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52 KB
  • 2022-08-18 发布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农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IntroductionofAgronomy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编号:0803101014课程总学时:20学时适用专业及年级: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三年级。先修课程:生命科学概论、机械制图与CAD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基础、电工学、电子学、机电控制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备构造、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大纲主撰人:张宇光课程归属单位:机械工程学院制定时间:2007年11月3日一、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二、教学目的根据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方向)2007级专业培养方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性能设计研究、使用管理及现代生物学知识,能在农业机械设计、机械化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农业机械化4\n规划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根据上述培养目标与要求,作为专业必修课,“农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应使学生对农业生产科学知识有一定的、必要的了解,对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密切相关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及要求有一定的了解;懂得在处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基本要求,为恰当地解决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方面的协调,促进农业生产的安全、优质、高效、低耗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农学基本知识与理论基础。为适应在农业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运用维护及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农学理论基础。三、教学要求(一)了解农业生产方面的一些基本规律与理论。(二)了解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基本要求。(三)了解为实现农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而采用的主要农业生产技术措施。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见下表: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课程内容项目合计学时讲课习题课实践备注第1章绪论11第2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22第3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22第4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44第5章作物种植制度11第6章作物育种与种子产业11第7章作物生产技术44第8章植物保护11第9章作物生产现代化44合计204\n五、考试本课程为考查课。学习成绩的评定,可根据课程结束的考查测验成绩为主,结合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综合评定。六、课程作业要求根据专业培养目的与要求和本课程性质,决定了其课程作业的重点,应是帮助学生掌握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农学基础知识。通过对农业生产实际的考察了解,帮助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作业多以考察思考与分析题形式,结合章节内容考虑。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农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技术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农产品的生产。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农产品生产条件和技术措施的方方面面。既涉及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又具有与实际生产密切联系的实践性很强的特点。结合专业特点,教学中应注意:1、学生应具备必要的植物与生物基础理论知识。2、在教学中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尽可能为学生创造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机会。3、重点突出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时的限制,只能使学生对农作物生产学的研究范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此,应强调学生对本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与规律、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与方法的掌握,以提高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适应能力。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4\n(一)教材1.杨文钰等.农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李建民.农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二)参考资料1.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学基础.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2.官春云.农学概论.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4.曹卫星.作物学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大纲制订人:张宇光2007年11月系、室、中心主任审核、签字:年月院审查专家组成员审核、签字:年月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