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息哲学引论 24页

  • 77.00 KB
  • 2022-08-17 发布

浅析全息哲学引论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析全息哲学引论全息哲学引论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全息哲学引论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全息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一、从宇宙全息统一论到全息哲学    从一般作用上说,全息哲学起源于自我超越的尝试,即试图对于本人与王存臻上世纪80年代所提出的宇全息哲学引论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bjy.提供,.宙全息统一论进行自我“批判”,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息哲学。因此有必要在这里交待相关的学术背景以及产生这一超越的历程。  1.宇宙全息统一论的起源  全息哲学起源于宇宙全息统一论的研究,所以,首先需要对宇宙全息统一论的起源做一个说明,同时,也澄清人们在一些理由上的误解。  1983年,我收到了王存臻寄来的一篇论文,题目是《论宇宙演化过程中的两个理由》。这两个理由就是文中的两个标题:其一为“宇宙全息论”,其二为“宇宙种子论”。我读了以后感到很激动,给王存臻回信说:“宇宙种子论”我现在还无法接受,但“宇宙全息论”\n很有价值,我认为将来起码可以被收入辞典,我们可不可以一起合作研究?王存臻回信说可以。于是就开始了宇宙全息论的研究。这段历史说明,王存臻是首先提出“宇宙全息论”的人。我把王存臻写的稿子投寄给了有关杂志(那时他的稿件都由我转寄),但没有回音。于是我就改写了一稿,投给了《哲学动态》。编辑回信说文章有新意,但未达到发表的水平。于是我又开始了新一稿的写作。  为了写好这篇文章,我开始到学校图书馆搜集材料,广泛阅读了物理学、天文学、宇宙学、生物学、地质学等有关书籍。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张颖清写的《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①,这本书已经在一年以前出版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激动不已,原来已经有人对于生物界的全息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一方面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材料,开阔了我们的思路,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n  这段历史表明,宇宙全息论最早是我们独立发现的,并不是受了生物全息律的启发才提出来的。从王存臻所写的那篇最早的论文中,找不到张颖清生物全息律的痕迹(相关原始的文件都保存完好,可资证明)。对于我们来说,生物全息律对于宇宙全息统一论确实起了丰富和证实的作用。这样说并没有贬低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意思,而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张颖清提出生物全息律和我们提出宇宙全息统一论后,许多人说他们也早有这样的想法,我相信他们说的不假,类似的想法不会只有一个人有。实际上,在我们的论文发表之前,北京商业学院(现为北京工商大学)的吕国欣已经提出了“全息论”这一概念②,湖南师范大学的王身立则提出了“广义全息律”③。这一现象表明,全息理论产生的条件已经成熟,或者说具有了必定性。至于说为什么在张颖清之后我们才提出这一理论,似乎是历史的巧合。当我们发表第一篇论文的时候,已经有人提出了自然全息、社会全息等概念,还有刚才提到的“全息论”“广义全息律”等,我们的研究似乎是对所有这些思路的一个综合,仿佛这个发展过程有着一个内在的逻辑,当需要一种更加综合的理论的时候,它就应时而生。但是,对于那些提出者来说,他们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各自顺着自己的思维之流前行,偶然进入了这条宏大的河流中。  在阅读、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写了一厚本笔记的基础上,我动笔写成了一万多字的论文——《宇宙全息论》,然后将其投寄到湖南办的一个杂志《自然信息》。论文作为首篇和重点文章发表在该杂志1985年第2期上。这是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有关宇宙全息统一论的文章,也是我与王存臻合作的第一篇文章。\n  1985年秋,我和王存臻参加了张颖清在济南组织召开的全国第四届生物全息律学术讨论会。期间,我们决定写一本书,暂定名为《宇宙全息论》,并确定了书的大体结构,对于各人该写的章节进行了分工,规定了写作的进度和时间。  那时候,研究生毕业时在最后一个学期有两个月的访学时间,1986年1月底,我从学校领了差旅费,回到了莒县老家。这两个月的时间我基本上都住在莒县党校王存臻的家里写书。  大约到了1986年的夏天,全部书稿都完成了。山东人民出版社听说以后,决定出版这本书。出版时王存臻把这本书定名为《宇宙全息统一论》④。他说,如果仅仅叫《宇宙全息论》,显得不够分量,也与别人提出的那些广义的全息理论(如全息论、自然全息律等)难以有实质性的区别。当然,这里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本书的名称,而是一个新理论的实质。“统一”这两个字,的确很恰当,它揭示了全息理论在哲学上的实质;但是它又不是过去的哲学所理解的一般的统一性,而是从全息这个角度所理解的统一性。这就使该理论具有了独创的作用。  这就是宇宙全息统一论产生的大致过程。\n  如果要从思想上追溯它的起源,那么,从大的方面说,它源自人类追求统一的本性。人类认识活动的实质就是要把一切未知的、异己的、陌生的领域统一到精神的阳光之下,把未知的解释为已知的,把异己的解释为属己的,把陌生的解释为熟知的。从个人方面说,我们两人都对宇宙的统一性有浓厚的兴趣,还在山东师范大学读书时,两人讨论最多的就是与之有关的理由。这或许就是宇宙全息统一论之所以从我们的思想之野里生长的理由吧。  2.全息哲学的起源  从一般的作用上说,全息哲学起源于宇宙全息统一论,是其基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对那个时期我们的思维方式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试图克服当时思想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把宇宙全息统一论提升到纯粹哲学的高度。所以,下面所进行的反思,并不是对宇宙全倍统一论的否定,而是对其中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的扬弃,没有这种扬弃便不可能有理论上的升华。正如任继愈先生在多年前给金有景先生的信中所指出的⑤,宇宙全息统一论的大方向是对的,但要证明它是困难的,不是一两个学科和一两个人能够完成和做到的。至于其困难究竟在何处,任先生没有说,但本文后面将会有解说。在这种反思的基础上,力图将宇宙全息统一论提升为全息哲学,或者也可以说,本书所着力发挥的是宇宙全息统一论的哲学方面。读者可以看到,宇宙全息统一论的核心思想将得以保留,但深思的角度和某些观点将会转变。  80年代的“时代精神”可以说就是科学精神,连当时十分热门的气功、特异功能、算命、相面等,都冠以“\n科学”之名。在这种氛围中,我们不能不受到影响。所以,读者可以看到,尽管我们把宇宙全息统一论定性为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和哲学统一为一体的综合学科,但骨子里却是科学的,这从那几本书的字里行间、思维方式和术语中可以看得出来。同样地,今天对于这一理论的反思,也与后来知识界对于科学的反思这个大背景有一定关联,当然更与本人这些年的阅读、深思、兴趣有关。  宇宙全息统一论提出来以后,在学术界引起了相当的反响。支持者奉为精神佳酿。有的读者说,读了《宇宙全息统一论》这本书以后,非常激动,有的则说因这本书而转变了心态,原来糟糕的人际关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则奉之为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有的甚至认为我们两个人一定是特异功能大师,否则,怎么会写出这样的书来?反对者则给我们扣上了很多帽子,最极端的则以至于咬牙切齿。这些帽子中,“伪科学”有之,“客观唯心主义”有之,“宿命论”有之,有的人甚至给我写匿名信,如泼妇般地咒骂。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人在评论和引用这些书。这种状况,是当初那两位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所没有料到的。\n  但在我看来,无论是支持者还是非议者,大多数都没有切中要害。从他们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他们感觉到这一理论中有新东西,但说出来时又有些词不达意,如同桃花源里那位诗人所说的: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即使在我们当时的表达过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同样的困难。所以,现在看来,那时的表达方式中出现了一些与全息的根本含义不相符的说法,也就不足为怪了。全息哲学引论zbjy.,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这个命题在什么作用上是不可证明的呢?不是有很多科学的实例来证实吗?的确有很多人们业已认识到的全息的全息哲学引论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全息哲学引论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全息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实事、“科学的”例证,比如全息照相、生物全息等。但这些都是有限性的证明,它们只能证明某些领域的全息,而不能证明无限领域的全息;或者说,不能证明哲学作用上的全息,这些科学层面上的证明不能代替哲学证明。  该命题的难以证明之处在于“全部”。如果将这一命题改为“部分包含整体的部分或有限信息”,那么只要证明部分中包含着整体的一种信息,这个道理就可以得到证明。而“全部”是无法证明的,除非这个“全部”是有限的——\n如果宇宙的全部信息是有限的,那么早晚有一天这一命题会得到科学作用上的证实。可是,一个有限的宇宙是不可思议的,怎么能够设想宇宙有一个开端和结尾呢?在开端之前和结束之后又是什么?难道不同样是宇宙吗?同样不能设想有宇宙“之外”,那个“之外”依然是宇宙的一部分。因而宇宙不可能是有限的。然而无限的宇宙同样不可思议: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开端、没有边界,也无法想象没有终结。想到这些难免让人心慌。实际上,我们心中的宇宙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向整个时空展开的,也就是说,人心中的宇宙仍然是一个有限的宇宙,正如这两个汉字所表示的那样。  既然宇宙只能是无限的,那么这个命题必定意味着部分中所包含的是无限信息。无限的宇宙必定包含着无限的信息,说无限的宇宙包含着有限的信息,是讲不通的。这样,部分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这一命题就注定了永远不能从经验上得到证明,一旦被从经验上证明了,这个命题就会被推翻,因为那就意味着部分所包含的不是“无限信息”,而是有限信息。如果部分中确实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那么,我们就永远不能从任何一个有限的部分中穷尽其所包含的全部信息。\n  这样一个重要的命题,作为一种理论的最终根据,却无法证明,不是很荒唐吗?既然如此,有什么理由把它作为推论的根据呢?令人遗憾的是,荒唐的不只是我们,而是一切理论。任何理论作为最终根据的那个东西都是无法证明的,就此而言,最终的原理,正如斯宾格勒所说的那样,都具有信仰的作用⑧。这种“信仰”当然不是没有根据的,没有根据的信仰不是信仰,而是胡思乱想。其根据大多来自于体验以及体验之外的难以言说或难以说清的东西,比如美感、敬畏、神秘等体验和感受,都是这些终极原理或“信仰”的根据,这才是那些原理的最终。比如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动者、基督教的上帝、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斯宾诺莎的实体、莱布尼茨的预定和谐、康德的自在之物、叔本华的意志、海德格尔的存在等,都是这样的终极的、具有信仰作用的范畴。  另一方面,这一命题当然也存在着可全息哲学引论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bjy.提供,.证明性。从相对的角度讲,它又是可证明的:  (1)可以从消极的或否定的角度去证明。这就是:如果宇宙不是全息的,那么这个宇宙就不可理解,而我们在一定作用上能够理解这个宇宙,就表明它是遵循全息原理的。如果宇宙不遵循这一原理,那就意味着此处的宇宙与彼处的宇宙绝对相异,这样,我们对于宇宙此处的认识就不能应用于彼处,那么,彼处的宇宙就不可知。如果是这样,那么任何认识都不可能,因为任何认识都没有普遍性,都只是当下的特殊经验,人类的任何知识也就无法形成。而事实却不然。\n  (2)从宇宙本身来看,也可以做这样的消极性证明:宇宙本身也必须是全息的,否则便无秩序和规律可言。宇宙如果不是全息的,那么宇宙就是处处相异的,处处相异则意味着没有统一性,因而也就不存在任何规律和秩序,规律和秩序必定是以统一性的存在为前提的。而现存的宇宙有着严格的规律性和秩序性,这足以表明存在着全息性。  (3)从人类认识自身来证明。人类的认识也遵循着全息原理,即总是由部分推及整体、从已知推出未知,这就意味着部分中已经隐含着整体、已知中隐含着未知,否则便不能进行这样的推论和认识。牛顿并不是测量了全宇宙以后才得出万有引力定律,而是从地球上的一个很小的区域(地球在宇宙不过是一个很小的点)得出数据以后,就推广于全宇宙。人类的认识无不如此,都是从已有知识探求未知知识。认识的这一全息原理是一切认识活动的最终前提,否则,任何认识都不可能形成。\n  (4)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得到一个肯定性的证明,不过这个证明实际上是全息原理的自证:如果宇宙存在着全息性,那么宇宙中只要有一例全息现象,就能够证明宇宙的全息性,因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于是,物理全息和生物全息现象都可以证明宇宙全息的存在,理由在于,宇宙中不可能有绝对孤立的现象存在,这些全息现象的存在一定有着普遍的根据,任何特殊事物的性质都是宇宙普遍性质在此处的显现。  由此,经验本身就不只是一种特殊的东西了,而是具有了普遍性。经验,尤其是体验,是最为特殊的东西,但在最为特殊的东西里边有着普遍的属性。这就是从经验里边为什么能够产生普遍知识的因由。  这里的经验自然不是普通所理解的经验,一般理解的经验就是感官的看、听、尝、触等活动。这些活动诚然也有其普遍性,但若是没有一颗敏感、明澈、有悟性的心灵,而是一颗迟钝的心灵,那么就难以从这些表面的感触中开启一个广袤的世界。这就与全息理论的另一个理由产生了关联:这就是全息的内在性。常有人问:你说每个事物包含着全宇宙的信息,我怎么看不到?理由就在于,他用来看的是肉眼,而不是“心”眼;是迟钝的眼,而不是有灵性的眼。\n  全息的内在性需要一颗明澈而富有灵性的心灵去感悟和开启。全息首要的含义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普遍联系,如果是那样,它也就没有什么新意了。全息的内在性,意思是:每个事物自身内部,进而宇宙的每一部分自身内部,都包含着宇宙整体的信息,更确切的说,包含着物质一切属性的信息。这意味着,任何一个事物,宇宙的任何一个部分,其内在的信息与宇宙是相等的,如果让它无限地演化下去,从任何一个事物或其任何部分中可以演化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亦即会演化为一个新的宇宙,从这个作用上说,每个事物或每个部分都是一个小宇宙,都是一个信息的宇宙。这样一种内在的全息,需要内在心灵的感悟,肉眼只能看到表面的东西。  这样看来,宇宙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是死,而是有生命的,任何一个部分中都包含着一切生命的信息。宇宙本身即是一永恒的生命,一切事物都是这一永恒生命的构成部分。我们所说的生命仅仅是这巨大生命的一个阶段、一种形态、一个瞬间。这里的“生命”一词并不是比喻,宇宙实实在在地就是生命。宇宙本身永恒地存在着、永恒地运动着,它的能量之巨大、生命力之强大,难以想象,没有任何一种我们所谓的生命能够与之相比,它怎么不是生命呢?在永恒的运动过程中,宇宙不断地变换着自己存在的形态,变成一个又一个新的事物,我们所说的生命,有哪一种具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又有哪一种具有这样巨大的变的能力呢?只有具有了这样一种在一切事物间变迁转化的能力,才能够具有永恒性。宇宙便是这样一个永恒的生命,它正是从一切事物的死亡中不断地获得再生,事物的死亡只是宇宙从一个生命过渡到另一个生命的桥梁,宇宙就从这永恒的死亡中永恒地再生着。\n  不言而喻,部分中所包含的小宇宙或其他事物的信息要展现出来,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一块石头绝不可能直接变成一头猪,但当条件具备了的时候,就可以。可是,一个事物或一个部分要演化成一个现实的宇宙,需要无限的条件,无限的信息需要在无限的时空中才能够展现出来,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大宇宙已经占据了这个无限条件,由此,个别事物或部分就只能具备有限的条件了。由于这个理由,有限事物或部分就只能展现出有限的信息。每个事物都力图展现出更多的内在信息,而这种展现的能力受到其所处条件的限制,因而只能显示为某种特定的事物。当把不同种类的事物排列起来的时候,每类事物就成为整个宇宙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一个向前运动着、试图成为更高一级事物的环节,每个事物都试图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宇宙。这就形成了由低到高的无数等级系列,低一级的受全息哲学引论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全息哲学引论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全息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种转化又是普遍的,这一点是人们普遍承认的。转化之所以可能,必定是由于转化成的事物已经以某种方式包含或者隐含在了原来的事物之中,否则便不可能发生这一转化。有些人不承认这一点,说新的事物之产生意味着本质上的变化,即是一种全新的事物,它并不包含在原来的事物之中。这一观点忽视了这样一个理由:按照这种逻辑,就会出现以\n到高一级的抑制,而不能成为更高的级别,所有级别又受到宇宙整体的制约。这样一个阶梯,作为一个过程来看时,就是进化论。既然每个事物都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为什么不表现出来全息哲学引论论文资料由.zbjy.提供,地址.呢?这个道理也不难理解:有限的时空里只能展现有限的信息,某一层次只能展现某一层次上的信息。其次,是由于形成整体的需要,即是由于整体的抑制作用,限制了部分中所包含的全部信息的展现。这就如同我们的身体,虽然每个器官甚至每个细胞都包含着整个身体的全部信息,但它们作为身体的一个部分必须停留在某个阶段,而不能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否则身体这个整体就无法形成,而只能处于不断地解体过程中。人类社会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当总统的权利,但却不能人人当总统,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社会就会解体,每个人就都是一个“国家”了。于是,每个部分就只能展现出某些特定的信息,而不能把内在的全部信息都展现出来。假如每个部分都不愿意成为整体的构成部分,那么,最终结果是大家同归于尽,若是不在一个整体中,部分也将失去自身的生命,从而也就不是真正的部分了,真正的部分一定属于一个整体。  这种内在全息同样不能通过经验得到完全的证明,每个事物所内含的信息是无限的,以经验证实的策略无法达到。但我们可以通过理论上的推论来证明:\n  其一,事物之间的转化是可经验的,同时这种转化又是普遍的,这一点是人们普遍承认的。转化之所以可能,必定是由于转化成的事物已经以某种方式包含或者隐含在了原来的事物之中,否则便不可能发生这一转化。有些人不承认这一点,说新的事物之产生意味着本质上的变化,即是一种全新的事物,它并不包含在原来的事物之中。这一观点忽视了这样一个理由:按照这种逻辑,就会出现以下情况:任何一个事物就会无条件地变成任何一个事物,比如猪变成狗,从鸡蛋里长出牛,西红柿变成茄子。新的事物既然原来没有被包含在别的事物之中,这意味着它不是来自原来的事物,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就成了理由,只剩下一种可能,就是它来自任何地方、任何事物,因而任何事物就可以变成任何事物。然而,事实并不如此,而是一定的事物只能变成特定的事物。这就表明,事物的这种变化一定具有其内在的“逻辑”,新产生的事物一定已经逻辑地隐含在原有的事物之中了,否则就不会有这种转化出现。大概没有人会不承认,这种转化过程是不可能有终结的,即是无限的,每个事物都隐藏着无限的转化能力,而这就意味着它包含着无限的可转化的信息。\n  其二,宇宙具有整体性,即宇宙中的一切构成了一个共同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部分是相互规定的,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是相互规定着的。如果不是这样相互规定着,宇宙就不可能有这样严格的规律性。这种相互规定就使每个事物、每个部分与宇宙整体发生了整体性的关联,没有一个部分不是与宇宙整体处于全向的联系之中。通过这种相互规定,宇宙中一切事物的信息便在不同的事物间交流着,换言之,每个事物就得到了不同事物的信息。而宇宙整体规定着每一个事物,通过这种规定,也就把宇宙整体的信息输入了每个事物、每个部分;如果没有信息的输入,就不可能对某个事物产生规定和制约。可是,宇宙是无限的,无限的宇宙怎样规定着一个有限的事物?我们只能这样回答:无限的宇宙以无限的方式无限地规定着无限的事物。这种规定远远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因为每个事物的无论多么微小的部分,哪怕一粒沙子、一颗粒子,都受到这种无限的规定。  不用说,这也只是我们的理解和推论。至于这种全息性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不可能有最终的答案。全息性是无限的,对于无限的东西,不可能有答案。  由上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既然每个事物或部分都包含着无限的信息,也就意味着包含着全部信息,而不是有限信息。如果所包含的仅仅是有限的信息,就不是“全息”。许多人主张全息不建全,因为我们从部分中不能发现有关整体的全部信息,而只是有限信息,所以全息的实质是“类似”\n。假如真是这样,全息这一概念就没有作用了。全息一定是全的,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是无限的,也即全息是绝对的。  为什么是绝对的?有限事物为何又怎样包含着无限的信息或无限的宇宙信息?这自然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但“不建全”的不是存在,而是我们的认识。“全息不建全”,是我们的认识能力造成的,而不是存在本身的理由。  而就事物自身而言,所谓“不建全”则是由于前文提到的宇宙整体以及其他一切事物对本事物或本部分的抑制造成的。由于这种抑制或制约,一个事物就只能显现出有限的信息,表达出某些特定的信息,而其他的信息则潜在地存在着,那些无限的信息无限地潜在着,以至于我们无法窥见其面目。我们看到的只是那些表面的或比较浅层次上的信息,是我们所能够看到的信息。但在实际上,每个事物或部分都具有成为一个宇宙的能力,如果给它无限的时空,它就能够展现出无限的信息。每个事物都是潜在的无限,都隐含着一个广袤的世界。  部分中所包含的信息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是沉睡着,而不是沉寂,只要拂晓的阳光一到,就会把它唤醒。那些隐藏着的信息,随时准备着踏上无限的征途。\n  (5)从信息方面进行论证。全息哲学根本上确定了这样一个原则,或者说,这个原则也是对全息原理本身的一个最根本的证明:信息不能于无,而只能来自于有。  可以考虑这样一个理由:宇宙中的事物来自于何处?新事物是从哪里来的?它们绝对地是新的吗?也就是说,它们是从来没有以任何形式存在着而突然出现的吗?这个理由的实质是,宇宙中有没有绝对的创造?或者说它们原本以别的形式存在着,因而所谓新事物不过是一种显现?我认为只有后者才更可以理解,而前者则是不可思议的。  一个系统中的新信息是从哪里来的?有人回答说是从系统之外来的,即新事物的出现是由于从系统之外加入了新的信息。我们暂且承认这一点,继续推论下去:按照这种逻辑,宇宙中的事物就只能来自宇宙之外,因为,宇宙是我们所知的最大系统,若新事物的出现是由于系统得到了系统之外的信息,那么就只能说,宇宙中所以有这么多事物出现,是由于从宇宙这个系统之外加入了新的信息!然而,这是十分荒唐的,因为宇宙没有“之外”。  可以以小的系统——地球——\n为例来说明这个理由。地球上的生物来自何处?按照上述观点,是来自地球之外,即是由于地球以外的各种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如果地球是一个封闭系统,那么地球上就不可能产生任何生物。我们可以承认这一点;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确定地发现地球以外是有生命的,因而这就意味着,在地球以外那些作用于地球的没有生命的因素中已经包含着生命的信息,至少,在本无生命的地球自身和这些作用于它的因素中已经包含着生命的信息;假如这些因素中没有隐含生命信息,那么,无论怎样的相互作用,无论从系统之外加入多少因素,都不可能产生生命。那些低级的物质中已经包含着各种高级的物质形态或属性,否则,就不可能从这些低级的物质中演化出高级的物质形式。地球上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表明,生命已经蕴涵在那些无生命的物质形态中;如果其中没有包含任何生命的信息,那么不管条件多么合适,都绝对不可能产生生命。  推而广之,宇宙的任何信息只能来自其自身,即任何事物在其产生之前,就已经以信息的形式存在于宇宙之中,所谓新事物的产生不过是一种显现,根本上不是创造,宇宙中没有绝对的创造,一切都已经以某种方式存在着了。既然现存的已经以某种方式存在于过去之中,那么,未来的一切事物也就必定已经以某种方式存在于现在之中了。既然地球——一开始也不过是一块巨大的石头——能够演化出生命,那就表明在这块“石头”中已经蕴涵着生命的信息,不然,则无法演化出生命;既然地球上的石头可以演化成生命,那么宇宙中任何一个地方的石头也就能够演化成生命——只要条件合适。反之,假如认为宇宙中存在着绝对的创造,新事物是从来没有以任何形式存在过的,是从来没有\n全息哲学引论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全息哲学引论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全息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的,那么这些事物的出现就只能是一个奇迹,我们不能不产生这样的疑问: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是这样,信息就失去了,没有的东西是不可思议的。  由此看来,事物的所谓发展,实质是一个展开的过程,而所谓消失,则是一个收敛的过程。现在的每个事物,其中既包含了它自身的全部演化史,也包含着未来的全部历程,甚至一直到整个宇宙的历史和历程。宇宙中没有真正的创造,也没有真正的消失,整个宇宙之流是一个各种形式、形态不断流转的过程。  信息既然只能来自于有,既然都是已经以某种方式存在着的了,那么在任何一块物质中就蕴涵着未来的全部事物,正如在过去任何一块古老的物质中已经蕴涵着今天的一切事物一样。  可是,按照人类的逻辑,从上面这些观点推论下去,就一定会得出这样一个命题: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必定的,没有任何偶然性,亦即一切事物及其存在状态和运转轨迹都是预定的。这就是当年王兆强向我们发出的诘难——\n这是我所看到的所有诘难中最强有力、也最有深度的一个理由。他这样发问:既然宇宙万物的发展过程只是潜在信息的展现,那么宇宙中就没有任何偶然性的东西,一切都是既定的,那么请问:在宇宙最初的那个奇点中是否就已经有一个小王存臻和严春友存在了呢?⑨这听起来诚然是荒唐的,可是,从逻辑上推论则必定如此。事实上,这个理由不仅仅是全息哲学所遇到的理由,也是我们人类的整个思维所遇到的理由。我们承认宇宙是有规律的,而规律一定是具有必定性的。必定的东西则是一定如此,不可能有任何转变。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追问:这个有限宇宙在毁灭以后,重新开始下一次过程的时候,是否会与上一次的过程完全一样?如果完全一样,那么,在第二次过程中是否还会产生与第一次过程中完全一样的人和物?比如依然会产生出一个叫王兆强的人,同样还有两个叫王存臻和严春友的人,而这个王兆强依然会向他们两位提出同样的理由?如果是这样,就显得很荒谬;可是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又怎么能够说第二次过程与第一次过程遵循着相同的规律呢?那还有什么规律可言呢?  人们自然会有一些解决办法。人们可以说,规律只是质上的,而不是量上的;或者说只是类上的,而不是个体上的。对于王兆强的理由也可以用同样的解决方式,这就是:在全息关系中,部分中所包含的全部信息是指类的或本质的信息,而不是全部的个体信息和量的信息。\n  这样诚然避开了上述疑难,但却产生了新的理由,这就是:如果规律是这样的,那么这种所谓规律就是一种模糊的、笼统的、大概的东西,其所产生的事物也应当同样是模糊的。然而事实并不如此,每个事物之精确,是我们人类的思维难以想象的。仅就我们所熟知的科学技术所揭示的情况看,是不能有毫厘之差的,比如航天飞机就是如此;再如人类的基因有些许变异,个体便会畸形;我们的身体,每根汗毛,每个细胞及其运转方式、寿命,与其他细胞的关系,都是预先规定好了的,不能有分毫差错;我们的每个器官及其功能,也都是预定好了的,不能有丝毫错乱。究竟是怎样预定的,大自然何以有这样高超的智慧,则是我们所无法理解的。  而上述回答也存在着自身的理由,即与全息概念本身的含义相违背:这样所包含的就不是全部信息,而只是部分信息了。一个事物,仅有类的、本质的信息或普遍的规律性的信息是无法产生的,必须具备全部特殊性的信息才会形成,才会成为“这一个”。  这样,在每个个体事物中,实际上都包含着全部普遍性的信息,但是,这些普遍的信息在每个个体中都特异化了,即都成为了“这一个”\n。从抽象的角度看,所有事物都是由原子构成,但是这些原子在不同的事物中性质却不同。我身上的原子与猪身上的原子并无不同,但这原子在猪身上就显现出猪性,在我身上显现出人性。在现实事物中,根本不存在普遍性的东西,普遍性不过是思维抽象的产物。我们所谓的具有相同性质的原子,不过是作为概念而存在着的孤立原子,而在每个现实事物中存在着的原子则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它们都受制于其所依存的整体,表达着相应整体的性质,是后者的构成部分。  上述解决方案还有另外一个理由:如果说宇宙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全息的,则信息又成为有限的了,即每一次的循环都展现出同样的信息,那么,展现完了再重新开始,因而信息必定是有限的。可是,前面我们说过,宇宙是无限的,其信息应该是无限的。  对于这些理由,如同前边所说的宇宙绝对必定性那个理由一样,我们无法做出合理的回答,因为它们无法证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这里进入了无限的领域,一旦进入无限,我们就不可能判断其是非。这个领域属于信仰,只能用信仰去解决,即是相信还是不相信,除此之外,不能有知识作用上的答案。人类没有能力理解无限。\n  全息原理其实还可以从系统论的角度得到证明。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中的部分是由整体规定的,那么,系统整体在规定其各个部分的时候,必定会把整体自身的信息输入到各个部分中去,整体对于部分的规定不仅仅是物质和能量的规定,同时也一定是信息的规定。在整体与部分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各个部分的信息也自然地会反馈到系统整体这个层面上。由此,便造成了系统整体与各个部分之间在信息上的映射和对应,从而使各个部分包含着系统整体的信息。应当说,全息论是系统论的一个必定的结论;或者说,彻底的系统论,一定是全息论,系统论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全息论。  上述全息哲学的基本原理,对于解决以往哲学所提出的理由,将会提供一个崭新的角度;同时,它也将会给哲学研究开辟新的领域。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能多说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