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笔记 16页

  • 58.50 KB
  • 2022-08-17 发布

《生活与哲学》笔记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2)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哲学的含义:1、从字面来看: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2、从内容角度来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哲学家把不自觉的、不系统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2)方法论就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n3、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来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等具体的知识。(2)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哲学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3)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n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二、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3、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本质上是正确的;缺点是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点是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③\n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提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基本内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n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二、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成就,全面、深刻地提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的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n(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政治生活相同,略)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1、世界观原理:(1)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世界的物质性的理解: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n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2、方法论意义: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条件出发,使主观思维符合客观实际。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世界观原理:(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事物在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②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③\n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方法论意义:做事情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也注意事物的相对静止。三、运动是有规律的。1、世界观原理:(1)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特征: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方法论意义:(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2)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原理:\n1、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1)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二、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因为物质决定意识,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因为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n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实践与认识: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是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n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二、在实践中求索真理。1、真理:(1)真理与谬误: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2)真理的特点:①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认识发展的特点:(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的主体——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客体——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n(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对象——物质世界是无限的变化着的。认识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3、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联系的定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二、联系的特征: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2、联系具有客观性。(1)联系客观性的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2)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n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1)由于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2)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三、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②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②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2、方法论要求:\n(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2)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四、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1、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2)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方法论要求:(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联系观与发展观的关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n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2)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或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三、发展的途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世界观原理:(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旧事物会抵抗和扼杀新事物,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2、方法论要求:(1)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2)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n四、发展的状态: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1、世界观原理:(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③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2、方法论要求。(1)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要脚踏实地,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