔的广域住存状态转变。(一)广域生存与局域生存所谓广域与局域,就是人类生活的范围的变化。但这不仅仅是一个范围的扩大问题,而且包含着牛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比如:老子「'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來。”一种典型的局域生存方式。比如,农村里,前庄示庄,可能一辈了都不认识,不交往。1、全球化是人类进入广域生存的时代。全球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不要以为西方人以前就眼界宽。实际也耳我们一样的,同样经历了一个由局域生存向广域生存的发展过程。比如,一开始,西方以为他们的发展模式就是标准的模式,唯一的模式。西方的就是世界的。把他们的现代化模式作为世界现代化的模式和标准。因此,全球化就是西方化。西方的民主、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应当推广为全世界的价值观。现在,他们也在反思,认为这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他们也意识到,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全球化不仅是牛•存空间的改变,而且同时也是牛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集中表现于対外部陌生世界的看法和态度:第一,外部陌生世界不是危险的力量,更不是对抗和入侵的力量。外族,陌生人,不是魔鬼而是平等的伙伴。第二,外部陌生世界不是冒险和掠夺的对彖。广域牛•存要求人类用开放的、和谐的、共处的态度与陌生人世界对话和交流,建立全球平等、文化理解和民族交流的普世性的价值观和伦理信念。人类全球化的过程经历了一个残酷和痛苦的过程。2、广域牛存的道徳观。道徳是对生活方式的调整,生活方式变化了,道徳也应变化。全球化不仅是人类生活范围的扩大,更是人类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必须们导一种普适性的人类价值观念体系。比如,人类平等,包容理解,等。这些都是普世或普适性的道徳价值观念。在全球化时代,传统的以民族为边界的道德意识已经不适用了,所以强调普遍适用的伦理观念。即道德适用的对象必须扩大,必须建立对所冇人都适用的道德价值体系。当人类处于广域生存屮时,人类必须抛弃狭隘的民族意识和道徳观念。建立包括全球平等、文化理解和民族交流在内的普适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全球化是一个在道德上“去他者”的过程。打破陌生人的概念,要学会与陌牛人相处和交流。在全球化时代,要实现文化平等和全球伦理,还有相当长的吋间,人类还必须经过一个道德适应过程。(二)学校教冇的新思维——全球化是一种世界观1、道徳理解是现代人的基本伦理观——文化多元,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如:英雄主义排斥陌生人,在希腊,“界已”与“客人”是同一个词,陌生没有人的身份。这与屮国的家族道徳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似的。英雄的价值观是报复,是杀死“客人”,是为朋友报复。2、文化宽容是学校徳育的主要教育内容。如:布什清华演说:批评中国的教科书,说美国人是世界上最冇爱心的国家,援助授多的国家,最有包容性的民族,关于清华的支助,高兴來到这所由美国人支助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