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哲学 4页

  • 84.77 KB
  • 2022-08-17 发布

音乐教育哲学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从《音乐教育的哲学》第二版和第三版对比看二十多年来音乐教育思潮的变化杜佳骏(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13)摘要:《音乐教育哲学》一书自1970年第一版出版之后,相继在1989年出版第二版,2011年出版第三版。其屮第二版和第三版都被翻译成了屮文版,第二版的屮文版于2003年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主要强调的内容是音乐的“审美”哲学,而第三版的主题则是音乐教育的“体验”哲学。从“审美”到“体验”的发展,笔者结合近20年来国际音乐教育的变化,对咅乐教育思潮的变化进行探索。关键词:音乐教育的哲学;雷默;审美;体验;实践2011年南京国际音乐教育高层论坛于2011年11月4日一6闩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管建华教授在学术总结中说道,本次论坛共有10多个国家的专家代表参加,共收到学术论文70余篇。为期3天的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本次会议的四个议题: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宄、世界多元文化与音乐人类学的教学与研宄、音乐教师教育研究、国内外音乐教育回顾与展望。笔者全程观看了此次论坛音乐学院演奏厅分会场的报告,在观摩的过程中,多次听到主讲人提到了两个版木的《音乐教育的竹学》。笔者便想将两本书进行对比,并和近20年来的音乐教育思潮的现状相结合,试罔探索出音乐教育在这20年来的变化。一、两个版本的《音乐教育的哲学》《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由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出版。贝内特•雷默,美国西北大学约翰比埃蒂终身教授、音乐系主任、音乐教育系主任、音乐教育博士生导师、教育与音乐体验研究屮心主任。贝内特•雷默在纽约州立大学获学术学位,在伊利诺斯大学获硕士学院和博士学位,在芝加哥保罗大学又获得荣誉博士学位。曾在凯斯丙保大学担任咅乐系主任和音乐教育系主任,后又在在伊利诺斯大学、麦迪逊学院、里士满专业学院等学校任教。《音乐教育的哲学》最早的一个版本是1970年版,1989年修订再版。到了2003年第二次修订的时候,被译成了中文、法文和日文。中国最早出版的《音乐教育的哲学》是2003年5月(图1),由人民咅乐岀版社岀版,熊蕾翻译。2011年,雷默又重新创作了《咅乐教育的哲学》第3版一一推进远景,此版本也于2011年8月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熊蕾翻译。1970年的第一版没有中文版本,FI前面世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中文版,只有第二版和第三'作者简介:杜佳骏(1991〜)南京市人,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13级音乐学专业,研究方向:当代音乐研宂。\n版这两个版木I音乐教ft的哲学—推进愿景H(«:KtW««/|本书的第一版和第二版对确立“审美”的哲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审美”哲学的地位,后来对lit界各国的咅乐教育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咅乐教育的哲学》一书的出版,使这一领域开始确立了一种强有力的共同价值观和意愿纽带的任何替代哲学,即使有也寥寥无儿,而本书受到广泛接受,则有力地加速了这个进程。第三版对哲学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的解决思路。它提出,最好把那些似乎是替代性的价值观立场,看做是对大多数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认同目标的不同的态度。这些目标涵盖了过去很多承认的多样性的价值观。笫三版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新的智力理论,即“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这种哲学建立在一种不同的音乐角色如何展示构成一种特定智力的表现,作者使智力的概念摆脱了其传统而持续的狭隘。这个竹学挑战性的意义,在第三版的每一章的结论部分和最后儿章都表述的很明白。第三版和第二版相比,有80%的修改。《咅乐教育的哲学》自1970年第一版之后,災内特•雷默在1989年出版了第二版,更新了原书三分之二以上的内容,基本上是写了一本新书。在第一版中,贝内特•雷默提出了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第二版中,贝闪特•雷默以他在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入手,阐释了音乐教育竹学的认知价值和智力特点等,构建了音乐教育的理论体系。第三版中,災闪特•雷默把他对教育学、社会学等颂域的认知运用到音乐教育理论当中。第三版比第二版又更新了90%的内容,災内特•雷默在这一版屮增添/大量的新材料、新思想,给读者呈现•一个更力新鲜的音乐教育哲学理论。二、从“审美”到“体验”《咅乐教育的哲学》第二版和第三版最大的区别就是:第二版主要论述了咅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川,而第三版主要论述了基于体验的音乐教育哲学。审美和体验,二者以不同的角度、立场解读音乐的本质和价值,对音乐教育提出了相异的目标和任务。贝内特•雷默在他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屮,主要论述了三个美学思想:思辨主义美学思想、形式主义美学思想和绝对表现主义美学思想。在中国,199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领推山的《咅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咅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其理论來源就是雷默的《音乐教育的哲学》第二版。这种“以审美\n为核心”的提法,受到音乐界和教育界很多工作者的一致赞同,但是,也有一批受到以埃里奥特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咅乐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对此提出了质疑。管建华教授在《中国咅乐》2005年第4期发表的《“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一文中写道:“‘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基本上将音乐教育禁锢在‘审美的牢笼’中,使音乐教育无法而向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世界敞开。”“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这种提法,在中国之所以能够有市场,这与“美育”在中国的教育中长期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以往的国家方针中,咅乐教育都作为德育的工具,并不受到重视。后来“美育”被写入国家教育方针,这种提法也算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是在二十世纪50、60年代发展起來的、以统一音乐教育行为与思想为目的的音乐教育哲学。它的出现与当时美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教育现状紧密相连。雷默“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的概念,成为二十世纪70-90年代美国音乐教育的纲领性指导思想。“审美”和“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分歧,在于对音乐和音乐教育本质的认识存在偏差。二者都以“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是由音乐艺术的本质和价值决定”这一哲学假设开始,但核心观点不同。雷默注重音乐教育的学科价值,即音乐本体;埃利奥特则强调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即教育本体。以此为分歧:雷默更看重咅乐本体知识的教学,而埃利奥特则以满足受教者的咅乐愉悦感为手段、以学生的自我成长等长期发展为目的,使音乐教育成为饱含生命价值的教育。三、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音乐教育,素与“审美”的哲学理念有着不解之缘。我国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不是封闭的、排他的。国内对于“审美”观点的抨击,多建立在功能论、实践论的基础上,认为音乐的“审美教育”表现出孤立的弱势,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或者称其为脱离各种文化的、单一狭隘的音乐教育行为。“实践”教育竹学思想萌发于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文化思潮,对我国的咅乐教育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更多的、投向世界“多元文化”的目光,我们已初步具备了较为明晰的多元文化意识。通过对“审美”与“实践”哲学思想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时代的变迁赋予了世界音乐教育哲学的思考与变革,一种兼容并包的多元化开放哲学体系正在建成。屮国“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可以从屮得到诸多启示。首先,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滞后思想,要以更广阔的胸襟,随时准备接纳在人类认知过程屮必然出现的新观点和新思想,用以进一步充实和检验自己。其次,虽然在目前看来,“实践”哲学更适合中国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但是西方对待音乐教育的哲学态度,不能成为指导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唯一标准。结语通过对比,笔者发现了两个版本的《音乐教育的哲学》的一些不同之处,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然而,笔者的硕士研究方向并不是咅乐教育理论,并且发现问题的角度并不是从哲学的角度。笔者认为,这种对比仍然具有很高的深挖的价值。另外,笔者仅仅是对比了两个版本的《音乐教育的哲学》的中文版。中文版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也会加入翻译者的思想,而且翻译者的研究方向也不是咅乐教育理论,如果能找到原版的《咅乐教育的竹学》书籍,并且进行一些对比,将会更加丰富音乐教育哲学理论。参考文献:1.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2.W内特•雷默:《咅乐教育的哲学一推进愿景(第3版)》,人民咅乐出版社,2011年8月第\n一版。1.管建平:《“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中国音乐,2005年第4期。2.管建华:《咅乐课程与教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