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2.04 KB
- 2022-08-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颜元教育哲学研究姓名:张焱兵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哲学指导教师:孔定芳2011-05\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摘要颜元是清初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颜李学派的创始人、饱经风霜的明遗民。笔者通过梳理颜元教育哲学的发展脉络,考察了他作为一个明遗民发自肺腑的对于现实国计民生的关注,以及不仕新朝的政治态度对其教育哲学的影响。颜元亲历明亡清兴、国破家亡的时代巨变,这种创痛巨深的人生遭际促使他深刻反省明亡之因。像大多数明遗民学者一样,颜元将明朝的败亡归咎为学风的虚浮不实,于是他极力张扬以实代虚的教育理念,并发展出一套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标的实学教育哲学体系。基于这种教育理念,颜元对传统书院的静坐讲学,对宋明理学的空谈心性大加挞伐,而力倡实践教学,并身体力行地将其教育思想在主教漳南书院的过程中付诸实践。颜元教育哲学所具有的实践性和开创性,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不可忽视的现代价值。本论文共分五章对颜元教育哲学进行系统研究,具体可概括如下:第一章:绪论。其一,对该研究论题导引入题;其二,阐明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其三,从颜元教育哲学的成因、主要内容、实践和价值评判三个方面进行相关学术前史的回顾,并综合分析评价颜元教育哲学的研究现状;其四,交代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章:颜元教育哲学的成因。概括来讲,颜元教育哲学的产生主要有三大成因:其一,明清易代,国破家亡,身处新朝的颜元以遗民身份自处,这种政治姿态对其教育哲学的形成发生了深刻影响。其二,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经世致用哲学的双重影响。正是受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颜元才得以突破理学正统的防守,另辟新径。同时,颜元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经世致用哲学思想。其三,自身的教育实践与经验。颜元一生从事教育工作长达四十七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颜元的务实教育哲学,是其平民立场的体现,更是其明遗民精神的彰显。第三章:颜元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颜元继承发展中国传统经世致用哲学精髓,并借鉴西学优势,中西合璧构筑其教育哲学的宏大内涵。其一,哲学基础:格物新解与重习行的认识论。颜元慧眼卓识,以实践的视角来阐释格物,认为认识源自于实践,要想获得真知,离不开习和行。其二,教育目的论:经世致用,学用一致。颜元认为,设教授学,就是为了培养经世致用之才,经世致用、学用II\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致既是颜元教育哲学的突出特征,又是其教育实践的终极目的。其三,教育方法论:习行实践,兼顾讲读。为了培养能够经世致用的实干型贤才,颜元力倡习行实践,兼顾讲读。其四,辩证人才培养观: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颜元的人才培养观提倡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就是在培养实学人才时,德育、智育、体育三驾马车必须齐头并进。第四章:颜元教育哲学的实践——以主教漳南书院为例。这一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其一,对传统书院理学教育的批判。颜元从经世致用的维度出发,批判传统书院理学教育只重书本、不重习行的教学有百害而无一益。其二,漳南书院的教育改革。颜元所推崇的务实教育哲学,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标志着后世教育改革思潮的兴起。其三,漳南书院的教育特色。颜元注重实用之学,其主教的漳南书院洋溢着鲜明的实学特色,通过他规划建设的漳南书院,或可视为现代综合性大学的雏形。第五章:颜元教育哲学的价值评判。这一章主要分为二大部分:其一,颜元教育哲学的历史价值及其缺憾。就历史价值而言,在教学形式方面,颜元独创了分斋教学的制度,开辟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先河;在教学内容方面,颜元将科学技术知识广泛引入到教学领域;在教学方法上,颜元提倡习行实践,兼顾讲读,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缺憾:过于偏重于实践,导致对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有忽视的一面,甚而有排斥的倾向;强调技艺知识的至上性,从而忽视了纯粹学术研究的内在价值;厚古薄今,过于尊崇古制。其二,颜元教育哲学的现代启示。第一,树立正确的辩证人才培养观,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第三,为了真理不畏艰难,努力进取,敢于创新,敢于挑战。关键词:颜元;教育哲学;明遗民;经世致用;习行实践;漳南书院III\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AbstractYanYuanisaeximiousphilosopherandeducationalistatthebeginningofQingdynasty,whoalsoistheinitiatoroftheYanli-schoolandaweather-beatenMingloyalists.HerewesurroundwiththedevelopmentofphilosophyofYanYuan,tracingtheimpactofphilosophyofeducationsuchas:Theattentionofthenationaleconomyandthepeople'slivelihood,andtheattitudeofnotservicethenewdynasty.WitnessedtheMinglosedandtheQingstarted,thenationalshatteredandthecourtdestructed,whichhasmadeYanYuanmeditatewhyMinghasbeenconquered.Aswellasotheracademicians,YanYuanthoughtthatthecoxcombicalcircumstancesoflearninghasmadeMingconquered,sohevigorouslyadvertisedaneweducation,thatisactionfromtheactual,anddevelopedaphilosophysystemwhichispragmatism.Basedonthisperception,anddifferentfromtheoldlearningways,hevigorouslyadvocatedPragmatismandpersonalytodothatwhenheteachedatZhangnanAcademy.ThepracticalnessandgroundbreakingofeducationalphilosophyofYanYuan,notonlyhasthefar-reachingsignificancebutalsohasanon-neglectablemordenvalue.ThisthesisconsistsoffivechapterstostudyYanYuan'seducationalphilosophy,summarizedasbelow:Chapterone:Introduction.A:Puttheresearchtopicintothequestion;B:Expoundthereasonandsignificance;C:Reviewthepreviousresearchfromthesources,contents,practiseandvalueofYanYuan'seducationpilosophy,andcomprehensiveanalysistheresearchstatusofYanYuan'seducationphilosophy;D:Explaintheresearchwaysanditsinnovations.Chaptertwo:ThesourcesofformationofYanYuan'seducationalphilosophy.Generallyspeaking,therearethreereasons:A:It'stimefortheregimechanged,thestatesoverturnedandfamilydestroyed,YanYuanhadtolivingthisnewdynastywithaMingloyalist,allthesehadmadeaprofoundimpactontheformation;B:UndertheinfluencesofwesternlearningandthetraditionalphilosophyIV\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ofpragmatism,YanYuanhadbeabletobreakthetraditionaldefendanddevelopnewways.Meanwhile,hesucceedtodevelopthetraditionalphilosophyofpragmatism.C:Himselfeducationexperiences.YanYuanhadtakemorethan47yearstoeducate,sowecansaythathispragmatismeducationalphilosophyisgreat.Chapterthree:MaincontentofYanYuan'seducationalphilosophy.Succeedtodevelopthetraditionalphilosophyofpragmatism,andusingtheadvantageofwesternlearning,themaincontentcanbecompartmentalizeasfour:A:Thebasesofphilosophy:TheepistemologyofGewuxinjieandpayattentiontopractice.B:Theteleologyofeducation:pragmatism.YanYuanbelievededucationisallfortrainmenforprofession,andsopragmatismistheprominentcharacteristicofhiseducationphilosophy.C:Themethodologyofeducation:Learnandactbywayofpractise,andalsopayattentiontoleaningandstudying.Inordertotraintheprofessional,hevigorouslyadvertisedlearningandactionbywayofpractise,andalsopayattentiontoleaningandstudying.D:Trainthemenforprofessional:Makemoral,intellectualandphysicaloveralldeveloped,whichismeanwhentraintheprofessionalitshouldbemaketheirmoral,intellectualandphysicaltogohandinhand.Chapterfour:PutYanYuan'seducationalphilosophyintopractise,suchasteachinginZhangnanacademy.It'scanbedividedintothreeparts:A:Thecriticismofthetraditionalcollege'stheoreticaleducation.Studyfromthepragmatism,YanYuanhascriticizedthatthetraditionalcollegeonlypayattentiontothetheoryofthestudents,butnotemphasizethepractice.Thisisnotgoodtotheeducation.B:TheeducationalreformofZhangnanacademy.ThephilosophyofpragmaticeducationwhichsupportedbyYanYuan,wasuniqueatthattime,markingtherisingupofthelatereducationalreform.C:TheuniquefeatureofeducationofZhangnanacademy.YanYuanhasemphasizedthatweshouldpayattentiontothepragmatic,soinZhangnanacademywhereYanYuanteached,fillingwiththebrightpractialfeature.TheZhangnanacademy,projectedandconstructedbyYanYuan,whichcanberegardedastheprototypeofthemoderncomprehensiveuniversity.Chapterfive:JudgethevalueofYanYuan'seducationalphilosophy.Itcanbedividedintotwoparts:A:ThehistoricalvaluesanddefectsofYanYuan'seducationalV\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philosophy.Historicalvalues:Inteachingform,YanYuancreateauniquesystemofpartededucation,andopenupaprecedentoftrainingprofessional;Inteachingcontent,YanYuanputscientificknowledgeintoteaching;Inteachingmethods,YanYuanhaspromotedtolinktheorywithpractice,madethetheoryandpracticecombinedtogether.Defects:Payingtooattentiontothepractice,whichnotonlymadetheignoringinstudyingtheoryfromthebook,butalsohastherejectiontendence;Emphasizingtheparamountcyofskillknowlegde,whichalsoignoretheinsidevalueofthestudy;Payinghighlyattentiontoancient,andcomplytoancientunduly.B:TheenlightenmentofYanYuan'seducationalphilosophy:Setupacorrectviewoftrainingprofessional,andincreasetheinvestmentof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Insistingonlinkingtheorywithpractice;Inordertoseekfortruth,oneshouldbebrave,enterprising,daretoinnovateandchallenge.Keywords:YanYuan;PhilosophyofEducation;MingLoyalists;Pragmatism;LinkTheorywithPractice;ZhangnanAcademyVI\n中南民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一、论题研究导引颜元,河北博野人,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世人尊称习斋先生,生于明崇祯八年(公元一六三五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四年),是清初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颜李学派的创始人,饱经风霜的明遗民。何谓明遗民?“简言之,乃指活跃于顺治元年至康熙二十二年的故明遗老遗少中之不仕新1朝者。”颜习斋先生生平主要活跃时间是在清初康熙年间,与此定义相吻合。“作为明遗民必须是出生于明朝,且与前朝故国有着政治、身世或感情上的种种2牵连。”颜习斋先生作为汉民族的一份子,深怀家国破灭之痛,终身以遗民姿态自处于新朝。明清易代,心怀家国之痛的明遗民学者们从“明亡追究”的角度进行反思,以为宋明理学之“静坐讲学、空谈心性”是导致明亡的深层原因,于是力倡经世致用之实学。其中颜习斋先生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对理学的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逐步形成了自成一脉的务实教育哲学。梁启超曾经这样评价颜习斋先生所开创的3务实之学:“其所树的旗号曰‘复古’,而其精神纯为‘现代的’。”颜习斋先生所开创的务实学风领时代之风骚,有现代学旨之筋骨。也正因为如此,颜习斋先生的实学思想后来才得以被他的弟子李塨继承并发扬光大,并最终成就了一脉显学“颜李学派”。颜习斋先生的哲学智慧主要蕴涵于他所撰著的《四存编》之中,即著名的“颜氏四存”:《存性编》、《存学编》、《存治编》、《存人编》。其中《存学编》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他那独具魅力的务实教育哲学。关于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研究较为系统的研究资料有中华书局一九八七年整理出版的《颜元集》上、下册,其中包含的内容除了“颜氏四存”外,还包含有颜习斋先生的其它撰文集粹,总之内容上还算是比较齐全完备,实属宝贵难得。颜习斋先生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他所开创的务实教育哲学在其理论和实践上都对向近代转型接轨的中国教育思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启蒙贡献。梁启超赞誉颜习斋先生的务实教育哲学为1孔定芳著:《清初遗民社会》,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2孔定芳著:《清初遗民社会》,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3梁启超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第130页。1\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以实学代虚学,以动学代静学,以活学代死学,与最近教育新思潮最相合。”4有鉴于此,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在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应予以充分肯定,更应该下万笔进行深入研究。二、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一)选题的缘由本论文选题有如下四点考虑:一是明末清初,乃中国哲学思想发生巨大转变的重要转折期,身处这个时代的颜习斋先生及其开创的实学思想吸引了我的阅读兴趣;二是明清易代后,颜习斋先生是不仕新朝的较具代表性的明遗民。本文借此想深入探究颜习斋先生作为一个明遗民,其浓厚的遗民情结是怎样影响其教育哲学的形成与发展的;三是颜习斋先生作为一个教育哲学家,却有一系列反对“读书”的言说,那么这样一个教育哲学家究竟是怎样来阐述他的教育哲学的呢?本文想就此予以条分缕析的说明;四是颜习斋先生开创的务实教育哲学对于现代教育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研究通过颜习斋先生的明遗民身份这一独特视野,予以实事求是地探讨,将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相关学术研究作一个有力的补充。本论文以颜习斋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其个人的教育工作经历为出发点,试图从宏观上把握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整体发展路径,同时从微观角度仔细分析,力争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本选题正是期望通过这一剖析和挖掘,指出中国近代教育哲学在哲学思维上所做出的一些转变和努力,以及廓清在清初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传统儒家教育哲学必然蜕变的发展之路。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对于传统教育哲学来说是一个挣脱牢笼式的突破,对研究传统教育哲学和近现代教育哲学充当着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梯作用。本研究是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研究的一个补充和回顾,颜习斋先生作为一个明遗民,其教育哲学中所流露出的传统儒家圣人关怀,无一不是对传统儒家“士”的精神的弘扬和体现,本研究试图以此指出颜习斋先生作为一个明遗民的风雨心路历程,在此基础上展示出他的教育哲学的独特魅力。4梁启超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第19页。2\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现实意义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挟裹着浓厚的大众关怀和强国富民、复兴儒学的夙愿。他以向世人推行实践他的务实教育哲学体系为准绳,将理想与现实融汇一体,开辟了一条讲求实事求是,力图求真务实的教育哲学新路,为近代教育哲学理论的奠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所体现出的日益成熟的实学教育经验对于我国当今的教育改革,亦有诸多的借鉴意义,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挖掘,必能为我国当今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对进一步扩充和完善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研究亦有重要意义。三、相关研究的学术回顾颜习斋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工作四十七年,为社会培育了众多实学栋梁,他所倡导的“实体实用,实习实行”的经世致用教育理念在中国教育哲学史上占有显著地位,他所开创的务实教育哲学体系是中国教育哲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研究,由于种种缘故,在他去世后三百多年以来,一直不太受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研究逐渐迎来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得以重新构建,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研究也因此迎来了属于它的暖春。近年来研究颜习斋先生及其教育哲学和思想的著作主要有李国钧的《颜元教育思想简论》、姜广辉的《颜李学派》、陈登原的《颜习斋哲学思想述》、马序的《颜元哲学思想研究》、陈山榜的《颜元评传》、朱义禄的《颜元李塨评传》;论文主要有王晓华和钱丽欣的《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方玉芬和余子侠的《论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王君柏的《颜元教育思想的贡献与局限》、王炳照和周慧梅的《关于颜元教育思想研究的几点思考》、黄楚文的《论颜元教育思想的成因》、谢艳霜的《颜元实学教育思想略评》、李伟波的《浅议颜元的书院教育改革》、高春菊的《颜元教育思想的精髓及其现实意义》、时畅的《论颜元的教育思想》、华中师范大学王喻的硕士学位论文《颜元教育思想研究》、西南大学张梦的硕士学位论文《颜元书院教学改革思想研究》。以上研究成果或直接或间接论及了颜元教育哲学的成因、主要内容、实践和价值评判等方面。现就这些研究成果的相关研究作一述评。3\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一)关于颜元教育哲学的成因在专著方面,李国钧的《颜元教育思想简论》、姜广辉的《颜李学派》,在学术传承和历史背景方面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成因均有论述,其中姜著偏重于对颜李学派思想的整体研究,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两部著作在研究深度上还有待挖掘。间接涉及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书著有马序的《颜元哲学思想研究》、陈登原的《颜习斋哲学思想述》,是关于颜习斋先生哲学研究的较早的著作。它们从思想史的角度对颜习斋先生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传承作了大篇幅的论述,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成因也作了相关提及。迄今为止,陈山榜的《颜元评传》、朱义禄的《颜元李塨评传》是仅有的两本对颜习斋先生进行专门研究的评传性著作,作者在评传中均对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作了一些具体阐释,但他们均未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成因辟一专门章节。在论文方面,王晓华和钱丽欣的《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方玉芬和余子侠的《论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王君柏的《颜元教育思想的贡献与局限》均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思想来源、思想成因作了具体分析。王炳照和周慧梅的《关于颜元教育思想研究的几点思考》从“对明朝灭亡的反思、清政府统治术的变化、明清社会结构的变迁、个人坎坷的人生际遇”这四个方面来论述颜习斋先生教育思想的成因,颇有新意。黄楚文的《论颜元教育思想的成因》以颜习斋先生的坎坷生活经历为主线,联系实际,以时间为顺序,从形成的基础和形成的关键两个方面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成因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证,十分难得。华中师范大学王喻的硕士学位论文《颜元教育思想研究》、西南大学张梦的硕士学位论文《颜元书院教学改革思想研究》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成因也有相关的研究,其中王喻的论文偏重于从历史发展路径和学术发展路径予以说明,张梦的论文则相对全面,从“政治根源、经济根源、思想文化根源和颜习斋先生的个人教育实践”四个方面论证,但看似比较充分,论述却略显简单化。总体来说,以上述及的著作和论文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成因均有直接或间接的论述,但在观察视角上还有创新的必要。本文拟通过颜习斋先生的明遗民身份这一独特视角,将时代背景和学术发展轨迹融为一体来加以研究,以“明清易代的历史变迁、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经世致用哲学的双重影响以及颜习斋先生自身的教育实践与经验提炼”三个方面来分别研究他的教育哲学产生的成因。这4\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也是学术界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研究所未曾触及的一面,本文力图在此方面有所创新。(二)关于颜元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著作方面,李国钧的《颜元教育思想简论》、姜广辉的《颜李学派》、陈登原的《颜习斋哲学思想述》、马序的《颜元哲学思想研究》,是关于颜习斋先生哲学主要内容研究的较早的著作,他们从颜习斋先生创立的实学哲学出发,以颜习斋先生从事教育工作为维度,间接论述了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从实践、经世致用、批判传统教育内容等方面都有述及,但体系均不够完满,没有突出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这一论题。陈山榜的《颜元评传》从德育、智育、体育、艺术教育四个方面对颜习斋先生教育思想的内容作了具体论述,正确把握了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经世致用、实践至上”的本质,但是在体育、艺术教育方面着墨过多,没有凸显出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主次关系。朱义禄的《颜元李塨评传》从颜习斋先生反对传统教育虚文出发,从实学的角度展开论述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内容,引证比较充分,但篇幅略显单薄。论文方面,谢艳霜的《颜元实学教育思想略评》、李伟波的《浅议颜元的书院教育改革》、高春菊的《颜元教育思想的精髓及其现实意义》、时畅的《论颜元的教育思想》等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内容作了相关论述,切中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讲求实践,注重习行的轨迹,但都没有侧重论述。许庆亚的《颜元实学课程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从“实才实德之士为目标、真学实学为内容、习行为实施方法”这三个方面论述了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相对比较充实。方玉芬和余子侠的《论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从“教育的目的与作用论、实学教育、习行方法”三方面论述了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注重联系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工作实际,举漳南书院书斋分布图为例,观点独到,很是难得。华中师范大学王喻的硕士学位论文《颜元教育思想研究》、西南大学张梦的硕士学位论文《颜元书院教学改革思想研究》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有相关的研究,其中王喻的论文从“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目的、全面发展的实用主义、贵习行讲主动的教育方法”来予以说明,张梦的论文则从颜习斋先生书院教育改革思想入手,从目标,内容和方法三方面来侧重讲颜习斋先生的书院教育改革。5\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以上著作和论文都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作了相关论述,总体来说紧扣住了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重实反虚”的特点。本文在此基础上,抓住重点,注重抓住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加入了颜习斋先生的“格物新解和重习行的认识论”,以此作为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主要内容的哲学基础,从颜习斋先生“格物新解与重习行的认识论,经世致用、学用一致的教育目的,习行实践、兼顾讲读的教育方法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既全又专的辩证人才培养观”来论述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对于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主要内容的抉发或有补苴之功。(三)关于颜元教育哲学实践和价值评判研究专著方面,姜广辉的《颜李学派》、李国钧的《颜元教育思想简论》、陈登原的《颜习斋哲学思想述》、马序的《颜元哲学思想研究》,因为这几本著作都是关于颜习斋先生哲学研究较早期的著作,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实践和价值评判都显得过于单薄,虽然也抓住了颜习斋先生哲学实践的至上性,但由于种种原因,从历史新的起点来看,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实践和价值评判的相关论述就显得有些边缘化了。陈山榜的《颜元评传》在论述颜习斋先生教育思想的时候,过多的侧重于学术化写作,对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实践却着墨不多,价值评判更是未有提及。朱义禄的《颜元李塨评传》将颜习斋先生教育实践糅合到教育思想与圣人崇拜章节中进行论述,也算是一种新意,可是这样略显重点不够突出,层次不够分明。值得一提的是,朱义禄的《颜元李塨评传》对颜李学派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做了大篇幅的评论,这其中也间接涉及到了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价值评判,从时间顺序延续下来,概括出了近现代学术大师们对颜习斋先生的各种各样的价值评判,可圈可点。论文发表方面,时畅的《论颜元的教育思想》从实学实行的教育实践为主题论述了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实践,认为颜习斋先生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并以颜习斋先生晚年主教漳南书院为例,在设计书院构造和教育制度上显示出了颜习斋先生的实践特色。王喻的《颜元实学教育思想的实践探索》以漳南书院为例,详细具体地论述了颜习斋先生主教漳南书院的教育实践,认为颜习斋先生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既有继承更有创新,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许庆亚的《颜元实学课程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刘永艳6\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和甄金辉的《颜元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高谦民的《颜元实学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均揭示出了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认为教育要从实际出发,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要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方玉芬和余子侠的《论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高度赞扬了颜习斋先生的实学教育思想,指出其实学思想对于当今仍有重要借鉴价值,同时又指出颜习斋先生的实践重于认识的哲学也有局限性,忽视了甚至否定了书本的间接知识。王君柏的《颜元教育思想的贡献与局限》肯定了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贡献,认为颜习斋先生认识到了当时教育的弊端在于社会体制所致,这是他的最大贡献,即使没有解决问题,也是很有意义的,同时作者又指出了颜习斋先生教育思想的局限,太侧重于实践,对书本知识甚至有排斥倾向,虽然颜习斋先生对当时的学术做了无情的批判,但并没有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结果只能是走向衰落。华中师范大学王喻的硕士学位论文《颜元教育思想研究》、西南大学张梦的硕士学位论文《颜元书院教学改革思想研究》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实践和价值评判都有讨论,其中王喻的论文称赞颜习斋先生实事求是,讲求实际的治学原则,同时又认为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颜习斋先生的教育思想也有很多弊端;张梦的论文分析了颜习斋先生书院教学改革思想的历史价值,进而联系现实,认为认真研究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将为我国当今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总而言之,上述著作和论文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实践和价值评判都做了间接或直接的客观论述,宏观上都把握住了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实践的特性,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也提出了各自的意见,但是同时又显得某些方面做的不够到位,如颜习斋先生对传统书院教育的批判少有述及。颜习斋先生在实践他的教育哲学的同时,也对传统书院教育加以反驳,并联系实际说明传统书院教育的危害性,有理有据,这也应该算是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实践,不可分割。本文拟以颜习斋先生主教肥乡漳南书院为例论证他的教育哲学实践,在研究颜习斋先生对传统书院教育的批判,力倡他的教育改革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出其教育哲学的务实特色,继而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进行价值评判,揭示出其教育哲学的历史价值和缺憾,以及给予我们的现代启示。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历来学界大家如胡适、钱穆、侯外庐、梁启超、任继7\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愈、余英时、陈祖武、李泽厚等,在他们的清初学术著论研究中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各项相关内容都有或多或少的提及,也都有各自精辟透彻的评论,其中正面的评论占多数,这是十分可喜可贵的。但是,学术界对于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研究尚存在偏颇和待发之覆,其一,作为明遗民的颜习斋先生,其遗民姿态怎样影响了其教育哲学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点尚未抉发;其二,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整体探讨尚付阙如,仍需广泛深入研究。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一)、研究方法1、社会史与思想史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搜集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相关学术文献和历史事实,将颜习斋先生放在明末清初这样一个复杂宽广的历史时代背景下,将哲学意识形态与社会动荡现实一一衔接对应,从推陈出新的哲学意识形态潮流中去考察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产生与发展轨迹。2、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历史是按时间循序展开的,历史事件本身的发展过程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历史人物在社会大背景下相互斗争,推动历史前进。所谓逻辑,是人的思维的聚集和返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概括和链接,从而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认知系统。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两者紧密相连,但又各有千秋,研究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必须把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相统一。3、宏观考察与个案探究结合的方法本论文注重从宏观上梳理明清之际学术思想的发展和继承,分析相关的传统经世致用哲学,并予以归纳和总结,继而以颜习斋先生的务实教育哲学为个案进行研究,以此凸现出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时代性和开创性。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从历史实际出发,辩证地来研究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从历史与理想、必然性和现实性、价值和缺陷等多方位来做全面的梳理,考察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在学界中的地位、创新点和对现代教改的借鉴价值。8\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创新之处1、研究角度创新把历史实际与个人实践相揉融,从时代背景和学术思潮蜕变的必然性角度去分析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产生与发展轨迹。颜习斋先生身经国破家亡之痛,以明遗民自处,那么其教育哲学必与他的这种处世态度有关,如他为什么特别重视实践,反对纯粹书本知识,是有这方面原因的。2、研究内容创新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可以发现,很少有作者把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成因、主要内容、教育实践、价值评判逻辑紧密地放在一起研究,阅读这些文献过后总给人一种只知其一,难知其二的缺憾感,使我们对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解和完整准确的把握。本文试图通过颜习斋先生的明遗民身份这一新颖视野,对其教育哲学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梳理,分析其理论来源和产生的时代背景,归纳总结其主要内容,以主教漳南书院为例论述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特色和历史地位,最后对其作一个客观而公正的价值评判,揭示出其教育哲学的现代启示,从而呈现出一条符合近代教育哲学发展的清晰主线。9\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第二章颜元教育哲学的成因任何一种哲学思想的产生都有它一定的成因,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自然也无例外。关于颜习斋先生务实学风产生的成因,陈登原先生评价道:“余综观习斋之生平,与其遭遇之际会,知身世所以鼓冶习斋之学者半,而时势所以激刺习5斋之学者亦半。”由此着手提挈出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产生的根由,可谓是一语中的,恰到好处。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形成不是一个历史的偶然,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系列因素交叉影响下的必然结果。概括来讲,笔者认为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产发主要有以下三大成因。一、明清易代的历史变迁——颜元明遗民身份的确立一六四四年,清兵入关,改朝换代,是年颜习斋先生仅九岁;一六六二年,清康熙帝继位,颜习斋先生二十七岁。由此可知,颜习斋先生的生平主要活跃时间是在清初,更确切地来说,是在清康熙年间。颜习斋先生就是生活于这样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他亲身经历明末农民起义、明王朝的衰亡、满清入主中原等一连串社会重大变革。并且据史料记载:颜习斋先生四岁时,父亲随清兵去关东,自此渺无音信,后经查实死在关外;十二岁时,母亲改嫁,寄他一人食于朱姓人家门下;二十岁时,朱家因诉讼家道中落,从此由颜习斋先生劳动奉养。颜习斋先生长期参加农耕劳动,后行医、教书,是一个与社会底层劳动者往来比较密切的知识分子,劳动之余,国耻家寒的境遇促使他不得不时刻低下头来反思国道民道,寻求变革之术。而且颜习斋先生终身不仕,基于此,颜习斋先生关切民生、忧国忧民的明遗民身份得以确立。“明亡清兴的历史变迁,却带给汉族士人尤其是明遗民以空前强烈的心灵冲6击和精神创痛。”颜习斋先生生活的时代,明王朝灭亡的惨痛教训在明遗民心中凿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作为汉民族文化的象征,深浸‘夷夏之防’传统观念的汉族士大夫,自然会震惊于这样一个事实:堪称强大的明王朝竟败灭于落后7的‘夷狄’!”再加上这时期的社会意识层几经西方学风的卷染,显露出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结构的迹象,这种社会态势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形成起到了5陈登原著:《颜习斋哲学思想述》,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第63页。6孔定芳著:《清初遗民社会》,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页。7孔定芳著:《清初遗民社会》,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10\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推波助澜的作用。明清易代,满洲异族入主中原,明遗民们的汉民族保护意识极度高涨。其时颜习斋先生尚年幼,逮及成年,明遗民们反清复明的抵制意识逐渐被冷静思考明亡的教训所替换。“明遗民在以实际行动图谋恢复破灭的情况下,以著述来开创8中华民族的新运,体现出社会文化思潮激荡和政治格局变动的相互交感。”在明遗民社会意识构局呈现这种整体转型时,颜习斋先生正值青壮年时期,身为明遗民的他同样进行着此般明亡思索,而且匡世济民之心甚切。颜习斋先生的得意弟子李塨就深有感触地写道:“先生自幼而壮,孤苦备尝,只身几无栖泊;而心9血屏营,则无一刻不流注民物,每酒阑灯灺,抵掌天下事,辄浩歌泣下。”颜习斋先生正是通过对现实历史的观照反思以及自身的劳动实践体悟,毫不留情地对程朱陆王之学口诛笔伐,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实学实用,实习实行,身实学之,身实习之”的务实教育哲学新主张。为试图缓解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拯救国家和百姓于水深火热,颜习斋先生饱尝艰辛与磨难,竭心尽力地推行他的教育哲学新主张。二、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经世致用哲学的双重影响本处所指的西学,涵括西方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范畴。清初中国社会是一个西学东渐的鼎盛期,当时各种异彩纷呈的学术思想、观念争相涌入中国,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为民众接受度较高的主要是西方基督教传教士传入的基督教文化与自然科学技术知识。西学争相散播于中华大地生根发芽,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催促了中国本土崭新的社会思潮的发轫。据《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上》中载记,当时的中国,就已经有精通西洋数术的诸生了,“计公、安平诸生,知兵,10能技击,精西洋数学。”伴随西学东渐而来的是崭露头角的资本主义生产结构模式,尽管面临着重重困境,却仍然倔强地孕育着新芽。在此种复杂的社会思潮大涡轮的搅浑中,满清统治者力推程朱理学意欲力挽狂澜,以此稳固封建体制,实还有窘迫无奈之意。西学东渐中以MATTEORICCI为代表的基督教传教士们普遍推崇实事求是,讲学注重联系实际,杜绝空谈理论,给当时中国迷雾重重的学术思想界吹来了前8孔定芳著:《清初遗民社会》,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页。9颜元著:《颜元集·存治编序》,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01页。10颜元著:《颜元集·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47页。11\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所未有的醒悟劲风。这些西方明达人士给明遗民等中国哲学思想家们传来了求真务实的探学精神和精湛的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如数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水利建设、武器制造等,以及迥异于当时中国封建禁锢王朝的社会建构模式。西学的渗透,无疑给明遗民等中国哲学思想家们送来了雪中之炭,鼓舞了一大批敢于屹立历史前沿的明遗民等中国哲学思想家们拔除旧式的思维藩篱,挣脱传统书院理学教育的桎梏,以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来脚踏实地地反思社会弊制和引导推行改革。颜习斋先生身处当时西学东渐的浓厚社会氛围之中,虽说没有直接拜师学习西方领先的自然科学知识,但他依然理所当然地要受到西方先进之学的渗透与洗礼。正是由于受到当时流行的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的缘故,明遗民颜习斋先生才得以擎起实学大旗,才得以幡然醒悟突出理学正统的防守,另辟新径。颜习斋先生所提出的“实学实用实习实行”的教育哲学,“剥夺君权、倡导民主”的政治诉求,“重耕农、薄税赋”的经济主张以及“义和利并举”的义利观等等,归根结底是由于西学东渐思潮所引发的中国本土资本主义萌芽使然,是刚刚蹒跚起步的手工业主和工商业主等新兴社会阶层的需求在哲学意识领域的投射,恰好与当时的社会流行大趋势相得益彰、互为辅佐。所以说,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与当时中国社会新思潮前进的步伐基本一致,受到西学东渐的浸染。不仅如此,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也受到了中国古代传统经世致用哲学的影响。颜习斋先生传承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注重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家们的优良传统,如他所反复褒奖的先秦诸圣人孔孟墨等。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承继了先秦儒家孔孟的“积极入世、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攫取了墨家“兼相爱、交相利和重实践”的教育纲领以及荀子“重耕战”的思维策略和“法后王”的鼎革意气。同时,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还吸收融汇了宋代胡瑷、王安石、陈亮和叶适等人的哲学精粹,在他们的经世致用哲学基础上扬弃扩充了自己的务实教育哲学。这些经世致用哲学精粹主要有:北宋的胡瑷首创分斋教学制度,主张教育要培养既知仁义忠孝廉耻,又懂谋略御敌的文武双全人才;王安石变法图强,意欲实施务实的政治教育改革,培育经世致用的贤人达士,将务实精神贯彻于各个领域;南宋年间,以叶适和陈亮为代表的事功学派对传统教育空谈心性义理之学进行猛烈抨击,主张教育要培养“正义谋利、明道计功”的事功之士。这其中尤以胡瑷的12\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求实教育哲学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产发和实践有着重大的历史影响,颜习斋先生评道:“惟安定胡先生,独知救弊在实学不在空言,其主教太学也,立经义、11治事斋,可谓深契孔子之心矣。”至明末清初,教育哲学家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等人也阐发了各自的真知灼见,提出要以经世致用哲学作为评价学习、做人和是非功过的标准,实乃社会新思潮的风向标。以上所有这些中国传统经世致用哲学毫无疑问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孕育与发展。但是颜习斋先生还有他的创新之处,他的务实教育哲学之用,既涵括儒家哲学家们传统意义上的经世致用哲学的灵魂,又包涵有崇尚经济建设、社会生产的实际应用的意味。更进一步来讲,颜习斋先生的务实教育哲学不仅仅针对于宋明理学家的袖手空谈于治理国家无甚大益之虚,还针对于所学知识不能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现实生活之虚。总体来说,颜习斋先生继承发展了先秦诸圣人之经世致用之学、胡瑷的实学、王安石的新学、陈亮和叶适的事功之学等中国传统经世致用哲学精粹,又融汇贯通西方科学、教育哲学等重实际应用的优点,最终在此块块奠基石上构建起了其以务实为核心的教育哲学大厦。三、自身的教育实践与经验提炼身为明遗民的颜习斋先生,生当乱世,家境贫寒,阅尽世间沧桑,一生历经磨难。不过颜习斋先生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相反他还愉悦道:“遇些艰辛,12遭些横逆,不知是上天爱悯我,不知是世人玉成我,反生暴躁,真愚人矣。”明遗民颜习斋先生的这种凄苦身世和磨难经历,促使他无时无刻不倾注于普通老百姓的衣食疾苦,所以他的教育哲学新主张,也是以解决普通老百姓的困苦磨难为首要出发点的。“明遗民精神作为十七世纪‘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灵13魂’,在当时与后世皆具永恒的伦理价值。”观照明遗民颜习斋先生的一生坎坷和对实学的执着追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时刻不忘励精图治的草根哲学家,他的务实教育哲学,是其平民立场的坚定体现,更是其明遗民精神的浩瀚彰显。颜习斋先生从一六五八年开学塾至一七〇四年去世,一生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长达近四十七年之久。颜习斋先生二十四岁时开始置塾舍教弟子,起初的塾舍11颜元著:《颜元集·存学编卷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5页。12颜元著:《颜元集·四书正误卷六》,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41页。13孔定芳著:《清初遗民社会》,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13\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被他起名为“思古斋”,从此可以简单推测出,二十四岁时的青年颜习斋先生还徜徉于“思古”,并没有认识到授教中“习”的至关重要性。通过持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提炼,颜习斋先生在三十五岁时,逐渐领略到“思不如学,而学必以习”14,于是豁然大悟,果断将“思古斋”易名为“习斋”,以此训诫他的学生在学习教育中要尤为注意“习”的重要性。“中国的哲学家之中,颜元可算是真正从农民阶级里出来的。他的思想是从乱离里经验出来的,从生活里阅历过来的。他是个农夫,又是个医生,这两种职业都是注重实习的,故他的思想以‘习’字为15主脑。他自己改号习斋,可见他的宗旨所存。”同年,颜习斋先生哲思如泉涌,奋笔著成《存学编》,向世人昭告他创发的务实教育哲学新成果。《存学编》的奋笔著成,既是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起步发展的重要拐点,又是他从事教育实践的教本蓝图,为他的务实教育哲学大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事实上,在‘明亡追究’的过程中,遗民们已将儒家的价值重心由内圣之学转向了外王之道,或16由‘尊德性’转向了‘道问学’,最终掀起一股经世致用思潮”。《存学编》的著成标志着明遗民颜习斋先生迈上了以“经世致用”为内核、以“实习实行”为指向标的务实教育的康庄大道,从此,他将逃脱宋明理学的桎梏而走上经世致用的坦途,历史也将为他留下厚重的一笔。清初,在科举及教育考试制度上,统治者仍延续明朝的弊政,大力推行程朱理学。清康熙帝继位之初,为了加强统治者的思想封锁,钳制新朝知识分子,开始大兴文字狱残害知识分子阶层,其中尤以残害明遗民知识分子阶层为主。明遗民颜习斋先生正是在这样的恶劣政治环境下,无所畏惧地对钦定程朱理学痛加批判,进而疾呼“习行”,他的行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积极的历史进步意义。颜习斋先生在六十二岁高龄之时应邀主教漳南书院,他老当益壮、踌躇满志,将他的务实教育哲学理论全面贯彻于漳南书院的各项教学实践之中。虽然仅仅四个月以后,漳南书院就因漳河水患而被迫闭学,但是,由于颜习斋先生依据经世致用的准绳,颠覆传统,摒弃传统书院讲学中重讲轻习的教学方式及只顾玄谈不讲实践的教学内容,代之以实习实行的创新务实教育,师生们仍然从中体会到了务实教育哲学的不同凡响之处,乃至于后来他的得意门生李塨继承发展14颜元著:《颜元集·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26页。15胡适著:《胡适文存·第三集》,上海书店1989年版,第126页。16孔定芳著:《清初遗民社会》,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页。14\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其学,最终成就了一脉显学“颜李学派”,名噪一时。15\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第三章颜元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颜习斋先生作为一位草根阶层的明遗民学者,凭藉着一颗希翼国强民富的拳拳遗民之心,一生从事教书育人工作长达四十七年之久,时刻不忘培育实学人才的重要性。颜习斋先生扼腕叹息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大变革局势,谨慎寻探,继承发展了传统经世致用哲学精髓,并领时代之先,借鉴西学优势,构建起了自己独特的务实教育哲学体系。颜习斋先生为推动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进程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他的教育哲学无论是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都有其无与伦比的魅力。一、哲学基础:格物新解与重习行的认识论“格物”这个词最早载记于《大学》章句,然而何为“格物”?《大学》章句未作疏释注解。在朱熹老先生之前,《大学》并不受儒生们的追捧,因此,儒生们对“格物”的疏释注解也仅仅拘泥于训诂文字学方面。颜习斋先生的格物论新解主要是建立在对宋明诸儒格物论批判的基础之上,通过实践的全新视野来阐释格物,定义格物为“手格其物,做其实事”,把自己实践至上的务实哲学观表达的清晰无比。颜习斋先生纠正道:“元谓当如史书‘手格猛兽’之‘格’,‘手17格杀之’之‘格’,乃犯手捶打搓弄之意。”颜习斋先生批判宋明诸儒皆沿袭“习静”之通病,“以此知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18他力倡学者都学必躬身于社会具体的操作实践中来学以致用,在学习和实践中把格物与致知衔接合一在一起。颜习斋先生断定,普通民众的认知能力是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得到提高的,即所谓的“物不格则知不至”,不亲身实践习做,皆属无用之举,枉费心力。当颜习斋先生的学生李植秀因困惑于“格物致知”而虚心向他请教时,颜习斋先生举例作了如下清晰明白、鞭辟入里的阐述,他说道:“辟如欲知礼,任读几百遍礼书,讲问几十次,思辨几十层,总不算知。直须跪拜周旋,捧玉爵,执币帛,亲下手一番,方知礼是如此,知礼者斯至矣。辟如欲知乐,任读乐谱几百遍,讲问、思辨几十层,总不算知。直须搏拊击吹,口歌身舞,亲下手一番,方17颜元著:《颜元集·习斋记余卷六》,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91页。18颜元著:《颜元集·存学编卷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6页。16\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知乐是如此,知乐者斯至矣。”颜习斋先生极其认可“格物”是“致知”的前提,肯定了实践是获得真知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尤其对于一些特别的知识来说,如音乐、礼仪等的熟通,必须需要学习者投身于动手实践的学习过程方能领悟个中的玄机奥妙。在颜习斋先生看来,芸芸众生虽然与生俱来就具有一种潜在的体悟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首要的关键必须是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才能得以慢慢培养和发展提高。致知取决于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而格物就是亲身实践做事。颜习斋先生高20呼的至理名言是:“手格其物,而后知至。”他坚持对世界的理论认识来源于自身的实践劳动,始终秉持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的这一真理,并且锲而不舍、排除万难地向外界积极推行他的这一理论主张。颜习斋先生举例论证他的这一观点道:“虽从闻见知为肃慎之冠,亦不知皮之如何暖也。必手取而加诸首,乃知是如此取暖。如此菔蔬,虽上智、老圃,不知为可食之物也。虽从形色料为可食之21物,亦不知味之如何辛也,必箸取而纳之口,乃知如此味辛。”颜习斋先生此番话的意思是:如果你要想定断某顶帽冠暖和与否,就必须往自个头上尝试戴一会儿,方才知晓;如果你要想得知某盘菜蔬合不合自个的口胃,就一定要亲口品尝品尝,方能判断。与此相对应,颜习斋先生曾多次公开批评那些轻蔑忽视实践教育作用的理学家,“盖致知在是物上,便亲见了那物,不尤胜于宋儒与今人全不见梅、枣,便自谓穷尽酸、甜之理乎?嗟乎!通五百年学术成一大谎,其如此22局何哉!”颜习斋先生针砭这些轻蔑忽视实践教育作用的理学家是不见梅枣非要穷酸甜之理。此论一出,可谓一针见血,迅速击破理学家们自欺欺人般的弥天大谎。物格而后知至,所以,要想习得真学问,就离不开实践,离不开“习和行”,这构成了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认识论的精髓。如颜习斋先生解释何谓“博学”道:“习礼、习乐、习射御、习书数,以至兵、农、钱、谷、水、火、工、虞,莫不23学且习也,故曰‘博学之’。”所谓的博学,就是指对于一些能够投之于日常实际应用的技能技艺知识,无所不习,这些技能技艺知识的学习特点都是要付诸19颜元著:《颜元集·四书正误卷一》,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59页。20颜元著:《颜元集·四书正误卷一》,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59页。21颜元著:《颜元集·四书正误卷一》,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59页。22颜元著:《颜元集·习斋记余卷六》,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92页。23颜元著:《颜元集·习斋记余卷六》,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90页。17\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于实践习行才能出真功。宋明诸儒鄙弃实践习行,清儒沿袭宋明诸儒传承,效仿如一,即便是与颜习斋先生交往甚密的贤人友朋当中,轻视习行实践的人也为数不少。颜习斋先生曾经感慨惋惜他的两位贤友张仲诚和王法乾道:“以张仲诚、王法乾二贤友之高才卓识,一则言操存明理,然后把明白心到物上去,是知至而后物格矣;一则知宋儒为不学无术,而口口只道明理,是知当格物而不愿出穷理24之套矣。”窥一斑而见全豹,颜习斋先生的亲密友朋都有不少不重视习行实践的,可见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是普遍不重视习行实践。针对当时学者普遍不重视习行实践的教育作用的这一陋习,颜习斋先生举例形象地陈述了他的独到见解。颜习斋先生用学习弹琴打比方道:学习弹琴如果仅仅只局限于识记诵背琴谱的话,而不动手练习弹奏,那是算不上学琴的,也就更不用奢谈学会弹琴了,这个道理三岁小儿皆知。颜习斋先生继续剖析道:“今乃不走路,只效圣贤之言便当走路。每代引路之言增而愈多,卒之,荡荡周道上鲜25见其人也。”颜习斋先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学习技能就好比人赶路一般,仅仅抱着地图册翻看而不身体力行是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的,那些轻视习行实践的理学家,恰恰就是把翻看地图册幻想成了赶路,一度妄想把地图册过目不忘地背诵下来,执著地把地图册看的滚瓜烂熟,而实质上自己却是原地踏步。这就是典型的“读万卷书而不行一里路”之病,如果大家都不重视习行实践,通达知识圣殿的大道上的学者只会愈来愈少,获得真知的人也只会愈来愈少。综上所述,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认识论之精髓就在于,要想获得真知,就离不开“习和行”,就必须重视“习和行”。二、教育哲学目的论:经世致用,学用一致颜习斋先生从“经世致用,学用一致”的全新视域出发,尤为强调用实学培育经济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性。颜习斋先生强烈主张,设教授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国家和人民培育“经世致用、德才兼备”之济世栋梁,就是要为国为民培育具备26实才实德的经济实用型能人贤士,“学者,学成其人而已”。与此相对,颜习斋先生极为抵制程朱理学的空疏无用。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目的论是奠基在他的辩证人才培养观之上的,他曾经一度谋设过“令天下之学校皆实才实德之士,24颜元著:《颜元集·四书正误卷一》,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59页。25颜元著:《颜元集·存学编卷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86页。26颜元著:《颜元集·存学编卷一》,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2页。18\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7则他日列之朝廷者皆经济臣。”在这句话里,颜习斋先生所谓的“实才实德之士”,即是指品德高尚,有能够实际应用的才能,德才兼备,也即能够“经世致用,学用一致”的贤能。“经世致用,学用一致”既是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突出特征,又是他认为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极的归宿。颜习斋先生认为,一个国家只有让真正有实才实德,具有真本领,能做出实事的贤人达才服务于国家人民,才会使得国泰民安、国富民强;通过实学教育培育出来的“经世致用,学用一致”的人才,他们将是未来国家发展社会建设事务的栋梁,而非如理学家培育出来的只会呤诗作赋碌碌无为纸上谈兵之辈。不难看出,作为一个有忧天下之心的朴实明遗民学士,颜习斋先生自始至终都把“经世致用,学用一致”的教育目的锁定在“民生”问题上,无论是“设教授学、躬行实践”,还是“振臂疾呼、批判旧学”,其最终的旨归还是要具体落实到解决普通民众的生计问题之上,切实践行了亚圣孟轲提出的“民为邦本”之道。在学术路径归属上,颜习斋先生的务实教育哲学是与钦定正统的程朱理学针锋相对的,他的这一颠覆传统的教育改革几近于犯天下之大忌,可以说颜习斋先生是冒着生命危险来推行自己的务实教育哲学新主张的,那他为什么要如此迫切、无惧地去28做呢?“然吾之所惧,有甚于此者,以为真学不明,则生民将永被毒祸。”颜习斋先生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他充分意识到,如果天下没有一个教育勇者带头去这样做,生民将永被腐学毒祸,最终受苦受难的将是天下黎民百姓,那是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为糟糕的了,这是多么质朴无华的明遗民情怀的诉求啊!颜习斋先生心目中最梦寐以求的贤才是如“横渠四句”般“为天地立心,为29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经天纬地之才,比如历史上的诸多为国为民呕心沥血、披肝沥胆的文武栋梁,他们才是真俊杰、真贤能。颜习斋先生提倡学塾应该培育“经世致用,学用一致”的实干型贤才,而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的书袋子,国难临头时只能呜呼哀哉一死以示忠,这是极其令人痛恨与悲切的。“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唯余一死报君恩’,未尝不凄然泣下也!至览和靖祭伊川‘不背其师有之,有益于世则未’二语,又30不觉废卷浩叹,为生民仓惶久之!”颜习斋先生自始至终都抱憾,正是因为宋27颜元著:《颜元集·习斋记余卷一》,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04页。28颜元著:《颜元集·存学编卷一》,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3页。29张载著:《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376页。30颜元著:《颜元集·存学编卷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2页。19\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明理学的鄙陋本质才导致传统书院理学教育培育不出有真才实干、能够匡扶时难的能人达士,才使得明朝葬亡于满清异族之手。颜习斋先生进而指出,如果国家政体切实践行他的务实教育哲学,则天下人才遍布、人人皆才,“朝廷大政,天31下所不能办,吾门人皆办之;险重繁难,天下所不敢任,吾门人皆任之。”颜习斋先生甚至认为,学者只要认真去实学习行,增长了哪怕一丁点技术才干,只要是能投之于实际应用、有益于社稷民生的,那就算没有辜负所学。如此,人才遍布,安邦治国,经世致用,学用一致,生民幸甚!社稷幸甚!三、教育哲学方法论:习行实践,兼顾讲读在深刻反思宋明理学书院教育培育不出“经世致用”之才后,颜习斋先生认为这是传统理学书院深陷于静坐教育方法之害所致,“静坐读书,乃程、朱、陆、32王为禅学、俗学所浸淫,非正务也。”静坐教育方法是导致庸才遍布、明朝衰33亡的病源,“予尝言误人才、败天下事者,宋人之学!”静坐教育方法避而不谈外在环境与人的主体之间的客观联系,执迷不悟地推崇玄虚之道,一味妄言性理,夸夸其谈,视做实业之民为鄙陋。此举不仅使学人神衰力弱、萎靡不振,还使学人彻底不顾“习行实践”的价值与蕴涵,实乃祸国殃民之罪魁祸首。“吾友张石卿,博极群书,自谓秦、汉以降二千年书史,殆无遗览。为诸少年发书义,34至力竭偃息床上,喘息久之,复起讲,力竭复偃息。”颜习斋先生的好友张石卿博极群书,深受“苦读书、穷究理”的荼毒,以致读书读到奄奄一息,他见此情景痛彻心扉。为了扭转传统理学书院教育的疲状,为了能够为国为民培育“经世致用”的实干型贤才,颜习斋先生对务实教育哲学方法做了苦心孤诣的改革,力倡“习行实践,兼顾讲读”。另外,颜习斋先生虽然骨子里强烈反对“猛读书”,但他却也不是主张完全抛弃书籍于九霄云外,他说道:“岂可全不读书!但古人是读之以为学,如读琴谱以为琴,读礼经以为礼。只以多读书为博学,是第一义35已误,又何暇计问、思、辨、行也?”颜习斋先生认为所谓的读书博学不应该是以多读书为准则,书读之是以为学,成为一名真正的博学家就一定要把读书与实践多结合在一起,多问、思、辨、行。31颜元著:《颜元集·存学编卷一》,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0页。32颜元著:《颜元集·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26页。33颜元著:《颜元集·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下》,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76页。34颜元著:《颜元集·存学编卷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3页。35颜元著:《颜元集·存学编卷一》,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4页。20\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实践”一词,在颜习斋先生的著作《存学编》中属于热点高频词汇。颜习斋先生将“习行实践”凌驾于讲读背书之上,尤其注重培养学生们的“习行实践”功夫,这是他的授学方法的最特立独行之处。颜习斋先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让学生习行实践,亲手实做其事,在社会实践中去增长学生的技能才干,学有所用,学必有用!如颜习斋先生在给麾下弟子授课时举例说道:“试观梓人,生36来未必乃尔巧,以其尝学此艺,便似渠心目聪明矣。”毋庸置疑,在这里“学”的内涵即是“习行实践”,颜习斋先生教导我们要像匠人那样在具体实践中去习得一技之长以求安身立命。颜习斋先生还指出,“习行实践”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国家而言,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他讲道:“习礼则周旋跪拜,习乐则文舞、武舞,习御则挽强、把辔,活血脉,壮筋骨,‘利用’也,‘正德’也,而实所37以‘厚生’矣。”反而言之,如果整个社会风气都忽视这种“习行实践”的教育,则忧患重重,国家社稷危矣!颜习斋先生有言道:“晋、宋之苟安,佛之空,老之无,周、程、朱、邵之静坐,徒事口笔,总之皆不动也。而人才尽矣,圣道38亡矣,乾坤降矣。”要避免“人才尽无,道统灭亡,国家衰败”的正确方法,就是全社会全民都清醒过来,加强对“习行实践”教育的重视度。从本质上看,颜习斋先生倡导的“习行实践,兼顾讲读”的实学教育法,就是现代教育理论流行的“习与行”交叉互动教学法。“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39《论语》开篇第一句即讲学习而经常实践,不是很快乐的吗?颜习斋先生在其著作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引用此黄金句,其意欲与孔门正统儒学一脉相承,他剖析道:“孔子开章第一句,道尽学宗。思过,读过,总不如学过。‘习与性成’,40方是‘乾乾不息’。”颜习斋先生在此认为,学习的正确方法就是要不断地“习行实践”,思读总归不如学,学又不如习,要习与性成,才能熟练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以读经史、订群书为穷理处事以求道之功,则相隔千里;以读经史、41订群书为即穷理处事,曰道在是焉,则相隔万里矣。”在颜习斋先生看来,讲读书、史、经,是告知学人探究事物之一般原理,指导处理事务之一般法则,但如果学人由此就以为得到真知,而不在具体的社会劳动中去“习行实践”,那就36颜元著:《颜元集·四书正误卷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68页。37颜元著:《颜元集·颜习斋言行录卷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48页。38颜元著:《颜元集·颜习斋言行录卷下》,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69页。39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学而篇第一》,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页。40颜元著:《颜元集·颜习斋言行录卷下》,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68页。41颜元著:《颜元集·存学编卷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8页。21\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是大错特错,与获得真知相隔千里万里了。总而言之,颜习斋先生的旨意是告诉我们,为指导“习行实践”而进行讲读是可以的,但经过基础的教材理论学习之后,应该付诸于“习行实践”去巩固、检验、提升,并与此循环往复;对于技能技艺知识的学人来说,如果一味地去讲读课本理论而不去“习行实践”半刻,是事倍功半、学无所获的。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在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方法论上,一定要“习行实践,兼顾讲读”才行。四、辩证人才培育观: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颜习斋先生极其重视对实学人才的培育,他感叹道:“人才者,政事之本也;政事者,民命之本也。无学术则无人才,无人才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平,无42民命。”颜习斋先生觉得,实学人才是政事、民命之根本,一个国家如没有实学人才主事,则会导致政事荒废,人民颠沛流离,疲于奔命。颜习斋先生的辩证人才培育观提倡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哲学思想,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就是在培育实学人才时,德育、智育、体育三驾马车必须齐头并进,共轨同驱。儒家自孔孟开始,即尤为重视对学人的品德、德行的教育,如提倡君子风度等。颜习斋先生在固守传统儒家秉持的孝、忠、义、信、仁等基本伦理道德操守的同时,发展创新了孔孟等大圣的德育观,推崇“仁、智、勇”三个大的品德概念,简单来说也即“仁爱、智慧、勇气”,三者要同时怀于一身,方能纵横天下,成就一番事业。“仁、智、勇,古今之达德也,立德、立业俱在于此。如西汉萧43何‘仁者不忧’也,张良‘知者不惑’也,韩信‘勇者不惧’也。”颜习斋先生同时也举例论证“仁爱、智慧、勇气”三达德,上到天子,下至百姓,大到安邦定国,小到农事商贾,都万万缺它不得,先生有言道:“‘三达德’上自天子,44下至庶人,大而谋王定国,小而庄农商贾,都缺他不得。”在颜习斋先生看来,“仁、智、勇”三达德,三者互为补充,不可偏废,在实学人才德育培育中极为重要。颜习斋先生对实学人才培育智育观的最大变革之处即在于摒弃八股科举业,代之以能够“经世致用”的实学教育。颜习斋先生积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他曾42颜元著:《颜元集·习斋记余卷一》,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98页。43颜元著:《颜元集·颜习斋言行录卷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49页。44颜元著:《颜元集·四书正误卷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02页。22\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用功于数学、水利、农耕等经世致用之学,“七月,学习数,自九九以及因、乘、归、除,渐学九章。八月,为王法乾书农政要务:耕耘、收获、辨土、酿粪以及45区田、水利,皆有谟画。”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挚爱,无疑对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智育观的孕育产生很大影响。理所当然的,在颜习斋先生为麾下弟子制订教规习条时,属于自然科学分类的智育知识技能无不囊括其中,并成为了实学教育的核心授课范围。颜习斋先生说道:“凡为吾徒者,当立志学礼、乐、射、御、46书、数及兵、农、钱、谷、水、火、工、虞。”关于对传统儒家经史子集的学习,颜习斋先生呼吁不能只靠死记硬背来识记文字本身,而要参悟弄透文章其中包涵的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文字之外的精粹,进而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经世致用能力,做到学必有用。读史使人明智,关于指导弟子怎样来读史书,颜习斋先生从他的务实教育哲学以务实为根本的定位出发,也有一番创见,他认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读史先要定好自己的志向,要带着一定的实际功利性目标去读,这样做方能日渐受益,彰现史书功效。在实学人才培育观中,颜习斋先生也特别重视对弟子进行体育方面的教导,他说道:“孔门习行礼、乐、射、御之学,健人筋骨,和人血气,调人情性,长人仁义。一时学行,受一时之福;一日习行,受一日之福;一人体之,锡福一人;一家体之,锡福一家;一国、天下皆然。小之却一身之疾,大之措民物之安。”47颜习斋先生认为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强健体魄,使人精神充沛,不仅能去一己之病,更能报效社会,措民物之安。自传统书院理学教育提倡静坐讲读之后,知识青年的体质每况愈下,羸弱不堪。追根穷底,颜习斋先生痛哭其祸根乃是不习行实践所致,他分析道:“今日只用心与目口,耗神脆体,伤在我之元气,滋六气48之浸乘,乌得不病!”基于此种现实忧虑,颜习斋先生的务实教育哲学就非得重视对学生们的体育教育不可,于是刀枪棍棒、射箭骑马、赛跑举重等等体育课目,颜习斋先生无所不教,并且他还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比赛对抗,可媲美于现今的学校体育运动会,这在当时的书院教育中是非常罕见的。更难能可贵的是,颜习斋先生在体育教学方面身体力行,日复一日习练武艺,坚持体育锻炼,以至于年过七十还老当益壮。颜习斋先生甚至将体育锻炼上升到极高的层次,为我们45颜元著:《颜元集·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27页。46颜元著:《颜元集·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43页。47颜元著:《颜元集·颜习斋言行录卷下》,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93页。48颜元著:《颜元集·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32页。23\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留下这么一句千古流芳的铭言警训:“吾尝言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49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颜习斋先生深信,如果按照实学体育观的要求去实行,坚持每个人的体育锻炼活动,进而推行到家庭、国家、天下,必将家强、国强、天下强!49颜元著:《颜元集·颜习斋言行录卷下》,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69页。24\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颜元教育哲学的实践——以主教漳南书院为例颜习斋先生是一位朴实的明遗民学者,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草根教育哲学家。颜习斋先生对当时占据正统地位的传统书院理学教育以“科举进仕”为主业的批判,鞭辟入里,发人深省。梁启超即说过:“若颜氏者,则明目张胆以排程、朱、陆、王,而亦菲薄传注考证之学,故所谓‘宋学’、‘汉学’者,两皆唾弃,50在诸儒中尤为挺拔,而其学卒不显于清世。”不仅如此,颜习斋先生在主教漳南书院时,对实学教育模式的付诸于实践的检验形式,更是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置下一笔浓墨重彩。一、对传统书院教育理学的批判通过对自身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体悟,颜习斋先生高举以“经世致用”为特色的实学教育大旗,痛斥传统书院理学教育静坐讲经的教育方法,主张学堂教育应该着重培育能够拯救民族危亡,治理国家于实际应用的专门人才。侯外庐就曾评价颜习斋先生道:“他是中国十七世纪思想界的一支异军。他在当时启蒙的人物中,对于理学的批判,比王、顾、黄三人更加彻底,毫无保留。⋯⋯颜元不然,51对于宋以来的道学家,一齐推翻,没有一丝形式上的保留态度。”在清初诸明遗民学者之中,颜习斋先生对传统书院教育理学的批判是最毫不留情的,也是最为激烈给力的。“理学的批判,到了颜习斋手里,做得比谁都彻底。这也和他的性格有关,52而经不起现实考验的理学,偏偏碰着这位认真踏实的学者,哪能幸免?”颜习斋先生在对传统书院教育理学的批判最毫不留情的时候,已是满清将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学正统,文字狱开始兴风作浪之时。虽然身处危险境地,颜习斋先生却毫不怯懦。这种甘愿为解救国家人民于水深火热,不惧抛头颅、洒热血,急欲改变社会惨状的明遗民情愫;这种为了真学的实现,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明遗民风貌,无一不在颜习斋先生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彰显。50梁启超著:《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6页。51侯外庐著:《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24页。52杜国庠著:《杜国庠文集·论理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99页。25\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颜习斋先生从“关切民生”的维度出发,认为做学问的最终旨归是“经世致用”,能把学问应用于国计民生,才算是学得真学问,其人才算得真儒者。传统书院理学教育这种只注重钻书本,不重习行的教学模式只会扼杀人性,腐废俊杰,于国于民均百害而无一益。颜习斋先生道出:“果息王学而朱学独行,不杀人耶!53果息朱学而独行王学,不杀人耶!”扼杀人性,腐废俊杰,是指传统书院理学教育培育不出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之士,培育出的大多是以空言论天下,手无缚鸡之力,纸上谈兵式的羸弱书生。颜习斋先生心目中理想的贤能,是能用真才实学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俊杰,是能够经天纬地、匡扶天下的济世雄才。只有推行实学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身体力行,实学实练实战,才能培育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真贤能,那样的贤人俊士才能够胜任治国平天下之职任。当时的传统书院理学教育,可以说只是科举考试的训练营,纯粹只为封建科举取仕体制服务。逮至八股制度的推行,更令读书人为名利所驱使,所学之四书五经与所治之政事风马牛不相及,因而整个国家在经济民生建设中甚是匮乏实用能干型人才。颜习斋先生以身处社会底层的明遗民这一身份视角观察思考,深深忧患于这般社会现实,以至于最终幡然醒悟,义无反顾地对科举考试和八股取士的体制予以强烈谴责,断定这种教育体制限制了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青年的发展,于国家政事毫无裨益。颜习斋先生极为愤慨地抨击道:“天下尽八股,中何用乎!故八股行而天下无学术,无学术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功,无治功则无54升平矣。故八股之害,甚于焚坑。”颜习斋先生深刻认识到,八股时文对知识青年的毒祸,甚至比知识分子们最怀恨愤慨的坑儒焚书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他55又说:“为治去四秽,其清明矣乎,时文也、僧也、道也、娼也。”颜习斋先生把重八股文与尊佛、崇道、溺娼一并称为“四大污秽”,认为八股时文不仅不利于实才的培育,甚至还祸害到国计民生,影响天下太平,因此一定要祛除。有鉴于此,颜习斋先生不遗余力地主张废除科举制,指出举办教育必须以经世致用为准绳,学者务必要做到躬行实践,学而实践之!颜习斋先生在《论开书院讲学》中就曾告诫他的学生们道:“今不学,何讲哉!学习躬行经济,吾儒本业也。”5653颜元著:《颜元集·习斋记余卷六》,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94页。54颜元著:《颜元集·颜习斋言行录卷下》,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91页。55颜元著:《颜元集·颜习斋言行录卷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48页。56颜元著:《颜元集·习斋记余卷六》,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19页。26\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漳南书院的教育改革漳南书院原是清朝初年所建的一所义学,位于河北肥乡县屯子堡。当时的学师叫郝文灿,是个心志高远之士,他与乡亲们齐心协力打理漳南书院所属的百亩学田,获有薄利,得以扩建漳南书院,条件改善之后,收纳入学之士也逐渐增多。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郝先生自感难以胜任,为了做强办好漳南书院,遂寻高师十五年。至一六九六年,经过郝文灿先生的再三邀请,颜习斋先生盛情难却之下,终于六十二岁老当益壮之龄动身前往肥乡屯子堡主教漳南书院,希求一展实学雄姿。初时的漳南书院,简朴鄙陋,只设区区学舍一斋,且毫无特色。为了实现自己的实学教育理想,实践明遗民之振兴汉民族的朴实情怀,颜习斋先生在总结以往实学教学的经验基础上,精心策划了一套全新的书院创设方案,对漳南书院进行重新修整和规划。颜习斋先生在规划设计漳南书院时,本着“宁粗而实,勿妄57而虚”的设计理念,将书院分为六个斋,“习讲堂、文事、武备、经史、艺能、58理学斋和帖括斋”,并规定了各斋的实学教育内容,详细参见原文,于此不赘述。待习讲堂改造竣工之时,为示漳南书院之迥异的革新气息,颜习斋先生挥毫泼墨亲书一幅对联悬于习讲堂左右云:“聊存孔绪励习行,脱去乡愿、禅宗、训59诂、帖括之套;恭体天心学经济,翰旋人才、政事、道统、气数之机。”此数十字对联可谓是漳南书院的校训,字字珠玑,涵义隽永,意欲脱胎换骨,与传统旧书院教育泾渭分明地割裂开来,给当时其它的理学书院送去了一股清新之风。不仅如此,颜习斋先生还在漳南书院颁布“习斋教条”实施教学管理工作。这个教条是颜习斋先生在老家教书授学时初步拟定的。习斋教条具体落实到二十条目,每条目各有具体实践操作阐述,囿于篇幅,只简略摘引二十条目分别如下:“孝父母;敬尊长;主忠信;申别义;禁邪僻;勤赴学;慎威仪;肃衣冠;重诗书;敬字纸;习书;讲书;作文;习六艺;行学仪;序出入;轮班当直;尚和睦;60贵责善;戒旷学。”在现代人眼中看来,习斋教条并没有什么稀奇独特之处,但在当时纷繁杂乱的社会大背景下,对于痛心疾首地反思明朝灭亡,继而推行务57颜元著:《颜元集·习斋记余卷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12页。58颜元著:《颜元集·习斋记余卷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13页。59颜元著:《颜元集·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下》,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78页。60颜元著:《颜元集·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42页。27\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实教育哲学的明遗民颜习斋先生来说,却是一大创新。漳南书院的创新教育改革措施触及到教育教学、师生管理等多个层面,尤其是“禁邪僻和习六艺”条目更是高昂了漳南书院“重实反虚贵实践”的务实龙头,对于今天的教育教改来说,很有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从以上漳南书院的方方面面教育改革来看,颜习斋先生所推崇的务实教育哲学,不仅同当时的传统书院理学教育相差千里万里,而且无论是在何种意义上都大大超越了传统书院教学,这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标志着后世教育改革思潮的蓬兴。相对于传统理学家“重静坐讲读、重虚玄妙谈”的教育框套,颜习斋先生更侧重于传授学生“兵、火、钱、谷、农、虞、工、水”等务实方面的职业技能技艺知识,直接对接社会生产和民生应用,即学即用,活学活用。颜习斋先生注重学用一致,他的一生教育生涯实践切实践行了教育要培养“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贤能这一理想哲学主张。与此同时,颜习斋先生认为通过实学教育培育出的人才也应该具有“心怀天下,情系民生”的伟大胸襟!“人必能斡旋乾坤,利61济苍生,方是圣贤。”这是颜习斋先生的崇高理想,更是颜习斋先生作为一个明遗民辗转反侧的夙愿!三、漳南书院的教育特色颜习斋先生倡导实用之习,其晚年主教的漳南书院洋溢着鲜明的务实之风。颜习斋先生主教漳南书院时所施行的主要教育内容可归为四项:一是六府,内分木、火、水、金、谷、土等科;二是六德,内分中、知、义、仁、和、圣等科;三是六艺,内分书、礼、御、射、乐、数等科;四是六行,内分孝、恤、睦、任、姻、友等科。这四项尤以“六艺”为核心,颜习斋先生说道:“先之以六艺,则62所以为六行之材具、六德之妙用。艺精则行实,行实则德成矣。”颜习斋先生把“六府”,“六德”,“六行”都隶属于“六艺”,因此“六艺”的范围非常宽泛,兼容并蓄,只要是实用课业,就无所不教,例如兵、火、钱、谷、农、虞、工、水、地理、化学、天文科学等实用科学学科。在实学教育内容上,把“技艺教育”凌驾于“德行教育”之上,艺精德成,是颜习斋先生主教漳南书院之与传统书院理学教育的一个最不同凡响之处,也是颜习斋先生务实教育哲学的显要特61颜元著:《颜元集·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73页。62颜元著:《颜元集·四书正误卷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94页。28\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征。颜习斋先生从治国安邦的宏观视域审察,定位漳南书院的教育目标即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大量实用型人才。颜习斋先生明确表示漳南书院是为社会建设培育实用型人才的地方,学之佼佼者即为“通儒”,可解释为通用型人才。通儒人才,既要精通“六艺、六行、六德”等理论知识,又要能胜任“兵、火、钱、谷、农、虞、工、水”等实际工作,即理想中的全能型超级人才。颜习斋先生想培育通儒,作为希翼理想这无可厚非,但同时他也明白在现实教学中很少有人能够成为通儒,通儒百年难遇。基于此,颜习斋先生退而定论,人只要精于一技之长便是人63才,便是圣贤豪杰,“学须一件做成,便有用,便是圣贤一流。”习成通儒之路太过于坎坷艰难,有点不切实际,但如果某人终其一生精通熟习一项技艺也是很不错的,堪称圣贤;如果一项技艺也不能够熟习精通,数人分而共学之也是可以的,亦是豪杰,“如六艺不能兼,终身止精一艺可也;如一艺不能全,数人共64学一艺,亦可也。”同时,颜习斋先生也深契分专业教学的哲学,引导鼓励弟子八仙过海,各成其才。总而言之,颜习斋先生认为人哪怕只学得一德、一行或一艺,也算不虚度光阴,枉费此生了,“虽六德之一德,六行之一行,六艺之一65艺,亦不枉生世为一人,列名为一儒。”颜习斋先生主教漳南书院时的教学方式也灵活多变,内教和外习相辅相成,师生之间提倡交流,可以畅所欲言,总的特点就是“重习行而轻讲读”。然而就在漳南书院羽翼渐丰之时,时遇漳河洪水泛滥,书院被淹没一空。面对如此天灾,颜习斋先生也无可奈何,书院被毁只得踏上返乡之途。离别之日,颜习斋先生与郝文灿先生、众弟子及乡亲们依依惜别,潸然泪下,内心的痛苦无以复加。颜习66斋先生归乡之后,郝文灿先生又“屡札来促,问其水灾”,催请颜习斋先生重掌漳南书院。然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水灾未消,颜习斋先生又适逢病魔缠体,最终未能重新执教于漳南书院。虽然颜习斋先生只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主教漳南书院,然而其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却尤为重级。“漳南书院的规模已经略具现代学校的雏形,虽然由于书院63颜元著:《颜元集·颜习斋言行录卷下》,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67页。64颜元著:《颜元集·存学编卷一》,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4页。65颜元著:《颜元集·习斋记余卷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42页。66颜元著:《颜元集·习斋记余卷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14页。29\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67遭水灾淹没,仅存在了四个月,但它在教育史上的地位,是不能忽视的。”通过颜习斋先生规划建设的漳南书院,风格迥异于那些以“静坐讲读”为教学形式,以“科举进仕”为唯一目的的传统书院理学教育,可称得上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雏形。颜习斋先生的务实教育哲学光芒四射,其执教的漳南书院将他的务实教育哲学贯彻的完美彻底,以致在短短四个月内声名鹊起,尽人皆知,这不仅在中国教育哲学史唯美画卷上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就是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对发达的教育哲学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67姜广辉著:《颜李学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4页。30\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颜元教育哲学的价值评判颜习斋先生是中国教育哲学史上有着独特创见的教育哲学家,他所开创的务实教育哲学思想体系,为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不朽的功勋,具有极其显著的历史价值。然而,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维度来看,由于受到时代环境和外部局限性的影响,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也有些许缺憾:破的够彻底,立的显不足。尽管有缺憾,但瑕不掩瑜,“从‘破’与‘立’的逻辑关系上看,68没有批判思潮的‘破’,也就没用经世思潮的‘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强国必先强教育,在二十一世纪新的历史起点上,国人仍需深入钻研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价值蕴涵,充分借鉴其给予我们的现代启示,为中国之崛起服务,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人民服务。一、颜元教育哲学的历史价值及其缺憾(一)颜元教育哲学的历史价值第一,在教学形式方面,颜习斋先生创设分斋教学的模式,分门别类地实践了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先河,为分专业教学进行了极其成功的尝试。颜习斋先生超越了传统儒家重德轻才的劣势保守观念,他的分斋教学模式特别重视对“经世致用,学用一致”的人才的培养,以是否有益于国计民生为标准来培养人才、鉴别人才。颜习斋先生的这一创新分斋教学举措重新明晰定义了“人才”的内涵,修正了人们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错误认识和漠视鄙弃心理,扩充了教育培养人才的范畴。此举不仅满足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经济发展的急切需要,同时也拨正了人们对专业技术性人才不重视的心态,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哲学改革思潮的萌发提供了有益的启蒙价值。第二,在教学内容方面,颜习斋先生积极汲取西学东渐思潮的进步之处,继承发展了传统经世致用哲学思想的有益因子,将科学技术应用知识广泛导入到教学领域。颜习斋先生特别注重科学技术的教育,他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自然科学知识与其它专业技术知识内容引入教学课堂,如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天文学、水利建设知识等,使西方大量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知识在中国大地上得到68孔定芳著:《清初遗民社会》,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页。31\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广泛传播和实践应用,大大超越了当时传统书院中的理学文本教育。这种以传授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相辅相成的修身达德教育和实用技能教育,将尊德性与道问学予以完美衔接并举,充分展示了颜习斋先生的务实教育哲学以“实学实行、实体实用”为指导纲领的独特魅力,从而当之无愧地被尊为我国近现代教育哲学改革的先驱模范。第三,在教学方法上,颜习斋先生提倡“习行实践,兼顾讲读”,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衔接在一起,使两者如阴阳杂糅,互为辅佐,并更加强调实践的主动性和紧要性,学以致用,学必有用。以“静坐讲读、空谈性理”为特征的传统书院理学教育,严重脱离实践的轨道,几近于视实践为渣滓而唾弃之,于此,读书人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就不足以付诸于日常实际应用,除了中举进仕的一小撮幸运儿,大部分读书人成年之后连养家糊口都成问题,也就更加谈不上为国为民劳心劳力了。在此种死气沉沉的教学固势的钳锢下,传统理学家们除了口传笔授的教学方法之外,几乎就没有任何有关实践的教学形式,荒废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有鉴于此,颜习斋先生所开创的务实教育哲学,一举颠覆了传统理学教育几近于固势的教学方法,除了讲读课本之外,更加注重增强青年学子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加注重青年学子在实践锻炼中去学习知识、获取知识和检验知识。依据当时的历史复杂背景来看,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的提出和实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为我国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建立,进行了成功的例证和猛烈的革命。颜习斋先生的务实教育哲学,从它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纯理性思辨分析,不难看出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不仅是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是中国实践新教育改革再次创新的开端。甚至于我们把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定位为中国教育哲学发展改革的一大里程碑,也是实至名归的。(二)颜元教育哲学的缺憾第一,在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方面,太偏重于实践,导致对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有忽视的一面,甚而有极度排斥的倾向。“颜元认为人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认识。但是,颜元所谓的实践,只是个人的实69践,而不是社会实践,这是历史的局限。”颜习斋先生反对静坐教学,排斥纯69姜广辉著:《颜李学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6页。32\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粹课本知识的讲读,认为读书浪费了动手实践的大好光阴,颜习斋先生甚至破口指责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们道,如果读书到了痴迷疯狂的程度,那就有如服用砒霜,毒杀人也,书呆子是也。太过于重视实践的作用,恰恰也让颜习斋先生陷入了另一难以自拔的沼泽。就因为太过于看重实践,导致颜习斋先生最后极端地认为书本知识几乎都不实用,都要丢弃焚毁,将婴儿与洗澡水一起泼掉,这就犯了见一窥万形而上学的短视主义错误了。知识来源于实践,但这并不是说完全排斥书本理论知识的获得,书本理论知识是前人总结的经验教训,纯粹靠实践来获得知识,那是绝对不可取的,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看的更远,高瞻才能远瞩。第二,以是否有用为标准来判断知识的真理性,强调技艺知识的至上性,从而忽视了纯粹学术研究的内在价值。“颜元在学术的形式上,拘泥于复古,这是70他的时代局限。”依照纯理性哲学思维来分析,技艺知识的检验性,确实是以是否有用为标准来判断的,理应有用就好,无用便不好。但做学术研究就不一样了,不可能所有的学术研究成果都能投入到实际生产应用当中,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类的研究。这在颜习斋先生总结的标准来看,自然无用,然哲学社会科学类的研究注重的是社会发展与意识形态是否相符合,而不必过分纠结于是有用还是没用。技艺知识的学习也好,纯粹学术理论研究也好,它们就相当于时而相交、时而分离的两条波浪线,一个更加强调具体技能科技的应用实践,一个则更加强调意识思维模式的蜕变。这就好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提到的物质与意识学说,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的能动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第三,过于尊崇古制,厚古薄今。颜习斋先生以儒家孔孟之后自居,切实践行传统儒家孔孟之道,同时他身为一个明遗民,对满清异族的统治毕竟心存不快,再加上当时的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知识素养有限,所以才主张回到理想的圣人时期,回到尧舜孔孟时代,以他们那个时代提倡的行为方式处世做人。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颜习斋先生总是依照古制按图索骥,处理一切事情,大到祭祀跪拜,小到穿衣吃饭,种种繁琐礼仪无不让旁人匪夷所思,大跌眼镜,这使得颜习斋先生与众人相比略显怪异,连他自己都难免有时候困惑于此。对传统儒家古书中的礼仪制度存有不切实际的向往或幻想,过于尊崇古制,厚古薄今,这不得不70侯外庐著:《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75页。33\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说是颜习斋先生务实教育哲学的一大缺憾。二、颜元教育哲学的现代启示颜习斋先生的务实教育哲学提倡行为人的主动习教精神,其哲学之灵魂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接,其最终归途则是服务于社会百业。这种“习行实践,学用一致”等实事求是的习教特征迥异于理学传统书院授学,站在历史的今天抚卷冥思,其学旨与现代教育所推崇的开放改革理念可谓不谋而合。在二十一世纪新的时代环境下,研究颜习斋先生的务实教育哲学,不仅要求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加以分析梳理,更要求我们要立足于新的现实,新的挑战,去伪存真,批判性地汲其精华,去其渣滓,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掘颜习斋先生教育哲学的现代价值蕴涵及其启示。第一,树立正确的辩证人才培育观,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力度。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所要培育的经世致用之士,乃是面向社会生产实际而言的。他虽然很看重通才的培育,但同样他也认识到不可能人人都能培育成通才,人只要专心学成一门技艺,能服务于民生,对国家人民有益,那亦是圣贤。由此可看出,颜习斋先生是很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的。在当今中国,树立正确的辩证人才培育观,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力度,对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大部分公民的头脑中,高等大学学历教育比专业技术人才教育更高级的理念根深蒂固,他们认为考入大学研习高等学历教育的人比进入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机构学习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的人要高一等。这种理念的普遍存在严重钳制了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培育事业的蓬勃壮大,极其满足不了我国在新世纪新环境下对专门技术人才的需求,羁绊了我国大国崛起的脚步。根据我国当前的人才培育现状而言,树立正确的辩证人才观,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力度,对于加快我国大国崛起的脚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地前进,是至关重要的。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旨要,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双轨同驱。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突破了传统理学教育的藩篱,其重视“习行实践”的教育特色为近代教育改革之路提供了切实可行、实际有用的宝贵经验。由此及彼,审视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现状,由于我们的学生要应对升学考试的压力,长期以来,身体或心理上不得不受到各类应试教育的侵害,比如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书海34\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战术,导致学生体质逐年下降,近视率逐年上升等等。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老师凭借三尺讲台很少也很难教给学生“习行实践,知行并济”的能力,学生们大部分获得的还是填鸭式教学灌输的知识,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赶风推行基本也是不得精髓,削足适履,往往还适得其反,进一步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种种缘由最终导致了我们的学生思考独立性不强,高分低能,动手实践能力差,创新发明能力更是捉襟见肘,让我们深思的钱学森之问即是明证,时刻拷问着我们的人才培育机制。面对此种境况,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旨要,使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双轨同驱,让学生更多的在现实实践中去勤学善思,领悟所得,学会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挥洒自如地应用到具体生活实际当中,做到“学以致用,学用一致”,以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发明能力,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实现科学发展、科技立国强国之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才能出真知,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旨要,使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双轨同驱,才能显著提高学生获取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为祖国的未来培育高素质、高水平的接班人。第三,为了真理不畏艰难,努力进取,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作为一个身处社会底层,却始终不忘为国为民忧苦患难的明遗民,颜习斋先生夙兴夜寐,排除万难,无时无刻不在努力践行他的务实教育哲学。颜习斋先生的教育哲学是在对传统理学教育口诛笔伐的基础上批判立定的,我们要学习颜习斋先生为了推行他的教育哲学,为了他心中的真理,不畏艰难,努力进取,敢于创新,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破旧立新精神。面对困难,颜习斋先生从没有退缩过,是他高擎实学教育大旗掀起了一股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教育哲学改革之潮,这种为了真理敢于挑战,敢于破旧的大无畏之态永远值得我们去赞赏和传颂。当前,在新形势新要求下,我国的教育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瓶颈亟待突破,如专门技术性人才培育群众重视度不够、高水平技术教师匮乏、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偏小;大学高等学历教育培养出的本科生、研究生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本科生、研究生就业难导致好读书不如卖白薯的言论频繁在网络出现等等。要保证我国的教育健康发展就要突破诸如此类的困局,就要有颜习斋先生的那种为了真理不畏艰难,努力进取,敢于创新,敢于挑战,立志改革破旧的勇者无畏精神。改革有史以来都是步履维艰的,教育改革更是任重而道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35\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虽然有困难,我们也要想办法克服,因为教育是强国之本,为了国家的强大,为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崛起,即使再艰难,我们也要做。36\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束语颜习斋先生一生主要活迹于清初顺治及康熙年间,清初社会的大众思潮从哲学意识形态上来讲基本是延续明朝的薪火。但是明亡的惨痛教训却使得理学衰落,讲求经世致用学潮的兴起成为一个历史的必然。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历史背景下,颜习斋先生身负光复儒学的重任,将传统儒学转向重视实践的轨道,开创了重实反虚的务实教育哲学。时刻思索着“瀚济苍生,为生民谋实绩”的明遗民学者颜习斋先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哲学家,他那注重“实习实行,实体实用”的教育哲学,在那暗无天日的封建社会,恰似一盏璀璨的明灯,照亮了社会前进的路途。颜习斋先生授学传教四十七年,除晚年主教漳南书院外,其一生主要执教于乡村私塾。其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教师,凭借着一颗忧国忧民的明遗民之心,努力向世人推广他的务实教育哲学,最终撼动天地,名留青史,四海流芳。颜习斋先生的务实教育哲学新主张,对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影响巨大。研究颜习斋先生,研究他的务实教育哲学,不仅具有宝贵的历史借鉴价值,还具有纠正时弊的现实参考价值。而今社会上浮夸、浮躁之风肆虐,急切需要颜习斋先生的务实教育哲学来予以纠扶。颜习斋先生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为自己在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座丰碑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也需要我们继续加以深入研究。行文至此,也算是对颜习斋先生的务实教育哲学作了一个鸟瞰式的审察,同时,也称得上给予了颜习斋先生一个合理恰当的历史定位。当然,囿于作者学术研究水平和知识广博度的局限,对颜习斋先生的务实教育哲学研究还欠缺深度,难免也有不足之处,承蒙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教。最后,希望更多学者来研究颜元教育哲学,共同完善颜元教育哲学。37\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参考文献一、古文献[1]颜元.颜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2]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1.[3]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M].长沙:岳麓书社,1986.[4]戴望.颜氏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8.[5]李塨.颜元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92.[6]颜元撰,陈居渊导读.习斋四存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7]张载.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8]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9]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10]王国轩译注.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06.二、著作类[1]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2]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6.[3]李国钧.颜元教育思想简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4]谢正光,范金民.明遗民录汇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5]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陈山榜,颜元评传[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7]陈祖武.清初学术思辨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8]萧箑父,许苏民.明清启蒙学术流变[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9]任时光.中国教育思想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10]陈登原.颜习斋哲学思想述[M].上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6.[11]冯天瑜.明清文化史散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1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13]任继愈.中国哲学史(修订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8\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6]孔定芳.清初遗民社会[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17]冯天瑜,黄长义.晚清经世实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18]郭齐勇编著.中国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朱义禄.颜元李塨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20]徐世昌.清儒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2008.[21]冯达文,郭齐勇.新编中国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2]李泽厚.论语今读[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23]张君劢.新儒家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4]张立文主编.中国哲学史新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5]杨培之.颜习斋与李恕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26]姜广辉.颜李学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27]杜国庠.杜国庠文集·论理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28]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29]王思治主编.清代人物传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6.[30]蔡冠洛编著.清代七百名人传[M].北京:中国书店,1984.[31]胡适.胡适文存第三集[M].上海:上海书店,1989.[32]蔡尚思.中国文化史要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33]郭蔼春.颜习斋学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34]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5]蔡尚思.中国文化史要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36]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7]詹石窗.新编中国哲学史[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2.[38]陈荣捷编著.中国哲学文献选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9]梁启超.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40]北大中哲教研室.中国哲学史(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1]龚鹏程.晚明思潮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42]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9\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三、论文类[1]孔定芳.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潮与明遗民的诉求[J]人文杂志,2004,(05).[2]孔定芳.明遗民的群体身份认同与群体聚合[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1).[3]孔定芳.清初明遗民的身份认同与意义寻求[J]历史档案,2006,(02).[4]孔定芳.明遗民的身份认同及其符号世界[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03).[5]孔定芳.明遗民与清初满汉文化的整合[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04).[6]孔定芳.明清易代与明遗民的心理氛围[J]历史档案,2004,(04).[7]孔定芳.论明遗民之出处[J]历史档案,2009,(01).[8]孔定芳.西学输入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心路历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9]孔定芳.清初朝廷与明遗民关于“治统”与“道统”合法性的较量[J]江苏社会科学,2009,(02).[10]孔定芳.清初明遗民的“云游”行为及其意蕴[J]人文杂志,2005,(03).[11]王瑜.颜元教育思想研究(硕士论文)[D].华中师范大学,2005.[12]张梦.颜元书院教学改革思想研究(硕士论文)[D].西南大学,2008.[13]徐珂.颜元实学教育思想研究(硕士论文)[D].河南大学,2009.[14]唐鑫.论颜元和李塨的思想差异(硕士论文)[D].苏州大学,2007.[15]王广.论颜元对儒家修身思想的创新[J]理论学刊,2003,(3).[16]李伟波.从“理在事中”到“习行事物”——颜元教育思想的哲学根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8,(7).[17]谢艳霜.颜元实学教育思想略评[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1).[18]王晓华,钱丽欣.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教育研究,1999,(12).[19]高谦民.颜元实学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11).[20]盛邦和.论颜元的新价值观[J]河北学刊,1997,(2).[21]伯钧.继承与突破——试论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反动[J]渝西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12).40\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相力.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3).[23]方玉芬,余子侠.论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11).[24]袁德润.颜元教育哲学管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6).[25]陈淑霞.颜元教育思想特征浅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11).[26]徐云望.试论颜元的哲学变革[J]中国哲学与哲学史,1996,(3).[27]谭必翰,姚爱国.试论习斋之教育创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6,(11).[28]陈山榜.颜元教学方法论探析[J]教育评论,2003,(5).[29]刘永艳,甄金辉.颜元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7,(9).[31]王君柏.颜元教育思想的贡献与局限[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3).[32]储朝晖.颜元对书院理念的变革及其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2).[33]张军,万强.浅谈颜元的人性论[J]集宁师专学报,2003,(3).[34]时畅.论颜元的教育思想[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2).[35]王炳照,周慧梅.关于颜元教育思想研究的几点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11).[36]康玉良.颜元的为学求知思想[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1).[37]纪欣.颜元思想影响浅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6).[38]王瑜.颜元实学教育思想的实践探索——以漳南书院为例[J]学术论坛,2006,(6).[39]陈居渊.略论晚清学术界的尊颜与反颜之争[J]河北学刊,1997,(1).[40]肖永明.颜李学派的实学教育思想[J]湖南大学学报,1996,(3).[41]李伟波.浅议颜元的书院教育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11).[42]夏国英.颜元实学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迪[J]社会科学战线,2004,(5).[43]高春菊.颜元教育思想的精髓及其现实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11).41\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四、互联网参考资料[1]颜元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7983.htm?fr=ala0_1_1[2]教育家(颜元)的教学理论·教学观点及其评价http://yishujia.findart.com.cn/196142-blog.html[3]河北举办颜元思想文化研讨会探究其唯物论思想http://news.qq.com/a/20081014/002621.html[4]漳南书院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36630.htm?fr=ala0_1_1[5]颜元:追求“实学”教育http://xbyx.cersp.com/hdzt/jdcw/200802/2223.html[6]颜元研究http://www.info0312.com/yanyuan/index.html[7]古代教育思想:颜元《四存编》http://www.daai.cc/2009/0503/4609.html[8]从颜元的习行哲学看明末清初的思想特点http://www.info0312.com/2009/0828/news_0NMDAwMDAwMDM0Nw_7.html[9]胡适对颜元和戴震哲学的认识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67494c0100jv16.html[10]清代学人列传·颜元http://gz.eywedu.com/qingdaixueren/mydoc285.html42\n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年前,怀着些许憧憬,些许执著,来到了坐拥南湖之滨,美丽怡人的中南民族大学追逐梦想;三年后,怀着几分不舍,几分眷恋,我即将离开这所留给我许许多多美好回忆的大学,踏上人生另一段旅程。岁月在飞歌,记忆在徜徉,这段略显短暂的美好时光将成为我人生中不可遗失的乐章。这三年来,各位敬爱的老师在学习上对我的指导和教诲,在生活中对我的关怀和帮助,在思想上对我的鞭策和激励,使我铭刻在心,没齿难忘。感谢导师孔定芳教授,自始至终,我的这篇硕士学位论文都是在孔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到提纲设定,再到内容写作,无一不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和殷切寄望。孔老师渊博的学识底蕴,严谨的治学态度,平和的待人风格,均使我深受感染,获益匪浅。另外,我要感谢我们中国哲学专业授课老师陈敏荣老师、刘金鹏老师、王杏玲老师,是他们给予了我学业上的指导和热心帮助。感谢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其他老师,正是在两个学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关怀照顾下,我愉快地度过了一生当中最为难忘的硕士研究生时光。感谢中国哲学专业其他同学的鼓励和帮助,在这三年中,我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感谢所有给予我关心、支持和帮助的朋友。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本论文的老师,衷心感谢抽出宝贵时间来参加本论文答辩的各位学界专家。43\n颜元教育哲学研究附录A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一、《孔子中庸思想及其评述》,独撰,载于《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5;二、《孔子仁学观及其评价》,独撰,载于《法制与社会》2009.5;三、《论孔子仁学思想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独撰,载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四、《颜元教育哲学思想评析》,第一作者合撰,载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8;五、《浅谈孟子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第二作者合撰,载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