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50 KB
- 2022-08-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农学类专业就业状况分析农学就业方向及前景一、就业方向1.植物生产类一般可以都到农业、园林及植物所等科研、生产及管理机构工作。2.动物生产类一般可以到农业、园林及植物所等部门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生产及管理等工作。3.水产类一般可以到水产部门工作,也可到海洋、海运、轻工、外贸、环保等部门从事科研工作,也可选择这方面的项目进行操作。4.动物医学类一般可以选择到各级兽医防治、科研、教育、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及动物检疫站、商品检验局、生物药品制造及动物食品加工单位工作。5.森林资源保护与环保类大多可以从事水土保持、沙漠治理、园林、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工作。但并不是所有毕业的同学都到上述对口行业、对口企业工作,以上海交大为例,除动物医学、园林专业以外,毕业后真正从事农学专业工作的学生比例并不高,2006届、2007届农学专业毕业生到农林牧渔业就业人数所占比例仅为10.17%和12.78%。二、就业前景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与学校的地域性关系很大,也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关。比如北京农业研发企业少,用人单位需求持平,每年的变化并不大,大学生村官就业正成为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新增长点。区县到高校招人时会特别关注毕业生懂不懂畜牧、懂不懂种植,因为农村基层工作毕竟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管理的结合体,在这方面,农学专业毕业生更有用武之地。即使是研究生,如果有意向、有兴趣,在村官就业专项上还是非常有优势的。.--\n-新农村建设,使得农村或者与农村相关的部门求贤若渴,让农学专业毕业生大有用武之地。国家现在对涉农行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如果有些同学希望在这个领域创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无论是哪个专业,都有其用武之地,如果我们学与做两者都很到位,肯定能谋得一份理想的事业,海天教育建议大家在选择专业里既分析各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发展空间,同时又要结合自身的兴趣。农学类毕业生就业分析(一)农学就业由“冷”变“热”“农业院校喊渴,农业院校纷纷改名弃‘农’……三四年前,在相当多的地方,这样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城里孩子自然压根儿不曾动过报农学的念头,就连农村考生,也畏“农”如虎。可如今,当年不少并不情愿走进“农”门的大学生毕业了,他们的就业状况之充分,颇出乎我们意料,久居“冷宫”的农学真的开始“吃香”了!1.疑问:农学就业真的“吃香”吗?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加速建设,使得农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逐步增大,近年来弄学专业就业比较平稳,而且在整体就业压力比较大的背景下,稳中有升。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除动物医学、园林专业就业形式较好以外,毕业后真正从事农学工作的学生比例并不高,因此还不能说“个个吃香”。除了具体专业就业的差别外,农学毕业生就业与学校的地域性关系也很大,比如像北京、上海等地区农业研发企业少,用人单位需求相对持平。据调查显示,上海交大2006届、2007届农学专业毕业生到农林牧渔业就业人数所占比例仅为10.17%和12.78%。据调查显示,目前学农学的仍以农村孩子居多,他们的就业渴望远比城里孩子要强烈得多,他们不能容忍自己一毕业就失业。求职门坎较低,恐怕也是农学毕业生就业较为充分的重要原因。解答一:农学就业率高源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农业一直备受重视。如今,耕地在减少,人口在增加,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为此,农业科学家们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的新思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1世纪所需的农业科技人才,不是几十万,而是成百万。所需人才的专业门类,不仅包括传统的农、林、畜、牧专业,而且还需大量的生物工程、海洋养殖耕作等现代化的新型专业。.--\n-近两年来,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在迅速增强,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果树、种子、蔬菜、昆虫学、农学等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人们对“绿色环境”的要求提高了,从家庭绿色点缀到社会环境绿化,这都带动了社会对风景园林、观赏园艺、花卉等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解答二:农学就业率高源于政策经济的调整近年来,国家不断进行宏观政策调整,加大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解决的力度,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重视,使得农村求贤若渴,让农学专业学生大有用武之地;其次全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城市就业难度增加,也使得一些学生选择面向更广阔的农村就业;而且多年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和社会舆论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此外,一些涉农岗位求职门槛相对较低,也促成一些就业愿望迫切的农学专业农村生源积极就业。2.“村官”成为农学的新就业趋势近年来,高校就业的指导和社会舆论的努力,使大学生“村官”等就业专项成为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新增长点。据北京某高校就业中心负责人介绍,参加大学生“村官”计划面试时有个明显的感受,虽然“村官计划”等就业专项面向所有专业学生,但农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优势比较明显。区县到学校招人时特别关注毕业生懂不懂畜牧、懂不懂种植,因为农村基层工作毕竟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管理的结合体,在这方面,农学专业毕业生更有用武之地。近年来,随着毕业生就业观念的逐渐转变,也有更多农学专业毕业生愿意选择基层就业。(二)“潜力职业”分析1.酿酒师:品味坛坛香醇职业定义:酒类酿造过程中,从事指导生产工艺设计、参数控制等工作的人员。需求分析:我国目前有酿酒企业15600余家从业人员800多万从事酿酒的技术人员100万人左右,而传统的密集型劳动模式正在被淘汰,对酿酒行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化技能要求更高。生活离不开酒,但人们更注重健康,酿酒师的地位与作用凸显。相关专业:食品加工专业2.农作物种子加工员:生产好种子为人民增收.--\n-职业定义:从事种子预处理、干燥、清选、分级等工作的人员。需求分析:通过种子加工,实现精量半精量播种是当前节约型农业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技术内容。在目前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农村小规模经营情况下,要加快种子加工处理科学技术推广应用,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相关专业:种子加工专业3.农业技术指导员:做好农民的老师职业定义:从事农业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开发和信息服务的人员。需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和繁荣农村经济,必须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切实把农业发展纳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预计在未来10年内,这一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农学专业就业状况分析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而基层农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却很少,这就是人才需求的潜力所在。但近些年来,本专业毕业生有怕吃苦、风险大、待遇低等思想,不愿到基层去工作;同时很多涉农单位也以经费不足,人员满额等理由拒绝接受毕业生。这些原因造成目前农学毕业生就业较难的现状。农业投资高、产出少导致涉农学行业目前不景气,使农学毕业生待遇普遍较其他专业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再仅仅重视食物的量,而更重视其质。对食物“质”的要求高,无疑会增加对农作物的质量要求;并且国家“重农”政策逐步实施,这将会大大提高农学相关行业人员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农学专业将会变得日趋重要。因此笔者针对农学专业的特点及其就业前景做了这篇调查报告,希望能对今后的农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起到一个指引的作用。二、农学专业介绍农学专业就业方向为农学相关行业的技术设计与推广、经营与管理、教育与科学研究等。该领域就业前景很好,在国家的调控下,将会有较大的人才需求。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n-三、农学专业的就业现状、方向及其前景(一)农学专业就业现状近些年来,本专业毕业生有怕吃苦、风险大、待遇低等思想,不愿到基层去工作;同时很多涉农单位也以经费不足,人员满额等理由拒绝接受毕业生。这些原因造成目前农学毕业生就业较难的现状。农业投资高、产出少导致涉农学行业目前不景气,使农学毕业生待遇普遍较其他专业低。近几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有减小趋势,而考研的百分率却有较大增长。以中国农业大学近几年农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97届毕业生就业百分比为76.8%,考上研究生的占毕业生总人数比率为7.1%;98届,前者为64.7%,后者为 12.6%;99届,前者为67.9%,后者为13.6%:2000届,前者为44.1%,后者为28.8%。不难看出,今后本专业毕业生考研究生将是一个热门选择。而在就业的毕业生中,大部分就业于科研院所或种子公司,分别为13.5%和11.9%,占一次就业总人数的57.6%。但是随着社会对农业、对农业院校观念的转变,2000年以后,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学校自身实力、知名度提高。现代农业依靠生物技术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社会上对农业认知发生变化,大家逐步改变了原来的“学农就是种地”,农学就是和黄土地打交道的传统观念,农学类专业都呈现出蓬勃的上升之势,就业面也越来越广,社会地位和声誉都在提高。特别是在2006年,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农学学生就业率居于各专业之首,达到78.38%。由此看来,农学专业及其毕业生的就业都在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21世纪农学专业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二)农学专业就业方向农学类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可概括为:1.植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农业、园林及植物所等部门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生产及管理等工作。2.动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动物饲养、动物生产等部门从事技术管理、生产现场的技术工作、科研等工作。3.水产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到水产部门从事水产品的增殖、养殖、保藏加工利用及渔业技术设备研究、制造工作,也可到海洋。海运、轻工、外贸、环保等部门从事科研工作。.--\n-4.动物医学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各级兽医防治、科研、教育、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及动物检疫站、商品检验局、生物药品制造及动物食品加工单位工作。5.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想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林业、环保等部门从事沙土保持、沙漠治理、园林、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生产、科研、工程技术、管理及森林旅游等工作。(三)农学专业就业前景1.农业类人才市场走势上扬近年大学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上,农学专业人才成为亮点,农业类人才逐渐成为职场新宠。21世纪中国所需的农业科技人才可能要达到几百万。现代农业的概念远远超过人们的传统所认为的,种菜种粮。养猪养鸡的范畴,已经涵概生态,营养,动植物检疫,食品加工、克隆、花卉、草坪、农药、化肥、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农村社会的发展、规划、开发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进期,农业人才招聘会频频举行,农业人才走势上扬,一向相对冷门的农业类人才逐渐成为职场新宠。随着国内绿色景观神态的逐渐重视和深度开发、农业、园林、绿化、环保,园林/园艺景观设计及建筑规划类人才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宠,也是当前人才市场供求的热点;从而绿色之旅和以人文为主题的农家之旅成为当今旅游的业的时尚,与园林,环保形成了就业链;一向相对冷门的农业人才近两年来也备受社会的关注。以往作为冷门的农学也开始回暖。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方面的人才,农学作为培养农业生产很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的学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国内招聘状况与专业预测2005年5月27日北京首场农业人才招聘会在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人才市场举办。6月22日至7月5日,农博人网和中国国家人才网合办了为期两周的第五届全国人才网络招聘大会农业人才分会,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正大集团等一批知名的是涉农企业都上网招牌,其中正大集团一口气推出几百个空缺的职位。6月29至7月26日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人才时常正在进行农业、园林、环保、旅游专场招聘会。.--\n-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几百万家农业企业,其中北京有农业公司2000多家。北京农业企业中的畜牧行业占的比例较大,其次、食品园艺花卉、蔬菜等行业也比较多。虽然北京不把农业生产作为发展的重心,但许多的农业企业把总部都设在北京,而且大部分的企业都在北京开发了销售中心和研发中心。北京研发人才集中,市场庞大,从而带动了对北京的农业研发和销售人才的需要。高级管理人才非常缺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从目前情况来看,大专院校等教育机构是我过农业人才的培养和供应的主力军。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人实在难找,因为与一般的管理职位不同,大部分行业的管理职位并不需要特别的专业知识,但农业企业则不同,必须要求既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又有扎实的农业知识基础,而目前的国内农业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是实干起家的,缺乏足够的专业管理知识。据国家人事部的预测,今后几年急需的人才主要有8大类,农业科技人才与高心的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和律师人才并列其中。21世纪中国所需的农业科技人才可能达到几百万。专家分析指出,农业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需求增加,是与现在的国家的大环境对农业的发展极为有利,并且与其他相关的食品业、乳业和奶业等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中国农学类专业院校排名纵览中国农学专业院校排名纵览(2008~2009)一、农学一级学科最新排行:作物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2.中国农业大学3.华中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河南大学2.浙江大学3.扬州大学4.西北农业科技大学5.山东农业大学6.湖南农业大学7.东北农业大学8.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浙江大学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2.华中农业大学3.华南农业大学4.湖南农业大学5.西南大学6.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利用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浙江大学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2.中国农业大学3.沈阳农业大学4.华中农业大学5.西南大学6.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中国农业大学2.南京农业大学3.浙江大学4.西北农业科技大学.--\n-优势学科单位:1.华南农业大学2.福建农林大学3.华中农业大学4.云南农业大学5.湖南农业大学6.西南大学畜牧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中国农业大学2.东北农业大学3.南京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浙江大学2.四川农业大学3.甘肃农业大学4.华南农业大学5.西南大学6.内蒙古农业大学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华中农业大学兽医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2.中国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华南农业大学2.扬州大学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东北农业大学5.吉林大学6.华中农业大学7.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北京林业大学2.东北林业大学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南京林业大学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西南林学院3.浙江林学院4.内蒙古农业大学5.福建农林大学6.河北农业大学7.安徽农业大学8.江西农业大学9.华南农业大学水产重点优势学科单位:上海水产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中国海洋大学2.华中农业大学3.大连水产学院4.浙江大学二、农学一级学科中的专业排行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2.中国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河南农业大学2.扬州大学3.华中农业大学4.沈阳农业大学7.山东农业大学8.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中国农业大学2.南京农业大学3.华中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浙江大学2.河南农业大学3.四川农业大学4.华南农业大学5.华南热带农业大学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6.东北农业大学.--\n-果树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华南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华中农业大学2.中国农业大学3.浙江大学4.山东农业大学5.河北农业大学6.南京农业大学蔬菜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2.沈阳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浙江大学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东北农业大学4.华中农业大学5.中国农业大学茶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浙江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湖南农业大学2.安徽农业大学土壤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浙江大学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2.中国农业大学3.沈阳农业大学4.华中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中国农业大学2.南京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浙江大学2.华中农业大学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沈阳农业大学5.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中国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2.浙江大学3.福建农林大学4.华南农业大学5.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中国农业大学2.华南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2.浙江大学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中山大学5.福建农林大学.--\n-农药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浙江大学2.南京农业大学3.贵州大学4.华中师范大学5.南开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中国农业大学2.华中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广西大学3.南京农业大学4.扬州大学5.安徽农业大学6.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中国农业大学2.东北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四川农业大学2.浙江大学3.南京农业大学4.华南农业大学5.吉林农业大学6.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甘肃农业大学2.内蒙古农业大学3.新疆农业大学4.兰州大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等)优势重点学科单位:西南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浙江大学2.苏州大学3.南京农业大学基础兽医学优势重点学科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2.中国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东北农业大学2.华南农业大学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华中农业大学5.内蒙古大学预防兽医学优势重点学科单位:1.扬州大学2.华南农业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2.吉林大学3.中国农业大学4.浙江大学5.华中农业大学6.河南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n-优势重点学科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中国农业大学2.东北农业大学3.吉林大学4.华南农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优势重点学科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优势学科单位:1.东北林业大学2.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优势重点学科单位:北京林业大学重点学科单位:1.东北林业大学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南京林业大学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保护学优势重点学科单位:北京林业大学重点学科单位:1.东北林业大学2.南京林业大学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经理学优势重点学科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重点学科单位:1.北京林业大学2.浙江林学院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优势重点学科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重点学科单位:1.北京林业大学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西南林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优势重点学科单位:1.北京林业大学2.东北林业大学重点学科单位:1.华中农业大学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南京林业大学4.中国农业大学5.南京农业大学6.华南农业大学7.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水土保护与沙漠化防治优势重点学科单位:北京林业大学重点学科单位:1.东北林业大学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内蒙古科技大学4.中国农业大学.--\n-水产养殖优势重点学科单位:上海水产大学重点学科单位:1.华中农业大学2.中国海洋大学3.浙江大学4.宁波大学捕捞学优势重点学科单位:中国海洋大学重点学科单位:上海水产大学中国知名五大农业类院校【中国农业大学】一、中国农业大学实力介绍中国农业大学是中国一流大学、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教育部直属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占地面积1.3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89.5l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46.65万册。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是中国一流研究生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9个。在4个学科门的14个一级学科、44个二级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在7个学科门的28个一级学科、65个二级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二、中国农业大学强势专业介绍全国排列第一的农学专业中国农业大学作为农业型大学的龙头,农学类专业在全国的排名自然具有相当优势。首先在全国64所农业大学里,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学类专业排为第一,属A++级。它拥有7个一级学科19个二级学科。其中排名为第一的专业有:(1)作物学★:第1名A++/36。2个二级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第1名A++/33;作物遗传育种学☆:第3名A++/34。(2)农业资源利用学★:第1名A++/30。2个二级学科。土壤学☆:第1名A++/25;植物营养学☆:第1名A++/22。(3)植物保护学★:第1名A++/38。3个二级学科。.--\n-植物病理学☆:第2名A++/30;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第3名A+/30;农药学☆:第1名A++/22。全国排列第一的工学专业(1)食品科学与工程★:第1名A++/5l。4个二级学科。食品科学△:第1名A++/40;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第2名A+/10;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第1名A++/28;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B+/11。(2)农业工程★:第1名A++/38。4个二级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第2名A++/30;农业水土工程△:第2名A++/16;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第2名A++/16;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第1名A++/10。以上排名均出自排名专家武书连,具体说明如下:1、A++、A+、A、B+、B、C+等字母表示院或专业的等级:A等研究生院共29所,分A++级、A+级、A级三个级别。A++级属于实力最强的12所研究院。大学研究生院共分为11个等级,A++级最高,E级最低。2、“自然科学第13名,A+级/340”表示该校的自然科学在全国排名第13,后面的“/340”表示在全国340所可以授予自然科学博士或硕士学位的大学中,该校排在第13名。3、一级学科后的“★”表示有该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家重点学科符号;“△”表示该二级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表示该二级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但已经至少连续三年没有招收博士生。三、中国农业大学强势专业深度解析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2007年6月24研究生招生咨询会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当我们问起中国农业大学研招办老师农大最强势的专业是什么,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食品科学。的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将得到全方位的改进,人们日常的食物结构也将随之调整。人们在注重食物的可口之外,将更加注重食物的营养构成。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愈来愈成为竞争的焦点。而各个大学也在不端加强该专业的建设。中国农业大学作为传统的农业类老大,在该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着得天独厚的优势。.--\n-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告诉《财经时报》,目前全国共有100多个食品学院(系),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罗云波说,过去中国处于“短缺经济”时期,只有很少的几个农业类大专院校设有食品专业,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近年,许多轻工院校、商学院和综合大学都开办了食品专业。从1997年至今,中国食品行业的产值始终在GDP总量中占第一位,食品人才需求数量的大大增加,也为食品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罗云波认为,中国的食品人才数量总体上是匮乏的,各个院校根据各自不同条件,对食品人才的培养进行高、中、低各档次定位,使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数量有很大提高,这是一件有积极意义的好事。但目前国内院校对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参差不齐,有点乱,表现在食品学院(系)的建设乱,学科能力差”,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首席科学家刘秀梅也向《财经时报》表示,目前在食品安全的高端人才培养方面,国家投入还不够,“疯牛病、二恶英出现时,我们国家当时只有极少数的几个秀梅认为,食品安全的人才还要加强培养,要加大“储备性研究和储备性人才”的力度,“美国在十几年前和我们现在的水平也差不多,大家要走的路子也差不多。”而且自从进入WTO以后农业产品出口贸易日益活跃,比起经贸方面的人才,技术性的质量工程师已经是炙手可热的急需人才,特别是掌握多语种的工程技术人才被各大型跨国食品&药物集团公司青睐;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在FAO(国际粮农组织)中越来越被重视,该组织今年年初公开的招聘启事很多职位都急需在农产品开发或质量体系管理中有一定经验的人才。所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可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介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由原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和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食品工程系于1995年合并而成,2002年7月前学院一直分东西两个教学科研区,2002年7月实现实质性融合,学院全部迁往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并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学院下设三个系和四个研究中心,三个系分别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食品生物技术系和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四个中心分别是:葡萄酒研究中心、食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日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国家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学院现有14000平米的实验办公大楼,除各教授实验室外,还有500人报告厅、多媒体会议室、资料室、计算机室、开放实验室等硬件设备。.--\n-学院共有92名教职工,其中教师76人,包括教授19人、副教授28人,正副教授占教师人数62%,教师中从英国、法国、日本、以色列、波兰、荷兰和美国回国和国内培养的博士38人,占教师人数50%。目前学院拥有食品科学和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设有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7个硕士点。食品科学和工程在“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排名第一,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农业部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现有博士后流动站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各一个,此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食品学院(系)院长(主任)联谊会、中国农学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分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分会、中国园艺学会园艺产品采后技术分会和葡萄酒分会均挂靠在我院。学院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农业部“948”引进项目、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教委、科技部、农业部、霍英东基金等资助的科研课题,另外还承担着企业、部门间的横向课题和其他多项国际合作课题。学院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与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院校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目前与上海爱普公司、南京雨润集团、河南双汇集团、北京汇源集团、新疆屯河集团、英国联合利华、瑞士雀巢公司、美国普渡大学、美国加利佛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日本食品综合研究所、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保持着经常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考生限制:1.年龄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和我校特殊专业的基本要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者(HBsAG+)不能报考“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各专业。对于同等学历的要求:由高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补修报考专业本科主干六门课程成绩单、公开发表的相当于本科毕业的第一作者专业论文(以上两项仅对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专科毕业生,其他考生可免)、取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或达到大学本科毕业水平(须提供证书)。通过初试后,须加试两门不同于初试科目的本科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还将加试实验技能等科目。【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是一所直属教育部领导的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现任党委书记管恒禄教授,校长郑小波教授。.--\n-南京农业大学前身是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和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时,上述两院以及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两所重点农业高校之一。1972年搬迁至扬州,与当时苏北农学院合并成立江苏农学院,1979年搬回南京,恢复为南京农学院。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1999年4月首批通过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2000年6月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顺利通过评估转正。学校还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办学规模全校各类在校生共有24000多人,其中研究生4000多人,本科生13000多人。——教学机构:全校现有生命科学学院、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含渔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动物医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含土地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含乡镇企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6个学院和体育工作部。另设有金陵研究院、成人教育学院、长江学院和日语培训中心等。——学科专业设置:现有11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博士学科专业、77个硕士学科专业、53个本科专业,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以及兽医博士、兽医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等五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以及包括成人教育与干部培训在内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400多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博士生导师180人,硕士生导师400人,教授、副教授600多人,国家、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专家4人,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5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8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8人。.--\n-——科学研究: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建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大豆改良中心,15个省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工程与检测中心,以及85个校级研究所、研究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五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等各级、各类项目立项总数超过1000项,获资助总经费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超过一千万元,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近十年来,共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271项,其中国家级奖12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50多项,审定品种40余个。《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度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重点期刊奖”;2001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成为全国农业高校唯一入选期刊。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及人才优势,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三农”服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次被评为国家和江苏省科教兴农、科技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先后与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正式的校际关系或项目交流合作关系。——办学条件:校区总面积120公顷,各类实验场、站面积410公顷,校舍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亿元。图书资料收藏量157余万册,拥有中外文全文期刊近1万种,中文电子图书31.5万种,中文电子期刊8千种以及大量的数字资源和先进的网络检索查询系统。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校园环境优良,是南京市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近几年来先后通过了江苏省党建工作优秀评估和校风建设优秀单位评估,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建设目标:学校的发展定位是: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都得到明显提高,整体实力达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先进水平,主要办学指标居于我国同类高校的前列,主干重点学科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特色的知识创新与扩散基地,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大门陕西省共建。现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也是全国设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我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在“建设西北”、“开发西北”的时代呼声中,著名爱国人士于右任先生、杨虎城将军选址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杨陵,于1934年创办了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七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校73年来,始终坚持“民为国本,食为民天”,以推进旱区农业发展为己任,为我国农业及农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代又一代师生秉承“诚,朴,勇,毅”的校训,心怀社稷,情系苍生,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在“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优良传统感召和传承下,多名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在校执教和从事科学研究,在各自的教学和研究领域为我国的农业科教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解放前已是一所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知名大学,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经历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进入世纪之交,作为全国教育科技体制统筹改革的重要试验,合并后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迎来了大发展的辉煌时期。学校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积极推进科教体制改革,各项事业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学校是我国目前农、林、水学科最为完备的高等农业院校。现设18个学院(系),还有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及体育部。有62个本科专业,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哲、史、医、教育11个学科门类。有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等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部省级重点学科25个;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8个国家、部省级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台(站)。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博士点7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和硕士点105个。此外,还有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4个专业学位以及高校教师和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的授权。学校不仅有治学严谨、成果丰硕、造诣精深的老专家、老教授,还有富于创新精神、逐浪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以及思想活跃、充满生机的青年教师。现有4688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430余人,其中教授242人、副教授365人,博士生导师216人,硕士生导师623人。有两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人,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3人,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3人。学校从1939年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形成了从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到专科以及成人教育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9345名,各类研究生6371名,成人教育学生8466人。.--\n-学校始终瞄准高新科技前沿,坚持围绕国家和区域性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建校以来,先后取得科研成果5000余项,获奖成果15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22项,培育出我国小麦推广面积第一的“碧玛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自育苹果品种推广面积最大的“秦冠”等重要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合校以来,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2006年到位科技经费达16189万元,23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现有16家农、林、水专业学会挂靠学校,编辑出版20种学术期刊,建立了大学出版社。学校依托杨凌示范区,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工作。1999年以来,与全国50多个县市地方政府、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建立科技示范基地47个、科技专家大院35个,科技成果推广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90多亿元。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学校科技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首批进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创办各类科技企业20家,示范推广农畜良种100多个,开发新产品40多种。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积极拓展国际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的48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2006年取得了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学生资格。学校占地面积3049.2公顷,其中校园占地面积366.36公顷。校舍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3.3亿元,图书馆藏书265万余册。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乔石、朱镕基、李瑞环、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回良玉、吴仪、陈至立等先后来校视察,李岚清曾六次抵校视察,对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建校73年来,学校始终紧扣“三农”发展的主题,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已从以农为主的单科性大学发展为目前以农为特色,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当前,按照学校新的规划目标和战略思路,全校师生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正在为实现建设“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历史性目标而努力奋斗。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位于武汉市南湖狮子山,占地面积7425亩(约5平方公里),是教育部所属高校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学校。校园三面环水,背靠青山,风景秀丽,环境幽雅,是理想的教学和科研园地。.--\n-学校办学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04年,是全国办学历史最长的高等农业院校,其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学校几经演变,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的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首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董必武、李先念等先后为学校题词和题写校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1997年11月23日到学校视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1998年10月1日为学校百年校庆挥毫题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培养农业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教授140余人,副教授330余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名;1人被聘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或提名奖,8人次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6人入选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2人获全国扶贫状元称号;48人被评为国家级、部(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结构趋于合理,具有在某些领域能参与国际竞争实力的学术团队。学校现设有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水产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土地管理学院、工程技术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园艺林学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等11个学院和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食品科技系、外语系、体育课部等4个直属系部。有43个本科专业,43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26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部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专业点,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4个学科被教育部批准设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25个研究所,12个研究中心,其中有6个国家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学校图书馆藏书近80万册,农科类书籍齐全,中外期刊配套,实现了图书计算机网络管理及文献信息服务。学校一直面向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000余人。还有高职专科生及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0000余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从严治校,形成了优良传统和“团结、勤俭、求是、奋进”的校风,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近几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录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在25-30%左右,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好,近农非农专业的毕业生紧俏,纯农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n-学校科研实力较强,“八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66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246项,累计推广科研成果和适用技术300多项,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50多亿元,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九五”期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24项,新增一批国家级重大项目,如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转基因植物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获科技成果奖122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奖项8项。授权专利33项。此外,我校是所有高校中唯一被评为国家实施“863”计划先进集体的单位。2001年,学校各类科技经费近1亿元,鉴定科技成果21项,获国家、农业部和湖北省政府奖励成果19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1项。学校对外交流活跃,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瑞典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同近20个国际基金组织和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华中农业大学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已经由单一的农科大学发展成为部分学科有较明显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为新世纪学校事业的大发展打下了十分厚实基础。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学校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面贯彻落实“新世纪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丰硕成果,更新教育观念,确立“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整体上水平,局部创优势的办学方针,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外延发展为辅的发展道路,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模式,与时俱进,计划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华中农业大学建设成为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整体水平国内一流,主体学科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际上有较大影响,教学科研并重的高水平知名大学,成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基地,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科技成果孵化以及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地,成为国家中部地区高等教育、科学技术和国际学术交流的中心。【山东农业大学】.--\n-山东农业大学坐落在驰名中外的泰山脚下,环境优美宜人,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首批授予“文明校园”称号。学校始建于1906年的山东高等农林学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山东省立农学院、山东大学农学院、齐鲁大学农专、金陵大学和南京大学园艺系合并组建山东农学院。1983年更名为山东农业大学。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等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8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228人。学校设有农学院、园艺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植物保护学院、林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文法学院、外语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科技学院、东岳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等20个教学院部,44个本科专业。学校教职工231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71人,教授179人,副教授39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专家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83人。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9个硕士点,2个部级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部省共建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占地5430亩,其中校园占地2480亩,建筑总面积88.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90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111万册。学校办有《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山东畜牧兽医》等学术刊物,设有山东农业大学科教音像出版社。学校重视教学工作,“八五”以来共取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建国以来,学校共培养各类学生10万余人,许多人已经成为我国科技、教育、管理等工作岗位上的骨干力量,有4名毕业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重视科研工作,近几年来共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7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还获得21项国家专利,推广转化获奖科技成果117项,取得社会经济效益260多亿元,充分发挥了科教兴国主力军的作用,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教兴鲁先进单位”、“科教兴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校为学生成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n-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近年来选派教师400多人次到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学习、研究、考察。同时邀请众多外国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合作研究。学校与美国普渡大学、乌克兰达契亚农业工程大学、法国昂热农学院、荷兰万豪农学院、韩国公州大学等21所国外院校建立了校际关系,同时还与德国魏恩斯特凡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培养农业MBA硕士研究生,与德国埃森经济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目前,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加快发展步伐,争取在二十一世纪初把学校发展成为办学特色鲜明、位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的重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