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00 KB
- 2022-08-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哲学常识主干知识归纳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运用环境: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和科学发现、对微观世界的研究成果;人类对沼泽、湿地、草原、森林的破坏或保护;对自然界的改造、对生物的引进和培植等等。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社会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3、世界物质性原理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运用环境:根据客观实际的具体情况,去采取措施,去改造自然或社会。如“针对…去做…”、“面对…、随着…去做……”、“社会或生活发生了……变化,我们应该去做……”。5、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运用环境:对自然、社会的研究和正确发现。6、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地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7、.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客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要认识利用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理解:人们利用规律的表现: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也可以改变和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6\n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2、因果联系及其方法论意义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⑴、我们必须把握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结果;(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3、整体和部分的区别与联系及其方法论意义区别:第一,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它不能同时又是部分。第二,整体和部分的地位与功能是不同的。有三种情形: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联系:第一,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第二,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汇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方法论意义:(1)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应该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在强调局部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5、.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6、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事事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普遍性原理对我们的指导作用⑴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⑵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7、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及表现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6\n。一方面,普遍性富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②二者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随着场合的变化,普遍性和特殊性也是可以变化的。方法论:(1)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2)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9、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方法论:⑴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⑵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0、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原理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⑴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⑵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1、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第一,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第二,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⑴要重视内因的作用(2)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12、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的发生,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新的事物又开始了新的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引起新的质变。事物就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质变;二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6\n方法论:(1)要坚持适度原则。(2)要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3)要重视量的积累。⑷调整优化结构13、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道路认识论: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包括三个方面: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的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的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说的“做”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2.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正确的指导人们的活动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行动、利用规律、创造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③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去战胜3.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要求人们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和利用规律,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总是表现本质,本质离不开现象。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⑴、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⑵、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6.认识的根本任务及其原因:根本任务: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原因:①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②6\n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③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的指导实践。科学理论有重大的指导作用。7.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8.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必须具备的条件:①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②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即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有表及里”的加工制作。9.认识需要不断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完成。从深度上讲,人们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人们的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讲,人们的认识必须向前推移。因而,认识总是要发展的。认识无止境,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10、实践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有三个基本特征: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②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③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11.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①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③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的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客观地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1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⑵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方法论:坚持实践观点,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方法论: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6.青年学生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①这是由青年学生的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所决定的。②青年学生只有通过与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熟悉工农群众,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克服自身的缺点和弱点。③把读书实践结合起来。④6\n虚心向工农群众学习,不断拓展、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⑤应该在“情、理、行”三方面来一个彻底的转变。7.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相互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改造世界又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改造主观世界主要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相互作用之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不断的完善这样的双重目的。二.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2、价值观对人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3、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我们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反对小团体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5、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⑴个人和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⑵个人和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⑶青年们要坚持个人和社会的统一。6、人生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必须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7、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重大指导和促进作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