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51 KB
- 2022-08-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一、绪论狭义、广义和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狭义的农业推广——以提供“技术指导”为主要特征广义的农业推广——以提供教育农民为主要特征现代的农业推广——以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为主要特征为什么说农业推广学是边缘性综合学科?1、从工作内容来讲,应属于农业科学或自然科学。2、从工作过程和形式来讲,应属于农村社会行为学。3、从农业教育层面来讲,它又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4、从农业创新的扩散传播规律,应属于传播学。5、从农业推广项目管理层面来讲,它又属于管理学。简述农业推广学含义、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含义:农业推广学是专门研究农业推广的理论和方法,并指导农业推广实践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科学。研究对象:农民包括三个方面:1、研究如何使农民自愿改变其行为的规律性(包括个人行为、群体行为)2、研究改变农民行为诸因素变化的规律性3、研究有效诱导农民行为变化的方法论(指诱导农民行为改变的方法)简述农业推广的性质、直接功能、间接功能和作用。性质:1、教育性属于教育范畴,是多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教育。狭义农业推广:一种社会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广义农业推广:一种农村经济文化的社会教育现代农业推广:一种农民心理素质和行为改变的社会教育2、实践性不论何种方法,都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而生产力的发展是离不开具体的实践的。也可以说农业推广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科学。3、综合性即农业推广应具有教育、咨询、管理和服务四位一体的性质直接功能:1、增进农村农民的基本知识2、提高农村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n3、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技能4、改变农村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5、增强农村农民的自我组织和决策能力间接功能: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4、维持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作用:1、是农业发展机构,科研院所,农业院校与目标团体(农民和农村)之间的连接纽带。2、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必须通过农业推广把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3、提高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4、开发农民的智力,改变生产者行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5、是科研成果的继续和再创新简述农业推广工作的任务。1、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新技能2、推广农民的新经验3、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4、当好领导的参谋5、提供系列服务如何理解农业推广具有教育、咨询、管理和服务四位一体的性质。首先,农业推广是一种提高农民文化科学技术素质,改变农民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的教育活动。其次,农业推广是一种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咨询活动。第三,农业推广也是一种使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转化的管理活动。第四,农业推广还是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服务活动。在推广工作实践中,这四种属性紧密结合,缺一不可。PS:我国首部《农业技术推广法》于1993年正式颁布。英国农业推广之父:南伯广义农业推广的4H教育:手脑身心(hand,head,health,heart)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颁布《莫里哀法》又称《赠地学院法》二、农业推广框架模型\n说出农业推广框架模型中的两个子系统名称及特征。农业推广服务系统目标团体系统。农业服务系统是农业推广框架模型中处于诱导农民行为自愿变革的核心部分。目标团体系统在农业推广框架模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表现在:1、推广组织机构的沟通干预活动的目标是目标团体系统;2、推广策略和方法的制定要根据目标团体系统而定在推广工作过程中,两个系统内的个体同处于一种关系场中,其行为受到广泛的社会内容的影响,主要包括:1、人际关系,2、组织结构和社会结构,3、社会文化环境。简述农业推广沟通概念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农业推广要素1、沟通主体:发出信息的一方2、沟通客体:信息内容3、沟通渠道:传送农业信息的通道单串型由首先发出信息的人经过一长串的人依次把信息传递给最终的接受者;接受者的反馈信息则以相反的方向依次传递给最初的发信人。饶舌型又叫轮式渠道,即由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反馈信息则由此若干人直接传递给最初发出信息的人。集体指导即属于此种类型。扩散型最初由一个人将信息传递给着若干人,再由这些人把信息分别传递给更多的人,使信息接收者越来越多,反馈信息则以相反的方向回流,最终流向最初发出信息的人。即平常所说的“一传十,十传百”。推广工作中,由推广人员首先指导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再带动周围一大批农民、就属于此种类型,全通道型指参与沟通的多人互相之间均能有信息交流的机会。例如推广工作中的农民小组讨论会、大学生辩论会等。4、沟通媒介:沟通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口语媒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获取信息。是一种主要的沟通方式。文字媒介: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信件、板报、墙报、文件、传单、说明、说明书等文字媒介获取科技信息。主要限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电子媒介:包括广播、电视、电影、手机等。电子媒介远不是农民农业科技传播的主要媒介。\n农业推广程序首先由推广人员进行农业信息准备,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编码.变成农民能够理解的信息传递出去,经—定的途径让农民接受。农民接受;农民在收到信息以后.进行译解,变成自己的意见和采取一定的行为,并将行为结果反馈给推广人员。包括6个阶段:农业信息准备阶段、农业信息编码阶段、农业信息传递阶段、农业信息接受阶段、农业信息译码阶段、农业信息反馈阶段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1、推广人员和农民都是沟通的参与者,两者是平等的。2、在沟通中,推广人员应主动适应农民,而不是农民去适应推广人员。3、双方影响作用和性质是不同。农业推广沟通的认同过程一般要经历哪些阶段?顺应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一般准则维护和提高信息源的信誉信息内容要与推广对象相关信息的组织与处理应做到编码简单、意义明了、逻辑结构合理适当重复信息的关键内容运用比较和对比加强信息反馈改善沟通环境重视沟通网络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要领摆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采用适当的语言与措辞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善于利用他人的力量注意沟通方法的结合使用和必要的重复\n如何克服农业推广中的沟通障碍?农业推广人员如何把握农业推广沟通技巧尽快实现与农民的有效沟通?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朴实,诚恳,勤奋和大方)要做农民的知心朋友与农民沟通之前先“认同”:顺应(要求一方迁就另一方),同化(入乡随俗)了解、利用风俗,为农业推广服务善于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要让农民对你感兴趣善于利用人们迷信成功者的心理三、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简述行为的概念、构成行为的基本要素及行为特点。行为的概念:人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心态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称为行为。构成行为的基本要素:§①行为的主体是人,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组织行为,都是由具体的人表现出的功能;§②行为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的活动,这种活动是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③行为与一定的客体相联系,作用于一定的对象,所作用的对象是物或是人;§④行为总要产生一定的结果,其结果与行为的动机、目的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人的行为特点:§①目的性。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去争取一定的行为。§②可调节性。人的行为受思维、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的调节。§③差异性。人的行为受个性心理特征和外部环境的强烈影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人,同一社区人群中的不同个体间,行为有很大差异。§④可塑性。人的行为是在社会实践中学到的,受到家族、学术及社会的教育影响,所以一个人的行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农民行为:是指农民在其所处的环境的作用之下,为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一般把行为分为两大类:1、为社会行为,如:交往行为、采用行为、社会参与行为、生育行为;2、为经济行为,如,投资行为、劳动组织行为、收入分配行为、消费行为、市场行为等。\n举例说明人的行为产生的基本模式。人的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动机,而促使动机产生的原因是由内在的需要和外来的刺激而引起的。当一个人产生的某种需要尚未得到满足时,就会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中,若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就会引起寻求满足需要的动机,产生指向某种目标的行为。实现目标后,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这时,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从而激起新的动机,产生新的行为……如此周而复始,这就是行为产生的过程。简述农民行为改变的层次、行为改变的难易度。知识层次、态度层次难度:知识→态度→个人→群体简述改变农民行为的途径1、权力:运用权力的作用,迫使他人改变行为2、交换:双方物品或劳务交换,以满足需求3、咨询:一方为了帮助另一方决策而提出的建议或意见4、培训或教育:可以达到公开影响对方知识水平和态度的目的5、操纵:在不让对方知道目的的情况下利用微妙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6、物资供应:为让对方达到某种目的提供必需的物质7、提供服务:帮助对方做一些对方没有能力做的事情8、改变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简述农民行为改变的动力因素有哪些?农民需要是原动力,市场需求是拉动力,政策导向是推动力。农民需要是农业推广的原动力(内驱力)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有发展生产,增加收人,改善生活的愿望。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农民的致富愿望越来越强烈,不断地要求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2.市场需求是农业推广的拉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农民有志于参与市场交易,进行商品生产。因此,市场需求拉动着农民行为的改变3.政府政策导向是农业推广的推动力\n农业生产关系国计民生,政府为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要制定相应政策来发展农业、发展农村,推动着农民行为的改变在上述三个因素中,自身需要是内动力(内因),市场需求、政策导向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论述需要层次理论和期望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需求层次论:应用:在低层次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之后,才能发展到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但高层次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连续存在,只是其影响力已不再占主导地位了。然而,有一点人们是相同的,那就是当低一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以后,追求高一级的需要便成为继续追求和奋斗的动力。期望激励理论: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激励力量是指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内部潜能的大小(M)。效价是指某个人对所要达到的目标效用价值的评价(V)。期望值是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可能性大小(概率)的估计(E)。应用:(1)同时提高目标价值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可以提高激励力量.(2)由于不同人对目标价值的评价和实现目标概率的估计不同,同一目标对不同人的激励力量不同。所以,推广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推广对象运用这些公式。期望理论认为,在同时达到以下三条件时,对人激励力量就大:①当人们认为自己的努力可能产生高度绩效时;②当人们认为高度绩效可能产生某项特定结果时;③当人们认为该项结果对本人具有大的吸引力时。因此,要提高激励力量,就要恰当地确定目标.使人产生心理动力,激发热情,引导行为。一个恰当的目标确定之后,期望值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个人的兴趣、能力、意志、气质、经验等个人因素。影响农民行为改变的方法有哪些?1、行政命令方式(强迫和强制使用权力)。如:碘盐的推广、除草剂、及计划生育等;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农民有能力办到,而且有必要去办,但没有意识到的工作,要改变农民行为达到一个理想的行为模式,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为了缩短这一时间,\n强制手段是最有效的。2、农民自发式是由农民依据自己在生产中的需要,主动寻求新的技术,在此过程中达到改变态度,改变行为的目的。3、建议和咨询方式农民的积极性与专业人员的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方法融合了前两种方法的优点,能达到良好的改变行为的效果。4、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改变农民态度,改变农民行为的方法§例如教给农民利用太阳能及积温知识,一些农民就会举一反三地运用温室、大棚育秧、种菜等。再如,推广人员教给农民如何防治病虫害,应首先讲害虫及作物的生命周期,使农民懂得在害虫最脆弱的时候安全用药这样,农民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可以根据他的经验,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5、提供物资、资金、技术和服务来引导农民行为定向变化6、通过社会手段来改变农民行为§四、农业创新的采用与扩散简述农业创新和创新传播(扩散)的基本含义农业创新:指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新成果(产品和设备),新技术、新知识和新信息的统称。创新传播:是某种创新在某特定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一项创新从最初采用者或最初采用地区经由某种沟通渠道而被交流传播而向外传播开,传播给更多的采用者或采用地区,使创新得以普及应用的过程。简述农业创新的主要特性有哪些?1、相对优越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被其所取代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常可用经济获利性表示,但也可用社会方面或其他方面的指标来说明。至于某项创新哪个方面的相对优势最重要,不仅取决于潜在采用者的特征,而且还取决于创新本身的性质。2、一致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同现行的价值观念、以往的经验以及潜在采用者的需要相对适应的程度。某项创新的适应程度越高,意味着它对潜在采用者不确定性越小。3、复杂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理解和使用起来相对困难的程度。有些创新的实施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术,有些则不然,根据复杂程度可以对创新进行归类。4、可试验性:是指某项创新可以小规模地被试验的程度。采用者倾向于接受已进行了小规模试验的创新,因为直接的大规模采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有很大的的风险。5、可观察性:是指某项创新的成果对其他人而言显而易见的程度。在扩散研究中大多数创新都是技术创新。技术通常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一般而言,技术创新的软件成果不那么容易被观察,所以某项创新的软件成分越大,其可观察性就越差,采用率就越低。农业创新采用过程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n认识阶段、感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验阶段、采用阶段。简述采用者的类型、特征及其时间差异规律?“创新先驱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创新先驱者(2.5%)──具冒险性;一般是文化素质较高,思想开放,有钻研精神的农民,对农业创新技术有渴求心理,率先搞试验,敢于冒险,如农村中“科技示范户”“专业户”,是农业推广的依靠对象早期采用者(13.5%)──有名望的;早期采纳者受过较多年的教育,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较大灵活性。重感情,富于想象力,较少教条主义色彩,更具有推理能力,更聪明,寻变革抱积极态度,有较大能力克服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对科学抱积极态度,热爱科学,听天由命思想较少,有韧性和较大抱负,对职业要求有较高的标准。早期多数(34%)──经深思熟虑的;后期多数(34%)──怀疑的;对农业创新技术持谨慎、观望态度,思想保守,求稳怕乱,有一种从众心理,“随大流”大家干,我就干,“要挣…,要赔…”一般文化素质偏低,是农民中多数。晚期采用者(落后者)16%──传统的;A文化少、见识浅,B无能为力,C、视农业为副业,D、固执守旧,不信科学,E、游手好闲、懒汉。创新采用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推广方法?1.认识阶段:大众传播是本阶段最常用的方法。应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简报、成果示范、展览会、举办报告会和组织参观等方法,尽快地让更多农民知道,加深认识和印象。2.感兴趣阶段:农民发生兴趣信息不一定都来自大众传播,也可能来自其他渠道。成果示范和个别访问是帮助农民增强兴趣的有效方法。3.评价阶段:该阶段以小组讨论效果较好,集中大家的智慧和经验,以增强信心,促使其采用。4.试用阶段:推广机构应鼓励农民做试验以验证原来的试验结果,使该结果更可靠,农民更放心。也要注意使用方法示范,加强对农民试验的指导(巡回指导),避免发生人为试验偏差,降低试验误差。这一阶段很关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关系到能否进入下一阶段)5.采用阶段:农民决定采用,就要做各种准备:筹集资金、准备物资、学习相关技术、联系产品销路、考察市场规模。应采用方法示范和技术指导和配套服务的主要方法。创新的传播过程一般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突破阶段 紧要阶段 跟随阶段 随大流阶段如何理解农业创新的周期性?1、阶段性\n我国农业推广工作者根据上述四个阶段相对应提出了农业推广工作的四个时期。投入阶段——试验示范期:从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发展阶段——发展期: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成熟阶段——成熟期:大面积普及,规模较大衰退阶段——衰退期:旧创新被新创新逐渐代替;使其逐渐衰退,最终在生产中丧失作用。2、时效性S理论表明一项创新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永生不死。因为创新进入衰退期是必然的只不过早晚而已。人们无法阻止它的最终衰退,但是可以延缓其衰退的速度。3、交替性v一项具体创新的使用寿命有限,它不可能长盛不衰,而新的研究成果又在不断涌现,这就形成了新旧创新的交替现象。根据创新传播的4个阶段提出了相对应的农业推广工作的哪4个时期?农业创新衰退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止农业创新的过早衰退?原因:无形磨损:自身的优良特性没有失去,但在推广过程中被新的技术所替代。有形磨损:一些新技术的优良我特性在使用中逐渐丧失,如优良品种混杂退化、种性退化或某种优良特性(如抗病性的丧失等)都属于有形磨损。其他磨损:有政策磨损,价格磨损,人为磨损(又叫推广磨损)如何防止:1、尽快果断进行示范,创新引进后,必须尽快果断决策,组织试验示范,选几个专业户、示范户进行示范。2、推广时注意速度不要超过推广人员的承受能力和农民接受的能力3、防止有形磨损,建立繁育体系,提纯复壮,保持产品的优良特性。防止政策磨损,解决好政府官员和推广人员的矛盾,为推广创造良好的政策和价格因素,从而防止价格磨损。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经营因素2、农民素质(年龄和文化程度)3、家庭关系(家庭组成、年龄、性别等)\n4、社会政治因素(价值观、人际关系、政治)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概念,种类及特点?农业科技成果:是指在农村经济范围内,通过一定时间的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在理论上有重要学术意义或生产上有实用价值,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经鉴定或实践证明的创造性的成果。特点: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种类: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和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成果简述无形成果的特点。1、区域适应性在特定生态条件下或形成的科技成果,在相同生态区域应用可能行之有效,而在生态环境相差较大的地区应用则不一定成功。2、效果的不稳定性农业生产在生长发育期间,可能受到偶然的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技术效果不像封闭系统的工业成果那样稳定。3、不可逆转的时序性植物、动物生产需要严格按时序性发展,不可跳跃或逆转。4、高度分散性农业经营与劳动的分散性,表明成果的推广应用具有分散特点。5、持续性农业科技的技术效果不仅表现在当时或当季,往往具有持续性6、综合性和相关性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又受到生物有机体一自身特点的影响,各项农业科技成果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试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和要素。含义:当某一农业科研成果通过实验研究达到计划的要求,并通过技术鉴定形成科技成果后,就要通过技术示范、推广等形式,使科技成果尽快在农业生产上普及应用,转化为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这一过程称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素:转化主体(研究、推广人员和机构)\n转化客体(被转化的技术成果)转化受体(采用科技成果的单位)简述农业科技成果质量要求、转化形态和转化本质。转化形态:1.物化形态(硬件):如:种子,疫苗,药品,农机具等2.技术性产品:如:饲管技术,栽培技术,以非物化信息形态存在。推广形式:以技术入股方式,技术承包的方式。3.技巧和技能:只能意会,难于言传,只有传授者亲自传授使用者才能掌握(如看苗诊断)4.服务性知识产品:难以物化和信息化,不能商品化(如土地规划)转化本质:由潜在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在以下方面:1.是研制者、传播者、应用者结合过程。2.是物技相结合的过程。3.是技术配套过程。4.是与生态环境、生产条件相互结合过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并写出正确的定义。1、推广度:单项技术的推广程度,某项技术在实际中的分布状况。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应推广规模×100凡一项农业应用技术成果(硬件)的推广度等于或超过指标20%,则判定该技术成果已推广。凡一项农业管理技术的推广度(软件)等于或超过50%,则判定该项软科学技术已被推广。2、推广率:评价多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程度指标推广率=已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数/总成果数×1003、推广指数:综合反映推广技术状况的指标推广指数=(推广率×推广度)4、产投比:衡量科技成果效益的指标产投比=科技总产出/科技总投入5、转化率:表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程度,包括转化周期数和转化成果数。a─成果数t──正常转化周期a0──实际转化成果数t0──实际转化周期R=a0t÷at0×100a0、、t0不确定的变量a、t确定的变量a0≤at0≥t如果t0≤t话,说明成果转化没有按正常的周期推广简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条件和方式。条件:1、必须依赖市场和生产需要,推广应用科技成果2、必须建立健全农业组织体系,调动科研和推广人员积极性\n3、必须普及科学知识,搞好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4、必须增加投入(资金与物资),实行政、技、物三结合5、必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扩大社会化服务,完善农业科技服务功能6、必须制定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和法规方式:1、经营服务方式2、技术承包方式3、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资料等服务方式六、农业推广程序、方式和方法简述农业推广的一般程序及基本程序,如何灵活运用?一般程序:田、点、板、网、包基本程序:试验、示范、推广灵活运用:1.同一自然条件下,由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思想观念和经济条件的不同,某项新技术已在发达地区大面积推广开来,而欠发达地区尚未采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组织农民到发达地区参观,运用示范等各种推广手段直接进行推广。2.农民自身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等,推广部门在及时总结关键技术要点的同时,采用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大力宣传,不必进行试验、示范就可以在同类地区直接大力推广。3.科研部门在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下培育的某些新品种等成果,由于在本地进行了多年多点试验和一定面积的示范,在农民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品种一经审定后,就可直接进入推广领域,不必重复试验。4.由于科研单位研究的某项技术就是针对某一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的,当研究成功后,就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直接在当地进行大面积推广。5.由于综合组装的技术多数是在当地进行多年摸索的单学科的各项技术或是正在推广应用的技术,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所以组装起来后不必进行试验、示范就可推广,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6.由于现代科技成果管理上的规定,某项科研成果在取得成果前,必须有一定的示范面积。而这些示范工作多是科研部门和推广部门共同完成的。因此,这样的成果,推广部门不必进行试验就可以在其适应的范围内迅速推广。7.采用的“教、科、推”三结合的协调攻关项目。例如,在推广棉花优化成铃配套调控技术项目中,“教、科、推”统一制定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方案,由攻关人员在试验基点进行试验研究后,筛选出最优调控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这样的成果通过鉴定后,即可直接在适宜地区推广。我国农业推广方式有哪些?项目计划方式、技术承包方式、技物结合方式、企业牵动方式、农业开发方式、科技下乡方式\n简述农业推广方法的概念及分类。概念:农业推广方法是农业推广部门和推广人员为达到推广目标,对推广对象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组织措施、教育和服务手段。分类:大众传播法:印刷品媒体(报纸杂志墙报)、试听媒体(广播电视)、静态物象(广告、标语、科技展览)集体指导法:集会、小组讨论、培训班、示范、现场指导个别指导法:农户访问、办公室咨询、信函咨询、电话咨询试述进行农户访问的注意事项、步骤和优缺点。注意事项:①访问要有目的、计划及准备。②选择好访问对象,有代表性。③坚持经常访问。④访问时推广人员要有同情的态度,关心农户问题,并有兴趣和信心帮助解决⑤做好访问记录,尽可能多记、记全,访问后要及时整理⑥访问要有结果,对被访问农户要进行考评。步骤:1、准备工作。2、进行访问。3、解决问题。4、考评工作。优点:①推广人员可以从农户获得直接的原始资料;②与农民建立友谊,保持良好的公共关系;③容易促使农户采取新技术的行动;④有利于选择示范户及各种义务领导人员;⑤有利于增加其他各种推广方法的效果。缺点:①推广人员花费时间和经费较多;②访问的农户相对较少;③有时访问的时间不一定适合农民的方便与需要。成果示范的概念、作用、基本要求和优缺点概念:\n是指在生产者承包经营的土地(场所)或科技示范园等特定场地中,把经过当地适应性和开发性试验取得成功的某个单项技术成果或综合组装配套技术,严格按照其技术规程要求实施,将其优越性和最终效果尽善尽美的展现出来,作为示范样板,以引起周围生产者的兴趣及采纳激情,并采用适当的方式鼓励、敦促他们效仿的过程。*作用:1、便于分析判断成功的把握性,采纳的欲望容易被激发。2、可有效地说服持有疑虑态度的生产者采纳新技术。基本要求:1.技术要成熟可靠2.示范目标与农民和社会生产目标相一致3.具备成果示范的必需条件4.示范点的选择和布局要合理*优点:1、直观性强,介绍一种新的措施、方法,经验和技术。2、对固执的农民容易做通思想工作。3、双向沟通多。4、容易培养义务领导人才和采用新科技的带头人。*缺点:1、找比较理想的示范户比较难(文化,经济)2、花费时间长,成本高。方法示范的概念、基本要求和优缺点概念:在推广过程中,某种技能在群众面前边讲边操作,并现场指导他们亲自操作,直至掌握其技能要领的推广教学方法。基本要求:1.短时准确2.操作为主讲解为辅3.农民亲自操作*优点:1)介绍一种新技能给农民,使农民当时就能校仿的一种方法。2)成本低。*缺点:1)反复练习,对技术要有绝对把握。2)要有精练的口才表现3)只适用于小范围,小规模和短时间中进行。选择科技示范户应具备哪些条件?1、对新成果和技术感兴趣,愿意示范后首先采用。2、有一定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经验。3、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4、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力量。5、有宣传和乐于帮助别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