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65 KB
  • 2022-08-18 发布

《耕作学》复习资料整理(农学专业用)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耕作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I、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击的农业。2、作物布局:是将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3、免梆:又称零耕、宜接播种指作物描前不用於、祀整理上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捕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上城管理的耕作方法。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发种方式的种植方法。5、桂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枳的日数与叶面枳的乘枳,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8、休闲:是在田地匕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9、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和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媒合技术体系。10、LER:是指土地当贵比.用来衡量间作对上地利用程度的指标。间作作物自然亩产量/单作产贵。Ik更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枳占耕地面枳的百分比。12、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13、冠竞争是指笈合群体的光的竞争称为冠竞争.15、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怛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16,边际效应是指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上壤拼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上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上堞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上填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17、生态适应性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19、根竞争是指更合群体中作物间水分和养分的竞争。21、农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23、上堰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贵作用干土填.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上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上填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25、多熟种植是指在一年,于同一田地上前后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作物。26、农牧结合是指农区种植业与牧渔业相互适应与协调、牧渔业的规模与种类与种植业提供的饲料相适应,而种植业生产又适应于牧渔业的需要。27、立体种植是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28、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养地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体系.二、填空期1.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指(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阶段,2.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3.在耕作学中符号“尸表示_(套作)。4.按水旱条件可将耕作制度划分为水田型.水浇地型•南养型•5.间套作更合群体的六种互补效应分别是密植效应、时间效应、营养异质效应、边际效应•补偌效应和正对等效应,6、在耕作学中符号'T'表示一间作•7、带宽是间套作的基本单元.8、耕作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单位(农户或地区)的合理耕作制度。9、带宽包括各个作物的幅宽和间距•10、共处期间的“五早”管理技术是指早间苗.早补苗、早中耕除草、早追肥、早治虫。1k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容与基础。\n12、休闱是轮作中的一种特殊类蟹的茬口。\n13、根食作物中,最主要的是水稻、小麦、玉米、眄类、豆类五种作物.14,上堞培肥途径有生物养地、化学养地、有机与无机结合。15、在耕作学多熟种植中符号“一”表示年接茬播种.16、我国最主要的亚热带作物有八种17、农业结构是指农业部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与关系,18、间套作更合群体的六种互补效应分别是密植效应、时间效应、营养异质效应、边际效应、补偿效应和正对等效应•19、耕作制度的分区捋标是指地理位置.地貌、水分条件、热量条件、作物类型、熟制.20、农业自然资源包括光、热、水、气.土填、生物、丁物等七大类.21、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耕作制度。22、热量条件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笈种的首要条件。23、拼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三、单项选择题1.卜列哪种属于多熟制(4)(1)五年四熟(2)四年三熟(3〉一年一熟(4》两年三熟(5)三年一熟2.卜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3}《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3.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5)<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理点原则4.卜列哪种作物属于C4作物⑸⑴小麦(2)水稻(3)大豆⑷棉花⑸玉米5.卜•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立体种养类型(2)<1>稻鱼模式(2)高产玉米栽培模式(3)稻弹鱼模式(4)玉米食用菌模式(5)肥田食用菌模式6.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不包括(5)<1)烟加光照叶面枳(2)延长光照时间(3)提高光合效率(4)增加叶日枳<5>增施肥料7.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3)(1)1个(2〉2个(3)3个(4)4个(5)5个8.翻耕的缺点是<3)⑴松碎上康(2)拥转耕层(3)土壤水分损失(失墙)(4)蝴理杂草(5)加深耕层9.不容易感染上堞病虫宙的作物是(3)(1)豆科(2)茄科(3)禾本科(4)十字花科(5》朗芦科10.农牧结合的关键是(1)<1)饲料(2)小麦(3)玉米(4)油菜(5)大麦11、与种植制度有关的水分指标不包括(4)(1)降水总量(1)地卜水埋深(3)灌溉程度(4)上康贮水量(5)湿潮指数12、中国干湿分区将农业分成四个区,其中半湿河区水分为(3)(l)250mm⑵250—500mm.(3)6()0—1000mm.(4)1000mm以上13、半干旱区的干燥度应该为(3)《1)1.0以|:1.5以卜.(3)1.5-4.0(4)4.0以上14.我国粮食作物面枳酸大的几个作物排序为(3)(D玉米、水稻、甘物(2)水稻、小麦、玉米、甘普(3)水稻、玉米、小麦、甘普(4)小麦、玉米、水稻、甘磐16、卜列哪项不是上填耕作的主要任务(3)\n15、卜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4)(1)缸循环(2)璘循环(3)钾循环(4)碳循环(5)水分循环16、卜列哪项不是上填耕作的主要任务(3)\n<1>调节耕层三相比(2)创造深厚的耕层(3)增加上填有机质(4)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5)翻理杂草、肥料17、我国发种指数最高的省足(3)<1)省(2)(3)(4)(5)18、卜列哪项不是少耕的优点(1)<1>增加上壤有效养分(2)减轻水蚀和风蚀(3)减少上填水分蒸发(4)减少农耗时间(5)节约成本19、坡地耕作最宜(1)<1)横坡耕作(2)顺坡耕作(3)均可(4)逆向耕作20、卜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3)<1)时间生态位(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4)空间生态位(5)营养生态位2L卜列作物中哪种是热带作物(3)<1)水稻(2)玉米(3)橡胶(4)高粱(5)马铃著22、我国!工种指数最高的地区是(2)(1)华南地区(2)长江中卜游地区(3)盆地(4)江淮平原(5》西南寿山地区23、卜列哪种肥料容易挥发⑴<1)延肥(2)璘肥(3)钾肥(4)有机肥(5)钙肥24、我国经济作物面枳最大的排序为(3)(1)棉花、油料、麻类、轴料、烟叶(2)棉花、油料、麻类、烟叶、糊料(3)油料.棉花、麻类、糖料、烟叶(4)棉花、麻类、油料、烟叶、糖料(5)棉花、油料、烟叶、麻类、犍料25、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多少个一级区(4)⑴3个(2)6个(3)9个(4)12个(5)15个26、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5)<1)适应原则(2)协调原则<3)经济原则(4)持久原则(5)重点原则27、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不包括(5〉(1)增加光照叶面枳(2)延长光照时间(3)提高光合效率(4)赠加叶日枳(5)增施肥料28、不够于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的是(5〉(1)橡胶(2)油棕(3)可可(4)邯子(5)玉米29、农牧结合的关键是(1)<1)饲料(2)小麦(3)玉米(4)油菜(5)大麦30、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不包括(5)<5>3L增加光照叶面枳(2)延长光照时间(3)提高光合效率(4)增加叶日枳增施肥料朝耕的缺点是(3)松碎上堞(2)翎转耕层(3)上壤水分损失(失境)(4)翻埋杂草(5)加深梆层四、多项选择题L农业自然资源包括(1235)<1)光(2)热(3)土堞(4)肥料(5)if物2.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是(1234)<1)橡胶(2)油棕(3)可可(4)椰子(5)玉米3.作物的水平结构包括(1235)<1)作物密度(2)种植行数(3)间距(4)株高(5)带宽4.农田物质循环的粕入部分包括(2345)(1)科技投入(2)有机肥料(3)化肥(4)降水(5)港溉5.耕作学的性质(14)应用科学《5〉人文科学<1)自然科学(2)社会科学(3〉基础科学(4)\n6、卜列哪些作物不属于C4作物(1254)<1>小麦⑵水稻⑶大豆(4)棉花(5)玉米7、忌连作作物主要包括(123)<1)马铃普(2)烟草⑶番茄(4)水稻(5)玉米8、烟草的主要产区在(24)<1)(2)<3)<4)(5)9、按照作物对上壤养分消耗的程度可以分为以卜几种类型:(1235)<1>富鼠作物(2)豆科作物(3)富碳耗鼠作物(4)禾本科作物<5)半养地作物10.半养地作物主要包括(235)《I》小麦(2)棉花(3〉花生(4)水稻(5)油菜11、我国商品粮基地主要集中在(12345)<1)松嫩平原(2》太湖平原(3)江淮平原(4)洞庭湖平原(5)黄淮平原12、我国农业的问题包括(134)<1)人多耕地少(21光热资源丰富(3)农村经济落后<4)地区差异大(5)劳动力丰富13、轮作换茬的作用(12345)(1)调养地力(2)减轻病虫危害(3)防除或臧轻田间杂草危宙(4)合理利用农业资源(5)改善上壤化学性状14、忌连作作物有<345)⑴甜菜(2)西瓜(3)烟草(4)马玲常(5)辣椒15、农田物质循环的输入部分包括(2345)(1)科技投入⑵有机肥料<3)化肥(4)降水⑸潴水16、土填表上耕作的措施包括(12345)<1)耙地(2)中耕⑶镇压(4)起垄(5)作畦17、季节休闲包括(135)<1>冬闲(2)摆荒(3〉里闲(4)全年休闲(5)秋闲18、按种植业方向将耕作制度划分为<135)<1)主粮型(2)南养型(3)农牧型(4)水田型(5)混合型19、根据作物对海度的需求把作物划分为(1345)<1>春凉作物(2)喜热作物(3)喜温作物(4)亚热带作物(5)热带作物20、单作也称为(234)(1)连作(2〉纯种(3》清种(4)平作(5)休闲2L土堞表土耕作的措施包括(12345)(1)耙地(2)中耕<3>镇压⑶起垄(5)作唯五、简答题L少免耕的优点有哪些?少、免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I;几个方面:(1)由于不耕朝和残茬、桔秆或牧草覆盖,水蚀和风蚀明显减轻。<2)免耕不动上和覆盖有减少上壤水分蒸发.保持水分的作用。(3》通过桔秆覆盖,表上层中上填有机质增加◊再加上免耕不动上.好气性分解较缓慢•因而有利于上俄有机质的枳累,但不利干它的矿化。另一方面.耕层卜部上壤有机质有减少的趋势.\n<4)农耗时间减少。在前作收获后.免耕或少耕播种后作物,既争农时,又减轻农忙的'密度.旅得了农时的主动权.这在南方多熟区尤显更要。农耗时间的减少,也有利于现种面枳的扩大与复种指数的根将。〈5)节约成本,免梆节省机械投资和战少燃油消耗,但增加除草剂的消耗。2.简述连作应用的必要性。<1)社会需要决定连作.<2)资源利用决定连作.<3)经济效益决定连作.<4)作物结构决定连作.3.争取复种季节超额利用的技术有哪些?<1)改直播为育苗移栽,随者女种指数的根而.移栽技术已运用到棉花.油菜、烟草、甘普、谷子、肉粱上.甚至已试验应用到麻类、豆类、小麦、甘前、马铃常等作物匕大有形成移栽农业之势。为了增加苗期枳温利用.采取了保温育苗技术.如温室育秧.农腴育秋、地膜育秧、两段育秧等技术。为减少移栽的返百期而广泛运用营养钵、营养袋、营养块育秧技术。<2>套作技术的运用套种是解决亚种生长季矛盾的又一重要方法,即在前作收获前2(1)天于行间、株间或预留行间直接套播或套栽后作物.如中稻、晚稻用套种绿肥,早稻用套种大豆或套种黄麻.麦田套种梅花、玉米、花生、烤烟等.<3>促进早发早熟的技术A后作物及时播种,减少农耗期。B前作物及时收获。C促进早熟技术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喷乙烯利•可提早成熟7天左右。<4)作物晚播技术播种季节较常的地区,如长江中卜游麦收后种棉,需要晚播棉.晚作物可以适当增加播种量,增加作物的密度,因晚播的营养生长期比较短,植株比较矮小,分麋或分枝少,密植有利干主茎发育和提早成熟.4.简述间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1)增产从自然资源来说.间、混、套作构成的更合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作的不足.能较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把它们转变为更多的作物产品。从社会资源利用来说,实行间、混、套作可以充分利用多余劳力,扩大物旗投入•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实行劳动密集、科技密集的条约生产.在有限的耕地匕故若提高单位面枳土地生产力。(2)增效合理的间、混、套作能够利用和发挥作物之间的有利关系.可以较少的经济投入换取较多的产品输出。(3)稳产保收合理的间、混.套作能鲂利用更合群体作物的不同特性,嫡强对灾宙天气的抗逆能力,(4)协调作物争地的矛盾何、混、套作运用得当.安排得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粮食作物与棉、油、烟、菜、药、.肥、饲料等作物以及果林之间的矛盾。5.谈谈怎样开发冬季农业。<1)充分利用短间隙期插种蔬菜、饲料、绿肥等短生育期作物。<2>充分利用较长的冬闲期.更种一季作物,提高&种指数.提高资源利用率.<3)充分利用冬闱田发展反季节蔬菜栽培.不断提高农业投资收益率,增加农民收入。<4)利用各种设施条件,进行高价值经济作物《中药材、花卉、食用菌),提俞农业比较效益.A地膜覆盖农业B小拱棚育苗.主要用于水稻、玉米和经济作物育苗。C塑料大棚,在热地条件较好,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栽培经济作物效果较好,D日光温室,在热量条件较差,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用于栽培高效经济作物.E现代智能化海室.主要用于经济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地区栽培高效经济作物,《5》间套作新模式的研制及推广,花间套作模式中引入而价值经济作物,提高上地产出率。<6)延长产业链,实行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经营.6、简述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n(D明确对产品的需要(2}查清环境条件。(3)农作物生态适应性的确定.(4)作物生态区.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与适生地的选择“(5}作物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的确定。(6)作物组成的确定.(7}媒合划分作物种植区划或配置。(8)可行性鉴定将作物结构与配四的初步方案进行卜列各项可行性签定。7、简述提高年单产的途径(1)增加投入,提府上地媒合生产能力增加能量与物质投入,开展农田水利与农田基本建设.改善肥力条件.是克服上地因索障碍、开发上地生产潜力的基础.更是商品生产日益发展条件卜开放性农业生态系统扩大再生产的必然趋势.注重科学技术投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依托科学技术进步•困绕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实行超前研究,发展应用技术.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的运用技术.尽可能地使资源潜在生产力化为现实生产力.(2)努力提而单位播种面积产量我国人均耕地少,今后农业增产的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单位面枳产9b这是我国农业特点所决定的。提高单产的主要措施是:A改善生产条件.如扩大灌溉面枳、增施肥料、防止病虫草击等:B采取先进的综合生产技术,如不断提高品种的增产潜力、改善种子质量、采用先进的耕作栽培技术等。<3>实行多熟种植,提高年单产为了以光热水因素来弥补耕地不足之短,广泛实行间作、套种、灯种等多料种植,是我国农业的一个特色。它时充分开发耕地潜力.提高年单位面枳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其诀窍就花于此。在生长季长的长城以南地区,努力发展一年二熟.以至三熟.而全国广区应广泛提倡间作套种,(4)因地种植,合理布局自然与人工资源环境吻合度最周的地区,也就是生产力最大的地区。应根据地域分类规律,尽量将各种作物分布在生态适应性最适宜或较适宜地区,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种植.⑸保护耕地我国近20年每年栽少耕地820万亩,新增人口1380万.人均占有耕地不断减少。8、简述轮作换茬的基本作用。(1)战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作物的病原菌一般都有一定的寄主•害虫也有一定的专食性或寡食性.有些杂草也有其相应的伴生者或寄生者•它们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上壤中都有一定的生活年限。(2)协调、改善和合理利用茬口A协调不同茬口上填养分水分的供应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自上城中吸收养分的种类、数fit时期和吸收利用率也不相同。B改善上填理化性状.调节土填肥力各种作物的秸秆、残茬、根系和落叶等是补充上承有机质和养分的电要来源。C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经济有效地提商作物产量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在轮作中前后作物搭配,茬口衔接密密,既有利干充分利用土地、自然降水和光、热等自然资源.又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具、肥料、农药、灌溉用水以及资金等社会资源,9、简述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珞重点。(1)多熟多熟制是我国主要农区耕作制度的主体,今后仍是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重点•<2)集约度某一耕作制度的产出水平与红种程度、品种搭配及相应的栽培技术有关,还与投入水平的集约度有关,懵加投入.如熠加化肥施用量.合理潴溉,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技术投入,均可以提而集约度,提高耕作制度的产贵水平。<3)立体种植应扩大视野,扩大领域,从农田扩大到园地、林地、牧地,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扩大到蔬菜、果树、中药材.食用菌类.甚至适于农田立体种养的动物,如稻田养鱼、养螺等.从单层次到多层次,从地上多层次到地卜•多层次.发展多类型、高效益的立体种植体系.包括改善间套作的方式与山地立体利用农业.<4)而效提高耕作制度的经济效益,包括提高视作制度的产出水平.种植岛效益的作物.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降低成本.扩大规模等几个方面♦<5)农牧结合耕作制度随着人民生活改善,对啬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对饲料需求址将进一步扩大.种植业为亩牧业提供饲料的任务将更加突出.作物结构将从粮经二元结构转向粮经饲三元结构.<6)机械化耕作制度随若工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事农业的人I」减少.农业机械化将逐步提上日程。\n<0.简述轮作晚茬的基本作用.(1)版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在作物的病原菌一般都有一定的寄主•害虫也有一定的C食性或寡食性•有些杂草也有其相应的伴生者或寄生者.它们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上埴中都有一定的生活年限。(2)协调、改笆和合理利用桂口A协调不同茬口上堰养分水分的供应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自上堰中吸收养分的种类、数量、时期和吸收利用率也不相同。B改善上壤理化性状.调节上填肥力各种作物的桔秆、找茬、根系和落叶等是补充上填有机质和养分的理要来源,C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在轮作中前后作物搭配,茬口衔接紧需.既有利于充分利用上地、自然降水和光、热等自然资源.又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具、肥料、农药、灌溉用水以及资金等社会资源,1k简述中国农业的特点与问题<1)人多耕地少,资源践缺。我国丘陵山地多,平原少。海拔500m以上的土地占全国总面枳的75%.<2)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表现在:A农业比重还较大(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3.7%.1988年)。B农业人口比更更大•1988年农业人口8.64亿•占全国由人口的80%,农村劳动力4亿.占全社会劳动力的74%(世界平均为43%).C劳动生产率甚低.劳均生产粮食近1500kg.世界平均水平为2000%.D农产品商品率低。粮食商品率为35%,整个农产品商品率为60%“E规模小•给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带来了很大困难F农民收入低,1990年为650元.G生活水平低。温饱基本解决,但人均肉奶油果翻少•营养差•H农业装备水平有待提高.<3)地区差异大,由于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历史原因.我国地区间经济与农业生产水平相差甚大.东部沿海较为发达.中部经济欠发达.西部落后.<4)主要农区光热水资源丰富,生态生产条件有了显著改善,12、简述少免将存在的问题。<1)多年少、免耕后多数上堞仍有变紧实的趋势.有机质少的上堞更能为明显,不利于根系发育与增产.<2>耕作表层(U—10cm)富化而卜层(10—20cm)贫化.<3)影响有机肥、化肥与残茬的翻埋•土肥难于融合,肥料利用率低,假素损失加田。<4)杂草虫击增多.<5>残茬横盖导致地温卜降。13、试分析玉米大豆间作增产机理.<1)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①增加了采光数量②提高了光合效率③改善通风与CO2的供应状况<2)时间上的互补与竞争<3)地卜因素的互补与竞争〔以戌轻自然灾害②边际效应③代产物的影响<4)生物间的互补与竞争(5)减少竞争原理14、简述土壤培肥的措施.生物养地就是利用生物及其遗体培养地力或改良土堞/生物养地的主要作用:(1)固氮:(2)增加上壤有机质,为上堰中的生物提供能源:(3)分解有机态养料为无机态养料:{4}保持水上:(5)松上耕地:(6)生物排除盐城等。化学养地所谓化学养地,即以化学肥料养地。(1)从绝大多数试验看,化肥区(一般其养分量相当于有机肥区)的谷物与牧草产址,或者与有机肥区相等,多数还梢有超过,(2)多数试验的上堞分析表明,合理施用葩、瞬、钾化肥后没有损坏地力的迹象,长期施用化肥后,仍可以维持土填碳与效值在原有的水平上.有些试验也说明,只施用一种化肥往往会带来消极影响,(3)多数试跄说明.施用有机肥有助于改善地力水平.大致经过50-100年俺有机肥后•土垠碳或全就大致可增加30%—40%.同时,化肥也能促进土壤养分平衡.扩大物质循环,其原因是.化肥越多,植物产品越多.植物找茬与翻入上填中的楂物有机\n体越多,上壤中腐殖质越多。有机与无机结合有机肥料(包括秸秆还田)是一种全肥,它的某些作用是化肥座以咨代的.加有机肥与秸秆中瞬钾返还比例大:有机肥中含有多种微盘元索,这是化肥所缺少的:有机肥料还可能改善上壤的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培肥地力.使施用的化肥效果更将。提倡有机肥与化肥合理配合施用.是制订施肥方案的一个理要原则.15、亚种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是什么?<1>有利于增加播种面枳与作物年产量<2)有利于缓和粮、经、饲、果、菜等作物争地的矛盾(3)有利于稳产六、论述题1、阐述设施农业的特点、类型及农作物种类设施农业是指有设施保护的农业.设施农业就是运用现代工业技术成果和方法、用工程建设的手段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可以人为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环境和条件.使植物和动物处干最佳的生长状态,使光、热.上地等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形成农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和周年生产.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农产品的供应.提高农产品质址・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主要容是与%约化种、养殖业相关的园艺设施和备禽台的环境创造、环境控制技术及与其配套的各种技术和装备.设施农业以卜五种类型<1)地膜圈盖农业.使用的地膜有普通地膜、微膜.超微腺:有高压聚乙烯腴、将密度聚乙烯腴和线性聚乙烯膜:有黑色、绿色、白色和银灰色腴:有单面腴和双面膜(包括黑白双面膜和黑色、银灰色双面膜)等等。<2)小拱棚育苗.主要用于水稻、玉米和经济作物育苗。<3)塑料大棚,在热量条件较好.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栽培经济作物效果较好.<4)日光温室,在热量条件较差.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用于栽培高效经济作物.〈5)现代智能化温室.主要用于经济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地区栽培高效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的特点<1>设施农业中栽培作物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和有效辎射地略有战少,<2)设施栽培条件卜作物生长区的温度略有升高,<3)设施栽培条件卜.・空气流通不畅.气体交换慢,二氧化碳量不足,<4)设施栽培条件卜.,由于有设施条件保护.上堞蒸发损失减少,湿度较大。(5〉由于温、湿度较大.有利于部分病虫宙的发生流行。设施农业的作物类型<1)按照作物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分为强光(西瓜、甜瓜、草莓人中光(黄瓜、番茄等大多数蔬菜作物)和弱光作物(韭菜、晶界等).<2)按照作物对热量条件的要求分为高海(白天24—30C.夜间18—20C)中瓢(白天1&-26C、夜间13-18C)和低温作物(白天15—226夜间8—15C).<3)按照作物对水分条件的要求分为耗水作物(白菜、芥菜、甘蓝等)和节水作物(西瓜、甜瓜、苦瓜)。2、根据作物布局的相关知识论述我国农业结构调推的进展、特点、问题及建议•进展:种植业在梗定发展根食生产的基础上,困绕发展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普遍加大了结构调整的力度,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优化取得了新的进展.特点:(1)是各地普遍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解决农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2》是各地普遍把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珞性调整作为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素质和效益的现实选择。(3)是各地紫密围绕市场需求组织农业生产•枳极发展“订单农业”,避免农户盲目生产造成市场滞铺。(4)是各地紧索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优质育效农产品。各地以科学的精神,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枳极发展当地具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同时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设施农业).不断提高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问题与建议:《1》是从总体上看,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较大.处于新阶段的低层次,\n《2)是由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长期的战略工程,在一定周期,战略调整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一定很快显示出来.这就可能在短期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在农业结构战略调将整个运行过程中,各项保障措施能否跟上去,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从而提高农民在农业战略调整中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将个战珞调整的质fit.(3)是农业基础,设施薄烟制约结构调整。一些地区由于水利条件差.难以改种高产优质高效作物:一些地区由于相关的硬件条件和技术手段跟不上,影响种养业上规模、上档次.限制了当地农业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不是单靠哪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需要交通、通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旗保障和金融、科技等各部门、各行业服务保障,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枳极参与。《4》是部分地方财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趋同性,时结构调整的理解还不到位.由于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个别地方出现忽视农业特别是忽视粮食生产的倾向。《5)是政府对结构调整还缺乏强彳r力的政策支持和必要的资金注入。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等,都需要大盘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资金短缺的问即比较突(6)是农产品质址标准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由于区分不开农产品的质量档次,优质优价难落实。一些地方的市场体系建设不适应当前结构调整需要,对农民起不到引导的作用,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由于信息滞后,一些地方结构调整的趋同性帧向比较突出,使一些农产品出现了新的“卖难影响了农民收入,挫伤了农民的枳极性•<7)是目前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管理体制服务手段、农技人员自身索质不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基层农技部门有编无人、经费缺乏、知识分子政策难落实、工资难于按时足额发放、管理体制不顺和农技人员难于保证主要从事本职工作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同时,一些同志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农技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应多渠道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步伐,改善服务条件,增加服务功能.4、试论述你对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设想。(1)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作物结构与布局为适应粮食增产与经济发展及轻工业与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要根据供求规律灵活调整粮经饲犍茶果菜的比例,既要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枳,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与总产.也要发展经济作物、蔬菜、果品、饲料、特作等价值较高的作物,在粮优作物中•要考虑口粮.饲料粮及工业淀粉用粮的需要,把饲料粮生产如玉米.大麦、燕麦及吉绿饲料的生产,纳入总体生产计划进行安持,经济作物应在最适宜区兴中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效益的棉区、烟区、麻区、果产区。<2)进一步发展多熟制(3)南方冬闲田的开发利用<4)因地制宜地发展双季稻在中亚热带以南的地区.应稳定双季稻和双季稻三熟制。<5)北方麦田两熟是北方地区增产粮食的重要途径<6)改进间套作技术<7)研究推广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进一步研究菜籽饼、棉籽饼的利用与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扩大饲料来源.<8)改进早地耕作制度应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研究保上、保水、保肥耕作法.发展多熟分带轮作.聚望耕作法.进一步提高早地的生产力。<9)发展高效益耕作制度目前高效益耕作制集中体现于各地兴起的吨粮田、双千田。各种粮.经、饲、菜.药、果、菌、鱼的立体多层次间套作与更合种养体系有了较大发展,比较有希望的形式有南方的麦一瓜一稻、菜T-稻、菜一稻、蔗一稻,北方的棉蒜两熟、粮菜两熟及粮菜三种三收、四种四收等,<10)进一步强化养地制度,加强商产稳产农田建设如吨根田建设、水利建设.园田化建设等。型视有机肥料,广泛推行秸秆还田.努力按比例增加化肥用贵。(11)研究适于机械化的种植制度与配套技术当前应着更研究小麦、玉米、大豆机械化增产技术,小麦、玉米套作的机械化技术.南方稻麦两熟机械化技术等。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粽合技术体系。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两部分.以种植制度为中心、养地制度为基础。生态型: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卜.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育而成的不相同的形态和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换茬:生产上把轮作中的前作物(前茬)和后作物(后茬)的轮换•称为换茬.\n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各种化学元索,包括组成原生质的一切必要元索在,都趋向于在生物圈循环移动•各自以一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然后又返回环境.这些大致成环形的线路。作物布局:足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制的总称.作物组成包括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配置指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耕层构造:指耕层各个层次中矿物质、有机物与总空隙度之间及总孔隙中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的比例关系.生态龛: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征.不仅包括生物在群体中占有的物理空间,而且还指生物在群落中的功能与如何生活以及活动的时间.正对等效应:作物之间通过生物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有利的相互影响,称为正对应效应,亦称为正对等效应。二、填空(每空1分,计27分)1、农业生态系统是由生态,经济,技术组成的更合生态系统.2、生物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综合环境称作生境。3、生物对生态因子的最大忍耐处和最小需求盘之间的差异称作生态价.4、一般来说,长城以北.大多实行一年一熟制:长江以南,大多实行一年三熟.5、作物的茬口特性主要受时间.生物,栽培措施等三方面的因求影响.6、食物他把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的沿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第,称作为食物链富集作用。7、耕作学上常用的符号表示的意义:一表示,隔年一表示:年里种II表示:间作/表示:套作X表示,混作8、作物布局依据的原则是:(1)需求为目标,(2)生态适应性为基础•(3)经济效益为可行性。9、客海作物需Z10C的枳温为2000-3000七・一般又分为温凉型(如大豆、谷子人温暧型如水稻、玉米等)和耐热型(如高粱、花生等).(至少举两个例子)三、是非题(每题1分.计7分)1、我国上地资源十分丰富,草原比耕地要多几倍。(是)2、小麦/玉米一水稻一一小麦/玉米一水稻是一种三熟制轮作制(非)3、甘善属于耐连作的作物,(非)4、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和信息流动的主要通道.(非)5、耕作制度是个体和群落层次上管理作物的技术科学,(非)6、实行间作和混作可以提高复种指数。(非)7、据荒是荒地种植几年后•放弃不种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非)四、简答题(每题3分・计18分)1、什么叫耐性定律,生物的耐性表现有哪些特点•耐性定律:对具体生物来说,各种环境因子都存在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卜限.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生物的耐性用“一种生物对各种环境因子的耐受困不同:不同生物对同一种环境因子的耐受用也不同.同种生物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各种生态因子耐受困不同,由于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当某个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时,则生物对其它一些生态因子的耐受用将缩小.同一生物种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对各种生态因子会形成有差异的耐受围.从而产生生态型的分化.2、已知一个地区的年降水fit为600毫米,大雨等干10度的枳温为5000咬,请计算该地区的干燥度,以及判断该区属于什么类型的地区(湿利地区、干旱地区)干燥度K=0.16*5000/600=1.33该地区为半湿润地区3、简述轮作的作用和主要形式。轮作的作用:1)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2)协调,改善和合理利用茬口3)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n主要形式:单一轮作和笈种轮作:水早轮作和草田轮作为特殊轮作4、如何争取复种季节超额利用技术?1)育苗移栽技术2)套作技术3)促进早熟早发的技术4)作物晚播技术5、影响兑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举例加以说明。1)热量:主要是枳温.例如N10C为30004)006的地区可以实行短生育期的一年两熟或套作两熟,而4000.5000可以实行小麦•玉米、小麦•水稻两熟.5000-10()00可以实行一年三熟。2)水分:受到降水量、降水季节和潴溉条件影响,例如降水是在1000是米以上的地方可以盛行复种.潴溉条件好的地方如关中地区可以实行更种或套作。3)肥力:笈种对养分需求见大•上壤肥力高的地方有利于亚种。肥料充裕的地方实行现种也有利•4)劳格力、机械也影响攵种,主要是用工量增大•前作收获后作物播种的季节格•手工操作卜人口容集复种指数高,而低广人稀的地方更种指数较低。6、生物间的互补和竞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边行的相互影响一一边行优势与劣势2)病虫击与抗灾的相互影响——补偿效应3)分泌物的相互影响一一正对等效应五、问答题(每题6分,计24分)1、连作有哪些危击,如何消除这些危击?危害:(D营养物质的偏耗.(2>有毒物质的枳累,<3)导致上壤物理性状显著恶化.不利于同种作物的继续生长。(4)生物学方面造成的作物连作障碍主要的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某些少一性病虫杏整发加剧以及上壤微生物种群、上填的活性的变化等。消除危害的技术措施主要有:1.化学技术:可以通过及时补施足量化肥和有机肥的办法加以有效的控制。一些因病虫草宙及上堰微生物区系变化等生物造成的连作障碍,可以用现代化的植保技术予以缓轿.2.品种更换:选用高产抗病虫品种进行有计划的轮换可有效地避免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2、我国的饲料生产和消费状况有什么特点?如何建立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特点:(D畜牧业受制于粮食生产(2)传统式的家庭饲养与饲源(3)1/4—1/5粮食作为饲料<4>食物与饲料中的蛋白质严重亏缺如何建立:1)、调整、强化三元结构:籽饲料生产正式纳入种植制度:增加饲料谷物与普类:蛋白质多源化战略2)、插种、或种饲料作物:充分利用季节:插种饲料作物:麦田亚种饲料作物:稻田史播饲料作物3)、间混套作饲料作物:粮(经》饲间套作:林(果)饲间混作:菜田间混饲料4).饲料轮作:青饲轮作:粮饲轮作5k非耕地利用:包括“四园地”、田间隙地、农户庭院及广阔的南方草山、草坡、滩涂地•这类面积可以充分利用,以增加粮食、饲草、饲料的生产3、间混套作在种植形式、土地利用率、增产增收作用等方面有哪些异同?种植形式:间作在同一田地上同一时期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株间或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混作同一田地同一时期混合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上地利用率:三者均充分利用了上地,间作主要表现出边际效应.可以解决作物争地的矛盾,但不计入复种指数:混作可以表现出密植效应,充分利用了上地资源,也不计入发科指数:而套作则在空间和时间上加强了时上地的利用,边际效应和密植效应都可以体现出来,更种指数大大提高,充分发挥了土地潜力。合理的混作可以噌产也可以增收.效果没有.间作和套作明显.合理的间作一般可以既僧产也可以增收.但一般以增收为目的.\n套作增产增收最为明显.既是增产也是增收的需要。4、少耕和免耕的概念以及分析其优缺点?少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盘减少上堰耕作次数或在全阳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枳的一类耕作方法。免耕指作物捕前不用邓、阳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机具进行上康管理的耕作方法。少免耕法的优点1水蚀和风蚀明湿减少2诚少上填水分蒸发和保持水分3表土层中的上雄有机质增加:免耕不动上.好气性分解较缓慢.因而有利干上填有机质的枳累.但不利于其矿化,另一方面.耕层卜部的上填有机质有减少的趋势.4农耗时间减少:在前作收获后•少耕或免耕播种后作物,既争农时.又减少了农忙的素程度,赢得了农时的主动权。5节约成本:免耕节省机械投资和减少燃油的消耗,但增加了除草剂的消耗少、免耕存在的问题I多年少免耕后上壤仍有变案实的趋势.有机质少的上堞更为明显,不利于根系的发育和增产。但短期仍可维持在可允许的上填容里与孔隙度用。不同上填表现很不一致。2耕作表层(0—10厘米腐化而下层(10—20厘米)贫化。3影响有机肥、化肥与残茬的朝埋•上壤难于融合.肥料的利用率低,鼠索的损失加重.4杂草虫击增多.5残茬筏盖导致地温卜•降.从而导致高玮度地区春作物的播种和出苗的推迟,对安全成熟是个大问题.

相关文档