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00 KB
- 2022-08-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西昌学院农学专业申请列为授予学士学位专业汇报农学系肖必恒(二○○七年五月十五日)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农学系全体师生员工,诚挚地欢迎各位光临我系指导工作。近年来,我系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为指导,认真组织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成效显著。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质量意识得到空前强化和提高。下面我就农学专业本科教学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作简要汇报。一、基本情况西昌学院农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1939年原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创立之时,即设农学科;1951年更名为西昌技艺专科学校农艺科;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实施调整,建立西昌农业学校作物栽培专业;1978年成立西昌农专农学(专科)专业;2003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西昌学院,农学专业为西昌学院首批批准的本科专业之一。自2003年开办四年制农学本科以来,至今已招收四届学生,现有农学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66人,2007年将有首届本科农学专业152名学生毕业。-14-\n农学专业现有2个教研室,5个实验室,1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高原及亚热带作物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植物标本室已成为世界植物学会注册检索的标本室(代码XISA)。专业教学实验设备价值约213.99万元。现有专业教师21名,专职实验人员3名。二、实施本科教育情况农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培养具有作物科学试验、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新技术推广、作物遗传育种、良种繁育、作物高产优质栽培、市场经营管理理论等方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通过抓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建设、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完善教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及质量监控,促进科研与教学的同步发展,努力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一)加强专业建设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2003年制定了《农学专业2003-2007年发展规划》和《农学专业2006-2010年发展规划》,根据农学专业长期办学实践经验,借鉴其他院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制定了《农学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及时调整,能够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14-\n1、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四大模块:总学分17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模块45.5学分、占总学分的26.7%,专业课模块64.0学分、占总学分的37.7%,实践技能课模块37.5学分,占总学分的22.7%,素质教育课模块22学分、占总学分的12.9%。公共基础课是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农业人才所应具有的综合文化素质的课程。专业课模块分为专业必修课(含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是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保证专业培养的基本规格,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专业选修课旨在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专业特长。通过选修课的学习,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化以及专业方向的形成和巩固。实践技能模块是农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通过该模块课程的系统训练,可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各种实践,从而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走向农业生产第一线奠定坚实的基础。素质教育模块是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提高综合素质。课程设置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要求,并突出了以下特点:专业素质与-14-\n人文素质相结合;专业教学体系科学,强化专业定向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增设创新学分;增加技能课程的学分比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2、精品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大力推进课程建设,每门课程均有格式规范、内容齐全、能体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精品课程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建成了《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3门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争取将《作物栽培学》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加强教材建设教材建设规划明确,措施得到落实。近4年所使用的教材中,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规划教材等国家统编教材的选用率达到92.7%,其余7.3%为该领域的先进教材。同时,鼓励教师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参考书,提高了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4、加强教学改革为了适应本科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农学专业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3-4-5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创建与实践”课题,2005年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作物生产类专业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课题,2005年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专科‘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课题,2005年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专科学分制的探索与实践”-14-\n课题,2005年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农学专业教师公开发表教改论文13篇,其中1篇获省级教学论文三等奖,2篇获西昌学院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获西昌学院优秀论文三等奖。(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农学专业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走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通过几年的建设,农学专业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较大、发展后劲足的师资队伍。农学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1人,构成情况如下:1、学历结构:农学专业现有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8人,占教师总数38.1%;在读博士6人,在读硕士2人,占38.1%;本科学历教师10人,占47.6%;专科学历教师3人,占14.3%;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8人,占该年龄段教师的比例为42.9%。2、职称结构:现有专业教师21人,其中教授7人,占教师总数的33.3%;副教授8人,占教师总数的38.1%;讲师6人,占教师总数的28.6%。3、年龄结构:农学专业有35岁以下青年教师8人,占教师总数的38.1%;36-45岁教师9人,占42.9%;46-55岁教师2人,占9.5%;56岁以上教师2人,占9.5%。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17人,占教师总数的81.0%。4、学缘结构:-14-\n农学专业教师主要为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学院、南充师范学院等院校毕业的学士或硕士。非本校毕业的教师18人,占教师比例的85.7%。本校毕业的教师3人,占14.3%。5、学术梯队:农学专业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1人,凉山州学术及技术带头人1人,凉山州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3人,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人,西昌学院优秀骨干教师2人。(三)强化实践技能训练1、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农学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了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实践教学各环节安排具体,并严格执行,能较好地实现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2、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农学专业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先后建立了三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和4-1-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改革课题《确立三层次实践教学模式,面向农村,全面提高农林专科培养质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农林专科4-1-1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些教学成果均在本科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探索和应用。3、改革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独具特色的《专业实践》课-14-\n根据多年实践教学的经验,我们将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增设“专业实践”必修课,从而强化了专业技能和生产技能的培养,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4、充分发挥实验室、实习基地的育人功能农学专业有5个专业实验室,1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5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并配备有3名专职实验人员,实验实习条件较完善,实验项目齐全,实验室对师生开放,专业实验开出率达到90.89%,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为55.60%。(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14-\n积极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农学专业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改变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让学生撰写课程论文、野外实习报告等方式,将学科发展的最新知识引入教学;同时,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占必修课总课时数60%以上;充分利用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建立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逐步探索双语教学。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五)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从2003年来,学校每年不断增加系部教学基本设施经费投入,以完善教学条件。1、图书馆资料丰富:以学院图书馆为主体购置专业图书资料,现有农学类纸质图书8079种,17674册,价值34.60万元,现刊88种,过刊1320册,金额4.22万元,农业类外文过刊5种,公用图书7400种,14800册,价值23.68万元。纸质图书合计15479种,32474册,文献总价值62.50万元。电子期刊171种,网络图书馆已初具规模。2、实验室建设:农学专业现建有高原及亚热带作物实验室、农艺实验室、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室、植物保护实验室、生物显微及植物标本实验室,其中高原及亚热带作物实验室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植物标本室已成为世界植物学会注册检索的标本室(代码为XISA)。实验室面积1732.2平方米,500元以上设备价值总额达213.99万元。生均实验设备值达5927.70元。3、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农学专业有校内教学实习基地1个,在校外紧紧依托攀西地区教学资源,与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明日风园艺股份有限公司、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建立了5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能满足学生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需要。-14-\n(六)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农学专业根据学院“3-4-5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1)建立健全常规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检查评估行为制定了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实施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西昌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案》、《西昌学院教学检查实施办法》、《西昌学院教考分离实施办法》、《西昌学院学生评教实施办法》、《西昌学院教学(管理)违规及事故追究处理暂行办法》、《西昌学院教学奖励办法》、《西昌学院学分制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西昌学院考试工作条例》等制度,保证教学在有序严谨的氛围中进行。(2)实行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教研室在学科教学管理中的职能作用,通过督导,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提出合理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教研室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3)充分发挥监控机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成立了农学系教学督导组,坚持督导组听课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完善教学检查制度,每学期均进行学期初教学准备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考试纪律检查,采取观摩教学、学生评教、教学督导委员督教、教师同行评教、教师互相听课等多种形式和监控机制保证教学质量。-14-\n(4)严格教师的日常管理,实行优劳优酬和教学奖励制度教师课时津贴与教学效果挂钩,实行优劳优酬,严格执行《西昌学院教学奖励办法》、《西昌学院教学(管理)违规及事故追究处理暂行办法》等。从2003年至今农学专业教师共有52人次获得各种教学奖励,无任何教学管理违规及教学事故。(5)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通过教学管理V3系统进行教务动态、学生的学籍、学生成绩查询、学生评教、课表查询、教学管理文件查询、信息反馈、排课等方面的信息交流与管理。(七)重视科学研究工作,成效显著农学专业历来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升本以后,根据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系上制定了2003-2007年,2006-2010年两个科研规划,每年初制定了本年度科研工作要点,确定科研工作的主要任务、科研工作的主要措施、主要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定期召开科研会议,对科研工作进行总结,吸取成功经验,找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14-\n农学专业教师针对攀西地区生态优势,立足于攀西资源,重点开展蚕豆、荞麦、马铃薯、高原粳稻、洋葱、桑树等作物以及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研究。自2003-2007年,农学专业教师立项科研课题27项,其中省级课题1项、教育厅课题15项、其他课题11项;目前在研课题省级1项,教育厅10项;2003-2007年5年科研经费总计70.2万元;科研成果显著,在2003-2007年5年期间共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3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0篇,一篇被SCI收录;撰写科研专著22部;选育并推广作物新品种5个;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凉山州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西昌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州、院级优秀自然科研论文一等奖8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1项;院级优秀专著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推广蚕豆、荞麦、洋葱等作物新品种和其他成果成效显著,取得了近4.8亿元的经济效益。积极开展与校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做专业讲座29次。(八)教学效果与专业特色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1)本专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2003、2004、2005、2006级人才培养方案,其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课的设置完全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要求,从而从人才培养方案上保证了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14-\n(2)人才培养过程从措施上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中利用课堂讨论、小测验、作业批改、辅导答疑、论文交流及时检测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通过加强实验实习教学,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行实验室开放,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积极建设课程试题库,严格评定学生成绩,其中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建有较完善的试题库,其余课程均采用A、B卷进行考试。(3)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情况好。如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采用试题库考试,学生平均成绩均在75分以上,合格率86%。通过以教带学活动,要求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目前有85人次参与教师科研课题20余项,已有13人次在教师指导下撰写并发表科研论文7篇;5人次获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取得较好成绩,197人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17人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17人获得驾照,2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13人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考试并获得相应证书。2、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14-\n我系党政领导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教育高度重视,从完善组织,健全制度,落实措施,突出实效入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素养,在学生中形成了团结、上进、创新、互助的良好风气。2003年以来,农学专业本科生266名,共207名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参加了党校培训,占77.8%,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82名,占68.4%,发展党员80人,占30.1%;1人获得四川省优秀学生干部奖,3人获得四川省优秀大学生称号,59人次获西昌学院三好学生称号,118人次获西昌学院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35人次获西昌学院优秀学生称号。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素质教育活动中,农学专业学生中有35人次获得西昌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5人的暑期社会实践论文被评为西昌学院优秀论文,44人次获西昌学院社会工作奖,2人获四川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称号,1人获四川省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优秀学生”称号,5人获省综合素质A级证书。3、专业特色农学专业教师以“服务攀西,艰苦创业,勤于耕耘,乐于奉献,加强实践,勇于探索,求实创新”的办学精神,继往开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即面向民族地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立足攀西地区资源优势,加强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三、展望未来,与时俱进农学本科教学近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农学专业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和其他本科院校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展望未来,我们要深化改革,加强建设,与时俱进。(一)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14-\n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攀西地区更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中国的农业产业发展并不缺乏劳动力,而是缺乏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中国农村还不是需要普通的专业技术人才,而是需要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建设者。(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教学是一门艺术,科研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农学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的空间还较大,在教学、科研方面还要向老牌的本科大学学习,逐步缩小差距。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以上是我的简要汇报,请各位专家、领导审阅我系的学位评估相关材料,并对农学本科教学工作予以评估、指正。谢谢!-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