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与儿童哲学 4页

  • 103.50 KB
  • 2022-08-17 发布

儿童与儿童哲学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儿童与儿童哲学  摘要:“儿童哲学”这一概念是极不容易让人理解与接受的概念,直到哲学教授李普曼出版《哈利?史图特迈尔的发现》旗帜鲜明地提出“儿童哲学”的思想,人们才渐渐开始重新思考哲学,并开始思考儿童哲学的问题。但此前,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就在《儿童的哲学》中提出了儿童具有“含蓄的哲学”的主张,认为儿童的哲学是一种内隐的、含蓄的、隐喻的哲学。  关键词:哲学儿童哲学  一、儿童哲学诞生的哲学基础  “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的“追求”和“智慧”。但哲学本身并不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即“爱智”,顾名思义,“爱智”一是热爱及追求(而非占有并满足),二是智慧或智力(而并非知识或技能)。因此,“哲学”本义包括两个层次。首先,哲学是一种追求或活动,是动态的思考过程,不是静态的结论性满足。哲学是不能自我满足的,它要永不停顿地追求,追问和求索才是哲学的本质。其次,哲学追求的是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智慧是比知识更深刻更精致的东西。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古希腊人世界观向哲学转变的原因和条件有。三:惊异、闲暇和自由。柏拉图也曾说“哲学产生于惊异”4\n,当儿童初临人世,精神世界还没有或很少有时,周围的一切甚至他本身都是陌生、新奇、不可思议,这使他对一切产生惊异,且儿童有许多闲暇、自由的时间,可以在一日活动中对周围事物进行思考和探索,深奥的哲学问题源于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困惑与好奇,又通过游戏的方式和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古希腊,哲学产生的思想前提是原始思维和神话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又具有原始性。哲学是人们对外部世界和自己的最一般看法,有的来自对知识和经验的反思和概括,有的来自在没有背景知识情况下的想象和猜测。前者是抽象的哲学思维,后者是原始的哲学思维。在没有各门具体科学以前,哲学就出现了,古代哲学是原始哲学。就个人而言,在没有各种知识和经验以前,也可以有原始的哲学思维。神话和童话都具有原始思维,哲学思考是人的本性,并不是只在闲暇时才开始哲学思考,因此,儿童具有原始的哲学思维。  二、儿童哲学与成人哲学  “哲学不仅存在于社会历史的运动之中,而且还存在人类个体的生命运动里。哲学归根到底是人脑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离开人类个体,哲学是无以产生无以存在的。”孔子早已意识到哲学与他相伴存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儿童有其自己的哲学”,“儿童就是一个哲学家”,由于求知是人类的天性,因此儿童的哲学是儿童的一种天性,儿童由于对外部世界感到惊奇,往往会向成人提出一些问题,如两岁半的儿童即有一种指物问名的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每个人都必须完成自己的哲学创造。”“我们可以从孩子们提出的各类问题中意外地发现人类在哲学方面所具有的内在禀赋。我们常能从孩子的言谈中,提到触及哲学奥秘的话来……”4\n  论及儿童哲学和成人哲学的关系要有三个条件:一是个体有健全的发展潜能;二是个体处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并参与文化活动;三是儿童和成人处于大致相同的文化中。因为儿童是具体进行思维的,是孤立地处理每个问题而没有通过一般性理论并从中抽出一个共同的原理把他自己所做出的各种解答统一起来的。而青年却是一个构成了体系和理论的人,个体哲学的现实发展是生物潜能和文化因素共同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成人哲学是从儿童哲学那里生长出来的”。如果把近现代儿童的哲学与原始社会中的成人哲学进行类比,近现代儿童的哲学就是对古代承认哲学浓缩的复演,即近现代儿童的哲学实际上是从古代承认的哲学发展而来的,即“儿童哲学是从成人哲学那里生长起来的”。  三、我们应如何看待儿童的哲学  儿童哲学是儿童的一种天性,由于对外部世界感到惊奇,往往会向成人提出一些问题。当儿童发现自己不仅能提出关于名称的问题,且还大有超出的时候,儿童已被世界的可知性所激动,儿童会接二连三追问下去。“求知是人类的天性。”而求知则是出自对智慧的热爱,哲学是人类的本性,儿童哲学也是儿童的本性,是儿童适应环境的渴望,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儿童的提问正是反映了他们在智力上试图应付外界世界的渴求。这时能够帮助儿童的恰好是他们认为是万事通的父母与教师,但儿童从父母与教师的简单回答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儿童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它规定着儿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历程,我们家长和教师要做的只是发现和了解儿童的天性,顺着儿童的天性给予适当的引导就足够了。”“4\n只要是在正常条件下,儿童的发展过程中都包含了这种自发性的天性学习,这种学习的发生不需要细心的知道、奖励或惩罚,其动机来自于内部需要。”我们都深刻了解“任何早期的哲学性质的冲动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世界观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因此,当我们面对孩子滔滔不绝的提问时,首先要保持镇定的心情,因为儿童的哲学思维已经萌发了,不要表现过度激动也不能视若无睹;其次,回答儿童的哲学式提问时绝不能简单应付下结论。我们要做的是要小心翼翼地维护和引发儿童这种内在的素质和能力,并提供适宜的环境使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  [2]侯莉敏.儿童生活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1  [3]高振宇.儿童哲学诞生的哲学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08,7  [4]钱雨.儿童哲学的意义――马修斯与李普曼的儿童哲学观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9,9  作者简介:  刘佩杏,女,广西平南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2级学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