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 MB
- 2022-08-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二、早期希腊哲学\n古希腊哲学的产生和繁荣\n\n古希腊哲学的产生古代希腊位于欧亚交界处的爱琴海地区。地理范围从小亚细亚到西西里,从昔兰尼到色雷斯这片海域及诸多海岸。即除了现在希腊所在的巴尔干半岛南部以外,还包括小亚细亚的伊奥尼亚、意大利南部及爱琴海中的各岛屿。1、从地域上说,它开始于小亚细亚的希腊殖民地伊奥尼亚,繁荣于希腊本土,并移到亚洲,非洲的广大地区。2、从时间上说,古希腊哲学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形成,一直到公元529年,柏拉图学园为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所关闭,共延续了1000多年。古希腊哲学先后经历了早期、中期、希腊化及罗马时期。\n东西方文化历史上的第一次碰撞东方文化对希腊哲学的影响腓尼基人的算术、埃及人的几何学和天文学、迦勒底人的沙罗周期。《毕达哥拉斯与中国人》、《爱利亚学派与印度人》《恩培多克勒与埃及人》、《阿那克萨戈拉与以色列人》这些著作的明显错误:把东西方早期文化的相似性变成了因果关系。希腊文化的原创性把知识变成了一种以自身为目的的智慧。即为知识而求知,强调一种非功利的、纯粹的知识探求。\n古希腊哲学的繁荣哲学是城邦的女儿民主政治意味着话语具有压倒其他一切权力手段的特殊优势。话语成为重要的政治工具,国家一切权力的关键,指挥和统治他人的方式。于是原来那些由国王解决的属于最高领导权范围的涉及全体人利益的问题,现在都依赖于论辩的艺术,所有问题都需要通过辩论来解决。哲学由此派上了用场。\n从神话到哲学希腊神话是哲学诞生的温床。哲学和神话是一对孪生姐妹。荷马的英雄诗篇,赫西俄德关于诸神谱系的故事是希腊哲学的主要源流。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一些人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提出一系列普遍性的问题。于是,最早的哲学诞生了。\n早期希腊哲学早期希腊哲学包括伊奥尼亚地区的米利都学派、爱菲斯学派;南意大利地区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早期希腊哲学摆脱了希腊神话传统思维模式,以哲学的方式提出了关于万物“本原”的问题。米利都学派试图以某种自然物质来说明万物的本原,奠定了自然哲学的基础。毕达哥拉斯学派初步涉及了事物的抽象本质,开启了形而上学的源流。\n早期古希腊哲学\n米利都学派希腊哲学最早不是出自希腊本土,而是诞生于希腊的殖民地——伊奥尼亚。伊奥尼亚的米利都经济最发达,是当时的染织、冶金和贸易中心。米利都文化艺术也很发达,正是米利都人在公元前800年左右首先使用了将腓尼基人的字母加以改造而成的希腊字母。这里的阶级、政治斗争也很尖锐。正是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发达而斗争尖锐的城邦,孕育产生了哲学第一个学派:米利都学派。\n泰勒斯泰勒斯鼎盛年公元前585年,出身于贵族奴隶主家庭,本人经商的,是工商奴隶主。“水是万物的本原”“本原”:就是万物从它那里来,毁灭之后又回到它那里去,万物生灭变化,唯独它不变的东西。——亚里士多德\n水是世界的本原用物质性的东西来说明物质世界的本原,用流动性的东西来说明世界的变化,这是人类思想上的一次伟大飞跃。标志着人类摆脱了传统的神话宗教宇宙观的束缚,拉开了人类从哲学的视角审视世界的大幕。因此,泰勒斯被誉为西方哲学和科学之父。\n哲学和科学之父在古代,科学和哲学是不分的,哲学家也是科学家。在哲学上,泰勒斯关于世界本原的思想,不仅对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也被称为自然哲学。希腊人把哲学和科学当作超功利的知识追求,体现的是人类求知的本能。他们关心自然、思索自然,用意并不在于能给日常生活带来多少好处,完全是兴趣所然、心智所然。\n泰勒斯的科学成果泰勒斯热衷于研究自然哲学,博学多才,被誉为“七贤”之一。在天文学方面,他是小熊星座的发现者,他第一个预言日蚀,确立冬至和夏至,确立每月30日和每年365天;在几何学方面,他第一个在圆周里画出了直角三角形,他还曾准确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n阿那克西曼德鼎盛年是公元前570年。第58届奥林匹亚赛会的第二年。(古希腊习惯以奥林匹亚赛会纪年,第一届奥林匹亚体育与诗歌赛会是在公元前776年举办的,以后每四年一届,这是现代奥运会的由来)。地理最早的含义是对“土地的描述”,地图则是对地球和世界的解释。绘制地图的想法来源于哲学家,因为他们想要试图解释地球的大小与形貌,想要形象化地确定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并勾画出地球的形状。阿那克西曼德绘制了世界第一张地中海一带包括埃及、巴比伦在内的地图。他第一个认识到天体环绕北极星运转,将天空绘成一个球体。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圆柱体。\n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个没有固定形态的原始物,即“无定形”。这种无定形本身是不生不灭、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倘若本原有固定的性质和形态,有生有灭,有穷有尽,有边有际,那就成了有规定者,有种种限制,就不能解释许多自然现象,也就不能成为本原。在他看来泰勒斯之所以要把水作为本原,是由于水的“无定形”的性质,但宇宙间无定形的不单是水,火、气、土、水任何一个都不能生成万物。任何单一的自然物都不能成为万物的本原,只有各种无定形之物所构成的原始混沌体,才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曼德还用自然的原因来解释人种的由来。他认为生物是从太阳所蒸发的湿元素中产生的,人则是从水里的动物变化出来的,这可以说是最早的进化论思想。世界的本原是“无定形”\n阿那克西米尼鼎盛年是公元前546年。主张“气”是世界的本原。“我们的灵魂是气,这气使我们结成整体,整个世界也是一样,由气息和气包围着。”气一方面是一种与水一样的自然物质,另一方面却比水更加具有无定形的特点。它是一切无定形之物中最无定形的一个,因而能作为一切无定形之物的代表。它一方面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另一方面却不可测量和无边无际、无孔不入、无所不包。因此,将“气”看成是万物的本原,即超出了泰勒斯“水”的局限性;又克服了阿那克西曼德“无定形”的笼统性和不确定性。\n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凝聚和疏散形成的。“当气稀薄时,便成为火;当它浓密时,便成为风,成为云,更浓密时,便成为水、土地和石头,别的东西都是由这些产生的。”在西方哲学史上,他开创了用事物量的变化来说明事物性质上的区别的历史。阿那克西米尼总结了米利都学派的宇宙论成果,提出了更加完善的宇宙起源、演化和结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实现自然科学由宇宙论向物理学的转化。阿那克西米尼还提出了一些科学上的猜测,如:云遇冷而为雪,雨冻结而为冰雹,虹是由阳光投射在极浓厚的云上所至。\n其哲学思想的意义阿那克西米尼用气的分散聚合来说明不同形态的万物来源于同一本原。这就开始了一种新的思路,用一种元素的量变来解释万物的质变。从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就不仅注意到它们显示给人的最直接的感性的质,也到较为间接的数和量的方面。这种新的思考在此后的毕达哥拉斯那里得到了发展,并彰显出它对哲学乃至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n我们以现代的认知水平来看,米利都哲人们的看法显得太幼稚了,但是对于当时已经习惯于原始宗教神话的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世界的人们来说,他们试图用自然本身的原因来解释自然现象,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突破。同时,米利都学派的哲人们都肯定宇宙的生成变化,这变化又都是物质性东西本身的变化,这些变化又都涉及对立物的相互作用和关系问题。这就孕育着辩证法的思想。当然他们的看法缺乏科学的根据,完全凭借直观的大胆的猜测。米利都学派是西方第一个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学派,是西方哲学的开端。小结\n爱菲斯学派赫拉克利特鼎盛年为公元前504—501年,爱非斯的贵族,门第显赫。他拒绝王位把王位让给弟弟。性格高傲,孤僻,被称为晦涩哲学家。\n火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没有在感觉世界设定任何永恒的东西,他根本上不去寻找这种东西。“本原”不再像米利都学派哲学家所说的那样,是在各种变动中处于不变的东西,而是变动本身。火是本原就是变化的过程本身。赫拉克利特比米利都学派更强调“变”,而火最能体现万物的动和变。“这个有秩序的宇宙既不是神也不是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永恒活火象征着自然万物永远处在活生生的生灭运动之中。\n火产生万物的过程火通过浓厚化而变成气,进一步浓厚化则依次变为水和土,这是“下降的通道”。相反,土通过稀薄化而变为水,进一步稀薄化依次变为气和火,这是“上升的通道”,这体现了火与万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在“一定的分寸”下进行的,也就是在无定形原则中加入了有定形的原则。火的燃烧是无定形的,但燃烧有“一定的分寸”,它又是有定形的,即无定形的火在燃烧中自我定形。这就实现了对米利都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综合。\n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说过:“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n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哲学流派。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夸大人们的认识的相对性,把相对和绝对完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从而否定客观真理的存在。相对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庄子、古希腊的克拉底鲁、19世纪奥地利的马赫。\n“一切皆流”,赫拉克利特被公认为是辩证法的创始人。其主要辩证思想:1、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的运动变化与相互转化之中。自然的生命是一切对立面的持续相互转化。2、运动变化的依据是对立面的冲突。3、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不同的评价标准。最早的辩证法思想\nLogos(逻各斯)“逻各斯”(logos)在古希腊语中本是一个源于动词lego(说)的普通名词,基本含义是言说、话语,据此而派生出道理、理由、理性、考虑、比例、规则等许多其他的含义。在赫拉克利特那里,逻各斯一般被理解为万物必须依据和遵守的尺度或比例、普遍原则或必然性,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规律”。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后来被斯多亚派演变为世界理性、命运。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神学则把逻各斯看作造物主、上帝。在黑格尔哲学中,逻各斯是概念、理性、绝对观念。现当代也在不同意义上使用逻各斯,后现代哲学家则提出了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主张。\n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在希腊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对逻各斯和运动绝对性的强调,对认识论的探讨,从正反两方面深深地影响了巴门尼德、柏拉图等人;他的火与逻各斯学说直接为斯多亚学派所继承和发挥;黑格尔则借鉴了他的辩证法思想。“没有一个赫拉克利特的命题,我没有纳入我的逻辑学。”——黑格尔其哲学思想的影响\n南意大利的哲学意大利南部地区是当时希腊人在西部的殖民区域之一,这里产生了两个有重大影响的学派:毕达哥拉斯和爱利亚学派。\n盛年约在公元前532年,出生于靠近伊奥尼亚的萨摩斯岛,他中年在意大利南部克罗顿招徒结社,创立了自己的学派。由于他本人并没有留下任何著作,所以后人把他的思想与学派其他思想家的思想统称为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将政治、宗教、哲学和科学结为一体的社团。据说哲学(爱智慧)一词就是毕达哥拉斯首先使用的。毕达哥拉斯学派\n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和谐。世界的本原是“数”,宇宙万物的结构及其运行服从数的和谐。数本原说\n数学不是一种关于现象世界的科学,而是一门关于永恒世界的知识。——柏拉图毕达哥拉斯学派通过对音乐的研究,发现音乐可以归结为数的一定比例关系,因而特别强调数的作用,并加以扩展,将这种不具形体的、普遍的、抽象的“数”看作万物的本原。“数”是构成事物实体的基本元素,“1”是一切数之根本,是第一本原。“1”表现为点,由点产生线,由线产生面,由面产生体,体构成水、火、气、土四种元素,这四种元素则以不同的方式相互结合和转化产生万物。\n“数”为宇宙提供一个概念模型,“数”不但有量的大小,还有几何形状。“数”是一切自然事物的总根源。有了“数”才有了几何学的“点”,有了点才有了线面和立体,有了立体才有火、气、水、土这四种元素,有了这四种元素才有了万物。“数”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具体事物,也可以用来解释抽象事物。把“数”看成是万物的本原,是对米利都学派理论的深化。“数”作为万物的本原,已经超越了米利都学派的感性物质意义上的认识,具有了抽象的含义。\n“数”是构成事物实体的基本元素。“1”是最基本的数,代表灵魂、智慧。“2”是第一个偶数,它是摇摆不定的表述意见。3”是万物的形体和形式;“4”和“9”是正义。“5”是婚姻。“6”是神的生命。“7”是机会。“8”是爱情和友谊、象征着和谐。“9”是理性。“10”是完满和美好。由于崇拜10,他们认为天体的数目也应当是10个,但我们看得见的只有9个,为了符合10这个数,他们就臆造出第十个天体“对地”。\n毕达哥拉斯提出数的概念,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个很大进步。他们力图用一种统一的、严格的系统去说明一切,力图探索宇宙万物之间的数学模式,这种天才的想象和大胆的尝试是难能可贵的;他们把事物之间的联系、变化归结为数的一定比例关系,这可以说是科学探求事物之间的“规律”思想的最早萌芽。把数看作万物的本原,这无疑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宇宙观。对以后的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的唯心论产生了重大影响。\n毕达哥拉斯学派既是一个宗教教派,有它的信条和信条,一种从道德纯化及灵魂得救着眼的生活规律。又是一个哲学学派,人类思想靠这个学派首先在其分析出事物的抽象本质并指明现象的简单而可理解的规律的努力中获得了最初的成功。他们所采取的方式是把数作为万物的始基,并在一种概念的对立的和谐中来寻求最高法则,他们已远远超过了米利都学派的物理学而奠定了一种形而上学的基础。\n爱利亚学派是古希腊哲学另一最早的唯心主义哲学,由于发源于爱利亚而得名。爱利亚学派作为早期希腊哲学中最重要的哲学流派,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爱利亚学派开始转变哲学研究的重心,变本原的追溯为存在的探讨,从而为本体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他们首次使用了逻辑论证方法,为哲学思想的表述确定了基本的话语方式,最终演变为整个西方哲学主要的表达方式。爱利亚学派\n巴门尼德出身于爱利亚城的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赫拉克利特强调运动和变化,巴门尼德强调静止不动;赫拉克利特主张万物是多,巴门尼德则主张存在是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两个人,一个代表着始终处在生灭变化之中的“现象”。一个代表着不动不变始终如一的“本质”。两者就好像哲学的一对孪生兄弟,一阴一阳,一正一反,他们的思想后来都汇集到了柏拉图的“理念论”之中。\n存在的属性第一,存在是唯一的、连续的、不可分的。第二,存在是永恒的,不生也不灭。第三,存在是不动的。第四,存在是超感性的,唯有思想(理性)才能把握。为了说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巴门尼德进行了专门的论证,开创了哲学史上以论证的方式说明观点之先河。“巴门尼德在历史上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创造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论证形式。这种论证形式影响着后来的几乎所有的西方哲学家,直到黑格尔为止。”\n以“桌子”为例早期希腊哲学的两派:一派从泰勒斯开始试图通过从构成桌子的材料追问桌子的来源,以这种方式认识桌子。他们会这样追问下去:桌子是由木头构成的,那么木头是从哪里来的?木头来自树木,那么树木是从哪里来的?……。另一派以巴门尼德为代表则认为我们不可能通过构成桌子的材料认识桌子。认识桌子的关键在于认识使桌子成为桌子的东西,这就是桌子的“概念”或定义。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使自然万物成为自然万物的东西是什么,对巴门尼德来说,这个问题也就是自然万物中最普遍的东西是什么,他的回答就是“存在”。\n巴门尼德认为“作为思维和存在是一回事”,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他认为只有思维才能把握存在的真实性。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人类的一个难题。感觉和思维(感性和理性)分别在不同的方面左右我们的认识。我们总是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感觉时常也会欺骗我们。巴门尼德认为依据抽象思维得到的是真理,依据感官知觉得到的是意见,由此确立了一条轻视感官和知觉、强调理性思维的唯理主义认识路线。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n存在于思维之关联性问题以一种不太清晰和不甚明确的形式萦绕在巴门尼德的思想之中,一切思维都涉及被思维的对象,都有存在作为它的内容。如果一切思维都涉及某个存在者,那么存在在每个场合都是同一的。因为无论被思考到的是什么特殊事物,存在这个性质对于它们总是一样的。存在是抽象化的最终成果,如果从现实存在所包含的各个规定性中把所有的差异都抽象掉,那么剩下的只有存在。\n哲学的基本问题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即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2、客观世界能否被人类意识所认识的问题。可知论、不可知论\n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谁是本原,谁决定谁,谁依赖谁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能否被识。不同回答:可知论不可知论哲学基本问题\n一元论和二元论一元论:把世界万物归结为一种本原的哲学学说。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和意识两个实体,试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分歧。二元论的代表者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R.笛卡尔。他认为,意识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二者彼此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事实上两者都存在着差别。\n不可知论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最初由英国生物学家T.H.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休谟是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把认识完全局限在经验的范围内,认为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康德承认物自体的存在,但是又认为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上帝,都不是认识的对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n首先,巴门尼德关于两条道路或两个世界(本质世界和现象世界)的划分,确定了后来西方哲学所关注的基本方向。其次,他将“存在”确立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奠定了本体论的基础;再次,他不再象自然哲学家那样武断地宣称,而开始使用逻辑论证的方法,使哲学向理论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最后,他的“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的命题确定了理论思维或思辨思维的基本形式。存在论的意义\n巴门尼德的贡献1、确立了形而上学的对象——存在。2、确立了思辨哲学的公式: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3、在哲学中开始了推理论证。哲学研究必然超越当下的、感觉的、现象的世界才能有所发展。就此而言,巴门尼德可以说是西方哲学的鼻祖。“真正的哲学从巴门尼德起始了,在这里面可以看见哲学被提高到思想的领域。——黑格尔\n芝诺盛年约在公元前464-461年.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在于他为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所作的辩护。芝诺的工作就是把其师巴门尼德的晦涩思想通俗化,即用逻辑推理来否定经验观察,用理性证明来否定感官知觉。巴门尼德对自然哲学的挑战,实际上也是对常识的挑战。例如:他认为存在是一,多是不存在的;存在是静止的,运动是不可能的,很自然地受到了人们的嘲笑。芝诺则通过否定运动的论证与否定多的论证奠定了西方哲学把思想的对象看得比感觉的对象更加真实可靠的传统。芝诺悖论: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飞失不动\n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n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万物皆动无物常住\n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牛顿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外力,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n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既非幡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幡动!风动!\n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一维性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三维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n——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n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是相对的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是绝对的\n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n多元论经过爱利亚学派对于自然哲学的批判,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开始了转变。首先,自然哲学家们不再满足于抽象地谈论事物的生成和毁灭,而是力图深入到事物的内部结构,用结合与分离来说明万物的生灭变化。其次,为了解决芝诺所揭示的一与多的矛盾,自然哲学家们放弃了水、气、火等单一本原传统,不再以一个本原去说明多种事物,而是改用多种东西的共同作用来解释事物的生灭变化。再次,经过芝诺关于运动与静止的思辨,自然哲学家们不再把本原及由本原生成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视为无需解释的当然前提,而是开始正面探讨运动的根源或原因。最后,他们开始重视认识论问题,不仅试图解释感觉的产生,而且想说明感觉与理性的统一关系。\n恩培多克勒恩培多克勒明确宣称火、土、气、水是万物之根,这四种元素本身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存在”。这四种元素本身并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是“它们之外”的“友爱”与“争吵”作为动力才使得它们分分合合。“友爱”是一种亲和力,靠它组合四根,形成事物。“争吵”是离散力,由它导致事物的分离消亡。\n德谟克利特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大的成就之一。这个派别的代表人物是德谟克利特(盛年约在公元前420年)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的阿布德拉城。古代原子论是欧洲最早最完备最接近于近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的哲学猜测。\n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所谓“原子”:是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原子的根本属性是充实性,即每个原子都坚实充满,毫无缝隙。所谓“虚空”:是指空洞的空间,是原子的活动场所。原子和虚空都不可见、不可感知,但是它们确是客观存在的。原子与虚空\n德谟克利特主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着的,把事物发生的原因看作是必然性的,强调事物的发展由必然性决定。“找到一个事物的原因,其快乐胜过做波斯王”。这种看法不同于当时流行的神意决定论的观点。德谟克利特把原因看作是必然性时,并没有区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区别,在强调必然性的同时忽视了偶然性,这样否认偶然性最终就会导致宿命论。决定论思想——必然性\n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不可避免和一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变化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可以这样发生也可以那样发生的情况。辩证关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蕴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另一方面,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是偶然性的支配力量,是偶然性的基础和依据。\n原子论不仅是抽象的思辨,而且是以丰富的科学经验为基础的,原子论哲学可以说是早期希腊哲学和科学的综合概括的成果,是科学形态的哲学。原子论哲学的创立是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晚期希腊,伊壁鸠鲁结合当时科学的新发展,对之做了一些修正,使它更加完善了。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卢克莱修亦为之提供了广泛的论证,把它作为消除迷信开化愚昧的工具。在17世纪,近代哲学复活了古代原子论,从而对科学原子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原子论的意义\n本章小结早期希腊哲学以自然万物的本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哲学家们试图以自然来说明自然,从各种角度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作为第一批从事哲学思考的人,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但是,由于这个时期的自然哲学建立在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它的问题是哲学的而其内容却是科学的,故而需要但却缺少科学实验的理论和手段,所以主要是朴素直观和猜想性的,难以形成普遍必然的知识,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揭示了自然哲学的缺陷,摒弃了自然哲学的宇宙论道路,将哲学的研究对象转向了“存在”,这就为后来长期主宰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或本体论奠定了基础。此后的自然哲学家们为了解决巴门尼德提出的难题而采取了多元论的方式,最终形成了当时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即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n然而,原子论哲学的创立也标志着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结束。首先,当希腊哲学深入到事物内部,试图说明构成自然的元素和结构的时候,这些问题实际上应该由自然科学来解决,至少需要科学工具和手段的支持,而这恰恰是希腊自然哲学所无法满足的条件。其次,从米利都学派到原子论,朴素辩证的自然观逐渐具有了比较浓厚的机械论色彩,原本蕴含于本原之中的运动变化的原因被排除在了事物之外,因而难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自我生成。最后,希腊哲学追求的是关于自然的知识,自然哲学演变的结果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而不可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尽管自然哲学后来仍然是希腊哲学所研究的重要问题,但是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宇宙论终于衰落了。随着哲学中心向雅典的转移,随着雅典民主制带来的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和知识进步,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日益活跃,对社会和人自身的问题愈加关注。因此,哲学在自身中发生了革命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